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六书 解析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31641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 六书 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关于 六书 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关于 六书 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关于 六书 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关于 六书 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关于 六书 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关于 六书 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关于 六书 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关于 六书 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关于 六书 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 六书 解析文档格式.docx

《关于 六书 解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 六书 解析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 六书 解析文档格式.docx

前者用于台湾、香港、澳门和北美的华人圈中,后者用于中国大陆和新加坡以及东南亚的华人社区。

通常说来,两种汉字书写系统虽然有差异,常用汉字的个体差异不到25%。

由于汉字书写复杂,"

汉字落后论"

的说法存在了很长时间,认为汉字是教育及信息化瓶颈,并有"

汉字拉丁化"

甚至废除汉字的推动行为。

现在一般认为汉字也有突出优点,初始学习难度虽大,但掌握常用字后不存在类似海量英文单词的继续学习问题,且其表意特性也能充分调动人脑的学习能力。

在计算机输入问题基本解决后,"

及"

已实际上逐渐被大多数人抛弃。

目前汉字系统已经基本稳定,但汉字的规范化、生僻字的自然消亡仍在继续进行。

造字原理

六书是汉字组字的基本原理,在周礼中就有提到了六书,只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

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

这个汉字构造原理:

象形:

这种造字法是依照物体的外貌特征来描绘出来,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是也。

如日、月、山、水等四个字,最早就是描绘日、月、山、水之图案,后来逐渐演化变成现在的造型。

指事:

这是指表现抽象事情的方法,所谓"

各指其事以为之"

是也。

如卜在其上写作"

上"

,人在其下写作"

下"

形声:

此乃文字内以特定形状(字根)表特有的音。

例如:

胡,这个字也可为一个字根,结合不同的属性字根,可合成为:

蝴、蝴、湖、葫、瑚、醐等等,而以同样的发音(也有的只有声母一样),表达不同的事物。

但形声字,也因古今语言音韵变迁,不少古代同类形声字在今天的官话已无共同音素了。

会意:

这个造字法,是将两个字根组合起来,使衍生出新的含意。

如"

日"

和"

月"

组起来,就是日光加月光变成"

明"

"

人"

字和"

言"

字合成"

信"

字,意思就是人过去所言;

有信,就是这个人都很遵守自己说过的话。

转注:

这是用于两个字互为注释,彼此同义而不同形,汉代许慎解释道:

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这怎么说呢?

此二字,古时"

考"

可作"

长寿"

讲,"

老"

、"

相通,意义一致,即所谓老者考也,考者老也。

诗经的《大雅棫朴》亦云:

周王寿考。

苏轼的《屈原塔诗》也有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一语。

其中的"

皆"

意,特别注意的是,后代的文字学家针对许慎的前述的定义也作了大量的解释。

其中包括"

形转说、声转说、义转说"

三类,只是这三种说法有人认为不够全面,当代古文字家林沄先生也有解释说"

转注"

就是一个形体(字根)记录两个读音和意义完全不同的两个词。

例如"

帚和妇"

与甲骨文中的"

母和女"

等等。

假借:

这法简言之,借用一字,去表达别的事物。

一般来说,是有一个无法描述的新事物,就借用一个发音接近或是属性近似的字根,来表达这个新事物。

又"

,本来是指右手(最早可见于甲骨文),但后来被假借当作"

也是"

的意思。

闻,本意是用耳朵听东西的意思。

例如《大学·

第七章》中有"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但后来被假借成嗅觉的动词(不过也有人认为这是错用)。

总结以上六书,前两项,"

也;

中两项,"

组字法"

后两项,"

也。

这六个原理,是古代文字学学者归纳出来的字学理论。

其所含汉字构成法则,是长期演化而成的,不是任何一个人独创的。

汉字的结构

汉字由一个或以上的字根以二维方式(欧语系是一维文字)在特定的空间、配置在一个正方块内而组成,因此有方块字的别称,从结构上来看,汉字有以下特色:

单一字内就有很高的信息密度,在表达同样的事物时,可比表音文字用更短的篇幅表达同样的讯息,所以汉字的阅读效率很高。

一个汉字乃由四百多个表意象形字母为基本字根,如金、木、水、火、土等,像积木一样组合而成。

一个未知文字的含意,可拆字,从组成字根以及空间的配置推断出其字义。

当时代演进出现新事物难以词的方式来表达时,也能以字根组合原则,合成出新字来用,例如中文的铀字,就是近代为了表现一种新发现的化学元素而新造的字。

汉字组成的字根空间配置对字义有影响:

如同样是"

心跟亡"

的合体,左右排是"

忙"

,上下排是"

忘"

,排列不同,导致不同含义;

文字右边有"

乂"

这个字的部件,这表示右手(手的左偏旁表示左手)持某物对左边字根作某事(金文、甲骨文考古的发现),如果右手上面拿东西就变成"

攵"

,有这个字根的,几乎都是攻击性或是用暴力达成某件事,例如攻、败、敲、收、散、政、牧、敕等等。

字形(汉字书法)

国"

这个字的笔画汉字有各种不同的书写方式,即有不同的字体;

不同的字体,汉字的字形不一样。

规整的字体(如楷书、宋体、隶书、篆书等)书写下的汉字是一种方块字,每个字占据同样的空间。

汉字包括独体字和合体字,独体字不能分割,如"

文"

中"

等;

合体字由基础部件组合构成,占了汉字的90%以上。

合体字的常见组合方式有:

上下结构,如"

笑"

尖"

左右结构,如"

词"

科"

半包围结构,如"

同"

趋"

全包围结构,如"

团"

回"

复合结构,如"

赢"

斑"

等。

汉字的基础部件包括独体字、偏旁部首和其他不成字部件。

汉字的最小构成单位是笔画。

书写汉字时,笔画的走向和出现的先后次序,即"

笔顺"

,是比较固定的。

基本规则是,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外后内,先外后内再封口,先中间后两边。

不同书写体汉字的笔顺可能有所差异。

读音

汉字是多种方言的共同书写体系,每个字代表一个音节。

中国大陆现今以普通话作为标准读音,普通话的音节由一个声母、一个韵母及声调确定,实际用到1300多个音节。

由于汉字数目庞大,因而有明显的同音字现象;

同时还有同一字多音的情形,称为多音字。

这一情况在各种汉语中是普遍存在的。

汉字虽然以表意为主,但并非没有表音成分,最常见的是人名、地名,其次就是外来词的音译,比如沙发。

此外,还有部分原有的表音词,如(一命)"

呜呼"

哈哈"

大笑等。

但即使如此,还是有一定表意成分,特别是该国国内的人名、地名。

而即使是国外的人名、地名,也存在某些表意的底线,比如"

Bush"

绝不能音译成"

不死"

由于汉字本身不表音,自汉朝到20世纪汉字在数量上、写法上虽有变迁,但无法看出发音的变化。

必须进行专门的研究才能推测它们在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的发音。

有学者经研究认为:

汉朝之前,一个汉字发音为两个音节,次要音节和主要音节,类似今日的韩、日语。

汉字在日语中的读音有"

音读"

训读"

之分,往往一个字有很多读法,原因来自中国不同时期传入日本的发音。

在朝鲜语中则大致为一字一音,没有训读。

除了日本以外,其他汉字使用国也有使用了一些多音节的字,如"

里"

(海里)、"

嗧"

(加仑)、"

瓩"

(千瓦)等。

但是在大陆地区由于官方废除已基本不使用,台湾仍在使用,一般人也明了其意思。

注音

最早的注音方法是读若法和直注法。

读若法就是用音近的字来注音,许慎的说文解字就采用这种注音方法,如"

埻,射臬也,读若准"

直注法就是用另一个汉字来表明这个汉字的读音,如"

女为说己者容"

中,使用"

说者曰悦"

来进行注音。

以上两种方法都有先天上不完善的地方,有些字没有同音字或是同音字过于冷僻,这就难以起到注音的作用,例如"

袜音韈"

魏晋时期发展出了反切法,据传是受使用拼音文字的梵文影响。

汉字的发音可以通过反切法进行标注,即用第一个字的声母和第二个字的韵母和声调合拼来注音,使得所有汉字发音都有可能组合出来。

练,朗甸切"

,即"

练"

的发音是"

朗"

的声母与"

甸"

的韵母及声调所拼成。

近代以来,又发展出了汉字形式的注音符号(俗称ㄅㄆㄇㄈ)以及很多拉丁字母注音方法。

注音符号仍是台湾教学的一部分,而目前中国大陆最为广泛使用的是汉语拼音。

由于汉字以本身表义为主,注音方面较为薄弱。

这个特性使得上下千年的文献,不至于产生如同使用拼音文字的西方世界一样,用字措辞太悬殊的差距,但也造成推断古代声韵的难度。

庞"

从"

龙"

而得声,但今日北京话前者读"

ng"

,后者为"

