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系统验收标准手册.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7096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12 大小:8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排水系统验收标准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给排水系统验收标准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给排水系统验收标准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给排水系统验收标准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给排水系统验收标准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给排水系统验收标准手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2页
给排水系统验收标准手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2页
给排水系统验收标准手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2页
给排水系统验收标准手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2页
给排水系统验收标准手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2页
给排水系统验收标准手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2页
给排水系统验收标准手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2页
给排水系统验收标准手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2页
给排水系统验收标准手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2页
给排水系统验收标准手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2页
给排水系统验收标准手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2页
给排水系统验收标准手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2页
给排水系统验收标准手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2页
给排水系统验收标准手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2页
给排水系统验收标准手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给排水系统验收标准手册.docx

《给排水系统验收标准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排水系统验收标准手册.docx(1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给排水系统验收标准手册.docx

给排水系统验收标准手册

 

给排水系统工程

 

第一节总则………………………………………………………………...….…1

第二节不锈钢生活水箱…………………………………………………………6

第三节生活水泵…………………………………………………………………7

第四节生活变频调速给水设备…………………………………………………9

第五节潜污泵…………………………………………………………………..11

第六节成套隔油设备/油脂分离器…………………………………………….13

第七节管道及配件……….………………………………………………….…14

第八节普通阀门………………………………………………………………..18

第九节控制阀门………………………………………………………………..25

第十节不锈钢软接管(头).……………………………………………………..30

第十一节孔网钢带高密度聚乙烯复合管………………………………………..31

第十二节薄壁不锈钢管…………………………………………………………..33

第十三节高密度聚乙烯双壁波纹管……………………………………………..35

第十四节排水铸铁管……………………………………………………………..37

第十五节外镀锌内涂塑钢管……………………………………………………..38

第十六节内外涂塑钢管…………………………………………………………..39

第十七节硬聚氯乙烯排水管……………………………………………………..40

第十八节排水球墨铸铁管………………………………………………………..42

第十九节高密度聚乙烯排水管…………………………………………………..44

第二十节无规共聚聚丙烯管(PP-R).……………………………………………..45

第二十一节管道安装………………………………………………………………..47

第二十二节电动机…………………………………………………………………..50

第二十三节隔震设备………………………………………………………………..54

第二十四节油漆及标签………………………….………………………………….56

第二十五节虹吸式排水系统…………….………………………………………….64

第二十六节保温材料……………………………….……………………………….70

第二十七节半容积式水加热器……………….…………………………………….72

第二十八节自动反清洗压力过滤器…………………….………………………….77

第二十九节自动软化器………………………………….………………………….79

第三十节紫外线消毒器……………………………….………………………….82

第三十一节电气装置…………………………………….………………………….83

第一节总则

2.1.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4.《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GB17051-1997)

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6.《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7.《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技术规程》(CECS183:

2005)

8.《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

9.《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

10.《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11.《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64-89)

12.《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

13.《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14.《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2008)

1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1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17.《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18.《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1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15-51-2007)

20.《旅店业卫生标准》(GB9663-1996)

21.《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22.《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

23.《城市建设档案着录规范》(GB/T50323-2001)

24.《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GB/T50358-2005)

2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T50375-2006)

2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27.《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2003)

28.《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29.《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30.《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3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JGJ33-2001)

32.《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47-2004)

33.《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

34.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3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36.《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37.《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34-2004)

38.《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98)

39.《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1998)

40.《建筑排水柔性接口铸铁管管道工程技术规范》(CECS168:

2004)

41.《排水用柔性接口铸铁管及管件》(GB/T12772-1999)

