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建明先进事迹材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7465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建明先进事迹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文建明先进事迹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文建明先进事迹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文建明先进事迹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文建明先进事迹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文建明先进事迹材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文建明先进事迹材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文建明先进事迹材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文建明先进事迹材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文建明先进事迹材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文建明先进事迹材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文建明先进事迹材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文建明先进事迹材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建明先进事迹材料.docx

《文建明先进事迹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建明先进事迹材料.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建明先进事迹材料.docx

文建明先进事迹材料

文建明先进事迹材料

篇一:

文建明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文建明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老百姓心中的丰碑

——记四川省营山县城南镇党委书记文建明

溪河侧畔,大山腹地。

在营山县老百姓的心目中,有一个共产党员的名字,妇孺皆知,有口皆碑。

他是一位铁骨铮铮的共产党人。

在身患癌症的日子里,还一次次向当地老百姓承诺办实事、办好事,又一件件、一桩桩地将这些事情办实、办好。

他是一位拼命实干的拓荒牛。

1981年6月参加工作,在乡镇岗位上一干就是30个年头,捋清了“团团乱麻”,创新了许多执政经验,攻坚破难,顽强不屈,挺立在改革潮头。

他是一个敢于创新的优秀党务工作者,是一位勇于奉献的优秀乡镇党委书记,是一个不会打牌、不会下棋、不会唱歌跳舞的时代落伍者,却熟谙乡镇工作套路,装满百姓疾苦,谋划群众致富门路,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时代强音。

“作为乡镇干部,不仅要有爱民的情怀,更要有为民的方法”

文建明坚持把工作当作事业来看待,把问题当作课题来研究,主动适应农村发展的新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致力探索构建乡镇科学化运行新机制,做到了“行政管理便民化、党务政务阳光化、干部管理人性化、群众工作亲情化、财务管理电算化、文明教育常态化、督查督办制度化、农村党建创新化”,受到了中、省主流媒体的密切关注。

创新干部管理机制。

他大力创新干部管理机制,鼓励事业单位人员到村、社区任职,动员有特长、有技术的事业人员搞点示范,创办经济实体,引导农民致富。

按照兼职、兼责、兼薪的原则,推行村、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行村“三职”干部兼任群团干部和村(居)民小组长。

全镇干部由70多人精简到33人,村(居)干部由88人减少到38人,全镇财务会计、出纳由40多人减少到5人。

对全部工作人员实行放活管理和集中管理两种模式,对放活管理干部只发国家规定的补助工资,其余部分放活干部去兴办实体创收,对集中管理干部统一分到城市、农村、财税“三线”上去工作,明确职责,分工合作。

放活管理的40多名事业干部,创办、协办了经济实体近30个。

在文建明的鼓励下,事业干部杨易在走马村承包荒山80多亩,发展起以黄花梨等为主的果品业,当年收入近10多万元。

如今,杨易申请了“易发”牌商标,种植规模达300余亩,年创收60多万元。

为此,杨易经常感激地说:

“多亏文书记那一招,要不然现在还窝在机关里混日子。

创新激励约束机制。

对全镇干部推行“选人用人公推制、日常管理定补制、目标考核积分制、业务工作常抓制、中心工作分组制、应急工作全员制、重点工作集中制”等管理模式,轮岗和年度换岗严格实行公推公选,干部日常出勤、应急等管理实行“签票”、“销票”、“考绩簿”制度,对持票人员定期、定额、

定项发放补助,对持“考绩簿”的镇村(居)社(组)工作人员,在解决处理问题和深入群众等方面,当天由知情对象和群众考核评分、签章;在目标考核上实行天天跟踪式督办、考核评分、季度兑现奖金。

此举极大地调动了干部的积极性,激发了主动性。

镇党政办主任兰春书深有感触地说:

“以前是一天的活拖着两天干,现在是两天的活抢着一天干。

创新文明教育机制。

镇、村(社区)创办了“文明教育学校”16所,对党员进行“党性教育”,每月开展一次党日活动、半年一次剖析检查、年底培训评议;对干部进行“爱民教育”,每月开展一次开门纳谏、半年一次民主“评误”、年底一次述职述廉活动;对群众进行“十好教育”,每月开展一次社(组)日活动、半年一次群众评议、年底一次“十好家庭”评选表彰。

通过“文明教育学校”集中教育、广播电视游播宣传等,党员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科技水平和致富能力得到了明显增强。

近年来,全镇涌现出了向社会捐赠近30万元、到全县53个乡镇义务巡诊的保真村残疾村医、得到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批示的党员侯方杰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创新集中办公机制。

设立镇、村(居)务集中办事大厅,统一规范镇、村(居)干部办事流程和收费标准,每逢一、四、七日逢场天上午9:

00—11:

00为集中办事日,届时三名村(居)干部和镇级各办事部门派员轮流到政务、村(居)务集中办事大厅为群众实行“一站式”服务;全面推行“电算化统管”机制,设立会计核算中心、统管结算中心,全镇只设6名财会人员。

推行党(政)务、村(居)务公开,建立民事代办中心1个、村(社区)民事代办点(站)15个。

“过去村组干部几乎每个人手上都有一笔钱,每个人手上都有一摞账,干部挪用、多头支款、违纪审批、白条入帐等现象非常普遍,群众怨气很大。

”保真村党支书侯润民讲起过去村级财务管理不停地摇头。

“现在村里的开支必须符合规定,要通过报帐员签字、村委会主任审核、村支书审批、再到镇上审核的几道关口,村里开支大幅减少,干群关系明显改善。

”如今,侯润民谈起政务统管就点头不已。

创新阳光操作机制。

全面实行镇务村务公开,采取设立公示榜、广播定时播放,电视循环游播等形式,对镇、村重大决策落实、党员干部管理、经济发展成果、财务收支状况、工作开展进度等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一一定期公示公开;对群众反映出的疑点问题,镇村干部自觉接受质询,欢迎随时查阅有关档案资料。

同时,为彻底消除村级财务中的“口袋账”、“荷包账”,他大力推行“村财镇管”,哪笔开支说不清原由就报不了账,白条子领不到钱,彻底把“口袋账”、“荷包账”变成了明白账。

在镇政府大门两边墙上的公示栏格外醒目,水费收取、粮食直补、独生子女家庭优抚金、民政资金发放等,俱细到村、组和人头。

给了群众明白,还了干部清白。

“城南经验”在全省得到了普遍推广。

“遇到困难矛盾不推不躲,见到群众疾苦主动关心,才是基层干部的本色”城南镇地处城乡结合部,旧城改造、工业集中区建设、征地拆迁安置等问题和矛盾突出。

而税费改革后,乡镇干部虽从收钱催粮中解脱出来了,但却当起了“甩手掌柜”,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的一些具体问题不想办,一些热点难点问题无

人办。

经过调查研究,文建明提出,推行以“群众说事,干部问事,民主议事,承诺办事,定期评事,全程公开和‘第一时间’工作法”为主要内容的“六制一法”服务新模式,建立“下访寻问题”解决制度、民情调研制度,对寻出的问题,实行专人限期解决。

不少乡镇干部说:

“现在的问题多得躲都躲不赢,你还要去寻,纯粹是无事找事!

