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8480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docx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docx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德育教育课堂教学教学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

2008年7月

课程改革的主要阵地是课堂;主力军是教师;主要任务是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一、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

1.新课堂的本义

㈠.课堂不是教师单极表演和学生被动静听的场所,而应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交往、对话、沟通和探究学问的互动的舞台。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指导下与支配下的课堂教学,教师把课堂作为自己的舞台。

在课堂上,教师是发号施令者,讲什么,讲多少,怎么讲全部由教师决定,教师按照自己的意愿设计课堂教学的程序,提问、讲授、练习,很少去考虑学生。

学生只有一味的被动静听,完全变成教师所代表的成人主流文化知识的接受者和容纳器。

教师的任务似乎就是将他所拥有的知识尽可能的和盘托出,不管学生愿意不愿意接受,能不能接受,怎样才能接受。

一股脑的向他们肆意的生硬灌输。

这样的教育就是杜威先生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所说的“静听教育”,死气沉沉、朝气不足、暮气有余。

其实,课堂本身应该是师生之间进行交往、对话、沟通和探究学问的互动舞台。

师生都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没有教师的参与和没有学生参与的教学都不能构成真正意义上的教学。

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只有通过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㈡.课堂不是呆板训练学生的场所,而应该是成为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场所。

传统课堂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有形无形的训练,课堂变成了机械地训练学生的工厂。

教师完全不把学生当作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是把学生当成教师教学的无生命的纯客体。

课堂从教育的场所,变成单纯训练孩子的场所,这是典型的教育异化,这也是我们中小学课堂教学的莫大悲哀。

事实上,课堂不应成为单纯训练学生的场所,而应该成为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教育场所。

学校的课堂应该转向,从机械训练、强力灌输转向培养他们的积极学习思考和自我反思的习惯和能力,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反思习惯形成后,学生的发展性思维就会比较好地向前跃进,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也就基本实现了,学校的社会意义也就充分展现了。

㈢.课堂不仅是传递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

课堂有其传播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双重重要任务,但这并不是课堂教学的全部任务。

多年来,课堂的探究知识的功能和任务被我们长期所忽视。

课堂应该是孩子自我学习和能动探究的教育场所,应该还孩子被传统课堂教学泯灭的好奇与探究的天性,让他们自主地讨论、辩论,让他们自由自主的探究他们认为有趣的知识。

教师在其中的作用是组织者、引导者、辅助者和向学生提供咨询的服务者。

㈣.课堂不是教师刻板表现的舞台,而应该是教师的教育科学智慧和教学艺术才能充分展露的教育教学情景。

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是一种要求甚高的活动,是艺术。

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总是摆着一副苦面孔进行训育式教学,四平八稳地大肆进行搬运、贩卖、兜售其学识,刻板表现,这样的课堂学生已经厌倦,学生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根据教育心理学最新研究成果显示,课堂上表情丰富自然、平易近人的教师是做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明显高于传统的课堂教学。

因此,传统的教师在课堂上刻板的进行教学的弊端确实应该改变,课堂应是教师艺术地进行教学的教育情景,现代课堂更应是一个优秀教师艺术化的进行教学的情景,通过艺术地教学,课堂上的人际关系、学习气氛、学生的精神面貌将会焕然一新,势必会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力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

二、新课堂教学反思

㈠.是教书还是育人

㈡、是主讲,还是主导?

㈢、是齐动,还是互动?

㈣、是促学生发展,还是师生共同发展?

有不少教师认为,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把促进学生发展

视为教育教学惟一的最终目标。

殊不知,没有教师的提高,哪来学

生的发展?

三、新课堂教学的问题

问题一: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活动?

当前,课堂教学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热闹繁荣”的景象;活动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针对以往教学中过分夸大的内隐的、观念的活动,而忽视学生实践的、感性的、操作的活动的状况,新课程提出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因而现在课堂上呈现了较多的外显活动,这是合理的、正常的。

但当前的活动中有相当部分是散漫的、随意的、肤浅的、局限于表层的活动,活动缺乏明确的目的,“唯活动是瞻”、“为活动而活动”,出现了活动形式化、浅层化和绝对化倾向,我们必须予以关注。

究竟什么样的活动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真正的教育价值?

