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九年级下学期化学教案(7-9章).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31840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1.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九年级下学期化学教案(7-9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粤教版九年级下学期化学教案(7-9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粤教版九年级下学期化学教案(7-9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粤教版九年级下学期化学教案(7-9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粤教版九年级下学期化学教案(7-9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粤教版九年级下学期化学教案(7-9章).doc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粤教版九年级下学期化学教案(7-9章).doc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粤教版九年级下学期化学教案(7-9章).doc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粤教版九年级下学期化学教案(7-9章).doc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粤教版九年级下学期化学教案(7-9章).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粤教版九年级下学期化学教案(7-9章).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粤教版九年级下学期化学教案(7-9章).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粤教版九年级下学期化学教案(7-9章).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粤教版九年级下学期化学教案(7-9章).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粤教版九年级下学期化学教案(7-9章).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粤教版九年级下学期化学教案(7-9章).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粤教版九年级下学期化学教案(7-9章).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粤教版九年级下学期化学教案(7-9章).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粤教版九年级下学期化学教案(7-9章).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粤教版九年级下学期化学教案(7-9章).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粤教版九年级下学期化学教案(7-9章).doc

《粤教版九年级下学期化学教案(7-9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九年级下学期化学教案(7-9章).doc(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粤教版九年级下学期化学教案(7-9章).doc

科学版九年级下学期化学教案

南屿中学吴小兰

第七章溶液

7.1溶解与乳化

教学目的:

1.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2.找出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3.知道乳化现象,认识一些乳浊液和乳化剂。

3.知道溶解过程伴有热现象。

4.知道溶液的重要应用,学习科学实验方法。

教学重点:

溶解现象、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教学难点:

溶解过程的热现象的探究过程和方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7.1溶解与乳化(第1课时)

【引入新课】溶液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小学自然课中学过溶液,前面几张学习过程中学过一些溶液,如稀硫酸、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硫酸铜溶液等。

在大家印象中,是不是物质溶于水就能形成溶液?

是不是任何物质溶于水都能形成溶液?

什么是溶液?

溶液是怎样形成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一章“溶液”。

【板书】一.溶液的形成

【观察活动】【实验7-1】可溶物质与不溶物质

【讲解】在硫酸铜和蔗糖固体中加入水以后,它们逐渐溶解分散,好像“消失”了一样,最后形成一种透明、均匀而稳定的混合物。

硫酸铜和蔗糖可以在水中“溶解”称为“可溶物质”。

细沙石在水中难溶解,称为“不溶物质”。

【板书】

1.溶液的定义:

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均匀而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特征:

(1)前提是混合物;

(2)均一性、稳定性

均匀:

指溶液各部分组成、浓度和性质都完全一样;

稳定:

指条件不变时,溶质和溶剂长期不会分离,即当水分不蒸发,温度不改变时,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有溶质析出。

溶质:

被溶解的物质。

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或几种

3、溶液的组成

溶剂: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只能是一种

【阅读】课本192知识视窗

【讨论交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是如何确定的?

【归纳】

(1)当固体、气体和液体之间形成溶液时,一般把固体、气体当作溶质,把液体当作溶剂。

(2)两种液体之间形成溶液时,量多的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

(3)当有水存在时,水是溶剂,其他物质是溶质。

(4)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该溶质的水溶液(水是溶剂)。

【板书】二.影响溶解的因素

【探究活动】找出影响溶解的因素

[问题]影响硫酸铜晶体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是什么?

[假设]有可能影响硫酸铜晶体溶解快慢的因素是:

假设1假设2假设3

[实验与事实]【实验7-2】【实验7-3】【实验7-4】

(完成课本192-193表格)

[结论]升高水温、减小固体溶质的颗粒物的大小、用玻璃棒搅拌均会加快溶解的速率。

【设问】上述活动的三个实验中,如果烧杯的大小不一、水的量或所取的晶体量不同,还能得出上述结论吗?

