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水专业运行规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7492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65 大小:2.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水专业运行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5页
化水专业运行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5页
化水专业运行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5页
化水专业运行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5页
化水专业运行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5页
化水专业运行规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5页
化水专业运行规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5页
化水专业运行规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5页
化水专业运行规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5页
化水专业运行规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5页
化水专业运行规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5页
化水专业运行规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5页
化水专业运行规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5页
化水专业运行规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5页
化水专业运行规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5页
化水专业运行规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5页
化水专业运行规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65页
化水专业运行规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65页
化水专业运行规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65页
化水专业运行规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65页
亲,该文档总共16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水专业运行规程.docx

《化水专业运行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水专业运行规程.docx(16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水专业运行规程.docx

化水专业运行规程

徐州华美坑口环保热电有限公司

化学运行规程

 

编写

校核

批准

 

二00六年十月

目录

第一篇化学炉外水处理系统运行规程

第一章设备规范及控制标准

1.1概述

1.2水处理设备规范

1.3水处理系统水质控制标准及分析周期

第二章化学预处理系统的运行

2.1机械加速澄清池运行前的检查和准备

2.2机械加速澄清池的运行

2.3机械加速澄清池的运行注意事项

2.4澄清池的运行监督及控制指标

2.5机械加速澄清池的停运

2.6机械加速澄清池的水质劣化处理

第三章除盐系统运行

3.1除盐系统概述

3.2除盐预处理设备运行

3.3超滤SFP系统运行

3.4一级反渗透RO运行

3.5二级反渗透RO运行

3.6电除盐EDI运行

3.7除盐系统的手动操作

3.8除盐系统自动控制

3.9除盐系统整体运行前的检查和注意事项

3.10除盐系统自动控制说明

第四章循环冷却水处理系统运行

4.1循环冷却水处理的目的

4.2循环冷却水水质控制标准及分析周期

4.3循环冷却水加药处理

4.4循环冷却水运行中的监测控制

4.5循环冷却水日常分析及加药方法

4.6凝汽器铜管涂膜处理

第五章水泵的运行

5.1水泵启动前的检查

5.2泵的启动

5.3泵的运行和维护

5.4泵的异常处理

第二篇水汽质量监督和炉内加药处理规程

第一章总则

1.1概述

1.2取样、炉内加药设备规范及水汽质量控制标准

第二章水汽系统的化学监督

2.1机组启动、运行、停运时的化学监督

2.2给水系统的化学监督

2.3锅炉炉水的化学监督

第三章炉水、给水的化学处理

3.1炉水磷酸盐处理

3.2给水加氨处理

3.3给水加二甲基酮肟处理

第四章汽水取样装置

4.1装置启动前的操作

4.2装置启动

4.3装置停运

4.4装置运行的注意事项

4.5水汽样品的采集方法

4.6各取样点连接部位

第五章水汽品质劣化处理

6.1水汽品质劣化处理原则

6.2水汽品质异常的原因及处理

第三篇化学实验监督规程

1.化学监督总则

2.化学监督的任务

3.化学分析常用样品的保存技术

4.化学分析常用试剂干燥时间和温度

5.化学试验的日常工作

5.1水汽分析

5.1.1水汽分析定期工作

5.2油质分析

5.3煤质分析

6.检修和停用阶段的化学监督

6.1热力设备检修时的化学监督

6.2锅炉检修时的化学监督

6.3汽机检修时的化学监督

附录Ⅰ:

运行中的测试方法

(1)硬度的测定(EDTA滴定法)

(2)碱度的测定(容量法)

(3)酸度的测定(容量法)

(4)PH的测定(比色法)

(5)钠的测定(PNa电极法)

(6)活性硅的测定(钼蓝比色法)

(7)电导率的测定

(8)磷酸盐的测定(磷钼蓝比色法)

(9)溶解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钠比色法)

(10)氯化物的测定(硝酸银容量法)

(11)污染指数的测定

(12)浊度的测定

附录Ⅱ:

化水系统图

第一篇化学炉外水处理系统运行规程

第一章设备规范及控制标准

1.1概述

1.1.1化学预处理、锅炉补给水处理(除盐)及循环冷却水处理称为炉外水处理。

本篇着重叙述这三部分的水处理操作规程,简要叙述与该系统有关的操作及事故处理的方法。

1.1.2公司预处理的水源为京杭运河不牢河段运河水,加药后在管道内静态混合,然后进入两座320m3/h的机械加速澄清池絮凝、澄清后,进入1000m3工业水池,由原水泵送入除盐(UF+两级RO+EDI)系统,经处理后成为合格的除盐水作为锅炉补给水。

1.1.3公司凝汽器冷却水系统为闭式循环冷却系统,采用冷却塔机力通风冷却,补充水源为京杭运河不牢河段的运河水,加复配缓蚀阻垢剂和浓硫酸联合处理。

该系统还配有凝汽器铜管镀膜设施。

1.1.4工艺流程

(1)预处理系统的工艺流程:

运河来水→絮凝剂加药装置加药→机械搅拌澄清池→1000m3工业水池

(2)除盐系统的工艺流程:

原水→变频供水泵→自清洗过滤器→板式加热器→氧化剂加药→

管道混合器→超滤装置→100m3超滤水箱→升压泵→还原剂加药

→阻垢剂加药→一级5um保安过滤器→一级高压泵→一级反渗透装置→

50m3中间水箱→中间水泵→氢氧化钠加药→二级5um保安过滤器→

二级高压泵→二级反渗透装置→EDI装置→300m3除盐水箱→

除盐水泵→主厂房

(3)循环水处理系统的工艺流程:

复配缓蚀阻垢剂、浓硫酸加药装置→循环水集水井→循环水泵→凝汽器→

机力冷却塔

1.2水处理设备规范

1.2.1预处理系统设备规范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及规范

单位

数量

备注

机械加速澄清池

Q=320m3/h

2

2.

工业水池

V=1000m3

2

3.

工业水泵

FLG125-160A

Q=150m3/h

H=0.28MPa

3

4.

絮凝剂加药装置

二箱:

V=1.0m3DN1000

三泵:

JYM-40/1.4

过滤器:

Y型DN20

1

1.2.2除盐系统设备规范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及规格

单位

数量

除盐预处理系统

1

自清洗过滤器

ZX380-LQ=80T/HP=1.0MPa

2

2

板式换热器

GWHRV60设计压力1.0MPa

2

3

氧化剂加药装置

1

溶液箱

V=500LPE

1

计量泵

0-3.8L/hP=0.76MPa

2

计量泵

0-7.6L/hP=0.35MPa

1

4

还原剂加药装置

1

溶液箱

V=500LPE

1

计量泵

0-3.8L/hP=0.76MPa

2

5

管道混合器

DN200

1

6

超滤装置

SFP-42Q=42m3/h/套

膜孔径0.1-0.2um

6(预留2套)

超滤膜组

SFP2660

112

超滤水箱

V=100m3

1

7

超滤反洗水泵

IH80-65-160Q=50m3/hh=32mH2O

2

8

压缩空气储罐

V=3m316MnDR

1

压缩空气储罐

V=1m316MnDR

2

附件:

压力表

0-1.0MPa

3

9

升压泵

IH100-80-160BQ=89m3/hH=25mH2O

2

反渗透系统

1

一级保安过滤器

型式:

立式园筒

Q=78T/h过滤精度:

5um

2

附件:

压力表

0-0.6MPa

4

2

二级保安过滤器

型式:

立式园筒

Q=62T/h过滤精度:

5um

2

附件:

压力表

0-0.6MPa

4

3

一级高压泵

CR90-6A-F-A-E-HQQEQ=90T/h

2

4

二级高压泵

CR64-7-1A-F-A-E-EUBEQ=64T/h

2

5

一级反渗透装置

RO-2×62Q=124T/h

工作压力≤1.6MPa

3(预留2套)

6

二级反渗透装置

RO-2×53Q=106T/h

工作压力≤1.6MPa

3(预留2套)

7

一级膜元件

型式:

TFC涡卷式反渗透膜

型号:

CPA3

72支/套共144支

8

二级膜元件

型式:

TFC涡卷式反渗透膜

型号:

CPA3

54支/套共108支

9

一级压力容器

型号:

80A30-6W排列方式8:

4

24

10

二级压力容器

型号:

80A30-6W排列方式6:

3

18

11

反渗透冲洗水泵

IH-80-65-165Q=50m3/hH=32mH2O

1

附件:

流量表

0-100m3/h指针式

1

12

化学清洗装置

1

清洗溶液箱

V=3m3PE

1

清洗水泵

Q=50m3/hH=32mH2O

1

清洗保安过滤器

Q=50m3/h精度5um

1

压力表

0-1.0MPa

2

13

阻垢剂加药装置

1

溶液箱

V=200LPE

1

计量泵

0-3.8L/HP=0.76MP

2

14

NaOH加药装置

1

溶液箱

V=500LPE

1

计量泵

0-9.5L/hP=0-0.69MPa

2

15

中间水箱

V=50T

1

中间水泵

IH80-65-160Q=50m3/h

4

精处理系统

1

EDI装置

Q=50m3/h

2

2

膜元件

OMEXELL-21026支/套

52

附件:

浓水循环系统

2

加盐系统

2

3

除盐水泵

IH80-50-200Q=50m3/hH=50mH2O

3

4

除盐水箱

V=300m3

2

1.3水处理系统水质控制标准及分析周期

序号

水样名称

分析项目

单位

水质标准

周期

备注

1

机械加速澄清池出水

浊度

mg/L(FTU)

≤15

2小时

异常时加强监督

PH

5.5-7

第二反应室

5分钟沉降比

10-15%

2

SFP出水

外状

澄清

每周一次

污染指数SDI15

≤3

3

RO出水

TDS

mg/L

<8

2小时

SiO2

mg/L

<0.5

DD

us/cm

≤20

4

EDI出水

SiO2

ug/L

≤20

2小时

DD

us/cm

≤0.2

PH

7-8

5

除盐水

碱度

umol/L

≤50

4小时

硬度

umol/L

0

SiO2

ug/L

≤20

DD

us/cm

≤0.2

第二章化学预处理系统的运行

2.1机械加速澄清池运行前的检查和准备

2.1.1运行前的检查:

(1)水源畅通,絮凝剂加药系统完善,动力设备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2)澄清池内部各部件完好,无杂物,无倾斜,倒塌,损坏松动现象;

(3)刮泥机、搅拌机空池试转要灵活;

(4)叶轮升降调节器上下自如无卡涩,涡轮油箱油位合适,调整好刮泥机底部轴承水润滑系统进口恒位水箱水位,保证不间断供水,调整好刮泥机过扭矩装置;

(5)污泥斗底阀启闭灵活且开度正确。

2.1.2运行前的准备:

(1)絮凝剂的配制:

开启溶液箱生水进水门,向箱中放生水,当水位达1/2时,加入絮凝剂,并进行搅拌,达到所控制的浓度值,一般澄清池集水槽孔眼2/3出水时,每一池加2桶(50kg桶)配满一箱后关进水门,加药量可根据进水量、原水浊度等运行工况进行调整;

(2)准备好足够的粘土(不要砂质土)。

2.2机械加速澄清池的运行

2.2.1在运河来水泵进水阀开启的状态下(一般为常开),启动运河来水泵,缓慢开启澄清池底部进水阀向澄清池进生水,用此门调节逐渐增加澄清池进水流量,直至额定出力,同时要逐步提高叶轮转速以加强搅拌;

2.2.2开启澄清池底部加药门,开启药池的出口门、加药泵的进出口门,启动计量泵向澄清池加絮凝剂,初期加药量可控制在20ppm左右,运行中清水PH≤7.2为宜。

控制搅拌机开度以保证适当的叶轮提升水量[第二反应室的计算流量(包括回流)一般为进水量的3-5倍;

2.2.3根据原水浊度的大小,在澄清池启动阶段需投加适量黄泥以便尽快形成活性泥渣;

2.2.4控制泥渣面高度低于清水区六角蜂窝状玻璃状斜管(斜管倾角60℃,高度800mm)为宜,此时第二反应室5分钟泥沙沉降比一般控制在10%左右;

