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学校选调教师考试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2893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区学校选调教师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城区学校选调教师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城区学校选调教师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城区学校选调教师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城区学校选调教师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城区学校选调教师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城区学校选调教师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城区学校选调教师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城区学校选调教师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城区学校选调教师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城区学校选调教师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城区学校选调教师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城区学校选调教师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城区学校选调教师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城区学校选调教师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城区学校选调教师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区学校选调教师考试题Word格式.docx

《城区学校选调教师考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区学校选调教师考试题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城区学校选调教师考试题Word格式.docx

A广度B强度C时间D空间

【解析】注意的稳定性也叫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

6.间接兴趣是引起下列哪种注意的重要原因()。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不随意注意

【解析】无意注意主要依赖于人的直接兴趣,而有意注意却主要依赖于人的间接兴趣。

间接兴趣是对活动结果的兴趣。

例如,外语学习本身虽乏味,但由于学生对学习结果感兴趣,所以能集中注意,长期坚持学习。

7.阿尔波特认为,人格结构中,代表一个人主要行为倾向,决定一类行为,而不是所有行为的特质是()。

A共同特质B首要特质C中心特质D次要特质

【解析】共同特质指在某一社会文化状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

共同特质是人格的共同部分,反映了社会的习俗和价值。

它具有短暂性,随社会标准与习使个体相互区别的主要因素,并决定个体的行为方式。

根据在社会中的作用,个别特质又可分为三种:

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特质,它影响到一个人各方面的行为。

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的特质,在每个人身上大约有5~10个。

次要特质是个体的-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会表现出来。

这些次要的特质除了亲近他的人外,其他人很少知道。

8.对于以往感知过而当前又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心理浮现称为()。

A后象B假象C表象D想象

【解析】本题考查表象的含义,题干陈述正好符合。

想象是人脑对己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后象(afterimage)刺激停止作用后在脑中暂留的印象。

心理学上没有假象这一专有术语。

9.多血质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基本特征是()。

A强不平衡B强平衡、不灵活C强平衡、灵活D弱

【解析】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指出胆汁质的人事强不平衡粘液质的人是强平衡、不灵活:

多血质的人是强、平衡、灵活抑郁质的人是弱型。

10.对一般人来说大脑两半球机能是不对称的,其右半球占优势的功能是()。

【小学】

A言语功能B数学计算功能C空间形象知觉功能D抽象思维功能衡量

【解析】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一侧化优势,左半球主要负责言语性工作,包括说话写作和言语理解,在计算、时间感、节奏感和控制复杂运动方面功能强,右半球在空间关系、面孔识别、情绪识别与表达、想象、音乐欣赏等方面更强。

11.人格的核心()。

A能力B智力C气质D性格

【解析】性格是指个体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是人格的核心。

12.感受性高低可用()来表示。

A智商B韦伯分数C情商D感觉阈限

【解析】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用感觉阚限来定量的表示感受性的高低。

13.学习程度对保持和遗忘有较大影响,实验证明,既不产生疲劳又使保持的效果最佳的过度学习为()

A100%B150%C200%D80%

【解析】如果学习达到刚刚能够草握之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就是过度学习(过度学习的程度为150%)。

14.电影使一系列静止的拷贝画面连贯起来,前一副画面的印象还没消失,下一副画面又出现在视觉中,使观众在银幕上看到活动的人物、车辆等场景,这是利用了()

A后象的作用B适应的作用C对比的作用D联觉的作用

【解析】电影最重要的原理是“视觉暂留”。

科学实验证明,人眼在某个视像消失后,仍可使该物像在视网膜上滞留01-04秒左右,这被称为视觉后象。

电影胶片以每秒24格画面匀速转动,一系列静态画面就会因视觉暂留作用而造成一种连续的视觉印象,产生逼真的动感。

15.即使集中注意力,感觉的清晰程度也会发生周期性,有节律的变化,这种现象叫()。

A注意的动摇B注意的分散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分配

【解析】当注意某一对象时,人的注意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的状态,而是在间歇地加强或减弱。

注意的这种周期性变化称为注意的起伏,有时也称注意的动摇。

16.善于把已经开始了的事业进行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意志品质是()。

A意志的坚韧性B意志的果断性C意志的自觉性D意志的自制性

【解析】意志的坚持性是指在执行决定阶段个体能以顽强的毅力,百折不挠的精神克服一切困难。

是一个人长时间地相信自己决定的合理性,并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为执行决定而努力的意志品质。

17.能够意识到记忆信息的记忆系统是()。

A感觉记忆B图象记忆C短时记忆D长时记忆

【解析】短时记忆也称操作记忆、工作记忆,指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大约在20秒左右,最多不超过1分钟的记忆。

