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中会考历史考试大纲试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1979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高中会考历史考试大纲试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福建高中会考历史考试大纲试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福建高中会考历史考试大纲试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福建高中会考历史考试大纲试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福建高中会考历史考试大纲试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福建高中会考历史考试大纲试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福建高中会考历史考试大纲试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福建高中会考历史考试大纲试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福建高中会考历史考试大纲试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福建高中会考历史考试大纲试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福建高中会考历史考试大纲试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福建高中会考历史考试大纲试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福建高中会考历史考试大纲试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福建高中会考历史考试大纲试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高中会考历史考试大纲试行.docx

《福建高中会考历史考试大纲试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高中会考历史考试大纲试行.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高中会考历史考试大纲试行.docx

福建高中会考历史考试大纲试行

2018年福建高中会考历史考试大纲【试行】

学科知识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联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心理特点,体现历史学科的教育价值。

 

三、考试目标要求

 

历史学科学业基础会考要求测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以上测试目标不可分割、相互交融和相互渗透,力求三者兼顾,综合体现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一)知识与能力

 

再认、再现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线索。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

 

归纳、比较和概括历史知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人物和观点。

 

(二)过程与方法

 

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包括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历史学习中养成历史使命感、爱国主义情感、人文主义精神、公民意识、科学精神和世界意识。

 

历史学科学业基础会考能力测试分为识记、理解和应用三个能力层次。

考试大纲中“列举、知道、了解、简述”等测试目标,属于识记层次要求;“概述、理解、说明、认识”等测试目标,属于理解层次要求;“分析、探讨”等测试目标,属于应用层次要求。

 

四、考试内容

 

(一)考试范围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Ⅰ)、(Ⅱ)、(Ⅲ)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

 

必修(Ⅰ)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2)知道秦的统一和皇帝制度的创立,了解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含义,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影响。

 

(3)了解汉代察举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的基本内容与作用。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列举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列强侵华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概述黄海海战、义和团运动等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了解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意义;列举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

 

(2)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3)概述五四运动的原因、经过,认识其历史作用;知道中共“一大”“二大”内容,认识中共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4)知道国民革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红军长征、解放战争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知道开国大典的基本史实;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2)知道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

 

(3)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了解香港、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与发展,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了解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知道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的基本史实,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及意义。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中国在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中的多边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6.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知道雅典梭伦改革、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2)了解《十二铜表法》的主要内容及地位,认识罗马法在世界法制的地位。

 

7.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了解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分析1787年美国宪法的作用。

 

8.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

 

(2)知道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

 

(3)了解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9.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了解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与华约的主要史实,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了解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必修(Ⅱ)

 

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了解铁农具的应用、牛耕的发展,知道都江堰水利工程,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汉、唐丝织,商、春秋、汉冶金,唐、宋、明、清时期陶瓷等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列举唐、宋、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我国古代市场与城市发展的史实。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

 

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认识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概述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中共八大的正确探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对社会生产力的破坏等史实,总结其经验教训。

 

(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3)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4)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5)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服饰、饮食、居室建筑等物质生活和婚姻等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社会因素。

 

(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火车、汽车、电报、电话等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它们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5.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2)了解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3)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工厂制度的出现、瓦特改良蒸汽机和蒸汽时代到来的史实;了解石油能源的使用、电能应用的重大发明和电气时代到来的史实;认识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6.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了解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影响。

 

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1)了解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2)列举“斯大林模式”经济体制的主要表现,认识其经验教训。

 

(3)了解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8.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及其影响。

 

(2)知道欧共体到欧洲联盟的发展过程,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3)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必修(Ⅲ)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知道罢黜百家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3)知道朱熹的理学以及地位。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概述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概述汉字和绘画的起源,知道东晋、唐、宋时期的书法家,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

 

(3)知道诗经、楚辞和汉赋的文学成就,概述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的文学成就,知道明清四大长篇小说。

 

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概述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了解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知道李大钊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的贡献。

 

4.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了解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认识它们分别在推动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2)了解毛泽东思想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方面的主要内容,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3)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4)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

 

5.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简要说明科技进步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了解建国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线索及其主要成就,认识“科教兴国”战略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作用。

 

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1)了解普罗塔戈拉和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

 

(2)知道文艺复兴时期但丁、薄伽丘、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简述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3)列举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7.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1)概述牛顿的主要成就,认识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2)简述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3)列举瓦特和爱迪生的主要发明,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4)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8.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知道《唐璜》、《人间喜剧》、《战争与和平》,认识其影响。

 

(2)知道凡·高和毕加索及他们的代表作。

 

(3)知道贝多芬及其主要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和多样性。

 

五、考试形式

 

1.答卷方式:

闭卷、笔试。

 

2.试卷满分为10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六、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试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选择题60℅,每小题2分,共30小题。

其中,历史(Ⅰ)12题,历史(Ⅱ)7题,历史(Ⅲ)11题。

非选择题40℅,共5小题。

其中,历史(Ⅰ)2题、历史(Ⅱ)2题、历史(Ⅲ)1题。

(模块占分比例不变,各题型题量可相应调整变化)

 

2.内容比例:

历史(Ⅰ)约40℅,历史(Ⅱ)约30℅,历史(Ⅲ)约30℅。

 

3.试题难度:

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较难题。

 

容易题,难度值0.80以上,约占80℅。

 

中等难度题,难度值0.60~0.80,约占10℅。

 

较难题,难度值0.40~0.60,约占10℅。

 

全卷难度值:

0.80~0.8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