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江苏省金陵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28327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1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江苏省金陵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历史江苏省金陵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历史江苏省金陵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历史江苏省金陵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历史江苏省金陵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历史江苏省金陵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历史江苏省金陵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历史江苏省金陵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历史江苏省金陵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历史江苏省金陵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历史江苏省金陵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历史江苏省金陵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历史江苏省金陵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历史江苏省金陵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历史江苏省金陵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历史江苏省金陵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历史江苏省金陵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历史江苏省金陵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历史江苏省金陵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历史江苏省金陵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江苏省金陵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历史江苏省金陵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江苏省金陵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江苏省金陵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选项B是君权神授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

选项C不是仁政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选D。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孔子主张实行仁政,要体察民情,爱惜民力;

董仲舒加以继承,提出“天人感应”学说,以警示君主不要恣意妄为。

4.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愿陛下兴太学,置名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

在长安创办太学。

由此可见太学

A.违背了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方向

B.促使儒学教育民间化和制度化

C.是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学校

D.彻底改变贵族垄断官位的局面

【答案】C

【解析】A和D两项说法错误,可以直接排除;

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所以B的说法也是错误的;

因此选C。

5.在修养论方面,明代王守仁提出:

“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也。

”下列观点,实质上与其相同的是

A.李贽: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B.二程:

灭私欲则天理明矣

C.王夫之:

天地之化日新D.张载:

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

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度。

根据所学,及材料关键词“层层严格考试”可知,它反映的是通过考试

的方式选拔人才的选官制度,即科举制,故选B。

A与选官无关,C看的是门第,D看重的是品德。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6.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

“它(理学)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

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上述材料旨在说明理学

A.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B.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原

【解析】“它(理学)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说明理学博大精深,“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表明有一定封闭性,故A正确;

理学吸收了佛教、道教思想,故B错误;

C太过绝对,故C错误;

理学重点关注的不是世界本源的问题,而是为了说明封建伦理纲常的正确性,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故D错误。

抓住关键信息“它(理学)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全面分析可知,材料具有两层含义,一是说明理学博大精深,二是说明具有一定封闭性。

7.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主张学习西方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黄宗羲

8.“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与此文观点相符的是

A.孟子的“仁政”B.黄宗羲的“人民为主”

C.王阳明的“心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题干,作者认为学习的目的是要“明道”、“救世”,主张只是做些诗文,弄些雕虫小计,有什么大的好处呢?

所以体现是经世致用思想,B正确;

A没有治学思想;

B中“人民为主”没有体现;

C中属于作者反对的。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明清之际儒学•顾炎武思想

【名师点睛】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可归纳为“一、二、三、四”

(1)一个范畴:

封建传统的儒家思想。

(2)两个局限:

没有从根本上冲破封建思想藩篱;

没有从根本上推动中国社会形态的跃进。

(3)三点主张:

批判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倡导经世致用。

(4)四个人物: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9.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

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

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

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

由此推断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科技。

材料中“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真宗……剧增至十万”、“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的信息,说明当时雕版印刷应用比较普遍,故应选C。

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是毕昇发明的;

B项材料中主要论及雕版印刷,未涉及活字印刷;

材料中并没有说明全部是官方刻书,当时应该有民间刻书,故D项错误。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10.莱布尼茨说:

“中国人缺乏心智的伟大之光,对证明的艺术一无所知,而满足于靠经验而获得的数学,如同我们的工匠所掌握的那种数学。

”他认为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

①缺乏数理逻辑推理 

②不注重科学分析 

③不重实用 

④注重经验总结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莱布尼茨认为:

中国人对证明的艺术一无所知,而满足于靠经验而获得数学知识,①②④符合材料;

中国古代科技注重经验总结和实用性,③与材料及史实相反。

故选B。

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四大发明·

古代科技的特点

11.下图为中国邮政发行的主题为“中国古代文学家”的纪念邮票,包括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四个人物:

贾谊、司马相如、扬雄和班固。

将他们列为一组是因为他们的作品

A.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B.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气势恢弘的时代

C.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受到市民的欢迎

D.特别重视主观意识和感情的抒发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西汉早期的赋,如贾谊的《吊屈原赋》,西汉后期最著名的赋作家有司马相如和扬雄,班固是东汉时期的汉赋文学家。

这些赋气势恢宏,辞藻华美,B符合题意;

《诗经》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不是汉赋,排除A;

宋词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受到市民的欢迎,排除C;

浪漫主义重视主观意识和感情的抒发,如屈原、李白,排除D。

文学成就·

汉赋

12.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栏目走红中国。

其中有一道根据作品判断作者的题,内容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该作者

A.使词从“樽前”“月下”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

B.作品有“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的说法

C.以诗入画,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

D.是屈原之后中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苏轼的作品,他属于豪放派,使词从“樽前”“月下”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体现了由婉约派走向豪放派的特点,故A项正确;

B项反映的是柳永的词,故B项错误;

以诗入画指的唐代诗人王维,故C项错误;

D项指的是唐朝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故D项错误。

13.“千秋事业转眼过:

 

万里江山咫尺间”“台上莫漫夸,纵做到厚县高官。

得意无非我顷事;

服前何足算,且看他指盔卸甲,下场还是普通人”如上对联形象地描述了我国古代的

A.杂技艺术B.歌舞艺术C.书法艺术D.戏曲艺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的古代艺术,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判断出题干反映的是戏曲的艺术风格,D项说法正确;

A、B、C项说法与材料信息不符,可以排除。

本题答案为D。

14.费正清在《中国:

传统与变迁》中说:

“(宋元时期) 

由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

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市民化的特征”。

下列文化成就不能体现这特征的是

A.柳永的词雅俗并陈,适应娱乐场所的需要

B.关汉舞的《实娥冤》大量使用白话、方言

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的市并生活

D.王冕的《墨梅图》强调表现个性。

追求神的意趣

柳永的词雅俗并陈,适应了当时娱乐场所的需要;

关汉卿的《窦娥冤》大量使用白话、方言;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的市井生活,均符合高雅文化“都市化”“市民化”的特征,故ABC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王冕的《墨梅图》强调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体现了文人画的特征,与材料信息不符,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项。

书画和戏曲艺术·

文人画

15.(海国图志)问世16年后,兵部待郎王茂荫上书咸丰皇帝,要求“亲王大臣、八旗子弟”学习《海国图志》,但这个建议如石沉大海,波澜不惊。

这主要是由于

A.《海国图志》并非官方编修B.满汉责族的极力反对

C.《海国图志》宣传学习西方D.清政府固守锁国政策

【解析】《海国图志》宣传西方的地理和相关军事技术与王公贵族的思想格格不入,所以导致“亲王大臣、八旗子弟”学习的失败,故C项正确;

其他选择与材料中信息不符。

16.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王韬曾说:

“其时罢兵议款,互市通商,海寓晏安,相习无事,而内外诸大臣,皆深以言西事为讳,徒事粉饰,弥缝苟且于目前。

”这表明鸦片战争之后

A.中国社会和平繁荣B.社会上层未能警醒

C.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D.士大夫醉生梦死

【解析】材料中文字“而内外诸大臣,皆深以言西事为讳,徒事粉饰,弥逢苟且於目前”说明鸦片战争之后统治阶级中上层并未真正觉醒,没有真正认识到中国的落后,不愿正视现实,故B正确;

A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

C项说法与题意相反,排除;

D项表述不恰当,“皆深以言西事为讳,徒事粉饰,弥缝苟且于目前”并不能说明士大夫醉生梦死,排除。

17.金耀基教授在《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性之构建》中指出,“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

”中国“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的主要表现是

A.学习西方的器物B.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C.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D.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甲午一站,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先进中国人主张变法图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以挽救民族危机,C项正确。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标志洋务运动破产,学习西方技术、军事等实践失败,排除AB。