”但他始终认为,“遇到困难矛盾不推不躲,才是基层干部的本色。

”在推行过程中,镇村(社区)干部每月用两天以上的时间,带上《寻问题解决表》,深入所联系的村社,挨家挨户了解群众的问题和建议,能够解决的,立即解决;不能及时解决的,分类梳理后,建立整改台账,跟踪督办。

设立“服务110”热线,将服务主体、服务对象、服务职责、联系电话等全部公开,做到“群众电话一打,干部服务到家”。

全镇上下形成了“群众张嘴,干部跑腿”,找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的良好氛围,啃下了积累多年的“硬骨头”后,群众反映的问题越来越少,近几年全镇无一起群访、越级上访事件发生。

文建明长期患病,家庭并不宽裕,但他30年来如一日,把当地的“穷亲戚”认了一茬又一茬,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上万元,甚至把上级兑现的各种奖励也拿出来解决百姓疾苦。

有一次,文建明被市委授予“全市优秀乡镇(街道)党委书记”,回到镇上后,就拿出奖金1000元帮助该镇走马村特困户李仲春。

原来,李仲春患有严重的智力障碍,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其妻子又体弱多病,大儿子考上重庆大学后却没钱读书。

关键时刻,文建明帮助了他,随后,又发动镇干部慷慨解囊,李仲春的大儿子终于圆了大学梦。

为了使李仲春家有长期的经济来源,他又从别人手里赊来3只黑山羊、1头dLY母猪和80只小鸡,鼓励他家发展养殖业,并承诺收到效益后再还本。

担心他家技术不过关,他又多次带专业技术人员到李家,手把手地传授养殖技术。

几年来,文建明先后捐出3万多元,帮扶了60多名失地农民、下岗失业工人实现了再就业,资助3名贫困学生完成了学业,帮扶近10名困难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5?

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文建明正在北京协和医院治病,他不顾医护人员再三劝阻,火速赶回镇上,奔赴现场抗震抢险。

就在不久前,他荣获了“全国先进工作者”的称号,(:

文建明先进事迹材料)并得到1万元的奖励,但是,他却决定拿出所有的奖金来帮助困难群众。

他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信任,群众纷纷称他为“爱民书记”,常将自家产的鸡蛋、新鲜蔬菜、瓜果等悄悄放在文建明的办公室门口,说“一定要让文书记尝尝鲜,补补身子”。

“农民要致富,就必须有一个致富的载体,有一套好的机制,更重要的是引导农民闯市场”

城南镇地处城郊结合部,既有沉重的历史包袱,又面临突出的现实问题,老百姓思富、盼富愿望还十分强烈。

如何采取创造性的举措推进镇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这一直是困绕该镇党委、政府最大的问题。

文建明带领一班人,根据独特区域环境和各村各户千差万别的经济状况,制定富民兴镇新思路,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对农户和各类经济主体的政策宣传、示范引导、提供服务、优化环境、维护稳定和保障权益上来,坚持“两个尊重”、“三个不搞”(尊重实际、尊重群众意愿;不搞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不搞群众不愿干的事、不搞无致富骨干项目的

“空壳村”),实现党员干部由“行政命令”向“市场引导”、由“促农增产”向“助农增收”、由“催耕催种”向“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自主种植、自主经营、自觉调整产业结构”的转变。

在农村重点引导农业产业化发展,把产业培育定位在发展葱子、蒜苗的“佐料产业”上,大力发展“餐桌经济”、“绿色蔬菜”等特色经济。

在城镇社区着力招商引资,指导发展工商企业。

在他的带动下,该镇先后建起“支部+市场”、“支部+协会”和“支部+基地”20多个,引进投资500万元以上的个体私营业主60位,新办个体私营企业430个,投资总额达8700万元,初步建成了“农资供销一条街、饮食服务一条街、建材加工一条街、农机钢材一条街”,形成了以“发展种养大户1000户,培育个体私营业主2000个,建立经果菜园3000亩,输出技能人才4000名”为支撑的百姓经济框架。

特别是走马村、先锋村、保真村大力发展餐桌经济,栽植蔬菜600多亩,每亩年收入突破6000元。

“人生旅途如同赶车一样,只是早班车和晚班车的区别,我最多就是先走一步。

只要我活着一天,就要把老百姓的事办好”

