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光和眼睛》知识点归纳及运用.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29259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33.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光和眼睛》知识点归纳及运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物理《光和眼睛》知识点归纳及运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物理《光和眼睛》知识点归纳及运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物理《光和眼睛》知识点归纳及运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物理《光和眼睛》知识点归纳及运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光和眼睛》知识点归纳及运用.doc

《八年级物理《光和眼睛》知识点归纳及运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光和眼睛》知识点归纳及运用.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光和眼睛》知识点归纳及运用.doc

八年级物理《光和眼睛》知识点归纳

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都是沿直线传播的。

(2)举例及应用

影子(光斑),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射击瞄准,激光准直,排队

例题1.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二、光的反射规律

(1)规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法线居中)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两角相等)

光路可逆

(2)举例

倒影、镜花水月、杯弓蛇影

例题1.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60°,则反射角为   ;若入射角增大10°,反射角将增大    。

例题2.

(1)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同学们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①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②小红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时,她将纸板B向后折,(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由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例题3.

(1)如下图所示,两块平面镜互相垂直放置,一光线与平面镜成500角入射,请画出光线两次反射的光路图。

(2)在图3-3甲中,由点光源A发出的一条光线被平面镜反射后经过B点,试作出光路图;在图3-3乙中,根据O1B、O2D两条反射光线,找出发光点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例题4.生活中经常提到的“成语”,与我们所学到的光学知识有关。

例如,水中倒影是由光的形成的,立竿见影是由光的形成的,镜花水月是由光的

形成的,井底之蛙是由光的形成的,海市蜃楼是由光的形成的,繁星闪烁是由光的形成的。

三、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

(1)规律:

成等大正立的虚像,物距与像距相等

(2)常考知识

① 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能确定像的位置;

② 该实验在较黑暗的环境下进行比较好

③ 刻度尺的作用是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④ 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⑤ 因为成的是虚像,所以光屏不能承接;

⑥ 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不随物距和像距的改变而改变;

⑦ 玻璃中出现两个蜡烛的像是由于玻璃有厚度,玻璃板越薄越好。

(3)成像特点:

等大、等距、对称、虚像

例题1:

如上图,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活动中。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

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注:

旨在考查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实验中,应选择的玻璃板(选填“较厚”或“较薄”),且玻璃板纸面放置。

同时,还应选择两支的蜡烛,确保像与物大小相同。

实验中还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注:

旨在考查实验器材的选择和放置)

(3)实验数据如下表: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与物大小比较

光屏能否承接像

第一次

5.0

5.0

等大

不能

第二次

9.0

9.0

等大

不能

第三次

14.0

14.0

等大

不能

实验表明: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像与物的大小,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注:

旨在考查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四、光的折射

(1)定义:

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的现象。

(注意:

光的反射是光从某介质来又返回原来介质中的现象)

(2)举例:

水中的鱼、筷子弯折、海市蜃楼、彩虹(色散)

例题1.下列光现象中,可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的是(  )

A.立竿见影B.水中倒影C.用放大镜观察物体D.一叶障目

例题2.一束光由空气射入液体中,请在图中作出该束光大致的折射光线。

五、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口诀:

一倍焦距内外分虚实,(一倍焦距内虚、外实)

二倍焦距内外分大小(二倍焦距内大、外小)

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跟着物体跑

物近像远像越大,物远像近像越小(对实像而言)

例题1.小王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甲所示,他将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在另一侧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注:

这是旨在考查透镜的作用和测量透镜焦距的方法)

(2)小王从左到右依次放置、和。

点燃蜡烛后,他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三者的中心在。

(注:

旨在考查实验器材的摆放和调节)

(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立、的实像;(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注:

旨在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及应用)

(4)如丙图所示,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则成的是立、的实像。

现要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蜡烛应向移动,光屏应向移动(填“左”或“右”)。

(注:

旨在考查物距、像距和像的大小关系)

(5)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

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

原因可能是(至少写出一个原因)。

(6)当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时,烛焰所成的实像将(填“变大”或“变小”),像距将(填“变大”或“变小”)。

(7)在丙图的基础上,若用手遮住了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是

(选填“不受影响”“得不到完整的像”“像是完整的,亮度变暗”)

(8)若在丙图的基础上,在凸透镜的左侧放一个近视眼镜,要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则应该将光屏(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注:

旨在考查实验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例题2.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凸透镜、蜡烛、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

(1)要用光屏接收像,在蜡烛和透镜不动的情况下,光屏就向移动,直到屏上的像

为止。

(2)在完成

(1)基础上,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透镜不动,光屏上得到一个、

实像。

(3)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蜡烛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的向

(填“上”或“下”)移动。

参考答案:

C//300,100//

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不能,反射光线、法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直线传播,反射,直线传播,折射,直线传播//

较黑暗,B蜡烛;较薄,竖直,相同,垂直;虚,相等,相等//C//

会聚,10;蜡烛,凸透镜,光屏,同一高度;倒立,放大,投影仪;倒立,缩小,左,左;蜡烛在一倍焦距处(或蜡烛在一倍焦距内;或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不在同一高度);变小,变小;像是完整的,亮度变暗;远离/右,最清晰;倒立,缩小;上。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