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营与企业经营的比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8851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经营与企业经营的比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城市经营与企业经营的比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城市经营与企业经营的比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城市经营与企业经营的比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城市经营与企业经营的比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城市经营与企业经营的比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城市经营与企业经营的比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城市经营与企业经营的比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城市经营与企业经营的比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城市经营与企业经营的比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经营与企业经营的比较.docx

《城市经营与企业经营的比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经营与企业经营的比较.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城市经营与企业经营的比较.docx

城市经营与企业经营的比较

城市经营与企业经营的比较

 

[内容提要]城市化的不断提高使人们越来越关注城市的作用,对城市的认识也从城市是企业发展的载体转化到城市本身也可以经营上。

但城市与企业毕竟不同,如企业是一个经济实体,而城市是经济实体还是非营利组织或是一种特殊组织?

城市经营与企业经营是否具有共性?

如何在城市经营中借鉴企业经营中有利于城市运作高效化的管理思想,并为城市发展提供更为有效的指导?

本文通过对城市经营与企业经营的比较,深入探讨了城市经营的理念及运作方式。

  一、我国城市经营的实践

  城市经营是时代的产物,在工业化还没有形成之前,不可能有城市经营的要求,从我国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城市经营实践始于20世纪的中后期。

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推行改革开放以后,城市(镇)人口的增长和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发展很快,有人把中国的城市化描述为21世纪两大世界惊人之举(美国的高科技、中国的城市化)之一。

我国的城市化与欧美城市化不同,主要体现在经历与质量不同:

欧美城市化比重从32%提高到50%,用了50年时间;而我国按现在的发展速度及人们的预测,我国从现在30.9%提高到50%也只要25年时间。

作为我国城市化基础的工业化所处的水平较低,不少城市的工业化只是处于初级阶段,这样城市的财政税收来源就受到限制,因此现实就要求城市经营的第一个目标是如何广辟城建的资金。

如湖南益阳市1996年将市区内所有路灯、电杆上广告实行拍卖收费,仅此一项收入就达1000多万元。

近几年,郴州市中心城市通过土地出让、拍卖、租赁等筹集建设资金达2.5亿元。

近年来,我国城市经营理念逐渐发生变化,如大连的城市管理者们就提出:

“不求最大,但求最好”的理念。

  我国的城市经营实践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过尝试:

  1.城市土地资源的规划利用

  

(1)优化城市建成区内土地资源的配置

  城市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但土地的级差地租就可以变动。

不同城市在这方面的做法不完全相同,如郴州市就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

建设大广场,营造新环境,提升周边地价。

郴州市建成的迄今为止中南地区最大的广场——五岭广场,使原来每亩不到10万元的周边地价一直攀升到广场建成后的每亩70万元。

现在我国不少城市采用退进有序的方式,把一些既占据城市商业黄金地段又污染环境的企业逐渐向市区边缘或以外迁移;同时一些占据城市商业黄金地段的学校、机关也在退出之列。

这种对城市各区功能的重新设置,使退出及进入方都获得相应的好处:

退出方在不增加资金的情况下获得更大的空间,进入方获得有利于其经营的最佳位置。

作为城市的经营者通过这样的置换,发展了城区中心以外的各个区域,达到有序扩张的效果,协调得当还可获得新区建设资金。

  

(2)采用“以地补路”等政策筹措资金城市

  经营与企业经营的相同之处是都要制定发展战略。

发展战略有各种不同类型:

稳定型、增长型、收缩型等。

稳定型比较适合城市经营时间较长的城市,增长型比较适合城市规模不大或城市运作时间不长的城市。

从我国城市发展的状况来看,一些城市的历史悠久,如北京、西安、南京、上海、广州等,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使得这些城市与国外同期城市相比有着明显的差距,城市建设的投入仍是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于一些新兴的城市如深圳,高速发展也需要大量的资金。

为了使我国城市发展跟上世界经济发展的步伐,我国城市发展战略应以增长型为主,这对于本来就缺资金的城市建设就显得步履维艰,因此我国各地城市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政策:

  ·以道路两侧土地开发权换取建设资金的办法。

投资商筹资建设道路,道路两侧的土地由开发商开发。

道路两侧的土地由于道路的建成而升值,开发商在此土地上开发地产从而获得收益,而政府则不用投入资金就完成了城市建设任务。

  ·以政策换取工程的办法筹措城市发展资金。

先由投资商出资,进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后,投资商不但享有所建设施的冠名权、广告经营权等收益,在投资商新建项目时,可由市政府通过减免相应的配套费或实行用地行政划拨等优惠政策给予企业相应的补偿。

  以城市文化品位的提升来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全面提高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效益。

这方面在我国很多城市都搞得不错,如北京的王府井、广州的上下九、连云港市的新浦区盐河路的改造等。

  (3)建立土地有形市场,实行土地公平公开交易

  土地作为城市资源已经是没有微词了,而土地的有形性使得人们更易接受土地交易的方式。

在城市建立土地交易中心,改变了城市经营性项目用地配置以长官意志为转移的官僚作风。

  2.有形资产的有偿使用与可经营性及非经营性部分的分离

  

(1)实行城市基础设施有偿使用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当政府对城市投入达到一定程度时,城市就可能增加新的资源配置,如城市交通、城市园林、城市公用设施等。

如果这时城市的建设继续依靠政府的单一投资,其投资力度不足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因此政府应对城市资产进行分类,凡是可以投入市场运营的都可以将使用权或经营权推向市场,把实物形态转化成价值形态。

这些推向市场的城市基础设施可以是公厕、垃圾场、公交车等的使用权或经营权。

如郴州市火车站广场的公厕租给个人经营后,每年收租金6.6万元,3年收回投资。

广州有个名为五星级的公厕不仅仅是一个名称,也反映了它的内涵。

城市的垃圾收集与处理是一个涉及千家万户的事情,其中生活垃圾处理费的征收问题也是城市问题中议得最多的一个方面,但始终都难以通过市场的方式来解决。

如广东省在2001年9月28日的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广东省城市垃圾管理条例》中就把草案中“征收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这一条款删掉了。

在城市户外广告标牌经营权,公共汽车线路经营权,道路、桥梁、雕塑的冠名权等方面,不少城市采用转让、拍卖、租赁等形式来筹集城市建设资金。

  

(2)城市管理事业的企业化经营

  城市建设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建后的管理同样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有些事情本来就应该可以按企业的方式来运作,如城市的绿化,让企业来经营不仅可实现政企分开,还可以降低管理成本,同时也能增加城市就业。

  3.城市主体思想观念的转化

  城市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城市主体——人的思想。

城市化不是简单的农民进城,广义的城市质量也不只是建筑物多少与高低,更重要的是城市人口的思想观念是否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如在1961年分开又在2000年2月经上级批准成立的广东省顺德市容桂镇,尽管建镇时间不长,却积极倡导新的社区精神与理念:

相容、笃行、求知、拓新。

在城市主体思想观念的转化方面比上述其他方面的改变显得相对较弱。

城市主体一方面是城市的市民,另一方面是城市的管理者,城市管理者思想观念上的改变对城市经营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不同的体制将会成就不同的城市经营方式,也直接影响城市的经营效益,因此有些地方官员说面对入世,企业已经走在政府的前面了。

  从我国当前城市经营的实践可看到,我国城市经营只是针对计划经济时期的城市管理方式的修改或调整,离形成一套整合的城市经营的理论相差甚远。

为了便于对城市经营内容及方式的理解,建立适合城市经营行之有效的方法,有必要对城市经营与企业经营进行比较。

  二、城市经营与企业经营的比较

  1.城市与企业组织属性的比较

  在管理学中要对被管理者施行相应的管理方首先就应确认被管理者的组织属性:

营利组织还是非营利组织。

一般的说,这种对被管理组织的划分是在其具有法人资格的条件下进行的。

非营利组织以公共服务为使命,享有免税优惠,不以营利为目的,组织盈余不分配给内部成员,并具有民间独立性质的组织。

这样类似教育、保健、福利、环保、文化、艺术领域会有非营利组织的影子。

尽管非营利组织不以组织运行的盈利为目标,但同样是涉及资源的应用问题,同样要讲求效率。

而现在的问题是,城市是一个组织吗?

