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牛和鹅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6699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牛和鹅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0牛和鹅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0牛和鹅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0牛和鹅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0牛和鹅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0牛和鹅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0牛和鹅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0牛和鹅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0牛和鹅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0牛和鹅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0牛和鹅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0牛和鹅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0牛和鹅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0牛和鹅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0牛和鹅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牛和鹅教案.docx

《0牛和鹅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牛和鹅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牛和鹅教案.docx

0牛和鹅教案

第六单元

本单元以“童年”为主题,包含《牛和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陀螺》三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

安慰”“习作:

记一次游戏”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

本单元所选的三篇课文都是通过回忆童年趣事来表现童年的美好。

教学本单元课文时,主要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有关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心情的变化过程,感悟人生哲理。

“记一次游戏”是本单元的写作主题,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捕捉精彩的游戏镜头,有条理、有重点地记叙游戏过程和人物的内心感受。

“语文园地”主要是引导学生交流作批注的阅读方法及心得;了解常见的蔬菜的名称,以及学会认识这些蔬菜;学会在不同情况下使用不同的词语,会用动作描写表现不同词语的含义;积累一些有关为人处世的八字格言。

内容

课时

内容简说

教学要点

牛和鹅

2

课文记叙了作者在放学回家路上被鹅袭击,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的事,作者由此改变了对鹅和牛的态度,悟出了“要从客观的角度看待周围的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会得到不同的结果”的道理。

1.会写41个生字,会认27个生字,认识7个多音字。

会写相应的词语。

2.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

3.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2

本文记叙了作者童年时在一次班级演出时上台扮演老虎,但最终演出失败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年少的天真和求真的精神。

陀螺

2

文章记叙了作者小时候玩陀螺的美好回忆,作者的其貌不扬的小陀螺战胜了大陀螺。

作者从中悟出“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道理。

口语交际

1

安慰

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事情,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安慰;借助语调、手势等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习作

2

记一次游戏

1.能把游戏写清楚,并表达出自己当时的心情。

2.写好后,给习作拟一个题目,最好能反映自己的感受。

3.学会用修改符号改正其中的错别字和不通顺的句子。

语文园地

1

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

1.交流作批注的方法及心得。

2.了解草字头的字大部分与植物或蔬菜相关,认识常见的蔬菜及其名称。

3.了解一些词语、俗语的含义,会用合适的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表达心情。

18牛和鹅

1.认识“谓、拳、捶”等10个生字,会写“摸、甚、跪”等1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甚至、故意、扑打”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结合课文中的批注,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

3.思考为什么“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

4.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动。

5.通过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重点

1.结合课文中的批注,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

2.思考为什么“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

难点

1.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动。

2.通过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1.字词教学

本课的生字不是很多,但部分字需要多加注意,比如“跪”,可以采用多种方式鼓励学生自主识记,教师实时点拨。

从而达到多方面快速识记的效果。

词语教学,本课的词语偏于口语化,可以让学生在读的时候注意与口语相结合,更好地理解词语的意思。

2.阅读教学

本组单元的重点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在教学中,要适时提醒学生把自己的感悟标注在文中的空白处,从而养成作批注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就要拿笔记录自己的所悟所感。

3.情感教育

关于情感教育,应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明白不欺负弱小的道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保护自己,爱护同学,推己及人。

1.预习提纲

(1)熟读生字表、词语表。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谓、拳、捶”等10个生字,会写“摸、甚、跪”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甚至、故意、扑打”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著名作家冰心曾说:

“童年啊!

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每个人的童年是不同的,又是相同的。

你的童年有没有发生过什么令你记忆深刻的事情呢?

设计意图:

点明本单元的主题,为本单元的习作做铺垫。

由身边的事情导入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童年的你有没有害怕的人或物?

你是怎么处理的?

预设:

我害怕狗,因为我被狗咬过。

每次见到狗,我都会远远地躲开。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两种截然不同的动物(多媒体呈现牛和鹅的图片):

牛和鹅。

(板书课题)

4.对于牛和鹅你有什么了解?

