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新词酒一杯轻舟短棹西湖好金陵城上西楼如梦令》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8746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曲新词酒一杯轻舟短棹西湖好金陵城上西楼如梦令》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一曲新词酒一杯轻舟短棹西湖好金陵城上西楼如梦令》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一曲新词酒一杯轻舟短棹西湖好金陵城上西楼如梦令》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一曲新词酒一杯轻舟短棹西湖好金陵城上西楼如梦令》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一曲新词酒一杯轻舟短棹西湖好金陵城上西楼如梦令》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一曲新词酒一杯轻舟短棹西湖好金陵城上西楼如梦令》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一曲新词酒一杯轻舟短棹西湖好金陵城上西楼如梦令》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一曲新词酒一杯轻舟短棹西湖好金陵城上西楼如梦令》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一曲新词酒一杯轻舟短棹西湖好金陵城上西楼如梦令》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一曲新词酒一杯轻舟短棹西湖好金陵城上西楼如梦令》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一曲新词酒一杯轻舟短棹西湖好金陵城上西楼如梦令》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一曲新词酒一杯轻舟短棹西湖好金陵城上西楼如梦令》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一曲新词酒一杯轻舟短棹西湖好金陵城上西楼如梦令》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一曲新词酒一杯轻舟短棹西湖好金陵城上西楼如梦令》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曲新词酒一杯轻舟短棹西湖好金陵城上西楼如梦令》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docx

《《一曲新词酒一杯轻舟短棹西湖好金陵城上西楼如梦令》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曲新词酒一杯轻舟短棹西湖好金陵城上西楼如梦令》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曲新词酒一杯轻舟短棹西湖好金陵城上西楼如梦令》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docx

《一曲新词酒一杯轻舟短棹西湖好金陵城上西楼如梦令》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期末课外古诗词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内容:

【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

题型:

【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课外古诗词诵读

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2、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欧阳修

3、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朱敦儒

4、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

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原诗】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才能回来?

花儿总要凋落让人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

【作者】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抚州(今江西临川)人。

景德初年,他刚十四岁,就以“神童”的才名应殿试考中进士。

仁宗庆历中,晏殊曾多次担任参知政事,兼枢密使,这是相当于宰相的职位,为官清廉,秉直从政。

他曾上书皇帝,主张严格选任州郡长官,量才录用地方知县,清除庸劣不称职者,这份万言书声震一时。

【背景】

作者一生历居显官要职,仕途平坦,但政绩平平。

作品在歌酒风月、闲情逸致吟咏中,也常流露出官僚文人由精神空虚而产生的年华易逝、迟暮落寞的感伤。

《浣溪沙》这首词写的就是作者对光阴流逝的怅惘和对春天消失的惋惜之情。

【主旨】

词人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以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同时也不免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

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名句赏析】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写对酒听歌的现境。

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

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

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

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

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

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

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

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又怎能没有些微的伤感呢?

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

“夕阳西下几时回?

”夕阳西下,是眼前景。

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

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

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

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为天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和谐,寓意深婉,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

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

这一句应上“几时回”。

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

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

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

“小园香径独徘徊”,即是说他独自一人在花间踱来踱去,心情无法平静。

这里伤春的感情胜于惜春的感情,含着淡淡的哀愁,情调是低沉的。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词人由景触情,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的句子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2、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3、晏殊《浣溪沙》词上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两句构成“新”“旧”的对比,下片构成“来”“去”对比的词句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二、选择题: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这首词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叹惋。

B.对春花落去、燕子归来的景象,词人既感到似曾相识,又觉得无可奈何。

C.词的上阕,写词人看着眼前的景况,勾起了对昔日欢聚的回顾,由此感叹时光的易逝。

D.词的下阕,描写春花的凋谢飘落及燕子的归来,抒发了词人伤春怀旧的情感。

【解析】B诗人写的并不是对燕子归来的情景似曾相识,而是对人事变迁,时光易逝的感叹!

2、下列对本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夕阳西下几时回?

”一句,表面是在发问,实际上是在抒发一种深重的感慨。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将景与情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景中寓情,情景交融。

C.“小园香径独徘徊”一句中“徘徊”反映了词人的心绪不宁,“独”字更道出了词人孤寂之深,伤感之重。

D.词人巧妙运用典故,善于用白描的手法写景抒情,语言平实直白。

【解析】D没有典故。

3、下列对《浣溪沙》晏殊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夕阳西下几时回?

