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15单元教案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8151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43 大小:7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15单元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3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15单元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3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15单元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3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15单元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3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15单元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3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15单元教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3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15单元教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3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15单元教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3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15单元教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3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15单元教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3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15单元教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3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15单元教案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3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15单元教案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3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15单元教案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3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15单元教案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43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15单元教案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43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15单元教案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43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15单元教案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43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15单元教案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43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15单元教案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43页
亲,该文档总共1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15单元教案1.docx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15单元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15单元教案1.docx(1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15单元教案1.docx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15单元教案1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1-5单元教案

(1)

作者:

转贴自:

点击数:

9053

(一)复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期初复习第1~~6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四则计算的法则,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并验算,并能比较熟练的积和商的近似值,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数的有关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教具准备

教学重点:

小数的四则计算,小数的有关概念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学期我们首先复习小数的有关概念和法则,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的四则计算,更加明确求积和商的近似值的计算和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加深认识小数概念的有关知识,增加自己的思维能力。

二、复习小数四则计算

1.口算。

小黑板出示第1题。

指名学生口算。

结合开始的几小题,让学生说一说各是怎样想的,明确不同计算的法则。

2.笔算。

(1)根据刚才的口算,谁来说一说:

小数四则运算各是怎样算的?

(2)做期初复习第2题。

指名4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分别让学生说一说各是怎样算的,小数点是怎样处理的;怎样验算的,还有怎样的验算方法。

指出;小数加、减法,要把小数点对齐;小数乘法,因数里一共有几位小数,积里就有几位小数;除数是小数,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计算,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验算小数计算的方法,和整数计算的验算方法是一样的。

(3)做期初复习第4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取得数的近似值的。

提问:

求积和商的近似值,要看哪一位?

用什么方法?

说明:

求得数的近似值,看要保留位数的后一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积的近似值先求出得数,再取近似值;商的近似值,只要除到比要保留的位数多一位,再取近似值。

三、复习小数的有关概念

1、复习主要概念。

(1)小数的有关概念

提问:

怎样的数可以用小数不表示?

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7份用小数表示是多少?

把整数1平均分成100份,7份用小数表示是多少?

说出下列小数表示的意义。

0.160.0380.4150.0024

(2)小数的性质。

提问小数的性质是什么?

下列哪些小数时相等的?

为什么?

3.63.063.603.06003.600

(3)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提问:

小数点位置移动,小数大小有什么变化?

口算。

7.2×100.3×1005.04×1000

0.4÷1034.5÷1006.7÷1000

(4)提问

谁能说一说小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是什么?

2、做期初复习第5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

让学生说明判断的理由

3、做期初复习第6题。

提问:

(1)题可以怎样列式?

(2)题用什么方法做比较简便?

为什么用方程解?

指出:

如果顺着题意可以直接列出算式,用算术方法直接列式比较简便?

如果顺着题

意不能直接列式解答,可以设未知数为x顺着题意列出方程比较简便。

四、课堂作业

期初复习第3、6题。

板书设计:

复习小数的四则运算

小数的加减法小数的乘除法

说出下列小数的意义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0.160.0380.4150.0024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和简易方程

教学后记:

(二)复习简易方程的混合运算

2003年2月18日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期初复习第1~~12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和复名数的改写方法,巩固医学过的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借鉴一方程的思路,以及证书、小数四则混合源算的顺序,提高

计算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三努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加深认识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加深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进一步掌握应用题特点、灵活选择解题方法,更加明确列方程解应用的方法、步骤,即解题的关键和思路。

教具准备

教学重点:

复习小数和复名数的改写方法,解简易方程的思路,以及小数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主要复习简易方程和四则运算,(板书课题)并结合小数大小的比较。

通过复习,

能进一步掌握小数和复名数的改写方法,能比较不同单位名数之间的大小或分数的大小;能进一步掌握简易方程的方法和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要进一步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和思路,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二、复习数的大小比较

1、名数的改写

(1)口答:

3.2吨=()千克5厘米=()米

提问:

你是怎样想的?

指出:

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要用高级位的数乘进率;低级单位的名

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要用低级单位的数除以进率。

(2)口答

3屯50千克=()吨3.5吨=()吨()千克

提问:

你是怎么想的?

指出:

复名数改写成小数,高级单位的数是小数的整数部分,再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小数部分;小数改写成复名数,小数的整数部分书高一级单位的数,再把小数部分改写成第一级单位的数。

2、做期初复习第7题。

指出:

小数和分数比较大小,可以都写成小数,或者都写成分数进行比较。

分数比较

大小,如果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因为他表示的份数多;分子都是一,分母小的分数

大,因为他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少,每一份就大。

三、复习解方程的混合运算

1、解方程

3x=3.6     x-7=2.3

3x=0.4×1.5    x-3.5×2=2.3

提问:

第一组第1小题怎样解?

