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分析研判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43155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75.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风险分析研判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安全风险分析研判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安全风险分析研判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安全风险分析研判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安全风险分析研判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安全风险分析研判报告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安全风险分析研判报告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安全风险分析研判报告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安全风险分析研判报告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安全风险分析研判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安全风险分析研判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安全风险分析研判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安全风险分析研判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安全风险分析研判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安全风险分析研判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安全风险分析研判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安全风险分析研判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安全风险分析研判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安全风险分析研判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安全风险分析研判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风险分析研判报告Word下载.docx

《安全风险分析研判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风险分析研判报告Word下载.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全风险分析研判报告Word下载.docx

供电系统:

矿井工业场地建有35KV/10KV变电所一座,该变电所两回路35KV电源分别来自大佛寺110KV变电站35KV馈出柜及李前35KV变电站。

提升运输:

主斜井安装DTL100/25/2X110型带式输送机提升煤炭,安装RGHY90型矿用防爆架空乘人装置一套,用于矿井人员运送。

副斜井安装GTP-1600矿用提升绞车串车提升,担负辅助提升。

主运输大巷、三盘区运输大巷、3803采煤工作面运输顺槽敷设带式输送机运输煤炭。

辅助运输大巷采用蓄电池电机车牵引矿车运输和单轨吊运输,三盘区辅助运输大巷及采煤工作面回风顺槽和掘进工作面均采用单轨吊运料和排砰。

大巷人员运输采用蓄电池电机车牵引人车,采煤工作面人员采用运输顺槽单向架空乘人装置运输。

排水系统:

中央水泵房安装三台MDN280-43X4离心水泵,一用一备一检修;

两趟直径270mm的排水管路沿副斜井敷设到地面,正常涌水时期单泵单趟管路运行,一趟管路备用,最大涌水时期两泵两趟管路运行;

水仓总容量1700m3。

三盘区水泵房安装三台MDN280-43X5离心水泵,一用一备一检修。

安装两趟直径270mm的排水管路沿主斜井敷设到地面,正常涌水时期单泵单趟管路运行,一趟管路备用,最大涌水时期两泵两趟管路运行;

水仓总容量1100m3。

六大系统:

矿井安装KJ70N型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KJ212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CD5型数字程控调度通信系统和KT175型井下广播通信系统。

工业场地建压风机站一座,安装两台MLGF-25.5/8-160G型移动式螺杆空压机和一台MLGF-15/8-90G型双螺杆风冷移动式空压机;

安装直径108mm压风管路沿主斜井进入井下。

矿井在辅助运输大巷尽头处建有永久避难桐室一座,供100人避难;

3803采煤工作面运输顺槽和回风顺槽各有一座临时避难石同室,每个石同室可供20人避难。

地面建有两座400m3的水池,水源为自来水,作为供水施救和消防防尘之用,供水施救和消防洒水共用一趟管路,管径159mm,沿主斜井进入井下。

矿井为高瓦斯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19.87m3/t,绝对涌出量62.37m3/nim;

煤尘具有爆炸性;

煤的自燃倾向性为容易自燃,自然发火期2个月;

水文地质类型为简单,矿井正常涌水20m3/h,最大涌水量60m3/h;

2013年矿井进行矿井冲击倾向性鉴定,鉴定结果为xxx煤矿4#煤层属于II类,为具有弱冲击倾向性煤层;

4#煤层顶板属于II类,为具有弱冲击性顶板岩层,其煤层底板属于I类,属于无冲击倾向性底板岩层,3803孤岛工作面局部具有一般(弱)冲击危险性。

XXX公司严格落实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定级办法”和“基本要求及评分办法”,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技术和岗位等标准体系,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全面达标工程,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动态达标和岗位达标。

开展月度安全生产标准化现场会,创建样板化采掘工作面,示范化机电碣室、示范化运输线、通防示范点等亮点工程,实现以精品创建,带动生产地点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确保井下所有施工地点达到文明生产的标准要求。

经省级质量标准化验收矿井质量标准化达到二级。

(二)组织开展安全风险和隐患检查工作情况:

为确保双体系建设有力推进,公司精心安排,全面部署,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设实施方案及考核办法》,明确分工,细化考核,各科室、区组都制定了可行的实施方案,本着全员参与、全员负责的原则,确保了双体系稳步推进。

落实了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责任,建立每月开展一次安全风险辨识的工作制度,全方位、全过程排查和辨识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点。

推进了危险源、隐患排查知识的宣贯,利用各种会议、培训、讲座等形式大力营造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管理氛围。

公司以全面持续推进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为抓手,强化预防为主理念,认真研究分析安全风险。

实现关口前移、精准监管、源头治理、科学预防,牢牢把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

实现安全生产由隐患排查治理到风险预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防控的转变,从根本上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二、主要安全风险分析

(一)瓦斯风险分析

1、人员配备,机构设置风险分析。

公司成立瓦斯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经理刘永任组长,总工程师李琳为副组长,有关人员为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瓦斯综合治理"

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通防服务公司,通防副总师陈成果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瓦斯治理日常工作,通防科负责日常检查与管理,通防工区现场完成瓦斯治理的工作。

2、瓦斯防治法律法规、设计方案、措施制度等方面的风险分析。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瓦斯防治规定,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设计瓦斯防治方案。

从以下方面制定措施防治瓦斯:

(1)合理安排采掘布局

(2)抽采平衡(3)综放工作面瓦斯治理(4)掘进工作面瓦斯治理(5)建立健全瓦斯管理制度。

3、瓦斯防治的法律法规、设计方案、措施制度等执行情况风险分析。

瓦斯抽放的现状分析。

瓦斯防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按设计方案执行,按设施制度实施工作。

针对瓦斯较高的实际情况,XXXXXX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始终把瓦斯治理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坚持以风定产、以瓦斯定产的原则,采前预抽、边采边抽、高位抽放、掘前预抽相结合,风排与钻孔抽放相结合对瓦斯进行综合治理,确保矿井瓦斯抽放率达到规程要求。

地面瓦斯抽采系统的正常运行,使矿井瓦斯抽采能力大幅度提高,为矿井综合瓦斯治理及工作面高位抽放奠定了基础。

4、瓦斯防治装备和安全投入情况分析。

(1)矿井建立了永久瓦斯抽放系统。

(2)配齐钻孔施工设备。

(3)加强瓦斯治理专业化队伍建设。

2018年安全费用提取按照30元/吨执行,2018年核定产量150万吨,计划提取资金4500万元,瓦斯治理资金1375.43万元,(其中钻孔施工费用825.93万元,设备设施投入549.5万元。

)占总资金30.6%o

5、存在风险点和薄弱点。

ZF3803工作面煤层较厚,两侧都是已采空区,瓦斯涌出量较大。

6、瓦斯风险的对策和措施

针对上一项,存在的风险点,制定措施:

(1)采用采前预抽与边采边抽相结合的方式对工作面瓦斯进行本煤层未卸压抽放,利用工作面上下顺槽分别布置下行钻孔和上行钻孔。

钻孔为上下两巷交叉布置,钻孔间隔距离为6.0米,三层孔布置。

钻孔覆盖长度占工作面总长度的100%,本煤层上层孔终孔位置在煤层顶板以上0.5米。

本煤层瓦斯抽放钻孔在工作面回采前可以作为预抽钻孔对本煤层瓦斯进行预抽,回采期间继续利用本煤层钻孔进行边采边抽,同时该预抽钻孔还可随着回采工作面的推进前方煤体产生的卸压作用,进行卸压瓦斯抽采,从而提高瓦斯抽采量,减少开采层的瓦斯涌出。

设计预抽时间6个月以上。

(2)结合采空区三带冒落规律,利用“0"

