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背诵版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42823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2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原理背诵版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教育学原理背诵版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教育学原理背诵版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教育学原理背诵版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教育学原理背诵版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教育学原理背诵版Word文件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教育学原理背诵版Word文件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教育学原理背诵版Word文件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教育学原理背诵版Word文件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教育学原理背诵版Word文件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教育学原理背诵版Word文件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教育学原理背诵版Word文件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教育学原理背诵版Word文件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教育学原理背诵版Word文件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教育学原理背诵版Word文件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教育学原理背诵版Word文件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教育学原理背诵版Word文件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教育学原理背诵版Word文件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教育学原理背诵版Word文件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教育学原理背诵版Word文件下载.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原理背诵版Word文件下载.doc

《教育学原理背诵版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原理背诵版Word文件下载.doc(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学原理背诵版Word文件下载.doc

5、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发展历程)(西南师大03、04研)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自奴隶社会初期开始,在中国经历了三四千年。

代表著作包括《论语》、《学记》,其中《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西方最早的教育学专著是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所有教育方面的著作,多属论文的形式,停留在经验的描述,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因而只可以说是教育学的萌芽或雏形。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自17世纪开始,1623年英国学者培根首次将教育学划分为一门独立学科。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被认为是最早的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被认为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已经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这一阶段中,教育学已经具有独立的形态,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对教育问题的论述,逐渐从现象的描述过渡到理论的说明,重视教育要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天性,开始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来论述教育学问题。

但由于历史局限性,教育理论还未达到真正科学化的地步。

(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心理学等经验学科逐渐兴起,这些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方法,对教育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自19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教育学,其中最著名和影响较大的有:

1861年英国斯宾塞的《教育论》,20世纪初以德国梅伊曼和拉伊为代表的“实验教育学”,美国实用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等。

杜威的教育学说,使西方教育学出现了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学派的对立局面。

20世纪以来,苏联和我国的教育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现代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出现了一些很有影响的著作,有苏联凯洛夫的《教育学》,我国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等。

(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智力开发和运用成为提高生产效率和发展经济的主要因素,引起了世界范围的新的教育的改革,促进了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在理论上日益深化,在内容方面也更加丰富。

代表著作有美国布卢姆的《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苏联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

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

总之,教育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源”与“流”的关系问题。

教育学发展的“源”在教育实践。

教育实践不仅是教育理论的源泉,而且是检验教育理论正确与否的标准。

教育学是在实践和理论相互作用、不断反复中螺旋式上升和发展着的。

6、怎样运用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去研究教育问题?

常用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就是“你掉屎桶”→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

你掉进屎桶就知道方法了。

(1)历史法:

就是要从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去进行考查,以弄清它的实质和发展规律。

历史法的研究步骤:

①史料的搜集②对史料的鉴别③对史料进行分类

运用历史法研究教育问题时要注意:

①要坚持全面分析的方法:

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应当与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思想等联系起,全面地去进行考察与分析。

②要把历史分析和阶级分析结合起来。

③要正确处理批判与继承的关系。

(2)调查法:

就是通过调查了解教育情况、研究教育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育调查分为:

全面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调查法工作步骤:

①确定好调查的目的②选择适当的调查对象③拟定调查提纲④计划好调查步骤和方法。

经常采用的调查的方法:

观察、谈话、问卷

 

(3)实验法:

一般是自然实验法即在教育活动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实验,不是在专门的实验室里进行的实验,可以叫教育实验法:

是研究者根据对改善教育问题的设想,创设某种环境,控制一定条件,所进行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教育实验法一般分为以下三种:

单组实验法、等组实验法、循环实验法。

教育上的实验,在实验前应进行周密地考虑,精心设计,作出周详的方案,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假定,要把假定建立在对历史、现状的周密调查研究上,假定实验后效果一定比之前效果有显著优点,否则将对实验者发生难以弥补的损失。

实验的每一步,都要及时记录并长期保存。

实验结束后应写出详细报告。

第一章 

教育的概念

1、教育的概念:

(南开04,武大02、04,东北04,交大01研)

广义的教育指的是,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或是无组织的,系统或零碎的,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的学校教育,是指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广义与狭义教育的区别?

(西南师大03研)广义上的教育是自人类产生以来就有的教育,而狭义上的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再结合各自概念来回答。

简评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武大03研)

(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北航03研)指对教育本质的探讨。

教育的本质属性就是根据一定社会的需要所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或者说是培养人的过程。

人们在表明教育的本质属性时,基本上是从两个侧面来表述其内涵的:

一是从教育者培养人的过程来谈,如教育是培养人、造就人、训练人的过程;

一是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变化来谈,如教育是发展、是生长、是对生活的适应、是经验的积累与重新组合、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总之,对教育的普遍的本质的概括,都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活动的统一,都是教育者促使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过程。

(2)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是新一代身心发展的工具,教育对人的发展细分起来,应有三层涵义:

(上海师大03研)

第一,人是人,人不是动物,人生下来就带来了人在进化、在历史进程中沉淀下来的历史的烙印。

年老一代为了维持和延续人们的社会生活,使新生一代更好地从事生产劳动和适应现存的社会生活,就把积累起来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传授给新生一代。

