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教案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1884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89 大小:8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教案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政治经济学教案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政治经济学教案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政治经济学教案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政治经济学教案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政治经济学教案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9页
政治经济学教案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9页
政治经济学教案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9页
政治经济学教案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9页
政治经济学教案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9页
政治经济学教案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9页
政治经济学教案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9页
政治经济学教案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9页
政治经济学教案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9页
政治经济学教案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9页
政治经济学教案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9页
政治经济学教案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9页
政治经济学教案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9页
政治经济学教案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9页
政治经济学教案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9页
亲,该文档总共8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经济学教案新.docx

《政治经济学教案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教案新.docx(8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政治经济学教案新.docx

政治经济学教案新

焦作师专教案纸

第一章导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的由来及含义

历史上最早的经济学家是古希腊的色诺芬(前430——354年)。

他是最早研究经济问题的,代表作《经济论》中最早或第一次使用经济这一词。

当时的含义是“家庭管理”。

也有人称作“奴隶主庄园管理”(把奴隶主家庭财产与奴隶的组织和管理称之为“经济”)。

其书义有人译为“家庭管理学”,指研究大奴隶主如何管理好自己的财产。

其后是亚里斯多得,他说“家庭管理学”致富的艺术,这是对“经济学”的最早解释。

在古希腊文中“经济学”由两个字组成,其中一个字是“家务”(家庭管理、奴隶主庄园管理)的意思,另一个字是“规律”的意思,所以“经济学”在当时指家庭、奴隶主庄园管理的规律(方法、艺术等)。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以前,“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一直未跨出这个界限(家庭、庄园)。

“政治经济学”这个概念的出现使“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发生了变化。

“政治”在古希腊文中是“社会”或“国家”的意思,“政治经济学”意指研究整个社会或国家经济问题。

这是由重商主义学派提出来的。

第一次使用这个词的是法国重商主义理论家安徒安.德.孟克莱田(1575—1622年),他在1615年出版的题为《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首先使用。

(1)页

在书中,他认为经济问题已超出家庭或庄园经济范围,而涉及整个社会或国家经济问题。

所以,在“经济学”前面加上“政治”二字,是为了表明他研究的是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的经济问题。

后来“政治经济学”这个概念在法国和英国普遍使用。

马克思接受英国的传统,也在自己的著作中使用了它,并建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物质资料的生产,首先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

2、物质资料的生产也是人类社会赖以发展的基础。

正因为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对其他经济活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也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3、物质资料生产的简单三要素

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手段);劳动对象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人类社会的生产过程中,要发生两种关系:

一是人同自然界的关系;二是

人与人的关系。

因此,任何社会的生产都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2)页

焦作师专教案纸

1、生产力:

(人与自然的关系)

指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包括的因素有两种观点:

生产力的诸因素中,人是最重要的。

但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往往首先是从生产工具的变化和发展开始的,也必须充分估计其作用。

生产工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力性质的最主要标志,也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

马克思说:

“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生产关系:

(人与人的关系)

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

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而一定要发生的客观物质关系。

 包括:

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方面关系。

四环节内容的关系。

一方面,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

表现在

(1)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对象和内容;

(2)生产的发展水平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发展水平;

(3)生产的社会性质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性质;

(4)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具体方式。

第(3)页

焦作师专教案纸

 另一方面,分配、交换和消费是生产的实现。

 只有通过分配、交换和消费才能证明生产产品的有用性。

并且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

在生产关系体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具有决定意义。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指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和支配的问题,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

它决定着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决定着生产、分配、交换的社会性质,也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因此,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由于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的最基本关系,在现实中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它决定着其他社会关系.因此,它也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三、研究生产关系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如何研究)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

两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第(4)页

焦作师专教案纸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的客观规律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四、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揭示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即经济规律

1、经济规律的含义

2、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3、经济规律的类型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的性质、学习方法和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性质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既然触及各阶级的最基本的利益即经济利益,因而具有强烈的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她是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并为他们服务的。

由于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所指引的方向是一致的,所以敢于正视现实,能够科学地分析现实社会的矛盾,揭示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规律和经济运动的规律。

所以她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

二、学习的方法和意义

第(5)页

焦作师专教案纸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

第一节商品

一、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1、什么是商品?

