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0亩节水灌溉工程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8619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13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800亩节水灌溉工程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3800亩节水灌溉工程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3800亩节水灌溉工程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3800亩节水灌溉工程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3800亩节水灌溉工程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3800亩节水灌溉工程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3页
3800亩节水灌溉工程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3页
3800亩节水灌溉工程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3页
3800亩节水灌溉工程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3页
3800亩节水灌溉工程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3页
3800亩节水灌溉工程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3页
3800亩节水灌溉工程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3页
3800亩节水灌溉工程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3页
3800亩节水灌溉工程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3页
3800亩节水灌溉工程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3页
3800亩节水灌溉工程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3页
3800亩节水灌溉工程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3页
3800亩节水灌溉工程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3页
3800亩节水灌溉工程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3页
3800亩节水灌溉工程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3页
亲,该文档总共8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800亩节水灌溉工程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3800亩节水灌溉工程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800亩节水灌溉工程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3800亩节水灌溉工程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3800亩节水灌溉工程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程建设内容汇总表

项目名称

**县老**灌区3800亩棉花膜下滴灌工程

地点

老**灌区老**镇

项目法人单位

**县水利管理总站

法人代表:

电话:

6011917

项目规划设计单位

单位名称:

**县水利水电勘察设计所

资质:

丙级

负责人:

电话:

6018585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滴灌3800亩

项目区总计

滴灌系统

渠道防渗(KM)

节水灌溉面积(亩)

3800

3800

投资(万元)

228.23

192.72

每亩投资(元)

600.6

507

项目主要经济指标(节水、增产、增收、益费比)

节水99.6×104m3,增产45.6吨,增收54.72万元,项目经济效益费用比为1.18

工程主要要素

设计总流量(m3/h)

582.12

总配套动力

管道总用量(km)

14.38

154KW

总工程量(m3)

土方开挖:

20642

砼方:

71.68

总工期(年)

1

建筑工程投资(万元):

149.24

其它需要说明的情况:

工程总投资228.23万元,申请国补资金100万元

第一章项目综述

1.1项目背景

新疆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并具有干旱绿洲地域特点的省份。

水资源是限制新疆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新疆农业必须走节水型农业的发展道路,力求通过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率,解决新疆水资源供需平衡的矛盾,满足农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地处准噶尔盆地南缘,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气候干燥。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水资源缺乏,且时空分布不均,加之农业灌溉技术较落后,农业灌溉用水为不充分灌溉,生态用水不断减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合理有效地调整和利用水资源已是当务之急,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打破传统农业生产习惯,将带动农业发展跃上新台阶。

近年内**县利用各种资金建设了部分高新节水灌溉工程,主要以滴灌和微灌为主,工程实施后效益显著且节水、节约劳力,同时农民积极接受这些节水技术,故在这个大好的形势下,发展高新节水技术改善灌溉条件、提高农民收入,使节约的水量服务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县水利水电勘察设计所在对实施地进行实地调查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建设地块和不同的水源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地块进行典型设计,采取以实施技术方案的典型设计为主的方案编制,重点对国拨资金建设内容进行了统一规划设计,提出了各实施地建设内容及实施技术要求。

在此要强调的是:

由于项目涉及实施地块类型多样,在短时间里难以对每一块实施田块进行方案编制和设计,因此,可研中提出的设备清单为控制性清单,建设单位在获得项目批准后,必须组织实施技术人员利用可研中的典型设计对每块实施棉田进行具体设计,并进一步核实建设设施要求。

1.2项目建设目标和任务

通过本次3800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预计目标和任务是:

1、缓解项目区农业灌溉用水不足造成的春旱、秋缺问题,使项目区的农作物得到适时适量的灌溉。

2、通过项目的实施,减少渠道输水和田间一般常规灌溉所造成的不必要的水的浪费,使灌溉水利用系数由现在的0.585提高到0.90,单位灌溉面积用水量下降53%左右。

3、改造中低产田,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和治理耕地土壤盐碱化。

4、通过项目的实施,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增加全县生态用水,达到增加林草灌溉面积的目的,增加农田防护林面积300亩,改善生态环境。

5、通过灌溉条件的改善,使项目区的农作物单产提高15%-20%,增加县域内的国民经济总收入,改善农民生产及生活条件。

1.3项目建设主要建设内容和建设计划

1.3.1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本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3800亩滴灌工程建设和配套工程建设两方面。

