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园林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8069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园林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外园林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外园林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外园林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外园林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中外园林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中外园林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中外园林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中外园林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中外园林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中外园林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中外园林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中外园林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中外园林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中外园林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中外园林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中外园林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中外园林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中外园林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中外园林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外园林史.docx

《中外园林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园林史.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外园林史.docx

中外园林史

中外园林史

名词解释:

1.园林:

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2.园林史:

记录园林的渊源、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3.规整式园林:

讲究规矩格律、对称均齐,具有明确的轴线和几何对位关系,着重在显示园林总体的人工图案美,表现一种为人所控制的有秩序的自然、理性的自然。

4.风景式园林:

规划完全自由灵活而不拘一格,着重在显示纯自然的天成之美,表现一种顺乎大自然风景构成规律的缩移和模拟。

5.人工山水园:

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砌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种植和建筑营造,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摹拟在一个小范围内。

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一个类型。

6.中国古典园林:

世界园林发展阶段上的中国园林体系。

7.台地园:

意大利境内多丘陵,花园别墅造在斜坡上,花园顺地形分成几层台地在台地上布置石作、植物和水景成园。

8.囿:

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

最早的囿是蓄养禽兽观赏狞猎的场所。

9.明堂:

原来为宣明政教而建的堂称为明堂,为宫苑中的主体建筑,构图中心。

先秦时帝王会见诸侯、进行祭祀活动的场所。

10.辟雍:

天子讲书的建筑物。

诸侯的称为泮宫。

辟雍学宫是文教中心。

11.一池三山:

中国古代宫苑建筑中常见的规划形式,通常表现为在一片水域中设置三座岛屿。

12.苑:

建置在郊野山林地带的离宫别苑,占地广、规模大。

13.宫:

以宫殿建筑群为主体,山池花木穿插其间。

14.隐逸:

一种历史文化积淀,一种与仕宦相对应的概念和行为,是中国古代士人保持人格独立的一种处世方式,一种躲避甚至逃离社会的处世方式。

15.皇家气派:

皇家园林的内容、功能和艺术形象的综合而予人一种整体的审美感受。

16.离宫御苑:

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地带,作为皇家避暑,游憩居住的皇家园林。

17.行宫御苑:

 古代京城以外供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室。

18.榭:

一般指有平台跳出水面观览风景的园林建筑。

19.枯山水庭园——日本禅宗园林的具体形式之一。

通过石的组合和沙达到模拟水的感觉(也有用植物代沙的,如植物枯山水),其中石象征海岛,沙象征海水。

20.大内御苑:

建在首都的宫城或皇城以内,供皇帝日常临幸游憩的地方。

21.花石纲:

宋徽宗时运输东南花石船只的编组。

22.别业:

指在风景区或在郊外建造的供休养的住所。

23.艮岳:

古典园林建筑之一,属于中国宋代的著名宫苑。

是一座叠山、理水、花木、建筑完美结合的,具有浓郁诗情画意而较少皇家气派的人工山水园。

代表着宋代皇家园林的风格特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

24.筑山是中国园林的特点之一,在汉代就出现了“一池三山”的做法。

25.特置:

选形态优美的整块山石或者是以若干山石拼叠成一座完整的峰石,特置石应该有独特的观赏价值。

26.散置:

又称散点,即将石料零散布置的手法。

27.群置:

是以群体为单位的散置,又称大散点。

是规模较大的集合型散置。

28.假山:

模仿自然真山堆叠的石景观。

29.皇家园林:

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具备皇家气派,规模宏大且不断向向民间汲取艺术养分,反映了朝代兴衰的园林。

30.私家园林:

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的宅园和别墅园。

31.寺观园林:

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

32.公共园林:

呈现开放、外向型布局,为居民提供公共交往、游憩场所的园林。

尚不具备鲜明的类型特征。

33.奥姆斯特德:

美国著名风景建筑师,美国风景建筑师职业的奠基人,有风景建筑之父的称号。

34.宫:

以宫殿建筑群为主体,山池花木穿插其间.