(W)(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商品经济)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有用物;劳动产品;用于他人消费;通过交换)

为交换而进行的生产叫商品生产。

商品的相互转手或让渡过程叫商品交换。

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叫商品经济。

2、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

(1)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

社会分工的出现(前提条件)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不同的所有(决定性条件)

(2)商品经济的发展:

小商品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

二、商品的二因素

1、使用价值(自然属性)

2、交换价值和价值(社会属性)

第(6)页

焦作师专教案纸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的使用价值有一定的形式,即商品体的自然形式。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只有在商品交换这种社会关系、等价关系中才表现出来,具有自己的形式,即采取交换价值这种形式。

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值,不能成为商品;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如有价值能成为商品,如没有价值,不能成为商品;

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使用价值,能成为商品;

没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都没有使用价值,不能成为商品。

三、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1、劳动二重性

2、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3、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劳动二重性原理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四、商品的价值量

第(7)页

焦作师专教案纸

1、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同种商品的价值量决定)

2、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不同商品的价值量决定)

3、特殊商品的价值量决定问题

4、商品价值量的变化

(1)劳动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

(2)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

五、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每一个商品生产者的商品是用于交换的,是满足社会需要的,他们的劳动是社会劳动。

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是个体生产者私人的事情,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由他个人决定,产品也归他私人所有,产品是否卖得出去,也完全是他的私事,所以他的劳动又是独立进行的私人劳动。

因为商品生产者事先并不知道他生产的商品是否为社会所需要,他的私人劳动是否能够成为社会劳动的一部分,因此,两者本身就是矛盾的。

这一矛盾是由简单商品经济的条件产生并决定其性质的矛盾,因而是基本矛盾。

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内在各种矛盾的根源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私有制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简单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第(8)页

焦作师专教案纸

第二节 货币(价值形式)

一、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价值形式的发展)

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一只羊 = 50斤茶叶

     (相对价值形式) (等价形式)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一只羊 = 50斤茶叶;0。

2两黄金;……

3、一般的价值形式

50斤茶叶;0。

2两黄金;…… =一只羊

(一般等价物)

4、货币形式

50斤茶叶;一只羊;…… = 0。

2两黄金

货币的含义(G);货币的本质---稳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二、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本质是通过它的职能充分体现出来的。

货币有五种主要职能:

1、价值尺度 ―― 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的尺度

首先,价值尺度是指货币能象尺量布的长短那样去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其次,货币能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它本身有价值,因而只要观念上(货币)的货币就可执行价值尺度职能了。

第(9)页

焦作师专教案纸

第三,货币要把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衡量为可以比较的量,技术上需要有一个标准,要有固定的货币单位,包括基本货币单位(美圆、英镑等等本位币)及其等分(如一美圆分为一百美分等)。

第四,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现出来就是商品的价格。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商品价值与货币价值的比率。

商品价格的变化同商品本身的价值变化成正比,同货币的价值变化成反比。

2、流通手段――媒介商品交换的作用

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商品交换从“W—W”变成了商品流通,即“W-G-W”。

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在的、但不一定足值的货币。

没有固定形状和份量的金银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过程中逐渐为铸币所代替,铸币又逐渐为纸币所代替。

 商品流通使商品从卖者手里到买者手里后退出流通过程,货币却继续停留于流通之中、不断地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于是,就发生了商品流通需要多少货币的问题。

即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第(10)页

焦作师专教案纸

以上公式是金属货币的流通规律。

纸币流通规律是以此为基础的。

如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纸币就会贬值,物价就会上涨,这就是通货膨胀。

3、贮藏手段

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保存,就成为贮藏的货币,执行着贮藏手段的职能。

其形式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或金条银块。

货币作为贮藏手段,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

当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过多时,一部分货币就被贮藏起来,退出流通领域;当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不足时,一部分贮藏货币又会进入流通,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可见,货币作为贮藏手段,起着蓄水池的作用,自动地调节着流通中的货币量。

