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药物速记口诀.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7423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抢救药物速记口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抢救药物速记口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抢救药物速记口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抢救药物速记口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抢救药物速记口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抢救药物速记口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抢救药物速记口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抢救药物速记口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抢救药物速记口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抢救药物速记口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抢救药物速记口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抢救药物速记口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抢救药物速记口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抢救药物速记口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抢救药物速记口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抢救药物速记口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抢救药物速记口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抢救药物速记口诀.docx

《抢救药物速记口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抢救药物速记口诀.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抢救药物速记口诀.docx

抢救药物速记口诀

抢救药物速记口诀

一肾二异三阿托

四洛五可六利多

七多八阿九

十尿一去地氨钙

还有异油嗪苯镁

以及钠考糖硝龙

最后还有氯化钾

 

二十五种药记牢

1.肾上腺素(1mg/ml/支) 

2.异丙肾上腺素(1mg/ml/支) 

3.阿托品(0.5mg/ml/支) 

4.洛贝林(3mg/ml/支)

5.可拉明(0.375/2ml/支)又名尼可刹米 

6.利多卡因(100mg/5ml/支) 

7.多巴胺(20mg/2ml/支) 

8.阿拉明(10mg/ml/支,相当于重酒石酸间羟胺19mg) 

9.兰(0.4mg/2ml/支) 

10.速尿(20mg/2ml/支)

11.去甲肾上腺素(2mg/ml/支) 

12.地塞米松(5mg/ml/支) 

13.氨茶碱(0.25/2ml/支) 

14.葡萄糖酸钙 

15.盐酸异丙嗪(50mg) 

16.硝酸甘油(5mg) 

17.盐酸异丙嗪(50mg) 

18.氨甲苯酸注射液(0.1g)又名止血芳酸 

19.硫酸镁(10ml) 

20.5%碳酸氢钠注射液(10ml) 

21.氢考(100mg)又名氢化可的松 

22.50%葡萄糖注射液(20ml) 

23.硝普钠注射液(50mg) 

24.可达龙(150mg)又名盐酸胺碘酮 

25.氯化钾注射液(10ml)

 

药理作用、适应症、禁忌症、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摘要:

一、肾上腺素(1mg/ml/支) 

1、药理作用:

可兴奋心脏,收缩血管,能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减轻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

 

2、适应症:

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喘,心跳骤停的抢救。

 

3、禁忌症:

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甲亢,洋地黄中毒,心源性哮喘,出血性休克等患者。

4、用法用量:

5. 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有面色苍白,心慌,头痛,心律失常,停药后消失,剂量过大注射入血管使血压骤升,反复局部注射易引起局部坏死。

 

 

二、异丙肾上腺素(1mg/ml/支)  

1、药理作用:

为拟肾上腺素药,对β1与β2受体都有很强的作用,对α受体无作用,加快心率。

 

2、适应症:

用于急性重症支气管哮喘,心跳骤停,抗休克与房室传导阻滞以及尖端扭转性室速。

 

3、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有心悸,头痛,头晕,喉干,恶心,软弱无力,出汗,可产生耐药性,剂量过大可引起心律失常。

舌下含服应咬碎。

4.禁与碱性药物合用。

甲亢,洋地黄中毒,心肌炎患者禁用。

心绞痛、心肌梗死、甲状腺功能亢进及嗜铬细胞瘤患者禁用。

5、用法用量:

1)、救治心脏骤停,心腔注射0.5~1mg。

2)、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率每分钟不及40次时,可以本品0.5~1mg加在5%葡萄糖注射液200~300ml缓慢静滴。

 

三、阿托品(0.5mg/ml/支) 

1、药理作用:

抗胆碱药,能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作用,加快心率,消除心脏传导阻滞,可解除痉挛抑制腺体分泌,散大瞳孔。

 

2、适应症:

用于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阿斯综合症,胃肠道,胆绞痛,散瞳,有机磷农药中毒。

 

3、注意事项:

心动过速,青光眼者禁用。

4、不良反应:

不同剂量所致的不良反应大致如下:

0.5mg,轻微心率减慢,略有口干及少汗;1mg,口干、心率加速、瞳孔轻度扩大;2mg,心悸、显著口干、瞳孔扩大,有时出现视物模糊;5mg,上述症状加重,并有语言不清、烦躁不安、皮肤干燥发热、小便困难、肠蠕动减少;10mg以上,上述症状更重,脉速而弱,中枢兴奋现象严重,呼吸加快加深,出现谵妄、幻觉、惊厥等;严重中毒时可由中枢兴奋转入抑制,产生昏迷和呼吸麻痹等。

