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通信091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课程设计王国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8317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7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通信091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课程设计王国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精品通信091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课程设计王国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精品通信091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课程设计王国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精品通信091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课程设计王国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精品通信091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课程设计王国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精品通信091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课程设计王国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精品通信091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课程设计王国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精品通信091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课程设计王国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精品通信091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课程设计王国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精品通信091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课程设计王国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精品通信091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课程设计王国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精品通信091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课程设计王国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精品通信091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课程设计王国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精品通信091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课程设计王国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精品通信091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课程设计王国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精品通信091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课程设计王国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精品通信091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课程设计王国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精品通信091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课程设计王国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精品通信091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课程设计王国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精品通信091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课程设计王国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通信091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课程设计王国镇.docx

《精品通信091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课程设计王国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通信091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课程设计王国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通信091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课程设计王国镇.docx

精品通信091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课程设计王国镇

1。

绪论1

2.煤矿安全监控系统1

2。

1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设计的目的1

2。

2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设计的要求2

2.3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概述2

2.3。

1KJ90NB全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3

3。

确定监控所需传感器的种类及数量4

4.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设计6

4。

1KJ90—F8/型井下监控分站7

4。

2传感器的介绍8

4。

2.1KG9701A型低浓度甲烷传感器8

4。

2.2KGU9901型液位传感器9

4.2。

3KGF15型风速传感器10

4.2.4GML(A)型风门开闭传感器11

4.2。

5GF型风流压力传感器11

4.2.6GTH500(B)型一氧化碳传感器12

5.KHX90型通讯线路避雷器13

6。

安装与调试14

6。

1分站的安装14

6。

1.1安装过程14

6.2分站的调试15

6。

2。

1分站号的调试15

6。

3传感器的安装与调试15

6。

3.1现场调校施工步骤16

6。

3.2调校精度16

6。

3.3校验精度值17

7。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软件的安装17

8。

设计小结20

9。

参考文献21

1。

绪论

在我国的能源工业中,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70%左右,预计到2050年还将占50%以上,因此,煤炭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

2002年全国煤炭总量为13。

9亿吨,2003年为16.0亿吨,2004年煤炭产量尽管达到了19.60亿吨,2005年达到21亿吨,仍不能完全满足需求。

当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煤炭工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必须确保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仍十分严峻,具体表现为:

 煤矿事故的死亡人数占工矿企业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的死亡人数的72.8%~89.6%(2002-2005年);

 煤矿企业一次死亡10人以上事故中,瓦斯事故占死亡人数的71%。

煤矿所面临的重大灾害事故是相当严峻的,造成的损失是极其惨重的.

 由于煤矿事故多,死亡人数多,造成了我国煤矿的百万吨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与先进采煤国家的差距很大。

2000—2004年我国煤矿的百万吨死亡率为6~3,而国外先进采煤国家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非常低。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水平与国外先进采煤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煤矿特大及特别重大瓦斯(煤尘)灾害事故的频发不但造成国家财产和公民生命的巨大损失,而且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声誉。

在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建立和谐社会的背景条件下,我国煤矿必须大幅度减少和控制特大以上瓦斯事故的发生.

 实际上,煤矿瓦斯事故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是以往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问题的集中暴露,涉及许多方面,既有自然因素、科技投入和研究的不足,也有人为的条件以及国家的体制、管理、经济政策,社会的传统观念,煤矿企业的文素质等等。

大多数煤矿技术水平低下,从业人员素质低,工程技术人员缺口多,难以适应高危环境的要求是不容忽视的现实。

安全监控系统的建立,实现了对瓦斯、风速、一氧化碳、温度、负压等环境参数和设备开停、风门开关、风筒状态等设备的状态全面、准确、连续监测,实现了超限报警、自动断电控制等功能。

2。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

2.1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设计的目的

本课程设计要求给出一个小型矿井开采、通风设计图,根据井下工作面和巷道的布局及分站、传感器的布置规则,进行合理选择和布置各种设备。

通过硬件方面分站供电,分站传感器组装与调试,校准,故障排查等,软件方面中心站软件的安装,侧点定义,数据查询等操作,使学生熟悉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基本结构,系统的组装、调试、故障处理,中心站软件的功能,内容等,实现煤矿综合信息化专业方向技术人才的实践培养。

