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程测量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6797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70.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工程测量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浅谈工程测量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浅谈工程测量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浅谈工程测量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浅谈工程测量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浅谈工程测量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浅谈工程测量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浅谈工程测量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浅谈工程测量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浅谈工程测量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浅谈工程测量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浅谈工程测量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工程测量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docx

《浅谈工程测量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工程测量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工程测量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docx

浅谈工程测量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测绘工程系2012届

毕业生论文(设计)

 

浅谈工程测量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班级∶093工程测量三班

毕业学生:

XXXXXXX

指导老师:

XXXXX

2012年6月16日

 

摘要

浅谈建筑工程测量在施工中的运用论文写作思路为:

力争从建筑工程测量专业角度尽量全面的认知建筑工程测量学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

在文章的第一、二部分,叙述了建筑工程测量学的现代定义,引用的是苏黎世高等工业大学马西斯教授的定义,定义是这样说的“一切不属于地球测量,不属于国家地图集的陆地测量,和不属于法定测量的应用测量都属于工程测量”;测量仪器在工程测量中的运用越显其重要与优势,故本文也做了些许介绍,展示了当今都有哪些测量仪器,至于工程是否运用不做考虑。

论文的第三部分阐述了工程测量对于建筑工程中三要素之一的质量的意义,我想作为测量人员只有明白测量工作是如何影响着工程质量,及产生的经济性、安全性意义时,才能做到工作时的认识态度的改变。

在文章的第四部分引用一个实际案例去感知当下建筑工程中工程测量的运用情况。

 

关键字:

建筑工程测量现代定义测量仪器工程测量与质量当下运用

1工程测量学的发展沿革·······································1

1.1工程测量的现代定义····································1

1.2先进的地面、空间测量仪器在工程测量中的运用············1

2工程测量的对于工程质量的作用································2

2.1在建筑定位及基础施工阶段对工程质量的作用··············2

2.2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对工程质量的作用····················3

2.3在装饰装修施工阶段对工程质量的作用····················3

2.4工程施工及运营期间的变形观测对工程质量的意义··········4

2.5工程测量对防治质量通病的积极意义······················4

3案例引用介绍················································5

3.1工程概况··············································6

3.2工程定位测量··········································6

3.3基础施工测量··········································6

3.4建筑的轴线投测········································7

3.5建筑的高程测量········································8

4工程测量学在今后发展的前进方向······························10

5总结························································11

6致谢························································12

7参考文献····················································13

 

1工程测量的发展沿革

1.1工程测量的现代定义

当代人对工程测量学的定义是:

工程测量技术指在工程建设的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阶段中运用的各种测量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总称。

传统工程测量技术的服务领域包括建筑、水利、交通、矿山等部门,其基本内容有测图和放样两部分。

现代工程测量己经远远突破了仅仅为工程建设服务的概念,它不仅涉及工程的静态、动态几何与物理量测定,而且包括对测量结果的分析,甚至对物体发展变化的趋势预报。

苏黎世高等工业大学马西斯教授指出:

“一切不属于地球测量,不属于国家地图集的陆地测量,和不属于法定测量的应用测量都属于工程测量”。

我国近代以来工程测量可追溯至 1932年,同济大学工学院高等测量系正式成立,成为当时国立大学中惟一的测量系,并成为我国民用测绘高等教育事业的发祥地。

随着传统测绘技术向数字化测绘技术转化,我国工程测量的发展可以概括为“四化”和“十六字”,所谓“四化”是:

工程测量内外业作业的一体化,数据获取及其处理的自动化,测量过程控制和系统行为的智能化,测量成果和产品的数字化。

“十六字”是:

连续、动态、遥测、实时、精确、可靠、快速、简便。

1.2先进的地面、空间测量仪器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许多先进的地面测量仪器,为工程测量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工具和手段,如:

光电测距仪、精密测距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电子水准仪、数字水准仪、激光准直仪、激光扫平仪等,为工程测量向现代化、自动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改变了传统