如何解释这样的差异,就是音韵学所探讨的课题。

汉字与词语

汉字是汉文组成的最小单位。

语素是汉文表意的最小单位,类比于英语的"

词汇"

词组"

的总称。

绝大多数汉字可以独立构成语素,比如"

我"

,类比于英语中的单一字母构成的词汇,比如"

I"

现经白话文大多数词语都是由两个以上的汉字构成的,不过,和英语中"

字母"

的关系不同,语素的意思往往和其中各个汉字独立构成语素时的意思有相关性,因此相当程度上简化了记忆。

词语包括语素和若干个语素形成的短语。

汉字的高效率,体现在几百个基本象形字,可以合成表示天上地下的各种事物的上万汉字;

几千个常用字,又可以轻松组合出数十万词语。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准确掌握这数十万词语的搭配形式和用法也成了一种负担。

汉语常用词汇约为几万条,总词汇量约有百万条,虽然从数量上来说显得有些令人望而却步,但由于大多数汉字构词法的表意性,要基本掌握并非遥不可及。

因此,仅就词汇而言,其学习难度并不高;

相比之下,掌握同样数量外文词汇的记忆强度则要大得多。

而从古文的角度来看,用字本义,比起五四白话文运动以降过度依赖词语,会来的精确且有效率,例如朱邦复先生就提畅精确使用汉字的复古作为。

汉字的数量

汉字的数量并没有准确数字,日常所使用的汉字约为几千字。

据统计,1000个常用字能覆盖约92%的书面资料,2000字可覆盖98%以上,3000字时已到99%,简体与繁体的统计结果相差不大。

历史上出现过的汉字总数有8万多(也有6万多的说法),其中多数为异体字和罕用字。

绝大多数异体字和罕用字已自然消亡或被规范掉,除古文之外一般只在人名、地名中偶尔出现。

此外,继第一批简化字后,还有一批"

二简字"

,已被废除,但仍有少数字在社会上流行。

汉字数量的首次统计是汉朝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进行的,共收录9353字。

其后,南朝时顾野王所撰的《玉篇》据记载共收16917字,在此基础上修订的《大广益会玉篇》则据说有22726字。

此后收字较多的是宋朝官修的《类篇》,收字31319个;

另一部宋朝官修的《集韵》中收字53525个,曾经是收字最多的一部书。

另外有些字典收字也较多,如清朝的《康熙字典》收字47035个;

日本的《大汉和字典》收字48902个,另有附录1062个;

台湾的《中文大字典》收字49905个;

《汉语大字典》收字54678个。

20世纪已出版的字数最多的是《中华字海》,收字85000个。

在汉字计算机编码标准中,目前最大的汉字编码是台湾的国家标准CNS11643,目前(4.0)共收录可考证之繁简、日、韩语汉字共76,067个,但并不普及,只有在户政系统等少数环境使用。

台港民间通用的大五码收录繁体汉字13053个。

GB18030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现时最新的内码字集,GBK收录简体、繁体及日语、韩语汉字20912个,而早期的GB2312收录简体汉字6763个。

而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基本字集则收录汉字20902个,另有两个扩展区,总数亦高达七万多字。

初期的汉字系统字数不足,很多事物以通假字表示,使文字的表述存在较大歧义。

为完善表述的明确性,汉字经历了逐步复杂、字数大量增加的阶段。

汉字数量的过度增加又引发了汉字学习的困难,单一汉字能表示的意义有限,于是有许多单一的汉语意义是用汉语词语表示,例如常见的双字词。

目前汉语书写的发展多朝向造新词而非造新字。

汉字编码系统:

为进行信息交换,各汉字使用地区都制订了一系列汉字字符集标准。

国标码("

国标"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的简称)在中国大陆使用。

GB2312收录6763个汉字,GBK收录20912个汉字,最新的GB18030收录27533个汉字。

BIG5码。

收录13053个汉字。

在台湾和香港使用的一字节或两字节编码。

Unicode并不被中国政府很好的接受。

中国政府要求在中国大陆出售的软件必须支持GB18030编码。

在国际通信化和软件设计领域,CJK编码收集了汉语、日语、韩语中的汉字集。

关于Unicode:

由于各国国家标准字集所收的汉字字数、常用字的差异,虽然象中国两岸GB/BIG5字集常用字基本类似,转换后阅读并不成问题,但是这种编码转换的混乱关系,对文字交流始终是一种障碍。

