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蓝莓产业化生产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可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32938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505.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蓝莓产业化生产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可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最新蓝莓产业化生产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可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最新蓝莓产业化生产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可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最新蓝莓产业化生产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可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最新蓝莓产业化生产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可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最新蓝莓产业化生产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可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最新蓝莓产业化生产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可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最新蓝莓产业化生产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可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最新蓝莓产业化生产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可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最新蓝莓产业化生产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可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最新蓝莓产业化生产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可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最新蓝莓产业化生产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可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最新蓝莓产业化生产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可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最新蓝莓产业化生产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可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最新蓝莓产业化生产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可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最新蓝莓产业化生产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可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最新蓝莓产业化生产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可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最新蓝莓产业化生产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可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最新蓝莓产业化生产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可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最新蓝莓产业化生产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可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蓝莓产业化生产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可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最新蓝莓产业化生产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可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蓝莓产业化生产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可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蓝莓产业化生产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可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第十章结论与建议

12.1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

12.2项目存在问题和建议

附表11:

银行贷款还本付息及清偿能力分析表

附件

附件1:

项目选用主体技术的鉴定、审定等相关证明材料

附件2: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第一章概论

1.1项目提要

1.1.1项目名称

蓝莓产业化生产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1.1.2项目申报单位及法人代表(或负责人)

长春某某蓝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1.1.3项目执行单位及负责人

长春某某蓝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1.1.4项目技术依托单位及法人代表(或负责人)

吉林农业大学教授

1.1.5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及法人代表(或负责人)

长春某某蓝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1.1.6项目建设地点

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农业大学试验场

1.1.7项目总体目标

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是:

面对入世我国农业所面临的机遇

和挑战,充分发挥吉林省资源优势和吉林农业大学科技、人才优势,利用选育的优良品种、组培脱毒育苗、丰产配套栽培和果实超低氧贮藏、加工等核心技术建立大果鲜食和加工蓝莓产业化生产科技示范基地,通过鲜果和加工产品销售培育市场并建立产业化生产模式,形成我国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果品产业。

通过采后处理和产品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培育建立主导产业。

围绕农业和农村发展,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带领农民共同富裕。

1.1.8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与规模

示范区建设4个示范基地,占地180亩,技术辐射8个生产基地,带动农户1000户,总体规模达到3000亩。

蓝莓产业化生产示范基地

到2006年,160亩示范基地每年生产鲜果100吨、加工果60吨,实现产值320万元。

通过与企业联合,示范推广3000亩,年实现产值2.85亿元。

带动农户1000户

鲜果超低氧气调贮藏示范基地

到2006年,示范区达到100吨鲜果贮藏能力,增值1倍,推广区内,建设5个1000吨气调库,使示范区内1/3的鲜果可以气调保鲜贮藏,延长鲜果的市场供应期,同时实现产品增值一倍的目标。

果实加工示范基地

示范区内,通过与企业联合建立果酒、花色苷提取加工基地,加工推广区内的果实产品并通过市场运作培育成龙头企业。

蓝莓良种繁育基地

到2006年,生产优质苗木150万株,实现销售收入750万元。

并在示范区内通过技术培训,建立苗木繁育中心,达到年生产200万株的生产能力。

1.1.9项目主要经济评价指标

示范区建成后,年产值1070万元,实现利润767万元,税收230.1万元,投资利润达到%,税后收益率达到%,所得税后投资回收期年。

1.1.10项目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示范区实施以农民为主体,通过核心技术的示范,强化对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的创收技能,促进农民进入农业产业化链条的各个环节,增加农民收入,并逐渐实现农民市民化、农业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促进农村繁荣、安定,加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通过建设,示范区的林草覆盖度达到90%以上,增加生物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增强生态系统结构的稳定性和自我调节能力,优化土壤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力,使示范区农业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不断改善和提高区域环境质量。