”一句,表面是在发问,实际上是在抒发一种深重的感慨。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将景与情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景中寓情,情景交融。

C.“小园香径独徘徊”一句中“徘徊”反映了词人的心绪不宁,“独”字更道出了词人孤寂之深,伤感之重。

D.词人巧妙运用典故,善于用白描的手法写景抒情,语言平实直白。

【解析】D项该词没有运用典故,词人仅用一系列物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三、赏析简答题: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一向为词评家赞赏,请简要赏析。

答:

任选一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

可以从“意象”角度赏析,如“落花”这个意象写出了暮春之景表达了惜春之意,“归燕”这个意象表达旧燕归来.时光已逝,物是人非之感.可以修辞角度赏析,如对仗的工稳,音调谐婉,具有音乐美。

2、“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用得极妙,请加以赏析。

答:

①对比②“独字写出了词人独处时的寂寞,伴着萧条的春色和眼前时光的流逝,生出无限的悲凉,突出了词人的凄凉寂寞之感。

3、赏析“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的妙处。

答:

只身一人,新词“一曲”,清酒“一杯”,孤单冷寂,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新——唱新词,旧——唱词喝酒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惆怅情思。

 

2、《采桑子》欧阳修

【原诗】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

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作者】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背景】

本词作于熙宁四年(1071年),这年六月,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回到颍州。

暮春时节来到西湖游玩,心生喜悦而作《采桑子》十首。

【主旨】

全词通过描绘了春日的西湖,景色是那样引人入胜,绿水蜿蜒曲折,长堤芳草青青,春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

水面波平如镜,不需要借助风的助力,小船就可以在平滑的春波上移动。

这首词如同一幅清丽活泼、空灵淡远的风景画,美不胜收,清新可爱,诗人给予了西湖美景高度的赞美之情。

【名句赏析】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此句中“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因为是短棹,所以轻舟缓慢而悠闲地飘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

“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隐隐”和“处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无风”二字为枢机所在,盖正因无风,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觉船移”,其间不仅有诗情,而且合乎逻辑。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此句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

大概沙禽久已习惯于西湖的平滑,所以轻舟带来的小小涟漪,就足以惊起沙禽掠岸飞过。

视点也是因此由近到远,再向高处延伸,将立体而富有动感的西湖呈现在读者面前。

这首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渐次写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将游人的悠闲意趣融入其中。

轻舟短棹、绿水芳草、游人笙歌与惊飞沙禽,“西湖好”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

整首词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绘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的句子是:

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2、词中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的句子是: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3、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写出风平浪静的句子是:

无风水面琉璃滑。

二、选择题:

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西湖时所见的景色。

B.上片轻舟短棹,春草碧色,绿水清波,长堤掩映,柔和的笙箫随风飘来,描绘的一幅淡远的画面。

C.下片结合“惊起沙禽掠岸飞”,以静衬动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愈显西湖的幽静。

D.“无风水面玻璃滑”中的“滑”字生动形象的描绘了水面的平滑,更显其晶莹、澄澈。

【解析】C以动衬静的手法。

2、下列对《采桑子》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西湖时所见的景色。

B.上片轻舟短掉,春草碧色,绿水清波,长堤掩映,柔和的笙箫随风飘来,描绘的一幅淡远的画面。

C.下片结合“惊起沙禽掠岸飞”以静衬动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

之掠过湖岸飞去,愈显西湖的幽静。

D.“无风水面玻璃滑”中的“滑”字生动形象的描绘了水面的平滑,更显其晶莹、澄澈。

【解析】C下阙动静互衬,静中有动,动中显静(动静结合),不是以静衬动写。

三、赏析简答题:

1、这首词的诗眼是西湖好这一短语。

2、词的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

上阙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答:

上阙第一句总领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

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轻舟、绿水、芳草、长堤、乐声、歌声等意境,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3、词的下阙主要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

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

答:

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

一、二句风平浪静,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

三、四句写水鸟掠过堤岸,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

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

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赞美之情,和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

3、《相见欢》朱敦儒

【原诗】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译文】

在金陵城(今南京)里独自登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看着万里的大江在夕阳下流去。

中原大乱,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收复国土?

