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试题9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26416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9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9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9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9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9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9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9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9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9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9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考试试题9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9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教师之间要"

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这是师德教育的--。

(A)

A、"

双赢"

协作原则B、和平共处原则

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

A、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B、忠于职守,为人师表,积极进取。

4、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

A、三年B、三至五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____起开始施行.(B)

A、1995年9月10日B、1994年1月1日

三、单选(5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自(B)之日起开始实施。

A、1990年9月1日B、1995年9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B)第三十八号令公布的。

A、国务院令B、主席令

3、国家实行(A)制度:

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A、教师资格B、教师竞聘上岗

4、(A)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

A、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B、加强和改进法制建设

5、(A)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A、中国公民B、世界公民

四、双选题(5分)

1、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制定本法,(AB)

A.宪法B.教育法C.未成年人保护法D.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AB)。

A.学费B.杂费C.书费D.住宿费

3、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______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______,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实际发展。

(CD)

A、耐心B、个性C、平等D、个体差异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指出: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来保障"

A、靠教师B、靠社会C、靠法制D、靠制度

5、在实施"

中小学继续教育工程"

中,要把------放在突出地位。

(BC)

A、学历教育B、思想政治教育C、职业道德教育D、信息技术教育

五、多选题(5分)

1、中小学教师职业教育道德内容主要包括:

政治理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等。

(ABCD)

A、教育方针B、政策C、法律法规D、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是: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

(BCD)

八荣八耻"

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

三个代表

3、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A、共产主义B、爱国主义C、集体主义D、社会主义

4、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应当提交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和下列证明和材料:

----和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人民政府或者工作单位、所毕业学校,对其思想品德、有无犯罪记录等方面情况的鉴定及材料证明。

(ABC)

A、身份证B、学历证书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C、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指定的医院出具的体格检查证明D、教材教法合格证

5、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义务教育的实施,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制定了《禁止使用童工规定》。

(ACD)

A、宪法B、教育法C、劳动法D、未成年人保护法

六、简答题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

依法执教;

爱岗敬业;

热爱学生;

严谨治学;

团结协作;

尊重家长;

廉洁从教;

为人师表。

2、试分析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开除学生的原因。

答:

《义务教育法》规定不得开除学生,是由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的,目的是为保障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义务教育是强制性教育,是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不能因为学生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就剥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在这一点上,义务教育同非义务教育有所不同。

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如果严重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学校可给予其开除学籍的处分。

第九章现代德育

  一、选择题

  1.现代德育建立的基础是( 

 

)。

A.农业经济 

B.现代信息社会C.现代工业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2.现代德育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人本化、民主化、科学化 

B.现代德育与现代社会的结合C.国际化和民族化趋势日益明显 

D终身化和全民化

  3.关于原始社会德育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德育的内容及其简单B.德育的方式是和劳动、生活相结合C.德育是平等的 

D.德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4.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品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儿童的( 

)。

  A.交往的发展 

B.个性的发展C.思维的发展 

D.情感的发展

  5.提出观察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皮亚杰 

B.杜威 

C.班杜拉 

D.柯尔伯格

  6.德育应“服从最强烈的人性冲动”,对这句话的启示应:

  A.德育不能背离教育者的道德认知规律B.德育应重视道德行为习惯的训练

  C.舍弃情感,仅靠理推理而来的道德是毫无意义的。

D.德育应寓于情感教育之中

  7.德育活动的基本环节包括( 

A.德育任务的制定B.德育内容的确立C.德育模式和德育方法的选择D.德育途径的实施

  8.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

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最高级的教育技巧和艺术。

”这段话强调德育的过程具有以下哪种特点( 

  A.德育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具有塑造性和能动性

  B.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具有渐进性和反复性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进行社会活动与交往的过程,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很强的实践性

  D.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即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它具有侧重性和同时性

  9.下列那种德育模式主张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引导他们对现实生活中所看到、发现的现实问题进行价值判断和评价,自己做出价值选择。

( 

)A.体谅模式 

B.价值澄清模式C.社会行动模式D.榜样学习模式

  10.说服教育法的方式主要有( 

A.灌输 

B.疏导 

C.模仿 

D.奖惩

  11.德育方法是( 

) 

