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计实务》冲刺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6680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103.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级会计实务》冲刺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初级会计实务》冲刺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初级会计实务》冲刺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初级会计实务》冲刺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初级会计实务》冲刺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初级会计实务》冲刺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9页
《初级会计实务》冲刺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9页
《初级会计实务》冲刺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9页
《初级会计实务》冲刺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9页
《初级会计实务》冲刺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9页
《初级会计实务》冲刺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9页
《初级会计实务》冲刺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9页
《初级会计实务》冲刺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9页
《初级会计实务》冲刺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9页
《初级会计实务》冲刺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9页
《初级会计实务》冲刺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9页
《初级会计实务》冲刺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9页
《初级会计实务》冲刺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9页
《初级会计实务》冲刺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9页
《初级会计实务》冲刺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级会计实务》冲刺复习资料.docx

《《初级会计实务》冲刺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会计实务》冲刺复习资料.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级会计实务》冲刺复习资料.docx

《初级会计实务》冲刺复习资料

【内部资料请勿外传】

 

2011年初级会计资格考试

—《初级会计实务》

冲刺复习资料

 

授课老师:

沈其忠(市中教育)

二0一一年四月

 

 

第一章资产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是《初级会计实务》中最重要的一章。

各种题型均会涉及,特别是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

2008年考题分数为30分,2009年考题的分数为36分,2010年考题的分数为29分。

要注意与其他知识点的结合,如存货与收入结合,应收账款与收入、增值税结合,固定资产与投资性房地产、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的结合等。

一、

责任人、保险公司赔偿

货币资金

其他应收款

1.现金的清查

现金短缺

管理费用

无法查明原因

现金清查处理

 

其他应付款

应支付给有关人员或单位

现金溢余

营业外收入

无法查明原因

 

2.银行存款的清查

企业银行日记帐

未达帐项(4种情况)

银行银行对帐单

 “银行存款日记账”应定期与“银行对账单”核对,根据未达账项,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只用于核对账目,不能作为记账的依据。

调节后的银行存款余额,是月末企业银行存款的真正实有数额,即企业实际可动用的存款数额。

3.其他货币资金(主要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

其他货币资金账务处理图示如下:

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材料采购(等)

①存入②使用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③余款退回

 

二、应收及预付帐款

(一)应收票据

主营业务收入应收票据银行存款

①因销售收到商业汇票③票据到期收款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应收帐款

(销项税额)④商业承兑汇票到期

无力付款

原材料

应收帐款⑤背书转让

②以应收票据抵偿应收帐款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银行存款

(二)应收帐款

1.应收帐款的入帐价值

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包括销售货物或提供劳务从购货方或接受劳务方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不公允的除外)、增值税销项税额,以及代购货单位垫付的包装费、运杂费等。

注意:

在确定应收账款入账价值时,应注意商业折扣和现金折扣。

在有商业折扣的情况下,应按折扣后的价款计入应收帐款。

在有现金折扣的情况下,现金折扣不影响应收帐款的入帐价值,实际发生现金折扣,作为当期财务费用,计入发生当期的损益。

2.应收帐款的核算

(1)科目设置:

应收账款。

不单独设置“预收账款”科目的企业,预收的账款也在“应收账款”科目中核算。

(2)帐务处理

主营业务收入应收帐款应收票据

①赊销商品④应收帐款改用商业汇票结算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银行存款

(销项税额)③收回货款

财务费用

银行存款现金折扣

②代垫运杂费等

(三)应收帐款减值

1.应收款项减值损失的确认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应收款项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若证明应收款项发生减值的,应当将该应收款项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减记的金额确认为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当期按应收款项计算应提坏账准备的金额-期末计提前(或+)“坏账准备”科目的贷方(或借方)余额

2.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处理

(1)坏账准备的计提

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应收款项的期末余额×坏帐计提比例-“坏账准备”调整前账户余额(若为借方余额则减负数)

  注意:

计算结果为正数——补提(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坏账准备);

     计算结果为负数——冲销(借记坏账准备,贷记资产减值损失)