是处在加工中,意识中的记忆。

18.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

【小学】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遗忘D系列位置效应

【解析】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前摄抑制,反过来是倒摄抑制。

19.智力的核心是()

A注意力B记忆力C思维力D观察力

【解析】智力是使人能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成分,并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

20.有益干提高思维积极性的动机强度是()

A强的B弱的C适中的D两头的

【解析】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指出,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动机强度。

21.教师可以一边授课,一边观察学生听讲的情况学生也可以一边听讲,一边记笔记等这种现象叫()。

A注意的动摇B注意的分散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分配

【解析】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对象上。

实践和实验表明:

人是可以“一心二用”或“一心多用”的。

22.对社会上各类人的固定看法,或是对人概括泛化的看法,一日形成后,在对人的认知中就会不自觉地管单地把某个人归入某一群体中去的现象是()。

A第一印象B近因效应C晕轮相应D刻板印象

【解析】这是对社会上各类人的固定看法,或是对人概括泛化的看法。

刻板印象能潜在于人的意识之中,比如人们普遍认为山东人身材魁梧、正直豪爽,能吃苦耐劳,浙江人聪明伶俐,能随机应变。

这是一种刻板印象,一旦形成后,在对人的认知中就会不自觉地简单地把某个人归入某一群体的刻板印象中去。

23.从需要产生的根源来划分,可以把需要划分为()。

A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B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C生理需要和安全照要D生理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解析】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根据需要的对象,可以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24.在暗适应过程中,视觉感受性在不断地()。

A降低B提高C先高后低的变化D先低后高的变化

【解析】暗适应过程视觉感受性提高,感觉阈限降低,明适应则相反。

25.文学家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是在进行()。

A表象B再造想象C创造想象D幻想

解析在有意想象中,由干相象的新颖程度、创造水平的不同,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再造相象是根据语词的描述或图像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形象的心理过程。

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头脑中独立地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26.“自私与秉公、勤劳与懒情、自负与自卑”等是对人的哪种性格特征的描述()。

A态度特征B情绪特征C意志特征D理智特征

【解析】一般人对性格结构的分析,着眼于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四个方面。

题干陈述反应的是性格的杰度特征。

27.人的气质从生理基础上看主要受制于()。

A体液比例B高级神经类型C激素分泌D体型

【解析】从心理学角度理解,气质是指个体与生俱来的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特征,这种动力特征主要表现为心理过程的速度(如知觉的敏锐性、思维的灵活程度)、强度(如情绪体验的强弱、意志努力的程度)、稳定性(如注意保持的时间、心境持续的时间)、指向性(如内、外向,情绪的外露程度)等方面的特征。

根据巴甫洛夫的观点气质受制于高级神经活动。

28.个性积极性的源泉与人的活动的基本动力是()。

A需要B动机C兴趣D爱好

【解析】需要(need)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缺失或不平衡状态。

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需要是个性倾向性的基础,是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

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通常以动机、兴趣等形式表现出来。

29.意志行动的基础是()

A本能行为B不随意运动C随意运动D技能技巧

【解析】随意运动是指受到意识调节和支配的,具有一定目的方向性或习惯性的运动,例如洗鞋子、长跑等。

随意运动是意志行动的基础,意志行动表现在人的随意运动中。

30.人在智力活动中产生的情感体验,主要表现为好奇心、求知欲、质疑感和追求真理的强烈愿望等,被称为()。

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友谊感

【解析】理智感是在认知活动中,人们认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

理智感常常与智力的愉悦感相联系。

理智感主要表现为好奇心、求知欲、质疑感和追求真理的强烈愿望等。

美感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是人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一种美的体验。

31.意志行动心理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即采取决定和()。

A确定目的B动机冲突C制定计划D执行决定

【解析】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是采纳决定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

32.“暴跳如雷、欢喜若狂”反映的情绪状态是()。

A心境B激情C应激D兴奋

【解析】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杰。

这种情绪状杰通常是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的。

重大成功之后的狂喜、惨遭失败后的绝望、突如其来的危险所带来的异常恐惧等等,都是激情状态。

33.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能诊断病情主要属下列哪种思维特性()。

A直接性B间接性C广阔性D概括性

【解析】间接性是指人借助于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和认识另一些不能被直接感知或不可能被直接感知的事物、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及事物发展的进程。

概括性指思维所反映的不是个别的事物或事物的个别属性,而是一类事物所共有的本质特征以及事物所具有的普遍的或必然的联系。

例如各种概念,都是人们对一类事物的共性抽象概括。

34.“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是下列那种思维品质()。

A广阔性B逻辑性C灵活性D深刻性

【解析】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是指能够根据客观条件的发展与变化,及时地改变先前拟定的计划和方案,同时能准确而迅速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比如一个具有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的人,在讨论问题时往往能够针对别人辩解中的漏洞或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新问题,同时对别人提出的问题也能及时找到论证的依据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35.“灵感或顿悟”属于()。

