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白县食用油深加工厂项目可行性建议书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26996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67.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博白县食用油深加工厂项目可行性建议书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博白县食用油深加工厂项目可行性建议书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博白县食用油深加工厂项目可行性建议书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博白县食用油深加工厂项目可行性建议书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博白县食用油深加工厂项目可行性建议书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博白县食用油深加工厂项目可行性建议书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8页
博白县食用油深加工厂项目可行性建议书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8页
博白县食用油深加工厂项目可行性建议书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8页
博白县食用油深加工厂项目可行性建议书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8页
博白县食用油深加工厂项目可行性建议书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8页
博白县食用油深加工厂项目可行性建议书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8页
博白县食用油深加工厂项目可行性建议书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8页
博白县食用油深加工厂项目可行性建议书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8页
博白县食用油深加工厂项目可行性建议书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8页
博白县食用油深加工厂项目可行性建议书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8页
博白县食用油深加工厂项目可行性建议书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8页
博白县食用油深加工厂项目可行性建议书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8页
博白县食用油深加工厂项目可行性建议书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8页
博白县食用油深加工厂项目可行性建议书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8页
博白县食用油深加工厂项目可行性建议书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博白县食用油深加工厂项目可行性建议书Word下载.docx

《博白县食用油深加工厂项目可行性建议书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博白县食用油深加工厂项目可行性建议书Word下载.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博白县食用油深加工厂项目可行性建议书Word下载.docx

世界三大植物油品种——棕榈油、大豆、菜籽已占我国食用油75%以上市场份额,其中:

棕榈油100%进口,大豆及其大豆油2/3以上进口,菜籽虽全部自给,年产仅1500万吨油料约生产230万吨食用油,其他25%为花生、葵花和芝麻、棉籽等油种。

目前,棕榈油已广泛用于中国食品加工,中国传统油料作物大豆在西方巨头转基因大豆冲击下节节败退不断萎缩,从1995年以前净出口国,到2000年成为最大进口国。

2008年我国国产大豆产量仅为1400万吨,同比下降12.32%,2008年大豆产量恢复到1650万吨,近年花生种植和花生油产量略有增长,年产1500万吨原料约生产300万吨食用油;

菜籽在我国南方广泛种植,但市场波动很大,总量不高并近年一直徘徊不前。

因此,近几年中国食用油进口依存度仍将进一步加大。

大豆危机与中国食用油危机的根本原因是因中国油料作物品种及其种植结构性失衡所引起的,是中国食用油战略安全的根本隐患。

③粮油转能源的趋势是中国食用油战略安全的长远威胁

欧美工业发达国家早已立法加大生物能源的开发,棕榈、大豆、玉米等高油料品种是首选对象,此为世界粮食和食用油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其发展势头很难扭转。

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石油价格高位运行与更多粮食转能源是大趋势,这对过度依存国际市场的中国食用油战略安全是长远威胁。

④西方转基因大豆是中国食用油质量安全的潜在隐患

国外转基因大豆具有高产值、高出油率的特点国产非转基因大豆出油率为17%,而国外转基因大豆出油率为22%。

国外转基因大豆低生产成本是国产大豆不断萎缩的重要原因。

目前,有关部门仅在标识中要求注明“转基因”与“非转基因”,以此提供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但事实上很多中国消费者对此专业提示并不知情,而受价格因素影响又难以有实质性选择。

更重要的是,因为中国食用油结构性失衡导致供不应求,政府更难从健康角度积极宣传倡导。

可以预见,国外转基因原料对中国人体和环保的危害将是潜在并长期的。

⑵、中国食用油供给安全的战略分析

粮食安全一直是国家安全重中之重。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其中有10个中央“一号”文件专文着力农业发展,尤其近五年中央连续五个“一号”文件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国家连续五年粮食增产,粮食总产达到10570亿斤,粮食自给率达到95%以上,已基本实现国家粮食的战略安全。

