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8320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5.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

《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

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

上课日期:

月日

课题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2)

(共2课时)

第1-2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教学

重难点

1.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

2.认真观察课本插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从一年级起,我们就开始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中我们学到了关于写字、读书、写日记等方法,为我们以后养成习惯打下了基础。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最后一个习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二、指导看图,领会内容

(一)指导观察第一页

1.学生自由观察,思考:

图上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他这是会时想些什么?

2.指明回答,教师补充

第一幅:

在天文台,老师和同学参观古代的天文仪器。

同学门看到这台仪器,一定为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感到骄傲。

第二幅:

在天文台的天文展览馆内,墙上贴着宇宙中星体的照片,希望大家长大后到太空中研究宇宙的奥秘。

第三幅:

简介:

碑刻是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和图画,大多出自著名书法家和书画家之手,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同桌共同参观三幅图,回顾主要内容,说说自己的想法。

(二)指导观察下两幅图

1.学生自由观察插图,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思考:

图上有哪些人物,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有什么意义?

2.同组相互交流,感受体会

(三)学生交流:

观察了这些图画,你有什么想法?

三、教师小结

四、练习介绍自己的家乡

1.自由练习2.台前介绍3.教师评价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从小就要到学校里学习知识,长大后才能胜任祖国交给我们的工作。

因此,学习知识就是为了——(学生齐答:

运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二、指导看图

教师带领学生依次观察插图,弄清图中内容。

1.第一行两幅

(1)教师简单介绍

(2)学生讨论:

控制室和播放室的几位同学是怎样工作的?

(3)班级交流

2.第二行左图

(1)提问:

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

表情如何?

(2)教师小结:

这几位同学的字真棒,但这并不是轻易得来的,而是他们长久的练习换来的。

只要大家坚持天天练习,相信有一天你们的字会写的更好!

第二行右图:

(1)学生仔细观察,回答:

从图中得知,演讲要注意什么?

(2)请一位同学作一次简短的演讲,学生评价。

(3)教师总评

3.第三行左图

(1)观察图中的人物在干什么?

(2)自由练习朗诵,体会方法。

第三行右图

(1)观察插图,回答:

图上的人在干什么,黑板报出的怎样?

(2)教师补充:

办黑板报要先选择好内容,确定栏目,设计图案。

4.左上图

学生观察,谈谈怎样编手抄报?

5.右下图

(1)教师简介

(2)学生交流:

他们演的怎样?

怎样才能演好课本剧?

(3)教师小结:

参加课本剧演出,可以锻炼自己运用语文的能力,陶冶艺术情操,培养自己多方面的情感。

三、谈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教学设计

上课日期:

月日

课题

1长江之歌

(共2课时)

第1-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

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理解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和“有母亲的情怀”。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齐读课题。

2.《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

这首歌分成了两段。

二、指读课文,概览全文。

分段指读课文

问:

这段歌词,从哪些方面歌唱了长江,谁能用四字词语来概括?

三、学习生字。

1.出示两个生字“涤”和“溉”,读准字音。

2.理解字义

“涤”是什么意思?

(洗)

“溉”是什么意思?

(浇灌)。

这两个字都与“水”有关,所以部首都是“三点水”。

3.指导写好“三点水”

问:

怎样才能把三点水写漂亮,谁来说说看?

出示口诀,齐读一遍。

(三点成弧形,中点稍偏左,挑点轻轻出,点画需呼应。

4.写生字两遍。

四、凭借“副歌”,引导感悟内容

1.感受副歌的作用

生字学完了,接下来我们要干什么呢?

谁来读——

出示:

划出两段中相同的歌词,读一读,想一想,它用了什么修

辞手法?

它在歌曲中起什么作用?

指读相同的歌词。

 

相同的内容在歌曲中出现两次,这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反复)读读歌词的内容,它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段歌词在文中反复出现,还把长江比作是母亲,它在歌曲中起什么作用呢?

(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无比热爱,无比依恋之情。

小结:

同学们,像《长江之歌》这样,有的歌曲的歌词分成了两部分,有一部分歌词在每段中反复出现,被称之为“副歌”;还有一部分歌词在每段中都有变化,被称之为“主歌”。

“副歌”的作用在于集中地表现整首歌曲的主题,抒发强烈的情感。

一起读一读副歌部分。

2.理解长江是无穷的源泉,有母亲的情怀。

(1)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有母亲的情怀呢?

