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3236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6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常用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常用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常用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常用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常用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常用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常用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常用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常用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常用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常用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常用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常用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常用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常用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常用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常用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常用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常用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用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x

《常用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常用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x

常用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常用施工方案

拆除脚手架

1脚手架拆除程序,应由上而下按层按步的拆除,先拆护身栏、脚手板和横向水平杆,再依次拆剪刀撑的上部扣件和接杆。

拆除全部剪刀撑、抛撑以前,必须搭设临时加固斜支撑,预防架倾倒。

2拆脚手架杆件,必须由2-3人协同操作,拆纵向水平杆时,应由站在中间的人向下传递,严禁向下抛掷。

3拆除作业区的周围及进出口处,必须派专人了望,严禁非作业区人员进入危险区域,拆除大片架子应加临时围栏。

作业区内电线及其他设备有妨碍时,应事先与有关部门联系拆除、转移或加防护。

4拆除全部过程中,应指派1名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的工人担任指挥和监护,并负责任拆除撤料和监护操作人员的作业。

5已拆下的材料必须及时清理,运至指定地点码放。

6拆至底部时,应先加临时固定措施后,再拆除。

 

脚手架施工方案

例题(仅供讲课用)

一、工程概况:

(即简单介绍一下需搭设脚手架的工程概况)×××工程,由××项目部承建,建筑面积6300m2,结构形式为十二层框架结构,层高三米,建筑物的总高度为38.4米,工程量比较大,不太复杂。

二、脚手架的种类

外架子采用钢管双排落地式装修架,外用蓝色密目网进行封闭;公建一层需用钢管搭设多立杆式满堂红架子。

三、搭设设计,确定间距,说明基础做法

(一)搭设设计,确定间距

1、所用φ48×3.5钢管及扣件等符合规范要求。

(简单介绍一下对构配件的要求,规范P118、P135已有明确规定。

钢管,现普遍采用φ48×3.5的焊接钢管,φ48性能好φ51,故φ51已基本淘汰)。

应特别注意:

1.钢管上严禁打孔(规范的强制性条文);

2.钢管必须涂刷防锈漆;

3.旧扣件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丝必须更换(强制性条文);

4.脚手架采用的扣件拧紧扭距要大于40NM,在50NM为宜,不许大于65NM,用力矩扳手进行试验。

2、外脚手架立杆的纵向间距为1.5m(La),横向间距1.05M(Lb),大横杆步距为1.8m(h),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靠墙一端的外伸长度0.35米(规范中规定a不应大于0.4L,且不应大于500mm),相邻立杆间加设一根小横杆,小横杆靠墙一端到装修墙面的距离100mm。

3、脚手架搭设高度40米(规范中规定应高出女儿墙上皮1米,高出檐口上皮1.5米)。

4、剪刀撑与横向斜撑(规范P131,6.6)每七根立杆加设一道剪刀撑,斜撑杆与地面的倾角为45度,剪刀撑在脚手架外侧立面整个长度和高度上连续设置,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宜采用塔接,塔接长度不小于1米,要采用不少于两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的距离不小于100mm。

横向斜撑除每个拐角设置外,中间每隔6跨设一道。

5、人行斜道(搭设要求见P1310)可沿架体搭设通行斜道,坡度为1:

3,踏面铺桥板,两边设护栏,踏面上每隔250~300mm设一根防滑木条,木条厚度20~30mm。

(二)基础做法(说明:

地基基础的施工根据高度现场土质情况与现行国家标准《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的有关规定执行)

地基处理应牢固可靠,清除障碍物,平整地面,回填土分层夯实,脚手架底面标高应高于自然地坪50mm,铺以厚度大于50mm,宽大于400mm,长4.0m左右的木垫板平行于墙面通长铺设。

(三)设计校核:

计划铺设三层钢脚手板,已知搭设尺寸比:

0.65m,La=1.50m,h=1.80m,架体内侧距墙0.45m,连墙件材质用钢管2步3跨布置扣件连接,立杆的下部用截面为400×50mm厚的木板通长铺设。

地基土为粘土分层夯实,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gk=200KN/m2,施工地区的基本风压Wo=0.35KN/m2,An/Aw=0.623(An一挡风面积,Aw迎风面积),密目式安全网0.005KN/m2需设计校核内容:

①横向水平杆的抗弯强度和挠度。

②纵向水平杆的抗弯强度和挠度。

③纵向水平杆和立杆连接的扣件的抗滑承载力计算。

④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⑤连墙件计算(包括连墙件和扣件的抗滑承载力计算)。

⑥立杆地基承载力计算。

1、横向水平杆的抗弯强度和挠度计算

作用在小横杆上的线荷载标准值

qk=(2十0.3)×0.75=1.725KN/m(2-施工荷载0.3-脚手板重0.75-1/2La)

q=l.4×2×0.75+l.2×0.3×0.75=2.37KN/m(1.4、1.2为分项系数,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2,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取1.4)

则抗弯强度

δ=Mmax/W=1/8QIb2[1-(a11Lb)2]2/w

=0.125×2.37×10502[1-(200/1050)2]2/(5.08×103)

=60.07N/mm2<f=205N/mm2

故抗弯强度满足要求

式中:

Mmax-弯矩最大值;W-截面模量,规范附录B表B;

f-钢材抗弯强度设计值,表5.1.6

挠度验算的结构静力学计算手册查得

V=5qkLb4/(384EI)

=5×1.725×10504/(384×2.06×105×12.19×104)

=1.09mm<[V]

故挠度符合要求

2、大横杆的抗弯强度和挠度验算

由小横杆结合大横杆的标准值

Fk=0.5qkLb=0.5×1.725×1.05=0.91KN

σ=Mmax/W=0.175FLa/W=0.175×1.34×1.5×106/(5.08×103)

=69.24N/mm2<f=205N/nm2

V=1.146FkL3/100EI

=1.146×0.91×103×15003/(100×2.06×105×12.19×104)

=1.4mm<[V]

故满足强度和挠度要求

3、扣件的抗滑承载力

R=2.15F=2.15×1.34=2.89KN<Rc=8KN

式中R-纵向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Rc-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按规范表5.1.7采用

4、立杆的稳定性验算

1)验算长细比λ=Lo/i=kμh/i

(式中Lo计算长度,按规范第5.3.3条规定计算

i-截面回转半径,按规范附录B表B采用

k-计算长度附加系数

P-计算长度系数,见表5.3.3

h-立杆步距)

当k=1时,λ=1.5×1800/15.8=171<[λ]=250

当k=1.155JF,λ=1.155×1.5×1800/15.8=197

查得稳定系数=0.186(附录C)

2)计算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立杆段弯短Mw

Wk=0.7μzμs(规范(4.2.3)式)

查得μz=1.17

μs=1.3=1.3×1.2×An/Aw

则Wk=0.7×1.17×1.3×1.2×0.623×0.35

=0.279KN/m2

Mw=0.85×1.4×WkLah2/10(式5.3.4)

=0.85×1.4×0.279×1.5×1.82/10

=0.161KN.m

Wk-风荷载标准值

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CBJ9)规定采用。

μa-脚手架风荷载体型系数,按规范表4.2.4挡风系数

3)主杆段的轴向力设计值N(组合风荷载时)

首先看结构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

NG1K=Hsgk

式中Hs-脚手架搭设高度

[H]=Hs/(1十0.001Hs)(式5.3.7)则Hs=[H]/(1-0.001Hs)取限位40m

gk-每米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标淮值(KN/m)按规范附A表A-l查

NG1K=[H]/(1-0.001Hs)×0.1248=5.2KN

构配件的脚手板重:

共三层自重标准值

ΣQp1=3×0.3=0.9KN/m2

栏杆、挡脚板(取两个作业层)自重标准值

ΣQp2=2×0.11=0.22KN/m2

密目网安全网自重标准值

ΣQp3=0.005KN/m2

则构配件自重产生的轴向力

NG2K=0.5(Lb十a1)LaΣQp1十Qp2La十Qp3La[H]

=0.5×(1.05十0.2)×1.5×0.9十0.22×l.5十0.005×1.50×40

=1.4738KN

再看施工荷载产生的轴向力,按三个作业层施工荷载

Qk=3×2=6KN/m2

施工荷载产生的轴向力总和

ΣNQK=0.5(Lb十a1)LaQk

=0.5×(1.05十0.2)×1.5×6

=5.625KN

则N=1.2(NG1K十NG2K)十0.85×1.4ΣNQK(式5.3.2-2)

=1.2×(5.2十1.4738)十0.85×1.4×5.625

=14.70KN

4)不组合风荷载时,立杆段轴向力设计值

N1=1.2(NG1K十NG2K)十1.4×1.4ΣNQK(式5.3.2-1)

=1.2×(5.2十1.4738)十1.4×1.4×5.625

=15.88KN

5)立杆稳定性验算\

组合风荷载时:

N/(A)Mw/W(式5.3.1-2)

=14.70×103/(0.186×489)十0.161×106/(5.08×103)

