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保险市场结构分析及优化建议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32307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保险市场结构分析及优化建议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我国保险市场结构分析及优化建议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我国保险市场结构分析及优化建议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我国保险市场结构分析及优化建议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我国保险市场结构分析及优化建议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我国保险市场结构分析及优化建议Word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我国保险市场结构分析及优化建议Word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我国保险市场结构分析及优化建议Word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我国保险市场结构分析及优化建议Word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我国保险市场结构分析及优化建议Word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保险市场结构分析及优化建议Word文档格式.doc

《我国保险市场结构分析及优化建议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保险市场结构分析及优化建议Word文档格式.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国保险市场结构分析及优化建议Word文档格式.doc

金融危机过后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好转,我国保险业务呈现复苏趋势。

国内保险业务的快速增长主要源自于寿险市场需求的强劲拉动,寿险保费收人的高速增长主要来源于投资型保险的销售,而保障功能较强的传统非投资型寿险产品保费收入并未出现较大增长。

由此可见,我国保险市场结构已失衡,具体反映在保险公司抵御风险能力的降低和对资本市场的过分依赖。

二、文献综述

在产业组织理论中,所谓市场结构,是指市场的竞争程度、价格形成、市场准入等具有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特征,反映的是市场的竞争与垄断程度。

1933年,张伯伦(Chamberlin.EdwardH.)和罗宾逊(Robinson.JoanV.)提出了垄断竞争理论,将市场结构分为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四种类型,打破了“要么垄断、要么竞争”的传统产业组织观点,被誉为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垄断竞争革命”;

1959年,贝恩(JoeS.Bain)在其《产业组织》的著作中提出了著名的SCP范式,即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这标志着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的成型;

1970年,弗里德里克(Frederic.M.Scherer)进一步对SCP范式进行了改进,将“基本情况”作为一个分析要素加入到SCP范式中,形成了“基本情况—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分析框架,标志着产业组织理论哈佛学派的最终形成。

从此,市场结构作为产业组织分析的重要工具得到了各种理论学派的认可,成为产业组织理论的重要内容。

国内学者对保险市场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市场集中度测算与市场类型的判断上。

孙维峰等(2008)认为当前我国保险中介市场的特征是集中度低、产品同一性高且进退壁垒低,提出保险中介市场的目标模式应该是寡头主导、大中小企业共生、进退壁垒较低的市场结构;

来海燕(2009)对我国保险行业2004年至2008年的市场结构进行了分析,结论是2006年以前我国的寿险和产险市场都属于高度垄断市场,2006年以后的市场结构则逐渐向垄断竞争阶段过渡,但总体结构垄断度仍旧很高;

王立军(2009)的研究显示,我国保险市场属于垄断性市场,但市场竞争却非常激烈,与经典的垄断市场理论不相符合,他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悖论,是因为当前我国的市场结构是由于监管政策原因造成的,即市场结构受政府政策影响较深;

邵全权(2009)分析了我国保险市场竞争程度与市场结构的关系,指出我国1999年~2006年间的财险市场可以判断为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而同期我国寿险市场属于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并且强调了2003年保险业费率市场化的改革对市场竞争程度和市场结构的影响;

杨有成(2010)分析了我国财产保险市场结构,认为当前我国产险市场结构是寡头垄断结构,且存在着险种结构失衡、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陈晨等(2010)的分析表明,当前我国保险中介市场应属于介于竞争型和低集中寡占型之间的市场结构。

三、我国保险业市场结构分析

市场结构在产业组织理论中是指企业市场关系的特征和形式,其实反映了市场垄断关系。

我国保险业与其他国家保险业一样,包括直接保险业、保险中介和再保险三部分。

前者是基础和主体,后两者是促进前者顺利和稳健发展的重要手段和补充。

然而,迄今在为止,我国保险中介和再保险市场体系发育水平很低,中介业中主要以代理人为主。

经纪人和公估人规模极小,再保险业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也只有9家。

因此,本文以直接保险业为主展开分析。

截至年末,全国共有保险公司129家,其中保险集团公司8家,财产险公司52家,人身险公司60家,再保险公司9家。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10家。

