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入门篇适用怕写作文的小孩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29002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作文入门篇适用怕写作文的小孩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小学作文入门篇适用怕写作文的小孩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小学作文入门篇适用怕写作文的小孩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小学作文入门篇适用怕写作文的小孩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小学作文入门篇适用怕写作文的小孩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小学作文入门篇适用怕写作文的小孩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小学作文入门篇适用怕写作文的小孩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小学作文入门篇适用怕写作文的小孩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小学作文入门篇适用怕写作文的小孩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小学作文入门篇适用怕写作文的小孩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小学作文入门篇适用怕写作文的小孩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小学作文入门篇适用怕写作文的小孩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小学作文入门篇适用怕写作文的小孩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小学作文入门篇适用怕写作文的小孩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小学作文入门篇适用怕写作文的小孩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小学作文入门篇适用怕写作文的小孩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小学作文入门篇适用怕写作文的小孩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小学作文入门篇适用怕写作文的小孩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小学作文入门篇适用怕写作文的小孩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小学作文入门篇适用怕写作文的小孩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作文入门篇适用怕写作文的小孩Word下载.docx

《小学作文入门篇适用怕写作文的小孩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作文入门篇适用怕写作文的小孩Word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作文入门篇适用怕写作文的小孩Word下载.docx

教学方法:

拿出一个具体的事物,如动物或植物或日常用品,让孩子按照前面的特征顺序逐个进行描写训练,老师可以先举例子

1、用形容词

前面阐述事物特征的例词基本说都是形容词

2、用比喻句

例如:

瘦得象根火柴棒;

圆圆的象个皮球;

红红的象火一样;

鲜嫩鲜嫩的,就象刚出芽的树叶;

跑得象箭一样快;

等等

3、作比较

小明比小林高十公分,但却要瘦很多;

西瓜圆圆的,有点象皮球,可是它还穿这绿色的花衣服;

三、作业布置:

拿出两种不同的水果或蔬菜,让孩子调动五官,按照视觉、触觉、嗅觉、味觉、听觉的顺序全面观察、摸捏、品尝,一边观察,一边将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然后通过形容词、比喻句、作比较的方式对刚才记录的内容进行润色,最后整理成一篇观察日记.

第二课人物描写#外貌描写

入门篇第二课人物描写#外貌描写

让孩子掌握外貌描写的基本方法,知道有物可写

对人物外貌内容按顺序细分

课时:

45分钟左右(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以后的都不再注时间)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外貌的细分

老师可以自己或孩子(照着镜子)作为描写对象,同时选择几张不同人物的相片作为比较对象,指导孩子依次按照下列项目的顺序进行描写

(一)、整体轮廓

外形:

例词—高(高大、魁梧、修长等)、矮(矮小、敦实、娇小等)、胖(肥胖、胖乎乎等)、瘦(瘦弱、苗条等)(可根据实际情况自己运用形容、比喻、比较、夸张等手法,如“胖得象头小肥猪”,以下相同,不再说明)

体质:

例词—强健、硬朗、结实、壮实、丰满、单薄、纤弱、羸弱、虎背熊腰、铁塔般等

(二)、头部

1、脸:

例词—瓜子脸、四方脸、国字脸、薄饼脸、橘子脸、茄子脸、马脸、英俊、漂亮、美丽、亮丽、丑陋等

2、发:

例词—长发、短发、卷发、披肩发、板寸、白发(银发、华发、白发斑斑等)、黑发、黄发等

3、眉:

例词—浓眉、剑眉、粗眉、卧蚕眉、月峨眉、柳叶眉、弯月眉、吊梢眉等

4、眼:

例词—三角眼、猫眼、凤眼、媚眼、鱼尾眼、牛眼、铜锣眼、鼠眼等

5、鼻:

例词—鹰钩鼻、酒糟鼻、蒜头鼻、高鼻梁、塌鼻子、朝天鼻、玉石鼻等

6、口:

例词—厚唇、薄唇、朱唇、绛唇、樱桃小嘴、尖嘴猴腮、大嘴巴等

7、牙:

例词—洁白、黄黑、整齐、杂乱、暴牙、虎牙、尖牙、犬牙等

8、耳:

例词—招风耳、卷耳、大耳廓、长耳垂、猫耳等

(三)、身体

1、脖子:

修长、纤细、粗短、粗壮、天鹅颈、猪脖子、鸭脖子等

2、肩膀:

厚实、薄弱、圆滑、尖削、宽厚等

3、胸脯:

丰满、高耸、狭窄、开阔、扁平等

4、背:

阔背、猿背、虎背、驼背等

5、腰:

粗腰、细腰、蜂腰、水桶腰等

6、腹:

大腹便便、大肚子、大肚腩等

7、臀:

肥臀、高翘、瘦削、扁平、圆滚滚等

(四)、四肢

1、手:

臂—丰腴、粗壮、枯瘦、玉笋般等;

腕—白皙、肥胖、干枯等;

掌—蒲团大手、布满硬茧、铁钳般等;

指—细嫩、白净、纤细、枯瘦、葱跟般等

2、脚:

大腿—丰满、粗壮、枯瘦、结实等;

小腿—粗短、修长、纤小、肥嘟嘟等;

脚掌—肥厚、扁平、宽大、窄小、象鸭掌、象鹿蹄等;

脚趾—肥短、秀气、粗大、修长、细小、短小等

(五)、肌肤

1、肌肉:

结实、发达、松弛、肥胖、精悍等

2、皮肤:

细腻、粗糙、光滑、暗淡、枯黄、圆润、滋润、油光闪闪、皱纹很深等

(六)、服饰

从头到脚有:

帽子、发夹、发结、耳环、项链、领结、领带、衣服、手表、手套、戒指、裤子、裙子、袜子、鞋子等

(温馨提示:

可以让孩子从形状、颜色、质地几个方面对实物进行记录,然后再修辞润色)

二、课内练笔——题目《看我长得多(漂亮、帅、酷等)》

让孩子对照镜子中的自己,按照上面的顺序,一边观察,一边做简单记录,然后整理成文

(一)、按顺序做记录:

让孩子用形容词细致地记录,不要漏过项目

(二)、写好作文模板:

妈妈先给孩子提供作文模板,让孩子将刚才记录的内容写在对应的段落

作文模板:

第一段:

整体轮廓肌肤

第二段:

头部

第三段:

服饰身体

第四段:

四肢

第五段:

孩子对自己外貌的简单评价(欣赏、骄傲、沮丧都可以)

(三)、第一步润色:

让孩子挑出一部分记录的词语,通过比喻进行扩展,注意拿来比喻的事物要与比喻对象有相同点。

(四)、第二步润色:

让孩子将自己的外貌与父母的外貌进行比较,将比较的内容写进作文中去。

(五)、第三步润色:

让孩子用朗读的方式将全文检查一下,理顺语气,让语句通顺,上下文之间有衔接

(六)、作文完成,给孩子“啵”一个吧。

温馨提示:

各位家长在指导的过程绝对不要急躁,更不要打骂,否则很难顺利地将课程讲授,只要孩子有点表现(比如说出了好词)就要及时表扬(可以口头表扬,按目标完成了较大的项目如写好了作文,则可实物犒赏),即使孩子实际上一点突出表现都没有,也要找出一个来进行表扬,因为他(她)在弱项面前最需要的是您的肯定。

另外,目标不要太高,一点一点提高,只要孩子对作文的恐惧心理有减轻就非常OK了,否则您和孩子都会很累。

当然,也不能任之由之或者完全放弃。

入门篇第三课人物描写#神态描写

让孩子掌握神态描写的基本要领

通过五官和脸部肌肉的细微变化来准确、生动、形象地表现某一神态

一、什么是神态

妈妈先解说,每个方面举一、两个例子,然后让孩子顺着思路举例,能举几个是几个,不要强求。

(备注:

这个内容高年级的孩子可以跟他(她)简单解说,低年级孩子不要求,但讲课的妈妈自己必须有所了解。

1、名词解释:

神,这里指神气和表情;

态,这里指态度;

神态,即人物的神气、表情和态度。

2、举例:

神气{正面:

满面春风、容光焕发、神采飞扬、神采奕奕、精神抖擞、威风凛凛等

负面:

垂头丧气、无精打采、气急败坏、失魂落魄、气势汹汹、歇斯底里等

表情{正面:

兴奋、欢喜、得意、安详、大方、慈祥、稳重、妩媚等

痛苦、悲伤、失望、烦躁、害羞、生硬、凶恶、轻浮等

态度{正面:

友善、慈和、热情、尊敬、严肃、认真等

凶狠、粗暴、冷淡、轻视、滑稽、浮躁等

3、神态的外在表现:

主要通过眉毛、眼睛、鼻子、嘴巴、牙齿、舌头、耳朵和面部肌肉的运动变化表现出来。

所以,神态描写实际上就是动态的肖像描写。

二、照图说话

妈妈找到各种人物表情的图片,让孩子指出图片头像是那一类神态(如开心、生气、害羞等等),然后要求他(她)认真观察,说出眉毛、眼睛等的变化情况,每说完一个头像,便将刚才的话写下来。

图片(在网上有N多表情图片,妈妈们可自己找)

注意事项:

准确、生动、形象、传神

准确——指描写要符合观察到的事实;

生动——指描写要抓住微小的细节变化;

形象——用类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传神——抓住重点(最显眼和突出的地方),适当夸张。

三、实际操练

妈妈让孩子随身携带笔和小本本,选取一个具体的人物,可以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家人,也可以是同学朋友等熟悉的人,或者是街头随便逮一个陌生人,认真观察他们在不同情况下的神态,随时记录下来。

督促一星期左右,让他(她)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入门篇第四课人物描写#动作描写

让孩子掌握动作描写的基本方法

将大动作分解成一系列小动作的训练

一、动作的描述——动词+修饰语

妈妈在每个小项目中一边做示范动作,一边口述例句,然后指出其中的动词和修饰语,然后让孩子做一个动作并用文字造句,着重标示出动词和修饰语。

(具体动作和句子由各自的教学环境确定,是“即兴表演”。

1、方向+动词:

例子:

他高高地举起了手;

我向右转了个身。

2、轻重+动词:

他的拳头重重地打在了墙上;

妈妈轻轻地摸了摸囡囡的头。

3、动词+数量:

他迅速地后退了几步;

我踢了他一脚。

4、快慢+动词:

手里的菜刀飞快地舞动着;

他被吓得马上跳了起来。

5、程度+动词:

他深深地吸了口气;

他牢牢地抓住了我的手。

6、质量+动词:

他麻利地拆开了包裹;

我一个漂亮的转身躲开了狗狗的攻击。

7、比喻+动词:

球象箭一样飞了出去;

她象一只刚出笼的小鸟,在操场上奔跑、跳跃。

二、动作的细分

妈妈选取一个日常动作,一边演示,一边让孩子注意发出动作的是身体的那一个部位(手、脚、头、腰等),以及这个动作的方向、轻重、数量、快慢、程度、质量等,然后记录下来造句、润色。

(补充说明:

许多孩子在作文中无话可说,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平时不注意观察,不注意观察的原因又主要是不懂得怎么样去观察,因为他们的思维是跳跃性的、感性的,思路很难有一个清晰的途径,所以家长应该在平时就进行有效的引导。

我在教学中注意到这个问题,是因为教科书只是说观察如何如何重要,却没有可操作性强的、体系化的观察能力训练指导,于是才另辟蹊径,以观察能力的训练为入门作文的中心。

范例:

削苹果

妈妈开始削苹果了,只见她左手捏着苹果,右手拿着一把水果刀,水果刀的刀口对准苹果的“额头”“亲”了一口,妈妈的右手手腕稍稍一偏,再轻轻地沿着苹果弯弯的“额头”转动起来,于是就有一片苹果皮离开果肉翘了起来;

接下来,妈妈的左手慢慢地转动手中的苹果,拿刀的右手均匀地用力,苹果皮便象纸条一样,一圈一圈地离开果肉;

不一会儿,一个水灵灵的苹果就削好了。

三、连续性动作描写

妈妈选取一个日常事务,例如拖地、洗衣服、炒菜、做饭等,这些事务都是由一系列较大的动作组成的连续性动作,而每一个较大的动作又还可以细分为许多小动作,每个小动作都有方向、轻重、数量、快慢、程度、质量等,且都可以用比喻来修辞。

妈妈可以先示范,让孩子观察各个动作要领并作简单笔录,再让孩子自己操作加深印象,最后将整个事务用文字表达出来。

我来到厨房烧小菜了。

我打开煤气灶,放上铁锅,倒入少些菜油。

过了一会儿,油开始冒烟了,我就把刀豆倒下去,用铁铲翻了几下,就把浇好的肉骨头放进去,又放了一些水。

接着,我放了一些调料,盖上锅盖让它烧。

过了两分钟,我把火关小一些,再让它烧。

又过了五分钟,爸爸说:

“差不多了。

”我就去揭开锅盖,放一些味精,又拌了几下,我就把刀豆烧肉骨头盛起放在碗里,端到了菜桌上。

入门篇第五课人物描写#语言描写

让孩子掌握语言描写的常见方法

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的性格和说话时的情景

一、名词解释

妈妈跟孩子简单解说一下就行了。

语言:

简单地说,语言就是人说出来的话,包括对话和独白,对话为人物之间的交谈,独白即是自言自语。

语言描写:

就是把人物的话用文字记录下来。

二、写好说话内容的几个简单技巧

妈妈先说几个词,然后让孩子接龙,看他(她)能说出几个,妈妈可以补充,举造句的例子也是如此。

特别提醒:

下面这些词语在整篇作文中要用得适当,不要用得太多让人觉得太花哨,关键时候用一两个就够了。

1、运用语气词、象声词、感叹词

用在句首的词有:

喂、哎、咦、、嗯、哼、唉、呸、哇、哎呀、哇噻等等

用在句尾的词有:

啊、呀、呢、吗、哈哈、呵呵、呜呜、嘿嘿、啦等等

“喂,你到哪里去?

”“哦——,我去领奖,中大奖啦!

2、运用一些方言、土语或特定语言

方言——“唔该,去天河城点走哇?

”一个老大爷问街上的保安。

土语——“跟他说话,真是鸡同鸭讲,一点都说不来啊。

特定语言——“菜鸟一个!

”“哇噻,发现一个青蛙!

3、套用一些成语、歇后语

成语——“说起我家那小子,那可真是一表人才、万里挑一,打着灯笼都难找的绝代天骄啊!

歇后语——“一点到他的痛处,他就好像屁股底上安了弹簧——一蹦老高,反应大得很咧!

4、特殊字音的注解

“OK,长城,VeryGood!

(牛,长城真牛!

)”一个外国老头兴奋地喊道。

三、写活说话人的几个方法:

妈妈在举例子的时候辅之于相应的动作、表情等,对例子的选择,最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另外造个句子,讲完例子之后,再让孩子模仿造句2~4个句子。

1、对话+动作:

老师走上讲台,放下课本,喊道:

“上课!

2、对话+表情:

“我错了。

”小明低着头,满脸通红。

3、对话+心理:

我吓了一跳,心想,完了,不由长叹:

“好惨啊!

4、对话+语气:

“大小姐,你怎么啦?

嘴巴翘得那么高?

”妈妈嘻嘻笑道。

5、对话+语调:

“我绝对不会放过你的!

”老狼恶狠狠地咆哮。

6、对话+音质:

“阿姨,那边的花好好看喔!

”一个清脆的童音在我耳边响起。

四、对话内容要紧扣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当时情景

1、解说

妈妈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用孩子能听懂的话转述下面的内容。

同时举一些身边的例子,比如家人、邻居、同学、朋友的性格特征和他们说的一些话,让孩子有更切实际的感受和理解。

言为心声,每个人的性格都不一样,遇到同一件事,各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说出的话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平时就要留意不同性格的人说的话,这样,在写作文的时候才能把人写活;

另外,同样一个人,面对不同的情景所说的话也是不一样的,这也需要我们平时多多留意。

情景——教室门不知被谁打了一个大洞,以下是各人的对话:

“是谁?

是谁踢坏的?

”一向慈和的班主任刘老师瞪着眼吆喝道。

“看我干嘛?

”小勇小声嘀咕,“又不是我,我怎么知道。

淘气鬼小明吐了吐舌头:

“嘻嘻,谁又要倒大霉了!

“老师!

我知道。

”“小燕子”紫云高高地举起了手,“是王军!

“你放狗屁!

我碰都没碰!

”王军气得满脸通红,恶狠狠地朝紫云高喊。

2、练笔

布置下题目后让孩子先写,大概10分钟左右,然后检查,先挑出优点表扬一下(比如很生动、很贴切等等),再跟孩子提一下进一步提高的建议(如词语的运用、说话人的动作表情等)。

情景题目范例:

1、讲价钱;

2、我做错了,妈妈很生气;

3、我做对了,妈妈很开心等等

入门篇第六课人物描写#心理描写

让孩子掌握心理描写的具体运用方法和要点

心理描写的方法和基本要求

妈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跟孩子大致说一下,以了解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心理:

简单地说,就是内心的想法

解说:

当人们遇到某件事时,心里都会产生一定的想法。

比如,当你做错了一件事,害怕大人会惩罚,你心里会怎么想?