35.太湖石:

一种石灰岩的石块,因主产于太湖而得名。

36.陵寝园林:

埋葬先人、纪念先人实现避凶就吉之目的而专门修建的园林。

 

要点:

1.构成园林的四个基本要素:

山、水、植物、建筑。

2.造园的四项基本工作(手段):

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

3.按四基本要素构配方式分:

规整式园林(典型: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景式园林(典型:

中国园林)、混合式园林。

4.园林类型:

按开发方式可分为:

天然山水园、人工山水园。

按隶属关系可分为: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陵寝园林、公共园林。

按地理位置分:

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

5.魏晋南北朝之后,皇家园林可分为:

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

6.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7.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这三种类型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主体、造园活动的主流、园林艺术的精华荟萃。

(注:

风景名胜、陵园和坛庙的绿化不属于中国古典园林范畴)

8.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

公元前11世纪奴隶社会末期-19世纪末封建社会解体。

9.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

生长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成熟后期。

10.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3.诗画的情趣;4.意趣的涵蕴。

1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主旨,突出体现在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植物配置方面。

12.意大利园林基本的造园要素是石作、树木和水。

13.16世纪是意大利园林的全盛期比较著名的有埃斯特别墅(百泉宫)。

14.巴洛克时期的园林追求新奇、夸张和大量的装饰。

15.16世纪末至17世纪,意大利建筑艺术发展到巴洛克式。

16.法国园林形成极为有组织有秩序的古典主义风格园林。

17.法国园林形成勒诺特尔式园林,其代表作为凡尔赛宫。

18.欧洲传统园林形式:

一、意大利传统园林:

规则对称式

二、法国传统园林:

规则对称式

三、英国传统园林:

自然风景式

19.伊斯兰园林分为三种:

波斯伊斯兰造园、西班牙伊斯兰造园、印度伊斯兰造园。

20.波斯伊斯兰造园是西班牙伊斯兰造园、印度伊斯兰造园的源泉,是它们效法的模式。

21.水是伊斯兰园林的生命,在园林中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而存在,也是庭院中的焦点。

水是庭院中最重要的元素。

贮水池、沟渠、喷泉等各种水景设施支配着庭院的构成。

22.伊斯兰园林中常见的理水形式有水池、沟渠、喷泉等,沟渠明暗交替,盘式涌泉滴水。

23.波斯伊斯兰园林形成原因:

气候、宗教、国民性。

24.西班牙园林(摩尔园林):

沿着轴线布置水景,如交叉或者平行的运河、水渠、喷泉等,以水体来分割园林空间。

摩尔园林中通长采用大面积的色彩鲜艳的陶瓷马赛克铺装。

其代表作为阿尔汗布拉宫。

25.在西班牙伊斯兰园林中,最有意义的装饰元素包括:

铺砌釉面砖的壁脚板、墙身、横饰带、覆有装饰性植物主题图案的系列拱门,以及用弓形、钟乳石等修饰的顶棚。

26.印度伊斯兰园林有两种:

陵园和乐园。

27.印度伊斯兰园林代表作为泰姬陵。

由前庭、正门、莫卧儿花园、陵墓主体以及两座清真寺所组成。

陵墓主殿四角都有圆柱形高塔一座,特别的地方是每座塔均向外倾斜12度,若遇上地震只会向四方倒下,而不会影响主殿。

28.中国古典园林起源于帝王狞猎的“囿”和通神的“台”。

也可以说,狩猎和通神是中国古典园林最早具备的两个基本功能。

29.周代有灵囿、灵台、灵沼。

其主要建筑形式是宫室。

30.影响园林从囿到苑发展的思想流派:

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

31.从囿到苑发展的建筑标志——台苑。

32.春秋时期园林代表作有姑苏台、荆台、章华台、冀阙。

33.秦皇家园林的城市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是取法于天的“法天”思想,园林的发展亦与此新兴大帝国的政治体制相适应,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皇家园林”。

34.秦代皇家园林代表作有:

信宫、阿房宫、兰池宫、上林苑。

35.兰池宫使皇家园林又多了一个求仙的功能。

36.西汉皇家园林代表作:

未央宫、建章宫、上林苑。

37.离宫别苑的诸多功能之中.生产功能占着重要位置。

38.建章宫的园林一区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三仙山的皇家园林,从此“一池三山”成为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一直沿袭到清代。

