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二上第六单元打印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2818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7.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二上第六单元打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部编二上第六单元打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部编二上第六单元打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部编二上第六单元打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部编二上第六单元打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部编二上第六单元打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部编二上第六单元打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部编二上第六单元打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部编二上第六单元打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部编二上第六单元打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部编二上第六单元打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部编二上第六单元打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部编二上第六单元打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部编二上第六单元打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部编二上第六单元打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部编二上第六单元打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部编二上第六单元打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部编二上第六单元打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部编二上第六单元打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部编二上第六单元打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二上第六单元打印Word文件下载.docx

《部编二上第六单元打印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二上第六单元打印Word文件下载.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二上第六单元打印Word文件下载.docx

①相机出示生词:

洪水、毒蛇、猛兽、泛滥、灾难、知道、继续、消退、认为、耕种、恢复、生产、被子、安居乐业

②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4.学生再读课文,注意容易读错的地方和长句子断句。

5.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读后点评正音。

6.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自由读,同桌读,读好这一自然段。

7.指名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后师生点评。

8.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板块三、指导写字,规范书写

1.课件出示生字:

洪、灾、难、道、认、被、业、产,指名读生字,给生字扩词。

2.学生自学笔顺,自主分析字形,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全班交流。

3.课件演示生字的书写过程,教师重点范写指导下列生字。

4.学生描红、临写。

教师巡视指导。

5.展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

板块四、精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画出描写洪水给人们带来灾难的词语。

学生画出词语,汇报。

2.课件出示句子:

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读了这句话,你的心情怎样?

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

3.指名读。

师生评价。

板块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在远古时代,人们战胜自然的力量太弱,当洪水泛滥时,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洪水淹没田地,冲毁房屋。

这样痛苦的生活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呢?

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后面的几个段落,来了解是谁解救了人们。

板块六:

作业设计

1、基础性作业:

认真写《习字册》。

2、扩展性作业:

激发兴趣,拓展阅读

板书设计

15大禹治水

淹没冲毁伤害痛苦

 

第二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聪明才智以及他的献身精神。

3.能简要地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短时学习:

板块一、视频导入,创设情境

1.播放洪水冲倒房屋、冲垮堤坝的视频。

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2.面对这凶猛的洪水,治水英雄出现了,他就是大禹。

齐读课题:

大禹治水。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看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板块二、朗读感悟,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2自然段。

思考:

这一段讲了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师生共同评价。

2.想一想,那个叫鲧的人是如何治水的?

他成功了吗?

学生思考后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指名汇报。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相机板书(鲧、筑坝挡水、没有成功)。

3.鲧带领乡亲们去治水,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可是他的方法不对,尽管治理了九年,但还是没有治理好。

谁来把描写鲧治水的几句话有感情地读一读?

指名读描写鲧治水的句子。

引读:

没有治理好,怎么办?

同学们齐读这段最后一句话。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

想一想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一下。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并选派代表汇报。

2.互动:

同学们,有谁知道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发生的什么事最感人?

3.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

3.读到这里,你们想对大禹说什么?

你们觉得大禹是一个什么样的英雄?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读第4自然段。

找出描写大禹治水的句子,读一读,思考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结果怎么样?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重点句子

①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

②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

学生齐读这两句话,想一想,这两句话分别是从哪些方面写禹治水的?

2.思考:

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带领着人们采用疏导的方法,终于把洪水治理好了,这说明大禹怎么样呢?

3.洪水终于治好了,现在人们的生活又怎么样昵?

读最后两句话。

齐读最后两句话,体会百姓们喜悦的心情。

师:

此时此刻,你们最想对大禹说什么?