2.2.5当澄清池出水浊度小于15NTU时,即可向下一级预处理设备送水,否则溢流排地沟。

附:

澄清池的排泥操作:

1当第二反应室5分钟泥沙沉降比大于15%时,澄清池应进行排泥,各排泥点应逐次排放;

2澄清池的排泥间隔为3-4h,排泥时间每次3分钟左右;

3底部排泥周期及时间、次数应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4如排泥不畅时,应进行反冲洗操作,然后进行排泥。

沉降比的测定:

取第二反应室中水样100ml量筒内,摇匀静置5分钟,读出泥渣与水分界层下部的泥渣体积V泥,利用计算公式:

沉降比=V泥/V×100%(其中V泥—沉降后的泥渣体积V—所取水样的体积)即可求出。

2.3机械加速澄清池的运行注意事项

2.3.1在进水反应器前的混合器内加次氯酸钠药液,可抑制澄清池斜管顶部藻类生成,若有藻块时,可放低水位露出斜口管,用压力水冲洗除去;

2.3.2斜管若有积泥,会受进水冲击而汇起积泥,将影响出水水质,需经常清除斜管上的积泥;

2.3.3由于不设生水加热器,运行中要注意水温变化对水质的影响。

2.4.澄清池的运行监督及控制指标

运行监督:

4.1澄清池出口的碱度、硬度、氯根正常情况下每周一早班分析一次,每班分析一次出口浊度(异常情况加强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及时调整加药量;

4.2发现浊度不合格时,应取样分析泥渣沉降比,控制第二反应室五分钟沉降比为10-15%,排泥斗沉降比为20-30%,否则应投加泥渣或进行排污(注意排污量不要太大,以免影响沉降效果);

4.3每月清理集水槽小孔一次。

(每月1日早班进行)

2.5.机械加速澄清池的停运

2.5.1停絮凝泵,关计量泵出口阀门;

2.5.2停运河来水泵,澄清池底部进水阀门;

2.5.2整理好运行记录和交接班记录;

2.5.4停运不超过3小时的澄清池启动时,无须采用任何措施,停运3-24小时的澄清池,因活性泥渣沉降而呈压实状态,有的甚至老化、腐败,启动时应先将污泥排除一些,增大加药量,减少进水量,待出水水质稳定后,再逐渐调整至正常运行状态,停运二十四小时以上,特别是在夏季泥渣腐败发臭,停运时,应将泥渣排空,冲洗泥斗后,上满水备用。

2.6.机械加速澄清池水质劣化处理

机械加速澄清池异常现象、原因及处理:

异常现象

原因

处理方法

澄清池出水浑浊

1.澄清池刚启动没有活性泥渣或沉淀泥渣浓度低

2.排污量小,分离室泥渣增高.

3.泥渣循环量不足

4.水温变化大

5.超负荷

1.向反应区投加粘性泥渣

2.调整排污量

3.降低出力

4.调节水量

1.分离室清水区出现细小絮状物.

2.第一反应室取样发现矾花细小.

3.第一反应室泥渣浓度越来越低.

剂量不足

增大剂量

分离室有大量矾花上浮,但颗粒间仍透明

剂量过大

减小剂量

清水区有大量气泡溢出

池内泥渣循环量不畅,

积于池底

调整并加强排污

矾花上飘

1.初投运,流量太大

⒉凝聚剂运行中负荷突增

3.温度突升

⒋排泥不够,分离区泥渣层太高

⒌加药量过量

⒈初投运控制出力

⒉平稳调节

⒊减少出力1-1.5h后恢复

正常出力

⒋加大排污,控制正常泥水比

⒌控制加药量

水发白

⒈加药过量

⒉排泥过量

⒈调整加药量

⒉调整排泥量

翻池

⒈出力提升太快

⒉泥渣层太高

⒊原水带气

⒋水温变化较快

⒌排泥门未关

⒈调节负荷升降速度

⒉适当排泥

⒊消除原水中带气问题

⒋停水冲洗斜壁

⒌关排泥门

澄清池出力下降,维持不了水位

进水及排污门泄漏或未关

检查或关闭进水门、排污门

第三章除盐系统运行

3.1系统概述

3.1.1除盐系统概述

本套化学水处理系统是浙江欧美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专为我公司新建项目而设计建造的。