它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

首先,作为一个组织,企业与城市在组成成员的形成上不同。

企业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投资的过程,既然是投资就必须有相应的投资主体,即所有者,在股份制企业中就是股东,因而企业的资产是具有个别性的,即企业资产归属于某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终极所有者。

企业的建立是要经过一系列的审批程序形成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需要承担法律的责任。

投资在现代城市的形成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市建设过程中投资主体可以多元化,但城市的资产是不具有个别性的,只有整体性,因此作为经济载体的城市不是一个经济实体,不具有自负盈亏的责任与义务,从这个意义上讲,城市不是一个盈利机构。

但我们又不能简单地把城市当作是象其他社会团体一样的非盈利机构来运作。

当然现在营利与非营利组织的描述都不适合城市这个特殊的组织,因此城市是不具有法人资格,但城市本身与非营利组织有相同的地方:

“组织”盈余不分配给内部成员。

其次,城市与企业的收益形成的区别。

企业的收益主要来源于产品的销售,同时企业所属于具有个别性的终极所有者——股东,因而,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追求的目标。

城市是否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广义的角度我们是可以这样去看,因为我们可以把城市的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余额简单地看作为城市的利润;但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城市的收入来源不直接是因为城市产品的销售,而是城市的税收,是企业或个人在使用城市产品过程中创造了利润而获得的收益。

这样城市经营不能看作是销售城市产品来获得收益,只能是追求服务效益,服务效益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最佳整合。

  2.城市资产与企业资产形成的比较城市形成与企业形成的原因有许多不同,如自然的客观因素是城市形成的主要原因,而企业的形成主要是人为的主观因素。

城市的管理组织使城市的运作就象企业一样具有更多的主观性。

城市与企业一样都有资产,可把资产分成两个部分:

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企业的有形资产包括厂房、设备、原材料、在制品、产品等有形部分;无形资产包括企业的信誉、品牌、企业员工的价值观等无形部分。

城市的有形资产包括土地、海洋、河流、森林、城市道路、公共设施等城市公共投入属城市公共所有的和不属城市公共所有的一些建筑物等有形部分;无形资产包括城市的历史文化、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交往方式等。

城市的无形资产更体现城市的价值、城市的韵律、城市的生命力。

从资产的有形与无形的划分角度来看城市与企业有很多共性,但从资产形成的特点来看两者还有一些不同之处。

首先是资产与产品是否可分离方面的不同,城市经营载体(产品)与资产可以是同一体,因为城市经营结果是以两种不同的载体表现出来:

有形的载体与无形的载体。

有形的载体如,城市土地、道路、桥梁、建筑、公共设施等;无形的载体如,空间、时间等。

不管是有形还是无形,也无论是免费还是有偿,城市经营的载体都不成为特定个体所有,并且城市载体是可以多人多次重复地使用。

但企业资产中的产品在其售出时就与企业资产产生分离,这样的特性使得企业要不断地生产能满足某一特定个体需要,能最终归属某一特定个体的产品。

其次是投资量及产出时间不同,正是由于上述的特征及城市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城市经营过程中对有形资产的投入很大,特别是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更是巨大,但使用的时间也很长,因此,城市管理者们在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上就有可能采用招标的方式选择更好的投资者,并与投资者分阶段来分享投资的收获(如桥梁的建设采用投资者负责投资,并在实行收费经营若干年后再无偿地归还国家所有)。

  3.城市经营与企业经营的环境比较

  企业经营环境可从两个方面考虑:

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

宏观环境包括有人口、经济、政治、法律、社会文化、技术、自然环境等,企业不可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改变这些环境;微观环境包括企业内部的环境、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产业资本与商业资本的结合方式、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关系等。

