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上)物理期末预测试卷.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31307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科版八年级(上)物理期末预测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沪科版八年级(上)物理期末预测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沪科版八年级(上)物理期末预测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沪科版八年级(上)物理期末预测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沪科版八年级(上)物理期末预测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沪科版八年级(上)物理期末预测试卷.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沪科版八年级(上)物理期末预测试卷.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科版八年级(上)物理期末预测试卷.doc

《沪科版八年级(上)物理期末预测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科版八年级(上)物理期末预测试卷.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沪科版八年级(上)物理期末预测试卷.doc

沪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预测卷

一、选择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15题,每题2分,计30分)

1.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少噪声的是()

A.改进汽车发动机的性能使它的振动减弱B.在居民楼靠近马路的一面植树造林

C.用手捂住耳朵D.禁止在市区燃放烟花爆竹

2.当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是次声波时,人类就听不到大象的“声音”,这是因()

A.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B.次声波无法传到人耳

C.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D.一般来说,人耳不能感觉到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

3.俗话说:

“一个巴掌拍不响”,这句话用下列哪个说法最能说明力的现象()

A.力能产生响声B.力是作用是相互的

C.必须有两个物体才能产生力的作用D.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图1

4.下列做法中,属于增大摩擦的是()

A.锁生锈不好开时,可将少量食油注入锁孔就易打开。

B.拉链不好拉时,可在拉链上抹一点石蜡,就好拉了

C.搬运笨重货箱时,可在地上铺几根圆木就容易搬动

D.冬天马路上结冰,可在冰面上撒些细沙,就更安全

5.如图1所示,取一只一次性纸杯,在杯底中央扎一个小孔,用一

层塑料薄膜蒙住杯口,将小孔对着窗外远处的景物,在薄膜上观

察到窗外景物的像是()

A.正立、等大的B.正立、缩小的

C.倒立、缩小的D.倒立、放大的

6.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你将看到排列有序的三色发光区域是()

A.红、绿、蓝B.红、黄、蓝 C.红、黄、紫D.黄、绿、紫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红外线是人眼能看见的光B.紫外线是人眼不能看见的光

C.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D.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8.目前光污染越来越严重,白亮污染是普遍的一类光污染,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都能造成白亮污染,形成白亮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A.光有能量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D.光沿着直线传播

9.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大小取决于()

A.物体到镜面的距离B.物体的大小

C.平面镜的大小D.观察者的位置

10.岸边的柳树,在地上出现的树影和在水中出现的倒影,这二者的成因()

A.都是光的折射引起的

B.都是光的反射引起的

C.前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后者是光的反射引起的

D.前者是光的折射引起的,后者是光的反射引起的

11.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关于眼睛及其视力矫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凹透镜

B.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是虚像

C.远视眼看不清近处景物,是因为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D.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的眼镜镜片是凹透镜

图2

12.根据图2所示,可判断出蚂蚁到放大镜的距离()

A.小于焦距

B.大于焦距,小于两倍焦距

C.等于两倍焦距

D.大于两倍焦距

13.以下估测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A.一张课桌桌面的宽度是5mB.某同学正常的体温是47℃

C.人步行的速度是1.2m/sD.一个乒乓球的直径是4dm

14.一辆轿车行驶的速度是100km/h,一辆自行车前进的速度是5m/s,这表明()

A.轿车行驶的路程一定比自行车多B.轿车一定始终在自行车前面

C.自行车的运动时间一定比轿车长D.轿车的运动一定比自行车快

图3

15.图3是用照相机所拍摄的某小球在水中下落的一张频闪照片.已知水池壁上每块瓷砖的高度为a,闪光灯每隔△t时间闪亮一次(即拍摄一次).观察照片,关于小球的运动,以下判断可能的是()

①小球从A位置到C位置的运动是匀速运动

②小球从B位置到D位置的运动是匀速运动

③小球从A位置到c位置的平均速度为3a/2△t

图4

④小球通过D点时的速度为a/△t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③④

二、填空题(共7题,每空1分,计18分)

16.如图4所示,编钟是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杰作,古代工匠运用高超的

工艺铸造出大小不同的编钟,这些钟在敲击时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这是由于不同的钟在敲击后振动的______不同.乐队合奏乐曲时,我

们可以根据声音的_________不同来辨别不同种类的乐器.

