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最后一周冲刺考点梳理周六确定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6561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4.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最后一周冲刺考点梳理周六确定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考最后一周冲刺考点梳理周六确定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考最后一周冲刺考点梳理周六确定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考最后一周冲刺考点梳理周六确定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考最后一周冲刺考点梳理周六确定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高考最后一周冲刺考点梳理周六确定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高考最后一周冲刺考点梳理周六确定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高考最后一周冲刺考点梳理周六确定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高考最后一周冲刺考点梳理周六确定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高考最后一周冲刺考点梳理周六确定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高考最后一周冲刺考点梳理周六确定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高考最后一周冲刺考点梳理周六确定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高考最后一周冲刺考点梳理周六确定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高考最后一周冲刺考点梳理周六确定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高考最后一周冲刺考点梳理周六确定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高考最后一周冲刺考点梳理周六确定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高考最后一周冲刺考点梳理周六确定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高考最后一周冲刺考点梳理周六确定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高考最后一周冲刺考点梳理周六确定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高考最后一周冲刺考点梳理周六确定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最后一周冲刺考点梳理周六确定版.docx

《高考最后一周冲刺考点梳理周六确定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最后一周冲刺考点梳理周六确定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最后一周冲刺考点梳理周六确定版.docx

高考最后一周冲刺考点梳理周六确定版

高考最后一周冲刺——考点梳理

【基础知识】——字音积累

【W】女娲蜿蜒虚与委蛇逶迤紊乱倭寇斡旋

龌龊芜杂侮辱

【X】蜥蜴独辟蹊径膝盖檄文狡黠骁勇楔子噱头挟持琐屑纤维蹁跹垂涎混淆军饷相机行事长吁短叹

栩栩如生自诩畜牧体恤煦暖酗酒渲染戏谑功勋

驯服徇私殉职

【Y】睚眦必报倾轧揠苗助长湮没筵席偃旗息鼓梦魇

赝品佳肴杳无音信钥匙因噎废食揶揄摇曳笑靥

旖旎迤逦造诣翌日肄业对弈熠熠轶事

氤氲广阔无垠良莠不齐囿于成见附庸丰腴瘐毙伛偻鬼蜮断壁残垣锁钥月晕晕车

【Z】沼气憎恨锃亮穿凿惊蛰南辕北辙箴言装帧饮鸩止渴缜密拯救诤友鳞次栉比卷帙浩繁对峙戎马倥偬

胡诌远见卓识拙劣真知灼见机杼伫立累赘连缀

谆谆告诫擢发难数濯濯童山渣滓浸渍作坊惭怍

【W】女娲wā蜿wān蜒yán虚与委wēi蛇yí逶wēi迤紊wěn乱倭wō寇斡wò旋龌wò龊chuò

芜wú杂侮wǔ辱

【X】蜥xī蜴yì独辟蹊xī径膝xī盖檄xí文狡黠xiá骁xiāo勇楔xiē子噱xué头挟xié持

琐屑xiè纤xiān维蹁跹xiān垂涎xián混淆xiáo军饷xiǎng相xiàng机行事长吁xū短叹栩xǔ栩如生自诩xǔ畜xù牧体恤xù煦xù暖酗xù酒渲xuàn染戏谑xuè功勋xūn驯xùn服徇xùn私殉xùn职

【Y】睚yá眦必报倾轧yà揠yà苗助长湮yān没筵yán席偃yǎn旗息鼓梦魇yǎn赝yàn品佳肴yáo杳yǎo无音信钥yào匙因噎yē废食揶yé揄yú摇曳yè笑靥yè旖yǐ旎nǐ

迤yǐ逦lǐ造诣yì翌yì日肄yì业对弈yì熠yì熠轶yì事氤yīn氲yūn广阔无垠yín

良莠yǒu不齐囿yòu于成见附庸yōng丰腴yú瘐yǔ毙伛yǔ偻lǚ鬼蜮yù断壁残垣yuán锁钥yuè月晕yùn晕yùn车

【Z】沼zhǎo气憎zēng恨锃zèng亮穿凿záo惊蛰zhé南辕北辙zhé箴zhēn言装帧zhēn

饮鸩zhèn止渴缜zhěn密拯zhěng救诤zhèng友鳞次栉zhì比卷帙zhì浩繁对峙zhì

戎马倥偬zǒng胡诌zhōu远见卓zhuō识拙zhuō劣真知灼zhuó见机杼zhù伫zhù立累léi赘zhuì

连缀zhuì谆zhūn谆告诫擢zhuó发难数濯zhuó濯童山渣滓zǐ浸渍zì作zuō坊fang惭怍zuò

【高考必胜复习提纲】

做题总原则:

一分钟拿一分,150分。

选择题稍快点,提前5分钟左右。

 

   首先,做一次深呼吸,然后告诫自己:

“欲速则不达”;尽可能在试卷上将自己思考的痕迹写下;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绝对不轻易留下空白;切记“整洁、美观、有效”的原则;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

1.字音:

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

用排除法是较好的方法。

2.选词填空:

实词——重点是分析理解不相同语素。

语素都不相同的词语,重点从用法方面考虑。

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

虚词——找出配套的关联词语,采用排除法。

熟语——要正确理解熟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熟语越要注意陷阱。

3.病句:

只考这几类病句:

1)语序不当2)搭配不当3)成分残缺或赘余4)结构混乱5)表意不明6)不合逻辑。

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

句式杂糅的句子,可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

多重否定或还有反问的句子,要将否定换成肯定来理解。

做题思路通常是:

检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

1)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注意主语的残缺;

2)类似于“A”是“B”的句子,注意“A”“B”的协调,也可能是句式杂糅;

3)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是否宾语残缺;

4)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义及内在逻辑顺序是否失当以及意义的从属关系;

5)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双面词语,注意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

6)反问句及疑问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

4.语意连贯题:

语句形式方面,要求话题一致,陈述对象一致,叙述角度一致,情调保持一致,上下文句式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

语言音节上,和谐及押韵。

语句内容方面,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

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

做题思路是:

考查陈述对象(主语)是否一致——话题是否一致——前后句式是否一致——情境是否吻合——音节是否和谐等。

注意指示代词的提示作用;找准文章的突破口,用排除法来完成。

选好后要把选项的顺序给默读一遍。

二、文言文阅读(22分) 

建议做题的顺序为:

先浏览第8题——再逐段读原文——遇到打点字和划线句,则当即解决,并在选项或翻译草稿中标注出。

【文言实词题】 答题技巧:

二次代入法(句子、语段)、成语联想法、回忆是否学过该词、分析字形、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

   实词理解:

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

 小偏方:

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

 

【文言虚词题】知其一代入其二(从容易的句子先入手判断虚词的用法及翻译,再把该翻译代入第二个句子,如果句子通顺一般情况下就是对的)

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

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每组中利用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

小偏方:

前后同则同,前后异则异;一同一异无法判断;

 【信息筛选题】 答题技巧:

看清题目要求,回到原文与相关句子仔细比照,选出答案。

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注意联系全文。

 

   总之:

所选文章往往是古代贤人良臣的小故事及个人履历表,所以不难读懂意思,只是落实到个别字词,倒是颇让人费神,不过如能胆大,心细,也不可怕。

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若不影响做题目就不要钻牛角尖,不懂就不懂也没什么!

  

     ★ 解释不通的字词往往可以考虑是否通假或者活用。

 

客观题做完了,把答案填入机读卡。

填完后,拿出草稿纸,准备进入第二卷主观题的作答阶段。

深呼吸之后,就开始吧!

☆【文言文断句与翻译题】

(1)在通读全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利用以下方法断句:

1.虚词标志法:

句首常有“盖、夫、惟、凡、故、今、若夫、且夫、至于、至若”等虚词;句尾标志词有“也、乎、焉、矣、耳、哉、与(欤)”等虚词。

2.实词标志法:

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为标志,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顿;文言文谓语,可利用此特点在它之前找主语,之后找宾语。

3.修辞标志法:

为使文章达到句式整齐,语气连贯的效果,古人写文章经常运用对偶、排偶、顶真、层递、反复等修辞技巧,如果以此特点为依据,其准确性更高。

4.名物标志法:

名词和代词常作主语(句首)和宾语(句尾)来断句。

还要懂得古代文化常识,诸如年龄、称谓、纪年纪日、职官等方面的知识。

5.结构标志法:

利用固定结构的成对搭配性及位置的相对固定性,如有些关联词常常能承前启后,它们前面一般可断句,如“是故、于是、是以、向使”等。

(2)文言文翻译题:

 答题技巧:

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

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

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

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

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

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注意特殊句式。

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

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

(“信“) 

   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

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

  

   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

(“达”) 

   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

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附录:

高考文言阅读高频词语归类整理

1、表被任以官职的:

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2、表官职变化的  

    ①表任命的:

授、拜、除、封  

    ②表提升的:

擢、拔、陟、升、迁  

    ③表调动的:

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④表降职的:

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⑤表罢免的:

夺、黜、罢、免、去、废、蠲 juān 

    ⑥表恢复的:

复、还  

    ⑦表辞去的:

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

⑧表兼代的:

兼(表兼任);领(兼代);权,行,假,署(代理)  

 3、表人物个性的:

耿、(仁)厚、(仁)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阿谀、谄谗、谲jué  

 4、表人物品行的:

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  

 5、与科考有关的:

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  

 6、与学校有关的:

庠、序、太学、博士、太傅  

 7、表敬重的:

敬、重、尊、恭  

 8、表赞扬的:

多、嘉、称、誉、与、许、叹  

 9、表社会状态的:

治、乱、兴、盛、衰  

 10、表少数民族的:

蛮、夷、戎、狄  

 11、表人物地位的:

贵、显、卑、官绅、豪  

 12、表主管的:

知、典、主  

 13、与水利有关的:

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  

 14、与粮食有关的:

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dí、粜tiào、廪、荒、欠收  

 15、表粮食丰收的:

丰、饶、赡、足、给、佚  

 16、表食物的:

糗qiǔ、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17、表饱饥的:

饱、饥、饿、馁、馑  

18、表俸禄的:

俸、禄、秩、饷  

 19、表布匹的:

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缣、缯、蚕、桑  

 20、表穿戴的:

纨绔、布衣、履、绶、冠、冕、巾、免冠、带  

 21、表房舍的:

宇、舍、馆、宅、第、邸、庑、屋  

 22、表桌床的:

案、几、床、榻  

 23、表违背的:

牾、忤、逆、倍(背)  

 24、表揭发的:

劾、讦、揭、擿  tī

 25、表害怕的:

畏、惧、惮、骇、患  

 26、表嫉恨的:

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  

 27、表暗中的:

阴、间、密  

 28、表诬陷的:

中、谮、诬  

 29、表朝见的:

朝、觐  

 30、与京城有关的:

禁、阙、畿、京、京畿  

 31、与皇帝有关的:

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  

 32、表说话的:

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  

 33、表劝说的:

说、劝、规、讽、讥、谤、谏  

 34、表责备的:

过、责、咎、诛、让、谴、尤、折  

 35、表宽容的:

容、贷、恕、宽  

 36、表喜乐的:

乐、欣(然)、悦(说)、欢、蹈舞  

 37、表哀怒的:

怒、愤、恼、忿恚、涕泣、骂、责、戾、诟、谩  

 38、表刑罚的:

辟、大辟、髡、笞、磔、刖、族、杖、流、赭衣、械  

 39、表监狱的:

囹圄、狱  

 40、表拜访的:

造、过、访、谒(见)、顾  

 41、表告别的:

辞、别、谢  

 42、表离开某地的:

去、迁、徙  

 43、表到往某地的:

如、过、诣、往、经  

44、与马匹有关的:

马、驹、厩、策、羁、縻、辔、逸、驭、御、驾、辕、辙  

 45、表行动的:

步、趋、走、遁、亡、逃、徙、匿  

 46、表死亡的:

(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  

47、表囚犯或战俘的:

南冠、楚囚

附录:

表年龄的:

垂髫[tiáo]:

指儿童。

儿童垂发叫髻。

垂髫:

髫[tiáo],指古代儿童犹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

因而就用“垂髫”称幼儿或指人的幼童阶段。

也有说“垂发”的,意思相同,如《后汉书·吕强传》就有“垂发服戎,功成皓首”句。

垂髫:

小孩子头发扎起来下垂着,指幼年。

垂髫:

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髫[tiáo]年:

童年。

髫[tiáo]龄:

童年。

  稚:

称年龄小的为稚。

豆蔻:

指女子十三岁。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及笄:

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及笄:

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

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束发:

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而立(而立之年):

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

而立之年:

指三十岁。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不惑(不惑之年):

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

不惑之年:

指四十岁。

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知命:

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知天命:

孔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古稀:

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

杜甫有诗曰: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黄发:

指老人,老人的头发由白变黄。

“黄发”是枯黄的头发。

人老了,头发上由黑变白,白发则黄。

皓首:

白头,指年老。

   姥[mu]:

年老的妇人。

  暮齿:

晚年,暮年。

附录:

 古代常用但今天不常见的义项

先(祖先、已经死去的长辈)课(督促劝说)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逸(马脱了缰绳、放纵)禁(皇帝居住的地方)对(回答或对话)如(到、往)掾(古代属官的统称)工(工匠、精巧、擅长)僭(超越本分、虚假不真实)容(宽容、或许、许可)贷(借出借入,宽容)狱(官司、案件、监牢)白(告诉)与(赞扬)多(赞扬)遽(急速、就、恐惧)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给(食用丰足)按(追究、考察、调查)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典(主持)令(美好)差(病好了)执(捉拿)延(延请)省(减免)谢(道歉、推辞、告诉)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赧(因羞愧而脸红)竟(结束、完)坐(因……而犯罪、因为)甫(才)寻(不久)造(造访)过(拜访、责备)弑(子杀父、臣杀君)用(财用、因为)

三、古代诗歌阅读

★怎样读懂一首诗 

  第一步,看标题,从标题找提示点;

第二步,找出诗中写景、写物、写人的名词(有时还得注意名词前的修饰语),弄清它写了什么。

第三步,找出诗中反映诗人心情的动词或形容词(如惜、哀、悲、痛、怒、愤、怨、叹、笑、喜、乐等),弄清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第四步,看看注释有什么提示,然后作一个总体思考。

例如:

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试析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

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诗中画横线的名词告诉了你所写的景、人、事:

在秋风的日子里,身处洛阳城的诗人写信回家,临到要把信发出去,又打开信封。

“寻常”的细节是“临发又开封”。

“开”是一个动词,很传神,它表达了什么情感呢?

“家书”即将发出,又打开信封补写,是因为有“说不尽”的“意万重”。

再联系标题“秋思”(“思”就是思念),那就不难看出,这首诗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思念(或“深切的思念”)。

☆【古诗鉴赏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描写了(意象、形象),写出了(意象、形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语言特点】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等。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等。

 

☆【特别注意】

◆ 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

(1)上看:

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

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

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

(2)下看:

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

(3)中看:

看全诗主体,每句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特别注意诗歌中的表现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如:

孤独寂寞)。

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的主旨和意境所在。

      

(4)注意用词的巧妙、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尤其是常见9种修辞)。

 

(5)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即描写的对象),揣摩形象的象征意味。

 

(6)评价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

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

 

(7)储备一些诗歌鉴赏中常用的名词术语,要敢于大胆使用,不懂也要装懂。

 

   ★有千古名句的要注意名句对全诗的作用及其在全诗中的分量;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明末清初的抗清复明等);注意前后期风格变化大的作家(如南唐后主李煜,宋代女词人李清照)。

◆明了答案构成要点(即给分点)。

一般要包括三个要点:

(1)采用的写作手法。

(2)手法揭示的内容:

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点,或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

(3)所起的作用:

此种写法在内容或结构上起到的作用。

(内容方面的作用:

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

结构方面的作用:

前后照应,虚实结合,先总后分,一问一答)

(注意:

不同类型题目的三个要点的侧重点不一样,问什么则“什么”是回答的重点;且三个要点的顺序要根据具体题目的类型有机组合。

一般情况下,我们要写明白:

此诗写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

附录:

诗歌鉴赏简答题设题目类型

◆第一种类型:

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

常式问:

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

变式问:

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或:

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

⒈离别类:

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⒉情爱类:

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⒊人格类:

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

⒋悲情类:

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⒌其它类:

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

东篱(高雅,洁身自好)

第二种类型:

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

常式问:

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变式问:

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A.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B.   思想感情术语: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第三种类型:

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义)

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以下10类,据此可了解诗歌主旨:

⑴咏史怀古诗:

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

(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

⑵托物言志诗:

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

(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⑶边塞征战诗:

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⑷羁旅思乡诗:

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

(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

⑸送别留念诗:

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

⑹田园山水诗:

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⑺即事感怀诗:

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⑻闺怨闺愁诗:

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考的可能性不大,但是课本中有,我们还是要了解一点。

第四种类型:

表达技巧类(着眼于全篇整体或局部)

常式问:

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写作手法?

变式问:

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