1.3.1.1滴灌工程

**县老**灌区3800亩棉花膜下滴灌工程分布在老**镇海子湾片,种植作物主要为棉花。

项目利用原有7眼井为水源,共分为7个系统,每个系统成为独立的灌溉体系。

1、设备

主要购置首部设备、地下管及管件和地面管及管件等设备,其中:

(1)首部

——购置各种型号规格的过滤器7套;

——购置各种型号水表7个;

——购置安全阀7个。

(2)管及管件

——PVC管14.38Km,PE管27.216Km,16-300-1.8滴灌带2328.48Km

2、建筑工程

——管道开挖20642m3;

——管道回填20642m3;

——砼工程71.68m3;

——闸阀井28座;

——排水井14座;

——管理房77.77m2。

1.3.1.2配套工程

为配合滴灌工程的顺利实施,本项目将进行林带配套、田间道路和自动控制管理等配套工程建设。

1.3.2项目建设计划

本项目建设期为1年。

1.4项目建设单位及法人

建设单位:

**县水利管理总站

法人代表:

李建国

项目建设期:

1年

项目建设地点:

**县老**镇

1.5项目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228.23万元。

其中滴灌系统建设投资147.08万元,其他费用45.96万元。

申请国家专项资金为100万元;配套资金128.23万元,由业主自筹解决

1、中央内预算

本项目中央预算内资金100万元,主要用于滴灌系统中设备投资,其中:

——滴灌机电设备(首部)投资11.2万元,占中央预算内资金11.2%;

——滴灌建筑工程投资88.8万元,占中央预算内资金88.8%。

2、自筹资金

本项目自筹资金128.23万元,主要用于滴灌建筑工程、临时工程、水土保持及其它等配套工程建设投资等,其中:

——滴灌系统建筑工程投资75.88万元;占自筹资金59.2%;

——临时工程投资7.38万元,占自筹资金5.8%。

——水土保持工程投资18.38万元,占自筹资金14.3%。

——预备费9.46万元,占自筹资金7.4%。

——其他费用17.13万元,占自筹资金的13.4%。

1.6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

1、新疆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

2、自治区2003年南、北疆农村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大力推行节水农业新技术”的要求;

3、新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

4、**县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

5、**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纲要(初稿);

6、**县农业区划。

依据的技术规范:

1、《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

2、《微灌工程技术规范》SL103-95

3、《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

4、《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

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

1.7项目可研方案的主要成果

本可研方案的成果和技术要求,按照《节水灌溉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制通则》的要求编写。

1、灌溉水源和取水方式、种植结构等根据现状方案进行了调整,工程总体布置,工程规模、灌溉方式做了局部调整。

具体见技术设计和总体平面布置图。

2、本可研方案灌溉面积3800亩,地埋PVC管14.38Km,开挖20642m3,闸阀井28座,排水井14座,管理房77.77m2。

3、本项目总投资228.23万元。

资金筹措方案为申请国家专项资金为100万元;业主自筹128.23万元。

4、项目的经济评价指标

国民经济内部收益率为14.84%,经济净现值为57万元,经济效益费用比1.18,初步分析项目区供水水价为0.31元/方,项目区有能力承受。

通过对项目的分析,得出的各主要评价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

该项目建设经济、合理、可行。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新疆属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决定了新疆的农业以灌溉农业为主。

新疆又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省区,农业用水占到新疆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的94%。

由于水资源季节性分布不均,每年都有相当面积的耕地受干旱影响而减产、减收,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入,水资源的缺乏已成为制约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同时,随着新疆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加强,以及城市工业化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长,生态用水和工业及城市居民用水量大幅增加,用水矛盾日趋激烈和紧张。

新疆农业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走新型节水型农业的道路,成为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

同时,也是新疆农村经济发展、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实现新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优质棉产区,也是国家最大的商品棉基地。

为此,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对新疆棉花生产基础设施进行了重点建设。

初步建立新疆棉花良种繁育、加工体系,大力推广棉花新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使棉花产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1990—2003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由660万亩扩大到1550万亩,总产由47万吨增加到160万吨,单产由72公斤/亩提高到103公斤/亩,种植面积、总产、单产均位居全国第一。

根据新疆棉花发展的现状,自治区政府提出了今后棉花的发展要以“改善品质、提高单产、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为目标,实现新疆棉花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

棉花是新疆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种植面积占到新疆耕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实施棉花节水灌溉技术不仅能节约大量的水资源,而且能降低棉花的生产成本和用工投入,同时,由于改善了水肥条件,使棉花的产量和品质都有所提高。