=161.62十31.69

=193.31N/mm2<f=205N/mm2

不组合风荷载时

N/(A)(式5.3.1-1)

=15.88×103/(0.186×489)

=174.59N/mm2<f=205N/mm2

故稳定

5、连墙件计算

(1)扣件抗滑承载力计算

受风荷载影响最大的部位考虑,取最高部位按40米考虑

查得μz=1.80

Wk=0.7μzμsWo(规范(4.2.3)式)

=0.7×1.8×1.3×1.2×0.623×0.35

=0.429KN/mm2

NL=NLw十No(式5.4.1)

=1.4WKAw(式5.4.2)十No

=1.4×0.429×2×1.8×3×1.5十5

=11.49>8kN

故需要增加一个抗滑扣件

式中NL一连墙件轴向力计计值

NLw一风荷载产生的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

No-连墙件约束脚手架平面外变形所产生的轴向力。

单排架子3KN,双排架子5KN。

(2)连墙件稳定承载力验算

λ=Lo/I(Lo一连墙杆计算长度取0.45)

=450/15.8=28.48<[λ]=250

由附录C表C查得稳定系数=0.924

则N1/(A)

=1I.49×10P/(0.924×489)

=25.43N/mm2<f=205N/mm2

故满足强度要求

6、立杆的地基承载力计算

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轴向力设计值为N1=15.88KN

木垫板作用长度取0.6米,基础底面积A=0.6×0.4=0.24m2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g=kcfgk=0.5×200=100kpa=100KN/m2

(Ko-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碎石土、沙土、回填土取0.4,黏土0.5,岩土、砼1.0)

立杆基础层的平均值P=N1/A=15.88/0.24=66.17KN/m2<fg

故满足要求

四、绘制节点图、连墙点、拉结样图

连墙件采用两步三跨拉结,成菱形布置,偏离主结点不大于300毫米。

梁内予理钢管,钢管底端焊接钢筋锚爪,埋人混凝土梁内,深度不小于150毫米,钢管外露200毫米(或用抱箍与框架柱进行刚性连接)

图示

五、搭设顺序、拆除顺序

严格遵守搭设顺序:

搭设前应由施工方案编制人或施工员向架子工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尔后进行作业。

划线--摆放扫地杆--逐根树立立杆并与扫地杆扣紧--装扫地小横杆并与扫地杆扣紧--装第一步大横杆并与各立杆扣紧--按第一步小横杆--按第二步大横杆--按第二步小横杆--加设临时斜撑杆,上端与第二步大横杆扣紧(装设连墙杆后拆除)一按第三、四步大横杆和小横杆--按连墙杆--接立杆--加设剪刀撑--铺脚手板绑扎防护栏、挡脚板--挂立网防护。

脚手架拆除

1、拆除前应做好准备工作。

拆除时,划分作业区,必要时四周围栏和警戒标志,严禁非作业人员入内,地面设专人指挥。

2、拆除时先清除架上的存留材料、杂物,然后本着先绑后拆,后绑先拆的原则,按层次自上而下的进行。

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3、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

分段拆除高差不大于二步。

4、先拆护身栏杆,档内留一脚手板翻到下步架,其余下运,然后依次拆小横杆一大横杆-剪刀撑一立杆。

5、拆立杆时,中间人解扣抱住后,再拆开两头扣。

6、拆到最后一根长立杆时,应先在适当位置加设临时抛撑,再拆连墙件。

7、拆抛撑时,先用临时支撑撑住,再拆抛撑。

六、搭设措施、注意事项

1、脚手架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二步。

2、每搭完一步脚手架后,应校正步距、纵距、横距及立杆的垂直度。

3、不同径钢管严禁混用。

4、立柱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相邻立柱接头不应设在同步同跨内,相邻立柱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步距的1/3。

5、开始搭立按时,每隔6跨设一抛杆撑,直至连墙杆安装稳定后方可根据情况拆除。

6、当搭至有连墙件的构造点时,搭设完该处的立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后立即设连墙件。