2.2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设计的要求

1.对矿井开采、通风设计图进行分析,结合分站、传感器等设备的安置原则,设计煤矿监控系统并绘出井下监控系统通信布局图;

2.按照布局图及双机热备要求,安装分站(1台),传感器(7台),监控主机(2台),地面环网交换机(1台)等设备,完成接线,通信调试;

3.完成.NET,。

b,SQLServer2000数据库等中心站支持平台的安装,安装中心站监控软件、双机热备软件,建立数据库的连接,软件初始化设置,完成软件基础平台的搭建;

4.运行监控软件,设置分站号,测点号,信号类型,设置各传感器报警值,断电值,复电值;

5.双机热备软件初始化设置,调试;

6.掌握中心站软件、双机热备软件功能,操作及应用。

2。

3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概述

根据矿井对矿井开采、通风设计图进行分析,结合分站、传感器等设备的安置原则,设计煤矿监控系统并绘出监控系统图;

图2-1KJ90NB煤矿监控系统

2。

3.1KJ90NB全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

该系统能将矿井各类监控子系统集成到综合自动化控制网络平台中,与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无缝联接。

将生产、安全、管理等方面的信息有机地整合到一起,进行分析处理、统计、优化、发布,从而实现矿井“管、控、监”一体化及减员增效的目标。

1)系统组成:

系统主要由地面监控主机、数据服务器、核心交换机、集成平台软件、防爆工业以太网交换机、防火墙、接入网关、监控站、控制器、传输光缆及双绞线等组成。

2)主要功能特点:

Ø通讯方式采用多主并发通讯技术,彻底突破了低速总线下的技术瓶颈,反应速度显著提高;

Ø系统节点容量大大增加,突破了现有煤矿监控系统所支持的节点容量的限制;

Ø采用开放式的TCP/IP协议,兼容能力强,并支持CAN/RS485总线等多种信号接入及转换,可方便接入矿井各种监控子系统;

3)主要技术参数:

Ø传输方式:

工业以太网+现场总线

Ø通讯速率:

10/100M;100/1000M

Ø通讯模式:

多主并发

Ø控制时间:

≤1s

Ø协议标准:

TCP/IP

Ø冗余恢复:

≤0.3s

Ø集成能力:

强大

Ø信号汇接:

Ethernet,RS485,CAN等

4)集成接入的子系统有:

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瓦斯抽放监控系统、通风机监控系统、矿井人员管理系统、矿井供电监控系统、主通风机在线监控系统、胶带输送机监控系统、井下排水自动控制系统、井下机车运输信集闭系统、压风机监控系统、选煤厂监控系统、调度大屏幕显示、矿井移动通讯系统、煤矿产量调运系统、工业电视系统、提升监控系统、锅炉房监控系统、束管监测系统、防尘喷雾系统、火灾采煤工作面自动化系统等。

3.确定监控所需传感器的种类及数量

对矿井开采、通风设计图进行分析,结合分站、传感器等设备的安置原则,我们列出了下列所需的设备.

表3—1所需设备

设备名称

设备型号

单位

数量

瓦斯传感器

KG9001B

1

一氧化碳传感器

GT500(A)

1

开停传感器

GT—L(A)

1

风速传感器

KGF15

1

液位传感器

KGU9901

1

风流压力传感器

GF

1

封门开闭状态传感器

GML(A)

1

井下分站

Kj90—F8

1

避雷器

KHX90

1

环网交换机

CQCC6200

1

超声波涡旋风速仪

1

 

3。

1确定分站的容量和数量

图3。

1.1煤矿安全监控设备连接图

Ø系统组成:

中心站、环网交换机、数据分站、各种传感器、机电控制设备

Ø基本容量:

64个数据分站,最大可扩展到255个分站。

Ø分站容量:

8路模入,8/12路开入,8路开出。

Ø系统总量:

模入量512个,开入量512个,开出量512个。

Ø信息传输:

有线时分制

Ø调制方式:

频移键控

Ø传输速度:

2400比特/秒

Ø传输距离:

20公里

我国煤矿监控系统大多采用集散型结构、树状网络,以大容量(测点数)、多参数(测量参数的类别)、多功能、时分制传输方式为主。

传感器:

瓦斯、CO、风速、温度、差压、烟雾等环境参数;煤仓煤位、水仓水位、机组位置、皮带运煤量、风机风压、机电设备的开停等生产参数;皮带速度、皮带跑偏、轴承温度等机电设备的状态参数;电压、电流、功率等电量参数等等。

1.技术指标:

Ø中心站至最远测点的距离≤10Km

Ø传感器至分站的传输距离≤1Km

Ø系统巡检时间≥30S

Ø控制执行时间≥30S

Ø系统误差≥1%

时分制监测系统的误码率≥10-6

表3-1—1传感器设置条件

甲烷传感器设置地点

报警浓度

断电浓度

复电浓度

断电范围

采煤工作面

1。

0%CH4

1。

5%CH4

1。

0%CH4

工作面及其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矿井的掘进工作面

1。

0%CH4

1.5%CH4

1.0%CH4

进风巷、工作面及其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采煤工作面回风平巷

1。

0%CH4

1.5%CH4

1。

0%CH4

工作面和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矿井总回风巷

0.75%CH4

1.0%CH4

0.75%CH4

工作面和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4.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设计

下图是一个煤矿监控系统结构图,从图4—1可以看出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大致分为两部分即地面和井下.传感器将探测到的信息经过转换,转换成电信号送到分站,分站对数据进行线性校正、判别、逻辑运算等处理传送到地面主站.中心站是将送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发送命令给下位机,最终到达终端执行器,执行命令.

●4.1KJ90—F8/型井下监控分站

主要功能:

KJ90—F8型井下监控分站(以下简称分站)是一种以嵌入式芯片为核心的微机计算机系统,可挂接多种传感器,能对井下多种环境参数诸如瓦斯、风速、一氧化碳、负压、设备开停状态等进行连续监测,具有多通道,多制式的信号采集功能和通讯功能,通过工业以太网或总线方式能及时将监测到的各种环境参数、设备状态传送到地面中心站,并执行中心站发出的各种命令,及时发出报警和断电控制信号。

●功能特点:

1、为井下所挂接的各种传感器、断电器提供工作电源;

2、采集各传感器的实测参数,设备运行状况、开停状态;

3、通过工业以太网快速向地面的系统中心站传送巡检参数;

4、通过RS485方式向地面中心站传递参数;

5、执行地面中心站发往井下的各种控制命令;

6、对异常状况超限状况进行断电控制;

7、分站具有与传输接口双向通信及工作状态指示功能;

8、分站具有甲烷、风速、风压、一氧化碳、温度等模拟量采集及显示功能,模拟量输入信号采用频率型模拟信号;

9、分站具有馈电状态,风筒开关,风门开关、烟雾等开关量采集及显示功能;

10、分站具有累计量采集及显示功能;

11、分站具有控制风电、瓦斯闭锁功能;

12、分站具有初始化参数设置和掉电保护功能.初始化参数可通过中心站软件输入和修改;

13、分站具有自诊断和故障指示功能;

14、分站具有备用电源,当电网停电后,能对甲烷、风速、风压、一氧化碳、局部通风机开停、风筒状态等主要监控量继续监控。

●主要技术指标:

1、分站工作电压:

12VDC,最大工作电流:

300mA;

2、模拟量信号:

200HZ~1000HZ的频率量信号;

3、开关量信号:

1mA/5mA的电流信号;

4、累计量输入处理误差:

累计量输入处理误差不大于0。

5%;

5、数字量信号:

与外接数字量信号的传感器采用RS—485方式进行数据交换,最大工作电压幅值≤5V,最大工作电流幅值≤150mA;

6、控制量信号:

采用本安高低电平或无源继电器触点输出;

7、系统信号传输:

采用RS-485通讯方式:

数据传输速率为2400bps数据传输速率为10/100采用以太网通讯方式;

8、信号端口;

表4—1-1信号端口

名称

KJ90-F16型井下监控分站

KJ90-F8型井下监控分站

信号采集端口

模拟量信号/开关量信号输入口(通过中心站软件设置可以互相转换)