A.教师德育工作方式的总和B教师德育工作方式的总和

  C.教师德育手段的总称 

D.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1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有关思想道德方面知识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13.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B.马卡连柯C.班杜拉D.柯尔伯格

  14.德育过程的基础是( 

A.提高品德认识 

B.陶冶品德情感C.激发品德发展的动机 

D.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

  15.学生在教育者的帮助下,主动地进行自觉学习、自我反思、自我锻炼、自我监控等来提升自己修养的德育方法是(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C.陶冶教育法 

D.自我修养法

  16.孔子说: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句话强调是以下哪种方法的重要性。

  17.教育者自觉创设有教育意义的情境和组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在思想、道德、价值观等方面受到感染、熏陶和陶冶的德育方法是( 

  18.成长记录袋法是属于下列哪种德育方法。

B.品德评价法C.陶冶教育法 

  19.纽曼认为公民社会行动模式的过程包括( 

  A.制定政策目标 

B.争取目标支持工作C.解决心理哲学难题 

D.让学生掌握理论

  20.体谅模式形成于20世纪的70年代的英国,后来广泛流行于北美各国。

代表人物为( 

  A.彼得?

麦克菲尔 

B.路易?

拉斯思

  C.弗雷德?

纽曼 

D.科尔伯格

  二、辨析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1.德育这个概念是个历史的范畴,它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逐步发展并逐步完善起来。

  2.德育是阶级社会才有的教育。

)3.德育要以灌输为依托,知、情、行的教育道应植根于道德知识灌输之中。

  4心理健康教育不属于德育的内容。

)5.社会的道德规范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基础的矛盾构成了学生品德发展的动力。

  6.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

)7.学校德育的任务、内容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

  8.生活德育模式强调通过学生主体参与,来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主动积极的道德素质与能力,即道德上的自律能力或道德上的自律素质。

  9.陶冶教育方式主要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文艺熏陶三种。

)10.“榜样”模仿是学生进行自我修养的基础。

  三、论述题

  1.如何理解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不断提高的过程?

  2.联系实际,如何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

3.试述我国当前德育的基本任务包括哪些方面?

  四、材料分析题

  材料分析题1

  材料1:

  在虹桥小学,三

(1)班班主任王老师对学生张明近期的表现感到不安。

为了了解张明在家中的情况,王老师主动到张明家家访。

在同张明父亲交流情况时引用了一句古语:

养不教,父之过"

,偏偏张明的父亲也比较较真,便对王老师说:

王老师,您这话欠妥。

'

养不教,父之过'

意思是说孩子是我生养的,我不送他到学校接受教育,剥夺他受教育的权利,那是我的过错。

现在,我把孩子送学校接受教育,你们教不好,这应是老师的过错,怎么能说是我们做家长的过错呢?

结果,双方未能在教育张明的问题上达成共识。

  问题:

王老师和家长的说法正确吗?

试用合力教育理论加以分析说明,并联系实际谈谈应该如何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材料分析题2

  材料2:

摘自董德中《四国道德教育管窥》,河南日报,2004年7月23日。

  韩国人十分重视青少年的养成教育,强调“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通过设置“道德训练教室”,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训练。

仅礼节教育方面就具体包括:

1.个人生活礼节,如坐、立、走的姿势,与人谈话时的语调、眼神及面部表情,接递物品时的举止;

2.家庭生活礼节,如对父母长辈、兄弟姐妹、亲戚邻里的礼节;

3.学校生活礼节,如对老师、前辈、同窗的礼节,上学、放学时的见面礼、告别礼;

4.社会生活的礼节,如在社会交往中的鞠躬礼、举手礼、注目礼、对拜礼以及各种称谓;

5.国家生活礼节,如国旗、国歌的礼节等。

  谈谈阅读这段材料之后,你认为对我国如何抓好中小学生的道德行为的教育有哪些启示?

答案:

一、选择题1.BC2.ABCD3.D4.C5.C6.CD7.ABCD8.A9.B10.AB11.D12.A13.D14.D15.D16.B 

17.C18.D19.ABC20.A

二、是非题1.√ 

2.×

3.×

4.×

5.√ 

6.√ 

7.√ 

8.×

9.√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