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示范区建设与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92743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技进步示范区建设与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科技进步示范区建设与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科技进步示范区建设与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科技进步示范区建设与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科技进步示范区建设与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科技进步示范区建设与发展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科技进步示范区建设与发展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科技进步示范区建设与发展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科技进步示范区建设与发展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科技进步示范区建设与发展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科技进步示范区建设与发展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科技进步示范区建设与发展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科技进步示范区建设与发展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技进步示范区建设与发展规划.docx

《科技进步示范区建设与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进步示范区建设与发展规划.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科技进步示范区建设与发展规划.docx

科技进步示范区建设与发展规划

广州市天河区科技

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纲要

天河区科技局

一、发展基础-------------------------------------------------6

1.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十五”时期---------------------------6

1.1科技进步促进了全区经济转型升级---------------------------6

1.1.1改善增长质量-------------------------------------------7

1.1.2优化产业结构-------------------------------------------7

1.2科技进步增强了中心城区的竞争力---------------------------8

1.3科技进步提升了全社会的文明程度---------------------------9

1.3.1科技进步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9

1.3.2科技进步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方式---------------------------9

1.3.3科技进步增强了居民的文明意识---------------------------9

1.4科技事业得到全面发展-------------------------------------9

2.“十一五”时期的新挑战和新机遇-----------------------------10

2.1发展新挑战----------------------------------------------10

2.1.1技术创新不足------------------------------------------11

2.1.2制度创新滞后------------------------------------------11

2.1.3区域竞争加剧------------------------------------------11

2.2发展新机遇----------------------------------------------12

2.2.1整体有利的发展大环境----------------------------------12

二、发展战略------------------------------------------------12

1.指导思想-------------------------------------------------13

2.发展目标-------------------------------------------------13

2.1目标定位------------------------------------------------14

2.2发展预测------------------------------------------------14

2.2.1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渗透和作用更为突出------14

2.2.2科技产业的竞争力和贡献率大幅度提高--------------------14

2.2.3科技事业持续蓬勃发展----------------------------------15

3.主要任务-------------------------------------------------16

3.1夯实两大基础平台----------------------------------------16

3.1.1综合配套服务平台--------------------------------------17

3.1.2产业空间环境平台--------------------------------------18

3.2构建一大创新系统----------------------------------------19

3.3发展三大重点领域----------------------------------------19

3.3.1科技产业----------------------------------------------20

3.3.2制度创新----------------------------------------------22

3.3.3科技文明----------------------------------------------23

三、发展措施------------------------------------------------24

1.优势分析-------------------------------------------------24

1.1区位优势------------------------------------------------24

1.2文化优势------------------------------------------------25

1.3营商环境------------------------------------------------25

2.劣势分析-------------------------------------------------26

2.1产业空间相对狭窄----------------------------------------26

2.2科技资源增量不足----------------------------------------26

3.主要对策-------------------------------------------------26

3.1固本强基,异质竞争--------------------------------------26

3.1.1加强与大学、科研院所的联系----------------------------26

3.1.2转变科技发展思路--------------------------------------27

3.1.3加大引进研发机构--------------------------------------27

3.2拓展空间,提升产出-------------------------------------27

3.2.1加快高唐产业园区和其他产业基地的建设------------------27

3.2.2提高产业园区的空间使用效率----------------------------27

3.2.3大力培育科技产业的“总部经济”------------------------27

3.2.4一视同仁先进技术企业和先进技术项目--------------------27

3.3强化服务,优化投入--------------------------------------28

3.3.1完善科技产业发展的公共配套服务------------------------28

3.3.2依法合理配置科技资源----------------------------------28

3.3.3推进天河科技事业全面发展------------------------------29

3.3.4整合和提升天河区的科技产品与服务市场------------------29

3.3.5建设适宜科技人才创业和发展的生态环境------------------29

附件:

广州天河软件园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天河区科技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10年是广州市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关键五年,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期,也是天河区建设城市中心区的重要时期。

为了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和谐社会的城市中心区,增强科技竞争综合实力,提升科技进步对天河区“十一五”时期经济发展、社会文明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历经20年发奋图强、励精图治,天河区夯实了科技发展的坚实基础,成为广州市规划和认定的科技创新中心、科教文化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为“十一五”科技规划的制定及实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十五”时期

“十五”时期,是天河区科技工作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转折时期,为全区实现“十五”规划的总体目标,促进全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1科技进步促进了全区经济转型升级

1.1.1改善增长质量

科技进步有效地改进了全区的经济增长方式:

从主要依赖土地资源进行数量扩张,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制度创新和区位资源优势提高增长质量。

2005年天河区实现工业总产值888.81亿元,同比增长14.0%,保持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为完成“十五”规划写下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其中工业总产值478.11亿元,高科技产业收入298.8亿元,同比增长32%,软件产业收入194.6亿元,同比增长40%,纯软件收入105.9亿元,同比增长43%,工业企业中科技贡献率超过62.5%。

1.1.2优化产业结构

在科技进步的促进下,天河区较好地完成了农村城市化的产业格局大调整,形成了以总部经济为基本特征、现代服务业与科技产业共同发展——中央商务区(CBD)和IT产业圈“双圈互动”的都市中心区产业空间结构格局。

三次产业结构,从“九五”末期的1.32∶34.53∶64.15,演进为2005年的0.11:

19.14:

80.75,在地区生产总值和税收贡献中,总部经济所占份额约占60%,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引擎,呈现出产业演进步向高级化、都市中心化的发展新特征。

1.2科技进步增强了中心城区的竞争力

2001年,广州市被国家认定为“国家重点软件产业基地”,天河软件园在广州国家重点软件产业基地的地位举足轻重,成为提高区域科技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力量。

据软件园统计,2005年天河软件园共有企业900多家,实现技工贸总收入约197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软件收入105亿元,同比增长43.8%。

科技进步提升了服务业的技术含量和产业竞争力。

天河区是广州市服务业发达、管理先进的地区。

辖区内上规模的IT产品市场超过15个,年销售总额超百亿元,形成了“北有中关村,南有石牌村”的全国性IT产品物流中心。

2005年,天河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88.81亿元,占广州市的比重为17.37%,比2000年的3.74%,增加了13.64个百分点。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7407元,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为14813元。

天河区拥有高校、中专学校82所,还有一大批科研院所和技术研发机构,国家级重点工程技术中心2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0个,成为广州市目前高校院所、重点实验室、重点工程技术中心资源最集中的区域。

天河区先后被评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等。

2005年11月,被评为“2003-2004年县(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

1.3科技进步提升了全社会的文明程度

1.3.1科技进步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科技发展促进了居民就业高级化,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

2005年,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41418元,增长10.3%。

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8184元,增长5.0%。

城镇居民年人均消费性支出13114元,增长8.7%。

科学技术的推广,为城市管理、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公共卫生提供了技术保障。

1.3.2科技进步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方式

科技进步推进了天河进入信息时代,使广大居民较早分享了信息文明的成果。

天河区成为全市信息化程度先进、网络覆盖率较高的地区。

科技进步还大大改善了包括政务、交通、教育、卫生、防御等在内的公共服务体系,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空间、工作空间,丰富了居民生活多样化的选择。

1.3.3科技进步增强了居民的文明意识

科技进步增进了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方式和效能,提高了居民的科普水平,增强了崇尚科学、尊重知识的意识。

1.4科技事业得到全面发展

加大了科技的投入。

科技三项费用支出由2000年的2997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4301万元,年均约增长10%,有效地支持了科技产业和科技事业的发展。

加强了科技工作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

先后实施了《天河区科学技术普及条件建设专项经费管理暂行办法》、《天河区科学技术普及教育基地管理暂行办法》、《广州市天河区科技项目管理办法》、《天河区科技三项费用管理办法》、《广州市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及相关服务性收入免征营业税审批管理办法》,为科技产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防震减灾和科普工作得到加强。

建立了五个区级科普基地,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充分利用社区文化建设成果,有效利用资源的整合效应,使社区居民的科学技术知识认识得到普遍提高。

初步开展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适应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对知识产权的尊重,积极探索知识产权保护的有效途径,为科技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2.“十一五”时期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进入“十一五”时期,天河区科技进入了一个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新时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全新的发展挑战。

2.1发展新挑战

2.1.1技术创新不足

具有研发能力的科技企业少和自主创新能力弱,成为天河区产业链条偏短、产业集成程度偏低、产业规模较小和产业的竞争力影响力较弱的症结。

产业发展空间狭窄,产业发展目标与策略的频繁调整,进一步加剧了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矛盾。