A发散思维B再现思维C分析思维D直觉思维

【解析】思维的“非逻辑性”是指没有经过充分的逻辑推理就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表现为直觉(intuition)和灵感inspiration)。

直觉和灵感都都以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为依据,直觉思维的特点是不像逻辑思维那样具有明确的逻辑步骤灵感的特点是人们借助偶然的启示而突然获得的对问题的理解。

灵感的获得有两个重要条件:

一是长期思考;

二是适当休息。

36.学生对数学定理或数学公式的记忆主要属于()。

A形象记忆B逻辑记忆C情绪记忆D运动记忆

解析根据记忆的内容和经验的对象,可将记亿分为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和动作记忆。

词语逻辑记忆,是用词语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如我们对数学公式和法则的记忆就属于语义记忆。

37.根据材料内部联系,经过领会,揭示事物意义的识记是()。

A有意识记B无意识记C意义识记D机械识记

【解析】意义识记是指在对材料进行理解的情况下,根据材料的内在联系,运用有关经验所进行的识记。

其特点在于对识记材料的领会、理解。

38.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B指向性与集中性

C紧张性与集中性D紧张性与选择性

【解析】注意(attention)就是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它的两个基本特点是集中性和指向性。

39.下列哪一种选项不属于思维的基本形式()。

A比较B判断C概念D推理

【解析】抽象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

40.情感主要是指和下列哪种选项相联系的态度体验0)

A生理需要B交往性需要C成就需要D社会性需要

【解析】情绪通常是指与生理需要相联系,而情感是指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

如婴儿饥渴或身体不舒适时就会有哭的情绪体验,吃完奶会作出“笑”的情绪表现。

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化的进展,会产生对父母、对祖国爱的情感,并形成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等高级情感体验。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

41.注意在人的心理活动中极其重要,它是一种重要的心理过程。

()

x【解析】注意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它只是伴随着其它心理过程而存在的一种意识倾向性。

注意总是和其它心理过程相联系。

42.绝对阈限是衡量感受器灵敏性的唯一指标。

()

x【解析】相对阈限也是衡量感受器灵敏性的指标。

43.在心理学的研究中,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的方法是测验法。

x【解析】在教育理学的研究中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的方法是调查法。

44.感觉阈限和感受性之间的关系是感觉阈限越高,感受性越高。

x【解析】感受性和感觉阈限之间是反比关系。

45.长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

x【解析】长时记忆是指保持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直到许多年其至终身保持的记忆。

长时记忆的容量是无限的,任何信息只要得到足够的复习,均可保持在长时记忆中。

46.随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x【解析】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随意注意。

47.卡特尔认为流体智力与教育、文化有关,因知识经验的累积,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x【解析】流体智力的发展与年龄有密切的关系。

一般人在20岁后,流体智力的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而晶体智力与教育、文化有关,因知识经验的累积,晶体智力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48.构造主义认为:

意识是流动的,是与环境持续互相作用的心理活动的内容。

人类的意识使人适应环境因此,重要的是心理过程的行为和机能,而不是心理的内容。

x【解析】机能主义认为:

人类的意识使人适应环境,因此,重要的是心理过程的行为和机能,而不是心理的内容。

49.复述是短时记忆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的信息加工方式。

【解析】短时记忆的内容如果不被复述会被遗忘如果经过复述运用或进一步加工,它会被输入长时间记忆中去。

50.就人类个体而言,情感体验发展在前,情绪体验产生于后。

【小学

x【解析在种系发展中情绪发生早,是人和动物所共有情感发生晚,具有社会性,只有人类具有。

51.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气质。

x【解析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杰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性格。

52.能力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解析能力(ability)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知识实质是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能动的反映。

53.从具体事例中得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是演绎推理。

x【解析】推理主要分为归纳推理、演经推理和类比推理三种形式。

归纳推理是丛特殊事例出发归纳出一般原理的思维形式。

例如,从戏剧、小说、诗歌、散文等具体的文学作品中,看到它们都具有以语言和文字来形象地反映现实的特点,因为就可以归纳出“文学都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来形象地反映现实的艺术?

