教师专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鉴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6410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9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专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鉴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教师专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鉴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教师专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鉴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教师专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鉴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教师专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鉴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教师专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鉴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教师专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鉴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教师专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鉴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教师专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鉴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教师专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鉴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教师专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鉴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教师专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鉴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教师专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鉴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教师专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鉴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教师专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鉴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教师专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鉴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教师专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鉴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教师专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鉴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教师专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鉴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教师专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鉴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专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鉴赏.docx

《教师专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专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鉴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专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鉴赏.docx

教师专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鉴赏

教师专用人教版2013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鉴赏

古诗朗读要求及指导: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正确”是指朗读要使用普通话,不读错字音,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不读颠倒,不吃字,读得字字响亮。

“流利”是指朗读在做到正确之后,要速度适中(一般地说,紧急、热烈、愉快、兴奋的内容要用快速;平静庄重、沉郁、悲伤的内容要用慢速;说明、交代,感情没有突出变化的地方要用中速),口齿清晰,从容不迫地读,做到词连续,句子间停顿恰当(一般从句子意义与结构两方面来停顿。

古词句一般按音节划分朗读节奏。

五言诗句一般按“212”或“221”的音节划分;七言诗句一般按“2、2、2、1”或“2、2、1、2”的音节划分。

)。

不能一字一拍地读、不能一口气连读下去、不能唱读、不能拖腔拉调。

“有感情”是读出不同的语调(就是为了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强调表达效果而在读音上所表现出来的高低、升降的变化)、态度、语气,停顿恰当,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7上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本诗朗读的感情基调是。

苍凉慷慨 

(指导:

1、感情基调是指作品的基本观点的情感取向,即作品的总的感情态度,总的感情色彩。

或者说就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感情基础,或者说是这篇文章所透露出来的感情,或喜,或怒,或哀,或乐,或思念,或痛恨……

2、主要有:

①轻松、活泼、欢快、喜悦、愉悦、欢欣、乐观、激动、赞美、仰慕②沉痛、愤怒、激愤、痛恨、伤感、哀伤③慷慨激昂、豪迈、悲壮④孤独、忧愁、寂寞⑤恬淡、闲适⑥惜别、依依不舍、留恋、思念、怀念……)

2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最能总领全文的是哪一个字?

(观)

(指导:

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或概括主要内容)+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

3写了大海中的哪些意象(景物)?

(指导:

1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即人、物、景、事。

2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

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

比如

1、人物类

(1)贾生、屈原—怀才不遇之人;

(2)陶朱、猗顿—富商巨贾;

2、植物类

(1)柳——离情依依;杨柳、折柳—惜别怀远、思乡思亲,表示送别,离愁别绪。

(2)落叶—思乡思亲(3)杨花—离散、漂泊(4)菊花—高洁、脱俗、隐逸(5)牡丹—富贵、美好(6)莲花—高洁;莲—爱的象征(7)松柏—坚贞、坚强、孤傲、傲雪斗霜、有凌云志、不屈不挠;(8)竹—气节、劲健、积极向上;(9)梅—清高芳洁、傲雪凌霜、坚强、不屈不挠;(10)兰、荷—高洁;(11)桃花—美人之喻(12)梧桐—凄凉、悲伤(13)禾黍—代表国家昔盛今衰之悲情(14)芳草——离恨(15)芭蕉——孤独与忧愁

3、动物类

(1)鸿雁—书信、思念、也表思乡之情

(2)杜鹃(子规)—凄凉哀伤、有归家之意;杜鹃的哀鸣——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3)鸿鹄、骏马、大鹏—志向远大之人;(4)鸾鸟、凤凰—忠臣、贤士;(5)青鸟—往往与男女恋情与婚嫁有关;(6)鹧鸪、寒蝉—离愁别绪、羁旅伤感之情(7)蝉——高洁(8)乌鸦——衰败荒凉之兆

4、事物类

(1)月光、家书、秋、天涯、游子—思念、思乡思亲、怀远(3)秋雨—忧愁(4)笛声—思乡怀远;羌笛——凄切之声(5)日落、夕阳、秋天、流水代—生命短暂,时光飞逝;(6)大漠—苍凉(7)红豆—相思(8)飞星—传恨(9)灞桥易水—多怀送别有关(10)夕阳、西风、残照—既表示个人沉浮的身世命运,也代表历史的沧桑变化;(11)琴瑟—夫妇感情和谐,也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12)《阳关三叠》—故人友谊;(13)《关山月》《梅花落》—乡思乡愁;(14)杜康—酒;)