板块三、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本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那个蛮荒的时代,走近了大禹,知道了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故事。

板块四、作业

认真写好《习字册》

推荐阅读《愚公移山》、《后羿射日》

16、朱德的扁担

教学目标:

1.认识“朱、德”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难”,会写“扁、担”等8个字,会写“扁担、同志”等10个词语。

借助图片和生活实际理解“会师、斗笠”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懂得为什么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感受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以及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对革命先辈产生敬意。

3.学习动宾短语的搭配并积累运用。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组成的词语。

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同苦的高贵品质。

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

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1.认识14个会认字,会写“扁、担、志、伍、师、军、战、士”8个生字,初步理解生词的意思。

3.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知道课文主要写了朱德坚决要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故事。

1、背诵《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位革命领袖呀?

2、板块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朱德的图片,让学生认识朱德,

2.学生全班交流朱德的资料,教师适当补充资料。

3.导入:

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总司令,却和扁担之间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

4.板书:

课题朱德的扁担读课题

板块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检查课前四项预习。

(1)集体回顾读五遍、标序号、圈生字、标音序。

(2)同桌检查。

2.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3.指名分段读课文,相机评价正音。

板块三、学习字词,夯实基础

1.课件出示生字词:

朱德、扁担、同志、队伍、敌人、抽出、打仗、心疼、不料、敬爱、红军、战士怎样、难走、山高、路陡

2.学生自由读生词,小组交流需要注意的地方。

3.交流

4.学生交流如何识记这些生字。

板块四、再读课文,查体感知。

轻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讲了什么。

板块五、知道书写,规范写字

1.学生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2.学生观察生字,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3、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

教师指名分析生字的结构和占位情况,并说说书写要点。

4.示范书写,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后进行书写。

5.学生练习描红、临写生字。

板块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以身作则的伟大领袖朱德同志,他为什么要在扁担上写上。

朱德的扁担。

五个大字呢?

下节课,我们一起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板块七、作业

写好《习字册》、读课文

2、综合性作业:

推荐阅读朱德同志的其他故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2.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的意思。

3.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1、背诵自编的“扁担歌”(扁担长、扁担长,冒着危险去挑粮。

扁担长、扁担长,朱德的扁担不用藏。

扁担长、扁担长,司令以身做榜样。

板块一、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

介绍“井冈山”。

2.看图理解“会师”。

“会师”是哪两支队伍会师呢?

3.介绍背景

4.齐读第1自然段。

(二)教学第2自然段

1.课件出示:

“井冈山上生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宁冈的茅坪去挑粮”。

想一想,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感受到井冈山山高地少,所以产粮少。

2.红军去挑粮时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学生交流,指导朗读。

(1)出示句子:

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2)抓住“五六十里外”“山高路陡”“非常难走”理解。

“五六十里”会有多远?

(把操场与六十里相比,大约等于300个操场的长)

(3)出示想象练习烈日当空时,红军战士们;

下雨天,红军战士们走在山路上,有时;

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荆棘遍布,一不小心,红军战士们.....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

(5)路那么远,又山高路陡,可是(引读:

“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从这句话中,你看出红军战士怎样的品质生:

红军战士团结、不怕吃苦。

你是从哪个字上看出来的?

3.齐读第2自然段,读出条件的艰苦、战士们的热情。

(三)教学第3自然段

1.出示朱德挑粮的图片看,说说你看到的朱德。

2.那么战士们看到敬爱的军长这样辛苦又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呢?

请学生读读第3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再说一说。

3.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为什么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

4.是呀,这些就是战士们藏扁担的原因所在。

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5.战士们的想法有没有实现呢?

从哪个词看出来?

6.朱德同志为什么又找来一根扁担,还在扁担上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呢?

7.读儿歌:

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

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8.学到这里,你能说说朱德同志是一个怎样的人吗?

板块二、总结拓展,感悟深情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朱德总司令与扁担之间的故事。

“朱德的扁担”五个字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板块三、作业

写好《习字册》、有感情地读课文

指导填空:

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3、

16朱德的扁担

挑粮上山以身作则

一块挑粮同甘共苦

藏扁担关心爱护

17难忘的泼水节

主备人陈惠琴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会写本课生字,会认生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了解,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教学难点:

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1.认识“泼、族、民、度、敲、龙、驶、容、踩、铺、盛、碗、祝、福、健、康、寿”17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忘、泼、度、龙、炮、穿、向、令”8个生字。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你知道哪些少数名族?