系统的产水规模为2×50m3/h。

原水为运河水,采用超滤+二级返渗透+EDI除盐系统。

本系统以超滤系统为预处理,保证后继系统的正常运行,一级反渗透装置为预脱盐工艺,二级反渗透装置和EDI装置为精脱盐工艺,保障系统出水的水质指标。

本系统采用PLC自动控制,超滤装置、RO装置、EDI装置以及各种工艺泵均有PLC自动操作,可手动/自动切换,由各个水箱的高低液位或各工艺设备的出水水质控制各单元设备的启停。

(一)工艺流程见1.1.4

(2)

(二)系统辅助流程

(1)超滤反洗、气洗系统:

超滤水箱→超滤反洗泵→(压缩空气)→超滤装置

(2)SFP、RO清洗系统:

清洗水箱→清洗水泵→5μm保安过滤器→

超滤装置、RO装置→清洗水箱

(3)加药系统:

加药箱→加药计量泵→各种泵出口管道上

(4)冲洗系统:

中间水箱→冲洗泵→一级反渗透装置

3.1.2仪表与自控系统概述

(一)工艺系统控制原则

(1)整个系统的控制可分段投入,实现全部自动或部分自动运行。

(2)系统具备集中监控、报警、连锁保护、程序操作的功能。

(3)完成主要工艺参数和设备状态的数据采集和实时控制。

(4)实现主要工艺参数和设备状态的动态显示。

(5)系统可进行人机对话、装置运行参数自动报表及打印输出。

(二)PLC的控制原理

本系统采用PLC进行控制。

PLC既可编辑逻辑控制器,它根据编制的程序以及采得的数据信息进行逻辑运算,并将运算结果通过信号输出到执行机构来控制设备的运行。

采集的数据信号(如流量、液位、阀门和马达的反馈信号等)通过开关量输入、模拟量输入等卡件传送中央处理器CPU,CPU经过逻辑运算,将运算结果通过开关量输出,模拟量输出等卡件以及配合的外围电路驱动执行机构(如阀门、马达等),用户将编制的程序下达至CPU,CPU按用户指令进行运算,实现可编辑控制。

3.1.3电气概述

(一)配电控制

(1)电压等级:

电源进线:

380/220V电压等级

(2)配电室:

装置设一配电室,作为装置的动力中心

(3)电机控制中心:

原水泵、超滤反洗泵、升压泵、一级高压泵、中间水泵、二级高压泵、冲洗水泵、除盐水泵电动机采用自动/手动两种操作方式。

(4)电机的保护:

采用自动空气开关及热继电器过热保护。

(二)接地

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均可靠接地,主要包括配电装置、PLC装置、计算机系统等,接地系统的电阻不大于4欧姆,且电器接地与仪表接地分开。

3.1.4气源概述

除盐装置自动控制阀为气动阀和超滤气水反洗时皆需压缩空气。

气源来自主厂房:

参数0.4-0.8MPa。

3.2除盐预处理设备运行

3.2.1原水系统操作

(1)在澄清池出水合格的条件下开启#2工业水箱进水门,向#2工业水箱进水;

(2)#2工业水箱水位在2/3以上时,启动原水泵向后续设备送水;

(3)启动氧化剂加药系统往原水中加药,调节其加药量使其达到标准;

3.2.2自清洗过滤器操作

自清洗过滤器目的是防止水中的大颗粒物进入超滤膜,损坏超滤膜,确保超滤系统的正常运行。

自清洗过滤器是立式柱状设备,单台内装不锈钢内胆,过滤精度为150μm。

(一)工艺原理

自清洗过滤器属于精密过滤器,其工作原理是利用不锈钢内胆150μm的孔隙进行过滤,是一种单滤柱、压差控制内吸加刷子,旋转扫描自动自清洗排污过滤器。

水中残存的微量悬浮颗粒、胶体等,被截留或吸附在滤桶表面和孔隙中。

随着制水时间的增长,滤网因截流物的污染,其运行阻力逐渐上升,当运行至进出口水压差达0.03-0.15Mpa时,设备自动启动清洗程序,清洗滤桶表面截流物,使设备恢复过滤能力。

