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5178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38.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钠.docx

《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钠.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钠.docx

金属钠

1.在烧杯中加入水和苯(密度0.88g/cm3)各50mL。

将一小粒金属钠(密度0.97g/cm3)投入烧杯中。

现象可能是(  )

A.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B.钠停留在苯层中不发生反应

C.钠在苯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D.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作上下跳动

2.下列物质久置于空气中,会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的是(  )

A.NaB.Na2OC.Na2O2D.NaOH

3.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盛有5ml饱和澄清石灰水的试管里,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钠熔成小球并在液面滚动B.有气体产生

C.溶液底部有银白色物质生成D.溶液变浑浊

4.将6gNa和3.2gS迅速混合,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反应后所得固体成分是(  )

A.Na2O和S B.Na2O和Na2O2C.Na2O和Na2SD.Na2O2和Na2S

5.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1)钠先熔化

(2)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花

(3)燃烧后得到白色固体(4)燃烧火焰显黄色(5)燃烧后得到浅黄色固体

A.

(1)

(2)(5)B.

(1)

(2)(3)C.

(1)(3)(5)D.

(1)(4)(5)

6.将4.6克钠投入95.6克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A.4.6%B.7.6%C.8%D.10%

7.天平的托盘上分别放有两个盛有100mL1.0mol/L盐酸的等质量的烧杯,此时天平保持平衡,然后在左盘烧杯内投入10g金属钠,右盘烧杯内投入10g锌,充分反应后,最终天平的状态是   

A.左盘高B.右盘高C.仍保持平衡D.不能确定

8.取等质量的钠分别投入下列足量物质中,放出气体质量最多的是(  )

A.将钠投入NH4HCO3溶液中B.将钠投入食盐溶液中

C.将钠投入水中D.将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

9.将金属钠放入盛有下列溶液的小烧杯中,既有气体,又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____________。

①MgSO4溶液 ②NaCl溶液 ③Na2SO4溶液 ④饱和澄清石灰水 ⑤Ca(HCO3)2溶液 ⑥CuSO4溶液 ⑦饱和NaCl溶液

10.在一密闭容器中放有11.5gNa、4.4gCO2、0.3mol水蒸气,此时压强为1.01×105Pa,放置一段时间,保持温度不变,让几种物质充分反应。

(1)瓶中可能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

(2)反应后残留固体的成分及各成分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

11.已知金属镁能在CO2中燃烧,反应为:

2Mg+CO2

2MgO+C,某兴趣小组同学据此反应原理,推测钠也应能在CO2中燃烧。

为了确定其生成产物并进行实验论证,请你参与以下研究过程。

(1)甲同学首先设计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三种发生装置如下图,若选用碳酸氢钠分解制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是    (选填装置序号A、B、C,下同);若用石灰石与稀盐酸为原料,并能控制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最好应选用的装置是    ;若用碳酸钠固体与稀硫酸反应,应选用的装置是    。

 

(2)如右图,将一小块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回答下列问题:

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

               

和黑色固体物质生成。

②产生以上现象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乙同学按实验要求,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已知PdCl2溶液能被CO还原得到黑色的Pd),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装置6中有黑色沉淀,装置4中的残留固体(只有一种物质)加盐酸有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出,则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若装置6中溶液无明显现象,装置4中残留固体加盐酸有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出,则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2.有人设计出一种在隔绝空气条件下让钠与FeSO4溶液反应的方法以验证反应实质。

实验时,往100mL大试管中先加40mL煤油,取3粒米粒大小的金属钠放入大试管后塞上橡皮塞,通过长颈漏斗加入FeSO4溶液使煤油的液面至胶塞,并夹紧弹簧夹(如图)。

仔细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从试剂瓶中取用金属钠?

剩余的Na能否放回原试剂瓶?

(2)有关钠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试管的溶液中出现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中液面的变化:

大试管内________;长颈漏斗内____________。

(5)写出钠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钠的氧化物

1.等物质的量的N2、O2、CO2混合气体通过Na2O2后,体积变为原体积的(同温同压),这时混合气体中N2、O2、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3∶4∶1B.3∶3∶2C.6∶7∶3D.6∶9∶0

2.用8.2gNaO2与足量的C16O2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  )

A.10.6g     B.10.8gC.11gD.11.2g

3.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烧碱溶液中放入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Na+浓度增大,有O2放出B.溶液中OH-浓度不变,有H2放出

C.溶液中Na+数目减少,有O2放出D.溶液中OH-浓度增大,有O2放出

4.久置空气中发生颜色变化,但颜色变化不是由于跟氧气反应引起的物质是(  )

