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鉴赏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26943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鉴赏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鉴赏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鉴赏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鉴赏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鉴赏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鉴赏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鉴赏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鉴赏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鉴赏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鉴赏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鉴赏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鉴赏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鉴赏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鉴赏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鉴赏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鉴赏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鉴赏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鉴赏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鉴赏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鉴赏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鉴赏Word格式.docx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鉴赏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鉴赏Word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鉴赏Word格式.docx

树荫。

荫:

遮盖。

⑥逸民退士:

退居山林的隐士。

⑦人间:

与前文“山野”对称,指有居民的地方。

⑧静者:

喜欢清静的人。

⑨置州已来:

成为州的治所以来。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置营州,后改为道州。

已,通“以”。

⑩香草:

芬香的花草。

《游白水书[1]付过》

  苏轼

  绍圣元年[2]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3]游白水佛迹院。

浴于汤池[4],热甚,其源殆[5]可熟物。

循[6]山而东,少北[7],有悬水[8]百仞。

山八九折[9],折处辄[10]为潭,深者缒石[11]五丈,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12],可喜可畏。

山悬[13]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14],观山烧火,甚[15]俯仰。

度[16]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17]中流,掬[18]弄珠璧[19]。

  到家二鼓[20],复与过饮酒,食余甘[21]煮菜。

顾[22]影颓然,不复甚寐[23]。

书[24]以付过。

东坡翁。

  (选自《东坡志林》)

题解 文中浴于〔汤池〕,即汤泉。

据宋人记载,佛迹院中有相距很近的二泉,东为汤泉,水热;

西为雪如泉,水凉。

热甚,其源(殆〕几乎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有很大的瀑布。

悬水,瀑布。

山八九〔折〕拐弯。

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缒(zhuì

)〕用绳系着石头向下。

石五丈,〔不得其所止〕(到了五丈深的地方)仍然到不了底。

雪溅雷怒〔雪溅雷怒〕形容瀑布落入深潭溅起雪白的水花,落入潭中而发出轰鸣声。

可喜可畏。

山崖有〔巨人迹〕巨人的足迹。

数十,所谓佛迹也。

  作者于绍圣元年六月接到惠州安置之命,遣家还阳羡(今江苏宜兴),独与幼子苏过同行。

十月到惠州。

本文是与幼子过游览白水后,写给他的一篇游记小品。

文中记述了温泉、瀑布、佛迹及百姓烧山的景观,文末流露出孤独颓唐的情绪。

  苏轼五十八岁时又一次被放逐,以宁远军团练副使的虚衔,安置在惠州(今广东惠州)。

绍圣元年(1094)十月初,到达惠州;

十二日即游白水山,写了这篇短文。

漫笔记录,可见当地风光,也表现了东坡老人随遇而安、游兴不减的情貌。

注释 [1]白水:

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

《舆地纪胜》说:

“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坛,佛迹甚异。

”可与本文所记参看。

书:

写,书写。

这个“书”的含义和文中的“书以付过”中的“书”含义相同。

[2]绍圣元年:

即1094年。

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

[3]幼子过:

苏轼的第三子苏过。

[4]汤池:

即汤泉。

据宋人记载,佛迹院中有相距很近的二泉,东为汤泉,水热,西为雪如泉,水凉[5]殆:

大概,恐怕。

[6]循:

沿[7]少北:

稍向北。

[8]悬水:

瀑布。

百仞:

这是夸张的说法;

苏轼《答陈季常书》说此山“布水三十仞”,则是据实估量。

仞:

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9]折:

这里是弯转的意思。

[10]“深者”二句:

谓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

磓(zhuì

)石:

用绳系着石头向下。

缒,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

[11]辄:

就[12]雪溅雷怒:

形容瀑布坠入深潭,溅起雪白的水花,发出轰鸣的声音。

[13]水崖:

水边。

[14]倒(dà

o)行:

顺来路往回去。

[15]甚:

厉害。

俛仰:

即俯仰,指弯身抬头,形容一上一下时的样子。

[16]度:

越过[17]击汰(tà

i):

击水。

汰,水波。

[18]掬(jū):

用双手捧取。

璧:

平圆形的玉,这里用来比喻映在水中的月亮。

[19]珠壁:

此指倒影在水中的月亮。

[20]二鼓:

二更;

古代击鼓报时。

[21]余甘:

即橄榄,也叫油柑,食用。

[22]顾:

回头看。

 [23]寐:

睡觉,休息。

 [24]书:

写下。

译文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

沿着山向东走,在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百丈瀑布。

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处都是潭水。

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

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

在半山腰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

  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的壮观。

或弯腰或抬头看这些山谷。

到了江边,此时月亮出来,江水击打着,用双手捧着像碧玉般的水倒影着的月亮。

  回到家已是二更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

回头看自己的影子,有种萧索感,就再也睡不着了。

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

东坡记。

题目练习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殆:

大概

(2)循:

顺,沿(3)度:

越过(4)顾:

回头看(5)壮:

壮观(6)书:

文字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悬崖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

  12.上文中“雪溅雷怒,可喜可畏”这八个字写瀑布的奇观,你觉得这样写好在哪里?

  写瀑布的奇观只用了“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八个字,就把瀑布的形态,色彩,声势以及自己的感受写到了。

  13.上文写于苏轼被贬惠州后。

作者通过描写奇山异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作者身处逆境,却不戚戚于怀,把深浓情致灌注于奇山异水中,表达了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意思对即可。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作业本》答案,题目见八年级下语文《作业本》P86-87

简要赏析 本文结构上以时间为线索,写法上以叙述为主,兼有状景抒情。

文章取材详略得当,选语简练隽永。

开头两句即点题,并交代了出游的日期、地点、人物。

白水山以白水而得名,所以作者着力描绘百仞悬瀑,“雪溅雷怒”比喻形象生动,写出它势壮、声宏、色鲜的特点。

下山过程仅用“俯仰度数谷”一笔带过。

“掬弄珠璧”的动作描摹,有景有情,月白水清之景以及作者的激赏喜悦之情俱蕴其中。

“顾影颓然,不复甚寐”的情状刻画,蕴含丰富,作者的山水之乐,身世之悲交织其间。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

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诗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与其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与韩愈、柳宗元、其父苏洵、其弟苏辙、曾巩、王安石并称“唐宋八大家”;

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

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

诗歌与黄庭坚齐名;

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对佛家也很有研究。

嘉祐二年(1057)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

神宗元丰二年(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后量移诸州。

哲宗元祐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知制诰。

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

著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快哉亭

快哉亭位于贬谪之地黄州,快哉亭为张怀民所建,苏轼所命名,苏辙作记,三人均遭贬官的命运,但面对挫折却有着极其相似的处世态度:

虽是被贬之人,却胸怀旷达。

第一段:

描写江流之胜,记叙快哉亭的建造和命名。

第二段:

写亭以“快哉”命名的原因。

第三段:

赞颂宋玉从《风赋》谈起,谈到了一般人的“忧乐观”——说明“快”与“不快”皆由心生,与外物无关。

第四段:

对张君人生态度的肯定——“快”与“不快”,关键在于内心之“得”与“不得”。

选自《栾城集》。

苏辙(1039—1112),字子由,苏轼的弟弟,“唐宋八大家”之一。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

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

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

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

“快哉此风!

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

”宋玉曰:

“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

”玉之言盖有讽焉。

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

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

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

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江出西陵〕江,长江。

出,流出。

西陵,西陵峡,又名夷陵峡,长江三峡之一,在湖北宜昌西北。

〔奔放肆大〕奔放,水势疾迅。

肆大,水流阔大。

〔南合沅、湘,北合汉沔(miǎn)〕沅,沅水(也称沅江)。

湘,湘江。

两水都在长江南岸,流入洞庭湖,注入长江。

汉沔,就是汉水。

汉水源出陕西宁羌,初名漾水,东流经沔县南,称沔水,又东经褒城,纳褒水,始称汉水。

汉水在长江北岸。

〔益张〕越发盛大。

张,大。

〔赤壁〕赤壁矶,在现在湖北黄冈城外,苏辙误以为周瑜破曹操处。

〔浸(jì

n)灌〕浸,灌,意思都是“注”。

这里形容江水浩荡的样子。

〔清河〕郡名,现在河北清河。

〔即〕就着,凭着。

〔胜〕胜景,景观。

〔亭之所见〕在亭上能够看到的(范围)。

〔一舍(shè

)〕三十里。

古代行军每天走三十里宿营,叫做“一舍”。

〔风云开阖(hé

)〕风云变化。

意思是风云有时出现,有时消失。

开,显现。

阖,闭藏、消失。

〔倏忽〕迅急。

〔动心骇目〕犹言“惊心骇目”。

这是说景色变化万端,能使见者心惊,并不是说景色可怕。

〔不可久视〕这是说,以前没有亭子,无休息之地,不能长久地欣赏。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现在却可以在亭中的几旁席上赏玩这些景色。

几,小桌。

〔举目而足〕抬起眼来就看个够。

〔草木行列〕草木成行成列〔指数〕用手指点着数清数目〔长洲〕江中长条形的沙洲或江岸。

〔故城之墟〕旧日城郭的遗址。

故城,指隋朝以前的黄州城(唐朝把县城迁移了)。

墟,旧有的建筑物已被毁平而尚留有遗迹的空地。

〔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曹操(字孟德)、孙权(字仲谋)所傲视的地方。

睥睨,斜视的样子,引申为傲视。

赤壁之战时,曹操、孙权都有气吞对方的气概。

〔周瑜、陆逊之所骋骛(chěngwù

)〕周瑜、陆逊活跃的地方。

周瑜曾破曹操于赤壁,陆逊曾袭关羽于荆州,败刘备于夷陵,破魏将曹休于皖城。

骋骛,犹言“驰马”,形容往来活跃〔称快世俗〕使世俗之人称快。

〔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宋玉有《风赋》,讽楚襄王之骄奢。

楚襄王,即楚顷襄王,名横,楚怀王之子。

宋玉、景差都是楚襄王之侍臣。

兰台宫,遗址在现在湖北钟祥东。

〔盖有讽焉〕大概有讽刺的意味在里头。

〔人有遇不遇之变〕人有遇时和不遇时的不同时候。

遇,指碰上好机会,被重用。

〔何与(yù

)焉〕有什么关系呢?

与,参与。

〔使其中不自得〕假如他心中没有自得之乐〔病〕忧愁,怨恨。

〔以物伤性〕因外物(指环境)的影响而损伤精神。

〔适〕往。

〔患〕病,忧愁。

〔窃会(kuà

i)计之余功〕窃,偷得,这里即“利用”之意。

会计,指征收钱谷等事。

余功,功劳之余,即剩余时间。

〔自放〕自己任情漫游。

放,纵。

〔蓬户瓮牖〕蓬户,用蓬草编的门。

瓮牖,用破瓮做的窗。

〔濯〕洗濯。

〔揖〕拱手行礼。

这里的意思是相对(西山白云)。

〔自适〕自求安适。

〔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此,指“连山绝壑,长林古木”等快哉亭上所见景物。

骚人思士,指心中有忧思的人。

胜,禁(jīn)。

〔乌睹其为快也哉〕哪里看得出这些是畅快的呢!

乌,哪里。

作者在本文中畅言“快哉”二字,不仅因为快哉亭所处地理位置的景象使人心旷神怡,而且因为宦途失意之人如果“不以物伤性”,则无论处于什么环境,都能“自放山水之间”而独得其快。

文章清新开阔,气势奔逸,将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熔于一炉,借用典故并加以发挥,把快意之情写得淋漓尽致。

作者借物抒怀,本意并不在提倡士人远离尘世、自寻其乐,而在以旷达之情来慰藉不得意的士人,希望他们能胸中坦然,生于世而无往不自得。

此外也应注意到,作者的快意之情中含有不平之气。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

公安派"

主帅,袁宏道与其兄袁宗道(1560~1600)、弟袁中道(1570~1623)合称为“公安三袁”。

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

荆州公安(今属湖北)人。

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

  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万历二十年(1592)就中了进士,但官场昏庸,他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

他曾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如《虎丘记》《初至西湖记》等。

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险登临。

他曾说“恋躯惜命,何用游山?