因此相关国家的标准化组织和文字工作者经过共同努力,终于在93年完成了包含中日韩(CJK)汉字的Unicode汉字标准ISO10646.1。

Unicode是完全双字节表示的多国文字编码体系,编码空间0x0000-0xFFFF。

ISO10646.1汉字标准使用编码0x4E00-9FA5,共包含20902个汉字。

其中:

大陆(S)提出的汉字17124个,台湾(T)提出的汉字17258个;

S与T的并集,即中国(C)提出的汉字为20158个。

日本(J)提出的汉字为12157个,中国未提出的690个(Ja);

韩国(K)提出的汉字为7477个,其中中国未提出的90个(Ka);

Ja与Ka并集共744字。

支持Unicode编码的相关电脑系统软件,如Unix,Win95已有推出,但是由于Unicode的ASCII码是用双字节编码(即一般电脑系统中的单字节ASCII码前加0x00),同时其汉字编码与各国的现有编码也不兼容,造成现有的软件和数据不能直接使用,所以目前完全使用Unicode软件系统的用户并不多,大多数只将它此作为一个国际语言编码标准来使用。

汉字[Chinesecharacters]记录汉语的文字。

现用汉字是从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演变而来:

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

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

一个字一个音节,绝大多数是形声字。

朝鲜、越南、日本曾使用汉字千余年。

[日]假名kana(日语的字母,由汉字简化而来)

〔假名〕日本文所用的字母,多借用汉字的偏旁。

楷书称"

片~"

,草书称"

平~"

而后来日本文字改革,现在日本所使用的汉字(Sinico-Japanese)除了繁体中文以外还有像竜気等中国古代所用汉字。

还有一些自己修改的别字错字形成的特殊日本汉字。

笔画最多的汉字

使用的汉语中biangbiang面的biang是笔画最多的汉字,共有57笔

biangbiang面是源于陕西的一种面,现在也是一家面馆的品牌,还在使用这个字,但这个字字典中查不到

汉字的奇迹

当今世界上使用的文字中,汉字是唯一的非拼音文字。

在人类的历史上,比汉字更早的文字有两河流域的钉头文字龢埃及的圣书文字,但是它们早已灭绝了,所以目前汉字是最古老的文字。

世界各国使用的文字分为两大类,即非拼音文字(汉字)及拼音文字(其他文字).这现象难道不是很奇特吗?

有人说汉字是中国五大发明,这话并不过分。

我还想说,汉字是一个其迹!

现今文字中,唯有汉字是我们祖先直接创造的,其他文字却都是从其他民族借用的。

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阿拉伯字母被称为世界三大字母体系。

英语、法语、意大利语等使用拉丁字母,可见是从拉丁字母借用的;

俄语、保加利亚语、塞尔维亚语等使用基里尔字母(或斯拉夫字母),是希腊字母改造而成的;

拉丁字母也是希腊字母改造而形成的。

阿拉伯字母的祖先--阿拉马字母(Aramaic)及希腊字母的祖先--迦南(Canaanite)字母也不是他们祖先直接创造的,而是借用了小方闪米特人(Semites)的文字(小方闪米特字母)改造而成的。

根据大陆语言学家周有光的研究,人类最早的字母就是小方闪米特字母。

但是,这种字母也不是他们直接创造的,而是借用了苏美尔人(Sume)的钉头文字,经过改造而成的。

钉头文字最初是像形图书形状,后来由于书写工具--小棍加泥板的限制而演变成钉头的样子。

钉头文字是苏美尔人创造的,圣书文字是埃及人创造的,汉字是中国人创造的,它们都不是拼音文字。

现在三者之中只剩下汉字,其他两者都已经消亡了。

汉语的另一个奇特之处是它的超方言特性及超语言特性。

语言学家把中国各地的方言分为八大方言区。

有人说,如果没有汉字,中国早就分裂成几十个国家了。

欧洲的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罗马尼亚语之间的差别比中国方言的差距大得多,但是他们绝不愿意承认各自的语言是"

罗曼语"

的不同方言,因为它们都是独立的国家。

除此之外,汉字也能超越国界。

在历史上,越南、朝鲜和日本都曾经用汉字记录他们的语言。

日本人至今还使用汉字和假名的混合文字。

日本人使用汉字,还有另一项重大发明,就是写中国字,读日本词。

只要其他国家愿意,他们也可以这样做。

如果真是这样做了,汉字就成为国际通用的语言符号了,就像数学符号一样,只表意,不表音。

汉字的这种功能从人类的语言史上,特别是从非拼音文字的角度来看,应该说是一个奇迹!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特别声明:

1:

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属原作者

2:

资料内容属于网络意见,与本账号立场无关

3:

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