第2小题呢?

第二组的第1小题怎样解?

第2小题呢?

这两组的第2小题在解法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按运算顺序,能先算的要先算出来)

指出:

解简易方程,按运算顺序要先算的如果能先算出来,就先算这一步的结果,然后再一步一步的求方程的解。

2、做期初复习第8题的前两题。

3、做期初复习第9题。

提问:

按照运算顺序,这里的第4题怎样算?

指名学生板演,要求怎样简便怎样算。

提问:

第1小题脱式过程是怎样简便的?

第2小题哪里应用了简便算法?

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指出:

四则混合运算要案运算顺序算,但也要注意,能用简便算法时,用简便算法比

较容易。

五、复习应用题

1、做期初复习第10题。

提问:

这道题用什么方法解比较恰当?

为什么?

数量之间是怎样的等两关系?

长方形

的面积怎样计算?

三角形的面积呢?

你能列方程解答吗?

让学生座子练习本上

追问:

你是根据什么来列方程的?

你认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指出:

列方程解应用题,要找准确题中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对照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来解。

2、做期初复习第11、12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并让学说一说为什么用这种方法做,是根据什么数量关系来列式的,每一步表示什么?

六、课堂作业

期初复习第8题后两题,第9题后两题,第11和第12剩下的题目。

板书设计:

复习简易方程和混合运算

高级单位的×名数进率=低级单位的名数低级单位的名数÷进率=高级单位的数

解简易方程四则混合运算的意义散步计算的应用题(方程算术)

教学后记:

(一)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页长方体的认识、练一练练习一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认识画的长方体图形。

2、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并能量出长方体的厂、宽、高。

初步认识长方体的每个面的长、宽和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及空间观念,使学生联系实际会识别长方体的物体和图形,认识生活里看到的长方体。

教具准备:

教材第3页上的一些实物,长方体的纸盒,长方体的铁丝框架,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的纸盒,剪下教材第135页的图样,浆糊。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长方体的面棱之间的特征,认识画出的长方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长、高、宽。

教学难点:

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请同学们想一想,我嫩学过哪些几何图形?

(出示图形)

长方体有什么特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

2、出示教材第3页的失误。

提问:

这些物体的形状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相同吗?

为什么不同?

3、引入新课

过去学过的几何图形,都是平面上的图形,叫做平面图形;现在看到的图形都占有

一定的空间,都是立体图形。

从今天起我们学习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

者皆可我们先认识长方体。

二、教学新课

1、初步认识长方体。

提问:

咋刚才的比较中,你知道了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什么图形?

说明:

在这些立体图形里,(出示实物)的形状都是长方体。

(板书:

长方体)

谁能找出这里的长方体的物体?

你还知道哪些图形是长方体?

要知道这些物体为什么都是长方体,就要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2、教学例题。

(1)认识长方题的特征。

拿出一个长方体盒子,说明纸盒上的面。

(板书:

面)请大家摸一摸长方体纸盒上的面。

同学们讨论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相对的面有什么特点。

然后在班内

交流。

一起数面:

相对的面一对一对地数(上下、前后、左右)一共有六个面。

提问:

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

(板书:

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有什么特点?

(板书:

相对的面全相同)

追问:

你知道长方体的面有哪些特征。

出示长方体的纸盒,说明长方体的棱。

板书:

棱,请大家摸一摸长方体有几条棱。

说明:

长方体的每条棱都是线段。

数一数,长方体有几条棱。

出示长方体铁丝框架,你能按长方体平行的棱的放行分成几组(3组)每组有几条棱?

一共多少条棱?

指出:

长方体有12条棱,分成3组,每组4条。

(板书:

12条棱)

请大家量一量,每一组的棱是不是相等。

(板书:

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追问:

长方体的棱有什么特征?

(4)认识长方体的顶点。

出示长发体纸盒,指出长方体的顶点。

(板书:

顶点)请大家摸一摸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提问:

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你是怎样数出来的?

(板书:

8个顶点)

3、概括长方体的特征。

请大家拿出长方体纸盒,看这长方题自己说一说,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个有什么特

征。

请同学们看一下,我们这个教室是什么形状的?

你能看着这个教室说出长方体的

面、棱、顶点有什么特征?

提问:

长方体有几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板书:

长方题是由六个长方行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放体中,相对的面和相对的棱有什么特点?

小结:

长方体是6个长方形围成的图形。

它有12条愣,8个顶点。

一个长方体的卖可以分成3组,相对的面全相同;长方体的棱可以分成3组,每组四条,相对的棱的长度完全相等。

4、教学长、宽、高。

(1)出示长方体图形。

出示长方体纸盒。

提问:

我们看这个长方体时,最多只能看到它的几个面?