17.穿旱冰鞋的同学用力推墙,结果离墙而去,这说明_______与_____发生了力的作用,如果以墙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

18.填写下列数据的单位,使其符合实际情况:

(1)我国著名运动员刘翔在雅典奥运会110m栏决赛中夺冠的平均速度约为8.52______.

(2)一本八年级(上)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6________.

19.如图6所示,高速公路上都有限制汽车速度的标志,以减少交通事故.这是因为行驶的汽车具有_______能.图7所示是一辆桑塔纳轿车的速度表,从表中可知,该汽车此时的速度为______________km/h.

图6

图7

20.磁悬浮列车是一种用电磁力量使列车“浮”起来,再通过牵引力使列车开动的车辆,它利用磁悬浮使列车脱离与钢轨的接触,从而可以使摩擦________而极大地提高行驶速度,矿泉水的瓶盖都制成凸凹不平的条纹,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方便打开。

21.我国古代就有光现象的描述,如“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潭清疑水浅”.其中“水中月”、“镜中花”是光的________现象;“疑水浅”是光的______现象,该现象是光从_______中进入_______中所形成的.

22.甲、乙两同学的质量之比是10∶9,则他们的体重之比是_____________,若甲同学的体重是490N,则乙同学的体重为_________N。

三、作图题(共4题,每题2分,计8分)

23.在图8中画出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大小.

图8

图9

24.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图9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25.将图10中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补画完整.

图10

图11

26.如图11所示,a、b为岸上灯泡S发出的射入潜水员眼睛的两条光线,在图中画出潜水员看到岸上灯泡S的像S’.

图12

四、探究与实验题(共5题,28题7分、31题6分、其余每空1分,计28分)

27.如图12所示,在教室里,小明敲响乙音叉时,与甲音叉的叉股接触

的乒乓球会________起来,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________,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中传播;若在月球

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_____(选填“还能”或“不能”)观察到

上述现象,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注意:

(1)使用前要使指针对准__________,观察弹簧测力计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使用过程中所测力的方向必须与__________________在同一条直线上。

(3)弹簧测力计所测力的大小不得超过__________。

(4)如图4所示的弹簧测力计_________(能或不能)直接用来测量力的大小,需要_________。

若直接测力,所测力的结果比实际值偏__________(大或小)

图14

29.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小明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及B、刻度尺、橡皮泥、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14所示.

(1)实验时玻璃板应该__________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实验器材选择相同的两个棋子A、B,其目的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说明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应采取的具体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平面镜所成的像为___________像.

(4)小明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00'轴(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动,结果他发现镜中的像相对于A_______移动(选填“向右”.“向左”或“不”);他又将玻璃板绕00'轴转向自己,发现镜中的像_________(选填“转向自己”、“转离自己”或“不动”).

3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实验时,蜡烛越烧越短,你将看到光屏上烛焰的像向_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

(2)如图15所示,在光屏中央出现了清晰的烛焰像,此成像的特点可应用在________机上.

图15

31.通过实验我们已经知道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有关,也与接触面的粗糙有关。

有的同学猜想滑动摩擦力可能还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请你从以下器材中选出部分器材,设计一个实验对此猜想进行检验。

器材:

a斜面;b带钩的正方体木块;c带钩的长方体木块;d长木板;e几条手巾;f刻度尺;g弹簧测力计。

(1)你所需要的实验器材(填写字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主要实验步骤:

五、简答题(共2题,每题3分,计6分)

32.小明背着书包欢快地走在通往学校的路上.问:

小明背上的书包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说明你判断的依据.

33.牙科医生在诊断牙齿病情时,常常借助如图16所示的一块小平面镜来帮助诊断,使用时常在火焰上先烤一下,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说明:

(1)使用小平面镜的作用.

(2)使用时在火上将小平面镜先烤一下的原因.

六、计算题(共2题,34题4分,35题6分,计10分)

34.某一时期,常州开往黄山的202次旅游列车,当天晚上从常州发车,第二天早晨到达黄山,全程运行506km,列车时刻表如下表所示.求:

(1)202次列车运行全程的时间是h.