如何更好地优化学生的主体活动?

首先,要用“以活动促学生发展”的指导思想来设计与组织活动,使活动真正具有教育价值并适合于学生,使活动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其次,活动的设计不应只注意其外在表现方式,而应更注重其内在品质,要根据学科特点与学生年龄特点,设计真正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活动,设计具有挑战性、激励性的活动,激发学生复杂的思维和高水平的认识。

第三,提高活动的内向水平。

因此,当前努力提高教师对活动的指导水平,将活动形式与活动的质量与有效性有机结合起来,正确处理活动过程与活动效果有效性的关系。

问题二:

一切知识都需要学生探究出吗?

问题三:

一切教学必须始于学生己有生活经验吗?

问题四:

如何处理学生个性化学习与教师的价值引导的关系?

问题五:

如何认识教学过程既是预设的也是生成的?

问题六:

学生需要怎样的表扬与鼓励?

问题七: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

问题八:

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四、课堂教学的问题与成因

1.教学目标:

厘定不清,割裂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是促进学生发展和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内在机制。

但是,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三维目标的割裂现象:

一是游离于知识与技能之外的过程与方法;二是贴标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是只关注知识的授受和技能的训练。

2.教学内容:

泛化,浅尝磔止

3、教学方法:

过于机械,对话流于形式

4、教学设计:

过于严密,预设和生成的冲突

5、教学评价:

趋向表浅,激励效果淡化

五、新课堂公开课的缺失

1、为活动而活动—学生缺少自主性

2、为多媒体而多媒体—教学手段缺少实用性

3、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授课教师缺乏机智性。

4、为联系实际而联系实际—教学目标缺乏专注性

5、为轰动而轰动—教学举例缺少生活性

6、为问答而问答—师生关系缺乏平等性

7、为优秀而优秀—教学过程缺少真实;

8、为公开课而公开课—观摩者缺少可学性

9、为赏识而赏识—课堂评价缺乏准则性(一斤赞许大于一吨

10、为权威而权威—评课主体缺乏多元性

总之,课堂作为一种教学行动研究的方式,不管什么形式、什

么级别的课,“体现的是一种人生态度、从教态度、为学态度,是一

种心态的外观。

教学是一种艺术,艺术的高境界就是朴实,是无法

之法,无艺之艺,随心所欲,真心处之,浑然天成”。

 

对教师教学实践的指导

2009年8月

一、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挑战

1、教师角色的届定

教师是在学校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角色。

对教师角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首先,作为知识传递者的教师

其次,做为管理者的教师

第三、作为咨询者的教师

第四、教师是德育工作者

2.传统教师角色受到的挑战

⑴.教育观念上的挑战

第一:

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

第二、树立活动的教学观

⑵.教学习惯上的挑战

⑶.新的教学情景的挑战

⑷.知识储备的挑战

⑸.信息技术的挑战

⑹、新的学习方式的挑战

3、教师角色转换的内容

⑴.从复制者到建构者

⑵.从传授者到促进者

3、从控制者到引导者

⑷.从独白者到对话者

⑸.从教学者到研究者

二、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1.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

2.教师是学习者

3.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⑷.教师是课程的研制者

⑸.教师是课程与教学的组织者

⑹.教师是学生团队的组织者

⑺.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⑻.教师是文化的创造者

三、现代教师的素质

课程改革成功与否,最主要的是教师的素质。

也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综合。

教师素质在结构上,至少应包括以下成分:

职业理想、知识水平、教育观念、教学监控能力以及教学行为与策略。

1.现代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关于教师的素质,可能大家都很清楚明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就是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有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随着教师职能的时代变迁,有人认为:

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未来的设计者,学生智力资源的开发者,是学生人生的榜样等,那么,做为现代教师应该具备那些基本素质呢?