因此,教育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延续和发展所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必需。

第二,人的本质不仅是它的自然实体,人还是社会的实体。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既要体现社会的要求,又要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它是一个统一的活动过程。

第三,人在其现实性上,又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教育这一社会现象,它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区别,就在于它是培养人的活动,它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受教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这个转化的过程就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在中外教育史上,尽管对教育的解说各不相同,但却存在着一个共同的基本点,即都把教育看作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南师大02研)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教育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续与发展所必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必需。

从这意义上说,教育是人类永恒范畴,与人类共始终,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积累的知识越来越丰富,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就越来越显著。

教育是为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在其他动物界是没有的。

因为动物活动不管多复杂也只是一种程序化了的动作反射,动物既不会制造工具、自觉地改造自然,没有什么改造自然的经验,也没有语言借以传授经验,因而不可能产生有目的的教育活动。

只有人类才能根据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自觉地去支配世界、改造世界,将改造世界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从而产生教育活动。

资产阶级的一些学者,无视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认为动物也有教育,企图否认教育的社会性和目的性,是反科学的。

总之,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区别就在于它是培养人的活动。

4、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中大02,西南师大03、04,交大01研)

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南大03研):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

教育者(武大04研):

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

教育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

教育是一种以培养人为目睹的活动,它是教育者以其自身的活动来引起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按照一定的方向去发展。

离开教育者及其有目的的活动,也就不存在教育活动。

受教育者(北航03研):

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

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缺少这一要素,就无法构成教育活动。

教育措施:

是实现教育目的所采取的方法它包括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教育内容是挑选那些符合教育目的、最有价值和适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水平的影响物。

教育手段是指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方法,它既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教与学的方式和方法,也包括进行教育活动时所运用的一切物质条件。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凭借这些手段才能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相互关系:

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掌握着教育的目的,采用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手段,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着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5、 

现代学校教育与古代学校教育的异同?

(广州03,上海理工04)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

(中大05研)

(1)古代学校教育包括奴隶社会的教育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基本上是与生产劳动脱离的;

学校教育为奴隶主阶级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学校成了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

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和治人之术;

教学的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

学校与社会生活脱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被囿(yò

u)于狭小的天地里,所以古代的学校教育是一种封闭式的教育。

(2)现代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促使现代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教育是从古代教育发展来的,与古代教育有某些共同特征。

但现代教育是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为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形成发展的,具有区别于古代教育的特征;

同时由于现时代存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差别,因而也形成了两种不同性质的现代教育。

现代教育是在商品经济占主体地位、科技高度发展、高度的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产生发展的,因而形成了一些基本特征:

生产性→现代的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发生着密切联系,越来越紧密结合;

自然科学的教育内容大为增加,学校教育的任务,不仅是培养政治上所需要的人才,而且还担负着培养生产工作者的任务;

民主性→学校教育不再为少数剥削阶级所垄断,而是逐渐走上大众化,具有民主性,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逐渐普及,成人教育日趋发展;

班级授课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科学性→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越来越被广泛地采用;

学校教育不再受围墙的限制,走向多种形式的办学,并与社会发生密切联系,逐渐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

发展性→现代学校教育更注重智力发展,重视人各方面的潜能,重视人的个性发展。

第二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影响人的发展诸因素及其作用(4)(上海师大01研)

遗传、环境、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南大03研)

①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遗传(华中师大04)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这些遗传的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自然的或生理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这些自然条件,人的发展就无法实现

② 

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遗传素质有一个发展过程,它表现在人的身体的各种器官的构造及其机能的发展变化上,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为一定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可能与限制,制约着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

③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人的遗传素质是有差异的,这是不可否认的,人的遗传素质的差异不仅表现在状态、感觉器官方面,也表现在神经活动的类型上。

④ 

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随着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作用,人的遗传素质会逐渐地发生变化。

总之,应该承认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但同时也要反对遗传决定论。

(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结合其他内容考过)

环境(南大03研)是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

它包括个体所接触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他因参与其中而接触到的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以及家庭生活,还包括邻里、亲戚、朋友的交往等,所有这些方面的不以培养人为目的的外界自发的对个体发展的影响,都是我们所说的环境。

人一生下来,就受着环境的影响。

在环境的影响下,发展着身体,获得一定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形成各种思想和行为习惯。

一个人的身心能否得到发展和发展到什么程度,都与他的社会环境分不开,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客观的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

但是,人的社会实践是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而,离开人的实践,单纯的客观环境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发展和成就。

那种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人看作环境的消极的适应者,认为生长在某种环境中的儿童,就只能消极地成为某种样子的人的“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

(3) 

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常考题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能排除和控制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给人以更多的正面教育,使人按照一定的思想政治方向发展,更有利于思想品德的培养,使年轻一代健康地成长。

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而环境中其他方面的影响,往往是自发的、偶然的、片面的,是不能与学校教育相比拟的。

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教师受社会的委托来教育学生,他明确教育目的,熟悉教育内容,懂教育规律和方法,自觉地促进学生按照一定的方向去发展。