(2)应收款项作坏账转销

应收帐款坏帐准备

发生坏帐

(3)已确认的坏账又收回

  坏帐准备银行存款

收回已确认的

  对于已确认并转销的应收款项以后又收回的,也可以直接按照实际收回的金额,借记“应收帐款”,贷记“坏账准备”;同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帐款”

(四)预付帐款

预付账款应当按实际预付的金额入账。

(1)科目设置:

预付帐款。

预付账款不多的企业,也可以将预付的货款计入“应付账款”科目的借方。

(2)帐务处理

银行存款预付帐款原材料等

②收到货款

①预付货款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③补付货款

④收到退回多预付的款项

 

三、交易性金融资产

1.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概念

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例如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

2.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

(1)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取得

第一,初始计量。

企业在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当按照该金融资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作为其初始确认金额。

第二,会计处理

其他货币资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支付的价款公允价值

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已到期尚未领取

投资收益

支付的交易费用

(2)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现金股利和利息

企业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对于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应当确认为应收项目,记入“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科目,并计入当期投资收益。

第一,被投资单位宣告现金股利或利息时

投资收益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宣告时

第二,收到现金股利或利息时

应收股利(应收利息)银行存款

收到时

(3)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

资产负债表日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账面余额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公允价值大于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余额

公允价值小于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余额

(4))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处置

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将出售时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同时将已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金额转入到“投资收益”科目中调整。

注意:

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最终确认的投资收益应为出售时该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初始入帐金额和支付的交易费用之间的差额,即:

投资收益=出售的公允价值-初始入账金额。

交易性金融资产银行存款

帐面余额出售价款

投资收益

差额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

已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已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四、存货

1.存货实际成本的确定

存货应当以其实际成本入账。

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采购价格

采购成本相关税费

存货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采购加工成本

成本

其他成本  

  存货的来源不同,其实际成本的构成内容也不同。

具体的说:

  

(1)购入的存货,按买价加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等费用、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和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金以及其他费用,作为实际成本。

  

(2)自制的存货,按制造过程中的各项实际支出,作为实际成本。

  (3)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的存货,以实际耗用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以及加工费、运输费、装卸费和保险费等费用,以及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金,作为实际成本。

  

应注意:

  

(1)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应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2)企业在存货采购入库后发生的仓储费用,应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仓储费用应计入存货成本。

  (3)不能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应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2.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

  存货发出既可以采用实际成本核算,又可以采用计划成本核算。

如果采用实际成本法则在存货发出时,必然要在先进先出法、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方法中作出选择。

如果按照计划成本进行存货核算,则要对存货的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进行单独核算,最终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下面先就实际成本核算说明存货发出的计价。

实际成本:

存货

①实实②

取发

计划成本:

存货

①计计②

入库发出

(1)个别计价法

(2)先进先出法

  在物价上涨时,期末存货成本接近市价,而发出存货成本偏低,利润偏高。

(3)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单价=实际成本/存货数量;发出存货实际成本=发出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4)移动加权平均法

3.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

设置的科目:

在途物资、原材料

(1)购入原材料的会计处理

①发票帐单和材料同时到达

银行存款等原材料

购入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②发票帐单已到、材料未到

银行存款等在途物资原材料

①购入时②材料到达验收入库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③材料已到、发票帐单未到

应付帐款原材料

1月末,按材料的估计价值入帐

②下月初作相反分录冲回(或红字冲回)

(3)发出原材料的核算

原材料生产成本

①生产产品领用

制造费用

②车间一般耗用

管理费用

③行政管理部门耗用

4.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本质上还是实际成本。

将实际成本分为计划成本和差异两部分)

⑴设置的科目:

材料采购、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

材料采购原材料

①采购实际成本①入库计划成本①入库计划成本①发出的计划成本

②结转节约差异②结转超支差异

余:

在途实际成本余:

结存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

①入库结转的超支差异①入库结转的节约差异

②发出材料应结转的节约差异②发出材料应承担的超支差异

⑵基本核算程序

银行存款等材料采购原材料生产成本等

①实际成本②入库材料计划成本④发出材料计划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材料成本差异

(进项税额)③入库材料⑤发出材料负担超支差异

超支差异(节约差异作相反分录)

③入库材料节约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材料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额)/(期初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额=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5。

包装物核算(按计划成本核算包装物,在发出时,应同时结转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设置科目:

周转材料——包装物

⑴生产领用的包装物成本计入“生产成本”科目;

⑵随同产品出售但不单独计价的计入“销售费用”科目;

⑶随同产品出售且单独计价的计入“其他业务成本”科目。

6.委托加工物资

⑴委托加工物资成本的确定

委托加工物资

①耗用物资的实际成本实际成本④收回的加工物资

②支付的加工费、运费

③应计入的税金

注意:

第一,如果以计划成本核算,在发出委托加工物资时,同时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收回委托加工物资时,应视同材料购入结转采购形成的材料成本差异。

第二,应计入委托加工物资成本的税金

一般纳税人—不计入(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增值税

小规模纳税人—计入

收回后直接销售—计入

消费税

收回后连续加工应税消费品再出售—不计入(计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借方)

【注意】消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从价定率征收方式):

消费税应纳税额=销售额(或组成计税价格)*消费税税率

 ◆计税依据:

含消费税而不含增值税的销售额

材料成本+加工费

●“委托加工”的组成计税价格=

1—消费税税率

关税完税价格+关税 

● “进口应税”消费品的组成计税价格=

1-消费税税率

 

⑵会计处理:

原材料委托加工物资原材料

计划①发出耗用物资实际实际③收回委托加工物资计划

材料成本差异材料成本差异

节约差异超支差异超支差异节约差异

或或

银行存款

②支付加工费、运费、税金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收回后用于继续加工的消费税

7.库存商品

⑴库存商品的核算

第一,生产制造企业库存商品的核算

生产成本库存商品主营业务成本

①完工入库产品成本②已售商品成本

第二,商品流通企业库存商品的核算

①毛利率法

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

销售成本=销售净额一销售毛利=销售净额-销售净额×毛利率=销售净额(1一毛利率)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库存商品主营业务成本

销售成本

=销售净额(1一毛利率)

②售价金额核算法

方法一:

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

商品进=*100%

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

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商品进销差价率

本期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

期末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

方法二:

 

期初进价+本期进价

进价率=

期初售价+本期售价

本期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本期收入*进价率

期末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

8。

存货清查

  存货清查发生盘盈和盘亏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核算,期末处理后该账户无余额。

核算时分两步:

第一步,批准前调整为账实相符;第二步,批准后结转处理。

⑴存货盘盈

管理费用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原材料(等)

②批准后处理①批准前调整

⑵存货盘亏

原材料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原材料

①批准前调整残料入库

②批准后转处理其他应收款

保险或过失人赔偿

管理费用

一般经营损失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营业外支出

(进项税额转出)(“人祸”)非常损失

非常损失材料

负担的增值税

9.存货减值

⑴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和转回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资产减值损失。

如果减值因素已经消失,减值的金额应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予以恢复。

  可变现净值=存货的估计售价-进一步加工成本-估计销售费用和税费

  注意:

  如果存货是直接用于出售的,则不需用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

⑵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

 设置“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核算,跌价损失计入“资产减值损失”。

 当期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存货成本-可变现净值)-存货跌价准备已有贷方余额,结果大于零为当期补提;小于零应在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范围内转回。

 存货跌价准备资产减值损失

计提

转回(原计提数内)

⑶存货跌价准备的结转

企业售出存货时,应将该存货对应的存货跌价准备同时结转。

结转时冲减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业务成本等。

五、长期股权投资

1.长期股权投资的概念

 长期股权投资是指企业持有的对其子公司、合营企业及联营企业的权益性投资以及企业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

2.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

 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方法有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

0%20%50%

不具控、共、重大共同、重大控制

公价不能可靠计量(权益法)(成本法)

(1)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范围

  ①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

 ②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2)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范围