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研发机构和“天河制造”的自主知识产权品牌更是稀缺。

2005年末,全区经认证的高新技术企业为438家,具有研发机构的企业非常少,其中,具有省级工程技术中心以上的企业不足2%。

2.1.2制度创新滞后

突出表现在科技管理体系、投资体制、园区开发体制、R&D(研究与开发)投入体制、政府科技资源运用等基本制度安排没有适应科技发展的新环境。

金融资本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关系也没未能很好地建立起协调的投融资机制。

金融机构缺乏投资高新技术产业的热情,民间资本对高新技术产业投入偏少,政府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营造还在探索之中。

2.1.3区域竞争加剧

随着科技与产业的融合,科技竞争已经开始由中心城市之间的竞争转为产业基地之间的竞争。

泛珠三角地区多元产业格局的形成,进一步加剧了区域之间的科技竞争。

以地利优势为依托的天河科技正面临以产业和土地资源丰裕为依靠的周边地区的竞争,正面对同构化、同质化产业园之间的竞争。

2.2发展新机遇

2.2.1整体有利的发展大环境

全球经济一体化,为我国和天河区造就了持续宽松有利的发展大环境。

随着CEPA的实施,中国-东盟“10+1”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形成,信息化社会的建设等等都对科技产业产生巨大的市场需求,为天河科技新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2.2.2活力日增的发展新空间

“十一五”时期基本建成的广州市中央商务区(CBD)——珠江新城,将带动天河区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的大发展,为天河区科技进步提供持久强劲的动力。

天河兼容中央商务区商圈(CBD圈)和信息产业圈(IT圈)于一体,形成了几乎独一无二的“双圈互动、带中龙头、活力日增”的发展格局。

高唐产业园区的加速建设和扩张,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科技产业发展的空间局限,同时“产业进园”也将对解决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产业聚集和产业化创造了良好的空间环境。

在广州市内,周边地区信息产业的兴起,对以高新技术服务业为主体的天河软件园、科技园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方面是产业空间布局将按产业功能进行调整。

另一方面广州市的科技产业发展将按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整合,由此将进一步理顺广州市与天河区的科技管理体制。

天河文化是珠江文化、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秉承了珠江文化开放、兼容、务实和前沿的特质,另一方面又由于中心城市中心城区的发展区位、产业结构和人口特征等因素,形成了兼容多样、创新务实的天河文化主流特征。

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精神特征和人文环境的内核。

在未来的竞争中,天河文化的优势将得到张扬和凸现。

二、发展战略

“十一五”时期,天河区科技工作要以求真务实的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全面服务于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建设,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全面服务全区综合竞争力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1.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决贯彻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技兴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增强天河的科技优势和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中心城市中心区综合竞争力,坚持以人为本、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全面推进建设现代化和谐社会。

2.发展目标

2.1目标定位

——基本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广州市科技创新中心、科教文化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通过科技进步推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推进全社会科学发展的文明进程,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2发展预测

广州市科技创新中心、科教文化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地位得到确立,以高新技术服务业为主体和核心竞争力的天河区科技得到全面发展,科技文明持续地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断改善居民的生活方式、生活质量,不断推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2.2.1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渗透和作用更为突出

——科技进步对居民生活、人与自然生态协调的作用日益重要,科技促进和改善居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同时,也发挥保护文化多样性,特别是保护传统文化的作用。

——科技进步进一步提升教育、卫生、治安等公共服务和管理的效能,进一步提升政府治理和企业管理的效能。

电子政务取得实质性进展,基于因特网技术的信息化水平得到提高。

——科技进步加速对传统产业的渗透和改造,全面提高整体经济的产业科技管理水平。

2.2.2科技产业的竞争力和贡献率大幅度提高

——研发机构的数量和水平得到大发展。

其中全国性和国际性的研发机构数量、研发成果取得实质性的突破,研发投入占高新技术企业产品销售额的比重超过5%。

——软件产业收入年均增长率不低于全国和全市平均水平,成为全国最具活力、最具竞争力的软件产业基地之一。

——到2010年,培育成长起一批具有全国竞争力和影响力的自主知识产权品牌和企业,其中,进入国家软件百强企业超过3家,进入国家百强信息企业超过2家。

——到2010年,科技进步对全区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55%,软件产业总收入(含纯软件产品收入、软件技术服务、软件产品销售)包括与软件业相关联的信息服务业、数字网络文化(动漫)产业占天河科技园、软件园技工贸总收入的比重超过70%;天河科技园、软件园的税收贡献占全区的比重超过15%。

2.2.3科技事业持续蓬勃发展

——建成一批具有特色和先进的科普基地。

到2010年,科普基地的数量将比2005年增加一倍以上,而且水平、内容和运作管理方式将有很大程度提高。

——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从“十五”时期的起步、摸索,进入实质性有效管理和监控阶段。

