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3107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漳州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福建省漳州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福建省漳州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福建省漳州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福建省漳州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福建省漳州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福建省漳州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福建省漳州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福建省漳州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福建省漳州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福建省漳州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福建省漳州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福建省漳州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福建省漳州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漳州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格式.docx

《福建省漳州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漳州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漳州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格式.docx

C.关照少数公民利益 

D.重视男性公民群体利益

6.古代雅典民主制实行抽签选举、轮番而治,这一做法(  )

①有利于全体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②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

③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④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7.古代雅典的民众法庭在一次审判中,一名女犯因漂亮而被法官赦免,这说明了雅典民主(  )

A

.主观随

意B.轮番而治C.三权分立D.依法治国

8.下列对英国女王、首相、内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英王是国家的象征,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B.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

C.首相是下院多数党的领袖,实际掌握着国家大权

D.首相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

9.“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上述条文所体现的原则是(  )

A.中央集权原则、民主原则   

B.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C.自由

平等原则、权力制衡

原则 D.中央集权原则、分权原则

10.美国政治家麦迪逊说:

“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

如果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

”为此,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确立民主政治,选择了:

(  )

①君主立宪制②共和制③总统制④邦联制⑤联邦制⑥责任内阁制

A.①⑤⑥B.②③④C.②⑤⑥D.②③⑤

11.17—18世纪资产阶级代议制先后在英美等国家确立。

下列关于其共同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议会政治,两院组成B.政党政治,轮流坐庄

C.权力制衡,民主平等D.元首直选,但有任期

12.近代,西方侵略者可以开始把大量商品倾销到宁波是在哪一不平等条约签订之后?

A.中英《南京条约》B.中日《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中俄《改订条约》

13.三元里民众曾在《申谕英夷告示》中警告英军:

“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

”从中获得的历史信息正确的有(  )

①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具有自发性②面对侵略,中国人民坚决捍卫民族尊严③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坚定决心④中国人民具有不畏强暴的爱国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4.近人《世载堂杂忆》记载“一日,殿上议事,北王问东王:

‘闻兄有不臣之心,自称万岁。

’东王闻之,积威凌北王,北王即抽刀屠东王之腹。

”此事造成了(  )

A.太平军内部自相残杀    B.干王洪仁玕被黜去位 

C.天王洪秀全不理朝政    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15.晚清畅销小说《痴人说梦记》以一场梦为结尾,梦中的上海不再有外国巡捕,建筑上没有外国招牌,有的是中国人的工厂和学校。

这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  )

A.民族独立和富强B.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C.扶清灭洋D.建立民主政治

16.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里·

伊格尔顿在其最新著作《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中认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有史以来最彻底的,而且资本主义越发达,马克思主义就越实用,一点也没有过时的感觉。

这说明马克思主义(  )

A.具有预见性B.是建立在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上的

C.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规律D.只适用于发达资本主义阶段

17.下面卡片内容节选自恩格斯的《巴黎公社二十一周年给法国工人的贺信》。

男女公民们:

自从巴黎人民举起了红旗,同时向飘扬在凡尔赛的法国三色旗和飘扬在普鲁士人占领的炮台上的德国三色旗发出挑战以来,到今天已经过去21年了。

卡片内容反映了巴黎公社(  )

A.具有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B.承担着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任务

C.没有科学处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D.英勇无畏精神与斗争策略值得借鉴

18.列宁说:

“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一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加速了革命的发生

B.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社会主义革命

C.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战争”条件

1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质意义是(  )

A.让人民在政治上翻

了身B.结束了中国的封建社会

C.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D.否定封建君主专制

20.“……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激街巷。

众工人,上阵露锋芒,

春雷响。

……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

抖擞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

”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戊戌变法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21.中共“二大”宣言指出:

“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

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

、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

”这主要表明中国共产党(  )

.决定发动土地革命,以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B.对农民痛苦的深切同情

C.认识到民主革命中农民阶级的重大作用

D.决定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22.《八路军军歌》中唱道:

“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

”如要了解该部队“慷慨悲歌奔战场”的具体情况,应该查看关于下列哪些战役的材料?

①台儿庄战役②平型关大捷③百团大战④枣宜会战

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③

23.1949年美国发起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其目的是(  )

A.拉拢东欧国家B.压制殖民地独立运动

C.军事上遏制苏

联D.与华沙条约组织对抗

24.20世纪50年代某西方报纸评论:

“(此次会议是)亚洲最大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周恩来今天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代表,成为全世界注意的焦点。

”此次会议(  )

A.