4、支付手段   

货币用于偿还欠款时,就取得了支付手段职能。

是随着赊帐买卖而出现的。

赊帐买卖实际上是某种借贷活动即信用,因而随之而出现了信用货币,如期票、支票、汇票、银行券等等。

随着支付手段职能的产生和发展,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公式要作相应的补充。

5、世界货币

第(11)页

焦作师专教案纸

第三节 价 值 规 律

一、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和客观要求(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1、在商品生产上:

商品的价值量要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在商品交换上:

要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二、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

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自发地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三、价值规律的作用

1、自发地调节社会生产要素在各生产部门间的分配,调节着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

2、促进商品生产者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3、引起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

 

第(12)页

焦作师专教案纸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一节资本主义生产的前提条件

一、货币转化为资本

1、货币与资本的区别

(1)W—G—W;G—W—G'

(2)资本总公式:

G—W—G'(G+⊿G)

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既等价又增殖的矛盾

3、矛盾的解决(货币转化为资本)关键:

劳动力成为商品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

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1)劳动者能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力;

(2)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外一无所有。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第(13)页

焦作师专教案纸

(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维持、延续、发展劳动力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来决定)

(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创造商品、创造价值的能力)其特殊性在于不仅能创造自身的价值而且能创造剩余价值

第二节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一、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1、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1)整个劳动过程属于资本家所有;

(2)劳动产品属于资本家所有。

2、价值增殖过程

(1)一般的价值形成过程

(2)价值增殖过程

(3)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第(14)页

焦作师专教案纸

资本在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不同的形态,它们在剩余价值的生产中所起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

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由于在生产过程中只改变了原有的物质形态,价值被转移,价值量没有发生变化,因而,马克思把这部分资本叫不变资本,用c来表示。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由于在生产过程中,价值不是被转移,而是由劳动力的使用再生产出来,价值发生了变化。

再生产出来的新价值,除了补偿劳动力价值外,还有一个余额,即剩余价值。

因此,马克思把这部分资本叫可变资本,用v表示。

三、资本的本质

从上面的分析中,使我们进一步看到了资本是一种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反映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被剥削与剥削的关系。

但资本在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中总是以资本家拥有的机器、厂房、原材料、货币、商品等形式表现出来的。

这些物掩盖着资本的本质。

资本的本质就在于:

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它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特有的社会性质。

第(15)页

焦作师专教案纸

第三节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一、剩余价值率

所谓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的比率。

如果用m'表示剩余价值率,m表示剩余价值,v表示可变资本,则其公式就是:

        m

m’=———

v

剩余价值率表明劳动力受资本剥削的程度或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的程度。

由于可变资本的价值是在必要劳动时间内由必要劳动再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是在剩余劳动时间内由剩余劳动创造出来的,所以剩余价值率也可用下列两个公式表示:

  剩余劳动时间剩余劳动

m’=———————— 或= ——————

必要劳动时间必要劳动

这两个公式精确地表明,工人在一个工作日中,究竟有多少时间为自己劳动,有多少时间无偿地为资本家劳动。

第(16)页

焦作师专教案纸

资本家总是千方百计地加强对工人的剥削,提高剩余价值率,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他们追逐剩余价值的欲望是无止境的。

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两种基本方法就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二、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1、含义

在生产技术水平和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

而这种提高剩余价值率的方法,就叫做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2、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限制条件:

(1)劳动日长度的限制;

(2)工人生理条件的限制;

(3)社会和道德因素的限制。

三、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1含义

第(17)页

焦作师专教案纸

所谓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1、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

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必须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那么,怎样才能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呢?

在等价交换的原则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真正途径是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

因为,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要降低劳动力价值,因而就必须降低决定劳动力价值的生活资料价值,而这些生活资料价值又与它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所以,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必须提高生活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

同时,由于生活资料的价值中包含着机器等生产资料转移的一部分价值,这些生产资料价值降低了必然会降低劳动力的价值。

所以,还必须提高与生产生活资料有关系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

总之,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是各个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超额剩余价值是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条件下,产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各个资本家都想获得超额剩余价值,于是使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

第(18)页

焦作师专教案纸

四、劳动力条件的变化和剥削形式的变化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进一步社会化的结果,不仅使资本主义生产物质条件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随着劳动本身和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劳动力再生产的条件也发生了变化。

首先,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使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范围趋于扩大。

其次,高度机械化和自动化的生产对工人的文化科学知识要求越来越高。

总之,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条件下,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有增长的趋势。