因此,在新疆发展棉花高标准节水灌溉,不仅符合自治区棉花的产业政策,而且也是新疆棉花进一步发展的突破口。

**县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棉花在该县种植业中占主导地位。

2004年,全县棉花播种面积为47.55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50%,占塔城地区棉花播种面积的49.38%。

同时该县地处天山北坡经济带内,社会经济条件较好,棉花生产水平较高。

全县棉花良种使用率和高密度栽培技术的推广率都达到98%以上。

经过多年的基础设施建设,棉田已实现了路林渠的配套,但田间灌水大多仍然采用传统的灌溉方式,水的利用效率较低。

因此,如何提高棉田用水的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成为当前**县棉花生产中急需解决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2003年,**县的部分乡镇在县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指导下,在一些地势条件较好的棉田进行了小范围棉花膜下常压软管滴灌试验,取得较好的效果,2004年开始了较大面积的推广。

为了进一步提高棉花节水效率,克服常压软管滴灌技术对棉田地势条件要求较严的问题,扩大棉田节水灌溉面积,选择一种新型的适应范围更广、节水效率更高的灌溉技术成为**县棉花生产的现实需要。

发展高新节水滴灌工程可加快棉田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植棉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发展地方经济。

1.**县经济发展的大背景及对节水要求

新疆**县是一个水资源缺乏的地区,水资源缺乏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要坚持把水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放在突出位置,是**县长远发展的重要问题。

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使发展节水农业势在必行:

新疆**县是灌溉农业,土地资源丰富,水资源相对贫乏,根据**县“十一五”规划(初稿)及2015年远景规划,到2010年耕地面积为115万亩,园地3.18万亩,林地102.92万亩,牧草地647.72万亩。

农业增加值达到33.25亿元,年均增长23.5%。

全县缺水3098×104m3,只有通过节水灌溉和发展低耗水工业,才能解决**县的缺水问题。

3.水资源紧缺程度必须走节水农业的道路:

**县地区地处中纬度内陆区,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夏热短促、冬寒漫长,降水地域间差异很大,水资源年内时空分布不均,蒸发量大,全县各河多年平均总径流量20.5200×108m3,按照历史协议分水后,每年**县应分得总水量5.7000×108m3。

**县地下水资源总量为3.1785×108m3,可开采总量为1.8835×108m3,资源性缺水态势十分突出。

全县水资源总量为7.58×108m3,**县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6.28×108m3,2004年各类工程供水量为4.67×108m3,其中农业用水4.62×108m3,农业用水占整个供水总量的98.82%,城镇用水0.038×108m3,工业用水0.0152×108m3。

总的用水量占总的资源量为61.6%。

由于河道来水过程与农业灌溉存在时空上的差异,洪水(6-8月)水量占全年来水的65-76%,每年河水用来浇灌农田、林带的水量相对较少,现状年引水量为4.02×108m3,约占年径流量的70%。

经水利工程引用的水90%以上来灌溉农田,10%左右用来灌溉林带,以维持生态环境。

由于水资源紧张,造成本县的农田季节性缺水严重,无法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故有时生态用水也被调来灌溉农田。

4.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可以防治土壤盐渍化

**县一方面存在严重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另一方面部分地区存在土壤盐渍化问题,全县土地中盐渍化土地有61.35万亩,危害最强烈的是玛河西岸大渠以北的地区,农作物产量受到严重影响,不少耕地因盐碱吞噬无法耕种而荒废,许多土地弃耕,林木枯死,采用高新节水技术,可以降低田间入渗,防止土壤盐渍化。

5.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可以改善生态环境:

中央一再强调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来发展国民经济,新疆必须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

**县近年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在不断地向南推进,威胁着古道沿岸农牧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地下水出现超采现象,地下水位下降,部分草场退化,土地裸露,部分出现沙化。

因此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使节余水量用于加大林业种植面积,增加森林覆盖率,增加天然河道下泄生态水量,改善生态环境。

节水灌溉是根据各种农作物的需水量进行适宜灌溉,改变了田间小气候,减少水的垂直入渗,使作物能得到均匀灌溉,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

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保护环境,减少夏季干热风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对灌区的持续稳定发展是及其重要的。

6.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社会稳定

节水项目的实施实现了农业现代化,起到节水、增产的目的,有利于提高当地农民收入,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即可保证农业的灌溉用水,又可增加林草灌溉面积,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使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提高,增加农牧民的收入。