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B.推动了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

25.材料一:

1960年尼克松曾说:

“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备进入联合国的资格。

十分明显,中国不是。

”材料二:

1971年尼克松说:

“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

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对这两段互相矛盾的材料分析最为合理的是(  )

A.反映了美国外交原则将革命性转变B.证实了新中国加入联合国的必然性

C.见证了中美关系由对抗走向建交D.预示了中美关系将有革命性的突破

26.右侧是一幅政治漫画,画中的法国人和德国人正在讨论,最后达成的共识是(  )

A.我们太小,实在无奈 B.他们相争,我们得利

C.赶快联合,求得生存 D.各奔东西,争取自保

27.“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力;

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

”这种评价适用于中国的(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8.20世纪80年代,意大利记者奥林娜·

法拉奇采访中国国家领导人时问:

中国以后怎样才能避免“文化大革命”式的悲剧出现?

假设你是国家领导人,你认为应该怎么做?

A.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B.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29.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向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提出:

“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

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

”这一主张(  )

A.首次宣布用和平方式完成祖国统一大业B.提供了港澳回归的法律依据

C.直接推动了海峡两岸“三通”的达成D.蕴涵了“一国两制”的精髓

30.19

92年邓小平说:

“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避免的规律性现象。

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上述谈话的国际背景是(  )

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B.美苏“冷战”逐步升级

C.多极化格局形成D.第三世界迅速崛起

31.右图所示是一枚金箔小型张,这枚小型张所纪念的重大事件,就其国际意义而言正确的是(  )

A.是一国两制的胜利

B.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步骤

C.在中国领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

D.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32.2012年9月19日的《第67届联合国大会中方立场文件》指出,目前有近2000名中国维和人员在维和行动中执行任务,在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名列前茅,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第16大出兵国。

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

的外交活动②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

③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第33题14分;

第34题12分;

第35题16分;

第36题10分,共52分)

33.(14分)

(1)据图一,说明秦朝实行什么制度加强对地方管理的?

(2分)

(2)据图二,回答西汉初年对地方管理实行了什么制度?

(2分)这一制度存在什么弊端?

(2分)后来采取了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3)据图三,回答元代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对地方管理实行什么制度?

(2分)这一制度的实行有何意义?

(4)结合图一、二、三,扼要归纳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的片段

(1)材料一中的“全体人民”是指全体雅典人吗?

为什么?

材料二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必须严格使用法律术语,否则即使理由充分也会败诉。

例如,某人因葡萄蔓被毁而起诉,在诉讼中不用“树木”而称“葡萄蔓”,那么他将败诉,因为该法中只有“树木”一词……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

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

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以上条文选自《十二铜表法》

(2)依据材料一分析《十二铜表法》的局限性。

有人据此分析《十二铜表法》没有太多积

极意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看法。

(4分)

材料三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一家之主有权将他的财产遗留给任何他所喜爱的人。

——《罗马法》

“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除非由于合法认定的合公共需要的明显要求,并且在事先公平补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能被剥夺。

——《人权宣言》

(3)恩格斯曾评价说:

“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请结合材

料三论证该观点。

(3分)

材料四罗马法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

罗马共和国特设一种审理公职人员贪赃枉法、以权谋私等重大刑事案件的法院,实质上就是陪审法院。

罗马实行一种“保护人制度”。

保护人可以替被告发言,反驳控告人提出指控。

罗马法中有句名言,即“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

(4)材料四所述内容演变为今天的哪些法律制度和原则?

3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6分)

材料一18世纪末,英国爆发了要求选举权的民主运动,参加者除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外,还有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和工人阶级……1830年,法国爆发了推翻复辟王朝的七月革命,整个欧洲的民主运动出现了高潮,这就进一步推动了英国选举改革运动的发展,议会中的改革派和保守派经过反复的斗争和较量之后……在1832年6月4日通过了议会改革法案。

——《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1881年11月17日,俾斯麦向帝国议会宣读了由他起草的《皇帝诏书》,开始实施他的社会立法计划。

1883年6月公布《疾病保险法》……1884年7月通过了《事故保险法》……1889年6月公布《老年人与伤残者保险法》……进入90年代后,威廉二世先后颁布了《工商管理条例》等一系列劳动立法:

实行每周6天工作和8小时工作日制等。

——《德国史》

材料三不用说,理想上最好的政府形式,并不是指在一切文明状态都是实际可行的或适当的政府形式说的,而是指这样一种政府形式,在它是实际可行和适当的情况下,它伴随有最大数量有益后果,直接的和将来的。

……一个完善政府的理想类型一定是代议制政府了。

——密尔《代议制政府》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32年英国的议会改革的原因有哪些。

改革产生了什么影响?

