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初中中考物理浮力题汇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8188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78.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初中中考物理浮力题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上海市初中中考物理浮力题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上海市初中中考物理浮力题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上海市初中中考物理浮力题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上海市初中中考物理浮力题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上海市初中中考物理浮力题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上海市初中中考物理浮力题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上海市初中中考物理浮力题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上海市初中中考物理浮力题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上海市初中中考物理浮力题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上海市初中中考物理浮力题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上海市初中中考物理浮力题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上海市初中中考物理浮力题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上海市初中中考物理浮力题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上海市初中中考物理浮力题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上海市初中中考物理浮力题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上海市初中中考物理浮力题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初中中考物理浮力题汇总.docx

《上海市初中中考物理浮力题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初中中考物理浮力题汇总.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海市初中中考物理浮力题汇总.docx

上海市初中中考物理浮力题汇总

2011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理化试卷

一、选择题

7.如图2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两液面相平

且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

若在两容器中分别加入原有液体后,液面仍保持相平.则此

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PA、PB的压力FA、FB的关系是()

A.PA<PBFA=FB

B.PA<PBFA>FB

C.PA>PBFA=FB

D.PA>PBFA>FB

二、填空题

14.今夏,我国首台载人潜水器“姣龙号”将“接触”5000米深海,当其排开海水的体积为3米3时,受到浮力的大小约为____牛;当其下潜至1000米深度时,该处海水的压强约为     帕:

该潜水器从1000米深处继续下潜,受到的浮力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海水的密度近似取:

1×103千克/米3)

五、实验题

25.某小组同学在学习了密度知识后.根据“浸入水中的铁块最终静止在容器底部、浸入

水中的木块最终漂浮在水面上”的现象,猜想物块的密度可能会对它浸入水中后的最终状态有影响。

于是他们用若干体织相同、密度不同的实心物块和足够的水进行试验,并

实验数据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3的数据及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当(9)时,物块最终静止在容器底部.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0) 的数据及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当浸入水中

实心物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物块最终漂浮在水面上.

③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和5和6的数据、现象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沦是

     (11)            。

④小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数据有限,得到的初步结论未必足以使人信服,应该用更多的实验数据进行验证,于是他决定进一步研究密度范围在 (12) 千克/米3内实心物块浸入水中后的最终状态,为上述结论提供最有力的证据。

2010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

7.如图3所示,三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A、B、C三种液体,它们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现分别从三个容器内抽出相同深度的液体后,剩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A、pB、pC的大小关系是()

ApA>pB>pC。

BpA=pB=pC。

CpA<pB<pC。

DpA=pC>pB。

 

四、计算题

23.体积为3×10-4米3的金属块浸没在水中。

求:

(1)该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V排。

(2)该金属块所受到的浮力F浮。

 

25.如图14所示,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放置在水平表面上,它们对水平表面的压强相同。

已知甲的质量为1千克,甲的底面积为0.01米2。

求:

图14

(1)物体甲的重力。

(2)物体甲对地面的压强。

 

(3)如果沿竖直方向将甲、乙两个正方体分别切去厚度为h的部分,然后将切去部分叠放在剩余部分上,若这时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请判断p甲和p乙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2009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

二、填空题

16.在研究大气压强的实验中,某小组将一根1米长的透明硬质细管装满水,管子上端封闭,下端浸在水槽中,发现管中的水不会流出,如图7(a)所示;换用较长的细管,重复实验,管中的水仍不会流出,如图7(b)所示;换用更长的细管,重复实验,管内水面静止后的位置分别如图7(c)、(d)所示。

观察上述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①由图7(a)[或(b)或(c)或(d)]可知:

(21)。

②由图7(b)与(c)与(d)可知:

(22)。

四、计算题

20.体积为2×10-3米3的金属块浸没在水中。

求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F浮。

 