【讨论交流】“设计条件的公平性”

【小结】

1.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匀、稳定。

3.组成溶液的质量等于其中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和。

4.溶质或溶剂可以分别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只要它们相互分散,组成均匀稳定的混合物,便可成为溶液。

5.溶解速度与温度高低、溶质颗粒大小以及是否搅拌等因素有关。

板书设计:

7.1溶解与乳化(第1课时)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的定义:

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均匀而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特征:

(1)前提是混合物;

(2)均一性、稳定性

3、溶液的组成:

溶质

溶剂

二、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1.溶液的温度越高,溶解的速度越快。

2.溶质的颗粒越小,溶解的速度愉快。

3.搅拌能加快溶质在溶剂里的溶解。

【课堂练习】课本193检查站

【布置作业】课本197

(1)

(2)(3),练习册

教学过程:

7.1溶解与乳化(第2课时)

【提问】什么是溶液?

同学们是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溶解在水里?

【引入新课】我们知道水和油是不能互溶的,那把油加入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阅读课本194页,归纳出乳浊液和乳化现象。

知识归纳:

(1)乳浊液:

_________分散到__________里形成的_________。

这种乳浊液______,

静置后会_______。

(2)乳化:

洗涤剂将油污分散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像洗涤剂这样能使乳浊液稳定的物质称为__________。

乳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_________。

(3)去除油污的办法和原理

可用洗涤剂(如洗洁精、洗衣粉)除油污,其原理是:

______________;

可用汽油除油污,其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习提问】1.溶液是怎样形成的?

2.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是什么?

3.溶液有哪些基本特征?

【引入新课】大家在学习燃料的燃烧时,知道了化学反应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即有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那么,溶解过程有没有吸热现象会放热现象呢?

【板书】三.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探究活动】【实验7-4】探究三种固体溶于水时是吸热还是放热。

(完成教材空白)

【结论】可溶的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这表明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吸热和放热现象。

样品

氯化钠固体

硝酸铵固体

氢氧化钠固体

与水温比较

基本不变

降低

升高

【小结】

有些物质溶解时产生放热现象,使温度升高;有些物质溶解时产生吸热现象,使温度降低。

【课堂练习】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溶液

浓盐酸

石灰水

碘酒

硫酸锌溶液

溶质

溶剂

板书设计:

7.1溶解与乳化(第2课时)

三.乳化现象

四.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课堂练习】课本195检查站

【布置作业】课本197(4)(5),练习册

7.2物质溶解的量

教学目的:

1.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认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2.了解溶解度的概念,初步学会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3.知道气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4.认识溶解量、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感受用溶解度知识对一些问题的解释。

教学重点:

1.饱和溶液及溶解度的概念。

2.溶解度曲线绘制的探究。

3.气体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2.溶解量、溶解性与溶解度三者的关系。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7.2物质溶解的量(第1课时)

【复习提问】什么是溶液?

【设问】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水中,是否能无限量的溶解某种物质吗?

【观察活动】【实验7-7】室温下,在各盛有15mL水的两个烧杯里,分别加入3g硝酸钾和3g氯酸钾固体,边加入,边搅拌,观察溶解情况。

(完成教材空白)

【板书】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在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强调】①明确“一定温度下”和“一定量的溶剂中”两个条件。

②明确“是哪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板书】2.二者区别: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是否能继续溶解该物质。

【设问】在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时为什么要一定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

某一溶液达到饱和后,能变为不饱和吗?

不饱和溶液怎样才能达到饱和?

【观察活动】【实验7-8】向含有硝酸钾不饱和溶液的烧杯里,继续加入硝酸钾,直到有固体硝酸钾剩余。

将所得饱和溶液,连同其中剩余的固体颗粒,转移一半至另一烧杯中。

向其中一烧杯添加水,边加边搅拌,观察硝酸钾的固体颗粒是否继续溶解。

把另一烧杯加热,发生什么变化?

(完成填空)

【板书】3.相互转化

①减少溶剂(蒸发)②增加溶质③改变温度(多数升温)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①增加溶剂②减少溶质③改变温度(多数降温)

【拓展】1.浓溶液和稀溶液:

只表示溶液只溶质含量的多少。

2.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与溶液的浓和稀没有必然的联系。

所以,饱和溶液不一定就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就是稀溶液。

【小结】1.溶解量——物质在溶剂中被溶解的量。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3.溶液是否饱和,必须指明温度及溶剂量两个前提条件。

条件一旦改变,饱和与否可以转化。

【课堂练习】1.P.205检查站

2.下列有6种操作,选出其代号填入下列转化关系的括号中:

A.加硝酸钾晶体B.加水C.恒温下蒸发掉一些水

D.升温E.降温F.加入较稀的硝酸钾溶液

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作业】

1、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试举出两种使它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

2、下列说法是不是正确?