请悲伤的风把我的泪吹到扬州吧。

【作者】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

著有《岩壑老人诗文》,已佚;今有词集《樵歌》(也称《太平樵歌》),《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今录诗九首。

【背景】

这是作者南渡后登金陵城楼眺远时,所写的一首抒发爱国情怀的词。

词人登回上金陵西楼,俯视辽阔答长江,隔岸是沦于异族铁蹄下的大好河山,是词人当年过潇洒自在生活的故乡。

万里夕阳染红了大地与江水,仿佛是背井离乡逃难的百姓日夜流淌的血泪。

即使是江南,也有因金兵入侵而留下来的残破的扬州城。

【主旨】

这首抒写离愁的词,从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气氛入手,形象地展现了词人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以及比离愁更让人痛苦的亡国哀思。

【名句赏析】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古人说“秋士多悲”。

当离乡背井,作客金陵的朱敦儒独自一人登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看到这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悲秋之感自不免油然而生。

又值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恹的夕阳中。

这种景物描写带有很浓厚的主观色彩。

朱敦儒就是带着浓厚的国破家亡的伤感情绪来看眼前景色的。

他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暮景,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中原沦陷,北宋的世家贵族纷纷逃散。

这是又一次的“衣冠南渡”。

“几时收”是作者提出的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

这种“中原乱,簪缨散”的局面何时才能结束呢?

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风,本身无所谓悲,而是词人主观心情上悲,感到风也是悲的了。

风悲、景悲、人悲,不禁潸然泪下。

这不只是悲秋之泪,更重要的是忧国之泪。

作者要请悲风吹泪到扬州去,扬州是抗金的前线重镇、国防要地,这表现了词人对前线战事的关切。

这首词上片写登楼所见的无边秋色,夕阳流水,营造出清冷萧条的意境,抒发了因山河残破而悲凉抑郁的心情。

下片前面直抒胸臆,表达亡国之痛、收复中原的心志以及对朝廷的愤慨;后面用拟人的方法,请托“悲风”把泪吹到扬州去,含蓄深沉地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并为全词奠定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的句子是: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2、回忆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国土恐难收复的担忧、无奈、沉痛之情的句子是:

中原乱,簪樱散,几时收?

3、朱敦儒的《相见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的诗句是: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

二、选择题:

1、下列对朱敦儒的《相见欢》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此词是作者南渡后登金陵城上西楼眺远时,抒发爱国情怀的词作,全词气魄宏大,寄慨深远,凝聚着当时广大爱国者的心声。

B、《相见欢》第三句描写“清秋”傍晚的景象。

词人之所以捕捉“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的意象,是用落日和逝水来反映悲凉抑郁的心情。

C、词的下片回首中原,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达词人的亡国之痛,及其渴望收复中原的心志。

“簪缨”是贵族官僚的服饰,用来代人。

“簪缨散”,说他们在北宋灭亡之后纷纷南逃。

“几时收”,既是词人渴望早日恢复中原心事的表露,也是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的愤懑和斥责。

D、结尾一句,用拟人化的手法,寄托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对中原人民的深切怀念。

【解析】C是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来表达……

2、下列对周敦儒的《相见欢》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

朱敦儒仓促南逃金陵,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所写的。

B.这首词一开始即写登楼所见。

在词人眼前展开的是无边秋色,万里夕阳。

秋天是冷落萧条的季节,营造了本词的氛围。

C.词人是带着浓厚的国破家亡的伤感情绪来看眼前景色的。

他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由无边秋色,万里夕阳联想到国家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

D.面对眼前秋高气爽,夕阳垂地,大江东流的壮阔景象,词人也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悦。

【解析】D.面对眼前萧条冷落的秋景,……诗人感到悲凉、抑郁。

三、赏析简答题:

1、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在全词中有何作用?

答:

景象:

黄昏时分,万里大地都笼罩在苍茫的暮色中,滚滚长江水向东逝去,一派衰败的景象。

营造出清冷萧条的意境。

作用:

一是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二是奠定全词悲凉抑郁的情感基调。

2、“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指什么?

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借代;代指达官贵人。

作者忆及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沉痛之情,以及对收复河山的渴望与一时难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之情。

3、词的下片,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

请作简要分析。

答:

前面直抒胸臆,表达亡国之痛、收复中原的心志以及对朝廷的愤慨;后面用拟人的方法,请托“悲风”把泪吹过扬州去,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4、《如梦令》李清照

【原词】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

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

尽了酒宴兴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进入藕花深处。

怎么才能出去呢?