42.《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

4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86)国环字第003号文

其它与本工程有关的中国国家及地方法律、标准及规范

2.2.施工安装要求

按照现行有关规范、规程、标准和设计图纸进行安装施工。

2.3.系统概述

1. 生活给水系统

水源为市政自来水,自来进户管分别由建筑北面的规划市政道路及建筑西面的规划市政道路引入,为双水源供水。

进户管口径为DN200,在首层东北面设总水表井,总水表井内设置两个水表,其中绿化用水总水表DN50,展览及酒店用水总水表DN200。

该项目的生活用水最大日用水量约为------m3/d,最大时用水量约为------m3/h。

酒店区域

市政自来水供水至地下一层市政自来水水箱,经中央生活用水处理间作过滤和软水处理,处理后输入地下一层生水活用水储水箱。

独立设置两组生活用水水箱,两组水箱分别总贮水110立方米和220立方米,各组分两格,为保证生活用水水质,生活水箱采用不锈钢材质。

酒店区域供水系统自下而上分四个垂直的供水区。

一区(地下一层、至裙楼四层),由地下一层生活用水水箱和水泵房,经变频恒压供水设备和紫外光消毒杀菌器供水至各分支供水管到各取水点、厨房、更衣室、机房和厕所间。

二区(塔楼五层至十二层),由地下一层生活用水水箱和水泵房,经变频恒压供水设备和紫外光消毒杀菌器供水至各分支供水管

到酒店房间、员工厕所、茶水间、垃圾房和更衣室。

三区(塔楼十三层至十九层),由地下一层生活用水水箱和水泵房,经变频恒压供水设备和紫外光消毒杀菌器供水至各分支供水管到酒店房间、员工厕所和茶水间

四区(塔楼二十层至天面层),由地下一层生活用水水箱和水泵房,经变频恒压供水设备和紫外光消毒杀菌器供水至各分支供水管到酒店房间、员工厕所、茶水间、酒廊和机房。

2.生活热水给水系统

酒店区域

酒店热水采用集中供应的方式。

热水给水系统分区同生活给水系统分区是一致的。

该项目的生活热水最大日用水量约为-------m3/d,最大时用水量约为------m3/h。

热源

酒店房间、酒店后勤、酒店厨房、后勤厨房及酒店公共卫生间等之热水由中央蒸气锅炉提供热源。

热源为饱和水蒸汽。

中央蒸气锅炉由空调系统负责处理。

加热设备

中央蒸气锅炉提供蒸气送至地下一层水泵房内,水泵房内设罝各分区导流型半容积式水加热器和热水循环回水泵,将各分区生活用水转换至热水及贮存热量。

热水系统回水采用同程设计。

供水温度

卫生器具给水龙头水温为60oC。

3.排水系统

雨水与污水分别排入市政雨水及污水管网。

最大日污水量Q污=1201m³/d

最大时污水量Q污=132m³/h

污水系统

室内采用粪便污水与生活废水分流系统,粪便污水经室外化粪池处理后再与生活废水合流进入市政污水管网。

公共厨房的含油污水经设于地下二层的气浮污水处理间处理后达到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II类的要求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污水总排出口有2个,一个排出口位于东面规划市政道路;另一一个排出口位于西面规划市政道路

化粪池

按“广州市建造化粪管理办法(草案)”设计,每人的容积为0.12m3,酒店部份均以床位满员计算使用人数;餐厅、展览馆公用卫生间以每个蹲位2M3计算;男厕所每两个尿兜算一个蹲位。

污水管网

污水立管设专用通气管,专用通气立管与粪便污水立管每隔2层连接,专用通气立管与生活废水立管每隔4层连接。

地下一层水泵房、车库、机房和厨房隔油房内均设置集水井,每个集水井设2台潜污泵;潜污泵的控制,均采用高水位时一台水泵,超高水位时启动两台水泵,低水位时停泵的方式。

消防电梯井基坑旁设有效容积不小于2m3集水井,集水井内设2台潜污泵,每台泵流量36m3/hr。

裙楼雨水系统采用虹吸雨水排水系统,部份采用重力自流排放系统。

塔楼雨水系统采用重力自流排放系统。

雨水管设计按重现期P=10年考虑,降雨强度q=570.778L/S‧ha,降雨历时t=5分钟,降雨厚度h=205.48mm/hr。

软水系统

中央生活用水软化水水质要求

温度:

10-15oC

PH:

7-8

*上述系统说明仅为一般描述,具体应以设计图纸为准。

第二节不锈钢生活水箱

2.1总则

1)不锈钢生活水箱须根据图纸上所示提供。

制造商须具有不少于五年制造同类产品的经验且须通过ISO9001认证,产品通过3C认证。

2)必须取得卫生部门颁发的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卫生许可证或批件。

2.2规范及标准

《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GB17051-1997)