的工程控制网布网、地形测量、道路测量和施工测量等的作业方法。

三角网已被三边网、边角网、测距导线网所替代;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代替

三、四等水准测量;具有自动跟踪和连续显示功能的测距仪用于施工放样测量;无需棱镜的测距仪解决了难以攀登和无法到达的测量点的测距工作;电子速测仪为细部测量提供了理想的仪器;精密测距仪的应用代替了传统的基线丈量。

GPS是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年,耗资200亿美元,于1994年全面建成,具有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施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

随着GPS定位技术的不断改进,软、硬件的不断完善,长期使用的测角、测距、测水准为主体的常规地面定位技术,正在逐步被以一次性确定三维坐标的高速度、高精度、费用省、操作简单的GPS技术代替。

GIS是一个基于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分析和管理空间对象的信息系统,以地理空间数据为操作对象是地理信息系统与其它信息系统的根本区别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时代的来临,理论上来说,GIS可以运用于现阶段任何行业。

 从技术和应用的角度,GIS是解决空间问题的工具、方法和技术;RTK(Real-timekinematic)实时动态差分法。

这是一种新的常用的GPS测量方法,以前的静态、快速静态、动态测量都需要事后进行解算才能获得厘米级的精度,而RTK是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它采用了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方法,是GPS应用的重大里程碑,它的出现为工程放样、地形测图,各种控制测量带来了新曙光,极大地提高了外业作业效率。

2工程测量对于工程质量的作用

2.1工程测量在建筑定位及基础施工阶段对工程质量的作用

在工程开始施工前,首先通过测量把施工图纸上的建筑物在实地进行放样定位以及测定控制高程,为下一步的施工提供基准。

这一步工作非常重要,测量精度要求非常高,关系整个工程质量的成败。

假如在这一环节里面出现了差错,那将会造成重大质量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是无法估量。

在施工行业里也发生过类似工程质量事故:

图纸上建筑物的正北方向变成了正南方向,事故的处理结果是:

把已经建好的房子重新砸掉,再从零开始。

可见建筑物的定位测量是多么的重要。

在基础施工阶段,基础桩位的施工更加需要准确的工程测量技术保证。

根据施工规范的要求,承台的桩位的允许偏差值很小。

一旦桩位偏差超过规范要求,将会引起原承台设计的变化,从而增加了工程成本。

严重的桩位偏差将会导致桩位作废,需要重新补桩等处理措施,一方面影响了施工的进度,另一方面,改变了原来的受力计算,对建筑物埋下了质量的隐患。

在土方开挖及底板基础施工过程中,由于设计要求,底板、承台、底梁的土方开挖是要尽量避免挠动工作面以下的土层,因此周密、细致的测量工作能控制土方开挖的深度及部位,避免超挖及乱挖。

从而能保证垫层及砖胎膜的施工质量,对与采用外防水的工程意义尤为重大。

另外垫层及桩头标高控制测量的精度,是保证底板钢筋绑扎是否超高,底板混凝土施工平整度的最有效措施。

工程测量在基础施工阶段的另外一个重点是基础墙柱钢筋的定位放线,在这一个环节里面,容不得有半点差错。

否则将导致严重的质量事故发生。

对于结构复杂,面积较大的工程,只有周密、细致的进行测量放线方能保证墙柱插筋质量,避免偏位、移位等情况的发生。

2.2工程测量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对工程质量的作用

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工程测量对于工程质量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墙柱平面放线、建筑物垂直度控制、主体标高控制、楼板、线条、构件的平整度控制等。

其中墙柱平面放线的精确度,直接影响建筑物的总体垂直度,对墙柱钢筋绑扎、模板施工的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