看到城南镇日新月异的变化,文建明追求不止。

正当他壮志满怀,不断描绘蓝图、构思发展的时候,自己却累倒了。

20XX年10月9日,他在县上参加会议,开到中途,他头晕无力,腹胀腹痛,脚和小腿都浮肿了,实在坚持不住,他才强撑着到医院去检查,被确诊为晚期肝硬化并发肾功能衰竭。

文建明的病情引起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上级组织和同事的劝说下,他才不得不到大医院接受治疗。

文建明心系百姓,得到了群众一种别样的信任,在镇干部大会上,一项项庄重的承诺印在纸上,他恳切地说:

“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决心和大家一起办好老百姓关心的新农村建设、村道公路建设等实事?

?

”。

他在跟病魔赛跑,他要用有限的生命践行一个共产党员的诺言。

为筹集修路资金,他带头捐资1000元,带动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捐款近220万元。

同时,他还四方奔走,多处“化缘”,努力向上争取到了450万元的建设资金。

老百姓终于被他的言行所感动,90.5%的群众同意了“一事一议”方案。

20XX年1月27日,惠及1.1万人,总长14.7公里的环形村道水泥路终于开工了。

如今,宽敞明亮的水泥路犹如一条白色漂亮的绸带,飘洒在青山绿野之间,将全镇6个村庄拴在一起,形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为全镇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一路飙升到4680余元。

党给一个岗位,给党一个放心。

20XX年以来,他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感动中华优秀报告文学杰出主人公奖”、“四川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南充市优秀爱民书记、优秀乡镇党委书记、优秀共产党员”等近50项荣誉称号。

今年47岁的文建明看上去形容枯槁,十分憔悴。

但是,病中的他却依然精神振奋,斗志昂扬。

一个奉献不止的共产党人,生命永远绚丽,生命之歌永远高亢!

篇二:

文建明先进事迹材料

文建明先进事迹材料

——记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南镇党委书记文建明

他在农村摸爬滚打近30年,先后在8个乡镇工作,时刻把党的事业和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每到一处都能攻坚破难、“治乱平怨”,开创出风清气正、干群融洽的新局面。

捋清了农村工作“团团乱麻”的他,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探索总结出一整套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组织建设的工作方法和运行机制,被称为“城南经验”广为推广。

他在2005年10月被确诊为肝癌晚期,前后19次上手术台。

然而,他没有被病魔吓倒,而是以对人民群众的赤子之心和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生命不息、奉献不止,用爱和信念创造出生命与工作的双重奇迹。

他就是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南镇党委书记文建明,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优秀乡镇党委书记。

“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工作方法”

现年47岁的文建明中等身材、面庞白净,看上去像一位乡村教师。

然而,在营山县,他有一个响亮的绰号——“治乱书记”,说的是他连续治理了好几个“乱乡烂镇”。

2003年3月,文建明被调到城郊的城南镇任党委书记。

这个镇是营山有名的“城烂镇”:

镇村财务混乱、班子

软弱涣散、干群关系紧张?

?

他上任第一天,讨债的、上访的、反映问题的人便挤破了门。

将城南镇的“底细”摸清楚后,文建明结合自己多年的“治乱”经验,决心“对症下药”、大胆改革。

第一招,向财务混乱“开刀”,实行村财镇(代)管、钱账分离。

彻底清查账务后,镇上成立结算中心和会计核算中心,推行镇村财务电算化管理,财务直接核算到镇级单位、村组和农户,每笔收支均通过公开栏、广播和有线电视公布。

他还在镇上设立了税费直收大厅,农村“一事一议”资金和农业生产服务性费用实行直收。

被很多干部认为是“天方夜谭”的事发生了:

主动来缴费的群众竟然排起了长队。

但文建明说“这很正常”:

老百姓缴的是明白钱,看的是明白账,咋会不愿意呢!

