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政治同步测试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新人教必修3.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8489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政治同步测试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新人教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年高二政治同步测试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新人教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年高二政治同步测试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新人教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年高二政治同步测试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新人教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年高二政治同步测试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新人教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学年高二政治同步测试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新人教必修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学年高二政治同步测试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新人教必修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学年高二政治同步测试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新人教必修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学年高二政治同步测试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新人教必修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政治同步测试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新人教必修3.docx

《学年高二政治同步测试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新人教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政治同步测试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新人教必修3.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二政治同步测试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新人教必修3.docx

学年高二政治同步测试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新人教必修3

单元过关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法国学者阿尔诺·多德里夫认为,每个艺术门类都可在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的对话中丰富自己。

我国著名美术理论家邵大箴也认为,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尽管有独特的不同于一般的表现形式,但它的精神追求,一定与其他民族的精神追求息息相通。

对这两位学者的话理解正确的是(  )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②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③文化是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

④发展民族文化应以引进世界先进文化为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是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

因此,要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①②③正确,④做法不可取。

故选A。

2.

羊是广州具有象征意义的动物,仙羊赠穗的美丽传说一直流传至今。

广州亚运会创作的吉祥物“满满”,便采用了“羊”和“穗”这个能给大家带来幸运的吉祥之物,羊手里握着谷穗将神话故事再次重现在人们面前。

这表明(  )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一定的继承性

②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性

③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根本途径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D.①②

答案 D

3.2011年11月1日至3日,第二届中国安徽民俗文化节紧紧围绕“让民俗活起来”“让民俗留长久”“让民俗乐万家”三条主线,开展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

这表明(  )

①传统民俗具有继承性

②传统文化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③传统文化具有包容性

④文化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A.①②B.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让民俗留长久”体现了传统民俗具有继承性,①符合题意;“让民俗活起来”体现了传统文化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②符合题意;“让民俗乐万家”体现了文化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④正确。

故答案选C。

③与题意不符,应舍去。

4.“博客”意指“网络日志”是继E-mail、BBS、ICQ”之后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

截止2009年第三季我国博客开户数已经达到3500万。

从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角度,下列对包括博客在内的网络交流方式认识正确的是(  )

A.意味着旧的文化传播方式的彻底消失

B.能够日益显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C.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D.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对大众传媒的认识。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关键语句,从文化传播与交流角度分析对网络交流方式的认识。

A说法错误,经济发展才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C说法有误,D与题意不符,故应选B。

5.2012年~2013年,中国和土耳其将互办文化年。

中土互办文化年表明(  )

A.文化在相互渗透中融合B.文化在相互继承中发展

C.文化在相互推崇中竞争D.文化在相互交流中传播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交流传播。

中土互办文化年表明中土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相互渗透”“相互继承…‘相互推崇”等说法有误,故应选D。

6.世界气象组织规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的命名由该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的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

我国提供了龙王、悟空、玉兔、杜鹃、海棠等10个名字。

这些名字的背后都有许多故事或者寓意,其中有6个名字来自我国的神话传说。

从我国提供的台风名称可以看出(  )

A.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B.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C.传统文化渗透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

D.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我国从神话传说中取材为热带气旋命名,说明传统文化保留在现实生活中,故应选C。

A、B、D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7.千年前的“五羊衔谷”传说使得“五羊”成为广州城市最为知名的一个标识。

羊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对我国文字、饮食、道德、礼仪、美学等领域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这说明(  )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一定的继承性

②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性

③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根本途径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②④D.①②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五羊衔谷”的传说及羊与传统文化发展的渊源体现了文化的区域性及传统文化的继承性、相对稳定性。

③错误,④没体现,应选D项。

8.2011年中国影院暑期档(6月1日至8月31日)全国可统计票房约41亿元,其中好莱坞大片占了70%。

《变形金刚3》《功夫熊猫2》《哈利·波特7(下)》个个赚得盆满钵满,仅《变形金刚3》一部就狂卷了10.8亿元。

上述数据说明(  )

①外来文化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②要增强我国民族文化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③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④文化交流是繁荣民族文化的根本途径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了文化发展的作用。

美国电影产业有强大竞争优势,占据了中国电影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故②③正确。

①与材料体现的危机意识不符。

④说法错误。

9.汉沽版画多以汉沽地区盐场、化工、农业、渔业的劳动和生活为题材,吸收了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及西方艺术的创作手法,运用新材料、新技巧,采用木刻、纸版、丝漏版和油印、水印等表现形式创作,深受百姓喜爱。

汉沽版画的成功表明(  )

①绘画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只要博采众长就能实现文化创新

③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④艺术创作要立足于人民群众的实践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汉沽版画以汉沽地区盐场、化工、农业、渔业的劳动和生活为题材”表明艺术创作要立足于人民群众的实践,④正确。

汉沽版画“吸收了中国民间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创作”说明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也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②说法过于绝对,③正确。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①错误。

10.《梁祝》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用西方的音乐形式诠释了中华文化鲜明的风格和特点,是实现文化创新的艺术典范,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

这说明我们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坚持的原则是(  )

A.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B.交流、借鉴、融合

C.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D.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

答案 C

解析 本题以《梁祝》的创作为背景,强调在学习西方文化精华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利用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为发展本民族的文化服务,即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才能实现民族文化的创新。