预设:

牛:

体型庞大、老实、任劳任怨。

鹅:

与牛相比,体型较小,傲慢、聒噪。

5.那么牛和鹅你更害怕哪一个呢?

原因是什么呢?

(生答)

6.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文中是怎样写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

课文先记叙“我”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接着写了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从此再也不怕鹅的故事。

2.再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3.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适时教读。

(1)课件出示词语:

甚至顽皮故意脖子扑打

忙乱大概助威昏乱结实

汉子可笑无缘无故平白

①指名读、开火车读。

②男女生赛读。

(2)课件出示生字:

摸甚跪捶绕顽脖脱

概惹昏握摔凭掐

①找同学读生字,及时评价、纠正读音。

预设:

“甚、捶、摔”是翘舌音,“凭”是后鼻音。

②同学之间说一下哪些字容易写错,应该怎么记。

预设:

“捶”用加一加的方法记,提手旁加“垂”,注意:

“捶”的右边“垂”有四横,每个横的长短不一,末横最短。

“掐”注意右边下面“臼”的写法。

设计意图:

生字词教学相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不必那么详细,但是对于一些难写的字也需要做提示、做示范,使学生养成认真识记的习惯,生字可以在课堂上记住,提高学习效率。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浏览课文,试着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在小组里交流、汇报。

1.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

写由于听信了他人的话,所以“我们”不怕牛却怕鹅。

2.第二部分(第5~12自然段):

写“我”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的故事。

3.第三部分(第13~15自然段):

写“我”记着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和鹅的态度和做法都改变了。

设计意图:

课文内容相对较长,分段可以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结构层次,使得学生可以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四、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3.摘录文中的好词好句。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结合课文中的批注,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

2.思考为什么“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

3.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动。

4.通过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生字词。

教师相机指导易错字,争取一次通过,需关注中等偏下的学生的书写情况,及时督促、改正错字。

2.牛是怕人的,鹅是不怕人的,作者是怎么对待它们的呢?

3.同学们读课文时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与之前的课文有所不同?

预设:

课本的侧面出现了一些红色的标注。

4.是的,同学们真会观察,课本的侧面出现了一些红色的标注,这叫什么?

这叫批注,俗话说:

不动笔墨不读书。

这就是让我们在读书时多作批注,这样有助于我们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课文的叙述方式。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学习在适当的地方作批注的阅读方法。

二、深入文本,研读品悟

课文中“我”和金奎叔对鹅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鹅对金奎叔和“我”的态度又有什么不同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4~11自然段,找出相关的语句。

学着书中批注的样子在书旁写上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在阅读实践中能运用一些阅读技能进行个性化的阅读。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读、自悟、勾画、批注、交流、评价的阅读方法有一定的积淀。

这篇课文中的批注给了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进行阅读实践的更好的历练机会。

(一)抓住“我”与“鹅”的不同态度。

相信同学们在认真品读课文后,一定有了自己的感受。

在那难忘的经历中,“我”对鹅抱有怎样的态度呢?

(怕鹅)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1.“我”怕鹅。

(1)读课件出示的句子,说说从哪些词语中可以体会到“我”害怕的心理。

课件出示:

我们看到鹅,那就完全两样了:

总是远远地站在安全的地方,才敢看它。

要是在路上碰到鹅,就得绕个大圈子才敢走过去。

预设:

从“远远地”“绕个大圈子”可以看出“我”十分害怕鹅。

(2)课件出示句子,说说这句话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我”怕鹅。

课件出示:

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

我的心里很害怕,怕它们看见了会追过来。

预设:

“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悄悄地”“很害怕”“怕”等词语,可以看出“我们”怕被鹅发现的心理。

(3)读课件出示的句子,请大家找出这段话中哪些词语可以表现“我”怕鹅,从这些词语中能体会到当时的“我”是怎样的心情?

