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分层推进教学总结.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1844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分层推进教学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中数学分层推进教学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中数学分层推进教学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中数学分层推进教学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中数学分层推进教学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初中数学分层推进教学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初中数学分层推进教学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初中数学分层推进教学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初中数学分层推进教学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初中数学分层推进教学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初中数学分层推进教学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初中数学分层推进教学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初中数学分层推进教学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初中数学分层推进教学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分层推进教学总结.docx

《初中数学分层推进教学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分层推进教学总结.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数学分层推进教学总结.docx

初中数学分层推进教学总结

  初中数学分层推进教学总结

  初中数学分层推进教学总结

  一、提高认识

  1、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布鲁姆认为。

教学中应克服学生成绩呈正态分布曲线的偏见,即认为优中差学生各占班级学生人数的三分之一,甚至认为优等生只能是少数,多数是中等生和差等生。

他认为这种固定化的预想,是最浪费、最有破坏性的观念。

它不仅遏制了教师为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努力与创造精神,而且也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容易导致老师将主要精力放在尖子学生身上而不去注意后进生的现象。

布鲁姆还认为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学习速度上有一定差异,但是,我们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特别是能为中等生和后进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条件,90%以上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变得十分相似。

布鲁姆的理论使我们认识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没有学得会与学不会的区别,只有学得比较快和比较慢的区别。

只要有充足的学习条件和学习时间,加上科学的指导,90%以上的学生都能对应学会的知识理解和掌握。

  2、巴班斯基的分组教学理论。

巴班斯基认为,在一个班集体内,一般都有一些需要专门地特别对待的学生,既包括由于某些原因暂时不及格的学生,又包括掌握某些学科表现很高能力的学生。

在一个班内,个性的差异是各式各样的,教师应充分了解不及格学生和学习最好的学生,对他们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巴班斯基要求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具体分析,了解全班学生个性差异和学习基础,从而确立分组的依据。

  3、我国古代的教育教学理论为进行分层推进提供了传统经验。

孔子教学各因其材。

孔子之后的墨子也主张教学要照顾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到“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

这些宝贵的传统经验提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到因能归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二、认真总结前几个学期的经验教训,研究学生现实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进行评价和调整,制定出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村

  1、A组学生(后进生)10人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能乐意完成各方面的任务,掌握九义大纲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数学能力上不断提高。

  2、B组学生27人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各方面数学能力不断提高,并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

  3、C组学生20人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重点培养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思维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数学的能力,为下学期的初中数学全国联赛作充分的准备。

三、实施过程

  1、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有论文《谈当今数学之应用》。

2、课堂上分层要求,分层推进,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目标和课堂练习中分别提出最低要求、基本要求、最高要求。

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任务,达到相应的目标,特别注意后进生乐意听课,并能向最高要求作出努力,不断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

3、让优等生在课堂上有机会上台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等的归纳总结,形成数学技能,并努力促成人人奋勇当先的学习氛围,使更多的学生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

4、作好课堂达标检测,及时掌握学生不同层次的达标情况,尽力做到多表扬,少批评,对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5、不同层次的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在保底的前提下,向最高要求努力,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提高,后进生通过自身努力能完成基本任务,优等生向竟赛难度靠近。

  6、课外辅导仍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补差、辅优落到实处。

  7、分层过关检测,既要找到学生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补救,又要使学生看到自己的希望,并使较多的学生获取成功的感受,特别是后进生,使他们乐意学习,以争取更大的成功。

  8、中期考试后,再次进行全面调查,评估前半学期的情况,进一步进行修订。

9、课堂教学中,尽可能使用了现代化的手段,如幻灯,微机,电视,教具等手段,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通过实验研究,自身素质不断提高,如教材、大纲的驾驭能力、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能力、对不同情况的应变能力,以及对学生的认识能力等等方面都获得提高。

通过实验,学生素质从总体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如黄勇、蔡帆、胡程强、漆游、宋洋等优等生突颖而出,他们的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得心应手,学习能力不断增强,为下学期的全国数学联赛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同时他们在班上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形成了很好的学习数学的班风,并能为老师分忧解难,承担起辅导中差生的任务,同时使他们自身在各方面的能力再得以提高。