A.过氧化钠固体B.亚硫酸钠固体C.硫酸亚铁固体D.苯酚晶体

5.取a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跟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恰好也增加了ag,下列物质中不能满足上述结果的是(  )

A.H2B.COC.C6H12O6D.C12H22O11

6.有一不饱和的NaOH溶液,加入amolNa2O或bmolNa2O2或cmolNaOH均恰好得到饱和NaOH溶液(恒温),则a、b、c关系正确的是(  )

A.a=b<c/2B.a=b>c/2C.c>b>aD.a=b>2c

7.1mol过氧化钠与2mol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的固体物质是(  )

A.Na2CO3B.Na2O2 Na2CO3C.NaOH Na2CO3D.Na2O2 NaOH Na2CO3

8.在一定条件下,将钠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1.5g溶于水,所得溶液恰好能被80mL浓度为0.50mol/L的HCl溶液中和,则该生成物的成分是(  )

A.Na2OB.Na2O2C.Na2O和Na2O2D.Na2O2和NaO2

9.某溶液中含有HCO、CO、SO、Na+、NO五种离子。

若向其中加入Na2O2充分反应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溶液中离子浓度保持不变的是(  )

A.NOB.CO、NOC.SO、NOD.CO、NO、Na+

10.某固体只含有Na和O两种元素,把它放在足量的水中产生两种气体,这两种气体又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反应生成水,则原固体物质组成是(  )

A.Na2O2和Na2O  B.Na和Na2OC.Na2O2和NaD.Na和NaOH

11.将xmolCO和ymolH2的混合气体通入盛有足量Na2O2的密闭容器中,再通入zmolO2,并用电火花使其充分反应,有关容器内反应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参加反应的Na2O2为(x+y)mol

B.反应容器中有O2mol

C.反应前后容器压强之比(温度未变)为

D.反应后生成了xmolNa2CO3和2ymolNaOH

12.有0.1mol的Na2O和Na2O2混合物,溶于水后刚好被100g7.3%的盐酸中和,则混合物中Na2O和Na2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1B.2∶1C.3∶4D.任意比

13.如图所示,“二氧化碳是否在有水存在时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

”可通过以下实验证明:

(1)按图装置,在干燥的试管Ⅲ中装入过氧化钠后,在通入二氧化碳之前,应事先用弹簧夹(K1、K2)夹持好,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Ⅰ内的试剂应该是________时,打开弹簧夹K1、K2,加热试管Ⅲ约5分钟,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Ⅱ的液面上,可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不能燃烧,且试管Ⅲ内的淡黄色粉末没发生变化,则所得的化学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管Ⅰ内的试剂为二氧化碳的饱和水溶液时,其他操作同

(2),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以证明过氧化钠与潮湿的二氧化碳能反应且放出氧气

14.现有一定量含有杂质Na2O的Na2O2试样。

请从下图中选用适当的实验装置,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测定Na2O2试样的纯度(可供选用的反应物只有固体CaCO3、稀盐酸、蒸馏水)。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在实验中Na2O2和Na2O分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应选用的装置是(只要求写出图中装置的标号)________。

(3)所选用装置的连接顺序应是(填各接口的字母,连接胶管省略)________。

(4)若试样质量为Wg,量筒中水的体积为11.2mL(标准状况),则试样的纯度为________。

 

钠的其他化合物

1.盛有NaOH溶液的试剂瓶口常看到有白色固体生成,该固体是(  )

A.Na2O     B.NaOHC.NaHCO3D.Na2CO3

2.100克NaHCO3和Na2CO3的固体混合物加热到质量恒定时,质量减轻了18.6克,则原混合物中NaHCO3质量分数是(  )

A.23.4%B.49.6%C.50.4%D.76.6%

3.关于氢化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NaH中H-离子半径小于Li+离子

B.NaH与水反应,NaOH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NaH中H-可被水中H+氧化生成氢气

D.NaH在水溶液里电离产生Na+和H-离子

4.现有25mL2mol·L-1的Na2CO3溶液和75mL1mol·L-1的稀盐酸。

(1)将Na2CO3溶液逐滴滴入稀盐酸中;

(2)将稀盐酸逐滴滴入Na2CO3溶液中。

两操作的现象及结果正确的是(标准状况下)(  )

A.现象相同,所得气体的体积相等B.现象相同,所得气体的体积不等

C.现象不同,所得气体的体积相等D.现象不同,所得气体的体积不等

5.在400mL0.5mol·L-1的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H2S气体,然后在低温下蒸发溶液得白色固体7.92g,则该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A.Na2SB.Na2S NaHSC.Na2S NaOHD.NaOH NaHS