最低致死剂量成人约为80~130mg,儿童为10mg。

发烧、速脉、腹泻和老年人慎用。

5、用法与用量:

负荷量按体重3mg/kg,然后以1~1.5mg/min维持,6小时后减至0.5~1mg/min,一日总量1200mg。

以后逐渐减量,静脉滴注胺碘酮最好不超过3~4天

 

四、洛贝林(3mg/ml/支) 

1、药理作用:

本品刺激颈动脉和主动脉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

 

2、适应症:

用于新生儿窒息,各种原因引起的早期呼吸衰竭。

 

3、注意事项:

大剂量可兴奋迷走神经而导致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特大剂量可引起惊厥,呼吸麻痹,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头痛,心悸。

 

五、可拉明(0.375/2ml/支)又名尼可刹米 

1、药理作用:

本品可兴奋延髓呼吸中枢,也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对大脑皮质血管运动中枢和脊髓有微弱的兴奋作用。

 

2、适应症:

中枢性呼吸麻醉药和中枢神经抑制药中毒,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辅助治疗。

 

3、注意事项:

一般用静注,大剂量可出现高血压,心悸,多汗,震颤等。

 

4、用法用量:

皮下注射、肌注射、静脉注射成人常用量一次0.25~0.5g,必要时1~2小时重复用药,极量一次1.25g。

小儿常用量6个月以下一次75mg,1岁一次0.125g,4~7岁一次0.175g。

5、不良反应:

常见面部刺激症、烦躁不安、抽搐、恶心呕吐等。

大剂量时可出现血压升高、心悸、出汗、面部潮红、呕吐、震颤、心律失常、惊厥、甚至昏迷。

 

六、利多卡因(100mg/5ml/支) 

1、药理作用:

局麻药,抗心律失常药,能降低心室肌应激性,提高心室致颤阈。

 

2、适应症:

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心室颤动,表面麻醉。

 

3、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有嗜睡,头痛,听力减退,视力模糊,定向障碍,大剂量可引起肌肉抽搐,惊厥,心动过缓,心律失常,低血压,传导阻滞。

  

4、用法与用量:

1.麻醉用:

(1)成人常用量:

①表面麻醉:

2%-4%溶液一次不超过100mg。

注射给药时一次量不超过4.5mg/kg(不用肾上腺素)或每7mg/kg(用1:

200000浓度的肾上腺素)。

②骶管阻滞用于分娩镇痛:

用1.0%溶液,以200mg为限。

③硬脊膜外阻滞:

胸腰段用1.5%-2.0%溶液,250-300mg。

④浸润麻醉或静注区域阻滞:

用0.25%-0.5%溶液,50-300mg。

⑤外周神经阻滞:

臂丛(单侧)用1.5%溶液,250-300mg;牙科用2%溶液,20-100mg;肋间神经(每支)用1%溶液,30mg,300mg为限;宫颈旁浸润用0.5%-1.0%溶液,左右侧各100mg;椎旁脊神经阻滞(每支)用1.0%溶液,30-50mg,300mg为限;阴部神经用0.5%-1.0%溶液,左右侧各100mg。

⑥交感神经节阻滞:

颈星状神经用1.0%溶液,50mg;腰麻用1.0%溶液,50-100mg。

⑦一次限量,不加肾上腺为200mg(4mg/kg),加肾上腺素为300-350mg(6mg/kg);静注区域阻滞,极量4mg/kg;治疗用静注,第一次初量1-2mg/kg,极量4mg/kg,成人静滴每分钟以1mg为限;反复多次给药,间隔时间不得短于45-60分钟。

(2)小儿常用量:

随个体而异,一次给药总量不得超过4.0-4.5mg/kg,常用0.25%-0.5%溶液,特殊情况才用1.0%溶液。

2.抗心律失常:

(1)常用量:

①静脉注射:

1-1.5mg/kg体重(一般用50-100mg)作首次负荷量静注2-3分钟,必要时每5分钟后重复静脉注射1-2次,但1小时之的总量不得超过300mg。

②静脉滴注:

一般以5%葡萄糖注射液配成1-4mg/ml药液滴注或用输液泵给药。

在用负荷量后可继续以每分钟1-4mg速度静滴维持,或以每分钟0.015-0.03mg/kg体重速度静脉滴注。

老年人、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肝血流量减少、肝或肾功能障碍时应减少用量,以每分钟0.5-1mg静滴。