《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评价标准》(GB/T17219-1998)

2.3产品技术要求

1)材质:

水箱由等级SUS316L不锈钢板冲压成模块,整体拼装式结构,水箱内部拉筋选用SUS316L不锈钢角钢。

2)板材厚度:

见国家标准图集02S101。

3)水箱带通气管(带18目不锈钢防虫网)、人孔、内外人梯,以及设计要求的开口。

4)所有与外部接口的管口均应配带不锈钢连接法兰。

5)每座水箱配置自洁清洗装置,清洗器、清洗水泵应用全不锈钢材质,清洗器的布置应保证冲洗到水箱内壁每个部位,不留死角。

6)水箱自洁消毒器安装方法,见国家标准图集02SS104。

7)不锈钢生活水箱必须根据《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卫生安全评价规定》进行卫生安全性检验。

检验指标必须全部符合有关规定对饮用水输配水设备的要求。

2.4安装及供货工作范围

1.本节设备均由本分包单位安装及供应。

2.本分包单位应提供详细的不锈钢生活水箱设备配置清单。

第三节生活水泵

3.1.总则

制造商须有不少于五年制造同类产品的经验且须通过ISO9001认

证。

当地供水主管部门有规定的需得到当地供水主管部门的认可

3.2.规范及标准

《国家机械部单级单吸立式离心泵及国际标准ISO2858》(JB/T53058-1999)

《离心泵、混流泵和轴流泵汽蚀余量》(GB/T13006-1991)

《离心泵效率》(GB/T13007-1991)

《离心泵技术条件(I类)》(GB/T16907-1997)

《离心泵技术条件(II类)》(GB/T5656-2008)

《离心泵技术条件(III类)》(GB/T5657-1995)

《泵的振动测量与评价方法》(GB10889-1989)

《泵的噪声测量与评价方法》(GB10890-1989)

《水泵流量的测定方法》(GB/T3214-2007)

《回转动力泵水力性能验收试验1级和2级》(GB/T3216-2005)

《轴向吸入离心泵底座尺寸和安装尺寸》(GB/T5660-1985)

《轴向吸入离心泵机械密封和软填料用空腔尺寸》(GB/T5661-2004)

《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1998)

3.3.产品技术要求

1.产品应能满足设计要求和有关规范标准并符合本技术要求的规定。

2.外观与标志

a)设备各部件外表面不得有明显的磕碰伤痕、变形等缺陷。

b)设备表面涂层应平整,颜色应均匀一致。

c)在设备的主要部件的明显部位应设置标志牌。

3.生活水泵

a)采用不锈钢离心水泵,所有过流部件采用SUS316材质。

b)采用机械轴封,具有轴封端盖,无需拆卸泵头和电机即可维修机械轴封。

机械轴封材质为EPDM,保证能使用6年以上。

c)电机防护等级至少为IP55。

d)水泵效率应不小于75%。

3.4.安装要求

1.泵就位前应作下列复查。

a)基础的尺寸、位置、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

b)设备不应有缺件、损坏和锈蚀等情况,管口保护物和堵盖应完好。

c)盘车应灵活,无阻滞、卡住现象,无异常声音。

2.出厂时已装配、调试完善的部分不应随意拆卸。

确需拆卸时,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后进行,拆卸和复装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

3.设备各部件应合理安装,其工作位置符合产品说明书规定。

4.设备整体结构、水气管路、电器线路布置应合理,应预留安装维修空间便于操作。

3.5.