为什么?

(1)浓溶液一定是稀溶液;医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在同一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3)某硝酸钾溶液在20℃时是饱和的,当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到100℃时,该溶液也一定是饱和的。

3、将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C.加入溶质D.加入溶剂

板书设计:

7.2物质溶解的量(第1课时)

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区别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布置作业】课本203

(1)

(2),练习册

教学过程:

7.2物质溶解的量(第2课时)

【复习提问】讨论下列各题是否正确?

1.某溶液一旦达到饱和,便无法再多溶原有的溶质了。

()

2.饱和溶液必定是很浓的溶液。

()

3.在溶液中有固体长期存在,该溶液必定饱和。

()

【引入新课】在前面几章的学习中,我们讲过氧气不易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氢气、一氧化碳、碳酸钙、氢氧化铜难溶于水等,这说明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水)里溶解的能力各不相同。

我们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溶解性。

【板书】一.溶解性:

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

(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

1.溶解性的大小跟溶质、溶剂的性质、结构有关。

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里溶解性不同。

【讲述】如食盐易溶于水,却很难溶解在汽油中;油脂容易溶解在汽油中,却很难溶解在水中;碘容易溶解在酒精中,却很难溶解在水中。

【板书】2.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里溶解性不同

【讲述】如同温度下,等量的水中,蔗糖比食盐溶解的量多。

【板书】3.物质溶解性常分为“易溶”、“可溶”、“微溶”、“难溶”

【提问】“油脂的溶解性很差”,对吗?

(不对,没指明在何种溶剂中)

【讲述】物质的溶解性用什么来衡量呢?

也就是说以什么标准来比较物质溶解性大小呢?

这个标准能精确的告诉人们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最多能溶解多少物质,这就要用到溶解度这个概念。

【板书】二.固体的溶解度

1.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2.四要素:

①条件:

在一定温度下②标准:

在100克溶剂里

③状态:

达到饱和④单位:

(克)

【讲解】①我们上节课学到大多数物质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在水中的溶解性会增大,也就是说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温度不同溶质所溶解的量不同,即温度变化时溶解度大小有影响,因此要指明在一定温度下。

②各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需要对溶剂的量制定一个标准,即溶剂的量要一定,规定用“100g溶剂”作为标准。

③因为每种物质在同一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和不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不同,所以规定不同固体物质溶解度都应达到饱和状态下,即在100g溶剂里,固体物质溶解能力达到最大限度。

④固体物质的量的单位规定为克,与溶剂的量的单位一致。

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例如:

在20℃时,100克水里最多能溶解36克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我们就说氯化钠在20℃时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克。

又如在20℃时硝酸钾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1.6克,那表示在20℃100克水里溶解31.6克硝酸钾是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它同时还表示了溶剂质量为100克时,溶质及饱和溶液的质量。

【板书32.固体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

难溶物质微溶物质可溶物质易溶物质

0.01110200C的溶解度(克)

【板书】4.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探究活动】依据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讨论交流】完成教材空白

【小结】1.定义:

溶解度曲线是以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画出的表示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拓展】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理解和应用:

(1)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外部因素:

温度

(2)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①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及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②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种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

③溶解度下方的点表示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④曲线上的点和曲线上方的点表示溶液是饱和溶液。

【拓展】3.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

A.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B.极少数的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C.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

板书设计:

7.2物质溶解的量(第2课时)

三.溶解性

四.固体的溶解度:

1定义2四要素3固体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4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布置作业】课本203(4),练习册

教学过程:

7.2物质溶解的量(第3课时)

【复习提问】

1.什么叫溶解度?

它必须具备哪几个要素?

2.20℃时硝酸钾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1.6克,其内涵的意义是什么?

3.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

【练习】

1.要使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的方法是 ( )

A.增加水 B.增加硝酸钾 C.不断搅拌D.升高温度

2.如图所示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根据下图回答:

(1)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减小的物质是。

(2)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的物质是。

(3)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很小的物质是。

(4)在10℃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是。

3.右图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根据图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随着温度的升高,a物质的溶解度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

②曲线a与b的交叉点M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

③37℃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_g,80℃时40ga物质溶于50g水中所形成的溶液是___________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引入新课】打开汽水瓶盖,会冒出大量气泡,为什么?

要是汽水冒出更多气泡,可以采取的方法还有哪些?

为什么?

