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泰市龙廷镇中心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四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7583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4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新泰市龙廷镇中心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四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东省新泰市龙廷镇中心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四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东省新泰市龙廷镇中心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四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山东省新泰市龙廷镇中心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四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山东省新泰市龙廷镇中心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四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山东省新泰市龙廷镇中心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四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山东省新泰市龙廷镇中心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四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山东省新泰市龙廷镇中心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四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山东省新泰市龙廷镇中心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四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山东省新泰市龙廷镇中心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四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山东省新泰市龙廷镇中心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四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山东省新泰市龙廷镇中心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四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山东省新泰市龙廷镇中心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四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山东省新泰市龙廷镇中心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四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山东省新泰市龙廷镇中心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四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山东省新泰市龙廷镇中心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四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山东省新泰市龙廷镇中心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四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新泰市龙廷镇中心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四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

《山东省新泰市龙廷镇中心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四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新泰市龙廷镇中心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四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新泰市龙廷镇中心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四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

山东省新泰市龙廷镇中心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四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第四章光现象单元综合测试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2.在隧道的地面白线和两边墙壁上,安装了一种凸起的纯玻璃元件,这种元件叫“夜精灵”。

晚上只要汽车的灯光一照,司机就能看到附近地上的“夜精灵”亮起来,如图所示。

下面几种元件的工作原理与“夜精灵”完全不同的是(  )

A.高速公路反光标志牌

B.十字路口的红绿交通标志灯

C.自行车的尾灯

D.环卫工人身上穿的反光马甲

3.如图所示,当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向水面时,会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下面哪一幅图能正确表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

(  )

4.舞蹈演员站在平面镜前训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演员在平面镜中成实像

B.演员远离平面镜时,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变小

C.演员靠近平面镜时,像远离平面镜

D.演员以0.5m/s的速度运动时,像也以0.5m/s的速度运动

5.如图是第30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吉祥物——“绿色花蛇”,它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中的像是下图中的哪一个(  )

6.如图所示是小明参加校园文化艺术节时展出的摄影作品,有关他的作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照片是光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B.小明拍照时发现水中有鱼,其实鱼的真实位置比它要浅些

C.山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山在水中的倒影是实像

7.如图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  )

A.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图乙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

C.图丙所示炎热夏天公路上的海市蜃楼景象,是由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

D.图丁所示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

8.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角等于30°

B.折射角等于50°

C.NN′是界面

D.MM′的右边是玻璃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9.天黑了,小明打开客厅的灯,会在窗玻璃上看到另一个“自

己”,这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同时,小明玩起了手影游戏

(如图所示),墙壁上的“大雁”是由于光的       形

成的。

10.由于光的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现象,教室里不同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

11.放映电影、幻灯机的银幕常用粗糙的白布做成,其优点在于:

可利用 

使剧场中各处的观众均能看到画面。

李华在湖边观鱼(如图所示),这条鱼的实际位置在   点处,但李华所看见的鱼却是在   点处。

(选填“A”或“B”)

12.如图所示,平面镜PN与一支长15cm的铅笔AB竖直

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它们之间相距20cm,铅笔的像高为

   cm;若铅笔绕B点逆时针方向转过90°,此时铅

笔尖A与其所成像A′间的距离为   cm。

13.小丽站在校园池塘边的树荫下,看到“水里的鱼儿在白云中穿梭”。

根据你所学的知识,“树荫”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小丽看到的“鱼儿”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14.魔术是深受同学们喜爱的节目,其中包含着许多科学原理。

图甲是某同学自制的一只魔术箱,表演时他将开口的方形空箱面展示给观众,把纸币从空箱顶端的投币口投入,结果纸币“不翼而飞”。

原来魔术箱中有一块平面镜(如图乙),它与箱底的夹角为   ,使观众觉得箱子里没有东西。

观众不能看见平面镜后面的纸币是因为光具有        性质。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15.(5分)A、B为某一发光点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N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如图所示,试作出这两条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并确定发光点的位置。

16.(5分)如图所示,潜水员眼睛在水下A点处,B点有条小鱼,C点有只小鸟,请作出潜水员观察鱼、鸟的光路图。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6分)

17.(12分)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

(1)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O点,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此时在纸板B上看不到反射光,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 。

(2)将入射光线EO向法线靠近时,看到反射光线OF  (选填“靠近”或“远离”)法线。

(3)将纸板A、B置于同一平面后,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射到O点,反射光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说明光在反射时,         。