五、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生产

在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条件下,资本家获取的巨额剩余价值或利润,也完全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第一,在资本主义自动化的生产过程中,自动化的机器设备仍然是不变资本,只是生产剩余价值的物质基础而不是源泉,只有工人的劳动才能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第(19)页

焦作师专教案纸

第二,在资本主义自动化生产条件下,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雇佣劳动者,不仅包括直接操纵机器的普通工人,而且还包括大量的科技和管理工作者。

第三,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使复杂劳动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从而能够为资本家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

第四,在生产自动化条件下,资本家利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办法,不断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获取更多的相对剩余价值。

六、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首先,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不管是历史上的资本家,还是今天的资本家,其追逐剩余价值的实质是相同的。

其次,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在资本主义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中,剩余价值都起着决定作用。

再次,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切主要过程,即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总之,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特征,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全部过程,起着主导作用,因而剩余价值规律成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第(20)页

焦作师专教案纸

第四节资本主义工资

一、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1、资本主义工资使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加页1)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为资本家劳动,资本家付给工人工资,而且劳动时间越长,工资就越多。

因此,从表面上看,工资好像是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似乎工人出卖的是劳动而不是劳动力,资本家支付的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这完全是一种假象。

其实,在资本家同工人的买卖关系中,能够被工人作为商品出卖的只能是劳动力。

劳动力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可以成为商品,它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因此,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而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资本主义工资在现象上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引起的。

2、资本主义工资掩盖着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为什么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从资本和劳动的交换关系、工资的支付方式、工资的现实运动、工人和资本家的立场等方面来看工资总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就消除了工作日分为

第(21)页

焦作师专教案纸

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痕迹,仿佛工人全部劳动都表现为必要劳动或有酬劳动,因而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二、工资的形式

资本主义工资的形式多种多样,基本形式有两种:

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1、计时工资

计时工资就是按照工人的劳动时间支付的工资,如小时工资、日工资、周工资、月工资等。

2、计件工资

计件工资就是按照工人生产的产品数量或所完成的工作量而支付的工资。

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工资的计价单位是以计时工资为基础确定的。

3、血汗工资制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上述两种基本的工资形式的基础上,出现了“血汗工资制度”。

这种工资形式的特点,是通过科学的“操作研究”,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到极限,以加强对工人的剥削。

最有代表性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流行于欧美的美国的“泰罗制”和“福特制”。

第(22)页

焦作师专教案纸

三、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以及工资的国民差异

1、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名义工资是指资本家用货币形式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也称货币工资;

实际工资是指工人用货币工资所能实际购买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

2、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的关系

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并不是两种不同的工资,而是同一工资的两个侧面。

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名义工资越高,实际工资就越高,反之亦然。

但是,二者的变化也常常不一致,即名义工资虽然不变,甚至提高,而实际工资却可能降低。

这是因为实际工资除了取决于名义工资以外,还受物价水平、房租、税收负担、服务费用以及货币币值的影响。

所以,名义工资并不能直接反映工人的实际生活水平。

因此,研究工资水平的变动,主要应研究实际工资的变动。

3、工资的国民差异

工资水平在不同的资本主义国家和同一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是有差异的。

第(23)页

焦作师专教案纸

 第四章 资本的积累过程

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一、一般意义的再生产

1、再生产的含义

2、再生产的内容:

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3、再生产的类型: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后者又分为外延式和内涵式两种。

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起点,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只有维持了原来的生产规模,才谈得上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

扩大再生产是社会再生产的特征。

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1、含义

2、分析的意义

第一,分析中可以看出,资本家以工资形式付给工人的可变资本,是工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

第(24)页

焦作师专教案纸

第二,分析揭示出,资本家的全部资本都是工人创造的;

第三,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把工人作为雇佣劳动力的不断再生产。

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三、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1、含义

2、分析得出结论:

不仅物质资料在扩大的基础上被生产出来,而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在扩大的基础上被生产出来。

这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不仅资本家的全部资本是工人创造的,而且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追加资本从一开始就是由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转化来的。

第二,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追加资本不仅是剥削工人的结果,而且是进一步扩大对工人剥削的手段。

资本家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