一批中等生也不断向前迈进,数学成绩不断提高的同时,各方面的能力也不断提高,有多名学生已逐步进入优等生的行列。

由于初三数学本身难度大,一般情况下,生进生将进一步增多,但通过实验,本班后进生的转化仍十分困难,但学生厌学情绪普遍减少,后进生无增加的趋势。

因此,总体上全班在数学成绩和数学能力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实验研究表明,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如何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取得更大的成绩,仍有待于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

  扩展阅读初中数学分层教学阶段小结

  课题阶段研究小结

(一)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义务教育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但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背景、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活动存在个体差异。

在中国统一实行班级授课制且很难实施“小班化”教学的情况下,课堂教学的难点在如何面对一个由个体差异悬殊的学生组成的群体,在教学中要求所有的学生在同样的时间,运用同样的学习条件,以同样的学习速度,掌握同样的学习内容,并要求达到同样的水平质量,结果导致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吃不了”,有些学生不知如何入口。

课后作业也难以面向全体学生。

教学只照顾了部分学生,导致另一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分层现象促使我们努力探索一种能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着眼于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式。

所以我们决定开展“分层递进教学”实验研究。

二、理论依据

  1.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就是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能力、基础、心理等不同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它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对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布置不同的课内课后作业,设置不同的检测、评价,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在这里还要注意两点一是教学的深度、进度要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二是教学必须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体差异,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才能都得到充分发展。

  2.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

  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求教学按学科的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发展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初中学生水平的突出特点是认知、思维能力、知识水平的层次性明显,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始终要强调以学生各自的基础为起点,逐步提高。

  3.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

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可能性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层次,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符合学生学习的可能性,从而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并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

  201*年10月

  课题阶段研究小结

(二)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国外关于分层教学的研究情况

  分层教学在理论研究上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对它的研究可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它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传统班级授课不易照顾学生个体差异的弊病,它是对教学组织形式的一次重要变革。

  对分层教学的研究最早始于西方,现在研究最多的也是西方,特别是在欧美发达国家。

据能查到的可靠资料,比较多的是关于英、美两国的分层教学情况。

  

(1)早期萌芽阶段

  在这个阶段,分层教学初显痕迹。

在19世纪中期,美国的学校教育开始与

  地方教育制度接合,出现了分年级的学校。

为了使学生更便于管理,学校通过年龄限制,将婴幼儿和青年人从班级中分离了出去。

当时的课程主要是学生从家里带来的书和学习资料。

从1850年开始,根据年龄来分级已很盛行。

到1870年,以年龄来分年级的学校已成为学校组织的主导模式,而这也使得分层教学初显痕迹,将课程与学生的能力相匹配很自然地出现了。

  

(2)分层教学的创始阶段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发达国家义务教育的实施和推广,各阶层(包

  括劳动人民)的子女基本上都能进入学校接受教育。

由于各阶层儿童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所具的学习条件千差万别,因此学生水平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现象。

  这种现象引起了美国和英国教育家们的重视在美国,教育家们开始对按年龄编班这种形式进行了思考。

在英国,以往推行的维多利亚标准系统也显现出很多问题,在这种系统中,教师将重心放在中间水平的学生身上,而最聪明的和最弱的学生被忽视了。

  针对这种现象,当时的资产阶级教育派认为,传统的班级组织形式不能适应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主张对之进行改造,便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按智力、能力和学习成绩分组分班的教学组织形式。

如在美国可追溯到1867年在圣路易斯发起的《哈里斯计划》,该计划提出要促进小学里聪明的学生快速完成小学作业。

但这个计划只是以后实行分层的第一步。

到19世纪末20世纪的《圣巴巴拉制》时,每个年级都被分为A、B、C三层,每一层在每门学科中所学的基础知识都是一样的,只不过A层学的内容要比B层更深一些,B层又比C层更难些。