年轻一代正是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他们的重要任务是学习,他们知识的获得和思想品德的形成,主要依靠成人所给予的教育,不象成年人那样还可以依靠工作实践、自学来增加知识。

因而,教育对年轻一代的发展作用比成年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更大一些。

因此,教育对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在现代社会中,很难设想一个没有受过系统的学校教育的人能够参加工作和做好工作。

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的实现,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

教育者应该根据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争取各方配合教育学生,教育的效果更好。

(4)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武大02,北师大96研)

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只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外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也只有通过学生身心的活动才能起作用。

在同样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每个学生发展的特点和成就主要到决定于他自身的态度,决定于他在学习、劳动、和科研活动中所付出的精力。

所以,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

随着人的自我意识的提高和社会经验的丰富,人的主观能动性将逐渐增强,人能有目的地去发展自身。

这表现在对周围环境的事物,能作出有选择的反应,能自觉地作出抉择,控制自己的行为,还表现为自身的发展预定出目标,并为实现自定的目标,自觉地进行奋斗,这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推动人的发展的高度体现。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

离开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

人的活动包括:

生命活动、心理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人们只有通过这些活动,才能得到发展,离开这些活动,就谈不上任何发展。

所以,从个体发展的各种可能变为现实这一意义上来说,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教育要怎样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

(中大00,北师大96,上海师大04研)

人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教育只有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行之有效。

①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过程是由低级到高级,具有一定顺序性,教育教学工作就要遵循这种顺序性。

在对年轻一代进行教育时,必须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等顺序,逐渐地前进,不能“揠苗助长”、“凌节而施”。

②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

人的身心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在发展的每个阶段,都具有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学生年龄阶段不同,对接受施教的内容、方法能力也不同。

③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由于每个人的遗传素质不同,所受的社会环境机和教育影响以及个人的主观努力程度不同,学生的发展程度是有差异的。

总之,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并不等于迁就学生身心发展的现有水平,而是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共性和个别差异性,善于向他们提出经过他们努力能够达到的要求,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不断地提高他们身心发展的水平。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1、教育与诸社会现象的关系(西南师大03,交大02,苏州04研)

(1)、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南师大99,西南师大99研)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①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办教育需要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办多少学校,能吸引多少人受教育,学习多长时间,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作保证。

缺乏必要的物质条件,人们连吃、穿都没有,就无法从事教育活动。

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培养什么样的人,即受制于政治经济制度,也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有密切的关系。

③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更新,也必然促进着教学内容的发展和更新。

当然,生产力对教育的作用,总是受生产关系的影响的,生产力的发展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但它不能单独地决定教育的发展,生产力是与生产关系同时作用于教育的。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南大03,浙大03研)

①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教育对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加社会财富,起着重要作用。

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的手段。

通过教育可以高效能地扩大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使科学知识得到普及,先进的生产经验得到推广,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③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教育的主要职能是传递人类已有的科学知识,但它也担负着发展科学知识、产生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任务,这在高校中表现尤为突出。

(2)、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伟大影响作用。

(中大04,东北04研)

①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自古以来,任何一种政治、经济制度,要想得到实现、巩固和发展,必须有一定的人才作支柱,而这些人才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学校教育。

②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

一个国家普及教育的程度越高,人的认识就越丰富,就越能增强公民的意识,认识民主的价值,推崇民主的措施,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履行民主的权利,推动政治的改革和进步。

③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

学校是知识分子和青少年集中的地方,他们有知识、有见解,思想敏锐,勇于发表意见,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言论、行动、讲演、文章、学校中的教材和刊物等,来宣传一定的思想,造成一定的舆论,籍以影响群众,为一定的政治、经济服务。

(3)、总之,一定性质的教育被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又给予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以伟大的影响作用,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我们要了解某一社会教育的性质,就必须首先弄清这一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制度,这是研究教育问题应该明确的一个基本原理。

但是,生产力是整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后决定力量,任何社会的教育都不能脱离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归根到底,都要受生产力所决定。

所以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二者是相互联系,同时作用于教育的。

3、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

教育与其他意识形式:

政治思想、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宗教、文学以及科学等也都发生密切的联系,这些社会意识形式也影响着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直接地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的思想和理论。

其他社会意识形式,不仅影响着教育思想,而且也构成为一定的教育内容,教育不能离开政治思想、哲学思想、道德观念、文学、科学、艺术等而架空地存在。

而其他社会意识的传播,也必须依靠教育。

4、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南开04,武大03、04,北师大04,华中师大04研)

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

这表现在几个方面:

①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要解决的问题是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精神财富,形成受教育者的个性,这是教育所独有的特点。

这有一转化活动的过程和应采取的步骤不同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规律的,它是与人们的精神活动规律密切相联的。

对教育规律的认识不会因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变化而被否定,二者之间是相对独立的。

②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而凭空产生。

但它一经产生便具有了相对独立性,有了自己独立的发展道路,后来的教育要在以前的教育基础上向前发展,后来的教育发展与以往的教育有渊源的关系,都带有自己发展历程中的烙印。

③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