4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指导:

1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2注意要点: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古诗词鉴赏中景物特点常用词语①恬淡闲适、安谧娴静、优美幽静、宁谧悠远、清幽明净、恬静优美②华美艳丽、明快高旷、热烈欢快、轻松活泼、欢快喜悦、生机勃勃③清新自然、空灵悠远、朴素自然、清新明丽、淡雅幽远④孤寂萧索、孤寂冷清、萧瑟凄凉、幽僻冷寂、空寂寥落、萧条荒凉、荒芜空旷⑤雄伟壮丽、辽阔苍凉、深远辽阔、雄浑悲壮、雄浑壮阔、苍茫辽远、苍凉悲壮、高远深邃)

5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哪句最能体现?

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

抒发了诗人期望统一祖国的宏图,表出诗了宽广博大胸怀。

(指导:

一、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

(1)送别诗:

以抒发依依不舍、离情、同情、祝福、情深意长勉励安慰的豁达为主。

(2)思乡怀人诗:

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游子羁旅愁思、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闺中怀人、对丈夫的思念,离别的孤独寂寞之感为主

(3)山水田园诗(写景诗、闲适诗、咏物诗):

表达赞美、热爱、喜爱生活或大自然;;赞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表达寄情山水的隐逸之情;表达对田园、隐居生活向往之情;表达悠闲、闲适、恬淡心情;表达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之情;珍惜时光、青春易逝的伤感;豪迈、乐观、积极、豁达;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苦闷、忧愁、寂寞、孤独为主。

(4)爱国诗(战争或边塞诗):

抒发爱国;为国尽忠、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和平向往为主。

(5)民生诗:

抒发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忧国忧民为主。

(6)怀古诗:

以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之情;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借古讽今的情怀,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为主。

(7)爱情诗:

抒发爱情坚贞为主。

二、找意象,看题目,联背景,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

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

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三、答题格式:

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6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指导:

1、提问方式:

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写作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有何效果?

2、只要平时积累了足够的鉴赏术语,问题便能迎刃而解。

各类表达技巧简要总结如下:

(1)表达方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包括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即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五种。

(2)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设问、反问、对偶、对比、借代、双关、互文、顶针等。

(3)表现手法:

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以乐景写哀情、②联想、想象③托物言志、象征④对比、烘托或衬托⑤用典⑥动静结合、欲扬先抑、卒章显志、由远及近、由外而内、⑦以小见大、照应、重章叠唱、承上启下、伏笔铺垫、画龙点睛⑧白描赋比兴⑨开门见山、层层深入、曲笔入题、总分得当、点面结合、虚实相生、明贬实褒、即事抒怀等。

3、答题步骤:

即手法+分析(作用或效果)+感情(主旨)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这种手法的特点和作用或效果)。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7赏析“若”字。

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指导:

1提问方式: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词?

为什么?

2提问变体:

①某字词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②从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词?

③某字词再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3解答分析: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

①(该字词是否运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

②(分析该方法的表达效果和语境作用)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答题格式:

字义+句义+〔修辞作用〕+情感(意境、心情等))

8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是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观海时的感受。

这吞吐宇宙的大海,正是诗人博大胸襟的象征,表达了诗人要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指导:

1提问方式:

①如何理解或赏析某句?

②某句为什么好?

2答题步骤:

①(某句是否运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②(分析该方法的表达效果和语境作用)解释某句的含义(展开联想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某句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答题格式:

句义+〔修辞作用〕+情感(意境)、心情等)

7上2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写了哪些景物?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哪一句最能突出思想感情?