英国在1926年的《哈多报告》中提出中学要按照有才能的、一般的和落后的三种水平进行分层。

在1931年的《小学报告》里还建议学校设立三种层次为最聪明的学生准备的A层、为一般学生准备的B层以及为发展迟缓学生准备的一小部分的C层。

后来,教育家通称之为分组(层)教学。

  (3)钟摆式的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分层教学经历了大量展开、陷入低谷、流行三个发展阶段。

  ①大量展开阶段自20世纪初分层教学被引入学校教学以来,将班级进行分层已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主要特征,从1916年开始,对分层教学的研究也大量地展开。

  ②陷入低谷阶段分层教学发展到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初开始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批评,认为它是一种不民主的教学组织形式。

因此对分层教学的研究也陷入了低谷。

  ③流行阶段1957年,前苏联人造卫星上天,使得西方各国特别是美国产生了要加速培养“尖端人才”的紧迫感,从而恢复了对分层教学的重视,并展开了再实验、再研究、现评价,形成了对分层教学新的研究高潮。

经过再研究,科学家们发现儿童之间的智力和能力客观上确实存在着差异,对儿童施以千篇一律的教育是不符合他们实际的,而按能力分组进行教学,可以因材施教,它是发掘人才的良好途径。

此后分层教学在各国又重新开始流行起来。

  到60年代中期,据调查发现,英国的小学里96%的教师都在分层后的班级里教书。

但当时对分层教学的研究仍是呈现出两大对立的观点一种是持赞成的态度,另一种是持反对的态度。

反对的观点在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早期,随着人们对教育公平、教育机会均等的特别关注而越加突出。

到了90年代,由于政府方面对精英人才和学术成就的重视,大部分学校又回到分层教学的实践当中。

实际上在英国,分层教学开展得非常普遍。

在美国全国教育统计中心1993年的一项调查中显示,86%的公立中学仍在实行分层教学,只不过在方法上有所调整。

  从笔者查找到的文献资料来分析,分层教学发展到现在,人们对它的研究早已突破了是否应该分层、分层是好是坏这些表面问题,而拓展到应如何分层,怎样分层才能更公平等。

  2.国内分层教学的现状

  我国分层教学模式源源流长,分层教学思想是历史的遗产。

早在春秋时代孔子就把学生分为不学而知叫“天才”,即上等,把学而后知叫次等,它是分层教学的源端。

  现代教学中,教师教学组织层次化是教学的必要手段;这种层次化即一是教学内容既要层次分明,又要前后衔接;二是教学过程既要有阶段性,又要有连贯性。

这些又是对分层思想的继承。

  现代教学关于分层教学的研究,始于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上世纪的九十年代初,研究较好的有上海市飞虹中学的《分层递进教学的尝试》。

该中学花了近十年的时间实施“分层递进”教学实验。

该经验概括为“一种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适应学生差异的旨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课堂教学的策略”。

这一教学实验成绩斐然,已多次在上海及全国推介。

关于数学分层次教学,上海市复兴中学王吉林老师的做法是每周五节课中用四节课的时间,在原来的班级进行数学教学,完成数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用一节课的时间,再按学生成绩好、中、差变成不同类的班级,分别按“综合应用”、“巩固提高”、“加强基础”三个层次要求,对学生所学知识和能力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训练,从而使不同类型成绩的同学各得其所,都有提高。

此外,柳铁五小“四结合”课题组的《“四结合”阅读分层递进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北大附属中学广州实验学校的钟和军的《中学信息技术课分层导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第二中学的《分层施教之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科技进步》等。

这些教学模式主要是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分出不同层次,再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分班教学,类似于同质分组。

这种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学习内容而进行的“按层分班”教学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由于学生水平差异而带来的教学困难,比较适合学生个性化需要。

  基于文献参考和我所检索到的已发表过的研究成果分析,国内有关分层教学的模式存在着一些缺陷,如分层教学大多是在分层分班的基础上进行研究,这样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分班教学实施条件较高,教学安排较为复杂,教师工作量和教学压力明显加大等问题。

事实上这些起点水平接近的学生即使被安排在同一层次的教学班,但一段时间之后,这些技能水平又会再度分化,差异性问题又再发生。

另外,由于这样分层分班给学生的心理带来分“快慢班”的影响,势必会给学习落后的同学造成在“慢班”的阴影,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不利于管理。