第二招,向“人浮于事”开刀,实行“分线运作、绩效考核、定岗定责、兼职兼薪”制度。

镇上只设21个集中管理岗位,原有70多名干部全部“起立”,公开报名,竞争上岗。

随后,将村组干部由原来的192人精简到34人,工作效率和人员活力明显提高。

此外,针对原来城南镇上访多、干部疲于应付的问题,文建明在全镇推行以“主动下访、源头治理”为核心的“干部下访寻问题解决”新机制。

一些干部急了:

“矛盾来了躲都躲不及,你还要去寻问题,岂不是自找麻烦?

文建明却说:

“与其在被动等待群众上访,不如直面矛盾,主动下访听民声、化民怨。

问题解决一个就少一个,否则,日积月累,小事也会拖大、拖炸。

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的新机制,使很多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第一个月,全镇寻了78个问题,如今,每月寻回的问题只有10多个,基本做到了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

“农村最大的矛盾是‘穷’,群众最需要的是‘百姓经济’”“穷则乱,富则安。

”文建明深知,只有帮助老百姓发展致富,才能真正斩断矛盾丛生的根源。

城南镇虽地处城郊,但是,过去群众生活并不宽裕。

一个重要原因是干部长期热衷搞“马路经济”“政绩工程”。

镇里流传着顺口溜:

“张书记栽树李书记挖,王书记来了重规划。

“再也不能折腾老百姓了!

”几经思考,文建明提出一个新概念:

“百姓经济”。

含义有三:

其一,这种发展必须是老百姓盼望;其二,老百姓是发展的主体;其三,政府主要提供有效服务。

他带领镇党委政府一班人经过反复走访调研,把农村产业培育定位在发展小葱、蒜苗等“佐料产业”和商品蔬菜上。

学农出身的文建明着手从传授技术抓起,举办蔬菜种植技术培训班,投石问路。

原以为一个村民小组来2个人,一期就可以培训百把人。

没想到,培训班开班后,第一天只来了十几个,到第二天就只剩下四五个。

一了解才知道,群众以为文建明搞的又是“老套路”。

面对群众的不领情,文建明开始抓点示范,亲自上门做走马村村民李兴支的工作,动员他拿出一亩地种起了小葱、蒜苗。

到年底,李兴支一算账,喜上眉梢,净收入8000多元,是传统种植效益的10多倍。

这一招真灵。

第二年,附近的村民纷纷跟着干了起来。

如今,全镇常年种植小葱、蒜苗等佐料和商品蔬菜5000多亩,占领了营山的大部分市场。

文丰村、云雾村等6个村原来不通公路,村民不仅出行不便,蔬菜、水果、粮食、肥料等运输全靠肩挑背扛。

2007年,国家对新建乡村道路的补助政策出台。

文建明马上深入村组动员群众修路,并带头捐款1000元。

经过近1年的打拼,一条宽4.5米、长14.7公里的水泥路宛如一条玉带环绕在山间,2万多村民告别行路难。

如今,公路沿线涌现出了50多个营销大户,一栋栋农民新居拔地而起。

2009年,城南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80元,是2002年的近3倍。

“我要上对得起党,下对得起老百姓”

2005年夏天,文建明下乡调研时突然腹中剧痛,无法走路,被几个村民扶回家。

当年10月,他被确诊为肝癌晚期,不得不住院治疗。

一夜之间,妻子的头发白了许多。

出院那天,镇党委门口聚满了人,得到消息的群众早已静静等候。

曾被他帮扶过的老人李松荣,抖着手慢慢掀起他的衣衫:

身体浮肿,体重已由65公斤降到45公斤。

老人心如刀绞:

“如果老天允许,就用我的老命去换文书记的命吧,他多活几年,就能为百姓多做些事。

”那一刻,文建明热泪长流,不为自己的病,为的是老百姓的情。

此后,除了必需的治疗,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

谈及自己的病情,文建明总是一脸轻松:

“患癌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掉民心。

在有生之年,多为老百姓做点实事、好事,这是对我生命最好的延续!

