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一章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33307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98.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第一章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初三化学第一章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初三化学第一章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初三化学第一章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初三化学第一章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初三化学第一章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初三化学第一章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初三化学第一章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初三化学第一章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初三化学第一章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初三化学第一章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初三化学第一章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初三化学第一章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初三化学第一章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初三化学第一章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初三化学第一章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初三化学第一章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初三化学第一章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初三化学第一章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初三化学第一章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第一章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初三化学第一章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第一章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三化学第一章教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懂得化学研究的内容和学习化学的方法

21

理解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的概念和特征,能区别常见的变化和性质

22

初步学会常见仪器的作用,并能完成基本的实验操作

23

初步学习实验探究的步骤及实验探究中的观察、分析方法和技巧

第一章学习目标双向细目表

 

第1课时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学习目标】

1.初步体验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2.知道能从哪几个方面来认识研究化学的意义;

3.了解化学对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推动作用。

【课前导学】

1.我国是世界上具有悠久历史文明的国家之一,某些化学工艺如、、、

都是举世闻名的。

2.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佛莱明发现了,挽救了许多生命垂危的病人;

结构的发现,打开了分子生物学的大门;

化学与生命科学相结合,促进了基因工程的发展,产生了技术;

21世纪的“材料之星”——材料的研制,为各种特殊性能材料的开发提供了思路。

3.你了解“煤气中毒”、“白色污染”、“纳米材料”、“绿色化学”等常识性知识吗?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不是公共场所,可以大量吸烟

B.吸烟只危害自身健康,不会影响他人

C.香烟的燃烧不可以用化学知识来解释

D.吸烟有害健康,因为香烟在燃烧过程中产生了有害物质,如一氧化碳、尼古丁等

5.请查阅课本,将下列元素的符号写在四线格中:

氧氢碳硫氮

【课堂探索】

一、化学对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推动

1.在古代一些文明古国的化学工艺就已有相当的成就;

2.近代化学的发展,对促进社会生产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3.解决当代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

二、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观察与思考1】认识碳酸氢铵的性质——加热碳酸氢铵实验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适量碳酸氢铵放入蒸发皿中,将蒸发皿放在三脚架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

产生____________气味的气体,粉末____。

结论:

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2)取适量的碳酸氢铵放入试管中,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试管壁上有__________,

石灰水______________,

粉末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气体的检验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与讨论1】根据上述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堆放在仓库的碳酸氢铵在夏天会变少并且有浓烈气味的原因。

(2)碳酸氢铵应如何储存,如何合理使用以尽可能的减少肥分的损失?

三、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当今世界人类正面临着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赤潮、水华、白色污染、酸雨污染、温室效应、臭氧空洞等,你了解这些问题的危害性或者其产生原因吗?

上述问题的产生都是源于人类不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应用“绿色化学”的生产工艺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你对“绿色化学”有哪些了解?

我对绿色化学的理解:

【观察与思考2】铁生锈的实验

现象:

原因:

【交流与讨论2】防止铁生锈的措施:

【观察与思考3】如何检验含硫物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

取一烧杯,注入少量红色的高锰酸钾溶液,将火柴点燃后迅速伸入烧杯中并盖上玻璃片,取出火柴后轻轻振荡烧杯,观察现象。

红色高锰酸钾溶液______

二氧化硫气体的检验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整理与归纳】

全球三大环境问题:

(1)酸雨---由大量排放和气体等造成;

(2)温室效应---由大量排放等温室气体造成;

(3)臭氧层空洞---由等致冷剂引起。

四、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1.化学促进生命科学的发展

2.高新技术产业需要化学的支持

(1)材料是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

(2)现代新型材料

【当堂反馈】

1.与“全球变暖”相关的环境问题是()

A.酸雨B.温室效应C.白色污染D.臭氧层衰竭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化学研究的是()

A.研发氢能源B.合成新材料C.编写电脑程序D.用石油生产化工原料

3.下列物质的大量排放与环境问题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氟利昂---臭氧层破坏②二氧化碳---温室效应

③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酸雨④氮气---光合作用

A.

B.

C.