⑴.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

⑵.良好的职业道德

⑶.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品格

⑷.广博和精深相结合的知识结构

⑸.多方面的才能

⑹.教师的教育观念

四、新课程应怎样上课

1.熟练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

2.深入的挖掘教材,科学地处理教材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3.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导向;

4.设计课堂教学流程

*。

导入新课要引人入胜

*、教学目标要清晰明确

*、讲解与启发要完美结合

*.选择恰当灵活的教学方法;

*、讲授内容要讲究逻辑

*、课堂组织要严密紧凑

*、师生作用要充分发挥

学习洋思经验,深化教学改革,构建自主高效课堂

(赴江苏学习考察学习材料)

2010年8月

一、基本情况简介

“十五”以来,围绕建设高质量、高水平江苏基础教育、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江苏省教育事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目前,全省基本普及15年基础教育,各学段教育事业呈现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农村教育得到新发展,义务教育均衡水平显著提高;优质教育资源建设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水平有了新的提升。

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5.7%,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85.7%,全省基本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

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

泰兴市洋思中学创办于1980年,原址在泰兴市天星乡洋思村焦岱队,占地面积仅有7亩,26间平房。

1986年以后,学校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规模逐步扩大。

2005年8月,学校迁移到泰兴城新区,市政府对面。

现有教学班70个,教职工410名,学生3618名(其中40%左右来自江苏省以外的三十多个省市)。

学校占地207亩,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有一流的教学楼、综合楼、400米塑胶跑道、足球场、餐厅、浴室、师生公寓、先进的电教控制中心、校园网络中心等。

学校先后荣获“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江苏省先进集体”“江苏省现代化示范初中”等称号。

中共泰州市委、泰州市人民政府、江苏省教育委员会先后作出学习洋思的决定。

2002年,学校被评审为中国名校。

学校创立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的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学、实践的过程,切实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提高了学生素质。

《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杂志等刊物都作过长篇报道。

2003年,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动态》(内参)连续4期长篇介绍洋思中学的成功之道。

学校确立了“教好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家长满意”的教育观念,坚持从初一年级抓起,从基础最差的学生抓起,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

学校连续多年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合格率100%,优秀率为泰兴市之首,每一位家长都表示满意。

二、洋思中学的办学理念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是洋思人引以为豪的办学思想。

早在1985年,学校就提出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句响亮的口号。

当然,这里的好也得是辩证的理解,不是用一把尺子,搞一刀切,要求达到同一标准,不是抬杠说让差生、学困生也考上清华北大,而是指每个学生尽管基础上有差异,但经过教育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明显的进步,优生更好,差生进步很快,进步了、发展了就是好。

这个好既包括学习成绩的不短提高,也包括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和自身素质的各个方面。

如果从这个角度讲,这个观念是科学的和符合实际的。

确立了这样的教育思想,师生就有了信心,有了力量,有了智慧,就会想方设法去追求成功,教师才能真正实施平等教育,真心实意地用心血、下真功夫去教育每一个学生,坚持不懈地把温暖送给最困难的孩子。

“艰信并努力教好每个学生,是人民教师的理想,是人民教师一辈子的追求,是人民教师最起码的道德,是人民教师应尽的义务,是办好学校的需要。

是实践三个代表、巩固普九成果和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蔡林森(原洋思中学校长)

三、解析洋思中学课堂教学模式

综观洋思中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可以说是平淡无奇,朴素实在。

但是其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确非常显著。

洋思中学的教育教学成就,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特色,引起江苏省教育行政部门、业务指导部门和教育科研机构的重视,省教育厅指派许多专家学者和教研员,深入到洋思中学进行深入细致、反复研究和考察,最终把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总结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8个字。

1、洋思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六个基本环节

洋思中学课堂教学模式,人们常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八个字来概括,其六个主要环节如下:

1.提示课堂教学目标(约1分钟)

2.指导学生自学(约2分钟)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约5-8分钟)

4.检查学生自学效果(约5-8分钟)

5.引导学生更正,指导学生运用(约8-10分钟)

6.当堂训练(不少于15分钟)

2、洋思中学课堂教学的三条基本经验

第一、确立尊重主体、面向全体“的办学思想

每一个学生都能合格,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洋思中学的校长和

教师不仅是这样想的、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他们真心实意的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热爱学生,校长率先垂范,带领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努力提供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