但在对粮食的定义与认识上,我国目前仍存在很大误区。

首先,应改变对粮食与油料作物认识与政策的偏差。

粮食一般被认为是稻谷、小麦和玉米,我国国家统计局粮食的定义还包括豆类和薯类。

世界上关于粮食(food)的定义更为广泛,包括一切能够提供营养的可食用物品。

我国将大豆归为粮食范围,但对其他油料作物却归为经济作物,粮食作物可获得国家诸多政策支持,但对经济作物主要依据市场调节,此为中国油料作物与食用油一直未能象粮食一样稳步发展并每况愈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们应该像重视粮食、大豆一样重视油料作物,特别是重视花生、葵花等高等油料品种。

其次,中国食用油战略安全根本出路在于立足国内油料作物多元化种植,重点扶持并培育高产量、高产值、高出油率油料品种,扶持国内龙头生产企业,打破或抑制国际巨头垄断格局,改变油料品种种植与国际巨头行业垄断双重结构性失衡。

结构性失衡是安全的最根本隐患也是最大威胁。

中国粮食安全应包括食用植物油的安全,当前粮食需求总体平衡与基本自给,以及食用植物油需求激增与过度依赖进口,不可偏废食用植物油的战略安全;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从2003年65.2%增加到2006年的67.2%而大豆的种植面积呈逐年下降态势。

在稳定大豆种植面积并在不与粮食争耕地的情况下,食用植物油的发展方向只能是在选择能有效利用非耕地并选择高产量、高产值、高出油率油料品种上突破,花生、葵花作物完全符合此选择方向,因此“像重视粮食一样重视花生产业”,将具有深远战略意义和实用价值。

⑶、发展花生产业保障中国食用油战略安全

①我国花生种植历史悠久,面积广泛,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与南美皆为花生原产地,花生俗称“长生果”,有极高营养价值,属可再生固氮豆科作物,耐贫瘠和干旱,对土地和水分等条件要求低,广泛生长于长江以北、黄淮海流域至我国西部新疆,我国花生过去多用于零食和出口,近十年因花生油龙头企业产业化带动,年产量已达1500万吨,与国产大豆、菜籽产量已基本持平,并呈逐年增长态势,花生油已成为中国三大食用油品牌之一,并因非转基因原料和压榨工艺深受消费者欢迎。

另外,花生在国际上种植很少,不易受国际价格市场波动。

②花生亩产量最高

在我国主要油料作物中,花生亩产250公斤葵花亩产200公斤,菜籽亩产150公斤,大豆亩产120公斤。

适应大豆种植的土地大多也适应种植花生,如种花生可减少一半以上大豆进口。

③花生出油率高

在我国油料作物中,葵花出油率在51%-54%,花生出油率在45%左右,菜籽出油率在32%-38%,国产大豆出油率18%左右,国外大豆出油率在22%左右,花生的出油率仅次于葵花油,是国外大豆的一倍以上。

表1.1-1中国主要油料作物亩产量和亩产油量对照表

作物品种花生葵花菜籽大豆

亩产量(Kg)250200150120

出油率(%)45533518

亩产油量(Kg)1121055222

从上表可知,我国花生亩产油量是大豆的5倍。

④花生油品质高、用油省、更健康

国产花生为非转基因原料,如国内普遍采用的纯物理压榨工艺,实现了科技进步五大创新:

生产中避免了化学溶剂对油品的污染、解决了花生和葵花“自然生香和留香”,解决了成品油中酸价超标,保存了食用油中天然营养成分,基本根除了油品中黄曲霉素。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突破了花生油产业化瓶颈并提高了花生油的品质,花生油中含有丰富的人体所需不饱和脂肪酸、多酚等13种微量元素和20多种矿物元素,既满足了中国消费者对食用油“色香味”的感观要求,也真正满足了消费者的健康要求。

调和油经过“六脱”后透明、稀薄、香味弱、用油量大,而花生油品质高、用油少,在同等情况下近乎调和油的一半。

降低一半用量等于多提供一倍供油。

如果我们把大豆品质指数定为1,花生品质指数定为2,按上述亩产值、经济价值换算,我国同样928万公顷的花生种植面积是大豆产油值的5.1倍、经济价值的7.8倍,等于减少了大豆762万公顷种植面积,多产出5.1倍,即780万吨食用油,此与我国进口食用原油800万吨基本相当。