第二章项目背景

2.1项目提出的背景

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农业生产亦不可避免地进入国际大循环。

由于我国农业基础薄弱,技术含量低,生产资料成本过高,劳动生产效率低下,加入WTO后传统的农业生产面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将困难重重。

因此,如何发挥我国的自然条件和优势,尽快实现农业产品结构调整并实现产业化生产,增强国际竞争力是解决我国农业生产所面临的困难的关键。

我国的果树产业从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速,至1999年,全国果树总面积超过13000万亩,总产量达到6000万吨,位居世界前列,人均水果占

有量达到50kg。

苹果、梨、柑桔、葡萄等大宗水果生产已达到过剩阶段。

果品消费市场已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过渡。

但消费市场上仍以苹果、葡萄、香蕉等大宗水果为主,时令水果李、杏、桃为辅。

目前,我国果树产业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转变:

(1)果品生产由数量型向高科技含量的质量型转变,着重提高果品品质,实行名牌战略。

(2)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稀特果品倍受重视,且发展迅速,,如龙眼、荔枝,大樱桃。

(3)传统的露地生产向设施反季节栽培生产转变,使一些不耐贮的鲜果反季节上市,并突破了一些水果如油桃、大樱桃等露地生产地域的限制。

(4)果品生产从鲜食型向加工型转变。

(5)果品生产从传统的单一果品生产上升为集知识传播、参与型设计、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产业。

针对以上几个转变,抓住机遇,在发展名优稀特果品上做文章,利用吉林省的优势,发展名优果品产业作为农业产品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

分析吉林省果品生产,吉林省生产的苹果、梨等果品在全国果品市场上没有名牌产品,同时由于大宗果品在全国范围内生产过剩,因此经济效益低。

但蓝莓在吉林省具有大面积发展的优势。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吉林农业大学小浆果研究所是我国研究蓝莓最早、最权威的单位。

经过近20年研究,储备了丰富的品种资源,技术和人才以及国际合作关系。

可以为项目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2)蓝莓在国内尚无栽培生产,吉林省生产以后,不仅填补国内空白,而且可以在首先供应吉林省市场的同时,迅速占领全国这一绝对市场。

(3)蓝莓鲜果生产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世界各发达国家蓝莓鲜果生产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是必须人工采收,但国外生产面临劳动力成本过高问题。

吉林省可以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廉价的优势,产品出口创汇。

(4)吉林省的自然条件为蓝莓的大面积发展提供了优势。

吉林省的长白山区土壤属于酸性土壤,且有机质含量高,同时降雨量充足、分布均匀,气候冷凉,极有利于蓝莓的生长与结果。

(5)吉林省郊区现有日光温室及大棚约2000公顷,目前由于蔬菜生产过量,许多处于闲置和半闲置状态。

可以利用现有的设施生产鲜果蓝莓,为农民致富提供一个新途径。

充分发挥以上优势,可以形成吉林省的一个名优稀特果品支柱产业,产品供应全国大中城市或出口创汇。

利用这些优势,建立吉林省浆果绿色果品生产产业基地,带领农民脱贫致富。

4、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说明与本项目研究开发内容相关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1)国内外生产现状:

蓝莓,学名越桔,属于杜鹃花科,越桔属植物。

蓝莓最早由美国的康维尔于1906年开始野生选种,至1937年,选育出15个品种并进行商业性栽培。

此后美国各地广泛开展了蓝莓的选种、育种及栽培工作,到目前为止,选育出了适应美国南北各州、各地气候条件的优良品种100多个,形成了以明尼苏达州、密执安州、新泽西州、俄勒岗州、佛罗里达州、佐治亚州、缅因州为主的7大经济产区,总栽培面积达22960公顷,总产量20万吨。