自清洗过滤器的主要优点是排污效率高,耗水量底,压力降小,尤其适用于处理含有粘附性的可变形颗粒物和纤维性杂质的过滤净化。

(二)自清洗过滤器的运行

(1)运行:

关排水阀,开出水阀,进水阀,开排气阀至出水后关闭,设备运行。

(2)停运:

关进水阀,出水阀,设备停运。

(三)运行说明

本装置中的运行及清洗均可实现手、自动操作,并进入不同的工作状态,过滤器有以下三种运行方式

(1).定时自动清洗

在自动运行时,过滤器按时间继电器设定的时间自动运行。

自动清洗间隔时间以小时计,清洗时,清洗电机启动运行,同时打开排污阀,滤水器自动进行清洗,并输出状态信号:

当冲洗设定时间到位后,关闭自清洗电机、排污阀门,清污工作结束,设备重新进入滤水正常工作状态。

(2).压差自动清洗

滤水器在自动过滤运行工况下,当其进、出口压差大于等于设定值上限时,系统进入压差自动清洗状态,即气洗电机自动运行,同时打开排污阀,滤水器开始进行自动清洗。

进出口压差降到控制压差下限时,清洗电机停止运行,排污阀门关闭,自清洗过程结束,系统进入滤水正常工作状态。

(3)人工手动清洗

人工手动清洗状态(手动/自动选择开关打到手动位置)时,按下排污阀门开旋钮,反冲洗启动按钮,滤水器进入手动清洗状态。

清洗完毕后,按反冲洗停止按钮,排污阀门关闭按钮,系统转入手动过滤状态。

清洗时间:

反洗时间的长短和滤桶的截物量有关。

清洗时间可根据反冲洗排水浊度而定。

3.2.3加热器的运行

(1)全开加热器出水门,进水门;

(2)启动后续设备,待流量稳定后,快速开启加热器的蒸汽入口门,调整控制加热器出口温度在20-25℃

本系统采用的加热蒸气参数为:

压力:

1.0MPa温度:

150℃

注意:

1)加热器必须在有一定的水流量后,才能开蒸汽门供汽,禁止先开蒸汽阀、后开进水阀的操作方法。

停运时,先关蒸汽门,后停水。

2)加热器的蒸汽量利用温控阀进行自动调节,如温控阀已设定好参数,且水温变化不大时,在以后的运行过程中不需要再进行人工调节。

(3)加热装置投运和隔离可根据季节的水温变化通过调节旁路阀来实现。

3.2.4加药装置的操作

(一)系统加药概述

系统加药包括起氧化作用的NaCLO;起还原作用的NaHSO3;调节PH的NaOH;防止RO膜浓水侧结垢的阻垢剂PTP—0100,调节EDI浓水室电导率的NaCl。

基本的加药装置由加药箱、计量泵组成。

部分还包括搅拌装置。

加药箱用于溶解和稀释药品,计量泵用于定量向水中投加药液。

计量箱均设置低液位开关,在液位不多时停相应的计量泵并报警,提醒操作人员及时配药,药液配制需人工进行。

操作人员要定期检查各药箱的液位情况,防止加药泵不打药。

(二)药液配制

各加药系统基本的药液配制步骤为:

向溶液箱内加入一定量的水,用量器量取定量的药品,投入溶液箱内搅拌均匀。

a.氧化剂直接将原液加入溶液箱

b.还原剂按1:

5(重量比)进行配比

c.阻垢剂按1:

72(体积比)进行配比

d.氢氧化钠按1:

10(重量比)进行配比

e.氯化钠按1:

20(重量比)进行配比

(三)设计加药量(有效浓度)

(1)氧化剂加药量通过烧杯试验来确定,条件如下:

控制SFP膜过滤装置出口余氯0.5~1.0mg/L,设计加药2-4ppm;

(2)还原剂加药量通过烧杯试验来确定,条件如下:

反应时间20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