型圈原理,应用立体式高浓度瓦斯抽放技术,采用高错式高位钻孔对综放工作面采空区瓦斯进行卸压式大流量抽放,解决综放工作面回风隅角及采空区瓦斯治理难题。

高位钻场每隔150米施工一组,每组钻场四层孔布置,钻孔数量为38个以上,并根据瓦斯治理效果及时增减钻孔数量。

(3)对工作面小煤柱侧进行喷浆封堵,并对小煤柱进行加固处理,注入水泥、凝胶、灭火剂、新型防灭火胶体等加固材料,增加煤体抗压性能及密封性,阻断小煤柱气体交换现象,防止采空区内高浓度瓦斯由煤体裂隙进入到工作面风流。

(4)合理调配工作面供风量,减轻工作面隐患治理压力。

根据工作面风排瓦斯所占比例,工作面最大风速限制,防灭火要求,确定工作面最佳风量,并根据推采距离定期调控。

(5)以瓦斯定产,确保风排瓦斯量在可靠范围内。

根据工作面瓦斯基础参数以及工作面瓦斯抽采情况,确定工作面最佳产量。

并以此控制工作面推进速度与割煤速度。

在施工工艺上尽量避免割煤与放煤同步进行,以此缓解工作面风排瓦斯压力。

(6)采用多种辅助方式对工作面隅角瓦斯进行治理。

工作面除正常的瓦斯抽放外,必须利用上下隅角每天垒墙封堵,进风隅角采取措施控制采空区串风,隅角设置风水联动喷雾装置等综合措施对工作面隅角瓦斯进行治理。

(三)防灭火风险分析

公司成立防灭火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经理刘永任组长,总工程师李琳为副组长,有关人员为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防灭火综合治理"

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通防服务公司,通防副总师陈成果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防灭火治理日常工作,通防科负责日常检查与管理,通防工区现场完成防灭火相关的工作。

2、防灭火治理法律法规、设计方案、措施制度等方面的风险分析。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防灭火规定,由公司自行设计防灭火治理方案。

制定防灭火措施,包括:

(1)煤层自燃发火预测预报

(2)井下自燃火灾监控系统

(3)矿井防灭火系统

(4)工作面防灭火技术方案

(5)井下外因火灾的防治及装备

(6)井下消防洒水系统

3、防灭火治理的法律法规、设计方案、措施制度等执行情况风险分析。

防灭火治理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按设计方案执行,按设施制度实施工作。

4、防灭火治理装备和安全投入情况分析。

xxx煤矿在地面建有ZLJ-30型大型灌浆系统,在地面风井工业广场安设有一套DM-1200/8型膜分离制氮机。

安全投入情况:

(1)3803工作面推采期间的防灭火费用511.54万元

(2)3803两侧小煤柱防灭火费用700.57万元

(3)3803工作面春节期间需要投入防灭火材料费7.81万o

(4)地面注浆机维修费用:

40.0万元。

煤4自燃倾向性鉴定为I类自燃,发火期为3-6个月。

三采区工作面均采取小煤柱开采,易引起采空区气体交换现象,引发内因火灾的危险性逐步增加。

但随着开采规模逐渐增大,工作面采空区存在自燃发火的危险性。

6、防灭火风险的对策和措施

(1)煤的自燃分析预测

煤层自燃发展过程的三个必要条件是:

煤层具有自燃倾向性,有连续的供氧条件,热量易于积聚等。

根据本矿井的具体条件,对影响煤层自燃的因素分析如下:

防止煤层自燃发火的有利因素:

本矿井开采煤层属中厚煤层,一次采全高,丢煤量少,有利于煤层自燃的防治;

另外矿井开采均采用综采工艺,推进速度快,可尽快封闭采空区,有效的防止煤层的自燃。

煤的自燃预防措施:

煤炭自燃发火是由于矿井开采过程中,煤炭中易燃物质接触空气、氧化发热,热量积聚而导致的煤层着火。

煤炭自燃火灾经常发生在以下地点:

采空区,特别是在大量浮煤积存而未及时封闭或封闭不良的采空区;

巷道两侧和两巷之间受压破坏的煤柱;

巷道堆积的浮煤或冒顶、垮帮通风不良处;