思念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画面

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

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广阔无边的江天上。

(指导:

1、方法:

①找全景物、加修饰语,写明句意;②联系上下文、关键词,展开联想和想象(忠实于原诗)③语言流畅生动(恰当运用修辞、形容词等)2、常见错误①不会使用自己的语言,只是直接引用原诗句。

②描摹景物时只是翻译,未加联想想象进行描绘。

4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

“潮平”,;“风正”,。

5赏析“阔”字。

“阔”表现出江水荡漾,春潮涌流,江水几乎与岸平,江面显得广阔浩渺。

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6赏析“悬”字。

“悬”反映了一帆风顺,行船平稳。

表现出诗人胸襟的开阔和心情的舒坦。

7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指导:

【第一种方式】1提问方式:

对诗中某字词,你认为写得好不好?

为什么?

2答题步骤:

①肯定“同意”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③展开想象和联想,把该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④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3答题格式:

先表态+该字含义+语境义+情感。

【第二种方式】1提问方式:

①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

②某字可否换成其他某字词或好不好?

为什么?

2答题步骤:

①留心该字在句中是否活用,理解其在句中的意思;②体会该字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和塑造的形象;③分析该字传达的感情;④组织答案时,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强调其妙处,如“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等。

⑤用“某字”就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3答题格式:

先表态+所换词与原词的区别+原词的语境义+情感+用“某字”就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示例一:

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示例二:

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8描绘“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画面

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

9颈联蕴含了什么哲理?

同时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描写出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着自然理趣。

写景逼真,而且蕴含了一种理趣,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既是美景,也是哲理。

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给人以积极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10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示例:

此句写景之中蕴含自然理趣,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透漏出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1)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2)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思乡之情。

(3)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4)“生”“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

(5)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11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加点字。

“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

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给人乐观、向上的力量。

12赏析“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7上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中哪些字是紧扣“早”字来写的?

初、早、新、才渐、浅

2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并找出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

(对钱塘湖早春景物的喜爱之情最爱

3描绘“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画面

几只早出生的莺儿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不知谁家刚会飞的燕子已开始衔啄春天的泥粒,筑建新巢。

4赏析“几处”、“谁家”。

(为什么不能换作“处处”“家家”?

“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

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言之有理即可。

不能。

用“几处”、“谁家”而不用“处处”、“家家”,是因为初春时分黄莺、燕子还不多。

5赏析“争”、“啄”。

“争”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竞相飞上枝头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

一个“争”字,妙在形象地写出了黄莺争着挤上向阳之树的情景,准确地描绘出了初春的独有风貌;;

一个“啄”字,美在写出燕啄泥衔草,营造新巢的情景,准确传达出春的消息的同时,也传达出人们乍见新燕的愉悦之情。

6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7赏析“渐欲”“才能”。

“渐欲”、“才能”两个字眼富于动态,表现出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

8赏析“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作者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空白,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增加了想象的空间。

7上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感情基调是哪种?

2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感到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亲人游子(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

3结合内容赏析一下本曲在写景抒情上突出了什么特点?

用九个细节(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现天涯游子的惆怅之情

这首小令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渲染出萧瑟悲凉的意境,烘托出游子孤寂、悲凉的心境。

4小令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深秋晚景图

5“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两幅怎样的画面?

这两幅画面是否矛盾?

描写了悲凉肃杀的画面;第二句描写了温馨亲切的画面。

并不矛盾。

因为第一句是游子心情的写照,第二句是游子见到别人温暖的家勾起游子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答出“乐景写哀情”或“对比”或“衬托”1分,答出“孤独凄凉”或“对家乡亲人的思念”1分。

共2分)

6“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

诗歌在充满萧瑟秋景的气氛中,为何要写“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流水、人家三样景物写出了家庭的温暖和对家庭的思念。

反衬作者人生的苍悲,表达出作者追求美好生活却不能实现的痛苦。

7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

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氛围;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人教版2013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鉴赏

(二)

古诗词鉴赏题的常见题型归类及应对策略

古诗词鉴赏题是语文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纵观历年试题不难发现,这类题目一般文字浅易,学生对考点也比较熟悉,但答题结果却年年失分严重。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

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就古诗词鉴赏题而言,大体上可分为六种类型,

(一)品味炼字或词类

[应对策略]

(1)赏析字或词的答题格式:

字义+句义+〔修辞作用〕+情感(意境、心情等)

(2)换或改字或词的答题格式:

先表态+所换词与原词的区别+原词的语境义+情感+用“某字”就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了,所以不能换或改。

(二)名句赏析类

[应对策略]

答题格式:

句义+〔修辞作用〕+情感(意境、心情等)