——科技三项费用的投入、使用将不断完善,不断走向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科技三项费用将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机制。

——“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和“全国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成为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先进区域。

3.主要任务

“十一五”时期,科技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行“213”工程:

“夯实两大基础平台、构建一大创新系统、发展三大重点领域”,推进天河科技文明迈向发展新阶段。

3.1夯实两大基础平台

两大基础平台:

一是科技工作,特别是科技产业发展的综合配套服务平台,一是科技产业发展的空间环境平台。

3.1.1综合配套服务平台

科技产业发展的综合配套服务平台,是以天河科技园为依托的科技产业发展的产业生态系统,主要包括金融支持服务系统、技术支持服务系统、资源共享服务系统、商务服务系统、市场交易服务系统、培训服务系统、政策法规服务系统、政府政务服务系统、招商投资服务系统、区域产业形象展示系统、知识产权保护系统、技术创新激励系统等等。

产业发展服务体系的市场化建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尺度。

要以有限的政府科技资源激活市场对天河科技产业综合配套服务的投入和建设。

3.1.2产业空间环境平台

IT圈和CBD圈共同构成了天河区经济的产业特征和增长源。

科技发展空间,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产业圈系统。

“十一五”时期,要以高唐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为核心,以石牌IT市场网络和“天河南-林和-五山-石牌-天园”总部体系为节点,系统构建天河区科技产业空间环境平台,形成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科技发展中心——“天河IT圈”。

高唐产业园的开发、建设和发展为重中之重。

没有产业发展空间,就没有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同时,产业发展空间必须有实质性的经济贡献,经济贡献直接关系到天河区科技产业发展的兴衰和竞争力,也直接关系到高唐产业园的开发和发展态势。

石牌IT市场网络是天河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因素,具有全国性和区域国际性市场影响力。

要在完善市场空间布局的同时,不断提升市场的集散、辐射和服务功能,从商品销售服务为主,提升到集商品销售、IT物流、技术服务、知识产权交易与服务、科技宣传推广于一体的市场网络体系。

在尊重市场竞争原则的同时,要发挥政府在资源整合、品牌打造、协调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为石牌IT市场网络的健康发展起主导作用。

“天河南-林和-五山-石牌-天园”总部体系是天河科技产业发展的核心与关键。

没有科技产业的总部体系,就没有技术创新中心,也就没有真正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是科技产业的地理空间载体,科技产业总部体系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灵魂和澎湃动力之源。

“十一五”时期的科技工作重点之一,就是要培育、引入具有影响力的科技企业总部或区域公司总部、研发中心或技术服务中心。

3.2构建一大创新系统

区域经济以区域创新为基础,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在区域内的科研院所与大学成为主要知识资产,具有更高的价值。

在成熟的创新区域内,科研院所与大学通过其组织结构最下层的研究中心及科研小组以及个人等建立起与市场经济活动的组织关系,在区域内发挥强大的技术创新辐射作用。

创新是科技工作的根基,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根基。

天河区域创新系统是国家创新系统的一个子系统,2010年,要初步形成结构完备、运行有效的天河区“区域创新系统”,包括:

——区域技术创新系统。

天河区要成为广州市名副其实的科技创新中心,专利、发明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市前列,人均专利、发明数量和质量也居全市前列。

——区域知识创新系统。

继续建设好广州市文化教育基地,成为广州市知识创新的重镇。

——区域科技服务系统。

按广州市科技服务中心的目标,建设和完善科技服务系统。

要站在网络时代的前沿,构建起满足科技产业需求的技术与网络资源共享协调、软件产品商品化服务,数据化服务,技术咨询与培训、科技成果转移、科技产品交易等服务系统。

——区域环境支持系统。

加快区内营商环境、生态环境的建设步伐,特别是在产业园区的管理体制、基础设施包括公通讯网络、交通网络、生活服务、商务服务、市场服务方面有实质性的进展。

同时,要重视创新文化的培育和产业园区生活与工作环境的优化。

——区域投融资支持系统。

以企业为主,政府支持的方式,协调好银企关系,探索建立科技企业投融资机制,为科技产业发展创造相对宽松的投融资环境。

3.3发展三大重点领域

牢牢树立大天河、大科技、大产业的意识,突出做好三大领域的科技工作。

3.3.1科技产业

以产业园区建设为突破口、增强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和品牌为核心、“天河服务”为主线,进一步做强做大包括软件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