18.(14分)如图甲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

(1)该小组同学应该选取两根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蜡烛做实验。

(2)点燃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现象说明像与物体大小    。

(3)如图乙是该小组的实验记录,通过分析他们发现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像与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

(4)该小组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

(5)此实验不能用平面镜进行,是因为平面镜   ,不能确定像的位置。

 

第四章光现象单元综合测试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解析】选D。

本题考查了光的几种现象。

杯子在桌面上形成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筷子在水面处“折断”和通过放大镜看手指“变大”都是光的折射现象;桥在水中形成“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故选D。

2.在隧道的地面白线和两边墙壁上,安装了一种凸起的纯玻璃元件,这种元件叫“夜精灵”。

晚上只要汽车的灯光一照,司机就能看到附近地上的“夜精灵”亮起来,如图所示。

下面几种元件的工作原理与“夜精灵”完全不同的是(  )

A.高速公路反光标志牌

B.十字路口的红绿交通标志灯

C.自行车的尾灯

D.环卫工人身上穿的反光马甲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和折射。

当汽车灯光射来时,光线经过玻璃微珠折射后,在玻璃微珠背面发生反射,然后沿原路返回,这样司机就可以看清黑夜中的标志牌。

高速公路反光标志牌、自行车的尾灯、环卫工人身上穿的反光马甲都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只有十字路口的红绿交通标志灯没有用到光的反射。

故选B。

3.如图所示,当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向水面时,会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下面哪一幅图能正确表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

(  )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定律及光的折射定律。

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发生反射和折射。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在同一种介质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也分居法线两侧,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故选B。

4.舞蹈演员站在平面镜前训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演员在平面镜中成实像

B.演员远离平面镜时,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变小

C.演员靠近平面镜时,像远离平面镜

D.演员以0.5m/s的速度运动时,像也以0.5m/s的速度运动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及特点。

演员在平面镜中成虚像,故A错误;因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故演员远离平面镜时,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不变,故B错误;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则演员靠近平面镜时,像也靠近平面镜,故C错误;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故演员以0.5m/s的速度运动时,像也以0.5m/s的速度运动,故D正确。

5.如图是第30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吉祥物——“绿色花蛇”,它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中的像是下图中的哪一个(  )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根据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的特点可知,“绿色花蛇”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C选项。

6.如图所示是小明参加校园文化艺术节时展出的摄影作品,有关他的作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照片是光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B.小明拍照时发现水中有鱼,其实鱼的真实位置比它要浅些

C.山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山在水中的倒影是实像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光现象。

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照片是由于光发生漫反射,小明拍照时,由于光的折射,看到的鱼的位置在实际位置的上方,故比鱼的实际位置浅。

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水中形成的倒影是利用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7.如图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  )

A.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图乙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

C.图丙所示炎热夏天公路上的海市蜃楼景象,是由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

D.图丁所示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

【解析】选C。

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是漫反射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图乙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只要木板表面在一条直线上,就说明木板是平整的;图丙所示炎热夏天公路上的海市蜃楼景象,是由光的折射现象造成的,而不是光的反射。

图丁所示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是按照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的。

故选C。

8.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角等于30°

B.折射角等于50°

C.NN′是界面

D.MM′的右边是玻璃

【解析】选D。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反射角,并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如图所示:

由∠BOM=30°,可知,∠BON=90°-30°=60°,而图中已知∠AON=60°,所以NN′为法线,则MM′为界面;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折射规律知,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在法线的同侧,故AO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AON为入射角,等于60°;

∠CON′为折射角,等于40°;由于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应是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所以MM′的左边是空气,右边是玻璃。

综上所述选项D正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9.天黑了,小明打开客厅的灯,会在窗玻璃上看到另一个“自

己”,这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同时,小明玩起了手影游戏

(如图所示),墙壁上的“大雁”是由于光的       形

成的。

【解析】在窗玻璃上看到另一个“自己”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墙壁上的“大雁”是手的影子,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答案:

反射 直线传播

10.由于光的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现象,教室里不同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

【解析】本题考查漫反射。

黑板的表面是比较粗糙的,可以将射来的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是漫反射。

这样,教室里不同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

答案:

漫反射

11.放映电影、幻灯机的银幕常用粗糙的白布做成,其优点在于:

可利用 

使剧场中各处的观众均能看到画面。

李华在湖边观鱼(如图所示),这条鱼的实际位置在   点处,但李华所看见的鱼却是在   点处。

(选填“A”或“B”)