课件出示:

孩子们惊呼起来,急急逃跑,鹅追得更快了。

我吓得脚也软了,更跑不快。

预设:

“急急逃跑”“吓得腿也软了”等词语可以看出“我”怕鹅。

从这些词语中可以体会到“我”被鹅追赶时惊慌失措的样子。

(4)再来看看这段话,哪些词句写出了“我”的狼狈?

这段话中的两个感叹号有什么作用?

课件出示:

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

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

我就又哭又叫,可是叫些什么,当时自己也不知道,大概是这样叫吧:

“鹅要吃我了!

鹅要咬死我了!

预设:

“掉”和“脱”两个字写出了“我”的狼狈,而且“我”还“又哭又叫”。

两个感叹号表现了“我”被鹅咬住后那种极度恐惧的心理。

(5)小结:

在鹅面前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我”?

用一两个词来形容“我”的狼狈样。

预设:

极度恐惧、胆小如鼠、狼狈不堪、惊慌失措……

(6)过渡:

那么鹅到底对“我们”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而导致“我”十分害怕呢?

设计意图:

这篇文章虽然故事的确是浅显生动,但文章并没有具体阐释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并没有对故事进行太多的分析,也没有直接揭示出道理,学生必须联系上下文,找到重点、关键、含义深刻的语言文字进行对比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重点词句,有利于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2.鹅不怕“我”。

(1)指名学生读课件上的句子,说说你眼前出现了一只怎样的鹅?

你还能从课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

(教师提示:

抓住表示鹅的动作、神态、声音的词语,通过朗读来体会“鹅”的神气十足、目中无人。

课件出示:

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摇一摆地、神气地朝我们走过来;还伸长脖子,吭吭地叫着,扑打着大翅膀,好像在它们眼里根本没有我们这些人似的。

预设:

这是一只趾高气扬、目中无人的鹅,还可以从老公鹅咬住“我”的衣襟感受到。

(2)第6~7自然段中也有描写鹅不怕“我”的语句,同学们可以根据我们刚才的学习方法找出相关语句,在小组内讨论学习。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继续运用边读边想象的阅读方法,抓住“跑、赶、张开、咬、拉、拖、啄、扑打”一系列动词及“吭吭、啪嗒啪嗒”两个拟声词来体现鹅的嚣张气焰。

(3)学习到这里,大家看到了一只怎样的鹅?

用一两个词来形容它。

预设:

目中无人、傲慢、嚣张。

设计意图:

让学生边读边作批注,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找原因。

在我们看来,鹅的体型并不大,但它为什么胆子这么大?

“我们”又为什么惧怕它呢?

(1)师引入:

原来大家都说……

课件出示第1~2自然段,学生齐读。

大家都说:

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我们都很相信这句话。

(2)从这两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你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我们”对这句话的确信吗?

预设:

大家都知道牛是怕人的,而鹅不怕人;深信不疑……

(3)“我们”为什么会“深信不疑”?

预设:

因为大家都说,所以“我们”都很相信。

设计意图:

这里写“我们”怕鹅的原因,与下文金奎叔不怕鹅的原因形成对比,从而理解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二)抓住“金奎叔”与“鹅”的不同态度。

金奎叔是怎样对待鹅的呢?

面对金奎叔,鹅又是怎样表现的呢?

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1.金奎叔不怕鹅。

课件出示:

1.他一把握住了鹅的长脖子。

2.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

(1)引导学生抓住金奎叔的动作与前文“我”的害怕进行比较,来体会在金奎叔的眼里,鹅就是一种小动物,根本不需要害怕。

(2)提问:

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金奎叔对待鹅的态度吗?

找学生读,教师指导,尤其注意读出金奎叔不怕鹅、干脆、利落的语气。

设计意图:

通过朗读设置情境,让学生感同身受,更好地理解金奎叔不怕鹅的表现。

2.鹅怕金奎叔。

(1)面对金奎叔,鹅又是怎样表现的呢?

学生找出相关语句,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2)这时,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鹅?

(落荒而逃……)

(3)鹅在“我”和金奎叔面前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形象,这是为什么呢?

对“鹅眼看人小”这种说法金奎叔是怎样看的?