21.“海宝”是2010年世博会的吉祥物,其形象如图10所示。

在点缀上海街头的各种“海宝”中,有一座“海宝”(材质均匀、实心)的质量为3.0×103千克,密度为1.5×103千克/米3,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米2,求其

①体积V。

②重力大小G。

③对地面的压强p。

图10

五、实验题

h

图14

26.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以槽中液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

他们在两端开口、粗细均匀的玻璃管的下端贴一个比管口稍大的塑料薄片,并将玻璃管竖直插入液体槽中,然后顺着管壁从上端开口处向管内缓缓注水,如图14所示,直至观察到薄片脱离管口下落。

记录玻璃管的管口面积S、槽中液体密度ρ和玻璃管插入液体的深度h,测出注入管中水的质量m,运用公式

,计算出管内水产生的压强p。

改变深度h,重复实验。

甲组同学还选用了粗细不同的玻璃管进行实验。

所有数据均记录在下表。

(薄片的重力、玻璃管的厚度忽略不计)

小组

槽中液体密度

ρ(×103千克/米3)

实验

序号

深度

h(米)

管口面积

S(×10-4米2)

质量

m(×10-3千克)

管内水产生的压强

p(帕)

0.8

1

0.05

5

20

392

2

0.1

5

40

784

3

0.2

5

80

1568

4

0.2

10

160

1568

1.0

5

0.05

5

25

490

6

0.1

5

50

980

7

0.2

5

100

1960

1.2

8

0.05

5

30

588

9

0.1

5

60

1176

10

0.2

5

120

2352

①在此实验中,经分析得出,当薄片恰好脱离管口时,薄片处管外液体的压强(13)管内水产生的压强(选填“等于”或“小于”)。

②各组同学分析了本组的实验数据和相关条件,其中乙组同学由实验序号(14)初步得出:

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成正比。

甲组同学由实验序号3、4初步判断:

玻璃管的粗细与本实验研究结论的获得(15)(选填“有关”或“无关”)。

③三组同学互动交流,分析实验序号1、5、8的数据,发现液体内部的压强(p1、p5、p8)与密度(ρ甲、ρ乙、ρ丙)满足关系(16),可以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

相同深度,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成正比。

④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中数据,经运算归纳得出:

液体内部的压强与(17)的比值是一个定值。

2008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

三、计算题

16、质量为2kg、底面积为0.01m2的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容器内盛有质量为8kg的酒精(酒精=0.8×103kg/m3)。

求:

(1)酒精的体积V酒精;

(2)液面下0.1m处酒精产生的压强P酒精;

(3)容器对地面的压强P。

四选择题

A、

24、如图13所示,甲、乙两个质量相等的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铜的密度而在于铁的密度,可能使甲和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的方法是()

A.将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铁块分别放在甲、乙的上面

B.将体积相等的铜块和铁块分别放在甲、乙的上面

C.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质量相等的部分

D.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体积相等的部分

B

24、如图17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甲和乙,容器足够高,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ρ水>ρ酒精),可能使水和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的方法是()

A.倒入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B.倒入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

C.抽出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D.抽出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

2007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

一、填空题

8.游泳时,有的人会有这样的体验:

当人站立在水中且身体将要浸没时,池底对脚的支持力几乎为零。

假如一位重为490牛的同学正在体验这种感觉,此时他受到的浮力约为___牛,排开水的体积约为米3。

三、计算题

17.如图11所示,边长分别为0.2米和0.1米的实心正方体A、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ρA为0.l×l03千克/米3,ρB为0.8×l03千克/米3。

求:

(1)物体A的质量mA。

(2)物体B对地面的压力FB。

(3)小明和小华两位同学设想在正方体A、B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一定的厚度后,通过计算比较A、B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的大小关系。

小明设想在A、B的上部均截去0.09米,小华设想在A、B的上部均截去0.05米,他们的计算过程及得出的结论分别如下表所示:

计算过程

结论

小明

PA=FA/SA=ρAghA=O.l×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2米一0.09米)=107.8帕