7、立杆顶端高出建筑物檐口1.50米。

8、水平杆接头交叉布置,不设在同步同跨内,相邻接头水平距离大于500MM。

9、同一步纵向水平杆必须四周交圈,用直角扣件与外角柱固定。

10、横向水平杆靠墙一端至墙装饰面的距离不大于I00MM。

剪刀撑同步搭设,各底层斜杆下端均必须支撑在垫块上。

11、扣件规格应与钢管外径一致,扭紧时稍感费力即止,对接扣件开口向上或向内。

12、作业层,斜道的栏杆和挡脚板的搭设应符合规范。

七、防护措施、使用要求

1、杆件的设置和连接、连墙件、支撑、门洞桁架等腰三角形的构造是否符合要求。

2、地基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

3、扣件螺丝是否松动。

4、高度在24M上的脚手架,其立杆的沉降与垂直度偏差是否符合规定。

5、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6、是否超载。

7、使用期间,除非以方案制定方批准采取加固措施,否则严禁拆除任何构件。

8、不得将模板支架、缆风绳、泵送砼和砂浆的输送管等固定在脚手架上,严禁悬挂起重设备。

9、雨雪后上架应有防滑措施,并应扫除积雪。

10、不得在脚手架基础及邻近处进行挖掘作业。

11、脚手架上进行电气焊作业时,必须有防火措施和专人看守。

八、卸料平台的设计、计算、搭设要求

因卸料需要,需搭设平台,卸料平台搭设2800×2800mm的操作平台,主梁和次梁皆采用48×3.5的钢管,主梁间距1400mm,次梁间距700mm,上面铺500mm厚木板,木板自重220N/m2,平台施工时的活荷载限定在800N/m2,集中荷载为800-1000N。

搭设简图如下:

次梁间距700mm,次梁(均布荷载)计算简图见下图。

①先按均布荷载验算次梁

得荷载设计值为(忽略护身栏杆)

木铺板自重220N/m2×0.7m×1.2=184.8N/m

钢管自重38.5N/m×1.2=46.2N/m

施工活菏载800N/m2×0.7×1.4=784N/m

荷载设计值1015N/m

故弯矩为M=1/8qL2=1/8×1015×2.82=994.7N/m

②按次梁受集中荷载验算

次梁(集中荷载)计算简图(见图)

次梁上的恒荷载为

220N/m2×0.7m十38.5N/m=192.5N/m

集中荷载以800N计,得弯矩

M=1/8QL2十1/4FL

=1/8×192.5×1.2×2.82十1/4×800×1.4×2.8

=226.38十784=1010.38Nm

取以上弯矩中的较大值M=1015Nm,验算次梁弯曲强度φ48×3.5mm钢管的截面抵抗矩为wn=5.078cm3

得wnf=5.078×103×205=1040.99×103Nmm=1040.99Nm(f-抗压强度设计值,205N/mm2)

取均布荷载时M<wnf

故满足要求

2.主梁验算

①主梁按两跨简支连续梁计算

其荷载为:

木铺板自重220N/m2×1.2×1.4m=369.6N/m

次梁钢管自重38.5N/m÷0.70×1.2×1.4m=92.4N/m

活荷载800N/m2×1.4×2.8m/2=1568N/m

荷载设计值2076.2N/m

中间柱顶处弯矩为

MB=-0.1×QL2

=-0.125×2076.2×1.42

=-508.67Nm

②验算弯曲强度MB(508.69Nm)<wnf(1040.99Nm)故满足要求

3.支杆计算

支杆取中间文杆作验算,按双跨简支梁中间支座反力R1=1.25qL计

①立杆所受荷载为R1=1.25qL=1.25×2076.2N/m×1.4m=3633.35N杆件Lo只承受轴向压力。

故由力矩平衡条件得

tgα=2.8/3.0α=43.03°

sinα=a/3.0a=2.047

则由力矩平衡条件R1×2.8=R3×2.047

3633.35×2.8=R3×2.047

R3=4969.90N

杆件承载能力验算

φ48×3.5钢管截面积A=4.89×10-4m2

截面模量w=5.08×10-6m2

回转半径i=1.58×10-2m

抗弯强度EⅡ=2.51×104Nm2

故受压正应力为

σ=N/A=4969.90/489=10.16N/mm2<f=205N/mm2

强度满足要求

其长细比λ=L/i=4.104/1.58×10-2=273.60>[λ]=150

中间处需加一斜撑杆则λ=L/i=4.104/(2×1.58×10-2)=136.8<[λ]=150

可以

查表得稳定系数=0.362

其轴向受压稳定条件

N/(A)=4969.90/(0.362×489)=28.08N/mm2<f=205N/mm2

故稳定

九、搭设高50米以上时除作前八条外还做设计计算书,绘制卸荷方法详图。

 

基坑施工方案

例题(仅供讲课用)

一、工程概况:

拟建工程××大厦位于××广场,东邻××路,西靠××街,南依××街,北邻××街,建筑设计地下两层,地上二十六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15648m2,建筑高度92米。

地层分布自上而下:

(1)杂填土

(2)粉质粘土(3)碎石土(4)粉质粘土(5)强风华板岩。

建筑物东西长125.9米,南北西侧长25.3米,南北东侧长16.8米,建筑1轴-21轴,基坑最深处10.8米,建筑22轴-28轴,基坑最浅处2.9米,柱基础为独立柱承重基础,零星办公用房基础为条形毛石基础,基础分别坐落在粉质粘土层与强风化板岩上,在7轴-22轴和C轴位置上有防空洞。

基坑支护设计由×××设计所担任(甲方指定),支护设计在2003年3月完成,其基坑设计方案中的措施和挖上方施工由×××土石方公司担任(甲方指定),施工现场负责人×××,2003年8月完工,由×××监理公司监理,监理单位总监×××。

二、基坑周边环境

基坑北侧8米建筑6轴-14轴处有施工队伍二层暂舍(5米高),西侧4米处是交通道路(距马路边石),来往车辆和行人甚多,南侧7米建筑12轴-18轴外5米处是一座18层××大厦,东侧是××学校,基坑边缘距小学操场边缘3米远。

三、临边防护

因为四周人员和车辆来往频敏,故基坑周边用钢管插入地下做立杆,搭设0.6、1.2米高两道防护栏,并绑扎密目安全网封闭,夜间挂红灯警示。

四、坑壁支护

(1)基坑深度超5米占60%,基坑坑壁安全等级为一级,q=20KN/平方米,需作专项支护设计,此设计已由甲方委托大连红岩设计所担任,大连正大土石方公司实施。

专项支护设计,必须由有关部门审批意见后方可实施。

(2)在建筑22轴-25轴基坑深度4.2米处,其土质为粉质粘土,采用桩锚混合支护方法,即人工挖桩孔和钻孔安装锚杆方法护壁。

(3)在建筑25轴-28轴基坑深度2.9米处,其土质为杂添土,采用钻孔打锚杆护壁方法。

五、排水措施

根据地质资料提供地下水位高,基坑施工又赶上雨季,故采取下列措施:

1、基坑周边筑土堤阻止场外水流入基坑。

2、设临时排水沟排地表水和雨水,排水沟纵向坡度不小于2%,最好能与道路上的排水沟连通。

3、坑内挖深井控制水位,随时用水捅提出,减低深井中的水位。

4、准备水泵5台和配套的配电箱、开关箱和电线等。

六、坑边荷载要求

1、人工挖桩周围1.5米处,禁止堆放泥土和杂物。

2、挖出的土方要立即运出现场,一时运不走的堆放距基坑2米以外,堆放高度不准超过1.5米。

3、基坑边缘2米以内不准摆放机械或堆放任何材料。

七、上下通道

1、制作10个专用爬梯,放在不同位置,解决作业人员上下使用。

2、爬梯的护栏、扶手等安全设施要齐全有效。

3、不准使用木梯供作业人员上下。

八、支护变形监测

基坑周围环境复杂,虽支护结构有刚度和强度,正值雨季施工,故设一名专职监护人员,一天监测6次以上,并做好记录,如发现松动,变形,裂缝,要立即报告,项目部要立即进行加固,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

九、挖土方

1、当各种专项支护措施落实完,进行机械挖土和人工清边修角。

2、机械挖土采取逐点式开挖,起重臂回转半径内不准站人,夜间作业应备有足够照明设施,在陡坡危险地段设明显标志,按合理的顺序开挖,边挖土边清边清槽,但不准人与机械同时作业。

3、当挖至强风化板岩时,应组织空压机、风钻等进行钻孔,请公安部门放炮。

 

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例题(仅供讲课用)

一、工程概况:

×××新建厂房工程,由一事务栋、工厂栋、门卫室、储罐间组成,总建筑面积5227平方米,结构形式门卫为砖混结构,事务栋为二层框架结构,工场栋为局部三层框架结构,其余为一层框架结构。

另还有一地下泵房和消防水池及一些零星工程。

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总工程量约为16000m3。

二、模板支撑设计

1、采用φ48钢管做内管(长度2m)φ60钢管做外管(长度2.5m)的组合钢立柱和桁架支撑系统。

2、布置支撑系统前,将地基处理平实,严禁受力地基产生下沉,可将地面夯实找平铺大于50M厚木板,基础在混凝土上的加设垫板。

3、梁模支撑支住的间距0.8mm,柱在高度方向设置纵、横水平拉杆和斜拉杆,水平杆离地面500mm左右一道,隔2m一道。

4、柱钢模采用柱箍支撑和夹紧模板,柱箍间距为0.6m,独立柱四面加设斜向支撑固定,每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