这是洋思中学取得成功的基础。

第二、创立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基本结构,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洋思中学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要阵地,从限制教师单向讲授时间入手,实现了从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习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根本性转变。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大幅度减少了教师的无效劳动。

在此基础上,把课前学习、课堂学习和课后有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所有学生都能做到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显著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各方面的基本素质,这是洋思中学取得成功的关键。

第三、坚持艰苦奋斗、严格管理、事事求实、细致入微的优良作风。

洋思中学从校长到教师都能做到爱岗竟业,他们从关怀学生的一生着眼,不畏艰苦条件,勇于克服困难,勤于无私奉献。

他们按照国家的要求,认真落实教育政策法规,坚持不分快慢班,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节假日不集体补课,,不乱编乱定复习材料,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而且态度坚决,做的实在。

他们从初一年级抓起,从学生入校的第一天抓起,从学习基础最差的学生抓起,从学生学习的起始学科抓起,不忽视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也不放过每一个学生的弱点,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让一个学生辍学,终于使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取得明显进步,这是洋思初中取得成功的保证。

3、洋思课堂教学模式的三点本质

1.洋思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师指导下的每一个学生富有个性

的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2.洋思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班级授课制下的既集体学习又个别指导的教学模式;

3.洋思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代表最广大学生利益的大众教育而非精英教育的教学模式。

㈣、洋思中学课堂教学模式解决了教学中的八个具体问题

第一、解决了课堂纪律问题。

第二、解决了学生注意力集中的问题。

第三、解决了学生认真学习的问题。

第四、解决了课堂教学的效果问题。

第五、解决了学困生的问题。

第六、解决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问题。

第七、解决了学生学习中的兴趣问题。

第八、解决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问题。

㈤、洋思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六点收获

洋思中学的成功,一个重要的因素把学生自学和当堂训练长期坚持并形成制度化。

天天如此,每天都这样,于是有下面的必然收获:

第一、学生形成了自学的习惯和能力;

第二、学生形成了独立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第三、学生形成了认真做作业的习惯;

第四、学生形成了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学生形成了今日事今日毕、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的良好习惯;

第六、每一个学生形成长期地、每天每堂课都认真学习的习惯。

㈥、洋思中学的教学原则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1.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确保教好每一个学生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确保教好每一个学生,这是洋思中学首要的

教学原则,也是洋思中学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最为显著的特点。

2.以生定教,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以生定教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教学的要求和方法。

以生定教原则强调按照学生的实际水平、按照学生的可接性、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来确定怎样备课和上课。

3.以教定考,打好基础激发兴趣

以教定考就是根据教的情况来确定考的范围和要求,简单讲就是教什么考什么。

以教定考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极大提高教学的效率。

教什么考什么,考试的目标十分明确,学生学起来格外认真,并且格外有信心。

4.以教材为本,确保自学和当堂训练顺利开展

5.当堂学、当堂练,使课堂教学任务当堂完成。

6.坚持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切实巩固学习成果

7.因材施教,所有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㈦、洋思中学教育与管理的的九点具体做法

1.适当的方法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好

洋思人常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只要下工夫,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

2.坚持从初一新生进校的第一天抓起

狠抓起始年级和后进生管理,是洋思中学的一大特色。

在每个学生都能教好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学校坚持从新生进校的第一天抓起,从学习基础最差的学生抓起,从头规范学生的行为,教会学生学习。

3.坚持从后进的学生抓起

4.强调学生先自学

5.坚持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

6.开设生活课程,指导学生生活

7.加强校本培训,优化教师队伍

洋思中学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

怎样培训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洋思中学除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学历升格教育外,着重加强校本培训工作。

主要方式有:

1、定期开展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制度;

2、坚持假期集中校本培训制度;

3、师徒结对,捆绑承包;

4、坚持集体备课,轮流主备制度;

5、坚持搞好课题研究;

6、坚持外出讲学上课;

7、坚持常年对外开课。

8、求真务实,用责任制治校。

9、无私奉献,用吃苦就是享福的精神从事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