PB=FB/SB=ρBghB=O.8×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1米一0.09米)=78.4帕

PA>PB

小华

PA=FA/SA=ρAghA=O.l×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2米一0.05米)=147帕

PB=FB/SB=ρBghB=O.8×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1米一0.05米)=392帕

PA

①请判断:

就他们设想截去的厚度而言,小明的结论是的,小华的结论是的。

(均选填“正确”或“错误”)

②是否有可能存在某一厚度h,沿水平方向截去h后使A、B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若有可能,求出h的值;若没有可能,说明理由。

四、实验题

2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将不同的实心物块浸没在液体中并松手后,发现有的物块上升至液面,有的物块下降至容器底部。

为了研究实心物块的质量和体积对此现象的影响,他们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

表一、表二为该小组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表一:

液体甲(质量为8.0千克,体积为8×l0-3米3)

实验序号

物块

质量(×10-3千克)

体积(×10-6米3)

现象

1

A

7.5

30

上升至液面

2

B

25.2

42

上升至液面

3

C

24.3

27

上升至液面

4

D

21.6

12

下降至底部

5

E

91.8

34

下降至底部

表二:

液体乙(质量为6.4千克,体积为8×l0-3米3)

实验序号

物块

质量(×10-3千克)

体积(×10-6米3)

现象

6

A

7.5

30

上升至液面

7

B

25.2

42

上升至液面

8

C

24.3

27

下降至底部

9

D

21.6

12

下降至底部

10

E

91.8

34

下降至底部

(1)小明同学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和3与5(或6与9和6与10)的数据及现象,得出结论:

在液体中,物块的上升和下降跟它的体积无关;跟它的质量有关,且质量小的物块上升,质量大的物块下降。

小华同学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和2与4(或6与8和7与8)的数据及现象,得出结论:

在液体中,物块的上升和下降跟它的质量无关;跟它的体积有关,且体积大的物块上升,体积小的物块下降。

请判断:

小明的结论是的,小华的结论是的。

(均选填“正确”或“错误)

(2)请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及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

当时,液体中的物块就上升;当时,液体中的物块就下降。

五、

B

25.图18(a)、(b)为用指针式压强计验证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实验中的一个情景,此时研究的是液体内部压强与的关系。

[图18(a)、(b)中的容器内均装满液体]。

用此装置还可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的关系。

浦东新区2006年中考理化试卷

一、填空题

1.一名潜水员需到水下打捞体积为5×10-3米3的物体,当他潜入水下10米深处时,他所受水的压强为________帕,物体受到水的浮力为_______牛,浮力的方向为竖直______。

三、计算题

2.小伟在科技活动中接触到一种叫“压力传感器”的电学元件,其实际是一种阻值会随所受压力大小发生变化的电阻。

经过查询资料,他设计了一种简易的电子秤,其原理如图12所示。

所用压力传感器R的上表面面积为5×10-4米2,电源电压为24伏,容器的质量为1千克,容器的底面积为400×10-4米2,压力传感器电阻与所受压力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压力F(牛)

0

49

98

147

196

245

294

电阻R(欧)

500

380

300

245

200

170

150

图12

求:

(1)容器内盛有5千克水时,这些水的体积为多少?

(2)当容器与水的总重为100牛时,容器对压力传感器R的压强是多大?

(3)当电流表示数为0.12安时,容器内水的质量为多少千克?

 

五、选择题

A

3.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已知ρ甲<ρ乙。

若在两个正方体的右侧,沿竖直方向分别截去相同质量的部分,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中正确的是( )

A.p甲

B.p甲=p乙。

C.p甲>p乙。

D.无法判断。

2005年上海市中考物理试卷

三、计算题

16.一个平底容器的质量为0.2kg,底面积为

在容器中装入0.8kg的酒精后,将它放在水平地面上。

求:

(1)酒精的体积

(2)装入酒精后,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和压强p。

五、

A

选择题

25.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是()

A.