它的答案在主歌部分。

请同学们自己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几句歌词,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歌词中描绘的情景。

出示“主歌”部分。

(2)交流:

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出示: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走来”和“奔去”能不能交换位置?

师补充:

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发源于我国西部青藏高原各拉丹东雪山,冰雪融水汇成涓涓细流,成为长江的源头。

长江穿越11个省市,经过6300多千米的里程,5400多米的跌宕,一路汇集了几十大河流,波涛汹涌,气势非凡,如一条巨龙向东海奔腾而去,从西到东横贯中国。

这句歌词用了两个表示地点的词——雪山、东海,从空间的角度展示了长江的源远流长、多姿多彩。

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出示: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长江的年龄到底有多大,是地质学的一个“世纪谜题”。

中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提出,长江形成时间至少在2300万年前,比人类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要早得多。

这句歌词中用“远古”和“未来”这组表示时间的反义词,从时间的角度歌唱了长江历史悠久、气势磅礴。

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交流:

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你们找到了哪些歌词?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因为长江为祖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两句歌词罗列了哪些?

长江不仅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渔业资源,而且有便利的水上交通,它孕育了生命,浇灌土地,把祖国各地团结在一起,推动祖国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

这两句歌词用拟人的手法,把长江当成了一位慈爱、无私、坚强、力量巨大的母亲,歌颂了长江为祖国作出的不可估量的贡献。

齐读两句歌词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并聆听歌曲

1.全文把长江称作“你”,用第二人称的写法使感情的流露更直接,更自然,更亲切。

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3.想不想听听这首歌是怎样唱的?

下面,我们来听听我国著名的女歌唱家殷秀梅演唱的这首歌曲。

六、作业

1.课堂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第1课的作业

2.家庭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第1课的作业

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抓住一两个方面说说你对长江的了解。

第二课时

一、强化训练,熟读成诵

1.教师有感情地示范背诵。

2.哪些同学可以背诵全文?

3.讨论背诵小窍门。

4.出示填空题,引领学生背诵。

5.同桌比赛。

6.背诵大擂台。

7.师生同诵。

二、开展活动,促进拓展深化

1.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已经领略了长江动人心魄的丰采,感受到作者震撼人心的激情。

课前,大家搜集了有关长江的材料、信息。

现在,就请小组内进行交流。

2.每个组派一个代表进行集体交流。

3.知识竞赛。

(1)每组出一个题目考考其他组。

(2)背诵描写长江的诗句。

(3)写一写赞美长江的成语,比一比哪一组写得多。

三、校对习题作业

板书:

1长江之歌

赞美无穷的源泉

依恋母亲的情怀

课堂教学设计

上课日期:

月日

课题

2三亚落日

(共2课时)

第1-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10个生字,认识绿线格里的3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语句。

3.朗读品味语言文字,感受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难点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体会意境。

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我国南方,有一座非常美丽的海滨城市——三亚,那里景色如诗如画,日落的情景更是美妙绝伦、富有诗意。

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去三亚欣赏美丽的落日。

板书课题:

三亚落日,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请大家把课文打开,大声地将课文读一读。

要求读通全文,理解文中的词语。

2.检查词语读音。

⑴出示词语,指名读:

逊色收敛摇曳玉屑银末赤朱丹彤

美妙绝伦悄然无声毫无倦态硕大无朋

⑵理解词语意义

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

从这些词语,我们已经可以窥见三亚和三亚落日的美妙,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把这些词读一读。

3.现在,你眼中的三亚落日是什么样的?

出示:

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

夕阳滑落的景象美妙绝伦,一点儿也不比日出逊色。

4.看来,作者真的很喜欢三亚的落日。

谁来读读这段话,读出赞美之情?

5.带着这种感受,我们再去感受三亚落日那充满诗意的美丽。

三、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景?

2.作者为了写出落日的特点,连打了三个比方,能找到文中的三个打比方的句子吗?

分别把落日比成什么了?

3.读了三个比喻句,大家觉得三亚的落日又给你什么印象?

四、精读感悟

过渡:

要看三亚落日就必须先到三亚去,那我们就先到三亚去看看吧!