怎么才能出去呢?

划船声惊起了一群鸥鹭。

【作者】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婉约派代表 。

号易安居士,济南人。

所以后人又称她为李易安,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代表作品有《漱玉词》等。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年生活优越,和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背景】

公元1127年,金兵入侵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之词,前期多写悠闲生活,清新明丽,意境优美;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伤感,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而我们今天所学的这首词就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

【主旨】

这首词形象生动逼真,语言自然优美,表达了作者内心世界的深美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显现出一位活泼率真、热爱生活的女词人形象。

【名句赏析】

这首小令是词人李清照的早期作品,一共六句话,却似一幅图。

内容曲折而含蓄,语言深美而自然,笔调跌宕而有致。

写景:

“雨疏风骤”,雨小而风急;写人:

“浓睡”、“残酒”,睡得香甜而残醉未醒;写花:

“绿肥红瘦”,绿代指叶,红代指花,暮春时节,叶儿茂盛了,花儿稀少了;如此精心刻意地选择对立统一的形象和词语,相彰并比地渲染和形容,给读者更加鲜明醒豁的印象.其中尤以“绿肥红瘦”一语最为清新、色泽浓艳,形象逼真,从来没有为人道过.甚至在用韵上,依律上、去可以互押,但作者哪怕在这方面也用心做到上去递换使用,象∶“骤”、“酒”、“旧”、“否”、“瘦”,抑扬相间,跌宕入耳。

再看词中的问答。

“卷帘人”指正在卷帘的侍女。

“试问卷帘人”,引出女主人公与侍女的一番对话.“却道海棠依旧”,是答语,问语省去,从答语中可知问的是:

“经过一夜风雨的海棠究竟怎么样了?

”问答显然不相称,问得多悄,答得淡漠,因答语的漫不经心,逼出一句更加多情的“知否?

知否”来.《如梦令》小词,安顿两个叠句短语最难,然而这里的“知否?

知否”,口气宛然,浑成天巧,非圣于词者不能到此。

女主人公出于对花的关心,问得那么认真:

出于惜花的心情,驳得那么恳切。

结句“应是绿肥红瘦”,是她脑中浮现的景象和感受,“绿肥红瘦”四个字,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蕴积了她对春光一瞬和好花不常的无限惋惜心情;体现了女词人的纯净心灵和高雅情趣。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李清照的《如梦令》:

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2、翠绿的荷花和旭日中,嫣红的荷花,给人以凉爽幽静,清香扑鼻的感觉,诗人杨万里赞其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词人李清照却在《如梦令》中嗟叹: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3、写回舟迷路的句子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二、选择题:

1、对《如梦令》一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这首词表现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欢畅心情和清雅逸趣。

B.“沉醉”表明因尽兴畅饮而大醉,也包含了词人为初秋溪边美景沉醉之意。

C.“惊起”句让我们联想到当时鸥鹭受惊纷飞,主人公心惊酒醒,倍感舒畅的情景。

D.朗读时,第一句节奏可划分为“常记\溪亭\日暮”。

【解析】B被美景陶醉,非畅饮而大醉。

2、下列对李清照《如梦令》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这首词在艺术上完全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景色迷人,清秀淡雅,静中有动,语言平淡朴实,生动有趣。

B.一、二两句写溪亭喝酒。

“常记溪亭日暮”,在野外溪边的亭子里喝酒,太阳西沉,天快要晚了。

点出了喝酒的时间、地点、背景。

C.“沉醉不知归路”,沉醉,有酣乐之意。

“沉醉”二字透露出了词人心底的欢快。

“不知归路”,暗示了游兴沉酣、乐而忘返。

D.“误人藕花深处”把词人醉眼蒙胧,醉的憨态全部写了出来,把自己原来的主观愿望与酒后的神志模糊,作了对比与交代,又照应开头的“常记”(长

久记忆)。

【解析】A运用了白描的手法。

三、赏析简答题:

1、试赏析“惊起一滩鸥鹭”中“惊”字的妙处。

答:

“惊”字既暗写出了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

2、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答:

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焦急)心情。

3、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反映了词人早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愉悦、欢快、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