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附详解历年高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7055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附详解历年高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附详解历年高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附详解历年高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附详解历年高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附详解历年高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附详解历年高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附详解历年高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附详解历年高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附详解历年高考.docx

《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附详解历年高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附详解历年高考.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附详解历年高考.docx

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附详解历年高考

2019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附详解-历年高考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三、(12分,每小题3分)(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衷裒①,字伟元,城阳营陵人也。

祖脩,有名魏世。

父仪,高亮雅直,为文帝司马。

东关之役,帝问于众日:

“近日之事,谁任其咎?

”仪对日:

“责在元帅。

”帝怒日:

“司马欲委罪于孤邪!

”遂引出斩之。

裒少立操尚,行己以礼,身长八尺四寸,容貌绝异,音声清亮,辞气雅正,博学多能。

痛父非命,未尝西向而坐,示不臣朝廷也。

于是隐居教授,三征七辟皆不就。

庐于墓侧,旦夕常至墓所拜跪,攀柏悲号,涕泪著树,树为之枯。

母性畏雷,母没,每雷,轨到墓日:

“裒在此。

”及读《诗》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未尝不三复流涕,门人受业者并废《蓼莪》之篇。

家贫,躬耕,计口而田,度身而蚕。

或有助之者,不听。

诸生密为刈麦,裒遂弃之。

知旧有致遗者,皆不受。

门人为本县所役,告裒求属令。

裒曰:

“卿学不足以庇身,吾德薄不足以荫卿,属之何益!

且吾不执笔己四十年矣。

”乃步担干饭,儿负盐豉,草屩,送所役生到县,门徒随从者千余人。

安丘令以为诣己,整衣出迎之。

裒乃下道至土牛旁,磬折而立,云:

“门生为县所役,故来送别。

”因执手涕泣而去。

令即放之,一县以为耻。

乡人管彦少有才而未知名裒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许为婚。

彦后为西夷校尉,卒而葬于洛阳,裒后更嫁其女。

彦弟馥问裒,裒曰:

“吾薄志毕愿山薮,昔嫁姊妹皆远,吉凶断绝,每以此自誓。

今贤兄子葬父于洛阳,此则京邑之人也,岂吾结好之本意哉!

”馥曰:

“嫂,齐人也,当还临淄。

”裒曰:

“安有葬父河南而随母还齐!

用意如此,何婚之有!

”北海邴春少立志操,寒苦自居,负笈游学,乡邑佥②以为邴原③复出。

裒以春性险狭慕名,终必不成。

其后春果无行,学业不终,有识以此归之。

裒常以为人之所行期于当归善道,何必以所能而责人所不能。

及洛京倾覆,寇盗蜂起,亲族悉欲移渡江东,裒恋坟垄不去。

贼大盛,方行,犹思慕不能进,遂为贼所害。

[注]①裒:

音póu。

  ②佥:

皆。

 ③邴原:

汉末学者。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或有助之者,不听听:

听任B.裒告求属令属:

联系c.安丘令以为诣己诣:

造访D.犹思慕不能进慕:

依恋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乃步担干饭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B.因执手涕泣而去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c.此则京邑之人也无以,则王乎D.安有葬父河南而随母还齐某所,而母立于兹12.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裒有操行的一组是①每雷,辆到墓日:

“裒在此。

”②安丘令以为诣己,整衣出迎之③计口而田,度身而蚕④裒以春性险狭慕名,终必不成⑤安有葬父河南而随母还齐⑥辞气雅正,博学多能A.②④⑤B.②③⑥c.①④⑥D.①③⑤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A.王裒因父亲为文帝所杀痛而不仕。

B.王裒对管彦做了校尉并不持否定态度。

c.王裒改嫁其女是因为管彦去世。

D.王裒的学生怕触及老师的思亲之情而不读《蓼莪》一诗。

1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断句。

乡人管彦少有才而末知名裒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许为婚。

1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知旧有致遗者,皆不受。

吾德薄不足以荫卿。

(2分)何必以所能而责人所不能。

【答案】:

10.B11.A 12.D  13.c  14.【答案】:

乡人管彦少有才而未知名/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许为婚。

(断句共4处,每处1分。

错1处扣1分)15.【答案】:

老朋友中有来送礼物的,他都不接受。

译出大意给1分,“遗”译为”礼物”一类的意思给1分。

【答案】:

我的德望轻微,还不够用来庇护你。

译出大意给1分,“荫”译为“庇护”一类的意思给1分。

【答案】:

何必用自己能做到的责求别人做不到的呢。

译出大意给1分,”责”译作”责求”一类的意思给1分。

三、(9分,每小题3分)(全国卷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何远字义方,东海郯人也。

武帝践阼,为后军鄱阳王恢录事参军。

远与恢素善,在府尽其志力,知无不为。

恢亦推心仗之,恩寄①甚密。

迁武昌太守。

远本倜傥,尚轻侠。

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

武昌俗皆汲江水,盛夏,远患水温,每以钱买民井寒水。

不取钱者,则摙②水还之。

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

车服尤弊素,器物无铜漆。

江左水族甚贱,远每食不过干鱼数片而已。

然性刚严,吏民多以细事受鞭罚,遂为人所讼,征下廷尉,被劾十数条。

后为武康令,愈厉廉节,除淫祀,正身率职,民甚称之。

太守王彬巡属县,诸县皆盛供帐以待焉。

至武康,远独设糗③水而已。

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

自县为近畿④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郡经寇抄,远尽心绥理,复著名迹。

期年,迁树功将军、始兴内史。

时泉陵侯朗为桂州,缘道多剽掠,入始兴界,草木无所犯。

远在官好开途巷,修葺墙屋,民居市里,城隍厩库,所过若营家焉。

田秩奉钱,并无所取,岁暮择民尤穷者充其租调,以此为常。

而性果断,民畏而惜之,所至皆生为立祠,表言政状,帝每优诏答焉。

迁东阳太守。

远处职,疾强富如仇雠,视贫细如子弟,特为豪右所畏惮。

在东阳岁余,复为受罚者所谤,坐免归。

远性耿介,无私曲,居人间绝请竭,不造诣。

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

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

是以多为俗士所疾恶。

其清公实为天下第一。

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

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

其轻财好义,周人之急,言不虚妄,盖天性也。

每戏语人云:

“卿能得我一妄语,则谢卿以一缣。

”众共伺之,不能记也。

(节选自《南史·何远传》)[注]①恩寄:

对下级信任托付。

②摙(liǎn):

担运。

③糗(qiǔ):

干粮。

④近畿(jī):

京城附近地区。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远与恢素善善:

友好。

B.远本倜傥,尚轻侠尚:

崇尚。

c.视贫细如子弟视:

爱抚。

D.士类益以此多之多:

称赞。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何远“生性耿介”和“为官清廉“的一组是

  B.D.A.c.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

正身率职,民甚称之。

不取钱者,则摙水还之。

岁暮择民尤穷者充其租调。

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

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

田秩奉钱,并无所取。

尽心绥理,复著名迹。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何远任录事参军时尽心尽力,很受上级信任倚重;但性情刚正严厉,任武昌太守时常因小事鞭罚吏民,因而被检举审理的罪状有十数条之多。

B.何远坚守节操,不逢迎上司,太守王彬巡察属县,何远仅给他提供干粮、饮水;为官有才干,任始兴内史时,未再发生过界内盗匪抢掠侵犯的事。

c.何远在任时,像经营家业一样整治辖境,百姓为他建造生祠,皇帝也下诏予以表彰;但在东阳太守任上,由于遭到受罚者的诬告,而被免职还家。

D.何远品行正派,不循私情,与人交往不受请托,也不拜访他人;为人轻财好义,能周人之急,说话从无虚妄,大家始终无法找到他说谎话的证据。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译文:

(2)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

译文:

【答案】:

8.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

译文:

(3)令欲降之西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

译文:

【答案】:

(9分)(l)光武认为河内防守很难,向邓禹询问道:

“众将中谁是可以派去镇守河内的人?