即可用本品0.1%溶液静脉滴注,每小时不超过100mg。

(2)极量:

静脉注射1小时最大负荷量4.5mg/kg体重(或300mg)。

最大维持量为每分钟4mg。

5、禁忌症:

(1)对局部麻醉药过敏者禁用;

(2)阿-斯氏综合征(急性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预激综合征、严重心传导阻滞(包括窦房、房室及心室传导阻滞)患者静脉禁用。

6、不良反应:

(1)本品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嗜睡、感觉异常、肌肉震颤、惊厥昏迷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

(2)可引起低血压及心动过缓。

血药浓度过高,可引起心房传导速度减慢、房室传导阻滞以及抑制心肌收缩力和心输出量下降。

 

 

七、多巴胺(20mg/2ml/支) 

1、药理作用:

兴奋β1受体,大剂量可兴奋α受体,中剂量增强心肌收缩力,小剂量兴奋肾,脑,肠系膜血管及冠状动脉。

 

2、适应症:

各种类型的休克,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难治性心力衰竭。

 

3、注意事项:

本品应强调按个体差异用药,用药前要注意补足血容量。

不能与碱性药物合用。

静注不应漏出血管。

心动过速者禁用。

4、用法与用量:

成人常用量静脉注射,开始时每分钟按体重1-5ug/㎏,10分钟以每分钟1-4ug/㎏速度递增,以达到最大疗效。

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静滴开始时,每分钟按体重0.5-2ug/㎏逐渐递增。

多数病人按1-3ug/㎏/分给予即可生效。

闭塞性血管病变患者,静滴开始时按1ug/㎏/分,逐增至5-10ug/㎏/分,直到20ug/㎏/分,以达到最满意效应。

如危重病例,先按5ug/㎏/分滴注,然后以5-10ug/㎏/分递增至20-50ug/㎏/分,以达到满意效应。

或本品20㎎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0-300ml中静滴,开始时按75-100ug/分滴入,以后根据血压情况,可加快速度和加大浓度,但最大剂量不超过每分钟500ug。

5、不良反应:

常见的有胸痛、呼吸困难、心悸、心律失常(尤其用大剂量)、全身软弱无力感;心跳缓慢、头痛、恶心呕吐者少见。

长期应用大剂量或小剂量用于外周血管病患者,出现的反应有手足疼痛或手足发凉;外周血管长时期收缩,可能导致局部坏死或坏疽;过量时可出现血压升高,此时应停药,必要时给予α受体阻滞剂。

 

八、阿拉明(10mg/ml/支,相当于重酒石酸间羟胺19mg) 

1、药理作用:

直接消费血管平滑肌,以兴奋α受体为主。

有中等强度的缩血管作用与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强脑及冠状动脉血流量。

2、适应症:

治疗各类休克,低血压。

 

3、禁忌症:

(1) 甲状腺功能亢进、高血压、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糖尿病患者和疟疾病史者慎用。

⑵血容量不足者应先纠正后再用本品。

4、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有失眠,震颤,头痛,心悸,心律失常。

避免药物外渗。

 

5、用法用量:

1).成人用量

①肌肉或皮下注射210mg/次以间羟胺计由于最大效应不是立即显现在重复用药前对初始量效应至少应观察10分钟

②静脉注射初量0.55mg继而静滴用于重症休克

③静脉滴注将间羟胺15100mg加入5%葡萄糖液或氯化钠注射液500ml中滴注调节滴速以维持合适的血压。

成人极量一次100mg(每分钟0.3-0.4mg)。

2).小儿用量①肌肉或皮下注射按0.1mg/kg,用于严重休克②静脉滴注0.4mg/kg或按体表面积12mg/m2,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每25ml中含间羟胺1mg的溶液滴速以维持合适的血压水平为度。

配制后应于24小时用完滴注液中不得加入其他难溶于酸性溶液配伍禁忌的药物。

6、不良反应:

 ① 心律失常发生率随用量及病人的敏感性而异

②升压反应过快过猛可致急性肺水肿、心律失常、心跳停顿

③过量的表现为抽搐、严重高血压、严重心律失常此时应立即停药观察血压过高者可用5-10mg酚妥拉明静脉注射必要时可重复

④静脉时药液外溢可引起局部血管严重收缩导致组织坏死糜烂或红肿硬结形成脓肿

⑤长期使用骤然停药时可能发生低血压。

 

 

九、兰(0.4mg/2ml/支) 

1、药理作用:

强心药,加强心肌收缩力。

 

2、适应症:

急性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室上性心动过速。

 

3、禁忌症:

禁用:

①与钙注射剂合用;②任何强心甙制剂中毒;③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④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若伴收缩功能不全或心房颤动仍可考虑);⑤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或扑动。

4、注意事项:

本品禁与钙合用,必要时间隔4小时。

静脉注射要慢,应注意心率,心律的变化。

 

5、用法用量:

静脉注射成人常用量:

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缓慢注射,首剂0.4-0.6㎎,以后每2-4小时可再给0.2-0.4㎎,总量1-1.6㎎。

小儿常用量:

按下列剂量分2-3次间隔3-4小时给予。

早产儿和足月新生儿或肾功能减退、心肌炎患儿,肌或静脉注射按体重0.022㎎/㎏,2周-3岁,按体重0.025㎎/㎏。

本品静脉注射获满意疗效后,可改用地高辛常用维持量以保持疗效。

6、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新出现的心律失常、胃纳不佳或恶心、呕吐(刺激延髓中枢)、下腹痛、异常的无力、软弱。

十、速尿(20mg/2ml/支) 

1、药理作用:

抑制肾小管对钠,氯离子的再吸收。

本品能增加肾血流。

 

2、适应症:

用于各种原因的水肿,也用于肺水肿,脑水肿,药物中毒时在输液同时促进毒物排泄以及急性肾功能衰竭及高血压的辅助治疗。

 

3、注意事项:

定期检查电解质,可引起脱水症,低血压,低血钙,等等,有胃肠道反应,偶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4、禁忌症:

肾病综合症者禁用,红斑狼疮禁用。

 

5、用法用量:

1.肌注或静注:

每次20mg,隔日1次,必要时亦可1日1~2次。

1日量视需要可增至120mg。

静注必须缓慢,不宜与其他药物混合注射。

儿童用量酌减。

2.口服:

开始时每日40mg,以后根据需要可增至每日80~120mg。

当每日剂量超过40mg时,可以每4小时1次分服。

儿童口服量开始按每千克体重1~2mg,再视情况酌增。

长期(7~10日)用药后利尿作用消失,故需长期应用者,宜采取间竭疗法:

给药1~3日,停药2~4日。

6、不良反应:

电解质紊乱,可引起脱水症,低血压,低血钙等等,有胃肠道反应,偶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十一、去甲肾上腺素(2mg/ml/支) 

1、药理作用:

直接兴奋α受体,对β受体作用较弱使全身血管收缩而使血压升高。

 

2、适应症:

治疗各种休克。

 

3、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为焦虑,呼吸困难。

滴速快可致心律紊乱,过量可致高血压,尿闭,静注外渗可致局部坏死。

对高血压,失血性休克者禁用。

  

十二、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mg/ml/支) 

1、药理作用:

肾上腺素皮质激素类药物,有影响糖类代,抗炎,抗过敏,抗毒素,抗休克作用。

 

2、适应症:

严重的细菌性感染,严重的过敏性疾病,结缔组织病,肾病综合症,严重支气管哮喘,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禁忌症:

4、注意事项:

大剂量可出现糖尿和库欣综合症,长期服用可导致精神症状。

 

5、用法与用量:

静滴,每次2-20mg,或遵医嘱。

 

十三、安定

1、药理作用:

安定注射液为长效苯二氮卓类药。

苯二氮卓类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的抑制,随着用量的加大,临床表现可自轻度的镇静到催眠甚至昏迷。

2、适应症:

1).可用于抗癫癎和抗惊厥;静脉注射为治疗癫癎持续状态的首选药,对破伤风轻度阵发性惊厥也有效;

2).静注可用于全麻的诱导和麻醉前给药。

2、禁忌症:

孕妇、妊娠期妇女、新生儿禁用或慎用

3、用法与用量:

成人常用量:

基础麻醉或静脉全麻,10-30mg。

镇静、催眠或急性酒精戒断,开始10mg,以后按需每隔3-4小时加5-10mg。

24小时总量以40-50mg为限。

癫痫持续状态和严重频发性癫痫,开始静注10mg,每隔10-15分钟可按需增加甚至达最大限用量。

破伤风可能需要较大剂量。

静注宜缓慢,每分钟2-5mg.