在不分层分班的前提下实施分层教学的研究不多,研究的理论也多是有关分层的抽象的方法,对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的技巧及课后评价阐述不够。

  课题阶段研究小结(三)

  分层教学具体实施过程

(一)组织师资培训

  

(1)学习理论。

单周二的教研组长会议上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专著,学习国内外有关分层教学的教学策略。

平时教师个人学习。

将集体学习与个人自主学习相结合,让教师逐渐形成分层教学的意识,积极参与分层教学的课题研究。

  

(2)学习经验。

九年级中考学科的部分教师首先尝试分层教学的研究,且形成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按知识结构实施分层,形成竞争意识

  教师认真研究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综合考虑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主要根据成绩将全班学生相对分为先进生、中等生、困难生三个层次,即A、B、C三个组。

A组为先进生,分一大组,B组为中等生,分两大组,C组为困难生,分一大组。

A、B、C三组学生的比例大致为131。

我们还设置了层间流动机制,每过一段时间就进行测试,再根据学生的成绩及表现,调整三大组的人员及人数,为学生创造一种竞争的气氛。

(二)优化教学环节,实施分层递进教学

  为了使课堂教学真正能“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将分层递进教学落到实处

  1.教学目标分层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内容及学生掌握的知识水平,设立不同层次的

  教学目标,即基础性目标、提高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

基础性目标的低层次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概念和原理,并会初步应用;提高性目标是在基础性目标的基础上要求能力有所提高,更强调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发展性目标是在实现了前两个目标之后,学生对知识已能应用自如,这个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课内分层施教

  由于学生水平相差悬殊,如果采取“一锅煮”、“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必然

  使先进生感到索然无味,困难生望“教”兴叹。

为了消除这种弊端,我们采用了“问题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把教学内容转化成一个个、一组组有一定层次的问题,再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实现对各层次的学生学习的有效调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初步形成了这样一种课堂“分层递进教学”的模式

  分层质疑回答交流诱导分析分层练习教学过程

  自主选择共同讨论归纳小结巩固提高

  设疑点拨启发评讲教师

  

(1)分层质疑、自主选择。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设计问题,问题可按三层学生选择问题交流小结内化应用布局易、中、难,原则上教师指定学生回答或学生自主选择时按层次“对号入座”。

  

(2)回答交流、共同讨论。

学生根据问题回答、交流。

当同组学生持有不同意见争论不休时,可请其它组的学生回答、分析。

如C组的问题可请B组或A组的学生帮助分析、回答;B组的问题可请A组的学生帮助分析、回答;A组的问题,教师可适时点拨。

这样把“分层”与“合作”结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3)诱导分析、归纳小结。

学生经过交流讨论后,所获得的知识或技能是零散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将零散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网,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内化。

  (4)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我们从三个层次的学生的实际出发,用深浅和难易程度不同的三类题目分别供三组学生进行练习。

  3.课后作业分层

  分层布置作业是实施分层教学的有效途径。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使各层次学生得以提高和发展,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对C组学生,作业的份量少,难度较低,以模仿性、基础性为主;对A组的学生则可减少一些重复性作业,适当增加一些灵活性较大的题型,以综合性、提高性为主;B组的学生介于两者之间。

我们还鼓励B组学生选做A组学生的部分作业,C组学生选做B组学生的部分作业。

另外也可通过每日一题的形式,按题目的难易程度布置三道题,让各层次的学生有选择地做,使每位学生学有所得。

  4.课后分层辅导

  在保证课程标准基本要求能实现的基础上,据学生的作业、测试情况和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课后辅导。

  5.学习评价分层

  分层教学是使所有学生通过教学都有所学、有所得,逐步向各自的“最近发展区”递进,从而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

但整体水平提高后,并非不存在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只不过此时比原先提高了。

一个班级内学生的差异始终是存在的,为了更好地发挥分层互促的作用,在评价中也应进行分层。

对C组的学生侧重表扬,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B组学生侧重鼓励,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A组的学生侧重促其发展,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一段时间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适当调整,成绩进步的升级,退步的降级,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地学习,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01*年10月

