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常见简答题汇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9183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常见简答题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政治常见简答题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政治常见简答题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政治常见简答题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政治常见简答题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政治常见简答题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政治常见简答题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政治常见简答题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政治常见简答题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政治常见简答题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政治常见简答题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政治常见简答题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政治常见简答题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政治常见简答题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政治常见简答题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政治常见简答题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政治常见简答题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政治常见简答题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政治常见简答题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政治常见简答题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常见简答题汇总.docx

《政治常见简答题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常见简答题汇总.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政治常见简答题汇总.docx

政治常见简答题汇总

1、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答:

第一:

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社会主义改造就是变革不适应工业化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是围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这个中心任务进行的。

实践证明,党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生产力发展,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

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都采取了区别对象,用不同的办法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由此不仅避免了在改造期间可能发生的社会震荡和经济破坏,而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

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坚持用和平方法,保证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

  2、怎样全面、准确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答:

(1)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邓小平在总结建国后前30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在深入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逐步揭示出来的。

  

(2)社会主义的本质论断的特点:

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阐述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3)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意义:

邓小平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

  答:

第一: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第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三:

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4、如何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答:

1)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一种生产关系的理论范畴,其实质和核心是全体社会成员或者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实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面前的平等。

公有制经济的范伟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两个方面:

  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

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

  3)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话

  所有制作为生产关系的基础,有公有制与私有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

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5、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是什么?

  答:

首先,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其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

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答: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它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集社会主义价值理念之大成,把我们党倡导的基本理论、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系统凝练地整合在一起,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决定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它以其巨大的理论力量、精神力量、道德力量,凝聚人、感召人、鼓舞人,成为我们的主心骨。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它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人心凝聚的思想和精神,一切用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提供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思想保证。

  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它能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能够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力,能够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要求,适应了现阶段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于团结、引领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上、道德上共同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答:

基本原则共10个方面:

第一,中国把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和促进共同经济繁荣作为对外政策的根本目标;第二,中国主张世界所有国家不论大小、贫富、强弱一律平等;第三,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对一切国际问题都根据其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第四,中国决不依附于任何一个超级大国,也决不同它们任何一方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第五,中国信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努力在这个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恢复和发展正常关系,和睦相处,友好合作,而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亲疏、好恶;第六,中国属于第三世界,坚持把加强和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作为我国对外工作的一个基本立足点;第七,中国反对军备竞赛;第八,中国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中国的开放政策面向全世界;第九,中国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广泛参加各种国际组织,开展积极的多边外交活动;第十,中国重视各国人民之间的交往。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

目标和主要任务是: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基本原则: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4、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

  答: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穿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第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第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第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第四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5、为什么说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答: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第一走自己的路,是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第二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第三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

  第四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中国共产党如何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答:

必须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在党的一切活动中体现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必须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

  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必须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及其具体意义。

  答:

1、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2、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3、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4、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5、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具体意义: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3、简述邓小平三步走战略的内容及特点。

  答:

内容,即: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温饱;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再翻一番,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特点:

1)“三步走”发展战略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有了明确的内容。

2)注重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3)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

4)既坚持实事求是,又具有雄心壮志。

  4、为什么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

  答:

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1)我国政治体制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

  

(2)政治体制改革是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

  (3)政治体制改革,也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

  改革的目标是: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

  改革的基本任务是:

(1)健全民主制度。

(2)加强法制建设。

(3)抓紧机构改革。

(4)完善民主监督制度。

(5)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

(6)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答:

主要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关系:

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内容。

没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失去了方向和灵魂;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失去了内核和主题;没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失去了精髓和主旋律;没有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失去了价值坐标和道德标准。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是什么?

(历史意义/实践意义)

  答:

它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学说,提出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新理论。

它成功地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实践意义: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科学地阐明了中国革命的规律,指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伟大实践并取得了胜利。

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下,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繁荣富强扫清了障碍,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前提。

  2、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深远意义是什么?