D.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被污染的水虽然不能饮用,但可用于农业灌溉和工业生产,不会造成危害

B.每年世界上有接近总产量的1/10的钢铁因锈蚀而损失

C.“绿色化学”是指与绿色植物有关的化学

D.克隆技术的出现打开了分子生物学的大门,从此人们开始研究脱氧核糖核酸的结构

5.下列各项中属于化学学科研究内容的是( 

 

A.培育新品种,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B.利用指南针确定方向

C.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良人造纤维 

D.设计新程序、开发计算机新功能

6.“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污染。

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实验中未说明药品用量时,取用较多量药品进行实验

B.实验室将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C.对废旧电池作深埋处理,消除其污染

D.化学生产中使原料尽可能地转化为产品

7.下列生产中属于化学工艺的是()

①发明指南针②造纸技术③烧制陶瓷④火药的发明⑤青铜器的制造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③④⑤

8.发展“绿色化学”,避免“白色污染”,增强环保意识,是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主要措施。

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是指()

A.冶铁厂排放的白色烟尘B.石灰窑放出的白色粉尘

C.聚乙烯等白色塑料垃圾D.白色建筑材料垃圾

9.解决白色污染问题,下列做法不宜提倡的是()

A.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 

B.尽量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C.焚烧废弃塑料 

D.回收废旧塑料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天然果汁中,绝对不含化学物质B.汽车尾气中含有多种空气污染物

C.工业酒精不可兑水配制白酒饮用D.工业用盐不可代替食盐用于烹调

第2课时化学研究些什么

(一)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1.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初步认识观察实验的方法;

2.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观点,并能分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认识并能分辨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的科学。

2.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观察的内容包括:

物质原来的;

变化过程中;

变化后。

3.在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在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

4.各种物质在变化中表现出各自所具有的性质。

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等,这类性质叫做。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

5.查阅课本,将下列元素的符号书写在四线格中:

镁铁钙铜锌

【活动与探究1】点燃蜡烛

第一阶段:

点燃蜡烛前

活动内容

活动记录

结论解释

观察蜡烛的颜色和状态

蜡烛是色的体。

蜡烛由和制成。

用手指甲划蜡烛,观察现象

指甲划过处出现

蜡烛硬度

切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蜡烛在水面上,

(有/没有)溶解于水中

蜡烛的密度比,且

(能/不能)溶于水中。

第二阶段:

点燃蜡烛

点燃蜡烛,仔细观察燃烧现象,并将白瓷板压在火焰上

,白瓷板上出现

取一根火柴梗迅速放入火焰中,1S后取出观察被烧的情况

火焰的部分温度最高。

用镊子夹住一小段玻璃导管,并将导管一端插入火焰中

从导管中引出了一缕色的烟

石蜡蒸汽冷凝后会形成色的固体小颗粒(可以燃烧)

取一只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后取下,迅速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烧杯内壁出现,握住烧杯的手感觉;

倒入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变

蜡烛燃烧产生了新的物质

和,并能释放出

第三阶段:

熄灭蜡烛

熄灭蜡烛的瞬间

出现色的烟

将燃烧前、后的蜡烛进行比较

【交流与讨论1】

(1)在上述实验中,你观察到了哪些变化?

其中物质是否发生了改变?

这些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2)上述实验表现出石蜡具有哪些性质?

这些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体现?

(3)燃烧过程中,石蜡先再燃烧,由此可知变化中伴随着变化。

【整理与归纳1】

(一)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2.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1)化学变化的特征: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本质区别:

(3)联系:

(二)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

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2.化学性质:

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

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助燃性等。

【观察与思考】观察下列实验,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煤油燃烧,产生;

氯化氢气体和氨气混合,产生;

在碘化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

【整理与归纳2】以上三种物质的变化都是变化。

在这些变化中,常伴随发生、、、、等现象。

【活动与探究2】加热试管中的火柴头

结论、解释

在一支试管里放入三根火柴,头朝下,轻轻塞上橡皮塞,用试管夹夹持试管,在酒精灯上均匀加热,观察现象

【交流与讨论2】蜡烛、酒精燃烧时,能转化成能和能;

干电池在放电时内部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能;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吸收    能。

【整理与归纳3】

化学变化除了生成新物质还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A.有无气体逸出B.有无放热、发光现象

C.有无状态、颜色发生了变化D.有无其他物质生成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伴随能量的吸收或释放B.有热量产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发光、发热现象D.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3.下列描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棉花、石油能燃烧B.鸡蛋放入白醋有气泡