6.下列关于Na2CO3与NaHCO3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溶性:

Na2CO3

B.与稀盐酸反应的快慢Na2CO3>NaHCO3

C.等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Al2(SO4)3溶液反应产生的CO2的体积相同

D.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前者pH小

7.将标准状况下1.12LCO2通入到100mL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将溶液小心蒸干,得到不含结晶水的固体W,其质量为5.08g,则下列情况中符合题意的是(  )

A

B

C

D

c(NaOH)mol/L

1.0

0.5

1.0

0.9

W的成分

Na2CO3

Na2CO3

NaHCO3

NaHCO3

NaOH

Na2CO3

NaHCO3

8.甲、乙两坩埚内分别装入NaHCO3粉末,甲中装入纯净的NaHCO3,乙中混有少量Na2CO3杂质,两者固体总质量相等。

对甲、乙两坩埚充分加热,使NaHCO3全部分解,冷却后称量,发现两坩埚内固体质量不相等,其中解释合理的是(  )

A.甲中还有部分NaHCO3未分解

B.乙中NaHCO3的质量比甲中的NaHCO3少

C.乙中还有部分NaHCO3未分解

D.Na2CO3也发生了分解

9.已知由NaHS、MgSO4、NaHSO3组成的混合物中,S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a%B.2a%C.1-1.75a%D.1-0.75a%

10.向一定量的K2CO3溶液中缓慢地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

随着盐酸的加入,溶液中离子数目也相应地发生变化,如下图所示,各条曲线与溶液中离子数目的大致对应关系相对正确的是(  )

A.NS:

K+;MP:

H+;QR:

CO;OT:

HCO;RU:

Cl-

B.NS:

K+;MP:

CO;OQR:

HCO;OT:

Cl-;RU:

H+

C.NS:

K+;MP:

Cl-;QR:

H+;OT:

HCO;RU:

CO

D.NS:

K+;MP:

H+;OQR:

Cl-;OT:

CO;RU:

HCO

11.用1L1.0mol·L-1NaOH溶液吸收0.8molCO2,所得溶液中的CO和HCO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约是(  )

A.1∶3    B.1∶2C.2∶3D.3∶2

12.将足量CO2通入KOH和Ca(OH)2的混合稀溶液中,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和通入CO2体积(V)的关系正确的是(  )

 

13.某种混合气体,可能含有N2、HCl和CO,把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NaHCO3溶液和灼热的CuO,气体体积都没有变化,经干燥后再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气体体积减少,最后通过灼热的铜网,经充分反应后,气体体积又减少,但还有剩余气体,以下对混合气体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一定没有N2,CO和HCl至少有一种

B.一定没有N2,CO和HCl都有

C.一定有N2,CO和HCl至少有一种

D.一定有N2和HCl,肯定没有CO

14.某同学设计实验证明NaOH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是OH-的性质,其中没有意义的是(  )

A.取KOH、Ba(OH)2、Ca(OH)2溶液分别与酚酞试液作用,观察溶液颜色

B.取NaOH、NaCl、HCl溶液分别与酚酞试液作用,观察溶液颜色

C.向滴有酚酞的20.0mL0.10mo1·L-1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25.0mL0.10mo1·L-1盐酸,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D.向滴有酚酞的25.0mL0.10mo1·L-1盐酸中,逐滴加入20.0mL0.10mo1·L-1NaOH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15.某温度下,饱和碳酸钠溶液质量分数为a%,向其中加入mmolNa2CO3·5H2O或nmolNa2CO3,可析出相同质量的Na2CO3·10H2O晶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可能为40,m>nB.a可能为30,m>n

C.a可能为40,m=nD.a可能为30,m<n

16.在一定温度下,向足量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入1.06g无水Na2CO3粉末,搅拌后静置,最终所得的晶体的质量是(  )

A.等于1.06gB.大于1.06g,小于2.86g

C.等于2.86gD.大于2.86g

17.实验室里,欲从草木灰中除去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来提取固体碳酸钾。

(1)该实验操作的主要步骤排列顺序为(用A、B、…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蒸发B.过滤C.溶解D.冷却

(2)怎样用实验证明提取的固体主要成分是K2CO3?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检验在粗制碳酸钾溶液中含少量SO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检验在粗制碳酸钾溶液中含少量Cl-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要制得纯度更高的碳酸钾晶体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1)向碳酸钠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直至不在产生气体为止,则在此过程中,溶液中碳酸氢根离子浓度的变化趋势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A.逐渐减小B.逐渐增大

C.先逐渐增大,而后减少D.先逐渐减少,后增大

试用化学方程式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2有NaHCO3沉淀析出,除了NaHCO3溶解度小于Na2CO3这个主要原因外,另外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图Ⅰ~Ⅳ所示。