所以每次混凝土施工完毕后,第一道工序就是测量放线。

通过了测量放线不但能够为下一道工序提供依据,并且能及时发现上一道工序所遗留下来的问题,使得其他专业的施工人员及时处理已经发

生的质量问题,避免了问题的累积,最终导致质量事故。

在标高测量控制方面,能为模板施工提供准确的基准点,是模板施工平整度的保证。

同时为混凝土施工提供标高控制线,保证砼后的混凝土平整度。

精确的标高控制,是施工人员严格按图施工的前提。

对于施工面积较大的工程,如何保证模板施工的总体平整度、混凝土面的平整度,基本的前提就是测定一个准确、详细的标高控制系统面。

建筑物垂直度控制测量是主体施工中的一个重点,除了作好每层楼的垂直度观测,为专业质检人员及时检查、调整提供控制数据以外,还为施工人员提供更详细的竖向控制线。

由于垂直度控制的好坏是直接反映施工质量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特别在中高层建筑的施工中)。

垂直度偏差过大,必须通过装饰阶段的抹灰等措施来弥补。

除了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不说,还会埋下一个隐患:

抹灰的厚度过大,容易造成墙面空鼓,从引发外墙渗漏等

质量通病,更严重的情况会脱落,导致高空坠物的危险。

2.3工程测量在装饰装修施工阶段对工程质量的作用

建筑物经过装饰装修阶段将成为成品或半成品交付业主使用,前期主体所遗留的质量缺陷问题必须通过这一阶段进行整改、处理、隐蔽。

所以这个阶段的测量工作的精度、质量直接影响到该工程的总体质量。

测量工作的主要内容是:

室内外地面标高控制;外墙装饰垂直度控制;局部构件、线条的施工放线,内墙装饰平整度、垂直度测量等工作。

其中室内外地面标高控制线是保证建筑装修地面整体平整度的重要依据;砖砌体平面放线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是按图施工的前提条件。

外墙装饰垂直控制线的测量精度很大情度上决定外墙的整体装修质量,是外墙抹会、墙面砖、幕墙施工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2.4工程施工及运营期间的变形观测对工程质量的意义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在施工过程中有着重大的意义。

通过观测取得的第一手资料,可以监测建筑物的状态变化和工作情况,在发生不正常现象时,及时分析理由,采取措施,防止重大质量事故的发生。

变形观测具体包括:

基础边坡的位移观测;建筑物主体的沉降观测;高层建筑物的水平位移观测等。

准确的观测成果为施工期间的工程质量、人民财产安全提供了最有效的保证。

特别是在深基坑施工、填海区、地质断层构造带的施工工程显得尤为重要。

而由于建筑物沉降、位移引起的边坡及道路坍塌、楼房及桥梁倒塌等安全质量事故屡见报端。

因此我们必须努力作好建筑物的变形观测,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

工程测量与安全事故常常有关联的,具体不做阐述。

2.5工程测量对防治质量通病的积极意义

常见的质量通病不外乎钢筋、模板、混凝土等方面的问题,与测量放线有关的分别如下:

钢筋偏位、模板平整度、墙柱垂直度、混凝土表面平整度、楼地面平整度、外墙门窗工程垂直度等。

要预防上述通病的发生,除了施工人员的主观原因之外,必须为施工人员提供准确的、周到的、详细的测量控制水平线、平面控制线、垂直控制线等。

如果测量工作方面出了问题,势必会引起施工质量问题的发生。

我们在施工中只要把测量工作做好,对防治质量通病就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另一方面,精确、详细的测量成果为专业质量检查人员提供参考和依据,通过现场的检查和整改,能把很多质量问题“扼杀在摇篮之中”,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消极转变为积极,对防治质量通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案例引用介绍

3.1工程概况

佳年华空港晶座发展项目地处临港路五段与黄河中路二段交汇处,项目对面有规划写字楼。

规划用地面积为106.77亩,规划建设净用地面积为约84.74亩,商业建筑面积5031.65平方米。

立面在5层、21层夹层及31层经过3次收缩。

3.2工程定位测量

3.2.1测设施工方格网如图

3.2.2测设主轴线控制桩

本工程引测轴线采用的是轴线控制桩。

龙门桩不适用于本工程,固弃之不用。

高程建筑一般施工方格网控制线的测距精度不低于L/10000,测角精度不低于±10”,本工程要求,测角中误差不大于±5”测距边长误差不大于±10mm.