(2)现在河内地区有黄河环绕作为坚固的防线,人口众多。

(3)现在想让他投降却反倒杀他的使者,恐怕不可以吧?

三、(12分,每小题3分)(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蚊对(明)方孝孺天台生困暑,夜卧絺帷中,童子持翣①飏于前,适甚就睡。

久之,童子亦睡,投翣倚床,其音如雷。

生惊寤,以为风雨且至也。

抱膝而坐,俄而耳旁闻有飞鸣声,如歌如诉,如怨如慕,拂肱刺肉,扑股[撍]面。

毛发尽竖,肌肉欲颤;两手交拍,掌湿如汗。

引而嗅之,赤血腥然也。

大愕,不知所为。

蹴童子,呼曰:

“吾为物所苦,亟起索烛照。

”烛至,絺帷尽张。

蚊数千,皆集帷旁,见烛乱散,如蚁如蝇,利嘴饫腹,充赤圆红。

生骂童子曰:

“此非吾血者耶?

尔不谨,蹇帷而放之入。

且彼异类也,防之苟至,乌能为人害?

”童子拔蒿束之,置火于端,其烟勃郁,左麾右旋,绕床数匝,逐蚊出门,复于生曰:

“可以寝矣,蚊已去矣。

  生乃拂席将寝,呼天而叹曰:

“天胡产此微物而毒人乎?

  童子闻之,哑而笑曰:

“子何待己之太厚,而尤天之太固也!

夫覆载之间,二气絪緼,赋形受质,人物是分。

大之为犀象,怪之为蛟龙,暴之为虎豹,驯之为麋鹿与庸狨,羽毛而为禽为兽,裸身而为人为虫,莫不皆有所养。

虽巨细修短之不同,然寓形于其中则一也。

自我而观之,则人贵而物贱,自天地而观之,果孰贵而孰贱耶?

今人乃自贵其贵,号为长雄。

水陆之物,有生之类,莫不高罗而卑网,山贡而海供,蛙黾莫逃其命,鸿雁莫匿其踪,其食乎物者,可谓泰矣,而物独不可食于人耶?

兹夕,蚊一举喙,即号天而诉之;使物为人所食者,亦皆呼号告于天,则天之罚人,又当何如耶?

且物之食于人,人之食于物,异类也,犹可言也。

而蚊且犹畏谨恐惧,白昼不敢露其形,瞰人之不见,乘人之困怠,而后有求焉。

今有同类者,啜栗而饮汤,同也;畜妻而育子,同也;衣冠仪貌,无不同者。

白昼俨然,乘其同类之间而陵之,吮其膏而盬其脑,使其饿踣于草野,流离于道路,呼天之声相接也,而且无恤之者。

今子一为蚊所,而寝辄不安;闻同类之相而若无闻,岂君子先人后身之道耶?

  天台生于是投枕于地,叩心太息,披衣出户,坐以终夕。

[注]①翣(shà):

扇子(本文有删节)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赋形受质质:

资质B.今人乃自贵其贵贵:

以……为贵c.畜妻而育子,同也畜:

养D.乘其同类之间而陵之陵:

欺凌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生惊寤,以为风雨且至也邻之厚,君之薄也B.尔不谨,褰帷而放之人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c.其食乎物者,可谓泰矣其孰能讥之乎D.而物独不可食于人耶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1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台生困暑,夜卧(于)絺维中B.童子拔蒿束之,置火于(其)端c.其烟勃郁,(烟)左麾右旋,绕床数匝D.蚊一举喙,(人)即号天而诉之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奏对、对策,原本用于臣子向君主陈述见解,提出建议。