新文化运动期间,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文化,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信息“甲午一战”“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等即可知道答案。

18.有文章认为“近代中国人一开始接受西学就呈现出两种不同的主题、目标和需求:

其一是国家的目标,其二是思想文化的目标。

前者表现为对富强的追求,后者表现为对公理的追求;

前者的目标是船坚炮利、国强民富,后者的目标是民主、自由和人权”。

下列各项与此论断对应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

C.洋务运动、清末新政D.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事件,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根据题干中前者“船坚炮利、国强民富”指的是洋务运动,后者目标是“民主、自由和人权”这是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所以符合题意的是D项,A项后的太平天国运动没有向西方学习民主自由,排除该项;

洋务运动主要向西方学习的是器物,不是民主人权排除B项;

C项中的清末新政不符合题意,排除。

19.1916年担任北大校长后,蔡元培提出了三项管理原则,其第三项是“容许绝对的学术自由,保证不同理论与观点的自由表达,只要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故”。

这实际上

A.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B.让传统思想焕发新机

C.故意使北大出现思想混乱D.纵容了守旧势力猖狂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时间1916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而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主战场。

当时新文化运动所提倡的民主与科学,遭到了守旧势力的反对,而学术自由这一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守旧势力对新思想的抵制,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A正确;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并不是让传统思想焕发新机,B、D错误;

C表述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

20.表明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利重视规范自己的生活,这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开始。

这种观点是

A.水是万物的本原B.感觉即知识

C.人是万物的尺度D.知识即美德

【解析】由“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开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普罗他格拉的的主张,他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故本题答案选C项。

AB不是普罗他格拉的;

D项是苏格拉底的思想。

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智者运动的代表和主张,普罗他格拉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第一次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21.“智者学派作为职业教师向雅典公民有偿传授辩论、演说、修辞的技巧,他们竭力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

苏格拉底喜欢在大街上以提问和交谈的方式讨论各类问题,他针对当时民主泛滥、道德沦丧的现象,认为公民应该具备美德。

”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的最主要区别是

A.智者学派以传授知识作为谋生手段,苏格拉底不以此作为谋生手段

B.智者学派注重辩论演说的教学方法,苏格拉底注重提问交谈的教学方法

C.智者学派关注个人的自由,苏格拉底关注个人的道德

D.智者学派赞成民主制,苏格拉底反对民主制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

抓住材料的关键信息“智者学派作为职业教师向雅典公民有偿传授辩论、演说、修辞的技巧,他们竭力强调自由”“苏格拉底认为公民应该具备美德”。

故应选C。

古代希腊、罗马·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智者运动

22.中国一位历史学家曾说:

“我们不妨把文艺复兴运动看作是中世纪晚期悲观、死亡、灾变、迷信和冷漠心情的结束。

”因为这场运动

A.把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B.教会权威遭到理性否定

C.构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D.促进民主、自由思想的发展

本题主要考查相关史实再认再现的能力。

B项应为宗教改革的影响、C、D两项均为启蒙运动的影响,均与题目中的信息“文艺复兴”不符,故排除;

由题目中的信息“文艺复兴......是中世纪晚期悲观、死亡、灾变、迷信和冷漠心情的结束”可知文艺复兴把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故本题应选A项。

23.马丁·

路德认为,基督徒的自由是一种内心自由,纯属精神范围,只为上帝所知;

在世俗事务方面,一个好基督徒应完全服从业已确立的权威。

这反映了马丁·

路德

A.反对上帝的权威B.主张服从政府的权威

C.主张“吾心即宇宙”D.尊重教皇的权威

本题考查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解题的关键是对“在世俗事务方面,一个好基督徒应完全服从业已确立的权威”的分析,结合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的内容解答即可。

