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变换的原理和实现方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7326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坐标变换的原理和实现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坐标变换的原理和实现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坐标变换的原理和实现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坐标变换的原理和实现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坐标变换的原理和实现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坐标变换的原理和实现方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坐标变换的原理和实现方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坐标变换的原理和实现方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坐标变换的原理和实现方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坐标变换的原理和实现方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坐标变换的原理和实现方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坐标变换的原理和实现方法.docx

《坐标变换的原理和实现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坐标变换的原理和实现方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坐标变换的原理和实现方法.docx

坐标变换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由第二讲的内容可知,在三相静止坐标系中,异步电动机数学模型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非线性、强耦合的控制对象,为了实现转矩和磁链之间的解耦控制,以提高调速系统的动静态性能,必须对异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进行坐标变换。

3.1变换矩阵的确定原则

坐标变换的数学表达式可以用矩阵方程表示为

y=ax(3-1)

式(3-1)表示利用矩阵a将一组变量x变换为另一组变量y,其中系数矩阵a称为变换矩阵,例如,设x是交流电机三相轴系上的电流,经过矩阵a的变换得到y,可以认为y是另一轴系上的电流。

这时,a称为电流变换矩阵,类似的还有电压变换矩阵、阻抗变换矩阵等,进行坐标变换的原则如下:

(1)确定电流变换矩时,应遵守变换前后所产生的旋转磁场等效的原则;

(2)为了矩阵运算的简单、方便,要求电流变换矩阵应为正交矩阵;

(3)确定电压变换矩阵和阻抗变换矩阵时,应遵守变换前后电机功率不变的原则,即变换前后功率不变。

假设电流坐标变换方程为:

i=ci′(3-2)

式中,i′为新变量,i称为原变量,c为电流变换矩阵。

电压坐标变换方程为:

u′=bu(3-3)

式中,u′为新变量,u为原变量,b为电压变换矩阵。

根据功率不变原则,可以证明:

b=ct(3-4)

式中,ct为矩阵c的转置矩阵。

以上表明,当按照功率不变约束条件进行变换时,若已知电流变换矩阵就可以确定电压变换矩阵。

3.2定子绕组轴系的变换(a-b-c<=>α-β)

所谓相变换就是三相轴系到二相轴系或二相轴系到三相轴系的变换,简称3/2变换或2/3变换。

三相轴系和二相轴系之间的关系如图3-1所示,为了方便起见,令三相的a轴与两相的α轴重合。

假设磁势波形是按正弦分布,或只计其基波分量,当二者的旋转磁场完全等效时,合成磁势沿相同轴向的分量必定相等,即三相绕组和二相组绕的瞬时磁势沿α、β轴的投影应该相等,即:

(3-5)

式中,n3、n2分别为三相电机和两相电机每相定子绕组的有效匝数。

经计算并整理之后可得:

(3-6)

(3-7)

图3-1三相定子绕组和二相定子绕组中磁势的空间矢量位置关系

用矩阵表示为:

(3-8)

如果规定三相电流为原电流i,两相电流为新电流i′,根据电流变换的定义式(3-2),式(3-8)具有i′=c-1i的形式,为了通过求逆得到c就要引进另一个独立于isα和isβ的新变量,记这个新变量为io,称之为零序电流,并定义为:

(3-9)

式中,k为待定系数。

补充io后,式(3-8)变为:

(3-10)

则:

(3-11)

将c-1求逆,得到:

(3-12)

其转置矩阵为:

(3-13)

根据确定变换矩阵的第三条原则即要求c-1=ct,可得

,从而有

,代入相应的变换矩阵式中,得到各变换矩阵如下:

二相—三相的变换矩阵:

(3-14)

三相—二相的变换矩阵:

(3-15)

对于三相y形不带零线的接线方式有,ia+ib+ic=0则,ic=-ia-ib,由式(3-8)可以得到:

(3-16)

而二相—三相的变换可以简化为:

(3-17)

图3-2表示按式(3-16)构成的三相—二相(3/2)变换器模型结构图。

图3-23/2变换模型结构图

3/2变换、2/3变换在系统中的符号表示如图3-3所示。

图3-33/2变换和2/3变换在系统中的符号表示

如前所述,根据变换前后功率不变的约束原则,电流变换矩阵也就是电压变换矩阵,还可以证明,它们也是磁链的变换矩阵。

3.3转子绕组轴系变换()