其中约有40-50%作鲜果销售,在鲜果中约70%向日本、东南亚、澳洲等出口。

继美国之后,加拿大、欧洲各国、南美洲、澳大利亚、日本等20多个国家开展了蓝莓的引种、选种和产业化栽培工作。

继美国之后发展蓝莓的各个国家基本上以名优稀特果品生产为主。

新西兰和智利利用南半球的气候优势生产蓝莓鲜果,产品出口北美和欧洲(表1)。

表1世界各国蓝莓生产和产量

国家

面积/公顷

鲜果产量/千吨

加工产量/千吨

总计/千吨

北美

22960

38,500

45,545

87,045

澳大利亚

370

1,150

520

1,670

新西兰

300

1,300

200

1,500

日本

220

700

智利

1,000

4,500

阿根廷

143

德国

4,300

150

4,450

瑞士

167

515

2

517

法国

250

1,200

荷兰

100

1,400

波兰

350

800

意大利

西班牙

总计

27,277

55,078

46,517

104,595

国际市场价格:

大量收购价:

美国4.0美元/kg,波兰40波元/kg,日本6-7美元/kg。

市场零售价:

美国10美元/kg,波兰60波元/kg,

日本16-20美元/kg。

以上各国中:

美国70%鲜果产量销售世界各国,澳大利亚、新西兰80-90%鲜果产量返销美国(美国的冬季)。

日本自用,并每年从美国进口3000吨。

智利100%返销美国。

阿根廷、德国、法国、意大利全部自用,波兰80%销往德国。

我国于80年代由吉林农业大学率先开展蓝莓的研究工作,在对我国蓝莓野生资源调查基础上,于1983年开始从国外引种,到2001年共引

入优良品种120个,并选育出适宜长白山地区发展的加工蓝莓优良品种5个,适宜城市郊区发展的鲜果品种5个。

并与青岛蓝玫瑰果实有限公司合作于2000年在青岛率先建立了1500亩蓝莓产业生产示范基地。

通过自主开发,与企业合作和技术支持,在吉林省建立了蓝莓产业化生产基地1000亩。

(2)蓝莓果树的特点

蓝莓的食用价值蓝莓果实呈蓝色,平均单果重0.5-2.5g,最大5g,果实色泽美丽、悦目、蓝色并被一层白色果粉,果肉细腻,种子极小,可食率为100%,具清淡芳香,甜酸适口,为一鲜食佳品。

蓝莓果实中除了常规的糖、酸和VC外,富含VE、VA、维生素B、SOD、熊果苷、蛋白质、花青苷、食用纤维以及丰富的钾、铁、锌、钙等矿质元素。

根据吉林农业大学小浆果研究所对国外引种的14个蓝莓品种分析,果实中花青苷色素含量高达163mg/100g鲜果,VE含量9.3μg/100g鲜果,是其它水果如苹果、葡萄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总氨基酸含量2.54%,比氨基酸含量丰富的山楂还高。

蓝莓果实除供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果酱、果汁及用于制作冰淇淋、鸡尾酒、糕点等。

蓝莓鲜果栽培的优势:

“风靡欧美蓝莓果,酸甜可口好滋味”,蓝莓在国际市场上40%-50%作鲜果销售。

除了北美之外,新发展的一些国家如波兰、智利、澳大利亚几乎100%作鲜果销售。

除了鲜食口味极佳外,其栽培生物学特性使蓝莓鲜果生产同其它浆果类如草莓、樱桃等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1)、蓝莓果实耐贮运性强。

蓝莓果实质地较硬,夏季采收后在常温下可存放7-10天。

如果采用低温冷藏,可延至1个月以上。

另外,蓝莓果实中含有天然的防腐剂——山梨酸和安息香酸,因此,夏季常温贮存时间过长时不致腐烂。

(2)、单一品种果实成熟期长。

单一品种蓝莓果实成熟期可持续一个半月以上。

在一个果穗上,一般上部果先成熟;

同一树体上,树体上部枝条果实先成熟。

因此,蓝莓果实一般分2-3次分批采收。

(3)、品种的丰富性。

蓝莓品种分极早、早熟、中熟、晚熟及极晚熟。

在露地栽培条件下,早熟品种可在5月底成熟,而极晚熟品种在10月中旬成熟。

早、中、晚熟品种搭配进行露地栽培,再配合温室设施生产,一年内可达到7个月鲜果生产期。

药用价值及营养保健功能:

蓝莓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营养保健成份,使蓝莓在世界各国均作为营养保健果品生产。

据美国、日本、欧洲科学家研究,蓝莓果实具有以下药用价值。

·

消除眼睛疲劳,增加视力。

每天食用40-50g蓝莓鲜果,可明显地增强视力,消除眼睛疲劳。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计算机和汽车的普及,使眼疲劳等眼病愈来愈普遍。

日本和欧洲开发的蓝莓鲜果、干果及果实提取物已作为护眼保健品投放市场。

延缓脑神经衰老。

对由糖尿病引起的毛细血管病有治疗作用。

增强心脏功能。

抗癌,尤其是对直肠癌有效。

正是由于蓝莓的营养及药用功能,国际粮农组织将其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

观赏价值:

蓝莓树体丛生,树高50cm至3m。

春季开花早,花为乳白色,坛状或倒钟形,可持续一个月以上;

果实成熟期,蓝色的果实犹如一片蓝色的海洋,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入秋霜后,叶片呈枫叶般红色,并可持续15天以上,身临其境,蔚为壮观。

因此,蓝莓可以作为极佳的观光果园树种。

另外,蓝莓盆栽时,结果早,易于整形,可制作盆景果树。

在国际市场上,蓝莓果实作为一种名优稀特高档果品供应市场,售价昂贵。

在美国大量收购价格为2.5-4.0美元/公斤,市场零售价格高达10美元/公斤。

日本是亚洲唯一产业化栽培蓝莓的国家,但其产品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每年从美国大量进口。

在日本市场上,蓝莓作为一种高档果品,只有20%的高收入阶层才能消费,从美国进口鲜果售价在8-15美元/公斤。

我国的香港市场,从美国进口蓝莓鲜果售价高达120港币/公斤。

蓝莓果实除鲜食外,其加工品主要有果酒、果汁、色素。

蓝莓的加工半成品浓缩果汁国际市场上售价为3.0-4.0万美元/吨,是草莓浓缩果汁1000美元/吨的30-40倍。

利用蓝莓果实提取的天然色素产品国际市场价格为425美元/公斤。

日本、欧洲、北美利用蓝莓色素制成胶囊,作为一种营养保健品投放市场。

蓝莓果树在我国的发展潜力:

蓝莓在我国作为一种新兴果树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首先,蓝莓生产是一个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蓝莓作为鲜果生产时,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是,必须人工采收。

一个熟练工人,每小时采果约5公斤,按欧美等国劳动力成本,需支付6-8美元。

每公斤蓝莓采收费用为1.2-1.8美元。

随着中国加入WTO,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将成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优势产业。

因此,我国蓝莓生产可以充分发挥劳动力廉价的优势,以低成本、优质的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出口创汇。

其二,蓝莓在发达国家已成为愈来愈普及的果品,但在我国尚无生产栽培。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果市场多样化的要求以及人们对营养保键天然果品的认识,蓝莓果品在我国市场潜力巨大。

蓝莓果品生产在我国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蓝莓栽培若定植3年生大苗,当年即可结果,定植第二年即可丰产。

一般亩产1500-2000公斤左右。

如按国际市场8.0美元/公斤,产值为12000-16000美元。

既使按东北长白山区野生蓝莓收购价平均5-8元人民币/公斤计算,亩产值仍可达7500-16000元。

●项目建设本身的必要性

吉林省依然是农业大省,曾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过巨大贡献。

在入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越来越突出,高校如何为解决“三农”问题作出新贡献,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无法回避的难题。

第一,是落实党和国家有关科教兴农政策的需要。

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

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急需大量先进实用技术来改造传统农业,急需大批高素质人才来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农业现代化。