即使一半用于榨油也可大大缓解我国进口原料和原油的依存度。

⑤花生种植不与粮食争耕地,支持“三农”和“西部开发”

花生是国际公认的半干旱作物,又具有生物固氮能力种植花生可使我国大量贫瘠耐旱沙化非耕地得到有效使用并可起到改善土壤和生态环境作用,花生种植效益仅次于棉花,是大豆的5.1倍,花生非浸出压榨工艺不需消耗溶剂油(六号轻汽油)也不产生正已烷。

花生主要产地黄淮海直至西部,对提高国土资源使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环保、提高农民收入、支持“三农”和西部开发皆有重大意义。

目前国内花生油企业普遍与当地农户合作在加工车间周边地区建立“公司+农户”形式的花生种植基地,为花生产业化和支持“三农”与西部开发起到了很好示范作用。

综上所述,针对目前国内食用油现状,博白县粮食购销中心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义务,提出年产1500吨花生油项目,增加花生油产量,提高食用油自给率,成为保障居民食用油安全的重要企业;

通过增加相应检测设备来提高花生油的质量安全程度,积极引导食用油消费,改变居民传统膳食结构。

1.1.4.2项目建设必要性

油脂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是供给人们最基本的三大营养素之一。

目前,世界三大植物油品种,棕榈油、大豆油、菜籽油已占我国食用油75%以上市场份额,其中棕榈油100%依赖进口,大豆及其大豆油2/3以上依赖进口,菜籽虽全部自给,年产仅1500万吨油料,约生产230万吨食用油,严重影响了我国食用油的战略安全。

从目前国内、国际油脂环境来看,为了缓解油脂短缺、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必须通过实施多元化的油脂发展战略,才能解决中国的食用油短缺。

围绕这种新的食用油发展构想,花生作为具有中国传统优势的油料作物,以其亩产量高、出油率高、极耐干旱不与粮食争田、可避免进口大豆等优势,已被纳入国家的扶持范围之内,使其成为解决中国食用油短缺的生力军。

⑴、提高花生油产能和市场占有率符合国家发展规划

项目的建设符合《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的“重点推进油料品种多元化,实施高效、低耗、绿色生产,促进油料作物转化增值和深度开发,新增花生油100万吨、菜籽油100万吨、棉籽油50万吨、特色油脂100万吨产能”.

食用油消费量28年增长4倍多,60%以上依赖进口,中国食用油内在需求与对外依存度呈高危态势,为此今年的工作报告对油脂工业提出“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方针,计划立足国内油料作物多元化种植,重点扶持并培育高产量、高产值、高出油率油料品种,扶持国内龙头生产企业,打破或抑制国际巨头垄断格局,改变油料品种种植与国际巨头行业垄断双重结构性失衡。

国家扶持发展花生产业完全符合国家政策支持方向,不仅对中国食用油战略安全,对粮食总体需求平衡和提高生猪饲料供应也有积极作用。

该项目提出增加花生油产能,促进压榨花生油的稳定增长,提高花生油市场占有率,加强花生油质量安全管理,积极引导食用油消费,改变居民膳食结构中花生油的使用比例,立足国内花生产业能从根本上缓解我国食用油对外依存度呈高危态势,符合国家发展规划。

⑵、提高食品安检能力符合国家发展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食品工业,提高精深加工水平,保障食品安全”规划还提出要加大“农产品质检中心、区域性质检中心”的建设力度,保障食品安全。

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食品行业发展的瓶颈,“三鹿奶粉”事件充分暴露出食品安全一些深层次问题没能根本解决。

微生物超标、添加剂不合格或加入量超标、原料中有害物质残留、营养成份不足就是亟须解决的四大顽疾。

为加强花生油质量管理,该项目决定增强检测力量,加大从原料到半成品、成品的检测力度。

保证食品绝对安全,老百姓放心。

的安全、营养可提高花生油的市场占有率,减少因进口大豆可能含有转基因产品带来的健康风险。

⑶、符合食品工业产业政策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提出食用植物油加工业“十一五”发展的重点是“整合现有食用油加工资源,调整结构和区域布局,稳步发展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和棉籽油等食用油”,随着人们生活水品的提高,预计到了2020年中国食用油需求量将从目前的2400万吨增加到3500万吨。

中国食用油内在需求对外依存度太高,提高食用油自给率是确保中国食用油供给安全战略之本而稳步发展花生产业是缓解大豆进口风险的有力举措.