故答案应该选C。

二、非选择题

11.材料一 2011年11月18日,《人民文学》推出英文版试刊号,刊登了张炜等5位2011年茅盾文学奖得主的介绍和作品节选。

张炜用20年的时间深入基层体验生活,呕心沥血创作了这部目前世界上已知的篇幅最长的长篇小说《你在高原》。

它主要讲述的是一批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的经历,围绕地质队员宁伽不断探究父辈及家族的兴衰、苦乐、得失和荣辱展开,在广阔的背景下展示当代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特质。

这部鸿篇巨制的分卷各不相同,创作风格差异之大令人叹为观止,包括古典、现代、梦幻、意识流、魔幻、武侠叙事、寓言、童话等风格。

每卷既可独立成篇,又相互联系,被学界称为“囊括了19世纪以来所有的文学实验”。

(1)结合材料,谈谈长篇小说《你在高原》的创作过程是如何体现文化创新的。

材料二 茅盾文学奖与诺贝尔文学奖相比,国内的读者反应不一。

有个留洋归来的读者说,读中国历届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都给我“吃苍蝇”的感觉,而读任何一部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都给我一种沉厚和震撼的重量感。

但事实是,目前国内的更多读者对诺贝尔文学奖的关注度,并没有对茅盾文学奖的关注度高。

据统计,诺贝尔文学奖在过去20年中,13位得主均来自欧洲。

瑞典文学院的常务秘书长恩达尔曾批评,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们的评判标准过于欧洲化。

(2)从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的角度,谈谈我们应如何对待茅盾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

答案 

(1)①作者用20年的时间深入基层体验生活,让作品在广阔的背景下展示当代人的生活。

这体现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

②作者的创作风格既有古典又有现代,囊括了19世纪以来所有的文学实验。

这体现了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作者的创作风格中,还有意识流、魔幻等众多西方特色。

这体现了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如果考生从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等角度回答,言之有理亦可)

(2)①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在本民族的社会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都有其个性和特征,因此应该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材料中那位读者厚外薄中的看法以及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采用过于欧洲化的评判标准都是错误的。

②文化交流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要求。

我们既要学习和借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又要认同和宣传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解析 本题以张炜创作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过程以及国内读者对茅盾文学奖与诺贝尔文学奖的不同评价为背景,考查考生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准确解读能力,围绕问题对学科知识的灵活调用能力以及辨析理论是非的能力。

(1)问,要求结合材料,分析获奖小说的创作过程是如何体现文化创新的,属于归纳式设问。

考生答题时,要注意把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与教材中关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基本途径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做到二者的有机统一。

(2)问,属于态度、看法类设问,考生要运用文化多样性以及文化交流的知识,对材料中两种文学奖的类型、不同读者的不同反应及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的偏爱进行分析,注意正确态度与错误态度的比较,形成明确的结论。

12.每年日本太地町渔民要捕杀数千头海豚。

“蔚蓝色纯净的海水,瞬间漫出大片鲜红的血色,整个海湾都被红色所浸染,海豚们此起彼伏地跳跃、挣扎,发出惨死的哀号声……”这是美国纪录片《海豚湾》里的一幕,因为赤裸裸的真实影像,本片获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也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

但凡看过影片的人,都会为这些动物遭受的灾难而流下同情的眼泪,同时也在深深反省人类自身的行为。

《海豚湾》获奖后,太地町政府发布声明:

“在日本国内和世界各地都存在着不同的饮食传统,这些传统有着漫长的历史。

尊重和理解地方饮食文化非常重要。

分析说明材料中所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

答案 

(1)《海豚湾》以其真实影像,使人深受震撼,反省自己的行为。

说明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2)《海豚湾》在世界播映,引起世人对日本捕杀海豚的广泛关注。

体现了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3)日本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传统,我们要尊重和理解。

说明文化具有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4)日本人爱吃海豚的传统文化,与当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科学理念不相符合,要自觉地加以剔除。

体现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海豚湾》对人的教育说明文化塑造人生。

借助于电影引起世人对捕杀海豚的关注体现大众传媒的作用。

对日本饮食传统需结合对待文化多样性态度来认识,另外,日本该饮食传统属于传统文化,亦应结合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来分析。

13.在我国,有很多具有丰富情感色彩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对于如何存续和弘扬这些传统文化,同学们收集到如下观点。

观点一:

我们在存续民族文化的血脉时,要注重发挥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实现文化传统的现代转换。

如,崇尚正直、珍爱生命、团结互助,自力更生,这是端午佳节赋予我们的新感悟。

观点二:

存续和弘扬传统文化,要注重创新过节的形式,努力营造让年轻一代接触、了解和领悟传统文化之美的优良环境,以此来唤醒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自觉认同。

观点三:

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也必然要在与异域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实现存续和弘扬。

在交流融合的过程中要体现包容性,主动吸取它们的积极成分,但我们也绝对不能失掉民族固有之文化血脉,丧失自己的主体性。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请你说一说上述三种观点的正确性。

答案 观点一的正确性:

①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才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②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社会实践的发展要求文化创新体现时代精神。

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中。

观点二的正确性:

①推动文化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而文化形式的创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要注重创新过节的形式。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所以要努力营造让年轻一代接触、了解和领悟传统文化之美的优良环境。

观点三的正确性:

①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②在文化交流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反对民族虚无主义。

解析 本题以对传统文化的几种看法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关于文化创新对存续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作用的理解。

观点一强调的是存续和弘扬传统文化要体现时代精神;观点二文化创新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观点三强调存续和弘扬传统文化要注重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