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教育活动》方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29546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教育活动》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教育活动》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教育活动》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教育活动》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教育活动》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教育活动》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教育活动》方案文档格式.docx

《《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教育活动》方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教育活动》方案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教育活动》方案文档格式.docx

1、启发谈话:

什么是自然灾害?

(引导归纳)自然灾害是指洪水、地震、台风等自然现象给人类造成的灾害。

以目前人类的科学技术水平和能力,人们还无法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也无法完全抵御自然灾害的破坏。

但是完全可以根据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尽量地减少损失。

地震,群灾之首。

强烈的破坏性地震瞬间将房屋、桥梁、水坝等建筑物摧毁,直接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还会诱发水灾、火灾、海啸、有毒物质及放射性物质泄漏等次生灾害。

2、地震有哪些前兆?

强烈地震发生前,人们常可观察到一些自然界的反常现象,这就是地震前兆。

比如,地声、地光、井水异常(水突然变浑或突升突降),一些动物比人类敏感,如猫狗发疯般的乱咬狂叫,老鼠成群结队的搬家,鸡到处飞,猪、羊等大牲畜乱跑乱窜等等。

3、地震发生时怎样保护自己?

讨论:

强烈的地震,常会造成房屋倒塌、大堤决口、大地陷裂等情况,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损失。

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大约只有12秒钟,为了在地震发生时保护自己。

应当掌握以下应急的求生方法。

①如果在平房里,突然发生地震,要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等地震间隙再尽快离开住房,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地震时如果房屋倒塌,应呆在床下或桌下千万不要移动,要等到地震停止再进出室外或等待救援。

②如果住在楼房中,发生了地震,不要试图跑出楼外,因为时间来不及。

最安全、最有效的办法是,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

也可以躲在房间内侧的墙角,并且注意保护好头部。

千万不要去阳台和窗下躲避。

③如果正在上课时发生了地震,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能在教室内乱跑或争抢外出。

靠近门的同学可以迅速跑到门外,中间及后排的同学可以尽快躲到课桌下,用书包护住头部;

靠墙的同学要紧靠墙根,双手护住头部。

④如果己经离开房间,千万不要地震一停就立即回屋取东西。

因为第一次地震后,接着会发生余震,余震对人的威胁会更大。

⑤如果在公共场所发生地震,不能惊慌乱跑。

可以随机应变躲到就近比较安全的地方。

⑥如果正在街上,绝对不能跑进建筑物中避险。

也不要在高楼下、广告牌下、狭窄的胡同、桥头等危险地方停留。

⑦如果地震后被埋在建筑物中,应先设法清除压在腹部以上的物体;

用毛巾、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

要往意保存体力、设法找到食品和水,创造生存条件,等待救援。

4、震后卫生防疫:

不喝不洁的水,对居住和生活区域及时消毒,发现疫情及时上报。

第二课时

雷电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它实质上是天空中雷暴云中的火花放电,放电时产生的光是闪电,闪电使空气受热迅速膨胀而发出的巨大声响是雷声,雷雨天容易遭受雷击,致人受伤甚至死亡。

雷电时在露天场地运动、游戏十分危险。

雷雨中在室外游泳,在操场踢球,扛着锄头行走更容易被雷电击中。

所以,不等雷雨来临,应赶快回家。

外出时如何避免遭受雷击?

讨论发言:

避免雷击应当做到:

①在外出时遇到雷雨天气,要及时躲避,不要在空旷的野外狂奔、停留。

手中的通讯工具要关闭。

②雷电交加时,如果在空旷的野外无处躲避,应该尽量寻找低凹地(如土坑)藏身,或者立即下蹲、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降低身体的高度。

如果手中有导电的物体(如铁锹、金属杆雨伞),要迅速抛到远处,千万不能拿着这些物品在旷野中奔跑,否则会成为雷击的目标。

③特别要小心的是,遇到雷电时,一定不能到高耸的物体(如旗杆、大树、烟囱、电杆)下站立;

也不要在铁栅栏、金属晒衣绳、架空金属物体以及铁路轨道附近停留;

还要远离输配电线、架空电话线缆等。

这些地方最容易遭遇雷击危险。

2、一个地区短期内连降暴雨,河水会猛烈上涨,漫过堤坝,淹没农田、村庄,冲毁道路、桥梁、房屋,这就是洪水灾害。

发生了洪水,洪水暴发时如何自救?