全国共有保险中介机构2570家。

其中,保险专业代理机构1903家,保险经纪公司378家,保险公估公司289家。

根据产业组织理论,市场占有率、市场集中度、进入壁垒、产品差异化以及政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等是衡量保险市场结构的重要指标。

我们不妨就从这几个方面分析我国的保险市场。

3.1市场占有率

保险市场占有率是指某家企业投入或产出在同一市场同一时期全部投入或产出中所占的比重。

具体指标包括资产、保费、人员、利润等占有率。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企业市场占有率高,则其垄断性越强。

截止2009年末,全国保险公司总资产共计40634.75亿元,比年初增长21.59%,其中寿险公司总资产33655.05亿元,占行业总资产的82.8%。

表一:

资产、保费金额及市场占有率

保险公司名称

总资产

直接保费收入

金额(亿元)

所占比例

所占比例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

15304.56

37.70%

3029.92

27%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7100.70

17.47%

——

6.2%

中国太平洋保险

4000.65

9.85%

963.42

8.60%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3118.79

7.68%

1220.4

10.90%

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986.38

2.43%

102.52

忽略

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194.4

华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181.96

——

29.31

忽略

其他中资保险公司

8071.30

19.86%

——

——

外资保险公司总资产

2052.39

5.05%

资料来源:

2010中国金融统计年鉴

由表一,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保险市场中人保、国寿、平安、太保市场份额较大,尤其是人保和国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从1998年起的发展趋势来看,这两者的市场占有率逐年下降,后两者则逐年攀升。

也就是说,我国的保险市场占有率的特点为:

个别保险公司市场占有率高,但高占有率优势正在逐步降低,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加剧。

3.2市场集中度

保险市场集中度是指保险市场中少数几家最大企业所占的保费、资产等方面的份额。

一般来说,市场集中度越高,该市场的垄断性越强。

目前对市场集中度的衡量采用的方法有集中度指数(Concentrationrate,CR)和赫芬达尔一赫希曼指数(Herfindahl-HirschmanIndex,HHI)两种。

本文选用最常用的CRn指标来衡量,是指行业内规模最大的前n位企业某项经济数值占整个行业的份额。

计算公式如下:

CRn=

试中:

CRn——产业中规模最大的前n位公司的行业集中度

Xi——产业中处于第i位公司的业务收入、资产总额等值

N——产业中的企业总数

由表一可知,我国保险市场CR4从总资产所占比例来看,高达72.6%,接近于75%,属于极高寡占型市场。

可以认为,我国保险市场集中度相当高,形成了以人保、国寿、平安、太保为寡头,其他保险为补充的市场。

表二

保险业务种类

原保险保费收入(亿元)

同比变化

财产险业务

2875.83

23.07%

寿险业务

7457.44

12%

健康险

573.98

-1.98%

人身意外险

230.05

13.01%

资料来源:

从保险业务种类来看,在2009年全年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1137.3亿元的形势下,寿险业务占比66.9%。

由此看出,寿险产品是我国保险市场的主力。

3.3产品差异性

自1997年平安保险公司推出第一只投资连结险,由此开创了寿险产品的创新局面,也同时拉开了我国保险产品创新的序幕。

保险产品创新一方面是保险公司为了规避由于信息不对称二产生的经营风险而选择适当的创新手段,另一方面则是面对激烈市场竞争时,各保险公司推出新产品、新服务而吸引更多被保险人参与到保险计划之中。

以投资型寿险产品为例,作为保险业的新生力量,其差异性只能从投资收益、费率、退保给付等方面体现。

但出于对保险公司利润、客户权益的考量,这些差异点又显示出了较为明显的无差性。

从保单收益来源来看,分红险将上一年度公司可分配利润的70%分配,其分红收益率是不确定的;