16路

8路

数字量输入口

1路

1路

脉冲量输入口

1路

1路

断电控制端口

近程断电输出口

2路

1路

远程断电输出口

6路

4路

通讯端口

RS—485通讯口

1路

1路

10/100Mbps自适应以太网口

1路

1路

4。

2传感器的介绍

4.2。

1KG9701A型低浓度甲烷传感器

图4。

2.1甲烷传感器

主要用于监测煤矿井下环境气体中的瓦斯浓度,是煤矿预防瓦斯突出和瓦斯爆炸必不可少的测量仪表。

它可以连续自动地将井下沼气浓度转换成标准电信号输送给关联设备,并具有就地显示瓦斯浓度值,超限声光报警等功能。

采用国家科技“九五”

攻关项目成果:

高稳定性、长寿命热催化元件,通过改变制作工艺及催化剂配方(自制)等,大大提高了催化元件的性能指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增强了仪器抗高瓦斯冲击的能力,将稳定性能指标由一周提高至一月,使用寿命由一年延长至一年半。

具有性能稳定、测量精确、响应速度快、结构坚固、易使用易维护等特点,增加了遥控调校、断电控制、故障自校自检等新功能,大大节约了使用与维护费用.

1.主要技术指标:

Ø测量范围:

0~4.00%CH4(0~10.00%CH4)

Ø测量精度:

0。

00~1.00%CH4≤±0.10%CH4

1。

00~2。

00%CH4≤±0。

20%CH4

2。

00~4.00%CH4≤±0。

30%CH4

4。

00~10.00%CH4≤±8.00%真值(相对误差)

Ø元件检测反应速度:

≤20s

Ø调校周期:

≤1个月

Ø使用寿命:

≥1。

5年

Ø信号带负载能力:

0~400Ω

Ø报警方式:

二级间歇式声光报警,≥85dB(声强),能见度>20m(光强)

Ø报警点范围:

0.5~2.5%连续可调

Ø采样方式:

限制扩散式

Ø整机工作电压:

9~24VDC

Ø传输距离:

3km(供电18VDC使用1.5mm2截面铜芯电缆)

Ø输出信号:

200~1000Hz、1~5mADC

Ø防爆型式:

ExibdⅠ矿用本安兼隔爆型

4。

2。

2KGU9901型液位传感器

图4。

2。

2液位传感器

是一种全密封潜入式扩散硅测量仪器,主要用于煤矿井下水仓、井底水仓及采区水仓液位的监测,也可用于河流、水库、水厂、污水处理厂、酒厂、电厂等水位、液位监测。

主要由压阻式传感头和主机组成,可就地显示并输出电流、电压或频率信号。

具有结构简单、测量精度高、读数直观、性能可靠、使用维护方便的特点.还可与集散监控系统配套使用。

1.主要技术指标:

Ø测量范围:

0~5m

Ø基本误差:

≤±1%

Ø工作电流:

≤30mADC

Ø输出信号:

电流、电压或频率信号

Ø显示方式:

三位LED显示

Ø防爆型式:

ExibⅠ矿用本安型

Ø外形尺寸:

(280×100×50)mm

Ø重量:

1.3kg

4.2.3KGF15型风速传感器

图4.2。

3风速传感器

主要用于煤矿井下风速的测量,安装在测风站、进回风巷和采区工作面等场所,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仪器。

具有遥控调校功能,其主要作用是不受通风巷道断面大小影响,能很方便地进行安装调校,并且还具有更好的信号远传功能.同时,该传感器是用压电超声原理研制成功的无转动部件,结构小型化,使用方便,检出量不受环境温度气压、粉尘和电磁干扰影响,具有测量精度高、范围宽、维护方便等优点。

可与矿井环境监测系统配套使用。

1.主要技术指标:

Ø测量范围:

0。

3~15m/s

Ø基本误差:

≤±0。

3%

Ø工作电压:

9~24VDC

Ø工作电流:

≤70mADC

Ø显示方式:

就地显示3位LED

Ø输出信号:

1~5mADC、200~1000Hz

Ø防爆型式:

ExibⅠ矿用本安型

2.使用方法:

在使用时首先测出被安放地点巷道断面平均风速值,然后将该传感器安放在断面的任意点上,这时应注意风流方向与传感器的风流指向偏差不大于5度,然后将红外线遥控器指向传感器按动上下键使传感器显示值与断面平均风速值相等即可。