图3-4(a)是一个对称的异步电动机三相转子绕组。

图中ωsl为转差角频率。

在转子对称多相绕相中,通入对称多相交流正弦电流时,生成合成的转子磁势fr,由电机学可知,转子磁势与定子磁势具有相同的转速、转向。

图3-4转子三相轴系到两相轴系的变换

根据旋转磁场等效原则及功率不变约束条件,同定子绕组一样,可把转子三相轴系变换到两相轴系。

具体做法是,把等效的两相电机的两相转子绕组d、q相序和三相电机的三相转子绕组a、b、c相序取为一致,且使d轴与a轴重合,如图3-4(b)所示。

然后,直接使用定子三相轴系到两相轴系的变换矩阵(参见式3-15)。

3.4旋转变换

在两相静止坐标系上的两相交流绕组α和β和在同步旋转坐标系上的两个直流绕组m和t之间的变换属于矢量旋转变换。

它是一种静止的直角坐标系与旋转的直角坐标系之间的变换。

这种变换同样遵守确定变换矩阵的三条原则。

转子d、q两相旋转轴系,根据确定变换矩阵的三条原则,也可以把它变换到静止的α-β轴系上,这种变换也属于矢量旋转坐标变换。

3.4.1定子轴系的旋转变换

图3-5旋转变换矢量关系图

在图3-5中,fs是异步电动机定子磁势,为空间矢量。

通常以定子电流is代替它,这时定子电流被定义为空间矢量,记为is。

图中m、t是任意同步旋转轴系,旋转角速度为同步角速度ωs。

m轴与is之间的夹角用θs表示。

由于两相绕组α和β在空间上的位置是固定的,因而m轴和α轴的夹角

是随时间变化的,即

,其中

为任意的初始角。

在矢量控制系统中,通常称为磁场定向角。

以m轴为基准,把is分解为与m轴重合和正交的两个分量ism和ist,分别称为定子电流的励磁分量和转矩分量。

由于磁场定向角

是随时间变化的,因而is在α轴和β轴上的分量isα和isβ也是随时间变化的。

由图3-5可以看出,isα、isβ和ism和ist之间存在着下列关系:

写成矩阵形式为:

(3-18)

简写:

式中,

为同步旋转坐标系到静止坐标系的变换矩阵。

变换矩阵c是正交矩阵即ct=c-1,因此,由静止坐标系变换到同步旋转坐标系的矢量旋转变换方程式为:

简写:

式中,

为静止坐标系到同步旋转坐标系的变换矩阵。

电压和磁链的旋转变换矩阵与电流的旋转变换矩阵相同。

根据式(3-18)和式(3-19)可以绘出矢量旋转变换器模型结构,如图3-6所示。

图3-6矢量旋转变换器模型结构图

由图3-6可知,矢量旋转变换器由四个乘法器和两个加法器及一个反号器组成,在系统中用符号vr,vr-1表示,如图3-7所示。

在德文中,矢量旋转变换器叫做矢量回转器用符号vd表示。

图3-7矢量旋转变换器在系统中的符号表示

3.4.2转子轴系的旋转变换

转子d-q轴系以

角速度旋转,根据确定变换矩阵的三条原则,可以把它变换到静止不动的α-β轴系上,如图3-8所示。

图3-8转子两相旋转轴系到静止轴系的变换

转子三相旋转绕组(a-b-c)经三相到二相变换得到转子两相旋转绕组(d-q)。

假设两相静止绕组αr、βr除不旋转之外,与d、q绕组完全相同。

根据磁场等效的原则,转子磁势fr沿α轴和β轴给出的分量等式,再除以每相有效匝数,可得:

写成矩阵形式

(3-20)

如果规定ird、irq为原电流,irα、irβ为新电流,则式中:

(3-21)

c-1的逆矩阵为:

若存在零序电流,由于零序电流不形成旋转磁场,只需在主对角线上增加数1,使矩阵增加一列一行即可

(3-22)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转子磁势fr和定子磁势fs同步,可使αr、βr与αs、βs同轴。

但是,实际上转子绕组与α、β轴系有相对运动,所以αr绕组和βr绕组只能看作是伪静止绕组。

需要明确的是,在进行这个变换的前后,转子电流的频率是不同的。

变换之前,转子电流ird、irq的频率是转差频率,而变换之后,转子电流irα、irβ的频率是定子频率。

可证明如下:

(3-23)

利用三角公式,并考虑到θr=ωrt则有:

(3-24)

从转子三相旋转轴系到两相静止轴系也可以直接进行变换。

转子三相旋转轴系a-b-c到静止轴系α-β-ο的变换矩阵可由式(3-15)及式(3-21)相乘得到:

(3-25)

求c-1的逆,得到

(3-26)

c是一个正交矩阵,当电机为三相电机时,可直接使用式(3-25)给出的变换矩阵进行转子三相旋转轴系(a-b-c)到两相静止轴系(α-β)的变换,而不必从(a-b-c))到(d-q-o),再从(d-q-o)到(α-β-ο)那样分两步进行变换。

3.5直角坐标—极坐标变换(k/p)

在矢量控制系统中常用直角坐标—极坐标的变换,直角坐标与极坐标之间的关系是:

(3-27)

(3-28)

式中,θs为m轴与定子电流矢量is之间的夹角。

由于θs取值不同时,

的变化范围为0~∞,这个变化幅度太大,难以实施应用,因此常改用下列方式表示θs值。

因为:

所以:

(3-29)

根据式(3-27)和式(3-29)构成的直角坐标一极坐标变换的模型结构图(德语称为矢量分析器vectoranalyzer-va)如图3-9所示。

图3-9直角坐标—极坐标变换器模型结构图

由图可知,直角坐标一极坐标变换是由两个乘法器、两个求和器和一个除法器组成,符号表示如图3-10所示。

图3-10直角坐标—极坐标变换器在系统中的符号表示

(注:

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