万能险则以在实际的投资收益扣除一定的资产管理费率后的收益率水平决定宣布的结算利率。

投连险则没有固定收益,完全取决于投资收益情况。

从公司收取费用来看,分红保险的费用收取的隐含在产品定价中的,期间不收取任何费用。

投连险和万能险的费用收取是透明的,一般包括初始费用,保单管理费,退保费用。

而这些费用差异微乎其微。

从退保给付来看,分红险的客户退保时,能得到保单现金价值和过去应该领取而未领取的累计红利的总和。

购买了投连结险的客户要退保,保险公司将按照收到退保申请后的下一个资产评估日的投资帐户价值,计算保单价值,将其支付给客户。

万能险可部分提前支取,而不影响账户收益,待将来有钱时可补交进去,只要部分支取后,保证账户价值不低于一定金额即可。

但对于分红险来说,如果急需资金,必须全部取出,相当于退保,如果是短期资金需求,也可以申请保单贷款。

以上,可以看出,由于保险产品自身具有的无形不可分离、以合同保险条款来体现特征等特性,极易被模仿。

我国保险市场产品显示出低差异性,甚至无差性。

3.4进入壁垒

所谓市场壁垒,就是对潜在进入某一产业的企业所实行的各种限制或障碍。

按照产业组织理论,市场壁垒有资本限制、市场饱和度、法规政策和技术壁垒等。

我国保险市场受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在准入条件、竞争手段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这些构成了保险市场的政策法规壁垒。

新《保险法》提高了中资保险公司法人机构的设立条件,明确要求设立保险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2亿元。

但是,相比较于我国经济发展现状,这2亿元的注册资本并不能构成行业进入的障碍,毕竟保险经纪行业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行业,如果企业的资本实力不够,很难在这个行业中获得发展,因此,在政策法规壁垒和资金壁垒方面,保险行业的市场结构基本不受影响。

而市场饱和度就影响更小了,我国保险的普及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保险行业在我国还是一个绝对的朝阳行业,根本就不存在市场饱和度问题,因此,这些壁垒并不能影响我国保险经纪市场的市场结构。

综上所述,从基本的市场壁垒分析方法看,我国保险经纪市场的市场壁垒并不明显。

3.5宏观因素影响

金融危机爆发后,保险业面临的外部经济形势和竞争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国家采取了积极有效地政策,可分为两类:

刺激性政策和调控政策。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连续实施,为保险需求释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环境。

金融危机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刺激计划,主要包括四万亿资金投放。

推动了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也调整了保险产品的结构。

表现在:

一是受投资驱动的保险需求显著增加。

投资高增长带来的大量新开工项目拉动了工程保险等需求爆发式增长。

二是部分与消费相关的保险需求被提前激发。

在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刺激下,消费品市场延续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汽车和住房等大宗商品消费的全面激发,促进了消费信用保险、信贷保证保险、贷款人意外保险、机动车保险等保险需求的加速释放。

三是与出口相关的保险需求快速增长。

从2009年初开始,地方政府配合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提高保费补贴力度,有效激发了出口企业的投保意愿。

(二)金融市场环境发生新变化,成为保险需求释放的重要诱因

2008年间央行连续四次下调基准利率,总计189个基点,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基准利率的下降,使得消费者的投资偏好发生转移,保险市场结构也随之进行了微调。

一是低利率政策促进了分红险等储蓄替代型产品需求释放。

大幅度下调的基准利率提高了分红险等储蓄替代型产品与银行储蓄的相对收益率,分红险因为有红利分配而带有抗通胀功能,分红险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增强。

而万能险因为它的收益与大额协议存款、债券等固定投资关联度大,加息后,协议存款及债券收益率将有所上升,大部分资金都投资于这两块,万能险的收益率也会水涨船高。

二是资本市场大幅波动提升了消费者对保险保障功能的需求。

2007年9月以来,中国股票市场在国际金融危机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幅波动,投资者财富增长的不确定性明显提高。