1.课文第1、2自然段分别写什么?

2.(出示三亚风光图)再来读读课文是怎么写的吧!

(1)作者写了哪些具有热带风情的景物?

美在何处?

在有关语句下做上记号。

(2)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的喜爱之情?

(3)三亚的海那么蓝,鸥那么白,树那么秀,沙那么亮,怎能不让人喜爱至极呢?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二段,读出喜爱之情

五、布置作业

1.描红、临写生字。

2.朗读课文,摘录课文中的比喻句。

3.了解三亚热带风情,画一画三亚风情图。

第二课时

一、看图激趣,复习导入

1.三亚是一座海滨城市,地处热带,有独特的热带风光。

看,这是一张三亚的图片(播放课件,学生观看)你们觉得三亚怎么样?

2.三亚美在哪里?

为什么这么认为呢?

建议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有关的词语或句子。

3.上一课上,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中,要求你们画一画自己在读了课文后的热带风情图。

现在,展示一幅图,大家提提意见。

二、学生质疑,启发探究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三、四、五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太阳滑落的过程。

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什么疑惑,用笔做上符号。

2.说说看,阅读过程中你们遇到什么疑惑吗?

3.这些问题的答案到哪里找?

需要老师告诉你们吗?

三、合作感悟,拓展思维

1.日落的过程其实很长,但作者只抓取了其中几个画面来写的?

2.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像孩童、灯笼、跳水员)

3.那我们就一起来伴着音乐,欣赏这跟景色一样美的文字。

投影出示:

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浮)在海与天的边缘。

兴许是悬得太久的缘故,只见它慢慢地下沉(下落),刚一挨(碰)到海面,又平稳地停住了。

指名读,听的学生注意带点的字,如果换成括号里的字,表达效果有什么不一样?

同学们的分析得真深刻,体验得很到位。

这就是作者用词巧妙之处,每用一词都是十分讲究。

给读者以无限的品味与咀嚼的空间。

结合刚才的理解,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

老师这儿还有一句话,谁来读读?

投影出示:

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落下去了。

再看另一句。

投影出示:

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人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分组读两个句子,比较两句话,看看它们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是啊,通过比较,就更能感受文字的不同表达所带来的不同感觉。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夕阳滑落的优美画面。

长时间地看这一轮落日,觉得眼前的这轮落日何止只像一只大红灯笼,看着看着,这轮落日仿佛有了一份生机,有了一份情意。

还记得李白的《送友人》吗?

里面有这么一句: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课件出示后半句)这里的“故人”是什么意思?

现在看来,在作者的眼里,这位“故人”是怎样的一位朋友?

你打算用哪些词语或者句子来形容?

如今,大家也站在这落日面前,落日,作为同学们的故人,你想怎样描述它?

孩童也好,跳水运动员也好,既然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她总该有自己的相貌、个性和动作吧。

读读这些语段,小组讨论讨论,想想,落日是一个什么样的孩童?

又是一个什么样的跳水运动员?

四、借助美文,体会美感。

1.通过我们的学习,感悟,三亚落日的美此时更富有诗意,更令人震撼!

让我们再和着音乐、伴着美妙的画面,感受这三亚落日的美。

2.多美啊,想把它背掉吗?

编者要求我们背诵3、4小节,你准备怎样背诵,有什么窍门吗?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日出日落一直是文人墨客描写和借以抒情的对象,课后,我们搜集一些相关的文章来读一读,在下一周的阅读课上,交流交流。

2.观察家乡的落日,注意发现与三亚落日的不同,写一篇《家乡落日》。

3.背诵3、4小节,完成语文练习册。

课堂教学设计

上课日期:

月日

课题

3烟台的海

(共2课时)

第1-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认识绿线格里的2个生字,理解“凝重、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壮观、壮丽、惬意、呢喃细语、轻盈”等描写大海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联系课文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能模仿造句。

3.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教学

重难点

“烟台的海冬季的独特景观”这部分是重点,既是烟台的海独特的风景的关键之处,从文章写作结构上来说也为后面三个季节的分析起到指导作用。

理解“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

”是难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唤起期待

1.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那波澜壮阔的大海吗?