石门见煤点、工作面切眼和停采线、过地质改造(如断层)处。

为防止煤炭自燃,应从开拓开采和通风管理方面采取措施减少漏风,防止煤炭自燃发火的发生。

2、开拓开采方面采取的措施

(1)矿井开拓准备巷道应布置在岩层中,尽量减少与煤层的联系,减少漏风;

如确需布置在煤层内应采用锚喷支护,将暴露的煤炭用混凝土、砂浆封闭。

(2)采区内尽量少掘辅助巷道、少掘煤层联络巷道。

采区应推广无煤柱开采,减少阶段煤柱数量,提高采区回采率,采区采用双巷布置时,联络巷间距不应小于50m,以减少密闭数量,便于密闭施工,减少漏风。

(3)中厚煤层推广应用双滚筒采煤机,上下机窝减少工人放炮处理,加强浮煤清扫,减少工作面落煤损失。

(4)合理劳动组织,在现有机械设备条件下,配足人员,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

(5)掘进巷道上帮及顶板、石门见煤点、巷道高冒处,要采用喷射水泥砂浆或混凝土的方法防止采空区漏风。

(6)采煤工作面停采回收时应使工作面全部垮落,不留木质材料和易燃物。

3、通风方面采取的措施

(1)采区、采煤工作面及通往采区、采煤工作面的联络巷道,在采区、采煤工作面结束或采煤工作面采过后应及时封闭。

采区、采煤工作面或其它联络巷道封闭时间不超过45天;

已封闭的通往采空区的巷道应定期检查密闭墙外的空气成分、空气温度,发现有C0或温度异常应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各采区应有独立的通风系统,采掘工作面、机电碉室要有独立的回风系统,避免串联通风,以利于风流、风量控制。

(3)矿井各种通风设施应牢固可靠,调节风门、风窗、风墙、防火墙应建在围岩稳固、巷道稳定的地点;

采空区已发生自燃或有发火隐患时,采空区应建防火墙,防火墙总体厚度不小于2m,密闭墙厚度不小于0.5m,防火墙、密闭墙均应深入巷道两帮0.3m以上。

(4)采区结束后,如果一道防火墙(密闭墙)不能保证安全时,应建两道防火墙,两道防火墙间距1〜2m,防火墙之间充注高水材料或水玻璃等充填材料,减少采空区漏风。

(5)实施区域性的均压通风

区域性均压通风是防治相邻采空区煤层自燃的主要技术措施。

在煤层自燃的诸因素中,煤的自燃倾向性是自燃的内因,漏风供氧是外部因素中的主要因素。

采用均压通风技术降低风压差来减少漏风的做法比较容易实现。

3、监测方面的措施

(1)经常测定可能发火地点的风量和温度,定期检查废弃巷道的密闭情况,分析掌握发火动态。

(2)对各工作面及采空区进行束管监测或电子计算机监控,及时掌握自燃征兆和控制明火源,迅速采取有效的灭火措施。

4、其它防灭火措施

(1)矿井在采区开采设计时,必须明确选定自然发火的观测站或观测点的位置,并建立观测系统,建立煤层自燃发火预测预报制度。

采煤工作面回风流和上隅角应设一氧化碳检测点或一氧化碳自动检测传感器,人工检测与自动检测结合,人工检测每天一次;

发现一氧化碳含量异常,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分析原因,一氧化碳含量超过24ppm时应停止受影响区域人员的工作,进行处理。

(2)矿井在开采过程中,如发生煤层自燃,可采取建防火墙、喷注水泥与水玻璃混合液、高水材料、水泥浆封闭巷道和围岩。

采空区灌浆、采用阻化剂灭火、均压灭火等方法进行防灭火,但应根据发火位置及影响范围的不同,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进行处理。

(3)采区设计中应预先选定构筑防火门的位置。

采区形成通风系统后必须按设计选定的位置构筑好防火门墙,并储备足够数量的封闭防火门的材料。

(4)任何人发现井下火灾时,应视火灾性质,灾区通风和瓦斯情况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灭火,控制火势,并迅速向调度室汇报。

