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常见意象的分类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28548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中常见意象的分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诗歌中常见意象的分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诗歌中常见意象的分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诗歌中常见意象的分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诗歌中常见意象的分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诗歌中常见意象的分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诗歌中常见意象的分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诗歌中常见意象的分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诗歌中常见意象的分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诗歌中常见意象的分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诗歌中常见意象的分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诗歌中常见意象的分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诗歌中常见意象的分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诗歌中常见意象的分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诗歌中常见意象的分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诗歌中常见意象的分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诗歌中常见意象的分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诗歌中常见意象的分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诗歌中常见意象的分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诗歌中常见意象的分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歌中常见意象的分类Word文档格式.docx

《诗歌中常见意象的分类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中常见意象的分类Word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诗歌中常见意象的分类Word文档格式.docx

张孝祥《念奴娇》)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陈亮《梅花》)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才高老更刚。

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王安石《华藏院此君亭》)

(四)杨柳、兰舟、长亭、关山(月)鹧鸪鸟等

这类意象多用于挥写离别之苦。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李白《忆秦娥》)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

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五)春日、清风、明月、泉溪、花草等

古代诗人多借这类意象抒发闲情雅致。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当然,一个意象有时有着丰富多样的寓意,以上我介绍的只是它们最常见的一种。

我们在分析和欣赏诗歌时,还是应该整体考虑的。

不过在熟知这些基本寓意的基础上,或许能更顺畅些。

8.古诗意象另外一类分析

动物类:

鸦、杜鹃(杜宇、布谷、子规)、猿、蝉、鸿、雁、青鸟、鱼、鸳鸯、鹧鸪等。

鸦、杜鹃、猿、蝉。

多传达衰亡、凄楚、哀婉之情。

辛弃疾《永遇乐》:

“可堪回首,狐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白居易《琵琶行》:

“此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还未直接描写别离。

(杜鹃——悲惨,凄恻。

猿猴——哀伤,凄厉。

鸿雁、青鸟、鱼(比目鱼)、鸳鸯、鹧鸪,多传达相思相爱、离愁、孤寂的情思。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纹。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

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青鸟李商隐《无题》: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等。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欧阳修《渔家傲》:

“叶笼花罩鸳鸯侣,白锦顶丝红锦羽。

”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金志章《鹧鸪塘》:

“忽听一声行不得,鹧鸪塘外鹧鸪啼。

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等,”

(鸿鸽——理想,追求。

鱼——自由,惬意。

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

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狗、鸡、马、乌鸦、沙鸥。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乌鸦——小人,俗客庸夫。

沙鸥——飘零,伤感。

行为类:

登楼、凭栏、吹笛、吹笙、饮酒、折柳、捣衣(捣练)等。

登高、凭栏。

多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伤与激情。

杜甫《登高》: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岳飞《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吹笛、吹箫、吹笙。

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

王之涣的《凉州词》: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李白《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冯延巳《抛球乐》:

“且莫思归去,须尽笙歌此夕欢。

”饮酒。

多传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清照《醉花阴》: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

)折柳。

多传达惜别怀远、思乡之情。

杜牧《独柳》:

“含烟一株树,拂地摇风久。

佳人不忍折,怅望回纤手。

捣衣(捣练)。

捣衣(捣练)有时是为了给远行的人赶制寒衣,多于秋夜进行。

月下捣衣(捣练),风吹砧声,凄冷的砧杵声又称“寒砧”,往往表现征人离妇、远别故乡的惆怅情绪。

又,妇女洗衣时以杵击衣,使其洁净,也称“捣衣(捣练)”。

李白《子夜吴歌》之三: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李煜《捣练子令》:

“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

9.古诗意象的具体分类

一、动物类

1、蝉

感身世,诉悲凉:

唐骆宾王《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句句都可以找到诗人对自己遭遇的不平和人格自信的影子。

痛别离,苦远游:

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就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唐卢殷《晚蝉》:

深藏高柳背斜晖,能轸孤愁感昔围。

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树带声飞。

写蝉以声引愁,旅人行一程,飞蝉跟着鸣一程,似乎专与行人为难,写出了诗人一路走去一路愁苦的沉重心情。

2、鸿雁

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如唐李益《春夜闻笛》: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3、杜鹃

