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初中历史学业考试复习方法.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28224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初中历史学业考试复习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上海市初中历史学业考试复习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上海市初中历史学业考试复习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上海市初中历史学业考试复习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上海市初中历史学业考试复习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上海市初中历史学业考试复习方法.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初中历史学业考试复习方法.doc

《上海市初中历史学业考试复习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初中历史学业考试复习方法.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海市初中历史学业考试复习方法.doc

历史学业考试复习

(一)

史学思想方法举例

一、明确史料的分类方法

(一)表现形式

1.实物史料:

通过考古发现的遗址、遗物

2.文献史料:

用文字记载的史料

3.口述史料:

亲历者叙述的往事回忆

实物史料

史由证来:

文物、遗迹既可证明当时的生产技术与工艺水平,也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经济状况。

证明:

直接信息,反映:

隐性信息

遗址是固定的;遗物是可以移动的

1.既能证明唐朝陶瓷工艺水平,又能反映当时中外交往开放的社会风气。

2.可用于证明“半坡人制陶技艺水平”,又能反映:

捕鱼在当时的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3.既能证明:

周朝青铜冶铸技术,又能反映:

当时农业生产状况。

金字塔,既能证明:

古埃及的建筑水平,

又能反映:

法老专制权力

秦兵马俑阵,既能证明:

秦朝雕塑艺术水准,

又能反映:

当时军阵规模、战术特点

在丝绸之路中国境内出土了波斯的银币。

凭借这些银币是否足以证明汉朝与波斯之间有直接的往来?

为什么?

答:

(1)不能

(2)无法证明这些波斯银币由波斯人直接带入中国。

文献史料对同一历史事件但不同观点,原因:

材料一:

(1931年9月18日)晚上10点钟,暴戾的中国军队在北大营西侧,破坏满铁铁路,袭击守备队,双方正冲突中。

——日军军机电报第一号

1.该日军军机电报认为,引发“九一八”事变的责任在….

A.日本军队B.中国军队

材料二:

河本(日军军官)亲自把炸呀安置在铁轨上,在炸毁铁路的同时,用电话机向大队本部报告,这时,待在铁路爆破点以北的川岛中队长,立即率兵南下,开始袭击北大营。

——亲历事变的日军军官花谷正的回忆录

2.花谷正的回忆说明,引发“九一八”事变的责任在…

A.日本军队B.中国军队

材料三:

(东北军)装弹入膛,准备还击,此时去旅部请示的军士回报说,总参谋长荣臻指示,对进入营房的日军任何人不得开枪还击,谁惹事谁负责。

——亲历事变的东北军军官姜大明的回忆

对同一历史事件但不同观点,原因:

各人所处的立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注:

围绕同一历史事件,采用同一时期、不同立场、不同角度的材料,复合印证历史事件

例2:

快到下午三点钟了,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走到了天安门城楼上,主席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

在鸦雀无声中,主席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很多同学流泪了,我的耳边回响着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原辅仁大学学生谷宗藩2009年的回忆口述

有人指出,材料中关于毛主席讲的那句话记述有误。

如需进一步验证其可靠程度,应当寻找哪些类型的材料?

答:

档案文献、新闻报道、原始录音录像、新闻纪录片等

例1:

有史学家认为: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研究,应“少泡图书馆,多找普通的中国人交谈,他们每个人的嘴边都有一部生动的中国史”。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共和国史研究中...

A.应重视口述材料的丰富性和解释历史的多元性

B.文献、实物史料相对于口述史料,几乎无价值

C.图书馆中没有中国当代历史的文献档案等收藏

D.普通老百姓认识当代历史的能力超过史学专家

口述史料重要性与危险性并存

(二)加工程度、内容性质、实用价值

1.原始史料:

亲历者的记录、遗址遗物、照片、当天新闻报纸、档案

2.非原始史料:

文学艺术作品

例:

史学家主张把史料分为原始史料和转手史料两种。

下列六项材料中属于原始史料的是什麽?