测试验收

1.按规范和当地有关部门要求进行试运转和竣工验收,并提供规定的文件资料。

3.6.混凝土基座和台座

1.混凝土基座和台座将由建筑承包单位负责建造,但本承包单位应于基座和台座建造前提供技术详图和台座框架资料给建筑师/工程师审批。

2.基座高度应根据水泵生产厂商按强度和质量要求而建议的数据,配合水泵吸水管接驳贮水池出水口的高度。

但基座高度不得少于150毫米。

3.水泵和电动机的座板应固定于浮式惯性台座上,再用弹簧型避震器和防震垫片承托于混凝土基座上。

浮式台座的重量最小为承载设备操作重量的2倍。

浮式台座的钢框架由本承包单位提供。

4.避震器的偏移值不可少于20毫米。

5.防震垫片应由两层或以上能抵受剪力的蜂窝组合式氯丁树胶片迭合而成,每块垫片并应中夹钢片。

3.7.安装及供货工作范围

1.本节设备均由本分包单位安装及供应。

2.本分包单位应提供详细的生活水泵设备配置清单。

第四节生活变频调速给水设备

4.1.总则

1.制造商须具有不少于五年制造同类产品的经验且须通过ISO9001认证。

制造商(或承建商)须得到当地供水主管部门认可的入网许可证。

2.必须取得卫生部门颁发的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卫生许可证或批件。

4.2.规范及标准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1998)

4.3.产品技术安装要求

1.变频调速泵组应由专业厂家负责或指导安装调试。

2.变频调速泵组供水压力应满足最不利配水点所需水压。

3.变频调速泵组每台大泵均采用变频水泵。

调速泵在额定转速时的工作点应位于水泵高效区的末端。

4.变频调速泵组应按图纸设计要求另配小水泵或隔膜式气压水罐。

所有水泵和气压罐均为不锈钢制造。

变频调速泵组带有低水位报警停泵功能。

5.变频调速泵组应为双电源供电。

停电后恢复供电时设备能自动启动,各泵均为软启动,具有过载、短路、过压、缺相、欠压、过热等保护报警功能。

6.

变频器应具备电扩器及滤波器装置。

7.系统小流量时大泵应自动休眠,自动进入小流量工作方式。

8.系统设有自动和手动两种方式,并有水泵定时轮换运行功能。

9.变频控制柜安装场所环境温度为5-40℃,相对湿度为20%-90%,且无结露。

控制柜体与接地端子应重复接地。

变频器、空气开关、接触器、继电器等主要电气组件采用本规范设备来源表内要求的品牌,并获得国家3C认证。

10.采用可编程控制,全自动运行。

11.配有R485标准通讯接口,便于集中式管理。

12.设备基础必须按厂家提供的设备基础图施工。

4.4.系统调试运行

1.系统的调试应由专业厂家按规范规定进行。

2.试运转前应仔细检查所有电气组件是否接好,远传压力表远控组件等是否按图纸要求接好,电源线和接地线是否接好,检查水泵转动是否灵活等。

3.试运转前应手动使水泵点动运行,观察运行情况是否正常。

4.正式试运转时,控制箱指示灯表的状态应正常,运行几个小时后电机温升应正常,系统各种控制功能能达到。

5.系统运行时应定时观测系统的仪表读数、轴承的温升、密封处的漏水和水泵的发热、振动和噪音,若发现有异常现象应及时停机处理。

6.应按有关规范和设计图纸要求保证系统管路内水的清洁卫生,长期停止使用设备时应放掉设备中的水。

4.5安装及供货工作范围

1.本节设备均由本分包单位安装及供应。

2.本分包单位应提供详细的生活变频调速给水设备配置清单。

第五节潜污泵

5.1.总则

潜污泵须根据图纸上所示提供。

制造商须具有不少于五年制造同类产品的经验且通过ISO9001认证。

5.2.标准规范:

《潜水电泵试验方法》(GB/T12785-2002)

《潜水电泵机组型式、基本参数和连接尺寸》(GB/T16750.1-1997)

《潜水电泵机组技术条件》(GB/T16750.2-1997)

《潜水电泵机组试验方法》(GB/T16750.3-1997)

《潜水电泵装置的安装》(GB/T17388-1998)

《潜水电泵振动试验方法》(GB/T18051-2000)

5.3.工作条件

1.介质温度:

T≤70℃

2.潜水深度:

≤20m

3.介质密度:

≤1.3kg/dm3

5.4.