  答: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1)它为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创造了制度条件。

  2)它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极大地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3)它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4)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的发展。

  3、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意义和基本经验是什么?

  答:

历史意义:

  1)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它为解放生产力、在我国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2)我们党在过渡时期中,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避免了社会动荡和冲突。

3)在社会主义改造中,把经济制度的发行和对人的发行相结合,在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列宁关于对资产阶级和平赎买的设想。

  基本经验: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行道路,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采取积极引导、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式,既避免了社会动荡和生产力的破坏,又使被改造对象逐步提高觉悟,愿意接受改造,变成社会主义建设者。

3)运用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说明教育等原则实现了和平过渡,不公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而且极大促进了社会主义带来的发展。

  4、依法治国对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实行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5、邓小平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答:

科学地概括了“实事求是”在整个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科学地阐述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一致性。

  深刻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大意义。

1、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是什么?

  答:

它是马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理论成果,它所确立的马思主义中国化的奋斗方向、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指导着不断地把马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推向前进。

  它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不仅开辟了有中国特点的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而且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良好基础,永远是中国前进的旗帜。

  它的科学体系和活的灵魂、倡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大优良作风、艰苦奋斗的精神等等,依然是中国人民不断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将长期激励和指引着中中华民族不断前进。

  2、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是什么?

  答:

它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南。

  它是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保证,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它是马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的马思主义,是马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是什么?

  答: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思主义中国化又一重要理论成果,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它是我们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导方针。

  它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发展和强大理论成果。

  它是是马思主义中国化又一重要理论成果。

 4、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思主义中国化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成果。

  5、怎样深入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答:

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1、为什么说加强党的领导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根本保证?

  答:

(1)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2)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够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胜利。

  (3)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

  (4)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有效地组织和领导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5)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完成组国统一大业,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如何理解反****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

  答:

(1)****从本质上说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是同党的性质、根本宗旨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根本不相容的。

  

(2)****现象是侵入党和国家机关健康肌体的病毒,如果我们掉以轻心、任其泛滥,就会葬送党、葬送人民的政权、葬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现象的滋生蔓延严重影响党群关系,干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如果****现象得不到有效惩治,中国共产党就会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根本不相容,但我国仍然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着滋生蔓延****现象的土壤和条件。

因而当前反****斗争的形势和任务是严峻的、艰巨的。

党的十五大再次向全党敲响警钟:

“反对****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答: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联系中国的具体实际,创造性的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升华为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和中国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同族形式表现出来。

 4、马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指引党和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马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全党和国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使中华民族以崭新面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马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体现了对待马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地开拓着马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答:

1、历史进程: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根本问题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并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主题进行了科学回答,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道。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形态的伟大创新。

  (3)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的核心主题,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4)十六大以后,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向前推进,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战略思想。

  2、重要意义:

  第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一个好的理论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及改革开放的成功,重要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先进性,关键是马克思主义通过李大钊、毛泽东、邓小平等优秀知识分子为传播与发扬,以中国特色、国情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

1、简述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总的指导思想、根本任务、主要目标和基本内容。

  答:

(1)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2)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素质。

  (3)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今后的主要目标是:

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牢固树立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坚定信念;实现以思想道德、科学教育水平、民主法制观念为主要内容的公民素质的显著提高;实现以积极健康、丰富多彩、服务人民为主要要求的文化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实现以社会风气、公共秩序、生活环境为主要标志的城乡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在全国范围形成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

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所要解决的是在全民族、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问题。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提高整个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答:

(1)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2)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

  (3)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4)重在建设、繁荣学术文化。

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为什么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答:

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因为:

  

(1)精神文明建设不是以物为对象,而是主要以人为对象。

它引导人们自觉地改造和丰富自己的主观世界,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本领。

而人的一切行动都是受自己的思想支配的。

因而人们的主观思想状态如何,对于人的行动具有这样或那样的导向作用。

  

(2)马克思主义承认在总的历史发展中物质对精神起最终的决定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