”其实,还有一件让他害怕的事,就是怕来不及为党、为人民、为社会多留下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镇干部唐三说:

“2006年一个寒夜,刚做完手术、虚弱不堪的文书记把我喊到办公室,他口述、我打字记录下他近8000字的心血之作《创新运行机制提高执政能力——城南镇乡镇机制改革小结》。

他分明是在与死神赛跑!

”“为了他的身体尽早恢复,我不止10次下跪,求他休息,可他听不进去。

”文建明的妻子钟玉珍说,“他把工作看得比命还重要,总说‘是组织的关怀和群众的信任,给了

篇三:

文建明同志先进事迹材料之二

文建明同志先进事迹材料之二

百姓大于天

——乡镇党委书记文建明纪事

●解难:

?

群众不停出‘上联’,干部要不断对‘下联’?

理乱:

?

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工作方法?

治穷:

?

农村最大的矛盾是‘穷’,群众最需要的是‘百姓经济’?

情怀:

?

我要上对得起党,下对得起老百姓?

新华网成都8月8日电(记者刘江、杨三军、宋振远)30年,8个乡镇,13年乡镇党委书记。

他一直摸爬滚打在农村基层第一线。

他曾一次次坐在化解矛盾的?

火山口?

,又一次次深陷?

哀民生之多艰?

的情感漩涡。

在上下求索中,他总结出一套土洋结合、行之有效的乡村治理模式,被誉为?

城南经验?

?

官不论大小,论的是对群众的诚心。

?

这位身材瘦小,方脸深目,总是衣履整洁、气定神闲的川东汉子,无数次沉着应对严峻挑战,用情感、信念、智慧和勇气构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心,让?

钉子户?

?

上访户?

和众多曾经绝望、困苦的百姓,发自内心地喊出:

?

感谢共产党!

?

他就是文建明,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南镇党委书记。

解难:

?

群众不停出‘上联’,干部要不断对‘下联’?

在营山县,文建明以善于同各式各样的群众打成一片而著称。

有干部探求个中?

奥秘?

,文建明笑着说,当干部要学会?

热爱群众提出的问题?

,与群众交朋友,这是一把通用钥匙,?

你对群众感情到位了,问题自然就好解决了。

?

上任城南镇党委书记不久,有一次正开会,突然闹哄哄闯进三四十人。

其中一个敦实汉子跨到主席台前,?

砰?

的一声,把肩上的100多斤猪肉摔下,扬声喝道:

?

不让卖肉,给找条活路吧!

?

会场一时寂然无声。

此时传来文建明平静而略带沙哑的声音:

?

兄弟,消消气,天太热,先把肉处理了。

?

他劝说在场的干部买下猪肉,然后笑着把收来的钱放到汉子手中。

刚才还剑拔弩张的壮汉,此刻就像受伤的孩子,哽咽着道出心中的憋屈:

?

我叫胡一兵,是重庆开县迁来的三峡移民,前任镇干部贪污了安臵款,我们只有靠杀猪卖肉为生,城管干部又来罚钱,过不成舒展日子,心里有气啊!

?

文建明心中一阵痛楚,他动情地说:

?

兄弟,你们刚来人生地不熟,到这是找对人了。

这就是你们的家!

我代表城南镇人向你们道歉。

我保证,欠你们的钱一定很快就还!

?

会后,他跑到县里汇报情况,先预支了镇干部的工资垫付给移民。

此后听说胡一兵懂养牛技术,他又帮助协调租地,落实贷款,办起了肉牛养殖场。

去年,养殖场收入26万元。

20XX年,胡一兵向三星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光荣地入了党。

有人问他为什么入党?

他回答:

?

文书记让我感受到共产党的温暖,我也想温暖别人。

?

这件事让文建明深思:

过去镇领导三天两头到上级机关接上访群众,根本腾不出精力抓发展,原因很简单:

镇、村某些干部踢皮球,日积月累问题成堆。

必须通过建立有效的制度遏制这种现象。

几天后他提出:

在全镇推行干部下访寻问题工作机制——镇、村干部带上《寻问题解决表》和《开门纳谏表》进村入户,?