后来大人并没有惩罚,而是耐心细致地教你怎么做才能做对,你心里又会怎么想?

把这些想法用文字写下来,就是心理描写。

同样的道理,当别人遇到另外的事情时,他的心里也肯定会有什么想法,你可以根据他的性格,还有他当时的处境,猜测他会有什么样的想法,把这些猜测用文字写下来,也是心理描写。

总之,心理描写就是把人物心里的想法写出来。

二、心理描写的方法

妈妈先讲解一些,然后举例子,下面的例子只供参考,妈妈可以自己造一个孩子比较熟悉容易接受的句子,然后让孩子仿照造句2-3句。

1、用“XX觉得”、“XX认为”等词,或“XX想起”的句式,引导出这个人的心理活动

爸爸觉得事情有点奇怪,明明放在桌子上的钥匙,怎么一转眼就不见了呢?

老师认为刘华肯定欺负了小王,因为当时只有他们两个人在教室。

看到爷爷的相片,我不禁想起小时候的事情——

2、通过自言自语来引出心理活动的内容

“完了。

”小明暗叫,“明天就要开学了,可我的寒假作业还有那么多没做呢!

我该怎么来跟老师说呀?

3、通过幻觉、梦境来描写心理活动

梦境——过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

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说坐着他的爷爷,耷拉着两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凡卡》)

幻觉——《卖火柴的小女孩》里,小女孩划了一根火柴、两根火柴和三根火柴时在火光中看到幻觉。

4、与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结合起来描写心理活动

小明走着走着,突然,前面一团黑影掠过,“我的妈呀!

”吓得他脖子一缩,感到两脚冰凉,提不起来,“那是什么东西?

”他想起一部动画片里的故事,一只凶猛的老虎从动物园里跑了出来,还吃了两个小孩子——

四、课堂练笔

妈妈选择一个自己的孩子不久前亲身经历的事情,或者对他(她)来说记忆深刻的事情,简单提示过后,让孩子进入写作,时间控制在5——10分钟左右,字数不限制。

孩子写完后再评点,评点的方式是“夹心饼干”——先表扬,然后指出缺点,最后再表扬和鼓励。

题目范例:

1、写一段做错了事时,自己的心理活动;

2、写一段成功完成了一项大人交待的任务时,自己的心理活动;

3、写一段曾经做过的梦。

入门篇第七课景物描写#定点静态描写

让孩子把握定点观察静态景物的基本顺序

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地观察、分解景或物

一、单个物的定点静态描写

妈妈选择一个常见的物品作为教学道具,为了利于展开观察,最好不要太复杂,但又必须有一定的结构层次和色彩层次,我的建议是盆景或台灯等小摆设,如果没有这些,种养的花草也好,花草也没有的话,那就麻烦去菜市场买几颗蔬菜吧。

将道具摆放在课桌前,按照下面的顺序引导孩子观察和记录,最后整理润色成文就OK了。

1、整体形象:

轮廓——高大、小巧、精致、魁梧、挺拔等;

形状——伞状、球冠状、圆球状、圆锥体等;

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红、黑、白等;

气味——香、臭、清香、浓香、淡淡的香等;

风格——可爱、漂亮、秀气、古朴、端庄等。

根据道具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两个方面就行了)

例文:

今年的六.一节,妈妈送给我一盏卡通台灯,一条小狗趴在柔和的灯光下,可爱极了!