(引出金奎叔的话)

3.找原因,进行对比。

为什么金奎叔不怕鹅呢?

(1)先出示第12自然段中金奎叔说的话,思考:

读这一段话,你读出了金奎叔为什么不在乎鹅是怎么看人的了吗?

再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

(2)认真读读这两段话,想想金奎叔说的话和大家说的话有什么不同?

从这不同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

①“我”之所以怕鹅,是因为“我”很相信大家的话,自己没有去思考。

②金奎叔不相信大家的话,是因为他有自己的想法。

(3)小结:

我们不能一味地听信他人的说法,我们要从事实出发,正确地看待问题。

所以说,鹅有什么可怕的!

课件出示句子,教师引读:

让它这样看好了!

可是它要是凭这点来欺负人,那咱们可不答应。

设计意图:

文章一波三折,令读者读起来也充满了趣味,在这里做个小对比,对于后文的理解有更好的铺垫,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从多角度看问题”这一说法。

(三)“我”态度的转变。

1.学生齐声朗读第13自然段。

2.作者从金奎叔的话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作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

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啊!

3.再读读这句话,这就是作者听了金奎叔的话后悟出的道理。

那么作者仅仅是对鹅的态度转变了吗?

(不,对牛的态度也转变了。

4.如果把这一句话放牛身上,应该改为:

课件出示:

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大,可我们实在比它弱啊!

5.小结:

听了金奎叔的话,“我”对牛和鹅的态度有了转变,是因为“我”明白了不要站在牛和鹅的角度去看待人,而应该站在事实的角度去看待牛和鹅。

聪明的人往往会从生活中的小事悟出大道理,而这些道理最终指引着他的人生道路。

作者任大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不信请读一读课文最后一句话——“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

”为什么小时候金奎叔的话作者至今还会记得呢?

6.课件出示填空题,学生完成练习。

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1:

金奎叔的话告诉作者要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

生2:

金奎叔的话让作者在童年时期不再害怕像鹅一样的事物,不再欺负像牛一样的事物。

设计意图:

本篇文章内容浅显易懂,但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道理,需要教师从多方面做引导,积极鼓励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章主旨,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三、深化主旨,拓展延伸

1.从这篇课文中,我们明白了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看生活中的事物,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2.就这一篇课文来说,你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你也会得到不同的收获。

课件出示:

从金奎叔的话中,我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

从劝诫鹅的角度,我会对鹅说________________。

从告诫牛的角度,我会对牛说________________。

预设:

从金奎叔的话中,我明白了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不害怕像鹅一样的事物,更不能欺负像牛一样的事物。

从劝诫鹅的角度,我会对鹅说不要欺负害怕你的小动物和人。

从告诫牛的角度,我会对牛说不要默默承受别人对你的欺负。

3.课外拓展:

推荐课外阅读丰子恺的《白鹅》。

四、作业设计

作者的童年真的是与众不同啊,你的童年又是怎样的呢?

相信你的童年也有不一样的精彩,选取自己童年生活的一个小片段,仿照课文中动词的运用,写一写。

设计意图:

课文故事生动,含义深刻,令人回味,是对学生进行习作思维训练,仿写语言的好教材。

这篇文章的语言很生动,很有特色。

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一些小细节:

一、自主识字,重点指导。

本课生字较多,要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总结识字方法,从而扩大识字量。

在书写方面要注意提醒学生们注意框架结构,尤其是一些笔画的长短。

二、细读文本,作好批注。

文中记叙了“我”被鹅追赶的一次经历,作者将鹅的神气十足、目中无人的样子,以及“我”狼狈不堪、慌忙逃窜的场面,全部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以及对鹅的动作的传神描写,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可以借助文中的批注,多加提醒学生们作批注。

三、读中悟情,积累好词好句。

课上,应引导学生进行充分地、有感情地朗读,积累优美、生动的语句,使学生在朗读中思考,在朗读中想象画面、场景,在思考中感悟,感悟作者的语言表达、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以及作者用生动的故事作为依托,阐释深刻的道理的写作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