小儿常用量:

抗癫癎、癫癎持续状态和严重频发性癫癎,出生30天-5岁,静注为宜,每2-5分钟0.2-0.5mg,最大限用量为5mg。

5岁以上每2-5分钟1mg,最大限用量10mg。

如需要,2-4小时后可重复治疗。

重症破伤风解痉时,出生30天到5岁1-2mg,必要时3-4小时后可重复注射,5岁以上注射5-10mg。

小儿静注宜缓慢,3分钟按体重不超过0.25mg/kg,间隔15~30分钟可重复。

新生儿慎用。

4、不良反应:

1).常见的不良反应,嗜睡,头昏、乏力等,大剂量可有共济失调、震颤。

2).罕见的有皮疹,白细胞减少。

3).个别病人发生兴奋,多语,睡眠障碍,甚至幻觉。

停药后,上述症状很快消失。

4).长期连续用药可产生依赖性和成瘾性,停药可能发生撤药症状,表现为激动或忧郁。

5、注意事项:

十四、氨茶碱(0.25/2ml/支) 

1、药理作用:

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增强心肌收缩力,舒冠状动脉,增强肾血流量,利尿。

 

2、用于支气管哮喘,胆绞痛,心,肾性水肿。

 

3、不良反应有胃肠道症状,宜饭后服用,可使呼吸增快。

 

4、心律失常,严重心脏病,甲亢,高血压,活动性溃疡,肝肾疾病患者慎用。

5、用法用量:

1).成人常用量静脉注射,一次0.125-0.25g,一日0.5-1g,每次0.125~0.25g用5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至20~40ml,注射时间不得短于10分钟。

静脉滴注,一次0.25~0.5g,一日0.5~1g,以5%~10% 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缓慢滴注。

注射给药,极量一次0.5g,一日1g。

2).小儿常用量静脉注射,一次按体重2-4mg/kg,以5%~2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缓慢注射。

十四、葡萄糖酸钙

1、药理作用:

本品能保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缓解平滑肌痉挛。

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3、适应症:

用于低血钙,过敏性疾病,各种绞痛,镁中毒。

 

4、禁忌症:

1、禁与氧化剂、枸橼酸盐、可溶性碳酸盐、磷酸盐及硫酸盐配伍;2、与噻嗪类利尿药同用,可增加肾脏对钙的重吸收而致高钙血症。

5、注意事项:

静脉注射速度要缓慢,注射时漏出血管有强烈的刺激性。

6、用法与用量:

用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缓慢注射,每分钟不超过5ml。

成人用于低钙血症,一次1g,需要时可重复;用于高镁血症,一次1-2g;用于氟中毒解救,静脉注射本品1g,1小时后重复,如有搐搐搦可静注本品3g;如有皮肤组织氟化物损伤,每平方厘米受损面积应用10%葡萄糖酸钙50mg。

小儿用于低钙血症,按体重25mg/㎏(6.8mg钙)缓慢静注。

但因刺激性较大,本品一般情况下不用于小儿。

7、不良反应:

静脉注射可有全身发热,静注过快可产生心律失常甚至心跳停止、呕吐、恶心。

可致高钙血症,早期可表现便秘,倦睡、持续头痛、食欲不振、口中有金属味、异常口干等,晚期征象表现为精神错乱、高血压、眼和皮肤对光敏感,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等。

十五、异丙嗪:

1、药理作用:

异丙嗪是吩噻嗪类抗组胺药,也可用于镇吐、抗晕动以及镇静催眠。

(1)抗组胺作用:

与组织释放的组胺竞争H1受体,能拮抗组胺对胃肠道、气管、支气管或细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或挛缩,解除组胺对支气管平滑肌的致痉和充血作用。

(2)止吐作用:

可能与抑制了延髓的催吐化学感受区有关。

(3)抗晕动症:

可能通过中枢性抗胆碱性能,作用于前庭和呕吐中枢及中脑髓质感受器,主要是阻断前庭核区胆碱能突触迷路冲动的兴奋。

(4)镇静催眠作用:

可能由于间接降低了脑干网状上行激活系统的应激性。

2、适应症:

(1)皮肤粘膜的过敏:

适用于长期的、季节性的过敏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对血液或血浆制品的过敏反应,皮肤划痕症。

(2)晕动病:

防治晕车、晕船、晕飞机。

(3)用于麻醉和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包括镇静、催眠、镇痛、止吐。

(4)用于防治放射病性或药源性恶心、呕吐。

3、禁忌症:

不明确。

4、用法用量:

肌注射:

成人用量

(1)抗过敏,一次25mg,必要时2小时后重复;严重过敏时可用肌注25~50mg,最高量不得超过100mg。

(2)在特殊紧急情况下,可用灭菌注射用水稀释至0.25%,缓慢静脉注射;(3)止吐,12.5~25mg,必要时每4小时重复一次;(4)镇静催眠,一次25~50mg。