下水摸鱼?

,不能当场解决的,建整改台账;每月,干部召开例会,解决台账所列难题;最后,镇上开会?

啃骨头?

,不解决不?

销号?

开始,有些镇、村干部急了:

乡镇工作?

上边万条线,下边一根针?

,事情躲还躲不过来,这不是没事找事吗?

文建明很固执,反复讲一段话:

问题找到一个,解决一个,也就少一个。

老百姓不停地出?

上联?

,干部就要不断地对?

下联?

在?

入户寻问题?

中,三星村龙明荣给镇党委出了个?

上联?

村干部都把公章吊在裤腰带上,农民办个结婚证明、迁移证明,要漫山遍野找干部,?

脚板都跑大了,半个月还盖不来章,有时还要送礼哟!

?

文建明会同班子成员马上研究,对出?

下联?

镇上设立政务村务集中办事大厅,镇村300多个公章都集中在这里,每月逢场天,镇、村干部集中坐镇大厅为群众办事。

这个?

入户寻问题?

机制,使困难群众得到及时帮助。

困难户胡素琼一家,丈夫有智障,两个儿子一个考上大学,一个正读高中,却因缴不起学费急得掉泪。

文建明入户了解后,掏出刚领的1000元奖金,叮嘱兄弟俩勇敢面对困难。

又找关系帮助赊来3只黑山羊、1头优质母猪、80只小鸡,鼓励胡素琼发展养殖业,并承诺收到效益后再还本。

因患重病,年逾六旬的走马村老支书李松荣辗转10年,四处求医,耗尽家产,病情却不见好转,趁妻子外出借钱的夜里,他悄然离开医院,准备外出当?

讨口子?

乞丐。

文建明得知后找到老人,在动员干部捐款时深情地说:

?

我们不能忘记为基层工作付出心血的老同志啊。

群众的困难都是大事,当干部不能麻木不仁!

?

?

入户寻问题?

使很多矛盾消失在萌芽状态,沉疴日减。

第一个月,干部们寻了78个问题,这些问题,大至土地纠纷、水渠不畅,

小到哪个村的马蜂蜇了人。

其后,数量递减。

如今,基本做到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

文建明常常对身边的干部们说,干工作不能怕麻烦和琐碎,要从一人一事出发维护百姓利益,尊重每一个个体群众的利益诉求,就是维护公众利益。

南北两河是营山县的母亲河,过去能淘米洗菜,如今已是脏臭难闻,淤积堵塞。

20XX年初,营山县委下决心治理两河,但这牵扯到沿岸上千户居民和商铺的拆迁。

有些居民不愿意拆迁,阻挠施工,甚至扬言?

老子就不拆!

?

文建明了解情况后认为:

老百姓不是反对两河治理,而是担心政策不公,害怕以后生活没保障。

更重要的是,很多人希望自己的利益诉求得到最大的满足。

他想,政府虽然是办好事,但其间也会有部分群众的眼前利益受损,要通过引导,使集体与个人、长远与暂时达成平衡。

他发现在反对拆迁的?

钉子户?

里,跳得最高的杨国平特别有?

号召力?

,于是决定开?

小灶?

他请村干部?

搭桥?

,通过吃饭、喝茶跟杨国平交朋友,并十几次上门宣传政策,将情况和道理逐一摆来。

杨国平终于缓和下来,谈了想法。

文建明开始两头?

撮合?

一面向县里汇报,吸收合理意见;一面把政府的努力和政策底线反馈给杨国平。

最终,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杨国平的要求。

特别让杨国平感动的是,文建明还东奔西跑,通过各种渠道解决了他家原本没指望的老人大病医疗和养老保险等问题。

?

我拆!

?

杨国平彻底服了。

他甚至主动去做邻居的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