2.2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有较好的政策环境

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国家对西部的投资逐步增加,各种向西部倾斜的优惠政策逐年出台,这种优越的投资环境和政策环境对节水灌溉规划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2.项目区现有的水量能满足作物进行高新节水灌溉需求

老**镇地下水资源量2085×104m3/a,可开采量为1460×104m3/a,已开采量为1212×104m3/a。

老**镇现有机电井86眼,单井出水量大多在80m3/h-120m3/h范围内,老**镇是地表水配合地下水进行灌溉,项目区的7眼机井为出水量在90m3/h左右。

449.1亩的地块,在不新增供水水源的条件下,利用一眼出水量在90m3/h左右的机井,实行地面灌时棉花地面毛灌溉定额为为495m3/亩;项目实施后,实行滴灌后,棉花滴灌毛灌溉定额为233m3/亩。

相比可知滴灌比地面灌节水很多。

在未实施滴灌工程前,项目区3800亩棉花地面灌溉全年需水量为188.1×104m3,项目实施后3800亩棉花滴灌全年需水量为88.54×104m3,项目区年节水量为99.6×104m3,由此可见实施高新节水灌溉技术节水效果显著。

同时现有的机井原来开采地下水量没有增加,故不存在新增开发地下水的问题。

3.有过硬的技术队伍

近几年来随着节水灌溉技术的大力推广,**县水利管理总站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员,拥有了一支初具规模的节水灌溉的技术队伍,从技术上保证了节水灌溉在**县的实施和运行。

4.具备节水灌溉的自然条件

**县“十一五”规划中,新增田间高效节水面积42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到57.64万亩,占总灌溉面积的50%;主要分布在金沟河灌区和老**灌区。

项目区土层深厚,土壤土质为壤土、中壤土,土地经过多年的耕作,适宜于农作物种植,地形坡度在2‰左右,地势平坦。

5.有利于农牧业生产的发展

项目区地处准噶尔盆地南缘,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大于10℃的积温日期长,其独特的气候条件为发展棉花、小麦、玉米、油料、甜菜、花生等农作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通过建设节水灌溉工程,合理地适时适量地灌溉,可大大提高作物的产量。

充足的作物秸杆又为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6.领导重视,群众积极性高

**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高新节水技术在**县的实施,2004年和2005年实施近3.5万亩滴灌示范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壮大,农牧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科技含量高的先进节水技术特别感兴趣,这给推广高新节水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具有较强的自筹能力。

**县是一个农业大县,项目区所在乡镇均属于经济实力雄厚的乡镇,2004年当地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5578元,经济实力相对较强,自筹能力有保障。

8.**县是全疆工农业经济发展较快的县市,全县各级部门对节水工作给予大力的支持,在资金筹措方面,保证自筹资金的到位,保证工程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在**县推广节水灌溉项目是非常必要的,是非常可行的。

第三章项目区概况

3.1自然地理

3.1.1地形地貌

**县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东与玛纳斯县、石河子市相望,西邻乌苏县,南依天山与和静县毗邻,北连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与和布克赛尔县和克拉玛依市接壤。

地处东经84°57ˊ—86°09ˊ,北纬43°20ˊ—45°56ˊ,东西窄而南北长,东西宽101Km,南北长280Km。

总面积1.31×104Km2。

老**灌区3800亩滴灌项目区位于**县城以北45Km处,老**镇境内,距老**镇政府10Km,西岸大渠以南,项目区7个系统,全部种植棉花,老**镇是**县的棉花基地,项目区农民人均收入5578元,属于老**灌区富裕地区。

项目区所在地所处洪积冲积扇区上,地势平坦,土层较厚,土壤肥力较高,海拔高程在350~360m之间,整个地形南高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平均坡度为2‰。

3.1.2气象条件

**县地处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

夏季炎热,冬季严寒,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量少,蒸发量大,空气干燥,气温日较差大。

年平均气温6.8℃,最热(七月)25.8℃,最冷(一月)–19.0℃,极端最高气温43.1℃,极端最低气温–42.3℃,昼夜温差为12—14℃(最大27.6℃);≥10℃积温3400—3600℃;光能辐射135KC/cm2以上,与全国同纬度相比,较为丰富;年日照时数2800—2870小时,作物生长季节(4—9月)日照总时数为1794小时,占年总日照时数的62%;年平均降水量141.3—149.7mm,年均蒸发量1500—2000mm;无霜期170—190天,是北疆地区光热资源最为丰富和无霜期最长的地区之一。