【解析】光射到粗糙的银幕上时会发生漫反射,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使剧场中各处的观众均能看到画面;由于光的折射,水中物体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的要高一些,所以这条鱼的实际位置在A点处,但李华所看见的鱼却是在B点处。

答案:

漫反射 A B

12.如图所示,平面镜PN与一支长15cm的铅笔AB竖直

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它们之间相距20cm,铅笔的像高为

   cm;若铅笔绕B点逆时针方向转过90°,此时铅

笔尖A与其所成像A′间的距离为   cm。

【解析】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等大的虚像,铅笔长15cm,故它的像高为15cm;铅笔绕B点逆时针方向转过90°,此时铅笔尖A距平面镜为15cm+20cm=35cm,根据平面镜所成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故铅笔尖所成像A′与镜面距离也为35cm,所以铅笔尖A与其所成像A′间的距离为35cm+35cm=70cm。

答案:

15 70

13.小丽站在校园池塘边的树荫下,看到“水里的鱼儿在白云中穿梭”。

根据你所学的知识,“树荫”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小丽看到的“鱼儿”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现象。

“树荫”是指树在阳光下的影子,这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

鱼儿是在水中的实际物体,是由于光线从水中通过空气折射进入了人的眼睛,小丽看到水中的鱼,其实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答案:

直线传播 折射

14.魔术是深受同学们喜爱的节目,其中包含着许多科学原理。

图甲是某同学自制的一只魔术箱,表演时他将开口的方形空箱面展示给观众,把纸币从空箱顶端的投币口投入,结果纸币“不翼而飞”。

原来魔术箱中有一块平面镜(如图乙),它与箱底的夹角为   ,使观众觉得箱子里没有东西。

观众不能看见平面镜后面的纸币是因为光具有        性质。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所以要把水平的底面反射到竖直的方向来,平面镜应与水平底面成45°角;纸币投入箱子后,被镜面阻挡,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不能照到镜子后面的纸币,则人看不到纸币。

答案:

45° 沿直线传播的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15.(5分)A、B为某一发光点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N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如图所示,试作出这两条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并确定发光点的位置。

【解析】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原理。

第一种作法:

根据反射光线反向延长过像点,先将两条反射光线CA、DB反向延长交于一点S′,再通过平面镜作出S′的对称点S,即为发光点的位置,并连接SC、SD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第二种作法:

先过C点垂直镜面作出法线,在法线左侧指向入射点画出入射光线,注意反射角要等于入射角,同理画出反射光线DB的入射光线,两条入射光线的交点S即为发光点的位置,如图所示。

答案:

见解析

16.(5分)如图所示,潜水员眼睛在水下A点处,B点有条小鱼,C点有只小鸟,请作出潜水员观察鱼、鸟的光路图。

【解析】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潜水员在水中观察B点的鱼时的光路是沿直线BA;在观察空中的小鸟时,小鸟C点的光线由空气经过水面进入水中时要发生折射,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进入潜水员眼睛的折射光线OA相对于入射光线CO向法线一侧偏折。

答案:

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6分)

17.(12分)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

(1)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O点,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此时在纸板B上看不到反射光,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 。

(2)将入射光线EO向法线靠近时,看到反射光线OF  (选填“靠近”或“远离”)法线。

(3)将纸板A、B置于同一平面后,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射到O点,反射光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说明光在反射时,         。

【解析】本题考查光的反射的相关知识。

(1)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O点,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此时在纸板B上看不到反射光,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2)入射光线EO向法线靠近时,入射角变小,因此反射角也变小,故反射光线OF也靠近法线。

(3)纸板A、B置于同一平面后,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射到O点,反射光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这说明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答案: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2)靠近 (3)光路是可逆的

18.(14分)如图甲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

(1)该小组同学应该选取两根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蜡烛做实验。

(2)点燃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现象说明像与物体大小    。

(3)如图乙是该小组的实验记录,通过分析他们发现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像与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

(4)该小组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

(5)此实验不能用平面镜进行,是因为平面镜   ,不能确定像的位置。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

(1)该小组同学应该选取两根相同的蜡烛做实验,目的是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实验时用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

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3)用透明的玻璃板能观察到蜡烛B能否与A的像完全重合,同时解决了位置和大小两个问题。

实验现象表明,像与物的大小相同,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4)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

(5)玻璃既能透光,又能反光,既可以看到前面物体在后面成的像,又可以看到后面的物体,这样就可以利用等效替代的办法准确确定像的位置,所以此实验不能用平面镜进行。

答案:

(1)相同 

(2)相等 (3)相等 垂直

(4)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 (5)不透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