⑷、油脂工业产业政策

2007年0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提出“积极引导一批生产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油脂加工企业,在主产区建立原料生产基地,与农户签订产销订开发低芥酸菜籽油、优质豆油、花生油及其他精深加工产品。

积极支持“企业﹢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式……”。

本项目通过花生种植能为农民直接创造收入2000多万元,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发展规划、符合国家和行业的各项产业政策。

1.2项目概况

1.2.1拟建地点

项目建设地点选择在博白县亚山粮库内.

1.2.2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建设规模:

年产精制花生油1500吨.

产品方案:

主产品:

⑴、花生油1500吨/年,包装:

5L/桶;

副产品:

⑴、混合油158吨/年,包装:

1L/桶

⑵、花生粕2130吨/年包装:

50Kg/袋

⑶、磷脂43吨/年包装:

50Kg/桶

⑷、皂角15吨/年包装:

50Kg/桶。

1.2.3主要建设条件

1.2.3.1地点选择

本项目建设地点选择在博白县亚山粮库内.库址距离博白县城10公里,建设地点西面临二级公路,交通方便。

1.2.3.2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

亚山粮库土地所有权归博白县粮食局所有,土地属于三类类别。

亚山粮库土地面积为35033.86平方米。

1.2.3.3气候条件

项目地区位于低纬度,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温较高,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冬春有干旱,夏季多暴雨,冬季有霜冻。

年平均降雨量1942.7MM,年平均气温21.7℃,年平均蒸发量881.0MM,年平均日照时数1760.6H,年平均风速2.6M/S,极端最高气温37.5℃,极端最低气温-2.7℃,最大风速24M/S。

1.2.3.4地质条件

场地区域地质条件良好,适宜本工程建设。

博白县地形属丘陵山区,西有六万大山,地震裂度7度。

建设附近为石灰岩主要分布区属丘陵—灰岩峰林地貌,地质构造简单。

没有发现场地和周围存在不良地质现象,也没有构造断裂带通过,属地质环境较好场地。

拟建场地是地质情况稳定,适宜本工程建设。

1.2.3.5交通条件

亚山粮库距离博白县城10公里,建设地点西面临二级公路,交通方便。

1.2.3.6社会环境条件

项目建设地址与周围单位和群众无历史遗留问题的纠纷,历年来治安环境良好,多次被评为文明单位。

1.2.3.7公共设施条件

供电系统、供水系统、排水系统、厂区道路和厂区绿化、宽带网、通讯网、闭路电视等公共设施均已连接到项目建设场地内。

1.2.3.8征地拆迁条件

无需征地和迁移,但需拆除现有闲置的猪舍和一个小仓库.

1.2.3.9防洪、防潮、排涝设施条件

项目建设场址是亚山粮库和旺茂粮库原址,具有良好的防洪、防潮、排涝设施条件。

1.2.3.10法律支持条件

项目建设与法律、法规、条例无冲突。

1.2.3.11施工条件

当地及附近市场建筑材料充足,供电供水设施完善,场地开阔,具备良好的施工条件。

1.2.4项目投入总资金效益情况

项目投入总资金1115.07万元,其中建设投资569.57万元,流动资金545.50万元.项目建成后,正常年份销售收入3078.64万元,利润总额313.55万元,增值税和营业税99.97万元.