(板书:

海)

2.看过大海的同学还真多,下面让我们一起随着大屏幕感受一下大海那无穷的魅力吧。

(视频播放)

(解说:

透过云的缝隙遥望大海,海是蓝的,天也是蓝的,仿佛海与天融为一体了。

海滩上玉屑银末般的细沙,金灿灿,亮闪闪的。

一道道白色的浪花,从遥远的地平线嬉笑着,追逐着奔向岸边,一层卷着一层,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像赶集似的,刚一触摸到岸边的礁石、沙滩,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上来,真像个顽皮的孩子。

脱去冬装的渔民,驾船即将远航,他们曾经在大海中播下希望的种子,终于迎来了秋的收获,渔船为秋天的大海平添了几分充实与忙碌。

3.大海美吗?

大海的景色壮观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大海的文章。

板书课题《烟台的海》,齐读。

4.烟台在哪里呢?

(出示中国地图)同学们看看地图,谁能在地图上找到烟台吗?

5.我们的祖国有着辽阔的海域和漫长的海岸线,临近海岸的城市,也特别多,作者为什么单单选择烟台的海来写呢?

请你们各自轻声朗读课文的首尾两节,然后用一句话说说作者单单选择“烟台的海”来写的原因。

(烟台的海有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

“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舞台”)(板书:

独特)

谁能说说“独特”是什么意思?

过渡:

在作者眼中,烟台的海有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那烟台的海独特在什么地方呢?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思考:

烟台的海有什么独特的景观?

2.检查自学情况:

⑴读生字及词语。

石凳嬉笑过滤惬意恬静湛蓝

锲而不舍蔚为壮观崇山峻岭如痴如醉

绿盈盈湿漉漉飘飘悠悠世世代代气势汹汹

前赴后继巨浪拍岸水平如镜威武雄壮

①指名分行读词,相机正音。

②上面两行是本课的生字所组成的词语,你觉得有哪些字的读音或者形状需要注意?

(学生交流之后领读两遍)

③仔细看下面两行词,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本课中结构有特色的词和四字词语)

④齐读两遍。

读准拼音。

⑤哪些词你预习的时候已经查过了,知道了它的意思?

给大家讲一讲。

⑥理解了之后再读词语,读出感觉。

指名分行读,哪里读得好?

分组分行读。

⑵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指名分小节读课文,评议纠正。

你想读哪一小节?

听了刚才的朗读,你们想说什么?

3.提问: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烟台的海的?

主要写了什么?

快速浏览,看谁先抓住答案。

(板书:

冬春夏秋)

4.理清课文思路。

文中哪儿具体描写了烟台的海?

其他部分写了什么?

你能据此给课文分段吗?

三、重点引领,细读悟法

1.学习第一段:

先齐读,再指名说说读懂了什么?

(概括介绍烟台北面临海,有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

2.学习第2自然段,感受“独特”

(1)默读思考:

这一段除了写海,还写了什么。

给这段话分层。

(分别写了海和人)

(2)自由读介绍“海”的部分,看看插图,体会一下该如何读好这段话。

(突出“气势汹汹、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扑向……溅起……发出……掀到……”等词语,感受寒流袭来时,烟台海浪汹涌的壮观景象)

(3)人们在冬天的海边有什么活动呢?

读第二层。

(突出“纷纷顶着……观赏……不顾……站在……拍照留念”等词语,体会烟台人和外地游客不畏严寒、不怕风浪的豪迈情怀)

4.通过读,你欣赏到了烟台的海冬天怎样的景观?

如果你在冬季来到烟台的海边,那么,你会看到什么?

你又是怎样享受这独特景观呢?

5.你觉得冬天的海美吗?

愿意记住它吗?

先自己读读,再在小组内试背,最后有感情地背诵给大家听。

6.小结第2自然段的学习方法:

整体感知,分清层次;分层朗读,理解体会;感情朗诵,表达感受;改变人称,复述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唤起期待。

1.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烟台的海。

2.在作者眼里,烟台的海是——

出示:

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

从这句话里,我们能感受出作者对烟台海的热爱,对烟台人的歌颂。

让我们通过朗读把作者的这种情怀表达出来吧!

过渡:

烟台的海是怎样的一幅画?

是怎样的背景?

怎样的舞台?

烟台的人又上演着怎样的活剧?

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这片海,欣赏这里海和人的美!