4。

2。

4GML(A)型风门开闭传感器

图4.2。

4封门开闭传感器

适用于连续检测煤矿井下通风系统风门的开闭状态,输出多种信号制,具有现场风门“开”、“闭”状态的指示。

可与各类监控系统配套使用。

1.主要技术指标:

Ø测量原理:

磁场感应

Ø输出信号制:

二线制1~5mADC、四线制-5~5mADC

Ø触点式:

常开或常闭

Ø传输距离:

2km

Ø工作电压电流:

9~24VDC

Ø防爆型式:

ExibⅠ矿用本安型

4。

2.5GF型风流压力传感器

图4。

2。

5风流压力传感器

适用于煤矿井下巷道及瓦斯抽放管道负压(差压)的连续实时监测,是监测风压变化,保证矿井正常通风、配风及瓦斯抽放管路安全;监测老塘漏风,保证隔墙密闭质量的重要传感器。

可输出多种信号制供选用,能在有瓦斯煤尘爆炸危险的场所连续工作。

1.主要技术指标:

Ø型号:

GF5F(A)型、GF5Z(A)型、GF100F(A)型、GF100Z(A)型

Ø测量范围:

0~0.5/1/2/5/10/100kPa

Ø测量误差:

≤±1%F.S

Ø输出信号:

200~1000Hz、l~5mADC、0~5VDC、4~20mADC等

Ø工作电压:

9~24VDC

Ø工作电流:

≤60mADC

Ø显示方式:

三位半LED数字显示

Ø防爆型式:

ExibⅠ矿用本安型

4.2。

6GTH500(B)型一氧化碳传感器

能连续监测和就地显示一氧化碳浓度值,并在超限时发出声光报警,能在具有瓦斯、煤尘爆炸危险等恶劣的环境中对煤的自然发火、运输胶带等各种内、外因火灾实现就地监测和遥测。

可与KJ90、KJ92、KJ4等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配套使用,亦可与其它能接收传感器输出信号的监控系统配用。

曾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主要技术指标:

Ø工作电压:

9~24VDC

Ø工作电流:

<100mADC

Ø检测范围:

0~500PPmCO

Ø检测误差:

F.S范围内5%(相对误差)

Ø显示方式:

三位红色LED显示(分辨率:

1PPmCO)

Ø输出信号:

200~1000Hz、1。

0~5。

0mADC

Ø防爆型式:

ExibⅠ矿用本安型

Ø外形尺寸:

(190×114×57)mm

5.KHX90型通讯线路避雷器

KHX90型通讯线路避雷器(以下简称通讯避雷器)是为防止雷电通过通讯线路窜入,从而损坏地面与之相连的电器设备,引发安全事故而专门设计研制的防避雷装置.产品特点:

通讯避雷器内部设计有混合型、多层次雷电及浪涌防护屏障。

通讯避雷器的电路设计选用了阻抗线圈、压敏电阻、TVS和熔断保险管等多种无源器件。

通讯避雷器具有插入损耗小、线间偶合电容小、兼容性好、安装使用方便等特点。

1.主要用途:

双绞线通讯线路的防雷保护。

2.适用范围:

地面机房设备及井口

3.工作条件

Ø工作温度:

-5℃~40℃;

Ø相对湿度:

≤90;

Ø大气压力:

70kPa~llOkPa;

Ø机械环境:

无显著震动和冲击的场合.

4.工作原理

通讯避雷器采用半导体放电原理。

用阻抗线圈、TVS、熔断保险丝和压敏电阻等专用器件组成浪涌保护装置。

工作时,一旦出现沿通讯线路输入的电压超过雪崩电压情况(含雷电窜入),保险丝熔断,同时保护装置中的压敏电阻起可变电阻的作用.当元件两端的电压增大,内部二极管两端的电压逐步达到崩溃值时,压敏电阻的阻值将迅速减小,从而将瞬态的过电压箝位在特定值上。

TVS二极管为筘位类型的过电压保护元件。

5.技术特性

Ø最大限制电压:

≤350V;

Ø最大通流容量:

10KA(8-20μS)

Ø接地电阻:

≤2Q

Ø插入损耗:

≤0.5dB

Ø电感量:

78uH/路(6路)。

6.接线:

ØA+、A—接通信线路

ØB+、B-接通信线路

ØGNDl-接地1GND2—接地2

外接地线为铜芯线:

线径≥2.5mm2;长度〈10

m;裸露在地面的通讯线必须采用屏蔽线,并将屏蔽层在入井、入机房前可靠接地;地面的通讯线必须穿金属管,并埋入地下,深度≥0.7m。

两端地线不可连在一起!