杜鹃,又名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在古典诗歌中它往往和哀怨、思归相关。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词里借杜鹃之声,渲染孤馆的哀怨之情,传达出诗人的哀怨思乡之情。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诗中借杜鹃表达殷切的思念。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借杜鹃啼血渲染江洲的荒凉,表达自己被贬江洲的哀怨之情。

4、鹧鸪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宫女如花满春殿,如今只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这里它又充当衰败之景的象征,它的悲啼,往往预示着伤感和没落。

5、黄莺

善于歌唱,是春天的象征。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杜牧用黄莺歌唱写出江南美丽的春景;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用黄莺鸣啼、燕子轻飞来说明春天的来到。

二、植物类

1、柳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

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诗经?

小雅?

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柳永《雨霖铃》中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李白《忆秦娥》中有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也是表达伤离别的情感。

2、梅

梅有性耐寒的特点,诗人借以表达孤高,不谐流俗的品格,陆游的《咏梅》: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和元人王冕《墨梅》: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都是以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宋人陈亮《梅花》: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3、菊

菊,傲霜之花,它品格坚强,气质清高。

屈原《离骚》: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4、莲

莲与怜音同,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青即清。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5、梧桐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

夜雨》: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6、芳草

以芳草喻离恨,李煜《清平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让人看到离情的生生不息,草的无穷体现出情的弥漫与更生。

以芳草喻所思之人:

知音少,人间何处寻芳草(朱敦儒《渔家傲》),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中芳草即知音的别说。

由芳草年年复如引起时间匆匆、人生短暂、年华宝贵的惜时感叹。

可怜春光闲了,阴多晴少。

江南江北水连云,问何处,寻芳草(朱敦儒《一落索》)惜芳草就是惜人生。

三、自然现象类

1、明月

明月蕴涵思乡之愁。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唐?

李益《从军北征》)的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

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的异常感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

李煜《虞美人》)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明月是情感的寄托。

如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

2、流水

流水常常能引起人对时光流逝,愁绪绵长,历史变迁的感叹。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乐府诗集?

相和歌辞》)诗人见流水思年华易逝;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水流的持续不断而给人以无奈;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石头城》)流水带着寒心默默退去,给人一种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感伤。

3黄昏、夕照

感伤的心情意绪: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黄昏如此冷清,词人自然孤寂难耐,愁结柔肠U庵只苹璧纳烁型贡硐衷诶氡稹⑾嗨肌⒐朐挂焕嗟母猩顺∶嬷校?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陆游《卜算子?

咏梅》)

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4、细雨、烟雾

细雨蒙蒙,烟雾无边,寄托诗人无边的愁绪和郁闷的心情。

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细雨绵绵,愁也弥漫。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归家不得,或者漂泊他乡,不知家在何处,渐渐升起的烟雾使人生出诸多愁绪。

四、时令节日类

1.中秋

八月十五日,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

如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今夜月白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重阳

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为阳数故云。

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习俗。

如杜甫《九日》中所写: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3、寒食

清明前一日,寒食节禁火三日,万户无烟,与冷清、萧条有关。

如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唐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4.清明

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坟的日子。

例如杜牧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等。

五、特定地点类

1、长亭

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当时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长亭是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

李白《菩萨蛮》: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写离人望着短亭长亭而不见人归来的伤心情景。

王实甫《西厢记》:

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抒发的也是离别的伤感。

2、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浸染着离情别恨。

屈原《九歌》中有送美人兮南浦的名句。

范成大《横塘》又有: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3、南山

代表隐居的地方。

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饮酒》中有采菊东篱

10.古诗词中“燕子”意象拾零

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

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

如“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韦应物《长安遇冯著》),“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阵子》),“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乔吉《天净沙?

即事》),“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张可久《凭栏人?

暮春即事》),南宋词人史达祖更是以燕为词,在《双双燕?

咏燕》中写到:

“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

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极研尽态,形神俱似。

春天明媚灿烂,燕子娇小可爱,加之文人多愁善感,春天逝去,诗人自会伤感无限,故欧阳修有“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之慨叹,乔吉有“燕藏春衔向谁家,莺老羞寻伴,风寒懒报衙(采蜜),啼煞饥鸦”(《水仙子》)之凄惶。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

谷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

燕燕》),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

才有了“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薛道衡?