1.2.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1.2-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建设规模

 

1.1

花生油

t

1500

2

产品方案

2.1

2.2

混合油

158

2.3

花生粕

2130

2.4

磷脂

43

2.5

皀角

15

3

项目投入总资金

3.1

建设投资

万元

569.57

3.2

流动资金

545.5

4

工作制度

4.1

年工作日

d

300

4.2

日工作时

h

8

5

劳动定员

50

6

占地面积

3247

7

建筑面积

1563

原辅材料、动力消耗

8.1

花生

3945

8.2

其他辅料

37.5

8.3

包装材料

万个

32.85

8.4

3648

8.5

万kwh

9

销售收入(100﹪负荷)

3078.64

10

总成本

2665.12

11

销售税金(含增值税)

99.97

12

利润总额

313.55

13

投资回收期

13.1

所得税前

4.22

13.2

所得税后

5.25

14

投资利润率

27.51

投资利税率

36.35

16

财务内部收益率

16.1

36.6

16.2

26.2

17

盈亏平衡点

47.55

 

第二章市场预测

2.1市场需求分析预测

2.1.1国际市场现状

⑴、世界花生及花生油生产状况

目前,世界生产花生的国家有100多个,2011年全球种植面积约2146万公顷,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和美洲,其中,亚洲种植面积为1360万公顷,占世界总面积的63.4%;

非洲661万公顷,占30.8%;

美洲118万公顷,占5.5%,而欧洲和大洋洲仅零星种植,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

印度、中国和尼日利亚是世界三大花生生产国,在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上都保持了领先的地位。

2000年以来的全球花生生产情况和花生油产量如表2.1-1.

表2.1-2全球花生及花生油生产情况

年度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面积(万hm)

2333

2301

2274

2285

2359

2360

2223

2310

2318

产量(万t)

3135

3378

3035

3283

3361

3309

3318

3410

花生油(万t)

453

514

452

503

505

493

477

495

497

榨油比(﹪)

51.6

54.3

53.2

54.7

53.7

52.5

53.3

过去几年,全球花生种植面积维持在2300万hm左右,年总产量3300万t左右。

2005年种植面积最高,为2360万hm,2008年总产量最高,达到3410万t。

几年来全球花生油年产量在452万-514万t之间,平均477万t,其中2001年花生油产量达到最高,为514万t。

近几年花生总产量中用于榨油的比例在51.6﹪~54.7﹪之间,平均为53.3﹪。

⑵、世界花生油消费状况

根据美国农业部世界农业展望局网站(FAS-USDA)2009年5月发布的数据资料,全球花生油的消费近况如表2.1-2。

表2.1-2全球花生油消费情况

花生油(万吨)

488

506

462

496

486

492

植物油(万吨)

8901

9166

9536

10043

10795

11572

12147

12672

13067

花生油占(﹪)

5.03

5.52

4.85

4.95

4.68

4.3

3.88

3.78

由上表可知,2000~2008年全球花生油年消费量448万~506万t之间,平均年消费量487.3万t,处于相对平稳状态其中2001年消费量最大(506万t)。

在花生油消费国中,中国和印度消费量最大,约占全球消费总量的3/4。

近几年来,全球植物油消费总量持续增从2000年的8901万t上升到2008年的13067万t。

由于花生油产量没有明显增长,导致花生油在全球植物油消费中的比例从2001年的5.52﹪下降到2008年的3.78﹪,凸现出花生油供给的不足。

另一方面,由于花生油价格相对较高,也限制了其在低收入人群中的消费拓展。

⑶、世界花生油进出口贸易状况

近几年来,花生产品的国际贸易总量每年都在160万-180万t。

在花生产品的主要出口国中,中国、美国、阿根廷出口量较大,其次为印度、尼日利亚和越南等。

但花生产品的国际贸易以食用为主,花生油的贸易量较少。

2000年以来全球花生油的进出口贸易情况见表3.1-3。

由表2.1-3可知,近几年全球花生油年进口量在16万-24万t之间,出口量在l7万~29万t之间,花生油进口国主要是欧盟。

因此,全球绝大多数花生油为生产国本地消费,出口比例低。

近几年来全球花生油出口贸易量在总产量中的比例平均为4.4﹪,而且出口比例总体处于下降趋势。

表2.1-3全球花生油贸易情况

进口(万t)

21

24

19

18

出口(万t)

25

29

出口占产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