 

(1)只根据图Ⅰ、Ⅱ所示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填装置序号)________________;

(2)图Ⅲ、Ⅳ所示实验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与实验Ⅲ相比,实验Ⅳ的优点是(填选项序号)__________________;

A.Ⅳ比Ⅲ复杂B.Ⅳ比Ⅲ安全

C.Ⅳ比Ⅲ操作简便D.Ⅳ可以做到用一套装置同时进行两个对比实验,而Ⅲ不行

(3)若用实验Ⅳ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________;

(4)将碳酸氢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混合并充分反应。

①当石灰水过量时,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钙物质的量之比为2∶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请设计实验检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阴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工业生产的纯碱中常含有少量的NaCl杂质。

某校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为了测定混合物中纯碱的质量分数,拟使用下图实验装置,先测定一定量的样品和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再计算混合物中纯碱的质量分数。

(1)甲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甲装置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2)乙装置反应结束后,再通数分钟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去掉丙装置,测得的CO2质量会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若取ng样品装入广口瓶,且反应前填满碱石灰的干燥管丁总质量为mg,实验结束后称得干燥管丁的总质量为w,则Na2CO3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________。

(5)有同学认为在丁后面还要加一装置,请分析完成装置图于方框中。

21.实验室有甲、乙两瓶丢失标签的无色溶液,其中一瓶是盐酸,另一瓶是碳酸钠溶液。

为确定甲、乙两瓶的成分及其物质的量浓度,现操作如下:

①量取25.00mL甲溶液,向其中缓慢滴加乙溶液15.00mL,共收集到二氧化碳气体224mL。

②另取15.00mL乙溶液,向其中缓慢滴加甲溶液25.00mL,共收集到二氧化碳气体112mL。

以上气体体积均已换算为标准状况,则根据上述操作及实验数据填空:

(1)写出上述过程所涉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是____________,甲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

乙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碳在溶液中的少量溶解忽略不计)

(3)将nmL的甲溶液与等体积的乙溶液按各种可能的方式混合,产生的气体体积为VmL(标准状况),则V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纯碱是重要化工产品,工业上的侯氏制碱法是用食盐、水、氨、二氧化碳为原料制取的。

已知

①NaCl、NaHCO3、NH3、CO2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②生产纯碱可分两个阶段:

Ⅰ向饱和食盐水中导入NH3、CO2,便有小苏打晶体析出;

Ⅱ煅烧小苏打晶体便得纯碱。

(1)写出制得纯碱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2)第Ⅰ阶段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的两种气体,应先通CO2还是先通NH3,还是两者同时通入?

为什么?

________。

(3)若40℃时,向434g饱和食盐水中通入34gNH3,再向其中通入过量的CO2。

通过计算求:

①可析出小苏打多少克?

②是否有NH4Cl晶体析出?

③若降温至10℃,可析出多少克NH4Cl晶体?

(溶解度:

40℃时NaCl37g,NH4Cl46g,NaHCO313g;10℃时NH4Cl33g)

 

碱金属元素

1.在下列四种演示金属钾与水反应的实验装置中正确的是(  )

2.下列有关碱金属铷(Rb)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灼烧氯化铷时,火焰有特殊颜色

B.硝酸铷是离子化合物,易溶于水

C.在钠、钾、铷三种单质中,铷的熔点最高

D.氢氧化铷是弱碱

3.关于碱金属单质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空气中燃烧的生成物都是过氧化物

B.与盐溶液反应时都能生成碱和氢气

C.熔沸点随原子序数增加而升高

D.还原性随原子电子层数的增加而增大

4.金属钠与金属钾的金属性相近,且钾比钠略强。

当利用金属钾与钠盐共熔制金属钠时,钾与钠的共熔体难以分离;反之,如调整到一定温度,可用金属钠与氯化钾在熔融时发生反应制取金属钾。

下面列出四种物质的熔沸点:

K

Na

KCl

NaCl

熔点(℃)

63.6

97.8

770

801

沸点(℃)

774

882.9

1500

1413

试回答:

根据上列数据,分析一下反应最适宜的温度是(  )

A.低于770℃ B.850℃C.高于882.9℃D.在1413℃-1500℃

5.下列关于铯(Cs)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无水硫酸铯的化学式为Cs2SO4,易溶于水.

B.碳酸铯加热立即分解生成氧化铯和二氧化碳.

C.在Na、K、Rb、Cs中,Cs熔点最高,密度最大

D.CsOH是离子化合物,易溶于水,碱性最强

6.一定质量的钠、钾投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产生气体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