《昔昔盐》)的空闺寂寞,有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

《临江仙》)的惆怅嫉妒,有了“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宴殊?

《破阵子》)的孤苦凄冷,有了“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周德清?

《喜春来》)的失意冷落,有了“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张可久?

《清江引》)的留恋企盼。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愤慨,最著名的当属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另外还有宴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李好古的“燕子归来衔绣幕,旧巢无觅处”(《谒金门?

怀故居》),姜夔的“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点绛唇》),张炎的“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高阳台》),文天祥的“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金陵驿》)。

燕子无心,却见证了时事的变迁,承受了国破家亡的苦难,表现了诗人的“黍离”之悲,负载可谓重矣。

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

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宗。

任宗离家行贾湖中,数年不归,绍兰作诗系于燕足。

时任宗在荆州,燕忽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寄,感泣而归。

其《寄夫》诗云:

“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

”谁说“梁间燕子太无情”(曹雪芹?

《红楼梦》),正是因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转意,夫妻相会。

郭绍兰是幸运的,一些不幸的妇人借燕传书,却是石沉大海,音信皆无,如“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张可久?

《塞鸿秋?

春情》),“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冯延巳?

《蝶恋花》),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让人为之动容,继而潸然泪下。

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整体、直觉、取象比类是汉民族的主导思维方式”(张岱年?

《中国思维偏向》),花鸟虫鱼,无不入文人笔下,飞禽走兽,莫不显诗人才情。

雁啼悲秋,猿鸣沾裳,鱼传尺素,蝉寄高远,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或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

《满庭芳》);

或身世浮沉,“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

《殿前欢》);

或相见又别,“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苏轼?

《送陈睦知潭州》;

或时时相隔,“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刘安?

《淮南子》)。

燕子,已不仅仅再是燕子,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融入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中。

11.浅析古诗词中“小楼”一词的文化意蕴

南唐词人李煜和南宋诗人陆游在各自的作品《虞美人》和《临安春雨初霁》(同时入选高中语文第三册教材)中,都提到“小楼”一词,同为“小楼”,却有各自不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一、思念之楼

由南唐的末代皇帝,变为北宋王朝的阶下囚。

前后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怎能不让词人伤感、惆怅,怎能不让词人思念过去的幸福时光?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此时的小楼只能勾起人无限的思念之情,以及因思念而产生的孤寂、凄凉、愁苦之情。

又如李煜的另一词作《临江仙》: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

子规啼月小楼西。

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

炉香闲袅凤凰儿。

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词中“小楼”与“月亮”、“子规”三者共同构成一幅凄美之景,“小楼”本身也着上了悲情色彩,同“子规”一样抽象为悲情的象征之物,而不再仅仅是一种建筑物。

李煜在《相见欢》中还曾写道:

“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

”同样表达出一种深深的离愁别绪。

宋代词人秦观也曾凭借“小楼”这一意象,在其词作《浣溪沙》中把一个女子的春愁刻画得惟妙惟肖: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正是因为有了“轻寒的小楼”作为主人公抒怀的平台,才有了“晨起如秋”的烦躁,才有了“梦似飞花”的飘零,才有了“愁如丝雨”的感伤,才有了“闲挂银钩”的无聊。

当然,在众多的宋词中,“小楼”这一意象已不再局限于“小”字,出现了朱楼、红楼、高楼、危楼、画楼、青楼(古指富贵人家的住处。

)、歌楼、楼台等词语,但其所蕴涵的思念、别离、愁苦、感伤之情却是始终没有改变的。

晏殊要“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

范仲淹认为“明月楼高休独倚”,否则,“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苏幕遮》);

李清照为了等待夫君的归来,一直等到“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

就连“少年不识愁滋味”的辛弃疾,也“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丑奴儿》)。

看来,一旦遇见了“楼”字,定会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二、闲适之楼

“小楼”除了用于表达悲情之外,还可以用来表达闲适之情。

如陆游写的《临安春雨初霁》一诗中的名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我们可以想像:

绵绵的春雨带着春的问候,和着柔柔的夜风款款而来,此夜小楼不眠,诗人无眠。

静下心来抛开一切烦恼、利禄、功名,细细谛听春雨的呢喃,小楼的私语。

这是一个诗意的夜晚:

诗意的小楼、诗意的春雨。

没有诗人的闲情逸致,没有诗人的浪漫情怀,哪会有诗意的想像和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一夜的春雨让诗人获得了暂时的精神解脱,可以说,诗人在这一夜的春雨和特定的小楼中所流露的情感是真实的、浪漫的、愉悦的、闲适的,面对如此美景,诗人怎能不心驰神往?

而“小楼听雨”便是这一闲适心境的代名词。

就像文人们相聚饮酒、吟诗作画一样,它已成为古人闲适生活方式的一种。

辛弃疾在一首名为《临江仙》的词作中对这种闲适之境也有所表露,其中一句写道:

“小楼春色里,幽梦雨声中。

”可以肯定的是不管作者梦醒后是否惆怅,其春雨幽梦应该说是甜蜜的、温馨的。

在古代诗词的乐章中,“小楼”有时是一首凄婉的歌,让人悲悯、怅惘,有时是一支清新的曲,让人欣喜、神往。

不同的小楼承载着同样的情感,同样的小楼蕴涵着不同的情怀。

借着古代诗词从小楼之窗投射出的光亮,我们似乎能瞥见小楼之中文学大师们或喜或悲的情感身影,想要与古人们对话,那就踏上小楼吧。

12.此物最相思——趣谈唐诗中的红豆

寄情于物是我国古诗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在众多的表现相思之情的诗作中,流传最广、最为人喜爱的当推王维的《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此诗,宋人洪迈《万首唐人绝句》是题作《相思子》,《全唐诗》中则题为《相思》一名。

那么诗中的红豆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植物呢?

红豆产于南方,主要分布在两广、云南、海南等地,属于藤本植物,春夏间开花,蝶形花冠,通常为红色或紫色,其果形体呈卵形,一端(约全体的四分之三)为鲜红色,一端(约全体的四分之一)为黑色,全体光泽如漆,令人喜爱。

关于红豆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不幸死一边地,悲伤不已,以至于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

于是人们就称这种红豆为“相思子”,因此,诗中多用它来表现相思之情。

王维的这首诗本是送给好友李龟年的,据说天宝之乱之后,李龟年流落江南,经常为人演唱这首诗,听者无不为之动容落泪。

但是现在我们却通常用这首诗来表达男女之间的相恋相思之情。

在唐代,把红豆写入诗中的绝非王维一人,温庭筠也在自己的诗中不止一次地吟咏红豆。

如他的《锦城曲》中有两句就写到了红豆:

“江头学种相思子,树成寄与望乡人。

”这里的红豆成了诗人寄与远行之人作为纪念的礼物。

还有一首《新添声杨柳枝词》,是这样写的: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这是一首感人的男女爱恋的诗,诗中用红豆嵌在骰子中,比喻对对方入骨的相思之情。

情深至此,也足以令人感叹不已了。

也许正是由于红豆所代表的那份朋友恋人间的相思恋之情,所以在唐代红豆还是众多富家闺秀们的闺中之物呢。

真是:

小小一颗相思豆,寄寓几多相思情!

13.“凭栏”与“倚楼”的意境美

古代文人墨客不管是壮山河之美,抒安邦之志,发思古之幽情;

还是表闲愁遗恨,达相思之苦,大都“爱上层楼”。

登高临远,天地悠悠,或喜或悲,自然一吐为快,从而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声情并茂、动人心魄的诗词名句。

而“凭栏”与“倚楼”也就成为诗人涉猎最多并且写得最有韵味的一种意境。

这在词的芳草地里尤其茂盛。

一凭一倚,虽是两个细小的动作,但那动态、情态和心态委实是大相径庭,很值得品味的。

凭则两手抚栏,直立远视,有慷慨悲凉之态,倚则身体重心全凭栏干依托,有娇弱无力之姿,词作家正是着眼于这两个动词,把“凭栏”与“倚楼”写得几乎是风情万种,仪态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