①洪水到来之前,当地一般会发出预警。

我们要做的第一件准备工作是收听、收看大雨和洪水预报;

第二准备好食品、药品、手电筒等,并选好转移的路线和地点。

洪水来时要听从街道、乡村政府干部的指挥,全家带上食品和衣服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去。

第三收集口哨、镜子、色彩艳丽的衣服或旗子,准备用作求救信号。

②洪水来时,如正在教室上课,要听从老师的指挥,有秩序地转移,紧急时要抓牢课桌、椅子等漂浮物,尽可能与老师、同学在一起,等待营救,千万不要独自游泳回家。

如果留守在家中,要关闭电源总开关、煤气阀和上下水阀门等;

关闭门窗并用沙袋加固。

③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

但不要攀爬电线杆、高压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

④如果洪水继续上涨,暂避的地方已经危险,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器材逃生;

或者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材料逃生。

⑤山区山洪暴发,山沟、河滩中水深齐膝,水流又急时,学生不能单身过河。

如学校未停课,上学、放学必须通过时,可在家长、老师护送下,几个同学手拉手,与水流方向斜叉过河,当水深齐腰时,几个学生一起也不能过河,放学路上遇桥梁、道路坍塌,不能冒险通过,可返回学校留宿或请老师想别的办法。

第三课时

我国大陆地跨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西踞高原,东濒大洋,天气气候复杂,加之大陆区地势起伏多变以及地下放热放气、生物繁衍、人类活动等的影响,决定了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频繁、灾害损失最大的少数国家之一。

我国灾害种类多、频度大、强度高、损失重、影响面广。

根据不完全统计,近40多年来所发生的灾害平均每年造成近2万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高达国家财政收入的1/4-1/6,如此规模巨大的灾害及其由此而造成的社会后果,已经成为阻碍社会前进的巨大障碍。

2、我国的自然灾害主要分为哪几类?

讨论归纳:

(1)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的大家族,包括地震、火山喷发、山崩、滑坡、地面沉降、泥石流和地裂缝等。

地震是地质灾害的祸首。

我国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是世界上地震频繁的国家。

我国因震灾死亡人数,占世界震灾死亡总人数的半数以上,比例之高,令人震惊。

(2)气候、水文灾害。

主要包括水灾、旱灾、风灾、寒潮、热浪、厄尔尼诺现象等。

我国自古以来就饱受旱涝之苦,素有“治国先治水”之说。

据史载,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1949年的两千多年间,我国共发生了1029次较大的水灾,平均每2年发生一次。

其中,死亡在万人以上的特大水灾,仅在20世纪内就有20次之多。

1950年以来,全国所有的大江大河几乎都发生过大洪水。

90年代,我国的水灾频发。

1998年夏季,长江、松花江流域发生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灾害,全国受灾面积达2578万公顷,成灾面积1585万公顷,受灾人口2.3亿,死亡3600多人,直接经济损失为2484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仅湖北、黑龙江两省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560多亿。

洪涝和干旱往往是同时异地或者同地异时,不是“非涝则旱”,就是“非旱则涝”,危害着人类。

20世纪的前50年中,我国曾发生过11次死亡超过万人的特大旱灾。

其中30年代末和40年初在陕西省、河南省发生的两次干旱灾害,成为20世纪内世界上最重大的两次自然灾害。

根据气象资料表明,我国干旱化趋势正在日益扩大。

此外,我国是世界上遭受热带风暴(台风)影响最多、最广、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影响我国的热带风暴平均每年约有20次左右,其中登陆的约占40%,是日本的2倍、美国的4倍。

1989年第23号热带风暴袭击浙江省,风、雨、潮三管齐下,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2亿元。

据统计,我国平均每年受热带风暴(台风)的影响,平均每年损失达30多亿元。

(3)环境灾害。

由环境污染引起的灾害叫环境灾害,如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废渣)污染、酸雨、噪声、全球性气候异常等。

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被认为是当代世界的三大环境灾害。

从我国的环境质量来看,主要是城市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城市大气中二氧化硫和尘埃的浓度一直居高不下。

在全国500多座大中城市中,约有1%的城市符合国家一级卫生标准,属于世界上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的水污染同样严重,对全国500多条河流的调查表明,有80%的河流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而全国各个城市范围内河段的污染就更为严重了。

虽然噪声污染一般不会致命,但对人体的伤害却十分严重。

据估计,我国有20-30%的工人处在强噪声之下,上亿人受到噪声的严重干扰,是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公害之一。

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有自然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

许多自然灾害的形成,打上了人类的“记号”:

有的纯粹是人为原因,人们对环境、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与掠夺性开发而引起的。

如水土流失、洪水灾害、滑坡、泥石流、酸雨等;

有的是人类活动触发的,如过量地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特别是沿海地区,还发生海水倒灌的现象,使地下水咸化,重庆井喷事件给了我们沉重的教训;

有的则是人们对灾害防范不足或处理不当,致使灾情加重,而酿成诱发性的灾害。

如对台风、地震的预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防治,成为隐患。

由此看来,地球上发生的许多自然灾害,同人类活动严重地破坏了自然环境有关,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

3、现实和大自然的惩罚使得人类变得理智起来,痛定思痛,人类开始意识到,过度开发土地和放牧,过量砍伐森林,大量排放废弃物,导致环境被破坏,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自然灾害的频发。

我们要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意识,自觉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价值观,逐步形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良好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