非原始史料·文学艺术作品

1.分类:

传说、小说、诗歌、绘画、雕塑、戏剧影视剧照等

2.与历史事实的区别与联系:

具有一定历史价值,但更具有艺术加工和想象的成分

3.漫画

蕴含某一时代的特征

历史漫画承载着创作者对某一历史时期的特定历史事件的认识。

漫画夸张了现实,浓缩了历史,表现出的与隐藏起的,组成了一部奇特的历史图解

例题五:

1.图一的漫画创作于1942年,标题为“难以自拔”。

这个“难以自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二的标题是“1943年的欧洲地图”。

漫画中央被牵制的国家是______。

牵制它的国家是_______________。

(至少两个国家)

3.依据图二的信息,用一个词语概括1943年的欧洲形势,并简述理由。

3.作为史料,这两幅漫画足以说明()

A.抗战后期敌我军事力量的变化

B.日本帝国主义必将失败的下场

C.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D.作者对抗日战争的立场和态度

总结

漫画:

蕴含某一时代的特征

历史漫画承载着创作者对某一历史时期的特定历史事件的认识。

(三)史料保存者是否蓄意

1.有意史料:

新闻报道、回忆录等

2.无意史料:

解密的政府档案、军事文件、私人往来信件等

注:

照片的证史价值

照片:

材料一摄制于雅尔塔会议期间的一幅照片

1.照片中美英苏三巨头的神态,反映出三国之间怎样的关系?

答:

友好(和谐、融洽、亲热)

材料二(罗斯福说)大国之间将来会有分歧的。

人人都会知道这些分歧,而且将在大会上予以讨论。

——《雅尔塔会议档案》

2.材料二反映出美英苏三国之间怎样的关系?

答:

不友好(不和谐、有矛盾)

3.比照这两则材料,照片显然无法揭示雅尔塔会议上三国间

外交关系的真相。

那么作为历史证据,这幅照片只能证明?

答:

(1)雅尔塔会议的局部场景

(2)照片拍摄者的创作意图

(3)相关文字材料的可靠性

所以,总结照片的证史价值

1.提取历史信息

2.照片不会说谎,但说谎者却可能去拍照。

3.图文互证:

图像可以证史,与文献结合使用有助于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

(四)明了史料的价值

1.原始史料>非原始史料

2.实物史料>文献史料>文学艺术作品

二、获得史料的途径

历史学讲究“论丛史出”,“孤证不立”:

任何观点和结论都要以史料为基础,所以学好历史就要学会搜集史料。

1.实地调查、考古发掘

2.名家的史学著作

3.历史专业论文

4.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

5.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

6.对亲历者进行访谈

三、历史认识、解释与评价

(一)历史认识的多元视角

文明交流的双向性:

丝绸之路、新航路的开辟等

文明成果的多元化及其价值

主要贡献;可持续发展

(二)历史解释与评价

以“动机与效果”、“相同与不同”、“联系与区别”、“量变与质变”、“原因与结果”、“背景与条件”解释与评价历史

(三)论从史出

所谓“史”,即客观史实;所谓“论”则是通过客观历史现象所抽象出来的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认识。

如何得出结论?

(1)研读史料

(2)辨别史料的真伪

(3)提取信息

(4)得出结论:

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普遍认识或规律总结

例:

汉代的丝绸之路上不可能出现下列物品中的()

D.丝绸

C.波斯银币

B.西域琵琶

A.交子

答案是A,因为题目中说道是汉代的丝绸之路,而根据对选项中实物史料的研读,会得出交子是宋朝时才出现的这一信息,与题目不符。

PS:

了解历史的基本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原因与过程。

(回答问题时最好说明这五点)

辨别史料真伪:

1.要了解史料记录者的观点立场,不同立场会有不同观点。

如日本站在侵略者立场上对南京大屠杀抵赖。

2.可靠程度:

亲历者>亲见者、亲见者>亲闻者、当时记载>事后记载、第一手史料>第二手史料

进行历史比较

1.横向比较:

对同一时期不同事物进行比较。

如:

斯巴达与雅典比较、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比较等。

2.纵向比较:

对不同时期不同事物比较。

如: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比较。

3.宏观比较:

对整体的历史进行比较。

如:

儒家文明与基督教文明比较。

4.微观比较:

对不同历史事物具体的比较。

如:

孔子与苏格拉底、秦始皇与唐太宗。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1.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不能把历史功劳都归于历史人物。

2.承认历史人物作用:

在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前提下,也要肯定历史人物的作用。

3.客观评价历史人物:

对于历史人物要正面与反面双管齐下,既要看到他的贡献,也要指出他的错误。

4.看历史人物主流:

看历史人物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

如何评叙述和评价历史事件:

1.整理归纳历史的基本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原因与过程。

2.将归纳的基本要素放入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分析特点、作用与意义。

3.评价要史论结合,看历史事件在历史上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再揭示它的本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