39.东汉皇家园林(洛阳宫苑)的代表作:

平乐苑、上林苑、广成苑、光风园、鸿池、西苑、显阳苑、鸿德苑。

40.两汉私家园林:

兔园、梁冀园苑的园圃和菟园,袁广汉园。

41.竹林七贤”的阮籍、嵇康、刘伶、向秀、阮咸、山涛、王戎是名士的代表人物。

42.魏晋六朝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巳基本消失或者仅保留其象征的意义,游赏活动成为主导的甚至惟—的功能。

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集中地代表了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成就开后世文人园林即山水写意园林的先河。

43.寺观园林的出现开拓了造园活动的新领域,对于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起着主导作用。

从此,中国园林形成了皇家、寺观、私家、陵寝等四大园林类型并行的局面,标志着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

44.建筑作为一个造园要素,与山水地形、花木鸟兽等自然要素取得了较为密切的谐调关系。

园林的规划由粗放方式转变为细致精密的设计,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

45.六朝及隋唐皇家园林代表作:

邺城园林、铜雀园、仙都苑(北齐)、洛阳皇家园林、芳林园、西苑、芙蓉园。

46.随着寺、观的大量兴建,相应地出现了寺观园林这个新的园林类型。

47.寺观园林包括三种情况:

一是毗邻于寺观而单独建置的园林。

二是寺、观内部各种殿堂庭院的绿化或园林化。

三是郊野地带的寺、观外围的园林化环境。

48.城市的寺、观是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居民公共活动的中心,各种宗教节日、法会、斋会等都有大量群众参加。

49.洛阳寺观:

冲觉寺、景明寺等;建康寺观:

同泰寺。

50.自然风景优美地带的寺观成为宗教基地和接待场所。

这类园林,与私家园林的别墅有异曲同工之处。

51.慧远在江洲刺史的帮助下建寺营居,这就是庐山第一座佛寺—东林禅寺。

52.魏晋六朝的私家园林有城郭宅园、茹园、玄圃、:

张伦宅园、郊野庄园别墅:

金谷园、会稽谢家庄园。

53.唐代已出现诗、画互渗的艺术风格,山水画也开始影响造园艺术,一大批文人、诗人、画家直接参与造园活动,使诗文、绘画、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互相渗透,园林艺术开始呈现诗情画意。

传统的木构建筑无论在技术或艺术方面均已完全成熟。

花木栽培技术也有很大进步,能够引种驯化、移栽异地花木。

在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中国园林开始向写意化发展。

54.中唐到北宋,文化艺术已由面上的外向拓展转向于纵深的内在开掘。

55.宋代园林观赏树木和花卉栽培技术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所提高。

品石已成为普遍使用的造园素材。

56.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互相渗透的密切关系,到宋代已经达到诗、画、园三位一体的艺术境界。

57.中国园林在唐宋时期独具特色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因素影响下,诗文、绘画、园林三者互相渗透,出现了写意山水园林的新阶段。

58.皇家气派的形成,标志着皇权的神圣独尊和封建经济、文化的繁荣。

同时,皇家园林还不断吸取各家园林所长,尤其是文人园林的诗情画意,呈现出文人化园林风格的倾向。

59.文人园林作为一种活动,推动整个皇家、私家、寺观园林的全面写意化。

60.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互相渗透,互相融合,形成中国山水园林的独特艺术风格,从而影响及于亚洲汉文化圈内的广大地域。

当时的朝鲜、日本全面吸收唐宋文化,其中也包括园林在内。

随着佛教禅宗传入日本,促成了盛极一时的禅宗园林,如书院庭园,枯山水及茶庭的相继兴起。

61.文人园林风格:

简远、疏朗、雅致、天然,正是中国风景式园林主要特点。

62.佛教禅宗兴盛,佛寺确立伽蓝七堂制度表明佛教建筑已完全汉化。

禅宗与儒学结合,文人的禅悦之风,僧道的文人化等因素促成了寺观园林由世俗化更进一步地文人化。

同时,寺观园林更多地发挥其城市公共园林职能,对于全国范围内的风景名胜区,尤其是山岳风景名胜区的再度大开发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63.长安皇家园林:

唐城三大内:

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

64.大内三苑:

西内苑、东内苑、禁苑

65.离宫别馆:

华清池、曲江池、九成宫

66.大明宫的建筑布局,采用“前朝后寝”的传统建筑的设计思想.