B.

C.

D.无法判断

B

26.某小组同学用水、盐水、两种不同形状的容器和指针式压强计验证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压强计指针顺时针偏转的角度越大,表示压强越大。

他们的研究情况如图(a)、(b)、(c)、(d)所示。

(图(a)、(b)、(d)中的容器内均装满液体,且

(1)根据图__________可验证:

当深度相同时,同种液体内部压强与容器形状无关。

(2)根据图(b)、(c)可验证:

__________,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3)根据图(b)、(d)可验证:

当深度相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在图__________中的容器内轻轻放入一木块,压强计指针偏转的角度会增大。

(选填“(a)”、“(b)”、“(c)”或“(d)”)

2004年上海中考物理试题

一、填空题

6、小球浸在水中的体积为1×10-3米3,则小球受到浮力的大小为____牛。

三、计算题

17、小王同学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4×10-2米2,请根据图9中某些情况下的压强数值估算:

(1)小王同学的重力。

(2)小王同学平躺时与床面的接触面积。

(3)小王同学背着重力为40牛的书包行走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五、选择题

A

26、甲、乙、丙三个质量相同的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是p甲

AF甲

BF甲=F乙=F丙。

CF甲>F乙>F丙。

D以上都有可能。

28、某小组同学研究圆柱体上(或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大小与液体的深度、密度的关系。

实验时,该小组同学把一个高为0.1米的实心圆柱体先后浸没在甲、乙两种液体中(液体甲的密度大于液体乙的密度),如图14所示,并不断改变它所处的深度。

他们利用仪器测得液面到圆柱体上表面的距离及圆柱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并利用公式求得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液体甲

液面到上表面的距离h(米)

0

0.02

0.04

0.06

0.08

0.10

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牛)

0

0.20

0.40

0.60

0.80

1.00

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牛)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表二液体乙

液面到上表面的距离h(米)

0

0.02

0.04

0.06

0.08

0.10

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牛)

0

0.16

0.32

0.48

0.64

0.80

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牛)

0.80

0.96

1.12

1.28

1.44

1.60

(1)分析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在同种液体中,圆柱体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与深度成正比。

(2)分析比较表—和表二中的第三列(或第四列、或第五列……)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第二行与第三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

____________;

(b)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第二行与第三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

_____________。

B

27、某小组同学用U形管压强计研究甲、乙两种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液体甲的密度小于液体乙的密度)

液体甲

液体乙

实验

序号

金属盒深度

(厘米)

U形管两侧液面

高度差(厘米)

实验

序号

金属盒深度

(厘米)

U形管两侧液面

高度差(厘米)

1

10

6

4

10

7

2

20

11

5

20

13

3

30

15

6

30

18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4、5与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在相同的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也越大。

上海市2003年中考物理试题

一、填空题

6、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于今年6月1日下闸蓄水,10天内水位上升到海拔135米。

一块上表面面积为2米2的水平石板被淹没在水面下50米深处,石板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________帕,石板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________牛。

9、体积为1×10-3米3的物体浸没在水中,物体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牛,若物体受到的浮力与重力的合力为20牛,则物体的重力为____牛。

三、单选题

20、甲、乙、丙三个实心立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已知ρ甲<ρ乙<ρ丙。

若在甲、乙、丙三个立方体上分别放一个质量相等的铜块,则三个立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大小关系为()

Ap甲

Bp甲=p乙=p丙。

Cp甲>p乙>p丙。

D无法判断。

四、计算题

21、如图11所示,被誉为“沙漠之舟”的骆驼站在水平沙面上,它的质量为400千克,每只脚掌的面积为2×10—2米2。

问:

(1)骆驼对沙面的压力为多大?

(2)骆驼对沙面的压强为多大?

(3)骆驼的脚掌约为马蹄掌的三倍,这样大的脚掌有什么好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