”“与其死于床,何若死于一片冷石也。

”(《开先寺至黄岩寺观瀑记》)在登山临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个性得到了张扬,文学创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涨。

编辑本段原文

  西湖一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

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

草草领略,未及偏赏。

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西湖二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

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

“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未下夕舂,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注:

①为春为月:

是春天,是月下②夕岚:

傍晚的山光③勒:

抑制④相次开发:

一个接一个地开放⑤石篑:

一个人的号⑥傅金吾:

任金吾官的傅某⑦张功甫:

人名⑧恋:

迷住⑨绿烟红雾:

指绿柳红桃,叶茂花盛,颜色浓艳⑩湖光染翠:

湖水成为绿色⑾设色:

用颜色描绘⑿夕舂(chong第一声):

夕阳⒀极其浓媚:

把它的浓媚姿态发挥到极点极,特别,十分。

⒁受用:

享受.【15】吹:

乐声。

【16】艳冶:

美丽妖艳。

编辑本段译文

  西湖一:

从武林门往西走,就望见保叔塔高耸在重山叠岭之中,这时我的心已经飞到了西湖上面。

午间进入昭庆寺,用茶过后,立即划小船进入湖中。

山是青黑色的,如同美女的秀眉;

桃花嫣红,好似少女的面颊;

暖风拂面,使人如饮醇酒;

微波荡漾,像绫罗般细软平滑。

我刚刚抬头一看,就已心醉神迷。

这时我想用一个词来描绘眼前的光景,竟然想不出来,大约像东阿王曹植最初见到洛神时一样了。

我游西湖就从这一次开始,时间是农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西湖二:

西湖最美的时间是春天和月夜,一天之中最美的时刻是烟雾迷蒙的早晨和山光笼罩的傍晚。

  今年春雪很多,梅花被寒气所抑制,和杏花、桃花次第开放,景观更是奇特。

  石篑多次跟我说:

“傅金吾家园中的梅,是宋朝张公甫遗留下来的,赶紧去看看吧!

”我这时被桃花迷住了,竟然不忍心离开湖上。

从断桥到苏堤这一带,绿柳如烟,红桃似雾,弥漫二十多里,歌声奏乐声像阵阵清风到处传扬,少女们混合着脂粉的汗水像道道细雨,衣着华丽的富家子弟往来不绝,比堤边的草还多,美丽妖艳极了。

  然而杭州人游湖,只是在午、未、申这三个时辰。

其实,湖光染成绿色、山气用颜色描画的非常奇妙、都在早晨的太阳出来才出来,夕阳还没有落下,才显得它的浓媚姿态发挥到极点。

月景尤其难以用言语形容,花和柳的情调,山水的容颜和意境,另是一种趣味。

这种快乐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忙于功名利禄的人述说呢?

  盛

  :

繁茂

编辑本段写作背景

  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让他进京。

他只好收敛起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

第二年,升为国子监助教。

本文就写于这一年的春天。

编辑本段文章层次

  《西湖一》

  第一层(第1句)写作者出杭州武林门西行游览西湖。

  第二层(2—4句)写游西湖所见及内心感受。

  第三层(第5句)补充交代此行是作者第一次游西湖及游览时间。

  《西湖二》

  第一段:

写西湖景色最盛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下,一日之内最盛美的则是晨雾,是晚岚。

  第二段:

写西湖苏堤上绿柳红花,游人如织的繁盛华艳的景象。

  第三段:

暗讽杭州人不会欣赏西湖美景,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庸人的嘲谑。

编辑本段写作特点

  1.运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寓情于景、寓思想于景物描写之中。

  2.多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等修辞,使文章语句艳丽多姿。

  3.运用典故,丰富了文章内容。

  重点词语理解:

  突兀:

高耸的样子。

棹zhà

o:

划船。

娥:

这里指眉上的彩“黛”(青黑色)。

颊jiá

面颊。

这是说桃花艳丽如少女的颜面。

  止:

通“只”

编辑本段西湖一

  ①中哪句话写出了作者急欲见西湖的渴望心情?

为什么?