67.大明宫中是长安三大内中规模最大,建筑物最多的宫殿建筑群。

68.紫宸殿与含元殿、宣政殿合为东内三大殿。

东内绿化主要以梧桐和垂柳为主。

69.太液池是大明宫的主要园林建筑之一,位于大明宫北面的中部。

70.九成宫修建在杜水之阳,被誉为“离宫之冠”.

71.九成宫是结合自然山水设计的离宫代表作,其建筑豪华壮丽,其布局因势随形,各得其宜。

72.Dian梁园林:

大内御苑:

有延福宫,寿山艮岳等,以艮岳为代表。

73.离宫别馆:

琼林苑、玉津苑、宜春苑、含芳园。

74.琼林苑是一座以植物为主体的园林。

75.寺、观的建筑制度趋于完善,大的寺观往往是庞大建筑群,包括殿堂、寝膳、客房、园林四部分的功能分区。

76.随着宗教由世俗化进而达到文人化的境地,寺观园林与私家园林之间的差异,除了尚保留着一点烘托佛国、仙界的功能之外,其他基本消失了。

77.长安寺观园林:

大报恩寺、玄都观、兴教寺。

78.洛阳寺观园林:

潜溪寺、奉先寺。

79.dian梁寺观园林:

相国寺;临安寺观园林:

灵隐寺、净慈寺

80.长安私家园林:

定昆池、辋川别业;洛阳私家园林:

履道坊宅园、平泉庄、富郑公园;成都私人园林:

浣花溪草堂;苏州私家园林:

沧浪亭。

81.东京的皇家园林只有大内御苑和行宫御苑。

82.临安皇家园林只有大内御苑(只一处——后苑)和行宫御苑(大部分在西湖风景优美地段)。

83.宋代私家园林(以洛阳园林为代表)定期向市民开放,设圃以莳栽花木著称,筑山仍以土山为主。

如富郑公园、独乐园。

84.私家园林包括宅园、游憩园和别墅园,著名的有沧浪亭、乐圃等。

85.宋代平江、吴兴叠石之风很盛,此两地的叠石技艺水平为最高,已出现专门叠石的技工。

86.佛教禅宗的兴盛、隐逸思想的转变以及艺坛出现的某些情况,也是促成文人园林风格异军突起的契机。

87.著名的“西湖十景”在南宋时形成。

88.宋都城分宫城、内城、外城;元都城按外城、皇城、宫城三重形制。

89.元琼华岛曾改名万岁山,明皇家园林重点在大内御苑,规模趋于宏大,突出皇家气派,有两处皇家御苑:

南苑和上林苑。

清皇家园林重点在离宫御苑,主要成就:

融糅江南民间园林的意味皇家宫廷的气派、大自然的生态环境的美姿为一体。

90.畅春园(明清第一座离宫御苑)、避暑山庄(第二座离宫御苑)、圆明园是清初的三座大型离宫御苑,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期三座著名的的皇家园林。

91.清三山五园:

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畅春园、圆明园。

92.明末江南名园之四:

影园、休园、嘉树园、五亩之园;清末个园

93.苏州著名私家园林:

北宋沧浪亭;元狮子林;明后期:

艺圃、拙政园、五峰园、留园、西园、芳草园、恰隐园。

94.苏州四大园林:

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

95置石叠山成为中国古代园林中最富表现力和最有特点的形象。

96.用石分类:

湖石、黄石、剑石、笋石类、英石类、灵璧石、宣石类。

97.赏石标准:

瘦、透、漏、皱、丑、怪、清、顽。

98.江南三大名石:

苏州瑞云峰、上海豫园玉玲珑、杭州绉云峰。

99.置石手法:

1.特置;2.群置;3.散置。

100.理水手法:

聚散、曲折、掩映、临近、静与动。

101.园林建筑类型:

厅堂、斋、馆、轩、台、榭、楼阁、舫、廊、亭、桥、塔、牌楼、牌坊、点景小品。

102.中国园林的组成要素:

山石、水体、建筑、植物、动物、楹联石刻。

103.中国古典园林的成景类型:

借景、主景、点景、引景、对景、分景与隔景、漏景、障景、框景、影景、色景、声景、盆景。

104.苏州著名私家园林:

沧浪亭——宋人遗风今犹在

105.网师园——小而完整的作品

106.耦园——枕波双隐传佳话

107.拙政园——大家气象的园林典范

108.狮子林——深藏禅意的假山迷宫

109.环秀山庄——深山幽壑入小园

110.留园——留得名园毓奇峰

111.艺圃——清悠坦荡的名人遗泽

112.计成提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构思。

这是我国古典园林的审美观,它既是我国园林艺术创造要达到的境界,也是我国古代造园原理中一条重要原则。

113.园林著作:

计成《园冶》;李渔《一家言》;文震亨《长物志》

114.明清造园家:

米万钟、陆叠山、张琏和张然、李渔、戈裕良、石涛。

115.园林形成背景:

大自然的造化、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们的精神需要。

116.园林性质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之分。

117.园林的功能:

狩猎、游憩、居住、观赏、祭祀、集会演说、文体娱乐、饮食。

118.世界三大园林体系:

欧洲园林、伊斯兰园林和中国园林。

119.欧洲园林主要分为意大利台地园林、法国古典园林和英国风景式园林。

120.意大利园林类型:

美地奇园林、台地园林和巴洛克式园林。

121.英国风景式园林三个发展时期:

庄园园林化-画意式园林-园艺流。

122.波斯园林可分为两类:

1.王室猎园。

2.天堂乐园。

波斯庭园主要采用两种自然元素,即水和树,水是生命的源泉,而树则因其顶部而更加接近天堂。

如:

设拉子天堂园。

123.深受伊斯兰教的影响,伊斯兰园林运用了水体和高大的树木,

水与植物是伊斯兰园林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124.伊斯兰园林植物栽植意义:

1.方便耕作、浇灌及养护;2.给人以整齐、统一的视觉感受。

125.西晋建都洛阳,宫苑一仍魏之旧,主要御苑为华林园。

华林园历经魏、西晋直到北魏的若干个朝代二百多年的不断建设,不仅成为当时北方的一座著名的皇家园林,其造园艺术的成就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也占着一定的地位。

126.九成宫修建在杜水之阳,被誉为“离宫之冠”。

127.三代时期中原地区以树为坟茔的标志。

128.秦汉以后墓葬的形制演变特点:

1.坟丘;2.墓穴和葬具;祭祀建筑及其附属建筑;4.坟墓栽植花木蔚然成风。

129.帝王陵寝制度:

1.陵墓封土形;2帝陵的地面建筑:

祭祀建筑群、古碑、华表、石像生、神道。

130.魏晋隋唐流行因山为体,以山为陵的筑墓方式。

131.帝陵的命名分三种情况:

一、后人所起;二、时人根据陵墓的所在地而命名;三、当时的朝廷礼部大臣根据皇帝的尊号、谥号,选一些吉利、祥顺、平和、美好的字眼作陵名。

132.关中陵寝园林:

黄帝陵、秦始皇陵、西汉陵寝园林、唐十八陵。

133.北京陵寝园林:

金陵寝园林、明十三陵、清东陵和清西陵。

134.洛阳陵寝园林:

光武帝陵、宋八陵。

135.南京陵寝园林:

南唐二主陵、明孝陵。

136.其他陵寝园林:

西夏皇陵、炎帝陵、绍兴大禹陵园。

论述题:

1、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答:

1.第一阶段-园林的萌芽时期(原始社会后期):

苑是社会后期,进入原始农业生物公社,聚落附近出现种植场地,房屋前后有了果木蔬圃,客观上是接近了园林的雏形。

狩猎社会的园林:

自然从属型社会

2.第二阶段-园林经历了由萌芽、成长而臻于旺盛的过程(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园林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

农业社会的园林:

自然顺应型社会

这一阶段园林有四个特点:

大多数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其私有;

主流是封闭的、内向型的;

以追求视觉的景观之美和精神的寄托为主要目的,并没有自觉地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

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

3.第三阶段-工业革命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工业社会)

改良学说:

自然保护的对策和城市园林的探索

奥姆斯特德:

城市园林化思想

霍华德:

田园城市设想。

19世纪末生态学的兴起

工业社会的园林:

自然征服型社会

对于城市环境来讲,主要带来了三大问题,它们分别是:

(1)城市人口爆发性的增加,

(2)人类生态系的突出,(3)人工环境领域的扩大。

发展:

出现公共园林;由封闭的内向型转为外向型;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由现代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

4.第四阶段-二战后

现代社会的园林:

自然共生型社会

生物多样性将成为评价园林绿地的标准。

发展:

大量园林城市出现;园林绿化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创造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为根本目的,在此基础上进行园林审美的构思。

建筑、城市规划、园林三者联系更为密切,园林学成为一门涉及面极广的学科。

2、中国古典园林史分期。

答:

1.生长期(殷周秦汉)BC11世纪-AD220年

皇家宫廷园林规模宏大、气魄雄伟,成为这一时期造园的主流。

2.转折期(魏晋南北朝)AD220-589

民间私家园林异军突起;

寺观园林的兴起;

初步形成园林美学思想,奠定了中国风景式园林大发展的基础。

3.全盛期(隋唐五代)581-960

作为一个园林体系,他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已经基本上形成了。

4.成熟期(两宋到清初)960-1736

园林发展升华为富于创造进取精神的完全成熟的境地。

5.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1736-1911

园林的发展,一方面承袭于前代更趋于精致,表现了辉煌成就;一方面表现出衰退的的倾向,丧失了创造进取精神。

清末民初,开始进入现代园林阶段。

3、英国园林与中国园林的异同。

答:

同:

都是风景式园林,以大自然为创作的本源。

异:

英:

以原始、纯朴、逼真的自然景观为美;

中:

追求自然山水与精神艺术的和谐统一,使园林具有诗情画意之美。

4、西方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

答:

一、西方园林的艺术特色——“规整和有序”

二、西方园林中建筑起统率作用

三、宗教色彩浓厚

四、“人工化”明显

5、伊斯兰园林的整体布局。

答:

1.伊斯兰园林通常被建筑或高墙包围,占地面积小,属于封闭的内向园林类型。

2.通过十字型水渠把庭院划分为四个矩形花坛,十字形道路交汇点布设的水池,交错的沟渠、涌泉又将庭院分为几何形小庭院,每个庭院的树木相同;

3.装饰性的彩色陶瓷马赛克图案在其中广泛应用.

6、对汉代上林苑的认识。

答:

一、上林苑是一个范围极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

二、上林苑内的建筑虽多,在这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内的分布显然极其疏朗,间距也很大。

三、上林苑是一座多功能的皇家园林,具备生成期古典园林的全部功能——游憩、居住、朝会、娱乐、狩猎、通神、求仙、生产、军训等。

七、秦汉上林苑有什么不同?

答:

1.秦代上林苑范围小于汉代上林苑

2.秦代上林苑主要建筑群为阿房宫,建筑比较密集,大多建筑通过复道、甬道连接;汉代上林苑主要建筑群为建章宫,建筑比较疏朗,间距较大,往返要乘车或骑马。

3.秦代上林苑没有汉代上林苑功能齐全,汉代上林苑还有训练水军的作用。

八、秦汉园林的特点。

答:

一、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虽已见于文献记载,但为数甚少而且大多数是摹仿皇家园林的规模和内容,两者之间尚未出现明显的类型上的区别。

园林的内容驳杂,园林的概念也比较模糊。

二、园林的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憩、观赏为主。

但无论天然山水园或者人工山水园,建筑物只是简单地散布、铺陈、罗列。

建筑作为一个造园要素,与其他自然要素之间似乎并无密切的关系。

园林的总体规划比较粗放,谈不上设计经营。

三、由于原始的山川祟拜、帝王的封禅活动,再加上神仙思想的影响,大自然在人们的心目中尚保持着一种浓重的神秘性,儒家的“君子比德”之说,又导致人们从伦理、功利的角度来认识自然之美。

9、中国皇家园林体系的完成。

答:

1.魏晋六朝长期处于动乱年代,而思想、文化艺术活动十分活跃,对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2、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巳基本消失或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