  ①企业对其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

  ②企业对其联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

3.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设置科目:

长期股权投资

⑴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的确定

  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按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企业所发生的与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直接相关的费用、税金及其他必要支出应计入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如果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作为应收股利单独核算,不计入初始投资成本。

⑵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的具体核算(取得、被投资单位宣告现金股利、处置)

①取得

(1)内容②持有(被投资单位宣告现金股利或利润)

成本法的核算③处置

①原则上帐面价值不变

(2)特点

②被投资单位宣告现金股利或利润时,才作出处理

注意:

在成本法核算下,除追加投资、将应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转为投资或收回投资外,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一般应当保持不变。

投资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时,投资方按应享有的部分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

 

银行存款长期股权投资银行存款

①取得③处置

应收股利

投资收益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②宣告现金股利

投资收益

4.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设置科目: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损益调整

—其他权益变动

成本入帐

①取得

应享有的份额...

(1)内容②持有期间的处理

权益法的核算③处置

(2)特点:

其账面价值随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而调整

⑴取得

长期股权投资时,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⑵持有期间

①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时,投资企业按照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收益的份额,确认投资收益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②投资企业按照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计算应分得的部分,相应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③被投资单位发生净亏损时,应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以及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减记至零为限,投资企业负有承担额外损失义务的除外。

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应由“成本”、“损益调整”、“其他权益变动”三个明细科目组成,账面价值减记至零意味着这三个明细科目合计为零。

投资收益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应收股利

①实现净利②宣告现金股利

③发生亏损

④投资企业对于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在持股比例不变的情况下,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部分,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增加或减少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或

5.处置

  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按实际取得的价款和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投资收益,并同时结转已计提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同时,还应结转原记入资本公积的金额。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损益调整、其他权益变动)银行存款

投资收益投资收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或或

6.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

⑴长期股权投资减值金额的确定

 ①企业对子公司、合营企业及联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在资产负债表日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将该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

 ②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将该股权投资在资产负债表日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类似金融资产当时市场收益率对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确定的现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

⑵长期股权投资减值的会计处理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资产减值损失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六、固定资产

1.固定资产的核算

⑴固定资产的取得:

应当按照实际取得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①外购固定资产

  外购固定资产,其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的服务费等。

(1)不需要安装

银行存款固定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生产经营用动产)

(2)需安装

银行存款在建工程固定资产

①购入、安装费②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注意:

企业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

按各固定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

②建造固定资产

  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全部支出,作为入账价值。

在核算时应先通过“在建工程”科目,待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转入“固定资产”。

●自营工程

在建工程固定资产

归集所发生的必要支出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1工程物资的成本(使用的);②工程人员的薪酬;

③使用自产的产品或生产用材料

④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⑤其他费用

银行存款工程物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

①购入工程物资②领用工程物资⑦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动产在建工程)

库存商品

③领用本企业自产产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不动产在建工程)

原材料

④领用生产用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转出)(不动产在建工程)

应付职工薪酬

⑤工程人员工资、福利费

⑥支付其他费用

●出包工程

银行存款在建工程固定资产

①预付工程款③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②补付工程款

⑵固定资产的折旧

①影响折旧的因素

 ●固定资产原价:

计提折旧时,应以月初应计折旧的固定资产账面原值为依据。

●预计净残值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②计提折旧的范围

 除以下情况外,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注意:

  第一,固定资产按月计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从下月起不提折旧。

  第二,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不再补提折旧。

  第三,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但不需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第四,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

如有改变作为会计估计变更。

③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折旧方法的选择应当遵循一致性原则,如需变更,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平均年限法

●工作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

2

折旧率=*100%(直线法折旧率的两倍)

预计使用年限

折旧额=固定资产帐面净值*折旧率

逐年递减的

  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的最后两年内,将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净值平均摊销。

  ●年数总和法

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100%

  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折旧率

④折旧的会计处理(借方无“生产成本”科目)

累计折旧制造费用等

 

⑶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等后续支出,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如有被替换的部分,应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从该固定资产原账面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