的结论。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原理到特殊事例的思维形式。

例如,当我们听说某人是优秀教师时,就能够根据优秀教师都是执爱教育事业的普谝原理,推知这个人也是执爱教育事业的。

归纳推理和演经推理是相辅相成的过程。

54.思维过程一般是从对问题的综合与比较开始的。

x【解析】思维的初始基本环节是分析和综合。

55.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

【解析】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

它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观察力的发展是建立在感知觉的综合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和注意力、思维能力等密切联系。

观察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56.简要说明瞬时记忆的特点。

参考答案:

游时记忆又称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呈现后,一定数量的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瞬时的记忆。

瞬时记忆的特点:

1具有鲜明的形象性2信息保持的时间极短3记忆容量较大4信息的传输与衰变取决于注意。

57.简要说明表象与想象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想象过程产生的新形象亦称想象表象。

1)想象不同干表象,表象是主体对事物的直观反映,不带有创造性,它仅仅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心理上的浮现,属于记忆范畴;

2)想象是按照一定的目的、意图对原有表象的改组、加工,具有创造性,它不是表象的简单重现。

但想象又离不开表象,表象是想象的素材和基础。

想象是以改造旧表象、创造新形象为特征的。

58.试述情绪、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它们之间的区别:

(1)情绪是与有机体的生理需要能否得到满足相联系的体验情感则是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复杂而高级的体验;

(2)情绪是不断变化的一时的状态带有情境性易变性。

引起情绪的情境一改变情绪很快就会消失。

情感是对事物的稳定态度的反映,具有稳定性、持久性;

(3)情绪往往是由事物的表面现象引起的带有冲动性、爆发性并伴有明显的机体生理变化和外显行为。

情感是与人对事物的深刻认识相联系,并受世界观和价值观制约,因此更加深刻、含蓄、稳定而持久。

情绪情感的区别是相对的它们属于同一性质的心理活动,因此有密切的联系:

1)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离开具体的情绪表现人的情感就无从表达:

2)情绪的变化受情感的倾向性深刻性制约那些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绪有时会因情感的社会内容而改变它的原始表现形式。

59.影响有意注意的因素有哪些?

引起有意注意的因素主要有:

1明确目的任务。

目的任务越明确、越具体,意图越强烈,有关对象或活动越容易引起人的注意。

2用坚强的意志力抗拒干扰与排除诱因,可使随意注意稳定持久。

3间接兴趣(即对活动目的与结果感兴趣)是保持随意注意不可缺少的条件,只凭意志努力,随意注意不会稳定持久,只有意志与间接兴趣结合,随意注意才会集中稳定。

4积极地、主动地组织活动,有良好的学习与工作习惯,把智力活动与外部操作结合起来,有利于注意的集中与保持。

60.简述意志行动的特点。

人的意志行动有以下四个特征:

1意志行动是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这是人区别干动物的根本标志之一2意识对活动的调节支配作用,使人能按自觉的目的去改造世界,这种调节作用表现在行为发动和制止以及改变行为的方向方面,也表现在调节内部和外部行为两个方面3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特征之一,战胜和克服困难的过程就是意志目标的实现过程4意志行动是以随意动作为基础的,随意动作是由意识指引的活动。

61.简述青少年学生能力培养的策略参考答案:

一)根据能力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把握时机,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不同能力

许多研究证明,人的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在45岁以前,不同的能力关键期也不同:

如口语发展在2-3岁,书面语言在4-5岁,数字在5-55岁。

如果这些能力,在关键期得不到循序渐进地发展,就会使智力的发展受到阻碍。

二)在培养智力因素的同时,强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情感、意志和个性方面的非智力因素(nonintellectivefactors),如浓厚的兴趣、顽强的意志、坚强的性格等是能力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发明家爱迪生(Edison)说过,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三)创设能力发展的环境,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62题13分,63题10分,64题12分,共35分)

62.“拾柴火”的自然试验:

让保育院的40个学生在冬天晚上去拾柴生火取暖。

实验者把湿柴放在附近的朋子里,而把干柴放在较远的山沟里,自己则隐藏在一旁观察孩子们的动静。

冬天的黑夜里寒冷而可怕的,结果发现有的孩子是兴高采烈地到山沟里去了有的则边走边发出怨言有的不敢走远,只是到附近的棚子

里去取湿柴。

后来实验者对他们讲了有关勇敢者的故事,干是到山沟里取柴的人渐渐多了。

经过几个月的教育和观察,发现有20个孩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这个试验说明了什么?

作为教师应该怎么做?

(1)从性格理论分析,这个试验说明每个人对待相同的事情会产生不同的态度,因而采取的行为模式也不同。

面对冬天夜晚取柴以便烤火取暖这相同的客观现实,个人的态度不一样。

有人不怕黑、不怕冷,高高兴兴也到山沟里去取干柴有人虽然也去山沟,却嘟嘟囊囔不原意:

有的怕黑又怕冷,图方便就近取混柴,等等。

心理学中将他们这些态度和行为称为性格特征。

用科学术语说,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稳定的心理特征。

(2)人的性格是非常复杂的,其模式也各种各样,了解人们的性格特征,可以从其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着手。

(3)通过教育人的性格是可以改变的。

(4)第一,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第二,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第三,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性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