  答: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因为作者初至杭州,最为心往神驰的是西湖。

作者渴慕已久的是一睹西子芳容以解相思之苦。

这种感情蓄积已久,其发必速,故游记开篇不容许多笔墨交待,一落笔就直抒性灵:

保叔塔为西湖北侧门户,塔身挺秀,卓立山巅,未近西湖而先人眼帘,本也是一处胜景,但作者仅以“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一笔带过,是因为他心不在焉,“已心飞湖上也”。

整个杭州山水风物此时惟“湖上”才是作者钟情之所在。

“心飞”的夸饰把他急欲见西湖的渴望心情表露无遗。

  ②为何插入一闲笔“午刻人昭庆”?

这是欲扬先抑,造成顿挫之致,然后才续“心飞湖上”之意。

  ③下文“茶毕,即棹小舟太湖”中哪个字写出作者此时急不可待之意。

“即”最能表现出。

  ④当作者终于亲眼目睹到朝思暮想的春日西湖时,运用了什么修辞写出了它的妩媚与迷人?

作者连用了四个比喻、一组排比句描摹之: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远处孤山葱绿,宛若美人的黛眉;

岸上春花嫣红,恰似少女的面颊;

湖上和风,如同酒香一样醉人;

湖中波纹,似白统一样起伏。

  ⑤以上描写西湖风景是实写还是虚写?

仅四句话,但由于选取了西湖典型风物,足以见西湖秀媚的风姿。

此为实写。

  ⑥作者见到此景后,内心感受如何?

是实写还是虚写?

起到怎样的作用?

“才一举手,已不觉目酣神醉”,这是虚写西湖,借以反衬西湖之美。

  ⑦感悟一下“目酣神醉”是何等心态?

  作者虽云“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实际上他却已巧用一精彩之至的妙喻:

“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退洛神时也。

”这种感觉与联想虽然模糊,但境界空灵,意蕴丰富,颇堪品味。

它既启发人联想到西湖如洛神,又使人想像作者如曹植“浮长川而忘反,思绵绵而增慕”的痴情醉态。

作者的感情由此进入极高的审美境界。

由此可见,山水在作者心目中是具有性灵的,是极其妩媚迷人的。

这样比拟就显示出山水风物的精神、情趣,亦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爱恋之情,与“吏情物态,日巧一日;

文网机阱,日深一日”(《与何湘潭》)的官场相比,就更觉自然界的清纯可爱。

作者对其初游西游之日,如同与心爱的女人第一次约会一样珍视,因此郑重其事地记下具体日期:

“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而在另外十五篇西湖游记中则不再注明日期。

  ⑧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西湖在作者笔下重在写意,勾勒西湖天然娟秀的风情,一种引人酣醉的整体魅力,以及作者的内心体验,而不精雕细刻其山水面目细节。

这是本文最重要的特色。

编辑本段西湖二

  ①作者认为西湖最盛是什么季节与时辰?

西湖是人间仙境,春夏秋冬、阴晴朝夕皆各有其美,但作者却别具慧眼,情有独钟。

所以开篇便说: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②为何西湖之春月为最盛,朝烟、夕岚为一日之盛呢?

因为西湖之春的盛景,一是盛在花,二是盛在人。

作者先写梅花因春寒雪盛,如同被勒住而迟开,花期虽推迟,但得以与杏花、桃花斗妍争奇,使西湖更增添了流光溢彩、姹紫嫣红的春色,却是罕见的“奇观”。

如此与否桃相次开放的“香雪梅”岂能不观赏?

更何况友人陶石篑又数言这里的“傅金吾园中梅”,乃宋朝古梅,高雅非凡,更应该赶快去大饱眼福。

这里写西湖梅花之美及虚写,是作为一种铺垫,旨在衬托西湖桃花更令人叹为观止。

——因为作者“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

梅花为“岁寒三友”之一,被视为高洁的象征,桃花则曾被贬为“轻薄”之物。

作者会梅取桃,乃至为桃花所“恋”,可见其通异于世俗的独特的审美趣味。

而春日西湖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的桃花亦确实蔚为奇观:

“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仅此两句,采取远望的角度,就写出西湖二十余里挑花夹杂着绿柳的总体意境。

“绿”指柳条,“红”指桃花,“烟”“雾”弥漫,则渲染出“花态柳情”呈现繁花照眼,生机勃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