请同学们再看自己的长方体纸盒,最多只能看到它的几个面?

说明;因为我们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所以通常这样画出长方形的图形。

(出示长方体的图新或边讲变画出长方体的图形)

谁来指一指哪三个面是我们直接看到的?

画上另外3个面别在哪里?

谁再来指一指上下相对的两个长方形面,前后相对的两个长方形面?

左右相对的两个长方形面?

(2)人市场、宽、高。

出示长方体的铁丝框架。

指着一个顶点提问:

相交于这个顶点的棱有几条?

拿出自己的长方体纸盒,看一看,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棱有几条。

提问;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相等吗?

说明:

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3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板书:

长、宽、高)

想想:

一个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是有什么决定的?

出示长方体铁丝框架,提问:

它的长宽高在哪里?

哪几条棱的长度是长方体的长?

哪几条棱的长度是长方体的宽?

高呢?

出示长方体的纸盒,提问它的长宽高在哪里。

换一个位置出示,提问它的长宽高在哪里。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让学生用135页上的纸做一个长方体。

提问:

长方体有哪些特征?

让学生量出它的长宽高。

指名让学生说出它的长宽高(板书:

长宽高的长度)注意不同位置的长宽高的不同情况。

说明一个长方体不管怎么做,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3条棱分别是它的长宽高。

2、做练习一第1题。

指名回答,结合提问

(2)(4)为什么不是长方体。

指出:

看一个物体是不是长方体,先要看是不是有6个面,再看看6个面是不是都是

都是长方形。

3、做练习一第3题。

4、做练习一第4题。

出示图形。

四、课堂小结

提问: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请同学们拿出长方形纸盒,指一指他有哪些面、棱和顶点。

谁来说一说,长方体有哪

特征。

请大家指一指自己的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在哪里。

说明:

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梯的长宽高。

五、家庭作业

量一量自己家里的一样长方体物体的长宽高的长度。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面:

6个3对长方形相对的面向等

棱:

12条3组每组4条线段

相对的棱长度相等高

顶点:

8个顶点宽

说明:

长方体是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长(图形)

长=

宽=

高=

教学后记:

(三)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内容:

教材第8~~9页表面积、例1、练一练,练习二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的。

3.进一步掌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探索意识,以及概括、推理的能力。

教具准备:

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各一个(在6个面上包一层纸,可以结下展示);学生准

被长方体和正方体各一个。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提问:

长方体的面可以分为哪几对?

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

3、引入新课。

在长方体或者正方体中,每个面的大小就是这个面的什么?

每个面的面积怎样计算?

我们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已经学会的面积计算,就可以来学习长方体和

正方体的表面积。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表面积的意义。

(1)学生看长方体,按一对一对的顺序说说是哪几个面。

(按顺序将长方体的6个面展开)。

按上→前→左→右→下→后的顺序将长方体的6个面展开,贴在黑板上.

你能按顺序说这里展开的面中,每个长方形分别是原来长方形的哪几个面吗?

(写出每个面是哪一个面)

展开的这个图形的面积包含原来长方体原来几个面的总面积?

(板书:

6个面的面积和)

大家一起一对面一对面的说一说,这是长方体哪6个面的总面积.

(2)请同学们再看正方体,6各面都是什么形状?

现在按顺序把这6个面展开.(按上面同样的顺序揭下,贴在黑板上)

你能按照原来的正方体说一说这里每一个正方体各是原来正方体的哪几个面吗?

(写出每个面是哪几个面)这几个面都是什么形状?

展开的这个图形的面积包含正方体几个面的总面积?

(强调也是6个面的总面积)

(3)我们现在看到,展开的每个图形的面积,都是长方体和正方体或正方体表面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完成表面积意义的板书)

请同学们拿出你的长方体,摸一摸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哪6个面的总面积。

请同学们拿出你的正方体,摸一摸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哪6个面的总面积。

(4)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

让学生分组讨论:

长方体中哪些面的面积相等?

上、下面每个面的长和宽是长方体的哪几条棱?

前、后两个面的长和宽,做、右两个面的的长和宽呢?

长方体哪些面的面积相等?

每个面的边长是这个正方体的什么?

知道了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宽和正方体每个面的边长,就可以求他们每个面的面积。

现在我们来看长方体每个面的面积计算。

三、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

1、小黑板出示第8页下面的题。

指名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让学生说明是怎样想的。

2、做练习二第1题。

学生做在书本上,口答校对。

3、让学生分组讨论怎样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并在班内交流。

4、教学例1。

(1)怎样求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呢?

现在看例1

出示例1并出示直观图

根据条件,在图上标出长、宽、高的长度。

能不能份小组讨论怎样计算这个图形的表面积,列出算式呢?

请大家试一试。

提问:

谁来说一说,怎样列式求表面积?