3.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烟台的海有着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它的四季都有着鲜明的特点。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冬日烟台的海。

谁能说一说,冬天的烟台的海有什么特点呢?

 

在冬日,海上波涛汹涌,游人不畏寒冷,在海边欣赏,人景交融,使得冬天烟台的海更加独特,成了一道壮丽的风景线。

板书:

冬  凝重 不畏严寒

4.你觉得冬天的海美吗?

一起来读一读吧。

5.归纳学习方法。

上一节课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欣赏冬天烟台的海的?

6.其他几个季节的海也是各有特点。

现在,我们就用这种方法继续学习春、夏、秋这三个季节的烟台的海。

二、自主学习、交流感悟。

(学习春天、夏天、秋天的烟台的海。

1.出示学习任务:

A春天的海

(1)给这部分分层,每一层讲什么?

(2)你认为哪些语句最美?

请你读出它的美。

(3)说一说你想象到的景象。

(4)请你有感情朗读这部分

交流:

(1)朗读,要读出海的欢快活泼,人的勤劳,读出自己的喜爱和赞美。

(2)抓住“嬉笑着追逐着奔向、触摸到、退了回去、扑了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等词句,体会冬去春来,烟台的海“微波泛起”的景象。

通过“脱去、驾船驶过、播下希望的种苗,期待着收获的季节”词句领悟烟台人不误春时、勤劳繁忙的情景和生气蓬勃、充满希望的幸福生活。

(3)体会拟人句的精妙,学写拟人句。

出示例句,拟人句写出了春天的海是那样的活泼轻盈、是那样的可爱,仿佛就在我们眼前……给人以格外亲切的感觉。

你能仿写几个拟人句吗?

学生仿写:

①学校花圃里的迎春花儿开放了。

②春风吹在我们的脸上。

③金鱼在鱼缸里游来游去。

小结:

春天的海轻盈得像个顽皮的孩子,烟台人在勤劳播种,这是一片多么生机勃勃的春海啊!

2.出示学习“夏天的海”和“秋天的海”的学习任务,自主学习。

B夏天的海

(1)给这部分分层,每一层讲什么?

(2)你认为哪些语句最美?

请你读出它的美。

(3)请你画一画你想到的景象。

(4)请你看着画出的图有感情朗读这部分。

C秋天的海

(1)给这部分分层,每一层讲什么?

(2)你认为哪些语句最美?

请你读出它的美。

(3)请你读出海的高远和人的忙碌而充实。

交流感悟:

B夏天的海

(1)朗读,要读出海的宁静、人与海相依相偎、亲切自然。

(2)抓住“凉爽和惬意、水平如镜、浮出、拖着、倒映、呢喃细语”等词语,感受夏日烟台的海的浪漫可爱,人海相依的恬静和惬意。

(3)理解“浪漫”:

富有诗意、充满幻想。

快乐的、幸福的、温馨的、甜蜜的……大热的天,海风吹来,多舒服呀!

在海边看看走走、听听,实在是浪漫呀!

(4)指导有感情朗读。

读出人与海那么亲切自然、相依相偎。

小结:

这真是一幅人海相依的恬静画面,所以说夏日烟台的海是浪漫的。

C秋天的海

(1)朗读:

表现出秋天海的高远、凉意,与人们的忙碌、喜悦。

(2)品味:

“秋天的海平添了几分充实与忙碌”这又表现在哪里呢?

从“渔家驾船出海了,货轮起锚远航了……”体会出秋日烟台的海清新高远的格调和渔民紧张忙碌的生活。

找出与前文相对照的“春种秋收”。

描述:

在一幅明朗、高远、清爽的海的背景下,人们怎样忙碌与收获着?

小结:

这真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烟台人的生活忙碌、充实,充满着希望,所以说——

三、总结全文,感悟中心。

1.在作者看来“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

世世代代的烟台人在这里上演着威武雄壮的活剧。

说是“一幅画”,是因为它像画一样美丽多姿;说是“广阔的背景”,是因为它是烟台人物质、文化生活的依托;说是“壮丽的舞台”,是因为它为烟台人的生存、发展、创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2.作者按冬——春——夏——秋的顺序给我们描述了烟台的海独特的景象。

为什么将冬天的海写在开头呢?

评价学生的发言,形成共识:

一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