入线端和出线端并无特别规定,可相互调换。

通讯避雷器的接地必须可靠.接地极附近的土壤应保持湿润。

1.传输方式:

频移键控信号传输:

用数字信号(基带脉冲)调制的载波信号称为健控信号,数字调制的载波信号的频率是离散的(即频移),故又称为频移键控信号。

频移键控传输的发送与接收均需要调制解调器,设备较复杂,但信道利用率高,抗干扰力强,适用于大型监测系统.

Ø电缆长度要求:

从地面中心站到井下分站,采用PUYVR—4或PUYVR39型电缆时,最大传输距离为20Km.从井下分站到传感器,采用PUYV39—1或PUYVP-4型电缆时,最大传输距离为2Km。

Ø接线盒:

KP5001A2或KP5001A3

Ø电缆长度:

实际所需长度/70%

Ø接线盒的数量:

接线的个数点/70%

6。

安装与调试

6。

1分站的安装

6.1。

1安装过程

1.规划连接:

根据分站需要连接的传感器及控制线路等做出规划,最好用表格记录每个传感器及控制口的对应通道号与控制线路.

2.连接传感器到分站:

一个分站传感器接口插座可挂接两个传感器,他们共用分站插座的18V正与地,通过各自的白色信号线与分站插座的信号1和信号2确定具体通道号。

所需用到的连接盒有两通和三通接线盒,使用连接盒连接线缆时注意剥线不能太长,只能使用工具剥线,不能用明火烧线。

3.连接控制线

控制线分两个位置连接,第一个为分站的近程断电输出,大分站有四路,中分站和小分站各有一路,位于分站电源箱内,大分站由具体的控制线路数表示。

第二个为分站远程断电输出,大分站有四路,中分站有三路,小分站有一路,位于分站接口插座控制口,通过蓝色说明标签表示不同的控制线路数。

4.通信线连接

通信线通过分站的三芯接口插座通过接口装置将RS485信号转换为RS232或RJ45的设备,最终与地面中心站主机相连.

5.查看传感器的设备是否通电工作,如果没有电。

检查线路是否连接正确。

6。

2分站的调试

井下分站的硬件网络平台建好后,并不能正常工作,还需要对它进行相关的参数设置才能投入使用。

分针的参数调试可使用遥控板直接对分站进行设置,也可以通过中心站主机在地面进行设置。

6。

2.1分站号的调试

用遥控板的选择键,同时按住上下键对准分站进入调试状态,直到显示窗显示0dxxx为止.在通过上下键选择分站号.

传感器类型选择部分共包括“通道选择”、“通道开关”和“传感器类型选择”三个调试项。

6。

3传感器的安装与调试

根据矿井通风图对传感器进行布置,下图是对应的传感器分布图:

T1:

设置在低瓦斯,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工作面

T2:

设置在工作面回风巷。

T4:

当低瓦斯和高瓦斯矿井采煤工作面采用串联通风时,设置在被串工作面的进风巷。

T0:

设置在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采煤工作面上隅角。

T3:

当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瓦斯传感器T1不能控制采煤工作面进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则在进风巷设置瓦斯传感器T3。

T8:

用于有专用排瓦斯巷的采煤工作面混合回风流处。

6.3.1现场调校施工步骤

调校前准备工作:

⑴、向矿调度电话汇报,征得矿调度同意后方可开始调校。

⑵、调校前电话通知监控机房,将待调校传感器测点名称更改为:

“调校"字样,待集团公司上传网页上测点出现“调校”时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⑶、将气瓶垂直于巷道底板放置好(流量调节阀朝上,瓶体朝下)。

⑷、将待调校传感器取下放至巷道底板,检查甲烷传感器外观是否完好,并清理表面及气室周围积尘,打开进气罩遮挡片。

调校零点:

⑴、将空气瓶导气管与传感器气室连接,注意连接要保证紧密不漏气。

⑵、用遥控器将传感器调至显示“数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