实施本项目有利于进一步研发和推广更多的科技成果,有利于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有利于缩短我省农业现代化与国外的差距。

完全符合党和国家有关科教兴农的政策,符合农业科技发展的方向。

第二,是促进全省名优特产推动经济上新台阶的需要。

吉林省有许多名优特产,风味独特,理应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但是,由于生产中存在着“散小乱差”问题,许多先进技术难以推广应用;

产品基本以“摆摊”的形式在产地出售,缺少展示度和规模效益。

建立以蓝莓名优果品为主体的的示范区,可使新成果、新技术得到集中展示,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生产基地化、规模化和商品化,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吉林经济上新台阶具有重

要意义。

第三,是发展劳动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增加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我省是蓝莓果树的适宜产区,品种和技术并不逊于国外,而且由于劳动力成本较低,理应具有明显的市场竞争优势。

但目前这些产品由于技术示范和推广不到位。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实现蓝莓果树的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推动我省名优新特产品出口,同时也为吉林省发展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提供样板。

第四,是培训农民、科普教育、旅游观光和提升文化品位的需要。

示范区通过辐射基地、带动农户、培训农民,并结合旅游观光和科普宣传,向广大市民和学生开放,将有助于提高农民文化科技素质,提升市民文化品位,代表着农业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要求,体现随经济发展逐渐补贴农业的绿箱政策,代表着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执行单位:

长春某某蓝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依托单位:

吉林农业大学

项目承担单位长春某某蓝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依托吉林农业大学小浆果研究所的科技、人才优势,于2003年成立,总部位于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园内。

公司是一个综合性企业。

它以世界小浆果产业发展为导向,主要从事小浆果的引种栽培、品种繁育等技术的研发和苗木繁育、果品生产、果品的储运与加工和贸易。

已经规模化生产的小浆果种类有蓝莓系列(Blueberry)、黑加仑系列(Blackcurrant)、树莓系列(Raspberry)。

公司下设2个研发中心,在吉林、辽宁和山东省建立5个生产基地,栽培面积已达到195公顷。

长春某某蓝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以吉林农业大学小浆果研究所和股东为依托,以中国乃至世界小浆果产业发展为己任,充分利用高校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实现了科技与经济的融合与互动。

截止到2003年底,公司先后从美国、加拿大、波兰、德国、芬兰等国家引入蓝莓优良品种120个、黑加仑品种70个,树莓品种30个,在品种选择、苗木繁育、栽培技术与管理、产品贮运与加工技术等方面已实现了配套,充分具备了产业化运作水平。

公司目前已经具有年产200万株种苗的生产能力。

预计到2005年,用国际上优良品种建立的5个生产基地年产果将达到2500吨。

技术依托单位吉林农业大学浆果研究所,是国内最早开展蓝莓引种栽培研究的科研单位,已有20余年的栽培及研究历史,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该研究所现有科研人员1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

主要研究人员先后留学美国、加拿大、英国、波兰等国,并有多人次考察德国、法国、西班牙、智利、日本。

先后邀请美国、加拿大、日本、波兰等国专家来华讲学,开展合作研究。

从世界各地引入蓝莓优良品种100多个,研究条件和试验基地完备。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国家外国专家局、吉林省科委、吉林省教委、吉林省外专局国际合作等项目10多项,完成了“蓝莓优良品种选育及推广”、“蓝莓区域化产业化综合丰产示范基地建设”、“吉林省中部平原地区蓝莓栽培技术研究”、“蓝莓工厂化育苗技术”、“蓝莓对长白山区酸性沼泽地土壤的适应性研究”、“蓝莓对中性土壤的适应性及土壤改良技术”、“蓝莓贮藏加工技术”等多项课题并通过科研成果鉴定,有多项科研成果获奖。

在国内出版了第一部蓝莓学术专著“蓝莓栽培与加工技术”。

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

示范区位于长春市东南部的长春净月旅游开发区,地形特点是东南高、西北低,处于吉林省东部山地向西部草原过渡地带,属长白山余脉的低山丘陵,全区低丘陵、台地和平原三大地貌区域。