【板书】五.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阅读】P.208教材内容

【板书】

1.定义:

某气体在压强为101.3kPa和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的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的体积。

2.影响因素: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阅读】P.202知识视窗——你知道吗?

板书设计:

7.2物质溶解的量(第3课时)

五.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1.定义

2.影响因素

3.气体溶解性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

【课堂练习】讨论与交流201-202页,课本203(3)(5)

【布置作业】练习册

7.3溶液浓稀的表示

教学目的:

1.掌握溶液浓稀的一种定量表示方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2.能进行关于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4.理解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重点:

1.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及其计算。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教学难点:

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7.3溶液浓稀的表示(第1课时)

【引入】甲杯中100g水溶有10g食盐,乙杯中100g水溶有5g食盐,丙杯中100g水溶有2g食盐。

讨论:

食盐水的咸味是由水还是由食盐引起的?

三个杯中,哪杯食盐的溶解量最少?

哪个杯的食盐水最咸?

为什么?

【板书】溶液的浓度

【探究活动】【实验7-9】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蓝色的深浅,阅读课文,完成空白。

【讲述】某一溶液浓(或稀)到什么程度?

用定量的方法表达出来,这就是通常说的“浓度”。

溶液的浓度有很多种表示方式,我们学习其中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板书】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

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通常以百分数表示

2.计算式:

溶质质量分数=×100%

【练习】课本205通过计算填表

【结论】溶质质量分数越大,有色溶液的颜色越深。

【讨论交流】课本206/1.2.

【讲述】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必须学会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

【板书】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例1.从一瓶氯化溶液中取出20g溶液,蒸干后得到208g氯化钾固体。

试确定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

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

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

例2.在农业生产中,常用食盐溶液去选种。

现要配制80k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食盐水,需要氯化钠固体和水的质量各为多少?

解:

设需要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

答:

配制80k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盐水,需要氯化钠固体12kg和水68kg。

【小结】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区别

溶解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

意义

定量的表示物质在某溶剂中溶解性的大小

定量的表示某溶液的浓稀程度

标准

每100g溶剂中

每100g溶液中

溶液状态

达到饱和状态

任何溶液

单位

无单位(百分数)

影响因素

温度

不受外界条件影响

【练习】课本209习题7.3/6.

板书设计:

7.3溶液浓稀的表示(第1课时)

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

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通常以百分数表示

2.计算式:

溶质质量分数=×100%

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布置作业】课本209页1,练习册

1.在一定温度时,氯化钠饱和溶液的质量是12g,把它蒸干后,得到3.2g氯化钠,计算:

(1)该温度是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配制该温度是氯化钠饱和溶液1000g,需水和氯化钠各多少克?

2.在10℃时,把33g氯化铵加入到100g水中,恰好配成饱和溶液,计算10℃时氯化铵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教学过程:

7.3溶液浓稀的表示(第2课时)

【板书】三、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

例1.配制铅蓄电池用的28%硫酸溶液460g,问需要98%的浓硫酸的体积是多少?

已知98%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

分析:

用浓溶液加水稀释成较稀的溶液时,原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发生了变化,但其中溶质的质量没有改变。

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解:

设需要98%的浓硫酸的质量为x

460g×28%=x×98%

x=131.4g

这些浓硫酸的体积为

答:

配制28%硫酸溶液460g,需要98%的浓硫酸71.4cm-3。

例2.把50g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要水多少克?

解法一:

50g98%的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

50g×98%=49g

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

49g÷20%=245g

需要水的质量为:

245g-50g=195g

解法二:

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x,则

50g×98%=x×20%

x=245g

需要水的质量为:

245g-50g=195g

解法三:

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

50g×98%=(50g+x)×20%

x=195g答:

例3.某生产队买到含NH318%的氨态化肥,在施化肥时,须将氨水稀释成0.3%,否则会“烧苗”。

若将一桶(25kg)18%的氨水稀释成0.3%氨态化肥,需加水多少千克?

解法一:

一桶18%的氨水中含NH3的质量为:

25kg×18%=4.5kg

稀释成0.3%的氨态化肥的质量为:

4.5kg÷0.3%=1500kg

需加水的质量为:

1500kg-25kg=1475kg

解法二:

设稀释成0.3%的氨态化肥的质量为x

25kg×18%=x×0.3%

x=1500kg

需加水的质量为:

1500kg-25kg=1475kg

解法三:

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