本文借用“对”的形式,以小喻大,借物讽人,言在此而意在彼,耐人寻味。

B.本文由生活小事入笔,从闻蚊、拍蚊写到照蚊、驱蚊,然后引发议论,逐步推进,最后以天台生“叩心太息”、“坐以终夕”作结,照应开篇。

c.本文描写细致生动,颇富情趣;议论鞭辟入里,启人深思;句式长短交错,整散结合,加之韵脚的巧妙运用,读来淋漓酣畅,令人击节赞叹。

D.本文借童子与天台生的对话,既揭露了同类相残的黑暗的社会现实,又批判了忽视异类生存权利的错误认识,阐发了万物平等、物我为一的主题。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吾为物所苦,亟起索烛照。

(2分)

(2)且彼异类也,防之苟至,乌能为人害?

(3分)(3)闻同类之相而若无闻,岂君子先人后身之道耶?

(3分)【答案】:

11.A12.B13.c14.D15.(8分)

(1)我被小虫咬得难受,(你)赶紧起来找蜡烛照明。

(2)它们是异类,防范它们如果很周到,怎么会成为人类的视察?

(3)听到同类之间互相残害却置若罔闻,(这)难道是先人后己的君子之道吗?

三、(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重庆卷)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

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读书不辍,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授堂邑县尹。

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

“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众盗感泣,互相戒曰:

“毋负张公。

”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英宗即位,命参议中书省事。

会元夕,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

拜住袖其疏入谏,其略曰:

“世祖临御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阎之间,灯火亦禁;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

今灯山之构,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

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

”帝大怒,既览而喜曰:

“非张希孟不敢言。

”即罢之,仍赐尚服金织币一、帛一,以旌其直。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粜,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

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

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

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

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末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

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

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六十二》)【完整译文】:

张养浩,宇希孟,济南人。

张养浩从小就有德行和节义。

有一次他出门,碰到一个人,那人把钞票遗失在路上,当张养浩发现的时候,那个人已经走了,张养浩就追上去把钱还给他。

年仅十岁时,就一天到晚不停地读书,他就白天默默地背诵,到了夜晚就关上房门,点上灯,偷偷地读书。

后来他被选授为堂邑县尹。

(张养浩)带头捣毁了滥设的神祠三十多所,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张养浩说:

“他们都是善良的百姓,因为生活困难,被饥寒所迫,不得已而去做了强盗。

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

”强盗们感动得流了眼泪,他们相互劝戒说;“不要对不起张公。

”有一个叫李虎的人,曾经杀过人,他的同党也都是暴虐残忍,为害百姓,百姓不堪忍受,从前的县尹都不敢过问这件事。

张养浩到这里以后,将他们全部依法惩处,老百姓非常高兴。

张养浩调离堂邑十年,百姓仍然为他立碑,歌颂他的恩德。

元英宗继承皇位后,命令张养浩参与中书省的工作。

适逢元宵节,皇帝打算在宫禁之内张挂花灯做成鳌山,张养浩就上奏给左丞相拜住。

拜住将奏疏藏在袖子里入宫谏阻,奏疏大概说:

“元世祖执政三十多年,每当元宵佳节,民间尚且禁灯;威严的宫廷中更应当谨慎。

现在皇帝打算在宫禁之内张挂花灯,我认为玩乐事小,影响很大;快乐得少,忧患很多。

我希望(皇上)把崇尚节俭思虑深远作为准则,把喜好奢侈及时行乐作为警戒。

皇帝大怒,看过奏疏之后又高兴地说:

“不是张希孟不敢这样说。

”于是取消了点燃花灯的计划。

就赏赐给张养浩钱财布匹,来表彰他的正直。

天历二年,陕西大旱,饥饿的老百姓人吃人,朝廷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

张养浩接到任命后,立即把自己家里的财产都分给村里的穷人,自己便登上车子向陕西进发,碰到饥饿的灾民就赈济他们,看到饿死的灾民就埋葬他们。

路过华山,就到西岳庙去求雨,哭拜在地上都爬不起来,这时,天空忽然阴云密布,一连下了两天雨。

等到张养浩到了官府,又到土地庙里去求雨,结果大雨如注,下了三尺深才停下来,庄稼由此长起来了,陕西的民众十分高兴。

当时一斗米值十三贯钱,百姓拿着钞票出去买米,钞票稍有不清或破损就不能用,拿到府库中去调换,那些奸刁之徒营私舞弊,百姓换十贯只给五贯,而且等了好几天还是换不到,老百姓处境非常困难。