农作物、经济作物良种覆盖面达90%,畜牧优良品种率达90%以上。

2002年末,核心区有优势果树及小浆果品种375个,面积600亩;

常规观赏花木苗圃达36万平方米,温室草本花卉达300余品种,已在全省27个市县建立了协作关系及科技培训网络。

3.1.1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

示范区位于长春城郊东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25°

21′,北纬43°

52′,总面积1163公顷,与新立城镇,宏明村及华春公司相邻,长伊公路贯穿全境,交通便利。

3.1.2气候资源

示范区地处松嫩平原与长白山山脉过渡的台地,属于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旱多风,夏热多雨,秋凉气爽,冬寒少雪,年平均日照2625—2800小时,阳光充足,热量适中。

年平均气温4.7℃,历年最低气温为-34.9℃,最高气温达38℃,年平均降水量654.3毫米,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其中七、八两月降水量最多,占全年的三分之二,无霜期145天,最大冻土层深度为1.69米。

3.1.3水资源

全区由于植被覆盖面积较大,地表水较充足,地下水资源丰富,距地表30—50米之间就可以开采到水源,并且出水量较大,每小时30—50吨。

核心区内有水库一座,其周边为湿地或半湿地,内有泉眼2—3处,多年一直养鱼或灌溉周边果园,浅层地下水3米左右,主要来自降雨,易于农作物生长吸收;

而地下深层水,含水层总面积230万m2,含有破碎断裂带1条,此外,距新立城水库,净月潭水库不足8公里,是长春市郊区主要水源地区,含水量丰富,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无论引水、打井都可以满足灌溉用水。

3.1.4土地与生物资源

示范区内耕地面积180亩,土壤类型以黑土为主,PH值为中性,适宜大多数经济植物的生长。

其中有旱田、菜田及果园等农作物区。

本示范区是长白山森林植被与中部草原植被的过渡地带,拥有这两个生态区的植物资源,地域和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区域内有药用、观赏、食用及果树资源400余种。

如松、杉、柏、暴马丁香、杨、柳、榛、桦、椴、槭、榆、山葡萄、越桔、树莓等木本植物和各种寒地果树,还有白头翁、威灵仙、苦参、防风、乌头、玉竹、蒲公英、柳蒿、水芹菜等各类经济植物。

3.1.5生产现状

对示范区现有土地重点发展设施农业、绿色农产品生产,同时开发旅游观光产业,推动城郊农业结构优化升级。

“十五”期间,在农业品种结构上,将进一步扩大园艺作物、观赏花木和中药材等经济作物面积,基本实现由粮食主产区向现代都市农业的转型,为本项目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3.1.6基础设施

示范区具有较好的农业生产和发展农业产业化基础,拥有可容纳15000人同时上课的现代化中心教学楼、27000m2的现代化实验大楼、藏书100万册配有现代化阅览室的图书馆,拥有教育技术中心、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吉林工作站、农业部参茸制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有国家囊虫病防治技术研究与推广中心、吉林省畜牧业研究开发中心、长白山资源研究所、菌物研究所等24个技术服务单位和研究机构。

3.1.7人力资源

吉林农业大学拥有农业生物技术、中药、果树、蔬菜及园林等优势学科,师资力量雄厚,人才结构合理,技术装备和科技成果具有相对优势,许多科技人员都是全省农业战线上的著名专家和“科教兴农”标兵,拥有一批以省劳模胡全德为代表的老、中、青相结合的专家队伍。

3.1.8项目县乡财政情况及农民收入情况

该区域玉谭镇、净月镇农民人均收入3256元,吉林农业大学附属农场农户人均收入4500元。

农民、农户日常消费结构正逐步优化,其中农民生活恩格尔系数已降到41%,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

定了较好的物质基础。

4.1.1产品市场供需现状、产品市场预测及前景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