小儿常用量

(1)抗过敏,每次按体重0.125mg/kg或按体表面积3.75mg/m2,每4~6小时一次;

(2)抗眩晕,睡前可按需给予,按体重0.25~0.5mg/kg或按体表面积7.5~15mg/m2。

或一次6.25~12.5mg,每日三次;(3)止吐,每次按体重0.25~0.5mg/kg或按体表面积7.5~15mg/m2,必要时每4~6小时重复;或每次12.5~25mg,必要时每4~6小时重复;(4)镇静催眠,必要时每次按体重0.5~1mg/kg或每次12.5~25mg。

5、不良反应:

(1)较常见的有嗜睡;较少见的有视力模糊或色盲(轻度),头晕目眩、口鼻咽干燥、耳鸣、皮疹、胃痛或胃部不适感、反应迟钝(儿童多见)、晕倒感(低血压)、恶心或呕吐(进行外科手术和〈或〉并用其他药物时),甚至出现黄疸。

(2)增加皮肤对光的敏感性,多恶梦,易兴奋,易激动,幻觉,中毒性谵妄,儿童易发生锥体外系反应。

上述反应发生率不高。

(3)心血管的不良反应很少见,可见血压增高,偶见血压轻度降低。

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症及再生不良性贫血则属少见。

6、注意事项:

(1)已知对吩噻嗪类药高度过敏的人,也对本品过敏。

(2)下列情况应慎用:

急性哮喘,膀胱颈部梗阻,骨髓抑制,心血管疾病,昏迷,闭角型青光眼,肝功能不全,高血压,胃溃疡,前列腺肥大症状明显者,幽门或十二指肠梗阻,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儿童,服用本品后痰液粘稠,影响排痰,并可抑制咳嗽反射),癫痫患者(注射给药时可增加抽搐的严重程度),黄疸,各种肝病以及肾功能衰竭,Reye综合征(异丙嗪所致的锥体外系症状易与Reye综合征混淆)。

应用异丙嗪时,应特别注意有无肠梗阻,或药物的逾量、中毒等问题,因其症状体征可被异丙嗪的镇吐作用所掩盖。

十六、硝酸甘油

1、药理作用:

松弛血管平滑肌。

硝酸甘油释放氧化氮。

2、适应症:

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及预防,也可用于降低血压或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3、禁忌症:

禁用于心肌梗塞早期(有严重低血压及心动过速时)、严重贫血、青光眼、颅压增高和已知对硝酸甘油过敏的患者。

还禁用于使用枸橼酸那非(万艾可)的患者,后者增强硝酸甘油的降压作用。

4、用法用量:

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开始剂量为5μg/min,最好用输液泵恒速输入。

用于降低血压或治疗心力衰竭,可每3~5分钟增加5μg/min,如在20μg/min时无效可以10μg/min递增,以后可20μg/min。

患者对本药的个体差异很大,静脉滴注无固定适合剂量,应根据个体的血压、心率和其他血流动力学参数来调整用量。

5、不良反应:

(1)头痛:

可于用药后立即发生,可为剧痛和呈持续性。

⑵偶可发生眩晕、虚弱、心悸和其他体位性低血压的表现,尤其在直立、制动的患者。

⑶治疗剂量可发生明显的低血压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虚弱、出汗、苍白和虚脱。

⑷晕厥、面红、药疹和剥脱性皮炎。

十七、氨甲苯酸:

1.药理作用:

促凝血药

2.适应症:

因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过度所引起的出血,包括急性和慢性、局限性或全身性的高纤溶出血,后者常见于癌肿、白血病、妇产科意外、严重肝病出血等

3.禁忌症:

4、用法用量:

静脉注射或滴注一次0.1~0.3g,一日不超过0.6g。

5、不良反应:

本品与6-氨基己酸相比,抗纤溶活性强5倍。

不良反应极少见。

长期应用未见血栓形成,偶有头昏、头病、瞳部不适。

有心肌梗死倾向者应慎用。

6、注意事项:

二十五、胺碘酮:

1、药理作用:

该品属Ⅲ类抗心律失常药。

主要电生理效应是延长各部心肌组织的动作电位时程及有效不应期,减慢传导,有利于消除折返激动。

同时具有轻度非竞争性的α及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和轻度Ⅰ及Ⅳ类抗心律失常药性质。

减低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