项目区气候环境十分利于棉花生长,且棉花纤维长、品质好。

3.1.3土地资源

项目区所在地所处洪积冲积扇区上,耕作土壤的养分平均含量为:

有机质1.63%,全氮0.12%,碱解氮35.2ppm,速效磷7.2ppm,速效钾494.58ppm。

项目区土层深厚,多为壤土和中壤土,肥力较高,是发展种植业的主要地区,非常适宜于棉花种植。

3.1.4水源、

老**镇全镇分配水量为7900×104m3,包括西岸大渠6500×104m3,玛纳斯河200×104m3,井水1200×104m3。

河水含沙量平均为3—5‰,灌区内所有干渠和90%的支渠进行了防渗处理,灌溉方式为大水漫灌,全生育期灌溉次数平均为5次,每次毛灌水量为90m3/亩左右,用水浪费严重,作物生长季节用水十分紧张。

项目区为老**灌区中典型的井灌区,有7眼机电井,其基本资料见表3-1。

表3-1

项目区机电井基本资料

机井编号

完工年份

井深

(m)

孔径(mm)

外管径(mm)

内管径

(mm)

静水位(m)

动水位(m)

水泵型号

 

原出水量(m3/h)

现出水量(m3/h)

#1

1998

292

650

325

219

7

13.7

200QJ80-60

105

90

#2

1995

290

650

325

219

8.2

15.0

200QJ80-60

93

85

#3

1997

288

650

325

219

7

14.2

200QJ80-60

97

90

#4

1999

289

650

325

219

5.8

16.0

200QJ80-60

92

90

#5

1996

297

650

325

219

8

16.0

200QJ80-60

95

85

#6

2000

291

650

325

219

7

15.3

200QJ80-60

91

90

#7

2000

287

650

325

219

8

15.6

200QJ80-60

90

90

合计

663

620

3.2社会经济条件

2004年,项目区所在的老**镇经济总收入1.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78元,该镇是一个以棉花种植、畜牧养殖为主的农业乡镇。

2004年,项目区所在的老**镇经济总收入1.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78元,该镇是一个以棉花种植、畜牧养殖为主的农业。

3.3基础设施

3.3.1、交通

**县老**灌区3800亩棉花膜下滴灌工程位于**县老**镇附近,施工现场有**县城至老**镇的省级公路,老**镇各乡村之间已有砂石化路面。

施工交通对内对外十分方便。

2、电力供应

老**镇海子湾片项目区施工用电工程用电利用原有机电井的线路。

3.3.2、电力、通讯

电力:

**县的电力供需已上大网,用电由奎屯电业责任有限公司统一调配,老**镇海子湾片设有3000KVA变电站一座,电力供应有保证,项目区利用原有机电井的电力线路,用电能完全得到满足,电价0.5元/KW·h。

通讯:

**县电信局电话通讯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移动通讯网已覆盖项目区,信息传略方便快捷。

3.3.3项目技术依托单位基本情况

本项目技术依托单位是**县水利局。

该单位现有水利工程中级以上职称技术人员20人,初级以上职称技术人员240人,具有节水安装2级资质的下属企业1家。

近几年来该单位重点进行节水灌溉技术的大力推广,尤其是棉花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和试验,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县水利局较强的技术实力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3.4水利工程建设现状

3.4.1水利工程现状

受“九九·八”特大洪水灾害影响,项目区原有渠系遭到彻底毁坏。

项目区现为井灌区,有土质农渠7.0公里。

项目区内的7眼机电井,是项目区的水源,主要供灌溉用。

3.4.2存在的问题

1、水资源合理利用程度低

由于地多水少,水土资源平衡条件差,春旱、秋缺矛盾还相当突出,而水资源的开发,又受能源、财力等因素的限制,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受到很大的影响。

2、灌溉管理、灌溉技术水平低

项目区仍以传统的地面沟畦灌等常规灌溉方式为主,仍采用粗放的大水漫灌方式,造成田间水量损失偏大。

从灌溉管理方面看,由于灌溉工程配套不很完善,使灌溉水的控制得不到保证,更谈不上先进的测墒灌水技术。

水利建设投入低,虽然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仍不能与项目区农业发展相适应,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建设。

3、项目区供水体制、水价管理不完善

项目区现有的供水体制仍然是由县水利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