(2)列车运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5.2005年5月15日,南京人终于坐上了期盼已久的地铁,目前开通的地铁一号线在奥体中心和迈皋桥之间行驶.列车从奥体中心行驶到迈皋桥大约需24min的时间,运行的平均速度为55km/h.求:

(1)地铁从奥体中心到迈皋桥通过的路程大约是多少千米?

(2)若采用磁悬浮列车速度可以达到400km/h,则由奥体中心运行到迈皋桥采用磁悬浮技术的列车比地铁列车运行的时间可以节约多少分钟?

附加题(共两题,36题4分,37题6分,计10分)

36.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提供的器材有:

蜡烛(附火柴)、凸透镜(估计焦距为5cm)、光屏和光具座(标尺的刻度范围是“O~100cm”),如图17所示.物体离凸透镜足够远(大于10倍焦距)时,从物体到凸透镜的光可近似认为是平行光,由此你能否想到利用现有器材粗测凸透镜焦距的一种方法,请你说出这种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

37.如图18所示是甲、乙两位同学(甲骑车、乙跑步)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1)根据图线你能够获得哪些合理的信息?

(至少写两条)

信息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两条线的交点表示此时甲车运动的___________与乙车相等.

(3)若甲同学和乙同学同时出发,请你在图中作出甲同学的路程一时间的图线.

(4)根据图中数据,请你自编一道有关速度、路程和时间的计算题并求解.

八年级(上)物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计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D

D

C

C

A

A

B

D

C

D

A

C

D

D

二、填空题(共7题,每空1分,计18分)

16.频率音色17.手,墙,手,墙18.m/smm19.动85

20.减小,增大摩擦21.反射折射水空气22.10∶9,441

三、作图题(共4题,每题2分,共8分)

23.24.

25.26.

四、探究与实验题(共5题,28题7分、31题6分、其余每空1分,计28分)

27.弹振动空气不能真空不能传声

28.

(1)零刻度,量程,分度值;

(2)弹簧的轴线方向;(3)量程;(4)不能,调零,偏大;

29.

(1)竖直

(2)比较像和物的大小(3)将白纸竖直放在棋子B处,移开棋子B直接观察白纸,看这个像能否成在白纸上(能说明怎样放白纸得1分,怎样观察白纸得1分)。

像不能成在白纸上(1分)虚(1分)(4)不转向自己

30.

(1)上

(2)幻灯(或投影)

31.

(1)cdg

(2)a:

将长方体木块平放在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为F1;b:

将木块侧放在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为F2,c:

比较F1与F2,若F1=F2,则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无关;若F1≠F2,则滑动摩擦力与面积有关。

五、简答题(共2题,每题3分,计6分)

32.认为书包是运动或静止都可以(1分),所选的参照物正确再给2分。

33.利用平面镜成像可看到牙齿的背面(1分),平面镜在火焰上烤一下后温度升高,可以防止口腔内的水蒸气(1分)在镜面上发生液化现象(1分)。

六、计算题(共2题,34题4分,35题6分,计10分)

34.

(1)t=11h(1分)

(2)s=506km

v=s/t(1分)

=506km/11h(1分)

=46km/h(1分)

35.

(1)v1=55km/ht1=24min=O.4h(1分)

s=v1t1=55km/s×O.4h=22km(2分)

(2)v2=400km/h

t2=s/v2=22km/400km/h=0.055h=3.3min(2分)

t=t1–t2=24min一3.3min=20.7min(1分)

(说明:

计算题因前面计算错误代入后面造成结果错误,后面不扣分)

附加题(共两题,36题4分,37题6分,计10分)

36.

(1)在光具座上最左端放蜡烛,最右端放光屏,凸透镜紧靠光屏放置;

(2)移动凸透镜逐渐远离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缩小的烛焰的像;

(3)在光具座上读出此时凸透镜到光屏的距离s,则凸透镜的焦距与s近似相等。

37.

(1)骑车者比跑步者迟5秒出发;骑车者比跑步者速度大。

(其他信息只要合理均可)

(2)路程

(3)见下图

(4)只要编题符合题意,解答与所编题对应即可(自己补充数据不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