C.食盐、白糖能溶于水D.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会变浑浊

4.下列各种“爆炸”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夏天,自行车胎内气太足而引起爆炸B.炸药爆炸

C.烧锅炉时,水蒸气排出不畅而引起爆炸D.气球爆炸

5.下列物质的“消失”,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碳酸氢铵固体受热后消失B.小水滴被太阳晒后消失

C.冰雪融化消失D.樟脑丸日久消失

6.根据物质的性质区分下列各组物质:

(1)蔗糖和食盐:

(2)酒精和食醋:

(3)铁片和铜片:

(4)白糖和面粉:

7.指出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⑴电灯发光⑵牛奶变酸⑶铁生锈

⑷液化气燃烧⑸水蒸发⑹食物变质

⑺轮胎爆炸⑻石蜡熔化⑼糖溶于水中

⑽砂糖受热发黑⑾铅笔写字⑿汽油挥发

⒀纸张燃烧⒁纸张撕碎⒂鞭炮爆炸

⒃金刚石加工成钻石⒄碳酸氢铵受热消失

⒅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⒆樟脑丸受热消失。

8.右图1-2-1是同学们经常使用的某品牌修正液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和图片。

请仔细阅读、观察,根据此图及日常生活经验分析、推测修正液的性质。

(至少答出三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以下4句话是描述氮气性质的:

图1-2-1

①纯净的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②在放电的条件下,氮气与氧气能直接化合成一氧化氮;

③一氧化氮不溶于水,常温下与氧气化合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

④二氧化氮有毒、易溶于水,能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其中属于氮气化学性质的是(填序号)。

第3课时化学研究些什么

(二)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用途与制法

1.理解观察与实验对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2.了解怎样借助实验来探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3.了解一些科学界有关化学方面的成就。

1.在常温下,蔗糖是一种色的固体,它(填“易”或“难”)溶于水。

蔗糖受热变黑了,发生了(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因为该过程中有生成。

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和转化为和葡萄糖。

3.将左边的科学家与右边其相对应的研究成果用直线连接。

门捷列夫发现放射性元素钋和镭

居里夫人元素周期表

诺贝尔研究炸药,改进引爆装置

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

4.请查阅课本,将下列元素的符号书写在四线格中:

磷银碘汞铝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知识链接1】科学家发现虽然世界上的物质有成千上万种,组成物质的基本要素——元素却只有100多种。

例如,我们已经知道石蜡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与水。

我们可以暂时用这样的文字表达式来表示这个化学反应:

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在这四种物质中,氧气只有一种氧元素组成,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石蜡的成分较为复杂,但组成石蜡的物质中一定含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活动与探究】灼烧葡萄糖、砂糖、面粉

取少量葡萄糖、砂糖和面粉分别放入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上加热,直到烧焦,观察现象

1.葡萄糖、砂糖、面粉是厨房里常用的食品或调料,它们的性质相同吗?

它们灼烧后都得到了黑色的残渣,这说明了什么?

这种类似的现象你是否也在其他物质的变化中观察到?

这又说明什么?

2.请你根据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反应事实推断,产物葡萄糖中一定含有元素。

3.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石墨是最软的矿物之一,两者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知识链接2】科学家经过长期探索,发现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小的微粒构成的,各种物质都具有一定的组成和结构。

金刚石硬度较大,能切割玻璃,而石墨却很软,划过纸张即留下黑色的痕迹。

两者的结构模型如图所示。

图1-2-2

【整理与归纳】宏观上物质都由元素组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微观上物质由微粒构成。

二、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和制法

【交流与讨论2】你能说出几位历史上著名的化学家吗?

你了解他们的研究成果吗?

1.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同种物质的一组是()

A.冰和水B.铁和铁锈C.镁和氧化镁D.金刚石和石墨

2.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3.乙醇汽油(汽油中加入一定比例的乙醇)的使用可以缓解石油危机。

从甜菜或甘蔗中提取的蔗糖可以通过发酵产生乙醇。

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甜菜的生长B.汽油中加入乙醇C.乙醇的燃烧D.蔗糖的发酵

4.人类生活需要能量。

下列能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A.电熨斗通电发出的热量B.电灯通电发出的光

C.水电站利用水力产生的电能D.天然气燃烧放出的热量

5.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樟脑丸消失B.蜡烛燃烧C.铁生锈D.铜铸成青铜器E.食物腐败F.电灯发光G.光合作用H.锅炉爆炸