(启发多种方法)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算式。

提问同学每一步求的是什么,每种方法列式是怎样想的?

说明:

想分别求三对相对的面的面积,先求出这3个相对的面的面积的和,在乘2就是

这6个面的总面积,也是他的表面积。

让学生计算每一步的得数,完成解题。

(3)谁来说一说,第一中解法是怎样想的?

第二中解法是怎样想的?

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

1、做练习二第2题。

指名1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

根据题目的要求,这道提按怎样的要求,这导体是按照怎样的方法求出表面积的?

2、做练习二第3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

提问:

根据题目的要求,这道题是怎样求表面积的?

说明:

长方体的表面积,可以分别求出相对来个面的面积一多少,再把三对面的面积相

加。

也可以先求出3对面中各1个面的面积,相加后再乘2。

其中后一种方法比较简便。

3、做练一练。

指名1人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你学到些什么?

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可以怎样算,哪中方法简

便些?

六、课堂作业

练习二第4题。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页例2、例3、练一练,练习二第5~~9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进一步培学过程:

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和学生准备1个正方体纸盒。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让学生做练习二第5题,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时间2分钟。

集体订正。

2、复习正方体的特征。

请大家拿出正方体,说说正方体的面有什么特征。

提问:

正方体的表面积是什么?

这方体的表面积怎样算?

3、引入课题

正方体的6个相同的正方形面的总面积,就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

呢?

这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除了学会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算外,这节课还要灵活运用表面积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出示例2。

提问:

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要我们求什么问题?

请大家看一下自己的正方体纸盒,想一想,求至少要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就是求这个正

方体的什么?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

然后列式计算。

提问:

要求长方体表面积要怎样想?

指名学生口答解答这道题的过程。

(教师板书)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追问:

为什么用棱长乘棱长求一个面的面积?

算式中为什么要乘6?

指出:

正方体的6个面世面积相等的正方形,所以求他的表面积只要用棱长乘棱长求一个面的面积,再乘6。

2、做练一练第1题。

指明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教学例3。

说明:

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有时不需要

计算6个面的面积,只要计算某几个面的面积。

这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思考要求哪几个面的面积和,并思考每一个面的面积怎样算。

例如,这里的例3就是这样的题。

出示例3,让学生读题。

让学观察实物。

提问:

这个鱼缸缺少哪几个面的玻璃?

要求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玻璃,要算几个面的面积和?

这道题你会算吗?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求什么。

追问:

哪几对面有相同的两个?

是怎样算的?

那个面只有一个,怎样算的?

指出:

这道题前,后面是相对的两个面,用5×3.5×2来算;做、右面是相对的来个面,用3×3.5×2来计算,下面的面是单独的,用5×3来计算。

求5个面的总面积,把这3部分相加就是需要多少平方米的玻璃。

4、做练一练第2题。

读题,改变例3的条件。

提问:

这样的金鱼港的高和长度有什么关系?

这个金鱼缸有哪几个面是完全一样的长方

形?

(前、后和下面,左面和右面)

现在求5个面积的面积和会算吗?

想一想,有没有简便算法。

请大家做在作业本上。

指名口答算式,教师板书,让学生说明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说明得数并板书.

追问:

这种算法简便在哪里?

指出:

当宽和高都是3.5分米时,前、后和下面的长方形,长都是5分米,宽都是3.5分米,可以用3×3.5×3求出3个面的面积;再用3.5×3.5×2求出左、右两个面的面积,然后相加,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二第6题。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每一步求什么。

2、做练习二第9题。

(1)指名读题。

提问:

这长商标纸的面积是几个面的面积和?

谁来说一说商标纸的面积怎样算?

(2)请看图上,把这4个面的商标纸展开是什么形状?

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

为什么?

宽是多少厘米?

求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还可以怎样算?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名一人板演。

哪中算法比较简便?

指出:

这道题求4个面的面积和,我们把这4个面的商标纸展开是一个长方形,底面长方形的周长就是商标纸的长,高就是商标纸的宽。

所以求他的面积先求地面周长,再乘高。

这样算比较简便。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了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可以用棱长乘棱长先求1个面的面积,再乘一6求出它的表面积。

我们还学会了根据具体情况计算摸几个面的面积和,这样的问题首先要弄清楚哪几个面的面积,再想每个面怎样求,然后求出这几个面的总面积。

解答时,还要注意简便算法。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第7、8题。

板书设计:

(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13页练习二第10~~16题,练习二后面的思考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求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能根据实际情况计算有关物体某几个面的总面积,感受教学习生活中的运用。

教具准备:

橡皮泥长方体,小刀。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提问:

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节课练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的计算。

(板书课题)通过练习,要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二、表面积几本体的练习

1、看图说出求个图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注:

画出实际的图形)

2.5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