城市的经营环境也可以从宏观及微观的角度来考察,微观环境包括城市所处的经济区域、区域间城市的分工与合作的程度、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市民素质等;宏观环境包括区域或全国性的法律政策、技术、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等。

城市的宏观与微观环境综合构成了企业的宏观环境。

  4.城市经营与企业经营的经营者的职能比较

  城市经营与企业经营对经营者的要求不同。

企业的经营者要通过对其资产的直接运营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城市的经营者(政府)不可能靠运营其资产来获得利润的收入,而是通过提供服务使企业获得良好的运作环境,吸引更多的企业来这里投资,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取得税收收入。

因此城市的财政收入最根本的就是取决于企业这个最基本的经济单位的利润状况。

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使得企业有强烈的利润追逐行为。

城市的服务性要求城市的经营者们以经营“环境”为主,如各种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信息情报的收集,城市间的交流与合作,城市的社会公用事业与基础设施的建设,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等。

因此,企业经营者的职能主要是经济职能,而城市经营者的职能主要是政治职能、社会职能、生态职能及经济指导职能。

为此城市的经营者们要根据城市资产可经营的程度,先把资产分成强经营性资产(获利明显的资产,如城市土地、道路桥梁的命名权及经营权等),弱经营性资产(获利的除受企业经营水平高低外还受一些政策的影响,如城市公共交通,城市的供水、城市垃圾的收集与处理等),非经营性的资产,然后再对不同性质的资产施以不同的管理方法。

对强经营性资产就要以利润最大化为标准,弱经营性资产就要从城市投资和企业投资的双重角度来考虑,城市以少量的投入带动企业大资金的投入,节省城市财政开支及降低城市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参与程度,使企业的经济性有可能提高城市经营的有效性。

  5.城市与企业的收益再投入的比较

  企业的收益可以用来扩大生产规模,也可用于投资开设其他的企业或参股其他公司,这样就形成了除本企业以外的全资企业或参股企业。

财政收入是城市收益的主要形式,主要用于该城市的发展:

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综合质量的提高(如公共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生态、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城市居民受教育的条件的改善等)。

城市财政收支余额不可能投资去建设一个新的城市,或与其他城市合股投资设立新的城市,但从政治职能及国家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角度来看,不同的城市之间有可能形成上下级政府的行政管理关系,这种关系由于是一种行政式的,为了避免出现行政管理影响城市政府的其他职能的实施,有必要对行政管理的范围给予界定。

如行政管理应管到哪个层面,对一个城市而言,我们现在的情况是,市的下面可能有区,区的下面是街,街的下面是居委(小区),这些市、区、街、居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看作是一个企业内的厂与车间、公司与分公司的关系,各层级要明确各自的职责,同时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

  三、结论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国的改革开放就是沿一个渐进的方向从农村到城市的改革。

农村的改革解放了农民的生产力,城市的改革主要从国有企业开始力求更大地提高工业生产效率,这一步的改革是有成效的,但比起农村的改革就显得步履维艰,因此城市的改革除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外,还应涉及作为企业载体——城市本身的改革。

当我们对城市经营的呼声越来越高的时候,有必要把城市经营与一般的企业经营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使人们更好地把握两者的异同,更准确地把一些企业经营的方法和思想借鉴到城市经营过程中,并能避免照搬企业经营模式的弊端,这将有助于城市的管理者们更准确地把握城市经营的理念及运作,并达到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1张启成.城市化与城市质量.城市发展研究,2001(3)

2李大伦.强化经营城市理念广辟城建资金来源.中国经济时报,2000(11.22)

3刘发良,国理才,璩银吉.用经营市场的理念塑造品牌城市.城市发展研究,2001(4)

4刘文俭.城市经营概论.现代城市研究,2001(5)

5徐宏.对我国城市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思考.现代城市研究,2001(5)

6李维安.拓宽管理视野加强非营利组织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00(5)

7吴加庆,论连云港市城市发展理念的创新.淮海工学院学报,2000(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