在此背景下,社会公众风险防范意识明显增强,对保险保障功能的认识更加深刻,高回报、高风险的投连险产品需求大幅下滑,保障型和长期储蓄型产品需求开始重回主流。

三是银行储蓄增长带动了保险需求结构调整。

居民储蓄与保险具有较大相关性和可替代性,以重庆市场为例,2004年至2009年,重庆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与寿险保费收入的相关性高达0.94,对寿险产品保费收入的平均弹性为2.4,对新型寿险产品保费收入的平均弹性高达3.9。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重庆人民币存款余额保持高位增长,1至9月,新增存款增速达40.1%,排全国第二位。

银行储蓄大幅增加为寿险业务发展提供了充足资金储备,有利于发挥寿险产品对银行存款的替代功能,释放寿险潜在需求,促进长期储蓄性寿险产品增长。

(三)经济发展中存在不确定性因素,对持续有效释放保险需求形成抑制。

一是经济增长的投资拉动模式不利于保险需求释放。

高强度的政策扶持和政府主导的投资高增长是本轮经济复苏的关键所在,其对产业经济和消费增长的影响能否持续还存在变数,由此可能对相关保险需求释放带来负面影响。

二是宏观政策调整可能为保险需求带来新的不确定因素。

由于存在温和通货膨胀的可能性,货币政策可能会趋于谨慎,银行利率将重回加息通道,长期储蓄型保险产品需求因此将受到影响。

此外,与住房、汽车消费和投资相关的保险消费还可能出现波动。

三是基本社会保险的拓展对商业保险需求产生影响。

国家以加大社会保障投入作为拉动内需的重要手段,促进了基本社会保险的覆盖面迅速扩大。

基本社会保险的加速拓展,一方面扩大了商业保险参与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空间,但也必然对现有健康、养老、意外等传统商业保险业务形成挤压。

由此,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动对我国保险市场结构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尤其在各类保险产品的市场份额的分布和发展前景方面起到了一定的调整作用。

四、结论及启示

根据以上分析,我国保险市场属于高度寡占型,由于保险行业本质决定,产品的差异化程度较小,加之行业进入壁垒低,保险行业的竞争有愈来愈强的趋势。

保险行业的发展势态受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的影响较大。

针对我国保险行业结构的现状,相关部门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营造公平平等的竞争环境,使得保险市场的高集中度尽可能降低,打破目前市场上几家独大的局面,只有充分的竞争才能为保险行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提供条件。

另外,保险产品种类的单一性也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尽管有先天的行业特性阻碍了产品多样性的产生,但是保险产品知识产权的有力保护将为丰富保险产品种类提供有力前提,就此,相关部门应该完善立法,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增强保险公司创新的动力,尽可能多的完善保险产品体系,使其能满足更多用户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杨有成.中国财产保险市场结构实证分析[J].开放导报,2010,(4).

【2】来海燕.我国保险市场结构的经济学分析[J].时代金融,2009,(11).

【3】邵全权,王博.保险市场竞争程度与市场结构的关系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9,(3).

【4】王立军.保险市场结构与非规范竞争[J].保险研究,2009,(12).

【5】孙维峰,张秀娟.我国保险中介产业市场结构及其优化研究[J].保险研究,2008,(4).

【6】陈晨,黄惠春.浅析我国保险中介市场结构与绩效状况[J].江苏科技信息,2010,(6).

【7】苏庆社,王稳.隐性行业壁垒、市场集中度与中国保险经纪市场结构演进[J].保险研究,2011,

(2).

【8】毛毓宁.我国投资连结保险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8,(5).

【9】袁磊.论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保险产品的创新[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0,(6).

【10】赵文龙.对保险产品监管的反思[J].中国保险,2011,(6).

【11】秦振球,俞自由.我国保险市场结构现状与趋势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11).

【12】Bain,J.(1956),BarrierstoNewCompetition,HarvardUniversityPress,Cambridge,MA.

【13】Bass,F.M.,Cattin,P.andWittink,D.(1978),“Firmeffectsandindustryeffectsinanalysisofmarketstructureandprotability”,JournalofMarketingResearch,Vo.l15,pp.3-10.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