(三)意境类

[应对策略]

(1)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2)注意要点: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古诗词鉴赏中景物特点常用词语①恬淡闲适、安谧娴静、优美幽静、宁谧悠远、清幽明净、恬静优美②华美艳丽、明快高旷、热烈欢快、轻松活泼、欢快喜悦、生机勃勃③清新自然、空灵悠远、朴素自然、清新明丽、淡雅幽远④孤寂萧索、孤寂冷清、萧瑟凄凉、幽僻冷寂、空寂寥落、萧条荒凉、荒芜空旷⑤雄伟壮丽、辽阔苍凉、深远辽阔、雄浑悲壮、雄浑壮阔、苍茫辽远、苍凉悲壮、高远深邃)

(四)主旨情感类

[应对策略]

初中阶段所学诗歌情感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1)送别诗:

以抒发依依不舍、离情、同情、祝福、情深意长勉励安慰的豁达为主。

(2)思乡怀人诗:

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游子羁旅愁思、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闺中怀人、对丈夫的思念,离别的孤独寂寞之感为主。

(3)山水田园诗(写景诗、闲适诗、咏物诗):

表达赞美、热爱、喜爱生活或大自然;赞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表达寄情山水的隐逸之情;表达对田园、隐居生活向往之情;表达悠闲、闲适、恬淡心情;表达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之情;珍惜时光、青春易逝的伤感;豪迈、乐观、积极、豁达;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苦闷、忧愁、寂寞、孤独为主。

(4)爱国诗(战争或边塞诗):

抒发爱国;为国尽忠、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和平向往为主。

(5)民生诗:

抒发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忧国忧民为主。

(6)怀古诗:

以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之情;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借古讽今的情怀,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为主。

(7)爱情诗:

抒发爱情坚贞为主。

(五)描绘画面类

[应对策略]

(1)①找全景物、加修饰语,写明句意;②联系上下文、关键词,展开联想和想象(忠实于原诗)③语言流畅生动(恰当运用修辞、形容词等)

(2)、常见错误①不会使用自己的语言,只是直接引用原诗句。

②描摹景物时只是翻译,未加联想想象进行描绘。

(六)表达技巧类

[应对策略]

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它包括:

(1)修辞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

(2)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

(3)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

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鉴赏

七上5龟虽寿 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体观作者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抒发了诗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奋斗不息、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思想感情。

本诗表现了作者不甘衰老和寿命不全由天决定,主面努力也起作用的积极奋发的精神。

2、①开头以神龟、螣蛇为喻,目的是什么?

说明生命终会消亡的自然规律

②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句诗用比喻修辞写出曹操虽然到了晚年,但有志干一番事业,一种对宏伟理想的追求的豪情壮志。

③“盈缩之期,不但在天”体现作者何种哲学思想?

体现辩证的思维,即尊重自然规律:

人总是要死,但在有限的生命里,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进取。

④曹操所云“养怡之福”指什么?

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⑤“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四句用了哪种表达方式?

旨在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道理:

旨在告诉人们:

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听从自然规律的摆布,一个人如果保养得法,也可以延年益寿。

从而推迟“暮年”的到来,去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⑥最后两句文中作用?

虽是乐府诗乐章末了因配乐需要所加的,但它也暗示了因东征乌桓胜利而感到的喜悦,不能说与正文无关。

七上6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①写了哪些景物?

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朋友情谊真挚深厚,田家生活简朴亲切的思想感情。

③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

2赏析“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绿树把村子轻轻地环绕起来,青山在村周四周远远地横斜。

赏析:

(1)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2)两句诗运用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相互对应,十分工整。

(3)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

如“合”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

(或“斜”字形象描画出村外青山又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强)

3赏析“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4“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流露出诗人怎样思想感情?

流露出诗人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之情(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七上7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①写了哪些景物?

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幽静、寂静深幽寂静    

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大自然的美景对人的熏陶作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陶醉之情。

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淡泊)情怀。

2①描绘“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画面。

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的禅房。

②赏析“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曲”、“幽”、“深”三字准确、形象地写出了景物的特点,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

这两句诗不仅再现了诗人踏过曲径、穿过深幽的花草树木走到禅院的情景.而且道出了某种审美体验,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