板块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在我们国家的南部有一个优美的地方,那里的风土人情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

我要介绍的地方就是云南的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傣族人民最有特色的节日就是泼水节,这么开心的活动大家想去体验一下吗?

2.(板书:

泼水节)相机认识生字“泼”,左右结构的字,左边写得窄一点。

3.再观察图画,图上的人们表情怎么样?

穿着什么手里拿着什么?

4.周总理是怎样与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

为什么说这次泼水节难忘?

下面我们一起走近课文,从中寻找答案。

板块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思考:

(1)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初读情况

4.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领读,齐读。

板块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1——3自然段

(1)默读第1自然段,这短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2)指名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今年”指哪一年?

(3)齐读第3自然段,看看傣族人们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画出描写人们动作的词语。

(敲起赶来撒满欢呼)

如果把“赶来”换成“走来”行吗?

为什么(“赶来”有“急切”的意思。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大家都愿意来到最热闹的地方欢度节日,最重要的是听说周总理也来参加今年的泼水节,人们早就想亲眼看一看总理,大家恐怕来晚了,赶不上和周总理一起联欢,所以起了个大早。

人们把最鲜红的凤凰花瓣撒在地上表示什么?

(表示人们对总理的无限热爱,这是傣族人民迎接最尊贵的客人和最亲的亲人时的一种礼节。

由此可以看出总理在傣族人民心中的地位。

人们为了欢迎周总理还准备了什么?

读一读有关句子。

“一条条”“一串串”说明了什么?

(江面驶过很多轮船,很多的花炮齐放,场面非常热闹。

)“欢呼”一词表达了人们的什么心情?

应该怎样读?

(人们渴望见到总理,今天愿望终于实现,人们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

用欢呼声表达自己的情感。

读时声调要高,要表达出傣族人民激动、高兴,情不自禁的心情。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指名读,齐读。

3.学习第4~6自然段

(1)读第4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这一自然段介绍了周总理的外貌和神态以及总理敲着象脚鼓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的情景。

(2)看图上总理的服装,他为什么要穿这样的衣服?

(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3)画出这一段中描写总理动作的词语,说说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

(接过、敲着、踩着、跳舞。

说明总理和人民心连心和人民是一家人。

(4)小组学习第5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总理向傣族人民泼水,为人民祝福。

傣族人民向周总理泼水,祝他健康长寿。

(5)齐读第6自然段,这一段写了什么?

(总理与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欢乐场面。

把节日热烈、欢愉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4.学习7~8自然段

(1)这两个句子各用上叹号表达了什么?

“幸福哇”“难忘啊”提到句子前面起突出和强调作用。

(2)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难忘的?

(因为周总理来到这里,把幸福欢及好的祝愿带给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

(3)齐读这两个自然段,体会“难忘”。

板块四、总结

我们为有这样的总理而感到骄傲与自豪,让我们齐读课文,来表达我们队总理的热爱吧!

板块四、作业设计: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1.会写本课生字,会认生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填空,再读一读。

()的地毯()的龙船()的头巾

()的花炮()的泼水节()的山峰

(鲜红的地毯漂亮的龙船水红色的头巾好看的花炮难忘的泼水节高高的山峰)

板块一、自学生字

1.小组互查生字的读音。

2.说说怎样记住这几个生字,哪儿容易错,相互提醒。

板块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2.识记生字,对号入座

3.指导书写。

学生仿写,写在书上的田字格里。

4.给生字组词。

板块三、巩固生字,新词。

板块五、总结

本课生字较多,希望同学们选择最巧妙的方法,准确记忆。

板块六、作业设计:

写《习字册》

17难忘的泼水节

周总理傣族人民

泼呀,洒呀笑哇,跳哇

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

教学时间:

1.通过看连环画讲故事,教育学生要热爱读书。

2.学会观察连环画的方法,能理解图意,按顺序讲清楚图意,并能创造性地续编故事。

3.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和正确评价的能力。

重点:

通过父与子看书入迷的古诗,教育学生要热爱读书。

难点:

能发挥想象创造性地续编故事

板块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教材中的连环漫画,导入新课。

板块二、创设情境,指导交际

1.观察图画,了解内容。

(1)看这几幅图,想一想,这几幅图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自由看图。

(3)指名学生简单概括几幅图的意思

2.观察图意,分图说话。

(1)课件出示第一幅图

①图上有谁?

