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碳和碳的氧化物.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31390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碳和碳的氧化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全国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碳和碳的氧化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全国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碳和碳的氧化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全国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碳和碳的氧化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全国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碳和碳的氧化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碳和碳的氧化物.doc

《全国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碳和碳的氧化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碳和碳的氧化物.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碳和碳的氧化物.doc

碳和碳的氧化物

2.(2017贵阳)在“一带一路”伟大战略实施中,代表中国智造的高铁走在了前列。

高铁动车与电路连接的石墨电刷没有用到石墨的性质是

A.稳定性B.滑腻感C.还原性D.导电性

(2017北京)29.(4分)超细碳酸钙可用于生产钙片、牙膏等产品。

利用碳化法生产超细碳酸钙的主要流程示意如下:

(1)石灰石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2)乳化池中,生石灰与水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3)过筛的目的是拦截(填“大于”或“小于”)筛孔直径的颗粒。

(4)碳化塔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

(1)CaCO3

(2)CaO+H2O=Ca(OH)2

(3)大于(4)Ca(OH)2+CO2=CaCO3↓+H2O[来源:

学+科+网Z+X+X+K]

【解析】

(1)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CaCO3。

(2)生石灰与水反应的方程式CaO+H2O=Ca(OH)2

(3)过筛即过滤,根据过滤原理可知,过筛可拦截大于筛孔直径的颗粒。

(4)根据乳化池中的反应可知,生浆池中的成分为Ca(OH)2,则碳化塔中参与反应的物质为CO2和Ca(OH)2,故反应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2017北京)15.用“W”型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处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

B.a处的反应为CO+Fe2O3=2Fe+CO2

C.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生成

D.可利用点燃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

【答案】B

【解析】CO还原Fe2O3实验,B项中化学方程式缺少反应条件“高温”,故B项错误

(2017福建)7.十八世纪,拉瓦锡用放大镜聚集日光使玻璃罩内的金刚石燃烧,得到二氧化碳。

坦南特进一步研究确认金刚石仅由碳元素组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属于有机物B.金刚石燃烧过程放出热量

C.金刚石具有可燃性D.聚集日光使温度达到金刚石的着火点

(2017武汉)6.木炭还原氧化铜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术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B.两个实验的相关反应中,只有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C.两个实验中都可观察到红色固体变黑

D.两个实验的操作中都要防止液体倒吸

(2017娄底)10.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B.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时生成CO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

C.CO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D.CO可用于冶炼金属,作气体燃料;CO2可用于人工降雨、灭火

【考点】6U: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6R:

二氧化碳的用途;C7:

碳的化学性质.

【分析】A、根据墨汁中含有炭黑,炭黑的主要成分是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CO和CO2分子的构成不同,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燃性、二氧化碳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墨汁中含有炭黑,炭黑的主要成分是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说法正确.

B、碳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时生成CO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故选项说法正确.

C、CO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

D、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具有可燃性,可用作气体燃料;CO2可用于灭火,固态的二氧化碳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C.

(2017江西)5.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A

A.原子排列方式不同B.原子大小不同C.原子种类不同D.原子数目不同

(2017沈阳)10.能证明某无色无味气体是CO2的操作及现象是C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A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木条燃烧更旺

B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木条复燃

C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变浑浊

D

将气体通入蒸馏水中

有气泡逸出

(2017泰安)6.CO2是重要的资源,以其为原料可获得下列四种物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反应①是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B.反应②的实现有利于缓解“白色污染”

C.反应③可用来制取氮肥 D.反应④获得产品后的剩余液中,溶质只有NaHCO3

(2017重庆A卷)5.工业炼铁中会发生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该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  )

A.CO B.Fe2O3 C.CO2 D.Fe

【考点】F5:

氧化反应;FB:

还原反应.

【分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失去了氧被还原,发生了还原反应;还原剂得氧被氧化,发生了氧化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

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在此反应中一氧化碳得氧发生了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氧化铁失氧发生了还原反应,是氧化剂.