24.“政府制订法令,制服恶人,保护良善,这就是政府的职责。

政府为着履行这种职责,需要很多的经费,而政府本身没有米谷金钱,故须向农民、商人征收赋税,以资维持,但这是在双方同意下获得的协议,这就是政府和人民之间的约束。

……假如政府把保护人民叫做恩惠的话,那么农民、商人向政府缴纳赋税,也可以叫做恩惠了。

”上述言论意在说明

A.官民之间的矛盾是可以调和的B.自由、平等是上天赋予的人权

C.政府和人民是平等的契约关系D.人与人之间在基本权利上是平等的

【解析】材料中政府和人民之间“在双方同意下获得的协议,这就是政府和人民之间的约束”表明政府与人民地位平等,订立契约维持国家机器运行,故C项正确;

材料中并未体现官民矛盾和天赋人权,故AB错误;

材料主要说的是政府和人民的权力关系,并非人与人之间,故D项错误。

25.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

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

据此判断,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A.反对封建专制制度B.批判宗教神学

C.提出民主制度的构想D.促进思想解放

【解析】“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指的是人性的解放,即追求人的自由、价值和尊严,反对外在束缚,由此可知,A、B、D三项依旧是外在的对“笼子”的撕裂,而真正要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指的是要约束统治者的权力,也就是提出民主制度的构想,如社会契约、人民主权、民主共和、三权分立等一系列学说的提出,其目的均在于此,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发展之处,故选C。

26.某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

“‘进步’实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

”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

A.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B.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

C.近代科学追求社会公平D.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

由题干中的信息“人类理性……建立……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即可选出A项;

B项的表述与题干中的信息“自然科学……支配整个世界”不符;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故C项中“追求王权公平”、D项中“倡导阶级平等”的表述与其不符。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理性思想

27.“黑体(能全部吸收外来辐射能的物体)腔壁由无数能量不连续的带电谐振子组成,它们所带的能量是一个最小能量单元的整倍数,这些带电谐振子通过吸收和辐射电磁波,与腔内辐射场交换能量。

”下列与这一理论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实验科学,是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

B.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经典力学对微观世界认识的不足

C.与“自然界无跳跃”的原则基本一致

D.时空的性质跟物质本身的分布状态有关

【解析】根据“这些带电谐振子通过吸收和辐射电磁波,与腔内辐射场交换能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量子论,量子论弥补了经典力学对微观世界认识的不足,故B正确;

牛顿经典力学是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时间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

“自然界无跳跃”的原则是与量子论相冲突的,故排除C;

“时空的性质跟物质本身的分布状态有关”应该是广义相对论的观点,故排除D。

28.19世纪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墓志铭是:

“他把世界翻了一个个,虽然并不完全”。

“他把世界翻了一个个”是指达尔文

A.进行了环球航行和考察B.开启了人类科学的新时代

C.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D.推翻了上帝创造万物学说

进行环球航行和考察并不能把世界翻一个个,排除A项;

开启人类科学的新时代的是伽利略,排除B项;

工业革命早在18世纪中期已经开始,排除C项;

达尔文提出的生物进化论学说,推翻了上帝创造万物学说,从而“把世界翻了一个个”。

因此选D.

进化论

点评:

进化论影响:

①欧洲思想界:

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②欧洲学术界:

把发展变化思想引入生物界,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达尔文被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③社会变革:

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特权的思想武器,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也产生巨大震动。

29.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下列关于互联网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互联网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B.互联网提高了传统产业的管理水平

C.互联网可以提供文件传输、电子邮箱、聊天等服务

D.互联网完全取代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

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虽然带来了革命性变化,但网络技术也不可能完全代替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介,故本题选D选项。

A、B、C选项目前都已经做到了,正在体现着它的作用。

现代科学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

互联网

30.“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来临都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②促使新的工业部门兴起③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密切④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

【解析】依据题干“‘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分别是指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

促使新的工业部门兴起;

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密切;

促进了城市的兴起或发展,故①②③④正确,故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题,第31题15分,第32题15分,第33题16分,第34题14分,共6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间题。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

失其民,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

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

离娄上》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

不知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