(6分)

(2)材料二俾斯麦立法体现了什么特点?

有何作用?

(3)从文明史观角度,分析材料三中的“代议制政府”的实质。

(4)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评价材料三的观点。

3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美国学者哈斯虽然提出了“多极合作时代”这一新概念,但是却对这样的时代能否到来充满怀疑。

因此,他对这样的时代具备哪些特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时代以及这样的时代能否得以持续并未展开论述。

笔者愿接过哈斯先生的命题,阐述本人的观点。

我认为“多极合作时代”将是21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

——杨文昌《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二中国在大多数时间里也基本上是超然物外的;

今天更不会卷入美俄全球对抗的明争暗斗。

这是由中国和平发展的总体战略、中国历史文化和现实国家目标决定的,也为现在中国与美俄关系友好的事实所证明。

中国多次宣布永远不称霸,这不仅仅是外交辞令。

中国设立远洋基地的出发点,只有维护商业利益和国际和平的考虑。

中国不与任何国家进行全球军事对抗,也无意争夺势力范围,拓展战略边疆。

中国外交和宣传部门应该以“中国贡献论”,反击“中国扩张论”和“中国威胁论”,以此化解外部的担心。

材料三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几乎被世界“遗忘”的巴以冲突,27日再度以极其血腥的一幕开场。

2008年12月27日-29日,以色列战机连续三天对加沙地带发动攻击。

各主要国家均对当前加沙局势表示关切,呼吁有关方面立即停火。

联合国安理会呼吁立刻结束加沙的暴力局势,并敦促冲突双方解决加沙的严重人道和经济需求问题。

中方反对用武力解决争端,呼吁有关方面保持最大克制,通过对话解决分歧。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多极合作时代”的提出反映了当今世界哪一发展趋势?

这种趋势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2)材料二体现了中国哪一外交政策基本方针?

目前“中国扩张论”和“中国威胁论”盛行的原因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多极合作时代”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目前是否具备?

为什么?

(2分)

漳州一中2013~2014学年上学期期中考

高一年历史科参考答案及

评分标准

1-5BADDB6-10CADBD11-15DABAA16-20CBADD

21-25CBCBD26-30CBDDA31-32DD

33.

(1)推行郡县制。

(2)郡国并行制(2分)导致地方权力过大,削弱了中央集权。

(2分)推恩令。

(3)行省制度(2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2分)

(4)地方势力不断削弱,中央

集权不断加强。

(2分)(评分说明:

意思相同即可得分

34.

(1)不是。

只有公民,奴隶妇女、儿童不包含在内。

(2)看法:

原始落

后,程序僵化,极力维护债务奴隶制;

这种说法不正确:

《十二铜表法》作为第一个成文法,限制了贵族任意解释法律的特权,在—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2分) 

(3)论证:

罗马法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资产阶

级性质的法律文件《人权宣言》也有这样的规定,这说明罗马法奠定了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立法的基础。

(4)法律制度和原则:

陪审制度;

律师制度;

“不告不理”审判原则。

(3分,每点1分,任答3点满分)

35.答案:

(1)原因:

英国工业革命、民主运动、改革派和保守派斗争的推动,法国七月革命的影响。

(4分)影响:

工业资产阶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2)特点:

注重社会福利、立法全面、适应时代需要。

(2分)作用:

促进了德国新兴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工人的劳动条件和生活水平。

(3)否定君主专制,推动世界民主化进程。

(4)积极方面:

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经济发展。

(2分)消极方面:

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是相对的民主。

36.

(1)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1分)影响:

有利于国际关系民主化;

有利于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分)原因:

冷战思维;

意识形态冲突;

国家利益冲突(领土争端、资源争夺)。

(3)答案一:

具备。

理由:

世界主要国家在处理重大国际问题中以合作、谈判、协商为主。

答案二:

不具备。

美国极力构建单极世界;

有些国家以战争解决一些地区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