故选:

A.

 (2017重庆B卷)23.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CO2并对它的部分性质进行探究,按要求答题.

(1)仪器m的名称是 锥形瓶 ,图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

(2)若要图B中的两个气球悬浮在空气中,则气体甲可能是 c (填序号).

a.空气b.氧气c.氢气

(3)往图C中的试管通入CO2,当出现 红色恰好消失 现象,表明石灰水的溶质刚好完全沉淀.

(4)向图D中的塑料软瓶中倒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迅速拧紧瓶盖,振荡,可观察到瓶子变瘪.若使塑料软瓶恢复原状,可用注射器向瓶中注入过量的 盐酸或硫酸 (填试剂名称)充分反应即可,反应完成后瓶中溶液的溶质是 NaCl和HCl(或Na2SO4和H2SO4) (填化学式).

【考点】6L: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6M:

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G5:

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锥形瓶是常用的反应容器,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若要图B中的两个气球悬浮在空气中,则气体甲可能是氢气;往图C中的试管通入CO2,当出现红色恰好消失现象,表明石灰水的溶质刚好完全沉淀;若使塑料软瓶恢复原状,可用注射器向瓶中注入过量的稀酸,充分反应即可,反应完成后瓶中溶液的溶质是:

氯化钠和盐酸或硫酸钠和硫酸.

【解答】解:

(1)锥形瓶是常用的反应容器,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故答案为:

锥形瓶;CaCO3+2HCl=CaCl2+H2O+CO2↑;

(2)若要图B中的两个气球悬浮在空气中,则气体甲可能是氢气,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故答案为:

c;

(3)往图C中的试管通入CO2,当出现红色恰好消失现象,表明石灰水的溶质刚好完全沉淀;故答案为:

红色恰好消失;

(4)若使塑料软瓶恢复原状,可用注射器向瓶中注入过量的稀酸,充分反应即可,反应完成后瓶中溶液的溶质是:

氯化钠和盐酸或硫酸钠和硫酸故答案为:

盐酸或硫酸;NaCl和HCl(或Na2SO4和H2SO4);

(2017重庆B卷)12.O2和CO2总与我们如影随形,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O2具有助燃性,而CO2可用来灭火

B.空气中O2过多无害,而CO2过多会形成酸雨

C.它们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自然界里它们可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转化

【考点】68:

氧气的化学性质;4P:

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6R:

二氧化碳的用途;6S: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分析】氧气的化学性质是氧化性和助燃性,氧气的用途是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

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也不供给呼吸;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但pH不会小于5.6;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都比空气的密度大,都可用向上排空法收集;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氧气是产物,氧气是呼吸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是产物.

【解答】解:

A、氧气能支持燃烧,不能灭火,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可以灭火,故选项正确;

B、氧气具有氧化性,氧气过多会造成氧化过度,CO2过多不会形成酸雨,会引起温室效应,故选项错误;

C、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都比空气的密度大,都可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故选项正确;

D、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氧气是产物;氧气是呼吸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是产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B.

(2017桂林)13、实验室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依据的CO,性质是()

A.密度B.颜色C.气味D.熔点

【答案】:

A

【解析】:

气体密度大于空气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密度小于空气时,用向下排空气法。

【点评】:

容易题,考查气体物质的物理性质,及收集气体的方法。

(2017兰州)18.下列有关碳单质的性质和结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B.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是因为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C60表示一个C60分子

D.所有碳单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

【考点】C7:

碳的化学性质;CA:

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分析】A.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据此解答;

B.根据碳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C.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

D.根据碳燃烧的产物来分析.

【解答】解:

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其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故错误;

B.常温下碳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古代画家用墨绘制的字画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故错误;

C.由化学式的意义可知,C60可以表示一个C60分子,故正确;

D.在氧气充足时,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氧气不足时,碳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故错误.

故选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