6.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7.划玻璃用的玻璃刀上有一粒金刚石,十分昂贵,几百年前人们搞不清楚它是什么成分。

一个偶然的机会,科学家将放大镜在阳光下研究金刚石的折射性质,当阳光被聚集在金刚石上时,金刚石化为青烟,消失了。

后来科学家又将金刚石放在纯氧中燃烧,发现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

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金刚石的物理性质:

(2)金刚石的化学性质:

(3)据此实验事实推断,金刚石中一定含有元素。

第4课时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1.了解研究和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

2.了解学习化学需要进行科学探究,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上的重要性;

3.知道学习化学需要借助化学符号,初步认识化学符号在化学学习上的重要性。

1.查阅课本,正确写出下图所示仪器的名称:

图1-3-1

2.阅读课本,完成以下填空:

(1)在化学实验室里,不要用手,也不要把鼻孔的气味,更不能的味道。

 

(2)酒精灯的火焰可分为、、三部分,加热时应用火焰的。

实验结束后,应用将酒精灯熄灭。

酒精灯内放的酒精一般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万一撒出的酒精在桌面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扑灭。

(3)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要,也不要,更不能,要放入。

3.查阅课本,将下列元素的符号书写在四线格中:

硅钠氯钾锰

4.查阅课本,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并据此判断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

物质

化学式

组成元素

氧气

氯化氢

金刚石

氧化镁

镁条

二氧化硫

氨气

碳酸氢铵

一、学习化学需要进行化学实验

【活动与探究1】关于“铜绿”性质的探究实验

取少量铜绿,观察它的颜色,状态;

然后加入少量水振荡,观察现象

铜绿的化学名称:

碱式碳酸铜

化学式:

Cu2(OH)2CO3

取少量铜绿放入试管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振荡,观察现象

另取少量铜绿放入另一试管,用试管夹夹持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1.你能归纳铜绿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吗?

铜绿的物理性质:

铜绿的化学性质:

2.你学到了哪些实验基本操作,分别应注意些什么?

二、学习化学需要进行科学探究

【活动与探究2】关于“镁带”性质的探究实验

用砂纸打磨镁带,观察外观

弯折镁带,记录现象

在外观,密度,硬度上与铁丝,铜丝进行比较

用镁带与干电池,电珠连接,看看它能否导电

用坩埚钳夹持镁带,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再移到石棉网上,观察现象

在试管中加少量白醋,再放入镁带,观察现象

【交流与讨论2】

1.你能归纳镁带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吗?

镁带的物理性质:

镁带的化学性质:

2.一些烟花和照明弹中含有镁粉,这一用途与镁的哪种性质有关?

3.模仿镁的性质探究实验,对铝片进行性质探究,并完成书本课后相关习题。

三、学习化学需要使用化学符号

初步认识常用的化学符号

1.下列对于实验基本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拿着试剂瓶时标签要向着手心

B.取用无腐蚀性的固体药品,可直接用手拿

C.加热试管里的药品时,可以直接用手拿着试管进行

D.在试管口用药匙将粉末撒入试管里

2.下列仪器能加热,但不能直接加热,而需要垫石棉网的是()

A.烧杯B.燃烧匙C.蒸发皿D.试管

3.下列药品的取用,需要药匙的是()

A.酒精B.镁条C.铜绿D.白醋

4.做镁带燃烧实验时不需要的仪器是()

A.坩埚钳B.石棉网C.酒精灯D.铁架台

5.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放置的方法正确的是()

ABCD

图1-3-2

6.将下列各仪器名称前的字母序号与其用途相对应的选项填在相应空白处。

图1-3-3

(1)用来夹持试管的工具是;

(2)贮存固体药品的仪器是;

(3)常作为反应用玻璃容器的是;

(4)用于洗涤仪器内壁的工具是;

(5)用于夹持燃烧镁条的工具是;

(6)检验固态物质可燃性的实验仪器是;

(7)用于加热浓缩溶液、析出晶体的仪器是;

(8)加热时常垫在玻璃仪器与热源之间的用品是。

7.某学生用一支试管加热固体后,又将试管洗干净倒放在试管架上,发现试管底已经破裂。

试分析可能导致试管破裂的可能原因(至少三点)。

                                        

                                   。

第5课时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

药品的取用仪器的洗涤

一、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