3.3基础施工测量

3.3.1测设基坑开挖边线

根据已有的建筑物轴线控制桩确定角桩以及建筑物的外围边线,考虑基础施工所需的宽度,测设出了基坑的开挖边线并撒出灰线的。

3.3.2基坑开挖时的测量工作

基坑深度为26.8m,开挖过程中,1)、使用全站仪将门口门墩±0.000点引测到基坑底,2)、使用水准仪控制开挖深度。

3.3.3基础放线及标高控制

3.3.3.1基础放线

基础为桩与箱形的复合基础。

基坑开挖完后,先做了各条轴线和桩孔的定位线;之后测设箱形基础的各条边界线、梁轴线。

测设时,为了通视和量距方便,有时测设轴线的平行线,同时在现场标注清楚,以免错用。

同时考虑到了建筑轴线与桩、梁、柱、墙的中线不重合的情况,测设时特别注意到了这点。

3.3.3.2标高控制

基础轴线测设完成后,使用了全站仪将地面经过监理及业主确认的佳年华空港晶座公寓门口门墩子上的±0.00点引测到了坑底,在浇筑砼垫层的时候用水准仪抄平。

水平控制桩在基坑边缘设置了一个。

3.4建筑的轴线投测

本工程采用天顶法(即垂准仪法)来保证各层放线和结构垂直度的控制。

楼层施工时在控制点以上同一铅垂线方向每层留300×300mm洞口,作为以后垂直轴线投测观察孔。

操作过程,仪器置中并调平,同时在测站天顶上方放置一块十字划分板,分划板位置放在洞口上,然后将仪器望远镜调焦到目标分划板,十字丝成像清晰,这是用对讲机通知上方把目标分划板十字丝先移到与仪器十字丝重合,然后转动仪器照准架180°,看目标十字分划板是否与仪器中十字丝重合,纵横线取1/2差值。

重复上述操作数次,直至完全重合为止,投测完毕。

随着楼层不断上升,“天顶法”操作可能会遇到一定难度,以及考虑到仪器最佳精度范围,因此考虑在16层(标高为+68.300),32层(标高+142.300)各转换了一次控制点。

复测需要的考虑。

3.5建筑的高程测量

3.5.1标高控制点布置在LS-T-S电梯井的内墙面上,用红油漆做出倒三角标志,并标明高程数据,作为以后层面高程引测依据。

随着标高不断上升,用钢尺每升

5层(30m内)为一尺段(并转换一次)分段来做控制各楼层所需标高。

每次引测严格从标高控制点引出的原则,避免产生累计误差。

每层复测需要的考虑。

三、四点90度复核。

3.5.2楼层上各点标高,采用S3水准仪按照引测出的标高进行测设。

3.6沉降控制

由于本工程地上结构要与北区塔楼联通,故沉降监控在施工过程中至关重要。

3.6.1沉降观测基准点为业主及监理确认的嘉里公寓门口±0.00点。

3.6.2在核心筒外围框架结构出±0.000以前,核心筒结构的四角各布置一个沉降观测点,将沉降观测点布置在底层角柱上;在框架结构出±0.000以后,在每根巨型柱上布置一个沉降观测点。

3.6.3观测点设置稳固、位置醒目、合理、便于观测。

观测点的做法要求为:

在柱子的外侧预埋100mm×100mm×10mm钢板,钢板的底标高为+0.500,并在钢板上焊接沉降观测头子。

实际只是做了红漆三角,这是不应该的。

3.6.4观测要求:

前后视距差≤2m,视距累计差≤3m,视距最大长度≤30m。

观测过程满足要求

3.6.5精度要求:

沉降观测点相对后视点高差的测定容差为±1mm,沉降观测点、测定高程误差≤±1mm。

测量下来的结果满足要求。

3.6.6施工期间,每增加1层观测一次沉降,结构封顶后1个月观测一次。

建筑物有良好的稳定情况。

沉降观测的记录,记录时有注明观测时的气象情况和荷载变化情况。

4工程测量学在今后发展的前进方向

展望未来,工程测量学在以下方面将得到显著发展:

测量机器人、三维激光扫瞄仪将与GPS、GIS技术集成,成为快速获取被测物体信息的重要仪器。

多传感器集成系统及混合测量系统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可望在大区域范围内进行无控制网的各种测量工作,对影象、图形的处理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在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和大型工程建设中,将发展基于知识的信息系统,并进一步与大地测量、地球物理、工程与水文地质以及土木建筑等学科相结合,解决工程建设中以及运行期间的安全监测、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各种问题。

工程测量将从土木工程测量、三维工业测量扩展到人体测量,如人体各器官或部位的显微测量和显微图像处理。

大型和复杂结构建筑、设备的三维测量、几何重构以及质量控制将是工程测量学发展的一个热点。

数据处理中数学物理模型的建立、分析和辨识将成为工程测量学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总结

论文写作到了最后,结果是测量学的现代化、自动化、数字化发展方向已确定,接下来的几十年不会变,这是确定的。

我需要去做的是学会使用当代先进的科学仪器更轻便地服务于各类工程测量,满足工程对测量精度的高要求。

遗憾的是由于其设备的机器昂贵以及相关的软硬件设备不完备如软件。

或许我会是使用和完善相关软硬件其中的一员。

嘻嘻,这算是个美好愿望吧。

我本是一名学习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却从事了工程测量工作,带着边工作边学习的思路,开始了我的毕业论文写作。

我希望通过此次的论文写作能够收获一个成果:

第一、认识、了解工程测量学概况;第二、工程测量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三、工程测量学在今后发展的前进方向;第四、让一个非专业的测量人员很快上手测量工种任务。

现在的结果,我想是不言而喻吧。

 

致谢

光阴似箭,转眼间,三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依依不舍之情难以言表,总结大学三年的生活,感觉获益还是颇多,在这里需要感谢的人很多,是他们让我在大学三年里从知识到人格上有了一个全新的改变。

感谢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在这里,有环境舒适的学生公寓,为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很多方便;有一批知识渊博,身正为范的老师,为我开启学海之舟。

在这里,我开阔了见识,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

三年前我带着崇敬之心来到了这里,三年里,亲身的体验让我更增加了对这所学校的热爱和不舍。

本论文是在指导老师陈老师悉心指导下完成的。

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

在此,谨向指导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还要感谢的就是我们的代课老师,他们带了我们三年,也为我们操了很多心,在此我对我们的代课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大学三年的生活中,不断得到各位老师、同学的关心与帮助,使我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得到友谊的温暖与亲切的关怀,最重要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激励,让我非常感动。

  我要向在百忙之中抽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评议和参加本人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表示崇高的感谢!

 

 

参考文献

[1]贺丽娟,曹振一.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西北水电,2002.

[2]高恒昌,段朝辉,张澎.数字化测图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城市勘测,2002,

(2).

[3]宋其友.数字地籍测量[M].北京:

测绘出版社,1991

[4]邓良基.遥感基础与应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5]樊志全.地籍调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6]章书寿.地籍测量学[M].南京.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

[7]杨红,李久进.现代地籍测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8]国家测绘局.CH5002--1994地籍测绘规范[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9]吕永江.房产测量规范与房地产测绘技术[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10]王浓.廖元焰.地籍测量[M].北京.:

测绘出版社.2008

[11]周建郑.地籍测量[M].郑州.:

黄河水利出版社.2006

[12]王金玲.工程测量[M].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