  课题阶段研究小结(四)

  一、研究的初步成果

  

(一)充分调动了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学习有较大的进步

  1.课堂上学生的活动面广了,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变得浓厚,学生由原来的苦学、厌学逐渐变为乐学、好学。

  2.分层教学切实贯彻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由于我们设置了层间流动机制,所以三个层次的学生形成了竞争的氛围,这种氛围,对那些要求上进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动力,将促使他们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对于那些处于中下游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促进,他们在自觉与不自觉之间都置身在这种竞争的氛围中,学习的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1)通过化学中考成绩对分层教学进行分析。

我们在九(3)、(4)、(6)、(8)、(10)、(11)班实行了化学分层教学,以九(11)班为例分析。

  表一九(11)班在分层前与分层后(中考)的三个不同层次人数对比班级人数阶段A组B组C组分层前102712九(11)班49分层后(中考)18292表二九(11)班在刚分层时与分层后(中考)的班平均分数对比试卷难度班级人数阶段平均分数标准差系数分层前0.71629165九(11)班49分层后(中考)0.72761233由表一、表二可知,九(11)班的化学在分层前后层间递进幅度明显,整体成绩上升得快,且两极分化逐渐缩小。

  

(2)通过物理中考成绩对分层教学进行分析。

我们在九

(1)、(4)、(5)、(7)、(8)班实行了物理分层教学,以九(4)班为例对比非分层教学班进行分析

  表三分层前分层后(中考)班级人数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实验班5380.5%17%62994%23%738对照班5373%16%63380.3%10.2%629由表三可知九(4)班在实行分层教学后,及格率与优秀率都比非实验班上升明显,体现了分层教学的优势。

  3.实施分层教学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据初步统计,在201*年的中考中,我校达省中、一中、北郊等国家四星级重点高中分数线的有200多人,其中达省中分数10多人,达一中分数线近30人,均超去年达线人数,并且每个班都有进入四星级重点高中分数线的同学。

对于一所新村中学来说,在择校人数上升、生源逐年受到影响的情况下,花园中学还能保持这么好的升学率,这与我们成功尝试分层教学是分不开的。

(二)转变教师教的行为方式,激发了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1.通过对课题的研究,课题组的全体教师在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

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认真学习了理论,并把理论应用于实践。

精心备课、精心设计问题,加强课堂教学的探讨与研究。

在此过程中,课题组有2位教师开设了市级公开课,均受到好评;6位教师开设了校际、校级公开课,为其他教师实施分层教学作了榜样;1位教师在全校教职工会议上作了讲座“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发表了自己对分层施教,提优补“差”等方面的见解。

另外,我们还从实践中总结经验,积极撰写论文、心得。

其中,有多篇论文发表,多篇论文在省、市教育教学论文竞赛中获奖。

  2.形成了初步的“分层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分层质疑回答交流诱导分析分层练习

  自主选择共同讨论归纳小结巩固提高教师设疑点拨启发评讲学生选择问题交流小结内化应用

  二、研究后的思考

  分层教学在我校的中考学科中实行已近一年。

在这一年中,我们从对“分层”知之甚少到学习理论、借鉴经验再到投身于实践,其间遇到了一些困难、迷惑。

其中有些在实践过程中已得到解决,有些暂时还没解决。

  1.如何更好地给学生分层?

这是一个需要慎重对待的问题,因为分层不当,会给学生甚至家长造成心理上的阴影,使后进生产生自卑心理或自我满足的心理,优生产生骄傲自大的心理。

所以在分层前,我们深入到学生中间,对学生的基础、能力等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方面作深刻地了解,并听取班主任的意见。

分层后我们向学生强调分层不是分等次,而是为了减轻部分学生学习的负担,让他们更好地学习,且这种分层是暂时的,会随着学习的深入和每个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动而作相应的调整。

学生消除疑虑,才会积极地配合老师。

  2.分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备课。

开展分层教学必须落实到教师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去,只有这样才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合理、充分地训练。

其中备课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经常有因备课不充分而出现课堂中冷场的局面。

所以在备课时,我们应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分层设计教学目标,分层设计教学重点、难点,分层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