于是张养浩检查府库中那些没有损毁、图纹可以看得清的钞票,得到一千八百五十多万贯,全部在它的背面盖上印记,又刻十贯和五贯的小额钞票发给穷人,命令米商凭钞票上的印记把米卖给他们,到府库验明数目便可换取银两,于是那些奸商污吏再也不敢营私舞弊。

张养浩又率领富人家出卖粮食,为此又向朝廷上奏章请求实行纳粮补官的法令。

张养浩听到民间有人为了奉养母亲而杀死自己儿子的事,为此大哭了一场,并拿出自己的钱救济了这户人家。

张养浩到陕西做官四个月,从来没有回到自己家里住过,一直住在官府,晚上便向上天祈祷,白天就出外救济灾民,一天到晚没有丝毫的懈怠。

每想到一件牵挂的事,就按着胸,感到痛苦,于是卧病不起,去世的时候才六十岁。

陕西的老百姓,悲哀的程度像失去了父母。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堪:

忍受  B、拜住袖其疏入谏  袖:

藏在袖里  c、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拜:

拜访  D、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  少:

稍微8.【答案】:

c(【解析】考查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拜:

用在表官职的名词前面,一般讲为“授职、任命”,此处讲为“授职、任命”。

应该说四个加点词均是与中学课本知识有直接联系,出自教材。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  B、昼则默诵,夜则闭户   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  c、不得已而为盗耳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D、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9.【答案】:

B(【解析】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B.项均讲为“就”。

A.项讲为:

前者指示代词“这、那”;后者人称代词作定语“他的”。

c.项,前者讲为副词“才”;后者讲为转折连词“却”。

D.项,前者是介词“为了、因为”,后者表被动“被”)10、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张养浩“行义”和“直言”的一组是  A、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  B、首毁淫祠三十余所   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  c、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  D、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   帝大怒,既览而喜曰:

“非张希孟不敢言。

”10.【答案】:

D(【解析】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A项前者属“行义”,后者只是行为,并非“直言”。

B项前者写张养浩破除迷信之举,还能算是仗“义”;后者是“直言”。

c项,两句都不能回答题干。

而D项前句说把自己家里的财产都分给村里的穷人,当然是行为仗“义”;后一句皇帝已经点明“非张希孟不敢言”,这说明张养浩敢于“直言”,所以是正确的。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张养浩从小品行端正,读书刻苦努力;任堂邑县尹时,执法公允,深得老百姓景仰和称颂。

B、元宵节,英宗想在宫内的鳌山上张灯结彩,张养浩直接给皇帝上疏,劝以“崇俭”,皇上听取了他的意见。

c、关中大旱,张养浩接受任命,全力赈灾济贫。

他制止“豪猾”利用换钞盘剥百姓,千方百计保证了人们的粟米供给。

D、张养浩政事勤勉,毫不懈怠,积劳成疾。

去世之时,关中百姓十分悲痛,如同失去父母。

11.【答案】:

B(【解析】考查分析概括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B项属张冠李戴的错误。

张养浩并没有“直接”给皇帝上疏,而是通过左丞相拜住上疏,属间接给皇帝上疏。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12、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4分) 

(1)【答案】:

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

(【解析】重点词:

“加”“目”“绝”和状语后置“加之以刑”,其中“目”是名词作动词的活用,同时要求句子通顺)

(2)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

(4分)

(2)【答案】:

我希望(皇上)把崇尚节俭思虑深远作为准则,把喜好奢侈及时行乐作为警戒。

(【解析】此句整体看并不难,但要翻译准确不容易。

其中“伏”“愿”和整句的通顺是关键)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