他们在干什么?

②他们可能是在准备吃一天中的哪餐饭?

③饭菜丰盛吗?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④把图意生动、具体地叙述出来。

(板书准备吃饭)

(2)课件出示第二幅图

①大家看看第二幅图,父亲去干什么?

②孩子在干什么?

他的姿势是怎样的?

说明了什么?

③指名把第二幅图的意思完整地说出来。

(3)课件出示第三幅图

①观察这幅图,说一说,孩子干什么去了?

父亲在干什么?

②学生观察后,指名说一说。

(4)课件出示第四幅图

①观察图画,母亲和孩子在干什么?

②还有个椅子上为什么打个问号?

父亲去哪儿了?

③指名完整地说一说图意。

(板书空位子)

(5)课件出示第五幅图

①师:

图中母亲的手指着外面,她可能在说什么?

生:

说明父亲看书入了迷。

②指名完整地把图意讲清楚。

(板书:

母亲的疑惑)

3.完整叙事,交流评价。

(1)你们能按要求把五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

课件出示要求:

①按顺序讲清楚图意。

②内容要连贯,吐字要清晰,语言要生动有趣。

③别人讲时,自己要认真听,知道讲的是哪幅图的内容。

(2)按要求试着跟你的同桌说说。

同桌之间互相补充。

(3)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介绍一下?

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完后可以评价,也可以补充。

学生自由举手,教师选取2至3名学生讲一讲。

(4)你觉得自己说得怎样?

学生自我评价,教师再指名学生评价。

板块三、再创情境,续编故事

1.同学们看懂了前面五幅图的意思,可是第六幅图是空白的,请根据前面五幅图的图意,想象第六幅图可能会是什么内容呢?

先想一想,再和同桌交流。

引导:

(1)从第五幅图中妈妈手指着外面,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举手发言。

(2)妈妈手指着外面,面对着孩子,好像在说着什么,她会说些什么呢?

指名汇报。

(3)想一想,第六幅图会是什么内容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原作中的图片:

同学们,看一看埃·

奥·

卜劳恩原创作品中第六幅图的情景,和你想的一样吗?

2.续编故事,完整叙述。

(1)点名学生汇报,哪个小组愿意把这个故事完整地讲给大家听一听?

(第六幅图的内容可以用原作的内容,也可以根据自己想象的来讲。

)如果讲的故事完整、有新意,可得到“最佳故事奖”。

听的同学要认真,如果评价或建议得到大家的认可,可以被评为“最佳听众奖”哦!

(2)学生自由举手,教师指名到讲台上讲故事。

(3)师生共同评价,评选出“最佳故事奖”和“最佳听众奖”。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埃·

卜劳恩创作的《父与子》系列漫画通俗有趣,是儿童喜爱的漫画作品。

请大家课后再找一找他的其他作品看一看吧!

埃·

卜劳恩-------《父与子》

语文园地六

1.在认识车船等交通工具的过程中识字。

2.学习多音字,结合词语的意思猜测多音字的读音。

3.能正确运用逗号、句号、感叹号和问号。

4.初步了解形声字,通过比较发现形声字声旁表音的功能。

5.积累名言警句,理解句子的意思。

6.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鲁班造锯》,了解鲁班探究发现的意识。

会辨析多音字,初步了解形声字,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学习名言警句,理解警句的意思,理解《鲁班造锯》这则故事里所蕴含的道理。

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2.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2.学习多音字,结合词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