2、将道具分成上、中、下(或者前、中、后)三个部分,按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或者从前到后或从后到前)的顺序进行排列。

上面这个台灯,就可以分成上、中、下三个部分,上部为灯罩、中部为毛绒狗狗,下部为底板。

3、每一个部分为一个小段,按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由表及里地描绘道具的形状、颜色、光泽、质地、状态、风格等。

还是以上面的台灯为例。

(上部)台灯的灯罩连接在一根头部弯曲的小铁杆上,是一个梯形的圆柱,上面蒙着一层米黄色的棉布,棉布在灯罩下摆部位褶皱成花瓣的形状,整个灯罩看起来就像一朵被累累的果实压弯了脖子的向日葵,而灯泡,就藏在向日葵的肚子里面,只要一开灯,它就散发出温暖而又柔和的光芒。

设计师的心思很是细腻,考虑非常周到,灯罩的棉布用松紧带套在小铁丝编织的笼子上的,如果脏了,就可以脱下来给它“洗澡”。

(中部)最可爱的是那只趴在灯光下的小狗,这是一只毛绒做的狮子狗,全身披着长长的毛发,嫩黄嫩黄的,摸上去非常柔软细腻。

我估计这只小狗应该是个小女孩,因为她的头上扎着两个蝴蝶装的发结,身上穿的也是碎花布做的连衣裙。

(下部)把小狗托起来的,是台灯的底板,底板上面铺着和灯罩一样的米黄色的棉布,底板的周边,棉布也褶皱成花瓣的形状,小狗狗趴在那里,就像趴在观音菩萨的莲花座上一样。

4、对道具进行总体的评价。

续上例。

我很喜欢这个可爱的台灯,更感谢妈妈给了我快乐的童年,我要在台灯下好好学习,让妈妈经常有愉快的心情。

二、景的定点静态描写

妈妈带孩子到阳台上放眼观察,如果只看到对面的墙的话就只有出门了。

选择的景点范围不要太大,但景观要有一定的纵深(就是从远到近都要有景物,远处不要太空旷,近处也不要太浓密,一眼看过去,不会被近前的东西遮挡,并且远处能看到东西)。

1、首先确定描写顺序:

从远到近,从近到远,从上到下,从下到上。

2、按选择的顺序将景物分成远处、中间、近处三个部分,每个部分为一个小段落。

3、将每个部分所看到的具体内容(树啊、房子啊、车啊、湖啊、山啊、云彩啊等等)记录到相应的段落。

4、通过各种修辞手法将前面的内容润色。

5、通过朗读的方法再次修改,直到念起来通顺为止。

建议看看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写荷花(就是“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的那一段)。

入门篇第八课景物描写#移步静态描写

让孩子把握较大空间范围的基本描写方法

制定观察的路线和先后顺序

一、确定描写对象

根据孩子的年级选择相应的描写对象,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自己两室一厅以上的房子就可以了;

三、四年级的孩子,可以选择自己居住的小区,如果小区很大,则选择小区的其中一部分;

五、六年级的孩子,则可以选择大型超市或购物中心,也可以选择公园或大型小区;

初中的孩子则选择旅游风景区或大一点的社区。

二、制定观察路线

在观察之前,妈妈先与孩子一起共同制定观察路线。

首先,画下描写对象的平面地图,先标注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然后在地图上标上大致的物品或景点;

其次,制定一条合理的观察路线,要求不要重复,又能全部观察一遍;

再次,依据观察路线,按先后顺序给物品或景点标上1、2、3、4——的序号;

最后,确定一至三个物品或景点作为重点观察对象。

举例:

(很遗憾,画的平面图传不上来,网站不支持BMP格式,可我的电脑又没有图片格式转换的工具)

三、实地观察记录

妈妈与孩子一起按照前面的规划实地观察,带上笔和笔记本,将观察到的主要物品或景物简单记录。

记录要求:

写下各种物品或各个景点的名称,并记录下它们的形状、颜色、质地、光泽、状态等(即本教材第一课的内容)。

四、整理润色成文

妈妈让孩子根据记录的内容单独完成写作,然后评讲。

写作前讲明要求:

1、文章的先后顺序符合先前制定的路线图;

2、有一定的比喻、作比较、夸张等手法;

3、语句通顺

评讲:

1、看孩子的作品有没有达到要求;

2、挑出可以表扬的地方;

3、指出应该改进的地方;

4、激励

入门篇第九课景物描写#定点动态描写

让孩子把握对运动事物观察和描写的基本方法

准确抓住描写对象运动部位的动态变化

一、课题引入

妈妈用自己的话将下面的内容跟孩子解说一下就OK了,尽量口语化。

1、妈妈提问:

如果我们留心观察周围的景物,比如花草树木山石水土,或者流水星星等等,就会发现,它们并不是一直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的,而是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当中,例如风吹过时,小草会摇曳,你能不能举出其它一些会动的景物的例子来呢?

2、孩子回答:

(提示:

河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