产品技术安装要求

1.产品应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

2.水泵壳体和叶轮为球墨铸铁,泵轴为不锈钢SUS316L。

3.应具有搅匀装置,搅拌池底沉积物,使池中各处污水浓度基本一致。

潜污泵应具有自动耦合装置,安装快捷,检修方便。

4.水泵的叶轮与水槽须为非阻塞式,且能抽排高粘度污水。

5.应能保证水泵在水池的最低水位正常运行,减少水泵启动频率,提高电机使用寿命。

6.应具有过热、过载和漏电保护装置及油水检测探头,确保电机与机械密封的正常使用。

接线腔内应设有漏水检测探头,漏水时,探头发出信号控制系统对泵实施保护。

7.应采用双端面机械密封。

8.潜污泵配套自动耦合装置。

9.应提供水泵基础安装大样图、电气接线图。

10.能够在每小时启停≥15次的工况下正常工作,不影响使用寿命。

11.控制柜

a)控制柜和液位控制系统由水泵机组供货商配套供应。

b)柜体用2mm厚钢板制作。

防护等级为IP54。

当并排安装于同一房间时,柜体外形尺寸、色泽需保持一致。

c)空气开关、交流接触器、热继电器、中间继电器等主要电气组件采用国际知名品牌产品(Schneider、ABB、Siemens、默勒或同等档次),并获得国家3C认证。

d)根据设计要求配置液位控制系统,高水位发出报警信号。

e)实现水泵自动交替运行,保证各水泵运行时间相同。

f)具有手动操作功能,允许对单个水泵进行调试。

g)应实现完全无人值守,自动运行。

h)应配置R485标准通讯接口。

潜污泵控制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a)正常运作信号

b)高水位报警

c)超高水位水泵启动及报警(>75dB)

d)低水位报警

e)超低水位切断电源及报警(>75dB)

5.5.检测测试

1.潜污泵出厂时应有检测合格证书。

2.安装完成后施工单位应按有关规定进行测试及试运转,并提供报告。

5.6安装及供货工作范围

1.本节设备均由本分包单位安装及供应。

2.本分包单位应提供详细的潜污泵设备配置清单。

第六节成套隔油设备/油脂分离器

6.1.

总则

产品须为全新的、无缺陷的,并符合本技术规范所列标准。

制造商须具有不少于五年制造同类产品的经验且须通过ISO9001认证。

6.2.规范及标准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6.3.产品技术要求

1.自动刮油隔油器应设置不锈钢滤筐以除去粗大颗粒与固定悬浮物。

2.自动刮油隔油器应设有气浮装置以提高油、水分离效果。

a)微气泡粒径≤4um。

b)气浮区停留时间>2min。

c)油、水分离区停留时间2-10min,流速不得大于0.005m/s。

d)气泡稳定、均匀、不易堵塞,经久耐用。

e)设有手、自动运行方式。

f)处理水量按设计秒流量选型。

3.自动刮油隔油器应设有自动刮油装置以将浮油与废水彻底分离。

a)刮板运行速度≤5m/min。

b)刮板经久耐用,易更换。

c)链条运行应稳固。

d)设有手、自动启、停运行方式。

4.自动刮油隔油器应设有排气管,溢流放空管以保证处理间的空间环境正常和便于检修。

5.自动刮油隔油器出水管底至池底不小于0.6米。

6.自动刮隔油器箱体材料为钢板,内外做防腐处理。

6.4.安装要求

1.安装应参照标准图《排水设备附件构造及安装》04S301。

2.安装场所需预留运输和检修空间。

6.5.测试验收

按有关规范进行测试验收,除油率应大于90%。

6.6安装及供货工作范围

1.本节设备均由本分包单位安装及供应。

2.本分包单位应提供详细的成套隔油设备配置清单。

第七节管道及配件

7.1说明

本章说明给水及排水系统的管道及其它设备的规格和安装所需的各项技术要求。

7.1.1总则

1.全部管道须为全新的、无缺陷的,并符合本技术规范所列标准。

制造商须具有不少于五年制造同类产品的经验且须通过ISO9001认证。

管道和配件必须能承受系统最大工作压力。

2.建筑给水管道所选用的管材和管件,应具有国家认可的产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检测报告;用于生活饮用水的管材和管件,

还应具备省一级卫生检验部门的检验报告或认可文件。

3.每一批管材和管件应有产品质量证明书,并应有明显标志标明生产厂名和产品名称,包装上还应标有材料牌号、规格尺寸、生产日期和检验人员的印记。

4.所有送达工地的管道均应为簇新的,幷着有色带、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