矿调度室在接到井下火灾报告后立即通知矿长、总工程师组织抢救灾区人员和实施灭火工作。

矿调度值班人员和在现场的区、队、班组长应依照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的规定,将所有可能受火灾威胁的人员撤离,并组织人员灭火。

抢救人员和灭火过程中,必须指定专人检查瓦斯、一氧化碳、粉尘、其它有害气体和风向、风量变化,防止发生瓦斯、煤尘爆炸和人员发生中毒。

(5)需封闭火区灭火时,应制定措施,尽量缩小封闭范围,并指定专人检查瓦斯、氧气、一氧化碳、煤尘以及其它在害气体和风向、风量变化,还必须采取防止瓦斯、煤尘爆炸的安全措施。

5、防灭火方法

(1)注氮防灭火

向采空区连续注入氮气,防治浮煤自燃,已被主要产煤国家公认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防火技术措施。

目前,德国、法国、波兰等国广泛采用氮气防灭火技术,成功地抑制了矿井煤层自燃,扑灭井下火灾,获得了预期的效果,本矿井将注氮系统作为防灭火的主要措施之一。

(2)灌浆防灭火

对采空区进行预防性灌浆,利用井下防火灌浆管路,随采随灌,经地面集中灌浆站和井下灌浆站两方案对比后,本设计确定采用地面集中灌浆系统。

作为矿井的主要防灭火措施。

(3)灌注三相泡沫防灭火

三、煤尘风险分析

公司成立煤尘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经理刘永任组长,总工程师李琳为副组长,有关人员为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煤尘综合治理"

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通防服务公司,通防副总师陈成果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煤尘治理日常工作,通防科负责日常检查与管理。

井下各地点按照“就近管理"

的原则,实行分区域、定人员管理,采掘生产公司、机运服务公司、通防服务公司分别由指定负责人负责本单位责任区域的防尘管理和防尘工作。

2、煤尘综合治理法律法规、设计方案、措施制度等方面的风险分析。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煤尘治理规定,设计煤尘治理方案。

制定煤尘治理措施,包括:

(1)合理安排采掘布局

(2)抽采平衡

(3)综放工作面瓦斯治理

(4)掘进工作面瓦斯治理

(5)建立健全瓦斯管理制度

3、煤尘综合治理的法律法规、设计方案、措施制度等执

行情况风险分析。

煤尘综合治理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按设计方案执行,按设施制度实施工作。

4、煤尘综合治理装备和安全投入情况分析。

地面建有容积为800犬的防尘水池一处,综掘工作面安装使用了KCS-300D-1型高效低噪音除尘风机,综掘机司机全部佩带使用KY-1型矿工氧吧,安装使用了动压供水装置与综掘机风水联动喷雾,增强除尘效果,综掘机二运及转点安装可视控尘罩,实现封闭式控尘,达到了联合降尘的目的。

井下施工人员配备了国外进口的DR28SU2W型高效防尘口罩。

隔爆水槽投入5.0万元、各类喷雾2.0万元,日常防尘设施维护费用1.0万元。

5、存在风险点和薄弱点是什么。

工作面采煤采用综放工艺,放顶煤时会产生大量煤尘。

6、煤尘综合治理的对策和措施

针对上一项薄弱点,制定措施:

(1)上、下平巷50m范围内安设净化水幕,采煤机、各运输转载点开机前必须先打开喷雾。

(2)机采工作面必须安装使用机组内、外喷雾,雾化良好。

内喷压力不得小于2Mpa,外喷压力不得小于1.5Mpa,无水或喷雾装置损坏或雾化不好必须停机。

(3)液压支架和放顶煤采煤工作面出煤口,必须安装喷雾装置,升降柱、移架或放煤时同步喷雾;

破碎机必须安装防尘罩和喷雾装置或除尘器。

(4)加强管理,各设备设施必须到位,正常运行。

四、煤与瓦斯突出风险分析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煤层,应当立即进行煤层突出危险性鉴定,否则直接认定为突出煤层;

鉴定未完成前,应当按照突出煤层管理:

1、有瓦斯动力现象的。

2、瓦斯压力达到或者超过0.74MPa的。

3、相邻矿井开采的同一煤层发生突出事故或者被鉴定、认定为突出煤层的。

XXX煤矿没有瓦斯动力现象,瓦斯压力没有达到0.74MPa,并且没有相邻矿井的开采的同一煤层发生突出事故或者被鉴定、认定为突出煤层的。

所以XXX煤矿不属于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五.水害风险分析

设置专门防治水机构,配备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专用探放水设备,建立专门的探放水作业队伍,人员配备能够满足防治水要求。

2、防治水法律法规、设计方案、措施制度等方面的风险分析。

我矿认真贯彻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等有关规定,防止重大水害事故发生,制定了矿井防治水规划。

制定了“3803防治水钻孔设计方案”及“探放水管理规定”。

3、防治水的法律法规、设计方案、措施制度等执行情况风险分析。

防治水现状分析。

在采掘过程中,我矿严格执行执行《煤矿防治水规定》,按照“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则加强探放水工作。

依据矿井水文地质报告进行分析上图。

4、防治水装备和安全投入情况分析。

配备了专门的探放水设备,能够满足矿井探放水要求。

5、存在风险点和薄弱点

本矿危险、有害因素主要:

老空水害(周边相邻煤矿空区水害)、含水层水害、地表水害。

含水层水害分析:

本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4煤层是以裂隙充水含水层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矿床,所以本区水文地质勘查类型为二类一型。

本矿区主要含水层为白垩系洛河宜君组砂砾岩含水层,4煤距宜君组最小间距103.20m,最大间距163.15m,平均间距129.09m。

据xxx煤矿首采面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及综放采煤可行性论证报告,首采面预计最大综放厚度8.6m,导水裂隙带高度为109.30m。

由于宜君组地层距4煤间距较大,正常情况下,采动顶板冒裂带影响不到洛河宜君组砂岩含水层,属间接充水含水层,对煤层开采影响不大。

老空水害分析:

老空区一般复杂、面积大,同时煤层走向变化大,造成直线定向巷道起伏大,极易造成巷道积水,若老空、老巷积水排查处理不及时,长期积聚形成大量积水即有可能冲破隔离煤柱或密闭墙突然释放,从而对临近的采掘工作面或巷道构成水害威胁。

此外,巷道、老空积水对与之预透的采掘工作面也构成水害威胁。

XXX煤矿老空积水局部量大,水害隐患影响范围为全矿井,老空区水害治理成为防治水重点。

目前本矿井积水区有两处:

(1)老区积水:

东部老区总体积水量不详,老区已经封闭;

(2)2802空区积水:

根据现场实际测量2802空区水目前涌水量为8.0m3/ho空区水补给来源经分析为动态水补给(每月矿井重复利用量0.5万m3左右),供工作面防尘水利用。

相邻虎神沟矿空区水害:

虎神沟井田位于xxx煤矿井田以南,井田由六个拐点构成,井田面积约0.8km2,矿井分老区及新区,老区在井田以东,采用立井开拓,中央并列式通风,老区已于2008年开采完毕;

新区采用斜井单水平开拓,中央并列式通风,新区与老区已隔绝。

虎神沟煤矿已于2013年12月关井,已经不排水,全矿预计涌水量30-60m3/h,总体预计蓄积水量不详,已构成水害。

对此xxx煤矿已将虎神沟煤矿水害治理列为2014年防治水重点项目,编制实施虎神沟煤矿关井后水害防治方案,截止2014年8月累计实施探放水钻孔6个,累计钻探484m,疏放水量累计20521m3,有效缓解虎神沟煤矿空水。

经分析认为:

相邻虎神沟煤矿空区水防治仍是今后防治水工作重点。

地表水害分析:

地表水流量不大,若一旦发生地表水泄漏事故,将通过+770m水平东部老空区,再泻入井底水仓及西大巷,轻者造成矿井涌水量增大,增加矿井的排水费用,严重者进入西部生产区,冲毁巷道、工作面,造成矿井停产,人员伤亡,甚至淹井等重大事故。

经分析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